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21800000024

第24章 常民百姓的生活面貌(2)

當然,說農民受到壓榨,這是非常情緒的用語。說不定他們應該樂於繳稅才對,或至少只是嘴上抱怨幾句罷了;雖然沒有人喜歡繳稅,可是這對大家有好處,可以得到政府提供的服務。問題是,當年的農民並沒有得到任何服務。政府既不興辦學校,也沒健保制度;大部分的政府連馬路都不管──因為馬路屬於地方事務,除非具有軍事重要性。羅馬政府會照顧城市的公共衛生、提供用水和排水系統,對鄉村卻是不聞不問。政府的稅收約莫有八到九成都是用在軍武上。那麼,將外侮阻擋在外,對農民總該有好處了吧?不見得;對農民來說,戰爭表示他的土地會烽火不斷,而他的食物和動物都被拿去餵養兩方的軍隊去了。

除了受武力威脅,地位高於農民的人也硬說農民低人一等、只有服從聽話的份,農民只好繼續繳稅,但時不時還是有抗議、暴動和反叛等情事發生。農民認為,如果國王、主教和地主全都拋下我們不管,我們也能活得很好。他們很容易有這樣的想法,因為農民都是自己種作物、自己蓋房子、自己釀酒、自己織布做衣服。

不少現代人也選擇從汲汲營營的生活裡退出。他們以為自己只需要一塊土地,自己種東西吃就可以活下去。他們不用多久就會發現,買牛仔褲、買藥、買酒和錄影帶樣樣都需要錢,油錢和電話帳單也不能不付。不出多久,這些反璞歸真的人開始兼差,慢慢荒廢了自己的農作;再過不久,他們又回到職場朝九晚五去了。不過,對當時的農民來說,他們是真的自給自足。在他們看來,政府和教會純然只是負擔,伸手要錢就跟搶劫沒有兩樣。

農民向領主宣戰

農民多次起義總是被鎮壓下來──直到法國大革命的初年,法國農民和別處的農民並無不同,都是中世紀的農奴出身。中世紀末期,西歐的農奴制度畫下了休止符,各國對這些恢復自由身的農奴各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在法國,法律明定農民是田地的擁有者,可以賣掉土地遷移他處。然而,不管是這些人或是買下他們土地的人,依舊得對舊日的封建領主繳交規費,對領主也依然負有義務,例如,領主的女兒婚嫁,他們就得送禮,或是每星期必須在領主的田地裡義務做上幾天的活。後來這些贈禮和服務轉變成以金錢打發即可,因此,這些擁有土地的農民依然必須繳納一堆雜七雜八的租金,他們既是地主又是佃農,這是極其罕異的處境。

而擁有廣大田地的人,可能是個領主,現在也是個有錢的中產階級,他們會僱用一些聰明的律師去調查,看那些農民有沒有拿錢來繳清所有的應付規費和義務。當初這些規費和義務被轉換成金錢時,並沒有將通貨膨脹考慮進去,以現代詞彙來說,這些繳納的錢並沒有反映出通貨膨脹指數,因此,領主有莫大的誘因去找出先前被遺漏或計算錯誤的地方。再也沒有比這樣的關係更令人火大的了,領主眼看著田地被移轉到農民名下,為了彌補損失,於是拿舊日的規費當藉口索取更多金錢。農民決定開始反擊,他們集結起來,自己也僱用律師,向他們的領主宣戰。

一七八八年,法王召開三級會議,農民以為變天的曙光出現,所有他們痛恨的巧取豪奪終於可以解除,可是,事情遲遲沒有進展令人生疑;先前他們就聽說巴士底監獄被攻陷、國王承認了國民議會,可他們照樣得繳錢給領主,其中定有陰謀;麵包價格一天比一天貴,因為前一回的收成極差,而新的收成尚未到季。鄉間傳言四起,說那些貴族和惡霸正千方百計阻撓鄉村的改革措施。農民果真起而行動,浩浩蕩蕩跑去找那些惡霸算帳,把他們打得落花流水。他們也向領主的城堡前進,要求領主或他的代理人毀掉登記付款的大帳冊,如果領主點頭,他們就心滿意足的散去,若領主不肯點頭,就一把火燒了城堡。

農民之亂在整個鄉間燎原延燒,巴黎的革命黨不知如何是好,這完全出乎他們意料之外。如果時機恰當,一待他們制定了《人權法案》和新憲,當會針對農民之怨謀求解決,問題是,藉此向農民收錢之輩,在這些革命黨之中也不乏其人。

法國農民為何這麼跩?

每當農民作亂,國王的反應通常是派遣軍隊鎮壓,但革命黨並不希望這樣;如果國王下令派出軍隊,很可能在解決農民之亂後轉而要軍隊去對付革命黨。議會領袖決定順應民意,農民要什麼就給什麼。一七八九年八月四日,議會徹夜開會,宣佈取消所有田地規費和義務。過去藉此牟利的人彼此互相怪罪,並承諾改革,但這一半是精心安排的表演,一半是歇斯底里的情緒。不過,政府並沒有完全沖昏頭,他們希望畫定一條分際,關於私人服務的款項立即廢除,但與地產相關的規費則是稍後再解除,並且讓地主得到若干賠償。但這條分際甚難拿捏,農民拒絕畫線,堅持從今而後任何款項都不必付。一七九三年,隨著革命手段越來越激烈、新憲法也已出爐,所有的規費和義務一概取消。

如今,法國農民變成如假包換的土地擁有者,再也不受任何地主的牽制,他們後來變成十九世紀法國政壇的一股保守勢力,與城市裡攻擊私有財產、亟於創造共產社會的激進勞工階級分庭抗禮。在法國,那些大頭們總是能靠這些農民投票將這類共產提案否決掉,他們緊握著小小田地不放,也讓法國農業永遠是無效率可言的小規模經營。而今天,這些農民受惠於歐洲各項補助,這表示他們可以用較低的成本銷售農作,以對抗澳洲效率較高、規模較大的農民。現在可是法國農民在壓榨我們!

至於英國,在農奴制度告終之後,對土地的安排截然不同。任何形式的封建規費和義務全都銷聲匿跡。農奴採用了現代的方法變成了佃農,也就是單純付租金給地主就好。

佃農簽有租約,有時期限極長,甚或可租用終身,不過一旦租約到期,地主可以轉換佃農,把土地租給別人。在法國,農民保障較大,地主不能更換農民,但農民必須繳納封建規費和義務;在英國,地主和佃農之間是現代的商業關係,這促成了它農業生產力的大躍進,稱為農業革命。

英國農民為何這麼富?

這場革命包含兩大元素:農作方法的進步和土地所有權的重新規畫。它與農業機械的改善毫無關連;曳引機和收割機都是許久之後才告問世。

先說農作方法。頻繁的耕種會讓土壤養分枯竭,這是所有耕種者面對的基本難題。如何解決呢?如果是羅馬帝國境外的日耳曼民族,農夫會在舊地枯竭後直接搬遷到一塊新土地上去耕種,這只能算是半永久性的農業。

至於羅馬帝國境內,會將農場土地分成兩半,一半種植作物,一半休耕,意思是不種東西讓田地休息,牛羊馬匹在這塊地上吃草,不但將去年收成的餘梗吃掉,下的糞便還可充當肥料。一年終了,農夫在這塊休耕地上翻土插秧、種新作物,輪到另一半開始休耕。十九世紀之前,南歐一直是這樣的做法。

中世紀的北歐則是發展出三田輪耕制,其中兩塊種作物,一塊於秋天翻土播種、一塊於春天,第三塊休耕。明顯可見,這個做法提高了不少效率:時時都有三分之二的田地在生產穀物,而非二分之一。

十八世紀的英國,則是將農地分成四份,每一塊都種植作物,這就是農業革命。它為什麼效果卓然呢?一塊地如果一直種植穀物,養分會耗損殆盡。這種方法的聰明之處在於:其中兩塊田地一如往昔種植穀物,另外兩塊則用來種植牲畜飼料,例如蕪菁或苜蓿。這些作物從土壤裡汲取的養分不同,因此土壤不會因為不斷種植穀類而告枯竭。事實上,苜蓿還可將大氣層裡的氮氣固定於土壤而增益其養分。由於農夫也開始種植動物的飼料作物,足以養活更多的牛羊,不像過去那般讓牲畜在休耕地上自生自滅;牲畜因為吃得好,不但更肥壯,下的糞肥也更多。一年將盡,當這塊養牛養羊的田地轉而種植穀物,生長的作物也就得到更好的收成。牲畜越養越多、越養越好,農作收成也節節高升,這就是新的四田耕作法的結果。

在此同時,土地也重新規畫,每個農夫都擁有穩固的地權和清楚的分界,這樣的規畫取代了過去的農地制度──中世紀時期,村莊田地分成三大塊公地,每塊公地再細分為許多長條(稱為條田),每個農民只耕種於一個條田。你沒有自己的農場,農場屬於整個村落,而農場的所有權握在領主手裡。田地要種什麼、何時耕種、種在哪裡,一概由村落決定;所有人的牛隻都放牧在那塊休耕地上。除了這三塊公共耕地,其他都是荒地、沼澤或林地,除了開放給所有人的牲畜放牧,也供人割取茅草或收集柴薪。

將農地重新整併為清楚的地權是國會的德政,特別針對各村落的情況實施。英國議會可說是集大地主之大成,這些人認為,要讓新的耕種法得到切實履踐,固定圈圍(或稱圈地,大家熟知的名稱)有其必要。種植新作物、照顧牲畜都需要個人投注心力,無須整個村落共同控制。地主若想增益其土地收成、提高收取的租金,可以在租約裡加上一個條件:租用重畫農地的人必須採行新的農耕法,拒絕種蕪菁的農夫會被淘汰出局,換句話說,租約到期後不會得到續約。

重畫工作進行得甚是審慎。負責的官員先對所有的村民仔細調查,確定他們目前擁有哪些權益,然後將每個人在公地哪些區塊工作、在公有地放牧的權利換算成某個或大或小的重畫地的所有權。最吃虧的是那些先前只能在公地上放牧的村民,他們只能分到彈丸之地,什麼好處也沒有。這些人是最可能離開鄉村、前往城市謀生的一群。不過,整體上言,在新規畫地上以新的方法耕作,所需的勞動力不減反增。鄉村人口確實有流向城市的趨勢,但這是人口快速增長所致。

農業生產力增加,城市的成長成為可能。整體來說,現在是更少的人就能提供所有人的糧食。英國是世上第一個有此重大躍進的現代大國。法國一些農業改良者見賢思齊,也想做類似的土地重畫,可是法國的土地為農民所有,共治生活的觀念根深蒂固,就連專制君主也動不了分毫。

工業革命銜接農業革命

十八世紀中期以後,英國的工業革命和農業革命開始銜接,相輔相成。棉花、羊毛不再交給村裡的工人去紡紗織布,這個差事轉由工廠代勞。這些工廠擁有最新發明,一開始是以水車當動力,接著是蒸汽引擎。勞工變成機器的照顧者和維修者,他們按時上下班、替老闆工作,不再是自己的主人。設有棉花廠和毛料廠的市鎮,人口節節高升;先是拜運河水道網絡之賜,之後是鐵路網,所有的新興經濟活動就此得到連結。終於,有個國家能夠以便宜的價格將大宗貨品運輸到其他每一個角落。

英國的工業革命並不是計畫的產物。它之所以促成,是因為在英國,政府受國會掌控,為了增加國家的經濟和軍事力量,歐洲各國的專制政府對工業莫不仔細規畫,又是促進又是保護。而英國的貴族階級和有地仕紳,也就是國會的組成份子,由於涉身新的經濟活動,讓它快馬加鞭的動機更強。管制工業和聘僱的舊規都被掃到一邊,形同虛設。

這兩場革命所引發的社會變遷是痛苦的。然而,世上第一個工業兼都會國家提出了這樣的遠景:它將帶領過去只夠活命、飽受艱辛的常民百姓,邁向一種無可想像的富裕。

你找到答案了嗎?

1. 中古時期歐洲常民百姓的生活與現在有何不同?

2. 早期的農具有何特色?和現在有什麼不一樣?

3. 英國的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是如何發生的?

同类推荐
  • 孙子与兵家思想

    孙子与兵家思想

    《孙子与兵家思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三国之从小兵开始无敌

    三国之从小兵开始无敌

    章鸣获得杀敌能爆装备的系统,从一个小兵成长成为一军统帅,纵横三国,战典韦,憾吕布,娶大小乔...(书友群:599075838)
  • 汉臣

    汉臣

    牧羊驱马虽戍服,白发丹心尽汉臣。新书《扶宋从皇帝住我家开始》已连载,有兴趣可移步一观
  • 幻想三国之称霸天下

    幻想三国之称霸天下

    “吕布上,给我砍死他丫的,我要让你们知道,在这幻想大陆,谁说了算”龙越不就在飞机上和人吹了一下牛逼,可谁知道,飞机突然失事,带着他来到了这个诸侯争霸的三国世界……
  • 不让江山

    不让江山

    我本观天下,满是英雄豪杰。我再观天下,皆为乌合之众。这江山万民与其交给你们,还不如我自取之!
热门推荐
  • 做人不要太复杂

    做人不要太复杂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活的太累、很紧张。其实人应该活得要简单一点、要以一颗平静的心去对待世间的万事万物。本书就是教你如何活得不要太复杂。
  • 千帆过尽水悠悠

    千帆过尽水悠悠

    图书馆一次意外,水悠悠对第一次见面的于千帆一眼沦陷,一见钟情,于是毫不犹豫且小心翼翼的展开了追求的攻势。只是她脑海中三十六计还没有开始实行,她就脑袋一抽,表白了。她一直以为他可能也是脑袋一抽才答应她的,直到某天。喝醉了的于千帆风情万种的死死拥着她不放手,舔了舔红唇,半眯着幽深的眼眸在她耳边沙哑又低沉的说:“你是乌龟吗?”她,“???”于千帆亲昵的蹭了蹭她的细嫩的脖子,恶狠狠的声音传来,“老子暗恋了你整整两年,你才看见我,早知道你迷恋我美色,我天天在你面前晃。”“......”——结婚后,有人问他,为什么偏偏看上了这么一个固执的女孩。他笑着说,因为我预谋已久。
  • 天苍仙缘志

    天苍仙缘志

    我想独步江湖,不与妖魔为伍我欲踏平苍云,从今往后两不相干我念你我情谊,才勉强与你搭话你对我说,别管闲言碎语我对你说,我不允许任何人嚼舌根我不说,你也别问,有一天,我自会让一切清楚明白-------苏仙羽
  • 万界系统造物主

    万界系统造物主

    一天,白元初绑定到了路人甲身上。路人乙:“我有绝世功法。”路人甲:“我有系统。”路人乙:“我有神兵利器。”路人甲:“我有系统”路人乙:“我有仙女神女成群。”路人甲:“我有系…”“什么?你有漂亮小姐姐!”白元初猛得蹿了出去。这是一个主角变成系统,调戏诸天的故事…
  • 未来英雄战纪

    未来英雄战纪

    对于平凡的谷枫来说,怎样成为享誉世界的英雄本是一个不可能的话题,然而当他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他迎来了属于他的时代……
  • 笙歌日暮能留瑾

    笙歌日暮能留瑾

    叶磐笙、赞怀瑾和俞修远从小一起长大,突然其来的一场车祸导致俞修远的父母双亡。然而车祸的肇事车辆竟是赞怀瑾的车,从此曾经亲密无间好友反目成仇,虽然法庭上赞怀瑾有合理的不在场证明,俞修远却一直认定是赞怀瑾下的手,唯一目击证人就是叶磐笙,但却因为遭受巨大伤害失去记忆,俞修远带走了叶磐笙十年,断开了叶磐笙与外界的联系,赞怀瑾一边调查当年的车祸真相一边寻找叶磐笙。背后的神秘人也渐渐浮出水面,十年后在Y国一位新人设计师横空出世,获得了当年“金鼎奖冠军”声名大噪,此时正在海城风桦集团的顶层办公室响起了一阵电话铃声……“你看到新闻了吗……是她”。从此三人的命运又交织在一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气和魔法

    气和魔法

    精湛绝伦的剑术,绚丽多姿的魔法,数之不尽的秘境,然而,这个我都没有什么关系。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刚开始,我不过想种种地而已………
  • 读反经悟人生

    读反经悟人生

    《反经》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作品。其深奥的处世理论,精当的观察分析,无一不令人惊叹!但因《反经》内容的艰涩难懂,使当代不少人对之了解不够深刻。基于此,我们特策划了这本《读反经,悟人生》。过去,人们基于自己的认识,对《反经》大多持反动的看法。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许多人越来越感到《反经》在生活中的科学指导作用。为使人们加深了解,更好地为自己人生提供指导,我们特聘请在此方面有较深研究的专家对《反经》作了一个深刻地剖析与讲解,相信它会为你的多彩人生再添上更为炫目的一笔!本书咀嚼传统,解读了我们身上所携带的文化基因,使我们继续前行所需的智慧力量,领略古人的处世智慧、军事韬略、人生生意趣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智商老师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智商老师

    智商型孩子与一般的孩子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头脑灵活、聪明乖巧、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烈。这些孩子的智力发育得早,决定了他们掌握知识的速度比别的孩子更快。也让他们对掌握新的知识有着更强的掌握欲。父母认为孩子的脑筋是好的,有机会就应给他鼓励,让他拥有自信心,反倒会加快孩子的智力成长速度。父母给予孩子绝对的自信心,支持、教育孩子,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思考问题,靠自己的努力来启发智力,总结历史的经验,让我们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理解我们的教育,机遇属于每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