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79500000014

第14章 与独生子女做心灵的沟通(2)

还有一种父母总是在为孩子担忧。比如,担心孩子做不好事情,所以总是替孩子去做;孩子回家晚了,他们会担心孩子是不是交了坏朋友。父母对孩子的这种“关心”其实也是一种不信任他的表现,无形中为孩子的生活增加了很多压力。于是,为了躲避这种压力,他很难耐心地将自己的情况告诉父母,总是回避父母的追问。

因此,若是想要和孩子顺利沟通,父母必须要信任孩子,理解孩子。

首先,相信孩子的能力。父母要想想自己小时候,遇到的问题都是自己解决的,遇到的困难也都是自己克服的。同样,孩子不比父母差,他也具有这种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父母要相信孩子的能力,给他机会,让他自己解决问题。

其次,理解孩子的错误。孩子都会犯错的,父母需要教导孩子去改正错误,但是对孩子所犯错误却没必要过多苛责。理解孩子,宽容他的错误,引导他去改正,这就已经足够了。

方法8:积极主动地倾听孩子的心声

在家庭中,很多时候都是“父母说,孩子听”。父母或是给孩子讲道理,或是训斥孩子的某种不当行为,或是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但是,父母真正留给孩子倾诉的时间却很少。孩子想和父母说些事情时,父母往往会很忙,没空倾听孩子。

于是,某一天,当孩子偶然和父母发生冲突时,父母才会恍然发觉:那个听话、乖顺的孩子,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自己身边那个“最熟悉的陌生人”。熟悉他的日常行为习惯,熟悉他的言谈举止,但是当真正触及内心,却发现,原来孩子已经变得如此陌生。

由于工作忙,妈妈只能照料7岁儿子的生活,却没时间关心他的精神情感,即使偶有关心也是要孩子好好学习,好好和同学相处,简单说两句,就忙自己的事情了。

时间长了,妈妈发现儿子对自己越来越冷淡,也越来越沉默寡言。她请教了儿童心理咨询专家,专家建议她多倾听孩子,听听孩子说说心里话。妈妈听从了专家的建议,她开始不断地向孩子提问:“你觉得,妈妈穿这件衣服好看吗?你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今天学校有没有什么好玩的事情?……”每次只要孩子开始说,她就十分专注地听下去,不时地点头,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慢慢地,孩子逐渐变得乐于和她交谈,疏离感终于消失了。

父母都是关心孩子的,只是他们经常会忽视孩子那些急需关心的方面。比如,孩子需要父母倾听,需要父母理解,需要父母称赞。而父母的教育却倾向于管教孩子,不让孩子出差错,让孩子有一个好成绩。可以说,父母关注的焦点很现实,而孩子却希望父母多关注自己的感受。当然,这两方面并不是无法平衡,主动倾听孩子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那么,父母要怎样主动倾听孩子呢?

最关键的一个要素就是,父母要对孩子充满好奇。拥有好奇心是了解事物的第一关键要素。父母想要了解孩子,就要对孩子充满好奇。“你喜欢红色的衣服吗?”“你喜欢围棋吗?”“你对老师的印象怎么样?”……父母一旦对孩子感到好奇,就会很自然地对孩子提出很多问题,而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这种兴趣,也会愿意向父母倾诉。

方法9:听孩子倾诉有耐心,不打断,不提前下结论

有些父母知道需要和孩子做沟通,也知道要倾听孩子,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父母经常会不等孩子说完就打断孩子,凭孩子的片言只语就给孩子下结论。结果不但没有起到沟通效果,反而还让孩子对父母失去信任。

有一次,小勇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回到家后,他很难过地对妈妈说了这件事,可是还未说完,妈妈就抢着说道:“不许再说了,老师批评你是为你好,你自己好好反省反省吧。”

小勇很是难过,因为,他还没有告诉妈妈,真实的情况是老师误会他了。可是看到妈妈这种态度,他也不想继续说了。

这种情景在生活中屡见不鲜。父母们可以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过那种不打断孩子,听他将话说完的经历?如果有,仔细回想一下就会发现:当听孩子说话时,自己最初的推断总是和最后的事实不符。如果要是按照最初的推断对孩子进行处理,难免就是冤枉孩子了。

而对于孩子来说,这种感觉就是:大人认为他们想的都是对的,根本不听你说话,说什么都是白搭。久而久之,孩子什么事情也不和大人说了。

因此,如果想和孩子顺利沟通,就要给他机会,让他把话说完。

首先,倾听孩子要有耐心。父母要单独留出一段时间来倾听孩子。不然,惦记着别的事情,便总想快些结束,很难耐心将孩子的话听完。

其次,不要打断孩子。有时,孩子的话会让父母感到反感或难以接受,这时,万一父母控制不住,不但会打断孩子,还会训斥孩子。所以,父母在听孩子倾诉时,最好不要掺杂个人观点,耐心地听孩子说完就好。

第三,不要提前下结论。这个是最难以做到的。父母有一套自己的价值观和推理模式,常常听到孩子说开头,就已经在脑子里编好结尾了。父母认为自己知道孩子下面要说什么,便不想听孩子继续说下去了。于是便匆忙地下了一个结论:“你不用说了,我懂了,你不就是……”可是父母没想过的是,自己头脑中推断出来的也许和孩子想说的不一样,既然没有了解事实,结论也就是错误的。所以,父母一定要听孩子说完,不要提前下结论。

方法10:善于听出孩子的“潜台词”

父母一般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孩子想要什么东西不直接说,非得用暗示。比如,孩子想要一个洋娃娃,她会盯着柜台看,然后对妈妈说:“妈妈,你看这个洋娃娃多好看啊!”当然,大部分妈妈在听到孩子这样说话时都会明白孩子是什么意思。

但是,随着孩子年龄逐渐增大,暗示也越来越隐晦,有时父母没听懂孩子的弦外之音,结果完全误解了孩子的意思。

一次,妈妈送小龙去上补习班。路上,小龙突然对妈妈说:“妈妈,我的笔忘在家里了。”妈妈只好在下一站下车,然后找了一家超市准备给他买笔。可是快要付账的时候,小龙又说:“妈妈,我不想买笔。”妈妈气得差点儿打他一顿,最后忍着怒气对他吼道:“你没事折腾着玩啊!”小龙却是一副很委屈的样子。后来,妈妈仔细询问,小龙才说:“我不想去上补习班。”

这是多大一个误会啊!如果当初妈妈听明白了孩子的“潜台词”,细心询问,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乌龙事件”了。可是现在,不但妈妈被折腾得很累,孩子也被骂了一顿,成了一个“双输”的结局。可见,善于听出孩子的潜台词有多么重要。

那么,父母怎样才能做到听出妈妈的潜台词呢?

首先,细心觉察孩子潜台词所表达的情绪。不管怎样,孩子的情绪是骗不了人的。当她盯着布娃娃看时,渴望拥有它的那种情绪往往会在眼神中流露出来。而小龙的那个例子中,如果妈妈当时留心些,也会发现孩子的那种“不情愿”的情绪。所以,根据情绪来判断孩子所说的话,往往比根据孩子的字面意思作判断靠谱得多。

其次,善于推敲孩子的“潜台词”。父母一旦发现孩子话里有话,这时先不要判断,而是要“将计就计”,试探孩子。比如,在小龙的例子中,妈妈可以问:“笔没带来,那你说该怎么办?”孩子八成会说:“我们回家去拿吧!”妈妈可以继续问:“那耽误了补习班上课怎么办?”孩子接下来的回答,便会让妈妈明白他的真实意图所在了。

方法11:倾听是经常性的,而非一次性的

并非只有孩子出了问题,父母才要去倾听他,平时也要注意对孩子的倾听。只有经常倾听孩子,妈妈才能了解孩子的心思,在某些问题刚露出苗头的时候将它解决掉。

妈妈非常关心小玲,每次在小玲回到家都会陪她一会儿,让她给妈妈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她和哪个同学闹别扭了,老师误解她了,又或是考试没考好情绪低落……小玲发生的种种问题,妈妈都能通过聊天第一时间得知,然后及时地开导她。

因为妈妈的倾听,小玲的困惑和情绪总是能及时解决和缓解,从来不会留到第二天。因此,她的学习成绩很稳定,在学校也是一切顺利。这些,都是妈妈经常倾听她的效果。

父母常常会把倾听当成是一次性的,比如,孩子考试失败要倾听孩子,孩子犯了错误要倾听孩子,孩子受了委屈要倾听孩子。但是,倾听并不是为了解决问题,更多的时候,是为了预防问题的发生。而且,倾听并不难做到,生活中,父母倾听孩子的机会有很多,只是需要父母多留一份心。

首先,利用好饭桌时间。吃完饭,妈妈收拾餐具,这时,爸爸就可以和孩子闲聊,或者让孩子帮忙收拾,大家一起开心没有心理负担地聊天。

其次,利用好睡前时间。很多年龄小的孩子在睡前都会缠着父母。这时,父母不妨利用孩子的这个特点,让他说自己的事情给父母听。

第三,利用好路上的时间。有些孩子学校离家远,父母为了安全,常会接送孩子。坐在公交车上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说一些发生在他学校、班级的事情。这样,父母对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也会有相当的了解。

第四,利用好游玩时间。父母常会带孩子出去玩。不要以为这时让孩子自己玩就好,孩子也需要父母和他一起分享快乐。因为孩子心情放松,可能聊着聊着,孩子会将平时不会和父母说的事情说出来。

方法12:陪伴要用心,不可敷衍

大部分父母都有陪伴孩子的经验,不过这种经验更多是在孩子上小学之前。那时,因为孩子幼小,父母需要跟在他身边照顾他。等孩子上小学后,父母一般在周末陪孩子出去玩,很少能抽出其他时间来陪伴孩子。而即使是周末,父母有时也因为想别的事情,在陪伴孩子时多少有些敷衍。

安安和妈妈约好了周末去城郊的山上去玩。到了山上,安安很兴奋,一会儿看这个,一会儿看那个。山上还有一座佛寺,安安一直嚷着要去寺里看看。可是妈妈因为还有点工作要忙,一心想要早点回家,便拿出各种理由劝安安:“寺庙在山顶呢?你看,还要爬那么高,多累啊!明天爸爸还要带你去看电影呢,你今天累坏了,明天怎么办?”

妈妈说了很多理由,终于让孩子放弃了爬到山顶的念头。可是当她和孩子回到家后,看到孩子怏怏不乐的样子,她又感到十分愧疚。

其实,在不能全心全意陪孩子玩的情况下,妈妈最好不要带孩子出去玩,不然不仅起不到加深亲子关系的作用,反而会让孩子感到遗憾,妈妈产生愧疚。因此,只要决定陪伴孩子,就要用心对待。

首先,留出整段的空余时间。有些全职妈妈每天在家,以为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并不少。可是当用一张时间记录表来记录每天的行为时,她们发现,其实专心陪孩子的时间很少,自己要么是做家务,要么是自己看电视,玩电脑,让孩子在旁边自己玩。如果妈妈真的要用心陪伴孩子,每天必须要留出1-2小时的时间,什么也不做,专门陪孩子玩。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到妈妈的爱。

其次,做好时间规划。有些妈妈是职业女性,工作很忙,晚上回到家后还要做家务。这时,与其让孩子不时叫一声:“妈妈,陪我玩!陪我说说话!”不如与孩子约定一个时间,每天花1个小时来进行“亲子聚会”。在这个时间段内全心全意陪孩子,而过了这个时间,则专心做自己的事情。如果提前和孩子约定周末出去玩,而又遇到了临时需要加班的情况,不妨再和孩子约一个时间,然后自己安心加班,这也避免了陪伴孩子时心不在焉。

方法13:要向孩子敞开心扉

父母总是希望孩子对自己敞开心扉,但是,当他们用种种方式去开启孩子的心门时,却忘记了,自己的心扉也是需要对孩子敞开的。

“妈妈,你怎么了?”小明看到妈妈脸色有些不对,关心地问道。

“别管我,写你的作业去。”妈妈将小明打发走了。

小明小声嘀咕着:“又是这样,还总让我把心里想的告诉她,自己却不说。”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时,他也希望分享父母的痛苦或是快乐。而父母却经常将孩子的关心拒之门外。因为,父母总是将自己摆在一个“大人”的位置,认为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懂,也帮不上忙。所以,很多父母不会将自己遇到的麻烦告诉孩子。

不仅是那些麻烦事,即使是父母的喜好,他们也很少告诉孩子。当问父母孩子喜欢吃什么菜的时候,他们多半都能回答得很好;但是去问孩子,父母喜欢吃什么,能回答出来的孩子就少多了。这是因为,就算父母和孩子交流,焦点也是在孩子身上,每位父母都想要多了解自己的孩子一些,却忽略了也要让孩子了解自己。

让孩子了解父母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沟通是双向的,如果孩子了解父母,沟通时就少了一层障碍。

第二,能让孩子有一种“公平”的感觉--你把你的事情告诉我,我也会将自己的事情告诉你。

第三,向孩子袒露不足之处会让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更真实,更具有亲和力。

第四,弥合代沟。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特色,不能一味地让父母去适应孩子,也要让孩子了解下父母生活的那个时代,学会适应父母的思维方式。

那么,父母该怎样对孩子敞开心扉呢?

首先,告诉孩子一些自己的事情。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一些自己小时候的糗事,在单位里发生什么好笑的事情,等等。有些孩子犯的错误,父母小时候也犯过,如果在教育孩子时,顺便说一下自己当时的改错经历,孩子会更容易接受些。

其次,告诉孩子自己的喜好。父母可以和孩子聊聊自己年轻时的偶像,喜欢的歌曲,喜欢吃的菜肴,喜欢穿的衣服,最想去的地方……让父母的形象在孩子头脑中鲜活起来,拉近和孩子的距离。

最后,适时地和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父母情绪不好,或是十分疲惫的时候,如果孩子来关心父母,那么父母不妨将自己的心情分享给孩子。这样不但能使亲子关系更加亲密,而且也能让孩子变得懂事。

方法14: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曾经写过这样一个故事:北风与南风比试,它们约定,谁先将行人身上的衣服脱下,谁就赢了。北风用力地吹着,结果感受到寒冷的行人反而将衣服裹得更紧了;而南风上场后,带来阵阵温暖,行人觉得有些热了,就将身上的衣服脱掉了。

这就是著名的“北风效应”和“南风效应”。而它所说明的道理也很简单:只有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采取措施,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所以,父母若是希望自己的教育能对孩子起作用,那就必须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经有过这样一次经历:

卡耐基的住处附近有一座公园,经常有顽皮的孩子在公园中玩火,引起火灾。卡耐基尝试着劝这些孩子不要玩火,可是却不管用。一次,他实在忍不住,对玩火的孩子吼起来:“你们再继续玩火,我就叫警察!”孩子们一开始被吓到了,可是一旦周围没人,孩子们又开始玩了。

同类推荐
  • 卡尔·威特的教育

    卡尔·威特的教育

    本书是卡尔·威特父子所著教育经典的合集。上篇是老卡尔·威特对自己教育成功经验的总结,下篇是小卡尔·威特对父亲教育方法的回忆与总结,两部分互为补充,各有所长,相信读者读后,一定能从其中总结出提升自己育儿效果的方法。愿每个孩子都有健康快乐的童年!并发挥自己的优势,改善自己的劣势。这本书其实是关于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你的优势的专业指导,能帮助你在未来的人生中充满自信。
  • 不打不骂培养男孩的100个细节

    不打不骂培养男孩的100个细节

    面对淘气的男孩,面对不听话的男孩,面对我们无从“下手”的男孩……无论面对怎样的男孩,我们都要把握的重要原则就是——不打不骂。那么,不打不骂培养男孩应该注意哪些细节呢?也就是说,教男孩的方法是什么呢?本书从不打不骂是一种教育智慧、了解男孩、尊重男孩、教男孩学做人、别替男孩揽过失、舍得男孩去吃苦、教男孩学会独立、塑造男孩健康的心灵、培养男孩的情商、拓展男孩视野、走进男孩心里等11个方面,全面总结了培养最棒男孩的100个细节,更有若干实用的方法来解读这100个细节。
  • 培养男子汉:教给孩子终生受用的生存技能和价值观

    培养男子汉:教给孩子终生受用的生存技能和价值观

    美国童子军(BSA)源于1907年英国陆军中尉巴顿·鲍威尔发起的世界童子军运动,1910年2月8日由芝加哥一位出版商倡导成立,目前是美国最大的青少年民间组织。至2009年,7~l0岁的童子军人数高达160多万;11~17岁的童子军近90万人。2009年,童子军代表在美国白宫向奥巴马总统提交了年度报告,其中写道:“在l10万志愿者和l18288公共组织的支持下,美国童子军为270万年轻人提供了教育训练,以塑造其品格,培养其领导能力,增强他们积极的公民责任感,并促进个人身体素质的提高。
  • 传习录的教育智慧

    传习录的教育智慧

    传习录的教育智慧传习录的教育智慧传习录的教育智慧传习录的教育智慧传习录的教育智慧
  • 亲子启智游戏

    亲子启智游戏

    《亲子启智游戏》针对0-3岁孩子的智能发育情况,以三个月为一个成长周期,共划分了12个成长阶段。分别对语言能力、动作能力、情感发展、习惯养成等进行了分析讲解。
热门推荐
  • TFBOYS的欢喜冤家

    TFBOYS的欢喜冤家

    TFBOYS的欢喜冤家:江馨雨、王亦雪、颜洛倾。她们都爱上了三只,可是某些人就不服了,万般阻挠她们跟三只在一起。最后,克服重重困难的她们能否跟心仪的三只在一起呢?敬请期待吧!
  • 侦探贾四喜

    侦探贾四喜

    业余rapper也能当侦探?高冷白月光竟是一个小偷?富家千金只是一个幌子?三人为何总与死亡如影随形?令人捧腹的冒险之旅又隐藏着何种天机?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
  • 康乾御警

    康乾御警

    康熙大帝,迟暮之年威犹在。九王夺嫡,雍亲王虎视眈眈。雍正王朝,内忧外患十三年。皇室无情,铁腕帝君肃朝纲。多情弘历,侠骨柔情正年少。穿越刑警,断尽奇案历三朝。在一次没有几个人相信的穿越事件中,主角来到了清朝,他利用自己前世刑警队长的经验,在清朝侦办起了案件,依仗铜鼎赋予他的“时间暂停”能力,并且凭借对历史先知先觉的优势,主角由一个从九品的不入流小捕快,升至龙椅之下第一人,戏权贵、斗奸臣、断谜案、步青云、结红颜、交豪侠,倚靠破案崛起,纵横康乾盛世。
  • 皇后霸气威武

    皇后霸气威武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齐声高呼:“平西候府文新小姐,德才兼备,文武双全,家世显赫,应是我朝皇后的不二人选。”“朕允了。”洞房花烛夜,皇后一人独自坐到天明。“皇后之位朕可以允你,但朕的心你永远都别想,朕喜欢的人不会是你。”若干年后,皇帝脸疼。“呃……既做不成恩爱夫妻,我便只做天下人的国母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从有了系统后开始修仙

    从有了系统后开始修仙

    萧少轩在一次意外中获得了穿梭不同世界的系统,从此走上了修仙的道路。身具系统这种bug般的存在,萧少轩通过不断完成鹿鼎记、神雕侠侣、西游记各个世界任务,使得修为飞快的提升,本以为西游中无敌在现实中就可以逍遥的生活,但宇宙中的神秘来人使这个现实世界变的扑朔迷离起来......
  • 混子

    混子

    《混子》说起混子,有谁敢说自己不是混子呢?把自己的狗样藏起来,混成人样。或者把自己的人样藏起来,状若狼样,只为混出我们想要的人样。
  • 我的老师是金箍棒

    我的老师是金箍棒

    作为鄞州阴煞教的弟子的恶岩,因为无法在洗炼大阵中开启玄关神窍,故无法修行,直到有一天,天上掉下一根棒子,而棒子的神奇之处让恶岩原本绝望的修行之路,开了一条金光大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