登陆注册
19280800000095

第95章 王元化:学者和图书馆结合的最佳模式

王元化是一位大学者。但他从17~59岁,一生最宝贵的黄金岁月难得有一点静心研读的机会,更谈不上常到图书馆去寻找知识。“文化大革命”中王元化与上海作家协会的其他专家学者都被打成牛鬼蛇神,每天被迫到图书馆去打扫卫生,但是不准看书,这对于一个学者来说是最残忍的迫害。直到1979年平反之后,他才能堂堂正正地走进图书馆研读。

他在“星火社”内成立了一个小图书馆

王元化生于1920年11月,他的童年是在北平清华园中度过的。十六岁前王元化一直住在清华的南园,那里曾是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等一代学术大师的居住地,洋溢着浓郁的书香。王元化从小就读的成志小学、孔德小学和育英中学都有很好的图书馆,使他从小形成了图书馆是读书人殿堂的观念。多少年后他还是清晰地记得,当年是多么钦佩高年级的同学捧读西方学术名著时肃穆的神情。

清华园中留给王元化深刻印象的还有学府中颇具规模的建筑图书馆,他还记得馆中有丰富的藏书,还有一层楼面是玻璃地板,这在20世纪20年代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更体现出大学图书馆的不同凡响。

王元化说,“童年时代的印象像一颗种子埋藏在儿童的心田,慢慢地发挥着它的潜在功能,原来是极其粗糙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定的气候土壤培育下,逐渐地萌芽、变化、发展、壮大……”清华园的文化氛围影响了王元化一生的治学道路,也决定了他一生对图书馆的重视和关爱。

20世纪30年代中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步伐日益加紧,祖国生死存亡的民族危机日益加重,“华北之大,已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年仅十六岁的王元化也参加了“民族先锋队”,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中。1937年芦沟桥“七·七”事变后,他随家流亡到上海。

。1942年,王元化进入储能中学担任初三年级的语文教师。储能中学原来有一个藏书近千册红色图书馆,有《共产党宣言》、《西行漫记》、《大众哲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的《我的童年》和《母亲》等进步书籍。王元化在课堂上介绍世界文学名著进步文学,并组织“星火社”成员借阅红色的图书馆的书。他还在“星火社”内成立了一个小图书馆,和学生一起收集进步图书,相互传阅,开展讨论,撰写体会文章,编辑社刊,传播进步思想。

他向家乡图书馆,已捐献了四千册图书

王元化的故乡湖北江陵,是有2000年历史,当年刘备和诸葛亮作为立足之地的荆州古城。江陵历来是中原人文荟萃的地方,尊重知识的风气沿袭至今,但是当年的荆州图书馆因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购书经费不足,难以满足读者的学习需要。王元化闻讯后,决心为家乡的民众,尤其是为好学的青少年尽一分绵力。他制定了一个捐赠图书1万册的计划,并从1991年起实施。

王元化的前半生经历坎坷,个人藏书并不丰富,捐献万册图书决非易事。为了早日实现这个目标,他捐出了几乎所有的藏书,甚至动用了日常研究所必备的工具书。有如在捐献的图书中有一套《中国大百科全书》,是王元化1979~1985年在该出版社工作时得到的赠书,那是研究工作者经常要查阅参考的。但是,他还是把这套书捐给了家乡的图书馆。后来为自己研究需要,就又买了部分单卷本。

王元化捐出的图书中有200多种是国内作者送给他的著作签名本,有朋友也有学生。例如巴金送的《再思录》、《巴金七十年文选》和《巴金译文全集》签名本,季羡林送的《季羡林自传》等。在签名本的名单上还有李锐、于光远、张光年、匡亚明、白杨、陈荒煤、冯亦代、黄宗英、周振甫等近百名现代学者、作家和表演艺术家,弥足珍贵。

捐出的图书中还有数十种日本的汉学研究专著原版,大都是日本学者赠送给王元化的学术成果,这些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著作,如《诗经》、《文心雕龙》、《玉台新咏》、《诗品》、《金瓶梅》,以及陶渊明、曹植、曹丕、嵇康、谢灵运、王粲等的个案研究,内容丰富,颇有学术价值。

几年来,王元化已经向家乡图书馆先后捐献了四五千册图书,对荆州地区图书馆来说是一笔极其有特色的文化财富。后来,他每年还继续捐赠。

上海图书馆为王元化特设研究室

1997年2月,新建的上海图书馆建筑的各项设施都已落成,为了给王元化提供一个方便舒适的工作环境,还为他特设王元化研究室。这是一间近10平方米的小阅览室,坐落在古籍善本阅览室旁。室内安放着仿清式的红木2桌2椅2橱、1台灯1电话1风扇,简洁清爽。窗外有一片绿荫,门外就是一座书城,宁静雅致,王元化在此读书作文感到很满意。他曾经向张光年、陈方正、龙应台等朋友介绍过这间研究室,还特意将研究室的照片收录在《清园近思录》中。

王元化的家离上海图书馆不远,天气晴朗的日子,他就步行到研究室工作,有时还带着助手或研究生一起去。1997年春,他在研究室里完成了《莎剧解读》的定稿,并借助上海图书馆丰富的藏书,为该书选配了精美的插图。1998年春,他在一篇短文中提到了对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一点看法,引来了吴江的一封来信。于是他在研究室里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重读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并且做了详细的笔记和深邃的思考。5月14日,他在上海图书馆会见了美国哈佛大学的杜维明教授等学者。几天后,就到杭州静心撰写了答吴江谈卢梭《社会契约论》的万言长信,在《文汇读书周报》发表后,引起学术界的关注。2年多来,王元化在研究室里完成了许多研究工作,同时,在上海图书馆会见了美国胡佛研究院的墨子刻教授、新加坡大学文学院长王赓武教授等,交流学术思想。

别有经营特色的王元化著作专柜

1998年4月22日,王元化和巴金、贺绿汀、谢晋一起荣获上海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这是当年上海最高的文学艺术奖励,也是社会对王元化人格与学识的肯定。王元化著作的高品位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因此,上海图书馆曾长期地在所属书店开设“王元化著作专柜”。学者著作专柜颇见学术文化氛围,是上图书店的经营特色,而书店为某些书籍制作藏书票,更是上海书行一道明丽的风景线,多年来,它在沪上读书人中颇受青睐,在学界有一定影响。

王元化著作专柜于4月25日设立的同时,上海图书馆又为王元化和张可的《莎剧解读》一书举行首发式以及读者座谈会,并特为专柜的开设请版画家制作“清园王元化藏书”的藏书票,专柜开幕当天购买王元化著作者,还都可以获赠藏书票一枚。读书人既买到了他喜欢的书,又得到一件有意义的收藏品。

捐赠了十一册《小逻辑》手稿

上海图书馆设有“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陈列馆”。

王元化对手稿陈列馆的工作十分赞许,先后多次向陈列馆捐赠手稿,共计:

《文学沉思录》、《向着真实》、《文心雕龙创作论》、《龚自珍论稿》、《文学风格论》、《读黑格尔笔记》、《杜亚泉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莎士比亚评论译丛》等11部著作手稿,以及夏衍、钱钟书、赵朴初等文化名人给王元化的书信37封。这些手稿反映了王元化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长达半个世纪的学术历程,其中蕴涵着许多曲折和艰辛。

《文心雕龙创作论》手稿有一段传奇的故事,王元化回忆:“《文心雕龙创作论》是60年代上半叶写的,完成于‘文革’前,稿子压了10多年才在70年代末出版。‘文革’抄家时,这部稿子被抄走了。我不知道它的下落,以为被销毁了,‘文革’后稿子还给我,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龚自珍论稿》写于“文革”中,王元化说,“当时‘四人帮’正在评法批儒。为了还历史本来面目,我利用手头仅有的一两本书,写了这样两篇论文。”此文由王元化夫人张可誊抄,发表时改名为《龚自珍思想笔谈》。

《读黑格尔笔记》共有两本,一是读《小逻辑》的笔记,一是读《美学》的笔记。王元化曾经三次读黑格尔的《小逻辑》,“1956年9月7日上午第一次读毕”,作了第一次笔记:“1956年11月1日下午第二次读毕”,作了11册笔记;“1974年10月29日第三次读毕”,作了第三次笔记。《美学》一书是70年代读的,笔记作于1976年。读《小逻辑》的第一次笔记遗失了,第二次的11册笔记捐给了上海档案馆。捐赠给上海图书馆的是读《小逻辑》的第三次笔记和读《美学》的笔记。

王元化捐赠的11册手稿和37封书信,每一件都凝聚这一段生活历程和人际关系,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出任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名誉所长

上海图书馆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省、市、自治区级公共图书馆,馆藏丰富,古籍、碑帖、手稿、家谱、民国文献等都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收藏体系。王元化深知这些文献的价值,在多年的学术研究过程中也使用过其中的资料。50年代末他和父亲共同翻译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的原版书就是从原上海租界工部局移交上海图书馆的藏书。80年代后,身为上海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组组长的王元化,对上海图书馆的历史文献工作十分关心,倾注全力提供帮助,直接体现在盛宣怀档案整理、家谱整理和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的业务上。

盛宣怀档案资料是50年代初入藏上海图书馆的,数量约20万件,内容涉及奏稿、条陈、告示、公牍、电报稿、合同、账册、家信、日记等10多种文献,史料价值极高。70~80年代曾进行初步整理,但由于资料数量大,整理方法欠妥,未见显著成效。上海图书馆新馆建成后,对历史文献工作重做规划,并就盛宣怀档案整理的经费、人员、方法等诸多问题求教于王元化。王元化积极参与筹划工作,多次到图书馆与顾廷龙,以及图书馆的领导人详细商讨,并为此项整理工作筹集资金,保证、促使盛宣怀档案整理纳入轨道,高效有序地开展。

家谱是上海图书馆多年来广泛收集积累起来的特色馆藏,总量有1.1万余种近10万册,在全世界的中国家谱收藏中名列前茅。1997年起,上海图书馆邀集馆内外专家对馆藏家谱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王元化对此项工作很关心,多次过问。1998年3月,上海图书馆和上海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促进会联合举办“全国谱牒开发与利用学术研讨会”,王元化出席会议并发言。此次研讨会的学术论文经专家评选后出版论文集《中国谱牒研究》,王元化担任此书的顾问。

上海图书馆为了提高历史文献的整理、开发和研究水平,筹措建立上海图书馆的历史文献研究所,此项计划征求王元化的意见,他大为赞赏,欣然表示愿意为它出力。1997年11月,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的开发与利用学术研讨会召开,历史文献研究所同时揭牌。王元化出席会议,同时受聘为历史文献研究所的名誉所长。1999年,历史文献研究所编辑的《历史文献》学术丛刊第一辑出版,王元化担任该书的顾问。

(上海图书馆孙继林)

余思你觉得图书馆经常有学者参与和指导,好处在哪里?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欢喜冤家:落跑新娘戏君王

    欢喜冤家:落跑新娘戏君王

    什么!让她嫁给无才无德丑男七皇子?还要和相爷之女同时进门?这还了得,某女撒丫子跑路。不想撞到一个蛮横男,推她下水不说,还和她抢船?混蛋,不让你见识见识我的厉害!你就不知道将军无犬女!
  • 重生2120年

    重生2120年

    在工地一次事故中,云开从三十层掉下来,重生到了一百年后,一个懒死的同名人身上,开始了新的生活…一百年后,工业智能化,万物信息化,人不用劳动,可以维持基本生活…经过一百年,强势女权社会,男人越来越失去狼性,远离社交,拒绝社交,成为了美丽的男人…云开和一群美女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唤起了中华男儿的热血…在一支虎狼之师的征讨和维护中,祖国祥和,全球和平…云开再次踏上了,征战星球的旅程…
  • 是以见放

    是以见放

    重度强迫症才女丛家家,有着与同龄人年纪不符的深沉。她有一个公开的秘密,从小学到大学,丛家家的眼和心只随季风而动。而当季风整理好心情去回应她时,她的爱已不在原地。季风不甘放弃,为挽回家家作足努力。小刺等好友也为促成二人而努力,然而家家终于对从前放手,开始了全新的恋情。如果说季风是风火骄阳,依她、恋她,是她倾慕了整个少女时代的青梅竹马;钱程则是皓皓朗月,懂她、怜她,是她愿心许一生的益友知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辕棱

    辕棱

    “辕棱!杀了我!”一位中年男子嘶吼到,左瞳中的血色闪烁着。被他称为辕棱的东西,是个灵体辕棱通体散着红光,身着着一件古代的凯甲,铠甲之上闪着一种古铜色的光芒。辕棱手握一柄古铜色长剑剑身之上环绕着一股血戮之气,辕棱的双瞳被一股迷莫的杀气包裹。随即,中年男子提到向一位10岁左右的男孩冲去。辕棱闪身上前,一剑将那男子砍成俩断。“爸爸!”
  • 无情有情(孙浩官场小说三部曲压卷之作)

    无情有情(孙浩官场小说三部曲压卷之作)

    这年头,官场上的事情只要一和“桃色”二字沾上边,事情就复杂了,就难办了,就说也说不清楚了。桃花盛开的季节,又逢周六,常务副市长刘春生和号称“南安官场一枝花”的人事局长陶梅,约好去基层县里考察工作。凑巧的是:秘书有事,司机有病。刘春生不得已亲自开车上路。一场车祸发生了。刘春生轻伤,陶梅失去了一条腿……南安的官场地震了,官场上的人们沸沸扬扬了,骚动不安了。一场对人性党性的严峻考验,也开始了。
  • 7D时代之天人世界

    7D时代之天人世界

    拒绝无聊的刷本拒绝钱钱的优越拒绝看脸的社会拒绝装比的玩家我就靠脸皮走天下,因为一个承诺,必将成为无敌的存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难近

    难近

    这是一个发生在普通的小镇、一名普通女子身上的故事。有着偏激求知欲的沈玲羽,每一个决定都做好了拼死一探究竟的心理准备。阴暗的老街,缠绕在江边的哀鸣,废旧厂房窜出的古怪白影……不予我阳关道,老娘就修宽你这独木桥!
  • 芷忆

    芷忆

    【文艺版】仙路飘渺有何难,绝处逢生成涅盘故父遗留数珍宝,芷忆分离苦修炼天墉争门数千人,终入不过几十人修仙练道数千年,只为人修似成仙【白话版】没落家族我要成仙!一步一步坚定努力!向往成仙大道!!!家族有女,名唤芷忆,本想步入仙门低调生活,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可是可是,又怎么得到不同身份的人的“倾爱”,逐步被“高调”?呃,修仙的,修魔的,还有什么妖修,鬼修,邪修的。那个,我只是个想一步一步向上爬的小人物,你们不要吓到我,什么,不行?!好吧,那就看我这个小人物,如何创造辉煌,游行天下!ps:原《嫣仙路》重修,此书慢热,正统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