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6000000035

第35章 爱:一生的课程(2)

的确,有时候自私的人也会做出一些牺牲,但这种牺牲是不得已的、勉强的。但一个人在爱的热情驱使下,给予和奉献对他来说就是一件欢乐的事情。我们膨胀的占有欲给我们的灵魂裹上一层又一层的包裹,财富、权力、地位、名声……这一切都给我们造成了一种错觉,好像它本来就是属于我们的,是附在我们身上的另一层皮,撕掉它我们就会流血。但当真正的爱来到我们心间,这一层层的包裹就会失去它们的重量,我们就会发现它并不是属于我们自身的。舍弃它对我们而言不但不是一种损失,反而是我们本性的实现。

只有在爱中,你才能找到自我的自由。但一旦把自我孤立起来、封闭起来,你就好像把含苞欲放的蓓蕾包裹起来一样,你的自我就不能开花结果,而只能枯萎。只有从外界的反映中,你才能发现一个可爱的自我。假如你在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人紧紧地握着你的手,这说明你在你的一生中未曾向别人伸出过友爱的手,你的自我是无力的。

只有在爱中,你才能让你的自我发出光来,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

我们不妨听听一个日本老太太的故事。

这位老太太晚年因战争而家破人亡,卖掉了房子,只留下一间小茶室自住。

一天,老太太带着老家人在伊豆温泉旅行,偶遇一个17岁的男孩在伊豆山投海自杀,被警察救起。

他是个美国黑人与日本人的混血儿,穷途末路,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

老太太到警察局要求和青年见面。警察知道老太太的来历,同意她和青年谈话。

面对神情木然的小伙子,老太太安详地说:“孩子,你可知道,你来到这个世界,就是要做除你之外别人都做不到的事情的。”

小伙子回过头来不解地问:“你说的是像我这样一个黑人?连父母都没有的孩子?”

老太太平静地回答:“正因为你的肤色黑,正因为你没有父母,所以你能做些了不起的事情。”

小伙子冷笑着说:“谁会相信你这一套?”

但无处可去的小伙子还是跟着老太太来到了小茶室,老太太让他在菜园里打杂。在老太太的悉心关爱下,小伙子渐渐地心平气和了。

为了让他培植些有用的东西,老太太给了他一些生长迅速的萝卜种。10天后萝卜发芽生叶,小伙子得意地吹着口哨。红萝卜熟了,老太太把萝卜腌得香脆可口,给小伙子吃。

后来小伙子用竹子自制了一支横笛,吹奏自娱。老太太听了也很欣慰,夸奖他:“除了你没有人为我吹过笛子,真好听!”

小伙子逐渐对生活有了信心和勇气,老太太便把他送到高中读书。在求学的4年间,他继续在茶室园内种菜,供老太太和自己吃,也帮老太太做些零活。

高中毕业后,他白天在地铁工地打工,晚上读大学夜校,毕业后在盲人学校任教。

学生们常用手摸着他健壮的肩膀说:“啊!你真又大又壮!”

“你的胸膛这么厚实,中气足,所以你吹起笛子来能一口气吹那么久,是吧?”

“你吹笛子,能使我知道很多东西的形状和颜色,简直像看到了一样。”

感受着学生们的爱的回馈,小伙子沉浸在无比幸福和自豪中,他对老太太说:“现在,我已相信,真有别人无法替代而只有我能做到的事情了。”

老太太欣悦地说:“我说对了吧?你如果不是黑皮肤,如果不是孤儿,也许就不能领悟盲人的苦处。只有真正了解别人痛苦的人,才能为别人做美妙的事。你17岁时,最需要的就是有人爱惜。没有人爱惜,所以你想死,是吧?你大声呼喊,说你需要的是根本不可能得到,根本就不存在——可是后来,你自己却有了爱心。”

小伙子心悦诚服地点点头。

老太太接着说:“尽量让那些不幸的人知道活着的快乐——也就是知道有人爱护自己的快乐。等到你从他们脸上看到感激的光辉,那时候,甚至像我们这样筋疲力竭,对生活心灰意冷的人,也会感到有了活下去的意义。”

一个在战争中家破人亡的老太太,当她把自己的爱倾注在一个失去双亲也失去生活信心的小伙子身上时,奇迹发生了。小伙子在她的关爱下鼓起了生命的风帆,她看着小伙子健康、快活地成长,又重新感受到她生命的力量,这是一种多么幸福甜蜜的体验呵!这时候,你能说清楚谁是给予者谁是接受者吗?他们双方都把爱倾注于对方,而又都从对方得到了加倍的爱。爱就是这样奇特,你越是吝啬,它就越是贬值乃至于消失;而你越是慷慨地给予,你的灵魂就越是充实,你的内心世界就越是丰富,你的快乐感就越强。爱就是在使用中增值,无限地增值。

再看那位小伙子,他起初怎么也不相信老太太的话,他这个一贫如洗的孤儿,这个被人嫌弃的黑人,还会有别人无法替代的价值?但当他把自己的爱奉献给那些不幸的盲童时,他才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确是无可替代的,他终于找回了丢失的自我。

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老太太和小伙子相互间的关系。起初,是老太太把她的关心,她的理解,她的欢乐,她的悲哀,她的信念,也即她全部的生命活力,给予了这个小伙子,从而使这个小伙子从精神上丰富起来,这样,老太太在提高她自己的生命感的同时,也提高了小伙子的生命感。当然,老太太在给予时并没有想到从小伙子身上得到什么回报,接受什么回馈,对她来说,给予本身就是极大的快乐。但在她的给予中,她自然使得小伙子身心中的某些潜在的情感复苏,这种复苏的情感又自然而然地反射给她自己;在真正的给予中,她情不自禁地接受了那些还给她的东西。所以说,她的给予意味着使小伙子成也为一个给予者,而且他们分享着他们共同使之复返生命的东西。在给予的行为中,某种东西诞生了,给予的双方都感激为他们所诞生的生命。正如马克思所言:“假定人就是人,而人跟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合乎人的本性的东西,那么,你就只能用爱来交换爱,用信任来交换信任。”

由此我想起了屠格涅夫的一个故事。

一天,屠格涅夫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他。

望着老人红肿而含泪的眼睛,发青的嘴辱,褴褛的衣服,肮脏的伤口,屠格涅夫在心里叹息着:贫困把这个人弄成了什么样子呵!

乞丐向他伸出红肿、肮脏的手……,呻呤着哀求施舍。

屠格涅夫搜遍了自己所有的衣袋……。没有钱包,没有表,也没有一块手帕……。他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

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无力地颤动着。

屠格涅夫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战栗的手……。“请原谅,兄弟;我什么也没有,兄弟。”

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他;他发青的嘴唇笑了笑——而且,他也紧紧地握了握屠格涅夫冰冷的手指。

“哪儿的话,兄弟,”他咕哝着说,“这已经是很可感谢的了。这也是恩惠呵,兄弟。”

屠格涅夫心里对自己说:我也从我的兄弟哪儿得到了恩惠。

在这一瞬间,两个萍水相逢的人内心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呵!

屠格涅夫一分钱也掏不出来了,但他的握手是那么有力,这对一个不名一文的乞丐来说,是更为饥渴、更为缺乏也更加值得珍重的呵!

他把他诚挚的爱给了这个乞丐,他又从乞丐的握手中感受到了爱。这不正是“用爱来交换爱”的最生动的揭示吗?

“爱”要经得起追问

说一声“爱”很轻松,但“爱”要经得起追问。

你说你爱文学,可你眼里的文学只是谢尔顿和琼瑶,你连一部世界名著都没有读过,你连一封信都写不好,你配得上说爱吗?

你说你爱一个人,可你却不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你也不关心他的需要和渴望,你不肯为他出一点力,你配得上说爱吗?

许多人都把爱看作一个“对象”的问题,只要我找到了这个对象,爱就随之产生了。

其实,爱更重要的是行动,它是动态的创造,而不是被动的欣赏。

爱,意味着你主动地去关心一个人,心甘情愿地为他尽到自己的责任,尊重他自己的意愿,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与他分享欢乐和痛苦,分享成功与失败。

关心、责任、尊重和理解,这是爱的交响曲不可分割的音符。

关心,是对我们所爱的人的成长的主动关注。一个爱孩子的母亲对孩子身上的每一点细微的变化都非常敏感,她甚至能从婴孩的每一声啼哭中感受到孩子需要什么。母亲对游子的牵挂,更是一根扯不断的线;雨天,她就会想到儿子带没带雨伞;寒冬,她就会想到儿子穿得是否厚实;中秋节,她又会想到儿子吃月饼了吗?每当电视新闻播出灾难报道,她就会在心中默默祈祷,让儿子平平安安。

我还听到这样一位父亲,他从女儿诞生那天起,就为女儿记日记,女儿成长的每一个瞬间,在他的日记中都描写得生动而细腻;女儿哪一天开始会叫“爸爸妈妈”,哪一天一只小牙露了头,哪一天自己站了起来,哪一天淘气淘出了“事故”,都是那么绘声绘色!女儿一天天长大,父亲的日记也一天天丰富起来,直到女儿考上了大学,父亲才把这日记交给女儿,这该是多么珍贵的礼物呵!

“关心”也是一个常被滥用的词,我们从媒体上经常看到一些社会名流、商界大亨访问孤儿院、福利院的报道,他们进出这些地方往往是前呼后拥,闪光灯、摄像机追随,他们把那些不幸的人当作道具,为他们自己脸上贴金,这样的“关心”不是真正的关心,而只是一种表演。

还有一种“关心”是机械式的,如有的医生,纯粹把病人当作一台等待修复的有毛病的机器。他们也“关心”病人,但他们关心的只是身体的病变,他们把“关心”看作一种“例行公事”,而忽略了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关心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自然情感,它常常在不经意中迸发出来,你爱一个人,你就不能不处处为他着想,你就不能不因他的痛苦而痛苦,随他的欢乐而欢乐。

托尔斯泰一向讨厌慈善事业,他认为所谓的慈善事业往往是伪善的——游手好闲的有钱人扔给饥饿的不幸的人一小块面包,从而心安理得地进行自我陶醉。他说过:“由于发生饥荒便突然做好事是不行的,谁倘若果真做好事,那么,他咋天和前天就做了,明天和后天会继续去做,发生饥荒时要做,饥荒过了,照样还要做。”

1891年,俄罗斯大旱,可怕的灾难就要发生。这时,托尔斯泰却再也坐不住了。他在日记中写道:“直到4点钟还没有入睡——老是忧虑着饥荒问题。”

托尔斯泰怀着素有的博大的爱心开始行动了。他立刻写了一篇关于饥荒的文章送报刊发表,并带着两个女儿和侄女赶赴灾区从事救灾工作。托尔斯泰夫人索菲亚给报纸写了一封公开信,号召为饥饿的人慷慨解囊:

“我全家都奔赴各地去帮助受苦受难的人民。我丈夫列·尼·托尔斯泰伯爵带着两个女儿此时正在唐可夫县,力求开设更多的免费食堂。两个大儿子目前正在红十字会做事,忙于帮助切尔恩县的人民。三儿子去了萨马拉省,如果有可能,就在那里开办食堂。

“情况不允许我离开莫斯科,身边有4个幼小的孩子,我只能用物质手段促进我全家人的举动。但他们需要的数量太大!而在这种巨大灾难面前,个别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此刻,你咽下肚里的每一片面包,你在温暖的房子里度过的每一天,都势必提醒你:此刻有某个人正在饿死。我们过着奢侈的生活,自己孩子哪怕一点点痛苦的神色我们也会忍受不了,难道我们能够对那些眼睁睁看着自己孩子正在饿死冻僵的痛苦已极的、发呆的母亲的惨不忍睹的神色而无动于衷吗?对那些没有粒米下肚的老人无动于衷吗?”

真正的关心就是这样让人夜不能寐,就是这样让人抛弃掉一切理智的成见去做爱心驱使他做的事,就是这样让你去“出力”。就像弗罗姆说的那样:“人人都爱自己出过力的东西,同时也为他所爱的东西而出力。”

爱意味着责任。现在一提起责任,人们就会想起某些不情愿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而沉浸在真正的爱中,你对你所爱的人就有一种深深的责任感,你无须去问:“我有义务帮助他吗?”因为这是毫无疑问的!真正的爱已经把你和他的命运联结在一起,他的事情就是你的事情,他的生命就是你的生命,你会为他不遗余力地献出一切。

我们有多少“公仆”在讲台上大讲“爱祖国,爱人民”,而在台下却干着腐败的勾当!真正的爱是要让你不惜一切承担责任的。

罗马尼亚有一位叫叶米尔的职业军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加入共产党地下组织。五十年代时,他已是一位将军,妻子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演员,他们住在富丽堂皇的花园洋房,生活是如此美满!

但叶米尔对人民的爱却使他不惜抛弃这一切。

每天他开着轿车经过商店外面排着长长的队伍的绝望、饥饿的人们,商店的货架上空空如也,而当局却沉浸在歌功颂德中。这位对祖国人民充满爱心的军官拍案而起,以大胆批评政府而承担起了爱的责任。

在当时的气候下,他的命运可想而知,他被撤职了。

撤职后,妻子劝他从此闭上嘴巴,多为家庭想一想。

他自己也在反思:难道我想让孩子们变成孤儿吗?有多少人被捕了,有多少人失踪了。为什么要自找倒霉呢?我这样做又能得到什么结果?

但对祖国和人民强烈的爱却使他义无反顾地担当起了自己的责任:

“我可以掉过脸去,埋下头去。但我怎么能做到呢?”

于是,他写了一本讽刺性的政治寓言:《古力维在谎言国》,暴露了当局的弄虚作假之风。他把这份手稿托一位童年时的好友,让他交给法国一位出版商,但这位朋友却因惧怕承担责任而告密了。

经秘密审判,叶米尔被判25年徒刑,妻子被迫与他离婚,一个美满的家庭毁掉了。

叶米尔的行动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难以理解的,而对叶米尔来说,这则是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爱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必须付出的代价,因此,他无怨无悔。

爱意味着尊重。尊重和爱放到一起,似乎有些不谐调,爱是那么热情澎湃,尊重却是那么庄重严谨。但是,如果在爱中没有尊重,我们就会把爱的责任当成一种统治,从而丧失爱的真义。

你说你爱一个人,就应该说是你爱他身上的独特性。尊重,就是意味着你能够按照这个人的本来面目去看待他,意识到他无可替代的个性。你的关心和责任不是让他变成和你一样的人,不是把你的意愿强加于他,而是希望他按照自己的本性和希望,以他自己的方式,为他自己的目的而不是为着服务于你的目的而成长和发展。爱是自由之子,不是统治之王,不能有丝毫利用之心。

父母爱孩子,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虎毒尚且不食子,况乎人?父母承担着养育孩子的责任,这就是过去说的“养不教,父之过。”但这种责任不是无限制的,它应该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独立人格为原则。如果任凭这种责任无限膨胀,就会走向爱的反面,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近年来报章常常披露发生在中小学生中的悲剧,有的因考试成绩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而被父母毒打致死,有的是因承受不了学校和家长双重的课业负担而出走或自杀,有的是因违抗父母之命受到羞辱而发疯……

同类推荐
  • 文溪少数民族故事集

    文溪少数民族故事集

    这是一本以少数民族故事为主的书籍,作者将多年来收集整理的家乡各种民间传说和故事汇聚成书,在保持原有少数民族风情的基础上加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使之更为生动有趣,也更加适合小学阶段的儿童阅读理解,希望通过这本书将家乡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 千家诗赏析

    千家诗赏析

    《国学小书院》包括《论语心得》、《三字经品读》、《千字文解读》、《幼学琼林解析》、《千家诗赏析》、《唐诗鉴赏》、《宋词鉴赏》、《元曲鉴赏》、《孙子兵法释译》和《三十六计释译》等10册内容。本套丛书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引导青少年学习国学,掌握国学,热爱国学,直至将其发扬光大,辉耀千古。它是青少年学习国学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中国神话与传说故事解析

    中国神话与传说故事解析

    为了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文学,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千古奇案(上)

    千古奇案(上)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11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中国人的文化是崇尚和平的文化,奉行中庸的理想人格。在多种文化相汇时,善于融合,不偏颇、不怨尤,尚调和、主平衡,使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文化如百川之海,浩淼无垠。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书法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书法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心路遇

    心路遇

    没有简介,自己看哈,随便写的,懒懒懒懒懒
  • 八荒异星录

    八荒异星录

    三卜三谶,是命中定数,还是人心算计,偌大江湖,八荒天下,谁定天机
  • 快穿之无瑕

    快穿之无瑕

    一场意外引发的机遇,爱情与任务之间抉择,她将会选择什么?
  • 云水瑶阁

    云水瑶阁

    你与春风皆过客,我携秋水揽星河?我将用尽全力奔向你????
  • 《神圣家族》导读

    《神圣家族》导读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丛书第二辑的一种,主首先介绍了《神圣家族》的写作缘由及其成书过程,然后分析该书的文本结构及其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理论要旨,随后依照原著结构逐节进行解读。书稿主要阐发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变化脉络和理论发展逻辑,描绘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初始形态,进而指出《神圣家族》的理论意义及现实影响,提倡真正理解和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 我只是个盗墓的

    我只是个盗墓的

    地球修炼者盗墓作死重生一个异世大陆,本着遵循自心,想要继续追求梦想继续“开发”埋藏地下的宝贝,不想陷入了无尽麻烦中........“我只是个盗墓的啊,你们的死活为什么找我呀........”
  • 向着爱情前进

    向着爱情前进

    一篇描写农村青年到城里打工的曲折爱情故事,展示了主人公吴志达在生活中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正直、善良、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主人公虽然在爱情的道路上几经曲折和磨难,最终以自己的实力赢得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为主线条,同时也对现实社会中的票子、车子、房子,以金钱作为爱情基础的思想做有力的抨击,人间只要有真爱,吃糠咽菜也甜蜜。当然,在这里并不反对门当户对的说法,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观点,现在看来似乎是有些道理。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但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情,男女两家的生活水准相近,两人的文化素质相同,这样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就会相近,也就是说世界观的相近,在生活中就会有更多的话题,交流就会容易步调。
  • 茶馆

    茶馆

    世纪之交,北京城内,裕泰茶馆。八旗子弟常四爷和松二爷、黑帮老大黄胖子、司令部沈处长、想娶老婆的庞太监、相面为生的唐铁嘴、热心民族救亡的秦二爷、女招待小丁宝、人贩子刘麻子……各色人等,来者皆客,年轻掌柜王利发,每天送往迎来小心伺候。芸芸众生,世间百态,在这间小小的茶馆轮番上演,直到大家被时代的巨浪淹没……
  • 网王之迹部景秀

    网王之迹部景秀

    她重生来到了他的世界,做了迹部家族的大小姐,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千金生活,直到她满12岁时任性隐姓来到青春学园只为遇见前世她心中的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