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04800000016

第16章 傅斯年其神(3)

(一)关于“文言合一”的观点。“文言合一”是白话文运动中的根本主张。但在这一根本主张下如何“废文言而用白话”,实现文言合一,新文学革命论者意见是不一致的。胡适主张白话文学“不避俗字俗语”。钱玄同则赞成“纯为白描,不用一典”,主张“须老老实实讲话,务期老妪能解”。刘半农的见解也许更正确一些,他认为文言白话各有所长,不能偏废,两者应相互取长补短,“于文言一方面,则力求其浅显使与白话相近;于白话一方面,除竭力发达其固有之优点外,更当使其吸收文言所具之优点,至文言之优点尽为白话所具,则文言必归于淘汰”。但刘半农的这一见解,只是文章诸多观点中的一个,匆促中并没有展开具体的论述。受此启发,傅斯年及时发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于1918年2月《新青年》上发表了《文言合一草议》一文,就“文言合一”问题作了具体而详尽的论述。在这篇文章里,傅斯年首先阐述了自己关于“文言合一”的观点,他认为不能把“文言合一”简单地理解为废文言而用白话。原因在于,文言尽管有种种缺点,但毕竟历经二千年的发展进化,内容丰富;而白话虽行于当世,但内容贫乏,表达力弱。正因为文言白话各有自己的优缺点,所以对文言不能全盘抛弃,而应扬弃。用白话也不是照搬当时的口语,而应加以改进。“文言合一”应该是“以白话为本,而取文词所特有者,补苴罅漏,以成统一之器”。这样,取材于语言者,取其质,取其简,取其切合人情,取其活泼饶有兴趣。取材于文词者,取其文,取其繁,取其名词剖析毫厘,取其静状充盈物量。

正确的原则是行动的基本保障,但仅仅停留在原则上是不够的,傅斯年认为必须将这个原则划为具体的方法与措施。他的具体观点是:①语言中代名词、介词、位词、感叹词、助词,应全取白话,如用“你”、“我”、“他”代替“吾”、“尔”、“汝”、“若”,用“拉”、“了”、“麽”、“呀”代替“焉”、“哉”、“乎”、“也”,用“哀呀”代替“呜呼”等,就显然亲切而容易理解。②白话的不足,在于名词和形容词的贫乏与直朴,而文言中的此类词,往往具有审美的价值和“画龙点睛”的艺术表达力和感染力,因此应当有选择地吸收。③中国的文字,一字一音,一音一义,而且同音字极多,容易造成听者理解的困难。对此傅斯年主张用“单不足以喻则兼”的原则予以解决,即尽量少用单词,多用复语,“故白话用一字,文词用二字者,从文词。白话用二字,文词用一字者,从白话”。这样文言中的“今”、“往”就被白话中的“现在”、“过去”代替了。当然对于成语,如“今不如夕”,因是约定俗成,就没有改正的必要了。④重视俗语,傅斯年认为,许多描写事物与表达感情的俗语,非常传神,表现力极强,因此无论雅俗,都应该尽量兼采。⑤遵循“出词贵简”、“贵次天然”的原则评判文言与白话,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应力求简洁、明了,这是一个根本原则。

(二)关于“欧化的白话文”的观点。1918年4月,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总结了一年来文学革命发难后的理论成果,文中把文学革命的目的化整为零,归结到“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十个大字,这标志着文学革命发难期重心的转移,即从对封建文学的批判破坏而发展到新文学的理论建设和实际发展。但在白话文学进入实践阶段的初期,只有理论的倡导无现成的楷模。虽然有《水浒传》、《红楼梦》等旧白话小说,但与新文学的要求亦有相当距离。在文言书海里成长起来的新文学论者要改变自己思维和实践的习惯,无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初期的白话文,“有许多很不可看的,很没文学组织的……‘你’、‘我’、‘尔’、‘汝’随便写去,又犯了曹雪芹的告诫,拿那‘最可厌的之、乎、者、也’一齐用来,成就了半文半白、不文不白、不清不白的一片”,自己扎不下阵角,更遭保守派的讥笑。这引起了傅斯年忧虑,认为当务之急是研究白话文的做法。他根据自己做白话文的经验,撰写了《怎样做白话文》一文,提出了做白话文的两大原则:“一、留心说话。二、直用西洋句法。”

关于“留心说话”——留心自己的说话,留心听别人的说话。傅斯年认为:“语言和文章,在文言分离的时代,是两样东西的,不会做文章的人,可能善于说话,不善说话的人,可能做得好文章。”但“言文合一”以后,文章语言便是一回事,日语文学就是文学国语,这样想做好白话文,便需要把语言的精神,当做文章的内在素质,从而必须善于说话并留心自己和别人的说话。

关于“直用西洋句法”。留心说话,把说话当做白话文的凭籍,这固然是重要的,但仅有此又是不够的。因为文言分离二千年之后,白话由于缺乏修饰与改进,变得越来越苍白、直露,在文典学、言语学、修辞学上都有着若干致命的缺陷,因此中国国语文学的发展,必须于“乞灵说话之外,再找出一宗高等凭借物”,那就是“直用西洋文的款式、文法、词法、句法、章法、词枝(figure of speech)……一切修辞学上的方法”,即使国语“欧化”,成一种“欧化的白话文”。白话文为什么需要欧化呢?傅斯年认为,在句法上,近代西方文章都是一层层叠进,思想意思一层层显出,逻辑性很强,“层次分明”是西洋文的一大特征。而中国的文章则相反,复句少,单句多,一个问题层层分析的句调与文章,就更没有了。傅斯年认为这是中国人思想简单、逻辑性不强的表现。显然,他并没有将国语欧化仅仅视为一个语言问题,而是将语言问题与思想改造紧密联系在一起,他身体力行,《怎样做白话文》本身即是一篇在力去原来的简单,力求层次的发展,模仿西文语法的运用方面体现较明显、较成功的白话论说文。

傅斯年还从“移人情”这一文学的根本功能的角度分析欧化白话文的必要性。他认为,文学的职业,只是普通的“移人情”,文学的根本,只是“人化”。按照这一观点,不合人性,不近人情的旧文学是不足以借鉴的,只有文艺复兴以后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西方近代文学才符合“人化”的这一标准。中国文学只要效法西方近代文学,受它的感化与影响,也一定能达到“人化”的境界。由此傅斯年提出了“人化”即“欧化”,“欧化”即“人化”的观点,这种全盘欧化的观点,显示了傅斯年注重文学的思想性,主张文学应反映、表现人性,是人的文学、人化的文学,已经包含着“文学即人学”这一根本的文学观。

《怎样做白话文》提出的创作白话文的两条凭藉,无论在当时和后来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十几年后,胡适在综述中国新文学的成绩时曾予以高度评价,认为这是白话文建设中提出的“两条最重要的修正案”。并为此论述到:“近年白话文学的倾向是一面大胆的欧化,一面又大胆地方言化,就使白话文更丰富了。傅先生指出的两个方向,可以说是都开始实现了。”

(三)关于汉语改用拼音文字的观点。废文言、兴白话的白话文运动兴起之后,表现文言的中国汉字的存废便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虽然新文化论者一般都赞成废汉字而行用拼音文化,但如何具体处理,陈独秀、胡适等自认为是:“言语学的门外汉,不配说话了。”因此能够系统论述汉字拼音化问题的,只有傅斯年《汉语改用拼音文字的初步谈》。

文字是语言的工具和载体,傅斯年首先从工具应力求简便的角度分析了“汉字当废”的道理。中国的文字,字数虽少,却是个个独立,所以学习中国汉字,只能一个个去记忆、去掌握,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难识的词汇,因而应当废除而行用拼音文字。但同时傅斯年又极力反对当时许多人主张的引进外国语作中国的语言。这样他便把全力注重在汉语上,给汉语造一个拼音文字。他认为这是完全可能的,汉语虽是单节,却不是纯粹单音了,这样就可以“拿词(word)做单位,不拿字(charactor)或音(syllable)做单位”。汉字里可以废除单音,拼音文字施行的困难就去了一大半。

在阐述了汉语应当而且可能改用拼音文字之后,他又就制作拼音文字的基本规则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第一是字母选用问题,因为罗马字母在世界上影响最大,傅斯年主张选用罗马字母。但中国汉语的声韵比罗马音多,罗马字母是不够代表汉音的,对罗马字母还须加以变通,不能照搬,由此他提出了具体制作的几条原则。

第二是字音选定问题,拼音文字应该选用“蓝青官话”的字音,因为它已经占了统一的国语的地位。

第三是文字结构的问题,这是制作拼音文字的重点和难点,傅斯年就此提出了几项原则:①在具体和抽象名词、形容词、代名词、动词、位词、介词、感叹词中,凡一个以上的汉字,联合起来作为一个词时,拼音文字即认为是一字;②数词的离合在德文里有固定的规律,但没有限定的次数,傅斯年认为应当仿效德文,无论若干数词,只是表明一个数,都应当连接成一字;③汲取英语的经验,一切的语首根(prefix)和语后根(suffix)皆不独立;④力避革音字,努力多造二音以上的字。

(四)关于白话文学与心理改革相联系的观点。“五四”时期,我国正处于急剧变化的大动荡时代,新思潮如汹涌的波涛冲击着文化思想界,出现了我国现代史上第一次的思想大解放,要表现新思想,反映新时代,歌颂新生活,那些陈旧的僵死的文言、八股、骈体格律等形式,已经成了严重的桎梏,不彻底打破旧形式,不仅影响着新文学运动的开展,而且阻碍着解放思想的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虽然胡适、陈独秀在文学革命的发难宣言中都曾触及到文学内容和文学形式两方面的革新问题,但新文学运动中最先受关注和关心的还是语言的形式问题,所以便有了从“文的形式”入手进行文学革命的白话文运动,这是符合“五四”新文学运动特定历史条件的。傅斯年前期所关心的,也还主要是文学的语言形式的革新,如文言合一问题,做白话文问题,汉语拼音化问题,无不是强调语言形式的改革。但是随着新文学运动的发展,在文学革命中也出现了一种片面热衷于语言形式改革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思想内容革命的偏向。这引起了傅斯年的关注和忧虑:“觉得这白话文学的主义,不久定要风行,然而这白话文学主义的真价值,或者为着速效弄糟了,这真可虑的很。”1919年3月,周作人在《每周评论》上发表《思想革命》一文,对文学的内容革命与形式变革的相互关系,作出了具体的论述,明确指出:“文学革命上,文学改革是第一步,思想改革是第二步,却比第一步更为重要。”傅斯年受这篇文章的感动与启发而发表了《白话文学与心理的改革》,全面阐发了他对文学革命中应当重视内容改革的观点。

首先,傅斯年对周作人关于文学革命中思想改革的意见表示赞同。他认为真的白话文学,应该用白话作材料、有精工的技术和公正的主义,其中尤其强调思想内容的重要性。原因在于中国人普遍缺乏对人生的觉悟,大都醉生梦死,结果就是中国人的思想,虽经形式上的无数变化,但骨子里本质的内容依然如故,“用孔子曰‘每日三省吾身’做题目去作八股,和用‘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做题目去作八股是一种性格的两面”,仍然超不过“高为讲章白话文”的境界。因此,思想的革命在白话文学建设中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思想之外,还有感情。思想的革命之外,还有感情的发展。思想是一种理性认识,是认识的最后阶段,因而力量比较薄弱,因为无论在历史在现实中,“思想尽管高明,文章尽管卑劣”的例子比比皆是。而感情是一种感性认识,处于认识的初级阶段,因而对人的刺激力量比较强。他认为伟大文学作品的问世,有赖于中国人深沉挚爱的感情的投入。由此他觉得在文学革命中,单说思想革命,似乎不如说感情与思想的心理改革全面些。

(五)关于戏剧革命中新剧主义的观点。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中国文字繁难,学界不兴,下流社会,能识字阅报者,千不获一”。教育不能普及,传统戏剧(指京剧、昆曲和各种地方戏曲)便以其通俗和活泼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担负了教化的功能。要在思想革命中改变人们的传统思想,就要首先改善担任教育功能的传统戏剧。1918年6月,《新青年》在胡适的主持下,出版了“易卜生专号”,发表了胡适的《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傅斯年的《戏剧改良各面观》和《再论戏剧改良》等多篇文章。傅斯年在文章中,首先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系统论述了旧戏当废的道理。从内容上看,戏剧是人类精神的体现,因而应是“近人情”的,而旧戏却“全以不近人情为贵”,它所体现的不过是玩“百衲体”把戏的精神。这是因为旧戏是中国历史社会的产物,而中国的历史社会,按照傅斯年的看法,“自从秦政到了现在,直可缩短成一天看。人物是独夫、宦官、宫妾、权臣、奸雄、谋士、佞幸;事迹是篡位、争国、割据、吞并、宴乐、流离”,戏剧的内容便是这两样东西的写照。因此作为旧社会教育机关的旧戏不能不推翻,新戏作为新社会的急先锋便不能不创造。从旧戏的形式看,无论它的唱工、声音、服饰及意态动作和音乐,都毫无美学价值可言;就戏文而论,傅斯年认为从词句、结构和体裁三方面看,也难入文学之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傅斯年都认为旧戏一无可取,应在否定之列。因而他主张戏剧革命,反对戏剧改良。

傅斯年主张戏剧革命,要求创造新剧,但他不同意胡适赶快翻译西洋剧作为新话剧的意见。因为西洋剧本是以西方社会为背景的,中西社会区别极大,中国人不一定能够理解与欣赏西洋剧。因此应该主要取它的精神,弄来和中国的人情、国情相合,“直译的剧本,不能适用,变化的形式,存留精神的改造本,却是大好。”这种“拿来主义”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戏剧革命中对待西方文化的形而上学倾向。新剧的创造,关键是编制新剧本,为此他提出了六条具体原则:

1.剧本的材料,应当在现实社会里寻找,断不可再做历史剧;

2.注重悲剧的作用,反对中国旧剧结尾大团圆的通病;

3.剧本的事迹,应当是日常生活;

4.剧本的人物,须是平凡人,反对旧戏里多为王侯将相、才子佳人;

5.剧本的观点,善恶分明的说教性不能太强,注意艺术性;

6.编剧要注意思想性。

这些积极的创作理论,实际上为新话剧的编写提出了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特别触及到剧中人物的典型化、主题思想的含蓄深蕴等重要问题,比胡适的主张更富有建设性意义。

同类推荐
  • 中华帝王第一卷

    中华帝王第一卷

    《中华帝王(全4卷)》帝王作为历史的重要角色之一,是当时左右和影响国家、民族的关键人物,研究他们的是非功过,治乱兴替,在一定意义上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个人成败,并对我们现代人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中华帝王(全7卷)》所选辑的帝王传记,以皇家修订的正史为主线,辅之以别史、小说家言、笔记、见闻等,以修补正史的不足。
  • 毛泽东瞩目的文人骚客

    毛泽东瞩目的文人骚客

    这部著作同属“毛泽东瞩目的风云人物”丛书的姊妹篇,共计约两百余万字,可谓洋洋大观。值得一提的是,出版这套丛书的主旨,在于研究、探索毛泽东思想发展的轨迹,研究、探索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历史观、革命现、世界观,透过青年毛泽东、中年毛泽东、老年毛泽东对中国乃至世界若干著名风云人物的评价,力图抒发领袖胸怀,展现巨人风采,并从中窥视毛泽东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历程,以供广大读者借鉴。从这个意义上说.长江文艺出版社确定这个重大选题,出版这套丛书是有魄力和远见的,显而易见,这套书颇具可读性,也是极富收藏和研究价值的。
  • 人生边上,心城内外:钱钟书的围城人生

    人生边上,心城内外:钱钟书的围城人生

    钱钟书是中国二十世纪的大文学家,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大学时期,他刻苦学习,广泛接触世界各国的文化学术成果。成年后,他遇见爱情,经历艰难,修成正果,继而留学深造走向世界。回国后与妻子相濡以沫,患难而来,坚持文学创作。他深入研读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著有多部享有声誉的学术著作。有千古名篇《管锥编》,他的散文和小说也很出色,特别是长篇小说《围城》,其文才横溢,妙喻连篇。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人生边上,心城内外:钱钟书的围城人生》将带你走进一代文学巨匠钱钟书的人生沉浮。
  • 热土群英

    热土群英

    本书入编100个人物(含英雄模范群体),主要包括2001至2010年期间中共十六、十七大代表;获省以上表彰的优秀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获省以上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个人;受省以上表彰的英雄群体、先进组织;在全市社会各界、各系统、各行业中成绩显著,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在省内外知名度高,对萍乡经济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士等。
  • 萨达姆传

    萨达姆传

    萨达姆的生活以及伊拉克现代史已引起人们太多的争议。作者没有回避那些最有争议的问题,而是把萨达姆一生中一些最重要的时刻放在伊拉克及中东地区现代史的大背景下叙述,通过对各种事件和运动等众多历史片段的详尽描述,以及对萨达姆此前不为人知的诸多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细节的披露,用独特而公正的视角再现与剖析了萨达姆不同寻常的一生。
热门推荐
  • 盛世闺计

    盛世闺计

    世人只知李莞是李夫人在路上捡来的,都以为她身份低微,性格怯懦,但李夫人却暗中宠爱有加,由着她任性而为。是默默无闻,卑微隐忍的庶女?还是凤栖低枝,手段果决的贵女?各位且听鸽子娓娓道来……
  • 不孕症名医秘验绝技

    不孕症名医秘验绝技

    从西医和中医的不同角度分别介绍了对不孕症的认识及诊疗方法。后4章作者列出了收集、整理的各名家治疗不孕症的名医秘验绝技、专家经验良方、常用中成药及食疗妙方。全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适合中医、中西医结合专科医师及广大不孕症患者阅读参考。
  • 宠物小精灵之洛塔

    宠物小精灵之洛塔

    这个世界与我想象的不一样,世界里的人既不是周而复始念叨同一句话的NPC,更不是动漫里可爱的角色,在这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里我该如何生存?
  • 砻匠传奇

    砻匠传奇

    如果有人问,一座砻能做什么,许多人会说,脱稻壳!但,却鲜有人知道,砻里面所包含的诸多文化和传奇!如果有人问北殷子君,一座砻能做什么,他会说,砻,不仅仅是用来脱稻壳,砻,可以研磨万物,镇压诸天……
  • 幻沫之瞳

    幻沫之瞳

    “叫祖先”如果你看到一个小孩这么说,一定会觉得她有病,但当你知道她今年9982岁……
  • 震慑苍穹

    震慑苍穹

    莫名其妙的被绝世强者,带进了一个奇迹世界。
  • 换天论

    换天论

    一场梦醒,究竟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看少年如何一步步成长,换取苍穹。
  • 王者之狂想英雄传

    王者之狂想英雄传

    遗留自远古时代的魔种异族一直是人类世界的大敌,面对强大残忍的魔种不断战斗主人公们在经历了无数战斗后却发现人类之间的自相残杀比之异族带来的灾害更甚。他们开始思索,战争到底是因为种族间的不同还是利益上的冲突?这是一部王者荣耀同人,大家将要看到的是那些耳熟能详的人物在游戏战场之外的故事,面对爱恨情仇他们各自又会有什么样的抉择呢?
  • 年少有你,盛夏初颜

    年少有你,盛夏初颜

    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手心突然发出纠缠的曲线懂事之前情动以后长不过一天留不住算不出流年前世,尤小离的痛,苏小离来补偿。
  • 历史疑案

    历史疑案

    人类历史源远流长,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谜团疑案。谜一样的历史,谜一样的古人,到处都闪耀着人类的智慧之光。在惊叹祖先勤劳、智慧的同时,我们也为人类源远流长的文明而骄傲。阅读历史,我们为了寻找人类发展过程、文明进步的轨迹;探索历史,我们为了还原历史真相、明辨历史问题的是与非。历史下的种种难解的谜团,就像磁铁一样,充满磁力,强烈刺激着我们的好奇心,吸引着我们去思考和探索。同时,历史还告诉我们,永不停止的探索追求,是我们人类作为智慧动物的一种天性,也是我们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动力。本书在精心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还以真实性在趣味性等方面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收录了世界上广为流传的经典历史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