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4300000119

第119章 静默的辽阔与温柔(1)

我家的咪咪死了。

这是一个星期天,儿子不上学,我跟妻子阿华,也难得睡个懒觉,8点过还没起床。老白刚从外面回来,食水未进,就蹿着头,捯动短短的四条腿,从这间屋到那间屋,抠床板和衣柜门,找咪咪;只要咪咪没在它的视线里,它总是找它。我问阿华:“咪咪呢?”阿华说,夜里放它出去了,具体是几点钟,她没看表。我头脑里阴沉了一下,像一张纸被水漫过,湿淋淋的暗纹里,浮现出三年前咪咪被车撞伤的情景,那回阿华也是这样晕晕乎乎,记不住几点钟放它出去的,甚至记不住它在家里还是在外面,结果出了大事。

我说赶快起来吧,去找找它。

阿华先起床,抓了把猫粮,去楼顶平台。前几天,一只花猫老跟着我们,希望我们喂养。这只猫的鼻梁四分之一白,四分之三黑,黑得触目,像谁用蘸了浓墨的毛笔点了一下,点出个倒垂的惊叹号,我戏称它“曹操猫”。“曹操猫”戴着防臭虫的蓝色项圈,身上也算干净,想必是有人养着的,可它尾随我们上楼,赶也赶不开,给它猫粮,它吃得连咀嚼也省略了。咪咪绝不会允许它进门,我们便把它带到楼顶平台,夜里它也歇在上面。

阿华在楼上叫咪咪,只叫出了“曹操猫”,给了它粮食,阿华又下楼去找。

不一会儿回来,在楼道里就听见她喊:“罗伟章啊,罗伟章啊……”

我心一紧,难道咪咪又被车撞了?

可她喊出的是:“我们的咪咪死了!”

她在电箱底下发现了它,很可能它是被电死的。

我穿衣着裤,下楼去。越接近电箱,越不敢看,越不敢看,眼睛越是锐利,不漏过任何一个细节。在电箱东侧的铁栅栏内,我找到了咪咪。它侧卧着,双目圆睁,四腿半伸,尾巴微微弯曲,紧贴电箱,张开的口腔里,焦黑,有泥尘,牙齿上戳着一片枯干的树叶。

看来它确实是被电死的。昨夜下雨,漏电了。

我叫它:“咪咪!咪咪!”

它不答应。我伸手摸它,硬的,凉的。它确实死了。

我说:“咪咪,你个狗东西咋就死了呢!”

我把锈坏的铁栅栏拨开些,抱它出来。它没有动,它真的死了。

阿华拿来几张纸,是她平时抄写的《金刚经》,她说把这几页经文,跟咪咪一起埋了,让它得菩萨保佑,去另一个世界少受痛苦,早日投胎转世。不管是投胎为猫,还是投胎为人,都能再跟我们成为一家。最好是投胎为人,这样它就能跟我们说话。

我去电箱背后的一棵刺柏树下挖墓穴。锄头很小,泥土很干。昨夜的雨只是毛毛雨。

阿华再次上楼,拿来一件她的T恤衫,剪过半截的,穿在咪咪身上,主要是遮住它的头脸。身子不要遮,让它直接和地气接通。清洁工走过来,说你们的猫死了啊?你去花工李师傅那里借把大锄头吧。但我不愿意。我们的咪咪胆小,不熟悉别人所用工具的气味,闻到陌生的气味,它会害怕。对这把小锄头,它熟悉。我们为楼顶上的花草松土,都用这把锄头。侍弄花草的时候,它都在我们身边跑来跑去。清洁工又说:“反正都死了,扔进垃圾桶,让人运走吧。”真不想搭理她。咪咪是我们的宝贝,不是垃圾。我只专注于挖墓穴。挖了几次,都嫌小,又挖,手软了,汗流出来。

大致差不多时,我把咪咪放进去。

此前,阿华几次想把它的眼睛合上,都没成功。它的身体全都僵硬,只有尾巴的后半部是软的,并非柔软,不过能勉强扳动而已。我将它的尾巴卷到它身体的内侧,让它保持侧卧的姿势,头朝太阳升起的方向。衣服遮住它的头和上半身,只有几根胡须伸出来,让它去到那边,也能用胡须测量通行的路径。经文铺在它身上后,我再用手把土推入坑里。

事毕上楼,碰见儿子下来。我们出门时,他还没起床,但他知道咪咪死了。问他去干啥,他不答,多问几声,他才愤懑地咕哝:“我去看看。”

我告诉了他地方。

咪咪就是儿子抱回来的。

那是2006年10月29日,我记得很清楚。在这之前的几天,他就把它抱回来过,他每次放学回家,进入小区,它都朝他叫,还躬着背,到他腿上来蹭。它明显是一只流浪猫,歇在楼下的电箱上,儿子中午将它抱回家,喂些食物,下午上学时再领下去,并带些饼干,放在它常待的地方。每次儿子领它出门,它的尾巴都弯曲着,像个问号,似乎在说:“你们不愿意收留我吗?”不是不愿,是不敢,我们从没养过动物,怕养不好它。但10月29日这天,儿子再不肯把它请出家门,因为它的右前腿吊起来,不敢着地,像是断掉了,不知是被人打的,还是自己跳下电箱时伤的。“等它腿好了再叫它走吧。”儿子带着哭腔恳求。我们无话可说。

我们叫它咪咪,这是猫的共名,但对我们而言,这称呼属它独有。

当天,阿华在木沙发上给咪咪垫了块桌布,让它睡觉,可到凌晨4点,它就喵喵喵地满屋乱窜,还把前爪搭在床沿上叫,一张小小的猫脸和闪闪发光的眼睛,在暗夜里很让人害怕,弄得我们一家三口都醒了。直到天快亮时,把它放出门,几个人又才躺了一会儿。早上起来,发现它在好几个地方拉了屎尿。它叫,就是想出门拉屎拉尿的,但那时候我们不懂它的心思。要是以往,儿子绝不会管,可这天他把咪咪的屎尿收拾干净了,上学时还把垃圾带下了楼,条件是我们不能把咪咪赶出屋子。

我们当然不会赶它。

过了十来天,咪咪的腿伤好了,可它再也不可能离开。

人与动物从远古走来,有着相似的谱系,共通之处和亲密的程度,比想象的还要多,只需等到某一个时刻,辨认出彼此的踪迹——我们的和咪咪的踪迹。

它已经属于这个家了。

或者说,它早就属于这个家了,以前只是暂时的别离,现在它回来了。

它知道是谁把它领回来的,对它哥哥(我们的儿子)特别好,它的身体里装着一口钟,每到下午6点,就叫我们为它开门,门打开,它飞奔下楼,去接哥哥。哥哥要把自行车放进车库,因此它事先去车库外的草丛中候着。它跟哥哥一同回家。清早,它又送哥哥出门。它看着他骑车出了小区,便悲哀地叫着,一声连着一声,直到我们下楼,把它接回来。哥哥吃饭的时候,它跳到沙发背后的窗台上,为他舔头发。哥哥喜欢打篮球,常出汗,头发很容易脏,咪咪要把他的头发舔干净,让他在女生面前显得漂亮些。如果他动一动,它立即伸出前爪,把他的头压住,意思是你别急,还没打理利索呢。哥哥做家庭作业时,它就伏到他的书桌上去,尾巴一摇一摇的,守着他。

哥哥上学去了,它在家无所事事,不停地进进出出。楼上楼下,都是它的领地(至少它自己这么认为),它把领地一遍一遍地巡视过了,就回家睡觉。它最喜欢躺的地方,是我的腿。我两条腿并起来的宽度,刚好适合它躺。遗憾的是它不喜欢我抽烟,我一抽烟,它就很不乐意地跳开。上午11点半左右,下午5点半左右,它必然到我的书房门口,执着地叫我,是说快吃午饭了,或者快吃晚饭了,请我丢下工作休息,去客厅看电视,它好躺到我的腿上来。我看电视的时候,是不抽烟的。

不过许多时候,它朝我们叫,没有任何物质上的要求,只是表达自己的情感。那种叫声颤巍巍的,水灵灵的,如果它能说话,该是多么动人的言辞。夜里,一家三口要是躺在床上讲故事,说笑话,或者念书,它听见了,必飞奔而来,一跃而上,偎在人与人之间,成为一家四口。它专心致志地听,偶尔叫那么一声,表明它也懂某个笑话的玄机,同时提醒你:别光顾自己乐,还要注意它的存在。

你说:“咪咪,摇摇尾巴。”

它果然就摇了。

你说:“咪咪,摇快些。”

它就加快速度。

它懂得许多人话,比如它出门时,你交代一声:“咪咪,早些回来。”它要是答应两声,一定是很快就回来了,没答应,就要很久才回来。它答应的声音不是“喵”,而是“唉”,两声连在一起:“唉唉。”再比如,你说:“咪咪,洗澡。”听到这话,不管它是蹲在电视机上,客厅墙角的书堆上,还是躺在人的怀里,都会飞纵而下,朝门口奔跑。它不想洗澡。你把它捉住,抱往卧室的卫生间,其间要转三道墙角,每过一道墙角,它都伸出前爪,把墙角抱住。

有了咪咪,我们才知道“藏猫猫”这个词来源于生活。咪咪经常故意逗人追它,但谁追,它是要选择的,我追它一般不理睬,阿华追,或者它哥哥追,它就跑得特别欢实,跑到一个地方藏起来后,你不再追了,它又出来,故意呜的一声,从你面前经过,你再追,它再跑,再藏。清早听到哥哥起床的洗漱声,它便匍匐在卧室外的墙壁后面,扑朔着前爪,哥哥一跨出门,它迅速冲过去,勾他的腿。

它热爱这个家,因为爱,它生怕这个家发生变故,如果两人吵架,它必跳出来制止,谁的声音大,它就抱住谁的腿咬上一口,咬一口还止不住,就咬住不放。但它极少咬它哥哥,它哥哥进入青春期后,头上长了角,身上长了刺,稍不留心,就惹到了他,就跟父母大吵大闹。正在变声的男孩,嗓音粗哑,怪异,是又低沉又鲁莽的那种,而且喊出的每句话都用了力,脖子上绷起青筋,为的是把父母的声音压住。他的声音分明比父母的都大,咪咪却不咬他,而是咬我们。

这家伙,为一己之私心,也常常放弃原则。

咪咪是我们小区的名猫。不是说它品种名贵,它不名贵,它就是一只普普通通的猫,鼻头白色,身上黑、棕混杂,肚皮上有条白线,从颈部一贯到底,端端正正,像衣服的拉链。它有名,是因为它简直不像一只猫。它要陪我们散步。从没听说过有猫陪人散步的。当人们看见咪咪悠闲自在地跟在我们身后,或者欢天喜地地跑在我们前头,就会惊叹:“天哪,猫还陪主人家散步吗?”这声惊叹让我们和咪咪都感到骄傲,但这句话的错误在于,我们不是咪咪的主人家,它自己就是主人。

它从不出小区。我们出北门,它就跟到北门,出南门,它就跟到南门,快到门口时,它伏在汽车底下,或者园圃的栀子花丛中,变着腔调,凄哀地叫。它是怕我们一去不返了,那样它就成了孤儿。这叫声让我们脚步迟缓,往往多次返回它身边,对它说:“咪咪,我们去一会儿就回来,你好好躲着,别在路上乱跑,免得车撞了你。”除了担心它被车撞,还担心它遇到大狗,或者以折磨动物为乐的孩子。

它知道我们为它担心,如果它在楼顶上玩,玩够了想下楼再玩一阵,路过家门时,它都要和我们打声招呼,让我们知道它的去向。从楼底到楼顶,同样如此。它比我们的儿子还懂得,“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们出小区后,它也听话地躲在不易被发现的地方,全神贯注地等着,一旦发现我们的身影,或听到我们的脚步声、说话声,迅即欢叫着跑过来,在我们的腿上蹭,还在地上打滚。即便下着瓢泼大雨,它也要等到我们才回家,那时候它身上淋得透湿,四条腿一撇一撇的,甩着脚板上的水花,快快乐乐地朝家的方向奔跑。它把尾巴举得像根旗杆,表明它是多么幸福。

这种情景,小区里好多人都熟悉,因此好多人都认识咪咪是我们家的猫。

在我们那幢楼的另一个单元里,有家人也养猫,那家女主人说,她家的猫只愿待在屋里,“拉都拉不出来”,每次看到咪咪迎接我们,与我们亲热,她就远远地、很羡慕地张望。有次她跟女儿在一起,她女儿说:“啥时候,把我们的猫带到你们家去,让它跟咪咪进修两个月。”

有段时间,我教咪咪叫爸爸、妈妈、哥哥,教一声,它学一声,从不懈怠。学得还真有点像。它的发声再不是嘴一张了事。阿华常常问它:“我们的咪咪是不是最聪明的?”它边摇尾巴边应答;又问:“我们的咪咪是不是最能干的?”它同样应答;再问:“我们的咪咪是不是最漂亮的?”它就既不摇尾巴,也不做声。对聪明和能干,它很在意,至于漂不漂亮,倒不是它关心的了。

有天下午,四川电视台新闻部主任来我家,知道了咪咪的一些事情,非说要让台里来为它拍个专题片。我们拒绝了。他动员老半天我们也没答应。人看动物节目,大多为了娱乐,谈不上尊重,而我们的咪咪是需要尊重的。

家养动物的聪明,全从爱和宠当中学到。咪咪在家里享受着充分的自由。不止是自由,还有特权。不知从哪天开始,它吃东西时需要人把它送到食盘边,不送,它就一直坐在你身旁叫,要是时间拖得太久才送它去,那叫声就长长短短,高高低低,显得相当的委屈。送过去了,还不能立即就走,须等到它动口的时候才能走,否则它会跟着你走,宁愿挨饿。为防止你提前离开,它伏在食盘前面,头转过来,盯住你的脚,这时候你得蹲下去,摸摸它,边摸边说好听的话,说上好一阵,它才会吃。

跟我们上楼的时候,它不想走了,就趴在地上不动,我们只好抱着它走。有人碰见,说:“嗬,咪咪又耍赖呀?”它眼睛剜两下,耳朵弹两下,似乎在说:“有你屁事!”

它想进来就进来,想出去就出去,从不受限。它性情活泼,精力充沛,一天要进出若干趟。自从养了它,阿华就没把一个觉睡完整过,每天夜里至少要起来三四回:它想出去了,就跳到她枕头边,把她叫醒;玩一会儿回来,又在外面叫门。养了它之后,我们又养过两只猫,但只有咪咪会叫门,别的猫都是静静地蹲在门外,等门开时才知道进来。咪咪最大的本事在于,白天叫门声音大,晚上叫门声音小,像知道晚上是人睡觉的时间,叫声太大会吵醒邻居,而它的妈妈阿华,它叫得再小声也会被惊醒。

白天还好,要是晚上,就很苦人。冬天更苦。一起一卧,很容易受凉。南方的冬天其实是很难过的,没有暖气,阿华和儿子都是过敏性体质,因此我们几乎不用空调,出了被窝,冷空气就像长着指甲,使劲儿掐你。为免除夜里起床受冻的辛苦,我曾想给咪咪配把钥匙,挂在它脖子上,让它自己开门,只可惜它直立起来,也没有门锁那么高。

热天它可以在外面找个阴凉而安全的地方睡觉,冬天一般回家来睡。睡哪里,同样有着充分的自由,冰箱上、书堆上(都为它垫了泡沫和毯子)、床上、衣柜里、床板底下,都行。夜半时分,它睡冷了,往往来到枕头边,把我们叫醒,要求进被窝;有时并不太冷,它也要求进被窝,这纯粹是情感的需要。我们从没嫌过它脏。它没把自己当成猫,而是当成人,我们也是这样看的。事实上,在我们家,它比人享有更多的优待。白天我和阿华在各自的书房里,天再冷,烤火炉都是开一阵关一阵,咪咪在客厅有个专用烤火炉,它这个是不能关的,它躺在炉子前面的布垫上睡觉,分明睡得很熟,我们在它身上盖件衣服它也没醒,可只要一摁下开关,它必然马上醒来,支起上半身,很不高兴地朝我们叫,似乎在说:“这不挺舒服得嘛,关了干吗?”我们无奈地笑笑,又给它打开。

自从有了它,家里从没超过半天以上离过人,不得已出去半天,想把它关在家里,可总是难以办到,它比谁都快,门一开,迅速冲出去。我们说:“咪咪,去楼顶上玩。”它很乖巧地朝楼顶上走。这让我们放心,楼顶毕竟比楼下安全。目送它拐过墙角,尾巴尖隐没不见了,我们才悄悄地锁门,轻手轻脚地下楼,然而,最多下两层楼,它就飞跑下来,得意地举着尾巴,走在我们前面。它开始假装上楼,只不过是害怕我们强行把它关进屋子而耍的花招。真拿它没有办法。想到它在楼下忍饥挨饿地等我们,还可能遇到危险,我们就心神不宁,干什么事都匆匆忙忙,干完后好赶紧回去。

同类推荐
  • 小人物史记Ⅱ

    小人物史记Ⅱ

    本书时《杭州日报》西湖副刊创办“倾听·人生”版的集结,它的宗旨是“以小人物的命运来反映时代的变化”,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的经历。十年时间,每周一期,每期六七千字,500多个小人物敞开了心扉,他们的故事打动了更多的小人物。
  • 纳兰词

    纳兰词

    《纳兰词》是一本收录纳兰性德的词作集,是对他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他的词风颇有南唐后主之风,所写的爱情感情真挚,缠绵悱恻,其中悼亡类的词作,更是写得让人读起来痛彻肺腑,不忍卒读。也常被用来和宋柳永的词作相提起并论,有“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之说。他写的景色词作,如边塞词,风格苍凉,有一种悲壮之美,写的荷花、水色,常描摹出一种动态的静美,渲染了一种以水唯德的中国文化和文人精神。本书以多个《纳兰词》版本为依托,力求再现纳兰性德笔下的意境,把真挚感情和景色之美表现出,让读者体验诗词的魅力,以及千年难遇的才子心中的绝美和韵味。
  • 唐诗宋词元曲(第二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二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 北方的相思

    北方的相思

    与“下半身”写作不同,与晦涩、冷冽不同,女诗人桑小燕这本诗集充满情意——对万物有情,对亲人有情,对岁月有情,对一切生命有情……这一切温暖、深情,充盈着满满的爱。《北方的相思》一书,作者选择了近年来诗歌创作中的精华作品,以细腻的情感,生动的语言,心旷神怡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爱情、忠善的理解和追求。诗集分五辑,共195首诗歌。诗歌内容丰富,上天入地,表外里内,动物植物,山川河流,老人孩子,男人女人,思想情感,物质精神,几乎无所不包,饱含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作者简介桑小燕,山西黎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携驴旅行记(译文随笔)

    携驴旅行记(译文随笔)

    斯蒂文森十分珍惜自由自在的日子,他曾几次去法国作长期旅行。有一次,正如《携驴旅行记》中所述,他离开家乡独自来到山地市镇莫纳斯提埃,赶着毛驴横穿过塞文山区,一路上随处与偶然相识的人闲聊,到夜里睡在星光下。一路上,法国南部山区的风物卷随着作者旅程的推进徐徐呈现在读者面前。还有,不得不提及的是书中另一个主人公“小温驯”。“小温驯”是作者为其旅伴小毛驴起的名字。作者以诙谐幽默的笔触描述了作者小知识分子式的幻想在丝毫不谙人文风情的“小温驯”面前的彻底破产,从而导致与“小温驯”一路上颇具张力的关系,读来妙趣横生,令人不禁掩口而笑。
热门推荐
  • 大煞将倾

    大煞将倾

    孙菓本是名普通学生,吃外卖时偶获求道石,成为了千万求道者中的一名。仙界沉沦,妖魔尽出,风雨欲来,大煞将倾!仙若有情仙亦老,投石问道尽沧桑!
  • 请将军勿扰

    请将军勿扰

    她因车祸穿越,一朝变为一名女扮男装的妖孽皇帝,而他却是丐帮帮主,因对他有情,参军升为将军……林语暖:“将军请回吧!”某男:“没事,暖宝儿,我爱你就行了。”林语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挨美女揍的修真高手

    挨美女揍的修真高手

    一个普通的高中学生,机缘巧合步入修炼之途,有点色,有点猥琐,虽不能天下无敌,却也能成就英雄人物,潇洒于都市和异空间。
  • 你咋不死

    你咋不死

    为什么一个故事一定要有什么狗屁意义?这是个没有意义的故事,如果它算故事。
  • 这个BOSS不太冷

    这个BOSS不太冷

    某天,一群地球人把主角所在的世界当做了一个游戏,踏上了冒险之旅。某天,主角结识了一群自称玩家的逗比们,开始了老司机的征程。某天,少女召唤出了一只很“绅士”的无良召唤兽......“你就是我的——master吗?”故事从这一天,开始。大陆本地人:“这混蛋抢走了我们大陆的女神!”玩家们:“我们玩家的女神也被这混蛋下了迷药啊!”召唤兽们:“连我们召唤兽的女神也不放过?嫩死他!”主角看着面前的这只“女神”,深情款款:“为了你,我愿与世界为敌!”转头补充:“还有你和你和你......”众女神:“......”
  • 须弥众生劫

    须弥众生劫

    那三千大千世界,每个人都好似尘埃;万物都是因缘而起,也因缘而灭!须弥山界中的二十八重天,若能登入“圣上天”就能问鼎九阊,断灭生死,脱离六道!有人喧闹的开场,也有人寂静的落幕,人生八苦随着时间的迁流,这一世的爱恨情仇,也不过是刹那之间的事。浮世沉缘,各位朋友点击或关上在都在这一瞬间,谢谢你们的支持!
  • 夫妻车马炮

    夫妻车马炮

    此书有毒,未满18岁或未结婚人士不要阅读。此书是未婚的毒药,剧毒无比。新婚的良方,受益良多。金婚的高汤,回忆无穷
  • 那个我永远爱着的少年

    那个我永远爱着的少年

    本人是名四叶草,第一次写小说,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长生君王

    长生君王

    “大丈夫当九鼎而食,当配三尺长剑,驭蛟龙,撵日月,斩仙神。”“上一世难于桎梏难破憾道卑。”“这一辈注定轻剑风流傲世尊。”“这个世界会因为我有一些不同的。”这是一个孤独的人,走着一条逆天路的故事。PS1:非套路玄幻,想看类似斗破‘经典’剧情的就可以移步了。PS2:剧情稍微有些慢热,也请多一些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