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04800000009

第9章 傅斯年其文(7)

唱工一层,旧戏的“护法使者”,最要拿来自豪。唱工应废不应废,别是一个问题,纵使唱工不废,“京调”中所唱的词句,也是绝对要不得。歌唱一种东西,虽不能全合语言的神味,然而总以不大离乎语言者近是。且是,曲折多,变化多,词句参差,声调抑扬,才便于唱。若用木强的调调儿,总是不宜。“京调”不能救治的毛病,就在调头不好——不是七字句,就是两三加一四的十字句。任凭他是绝妙的言语,一经填在这个死板里,当然麻木不仁、索然无味起来;这个点金成铁的缘故,全是因为调头不是——不合言语的自然,所以活泼泼的妙文,登时变成死言语,不合歌曲的自然,所以必须添上许多“助声”、“转声”。我们说话,不是要七字十字,唱曲何必定要七字十字。从四言五言乐府,变成七言乐府,是文学的进化,因为七言较比五言近于语言了;从七言乐府,变成词,是文学的进化,因为词更近于语言了;从稍嫌整齐的词,变成通体参差的曲,是文学的进化,因为曲尤近于语言了;可是整齐的“京调”,代不整齐的“昆弋”而起,是戏曲的退化,因为去语言之真愈远了。现在把一部《乐府诗集》和一部《元曲选》比较一看,觉得《元曲选》里的词调好得多,使我们起这种感觉,固然不止一个原因,然而主要原因,总因为乐府整齐,所以笨拙,元曲参差,所以灵活。再把一部《元曲选》和十几本戏考比较一看,又要觉得生存的“京调”,尚且不如死了五百年的元曲,也是这个道理。所以我敢断言道,“京调”根本要不得,那些“转声”、“助声”,正见其“黔驴技穷”,和八代乐府没奈何时,加上些“妃”、“豨”是一样的把戏。“京调”的来源,全是俗声:下等的歌谣,原来整齐句多,长短句少——这是因为没有运用长短句的本领——“京调”所取裁,就是这下等人歌唱的款式。七字句本是中国不分上下今古最通行的,十字句是三字句四字句集合而成,三字句四字句更是下等歌谣的句调。总而言之,“京调”的调,是不成调,是退化调。就此点而论,“京调”的上等戏,又和那些下等戏在一条水平线上了。照这看来,中国现在的戏界,不特没有进化到纯粹的戏剧,并把真正歌曲的境界,也退化出去了。

同学汪缉斋对我说,中国社会的心理,是极端的“为我主义”;我要加上几个字道,是极端的“物质的为我主义”。这种主义的表现,最易从戏曲里观察出来。总而言之,中国戏剧里的观念,是和现代生活根本矛盾的,所以受中国戏剧感化的中国社会,也是和现代生活根本矛盾的。

二改革旧戏所以必要

照上文所说,中国戏剧,既然这样下等,应当改革的道理,可就不多说了。但是关于旧戏的技术文学各方面,还有批评未到的地方,现在再论一番,作为改革旧戏所以必要的根据。

就技术而论,中国旧戏,实在毫无美学的价值。举其最显著的缺点:第一是违背美学上的均比律(Law of proportion),譬如一架黄包车,安上十多支电灯,最使人起一种不美不快的感觉,这是因为十几支电灯的强度,和个区区的黄包车,不能均比。中国戏剧,却专以这种违背均比律的手段为高妙;《鸿鸾禧》上的金玉奴,也要满头珠翠,监狱里的囚犯,也要满身绸帛。不能彼此照顾,互相陪衬,处处给人个矛盾的,不能配合的现象,哪能不起反感。第二是刺激性过强。凡是声色一类,刺激甚易的,用来总要有节制;因为人类官能容易疲乏,一经疲乏,便要渐渐麻木不仁,失了本来的功用了。更进一层,人类的情绪,不可促动太高:若是使人心境顿起变化,有不容呼吸的形势,就大大违背“美术调节心情”的宗旨。旧戏里头,声音是再要激烈没有的,衣饰是再要花梢没有的;曲终歌罢,总少觉“余音绕梁”的余韵,只有了头昏眼花的痛苦。眼帘耳鼓都刺激疲乏不堪了,请问算美不算美?至于刺激心境,尤其利害,总将生死关头,形容得刻不容发,让人悬心吊胆,好半天不舒服。这种做法,总和美学原理,根本不相容。第三是形式太嫌固定。中国文学和中国美术,无不含有“形式主义”(Formalism),在于戏剧,尤其显著。据我们看来,“形式主义”是个坏根性,用到哪里哪里糟。因为无论什么事件,一经成了固定形式,便不自然了,便成了矫揉造作的了,何况戏剧一种东西,原写人生动作的自然,不是固定形式能够限制的。然而中国戏里,“板”有一定,“角色”有一定,“千部一腔,千篇一面”。不是拿角色来合人类的动作,是拿人类的动作来合角色;这不是演动作,只是演角色。犹之失勒博士(Dr.F.C.S.Schiller)批评“形式逻辑”道,“‘形式逻辑’不是论真伪,是论假定的真伪。”(此处似觉拟于不伦,然失勒之批评“形式逻辑”,乃直将一切“形式主义”之乖谬而论辩之其意于此甚近,但文中不便详引耳。)西洋有一家学者道,“齐一即是丑”(Uniformity means ugliness);谈美学的,时常引用这句话。就这个论点,衡量中国戏剧,没价值的地方,可就不难晓得了。第四是意态动作的粗鄙。唱戏人的举动,固然聪明的人,也能处处用心,若就大多数而论,可就粗率非常,美术的技艺,是谈不到的。看他周围的神气,尤其恶浊鄙陋,全无刻意求精、情态超逸的气概;这总是人心理的暴露,平素没有美术上训练的缘故。第五是音乐轻躁,胡琴一种东西,在音乐上,竟毫无价值可言:“躁音浮响,乱人心脾”,全没庄严润流的态度。虽然转折很多,很肖物音,然而太不蕴藉,也就不能动人美感了。旧戏的音乐,胡琴是头脑,然而胡琴竟是如此不堪,所以专就音乐一道评判旧戏,也是要改良的。上来所说五样,原不能尽,但是总可据以断定美术的戏剧,戏剧的美术,在中国现在,尚且是没有产生。

再就文学而论,现在的旧戏,颇难当得起文学两字。我先论词句。凡做戏文,总要本色,说出来的话,不能变成了做戏人的话,也不能变成唱戏人的话,须要恰是戏中人的话,恰合他的身份心理,才能算好,才能称得起“当行”。所以戏文一道,是要客观,不是要主观,是要实写的,不是给文人卖弄笔墨的。“昆曲”的词句,尚且在文学范围之内。然而卖弄笔墨的地方,真太利害了,把元“杂剧”、明“南曲”自然的本色,全忘干净了,所以渐渐不受欢迎了。“京调”却又太不卖弄笔墨了,翻开十几本戏考竟没一句好文章,全是信口溜下去,绝不见刻意形容、选择词句的工夫。这是因声造文,不是因文造声,是强文就声,不是合声于文。一言以蔽之,京调的文章,只是浑沌,无论甚人,都是那样调头儿。若必须分析起来,也不过一种角色,一种说话法,同在一个角色里头,却不因时因地,变化言词。这样的“不知乌之雌雄”,还有什么文学的技艺可说?我再论结构。中国文章不讲结构,原不止一端,不过戏文的结构,尤其不讲究。总是“其直如矢,其平如砥”,全没有曲折含蓄的意味。无数戏剧,只像是一个模刻下来的——有一个到处应用的公式。若是叙到心境的地方,绝不肯用寓情于事,推彼知此的方法,总以一唱完之大吉,这样办法,固然省事,然而兴味总要索然了。我再论体裁,旧戏的人物,不是失之太多,就要失之太少。太多时七错八乱,头绪全分不清楚了,太少时一人独唱,更不能布置情节,文学的妙用,组织的工夫,全无用武之地了。譬如“昆曲”里的《思凡》,文词意思,我都很恭维他,但是这样不成戏剧的歌曲,只可归到广义的诗里,算一类,没法用戏剧的法子去批评他。戏里这样一人独唱的,固是绝无仅有,然而举此例彼,那些不讲究的体裁,正是多着呢。照这看来,中国的戏剧文学,总算有点惭愧。

论到运用文笔的思想,更该长叹。中国的戏文,不仅到了现在,毫无价值,就当地的“奥古斯都期”,也没有什么高尚的寄托。好文章是有的,(如元“北曲”、明“南曲”之自然文学。)好意思是没有的,文章的外面是有的,文章里头的哲学是没有的,所以仅可当得玩弄之具,不配第一流文学。就以《桃花扇》而论,题目那么大,材料那么多,时势那么重要,大可以加入哲学的见解了;然而不过写了些芳草斜阳的情景,凄凉惨淡的感慨,就是史可法临死的时候,也没什么人生的觉悟。非特结构太松,思想里也缺少高尚的观念。就是美术上文学上做得到家,没有这个主旨,也算不得什么。大前年我读莎士比亚的《Merchant of Venice》,觉得“To baitfish withal……”一段,说人生而平等,何等透彻,这是“卢梭以前的《民约论》”。在我们元曲选上,和现在的“昆弋”、“京调”里,总找不出。我很盼望以后作新戏的人,在文学的技术而外,有个哲学的见解,来做头脑,那种美术派(Aesthetical School)的极端主张,是不中用的。

再把改良戏剧当做社会问题讨论一番。旧社会的穷凶极恶,更是无可讳言,旧戏是旧社会的照相,也不消说,当今之时,总要有创造新社会的戏剧,不当保持旧社会创造的戏剧。旧社会的状况,只是群众,不算社会,并且没有生活可言。这话说来很长,不是这篇文章里,能够全说的。约举其词,中国社会的里面,只是散沙一盘,没有精密的组织,健全的活动力,差不多等于无机体。中国人却喜欢这样群众的生活,不喜欢社会的生活——这不就简直可说是没有生活吗?就勉强说他算有生活,也只好说是无意识的生活,你问他人生真义是怎样,他是不知道;你问他为什么叫做我,他是不知道。他是阮嗣宗所说大人先生袴裆里的虱子,自己莫名其妙的:他不懂得人怎样讲;他觉得戕贼人性以为仁义,犹之乎戕贼杞柳以为桮棬;他不觉得人情有个自然,有个自由的意志;他在樊笼里,却很能过活得,并且忘了是在樊笼里了——这是中国人最可怜的情形;将来中国的运命,和中国人的幸福,全在乎推翻这个,另造个新的。使得中国人有贯彻的觉悟,总要借重戏剧的力量。所以旧戏不能不推翻,新戏不能不创造。换一句话说来,旧社会的教育机关不能不推翻,新社会的急先锋不能不创造。

上面说的,都是新剧所以必要的根据。我还要声明一句,对于有知觉的人,这都算废话。

三新剧能为现在社会所容受否

戏剧应当改良的理论,纵然十分充足,若是社会全无容受的地方,也不过空论罢了。所以我们要考察现在社会的情形,能容新剧发生否。说到中国戏剧界,真令人悲观得很。一般“戏迷”正在那里讲究唱工、做工、胡琴的手段、打板的神通,新剧的精神,做梦还没梦到呢。记得一家报纸上说,“布景本不必要,你看老谭唱时,从没有布景,不过把一张桌子,几把椅子,搬来搬去,就显出地位不同来。西洋人唱做不到家,所以才要布景。”这种孩子话,竟能代表许多人,想在这样社会里造出新剧来,如何不难。但是细细考察起来,新剧的发生,尚不是完全无望。专就北京一部而论——其实到处都是这样——听戏的人,大概分为两种。第一种人是自以为很得戏的三味——其实是中毒最深的——听到旧戏要改良的话,便如同大逆不道一样,所以梅兰芳唱了几出新做的旧式戏,还有人不以为然,说:“固有的戏,尽够唱的,要来另作,一定是旧的唱不好了,才来遮丑。”你想和这种人还有什么理论,然而娴熟旧戏的人,差不多总是这样思想。第二种人在戏剧一道,原不曾讲究,不过为声色的冲动力所驱使,跑到戏园里“顾而乐之”,这种人在戏界里虽没势力,在社会上却占大多数,普通听戏的人,差不多总是这样。现在北京有一种“过渡戏”出现,却是为这一般人而作。所谓“过渡戏”者,北京通称新戏,但是虽然和旧戏不同,到底不能算到了新戏的地步,那些摆场做法,从旧的很多,唱腔没有去了。(有一个作戏评的人,造了这个名词,我且从他。)社会上欢迎这种戏的程度,竟比旧戏深得多;奎德社里一般没价值的人,却仗这个来赚钱,我有一天在三庆园听梅兰芳的《一缕麻》,几乎挤坏了,出来见大栅栏一带,人山人海,交通断绝了,便高兴得了不得。觉得社会上欢迎“过渡戏”确是戏剧改良的动机;在现在新戏没有发展的时候,这样“过渡戏”,也算慰情聊胜无了。既然社会上欢迎“过渡戏”比旧戏更很,就可凭这一线生机,去改良戏剧了。

说到新思想一层,社会上也不是全不能容受。我在旧戏里想找出个和新思想印合的来,竟找不出,只有“昆曲”里的《思凡》还算好的;看起来竟是一篇宗教革命的文章,把尼姑无意识的生活,尽量形容出来。这篇《思凡》本是《孽海记》的一出。就《孽海记》全体而论,也没甚道理可说,我这番见解,总算断章取义罢了。一个女孩儿,因为父母信佛,便送到庵里去,自己于佛书并未学过,佛家的宗旨,既然不知道,出家的道理,更是不消说,却囚在那里,如同入了隧宫一般,念那些全不懂得半梵半汉的佛经。什么思凡不思凡,犹可置而不论,只这无意识的生活,是最不能容忍的:跑下山去,也不过别寻一个有意识的生活罢了。(“只因俺父好念经”一段,下至“怎知俺感叹多”,把这个意思,形容尽致。)所以就这篇曲子的思想而论,总算极激烈的。但是一人独唱,全没情节,听戏的人,不能懂得这个意思,却无从照着社会上欢迎这篇戏的程度,来判断新思想的容受。我后来又找出“过渡戏”《一缕麻》是有道理的,这篇戏竟有“问题戏”的意味:细分起来,有几层意思可说:

(一)婚姻不由自主,而由父母主之,其是非怎样?

(二)父母主婚姻,不为儿女打算,却为自己打算,其是非怎样?

(三)订婚以后,只因为体面习惯的关系,无论如何情形,不能解约,明知火坑,终要投入,其是非怎样?

(四)忽而有名无实的丈夫,因极离奇的情节死掉了,他的妻以后的生活,应当怎样自处?在现在社会习惯之内,处处觉得压迫的力量,总要弄到死而后已。

(五)父、母、庶母、女儿间的关系,中表兄妹的关系——就是中国人家庭的状况——可以借此表见。

总而言之,这戏的主旨,是对于现在的婚姻制度,极抱不平了。在作原文的包天笑未必同我这见解一样,在演成戏剧的人和唱这戏的人,未必有极透彻的觉悟,然而就凭这不甚精透的组织,竟然很动人感情了。我第一次同同学去看,我的同学,当然受很大的刺激,后来又和亲戚家几位老太太去看,回来我问他们道:“觉得怎样?”他们说:“这样订婚,真是没道理。”咳!这没道理一句话,我想听人心里,总有这样觉悟,这点觉悟,就是社会上能容纳新思想的铁证。虽然中国人的思想,多半是麻木性的——不肯轻易因为没道理,就来打破这没道理——若使有人把这没道理说得透彻了,用法子刺激利害了,也就不由地要打破这没道理了。凭这一点不曾梏亡尽的“夜气”,“扩而充之”,不怕不能容受新思想。所以说到改良戏剧的骨子,还不算是绝望。

同类推荐
  • 谁与争锋:审视当代中国富豪的创富奥秘

    谁与争锋:审视当代中国富豪的创富奥秘

    本书的内容包括透过风险抓住创富的机遇、用创新激发创富的活力、用“苦心+实干”夯实成功创富的基石、用科学的管理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羽翼、凭智谋财,拓宽创富大道、借势经营,迅速壮大自身的创富实力、以多元化培植多个财富生长点、把资本运营作为财富增长的杠杆、跨国经营,企业崛起的必由之路、以人为本,构筑创造财富的天梯、追求独到的领导风格与个人魅力、用企业文化凝聚创富合力三、当代中国富豪中的巾帼英雄、当代中国富豪的创富领地、知本创业:知识分子的财富之路、当代中国富豪愈来愈年轻等详细内容。
  • 西蒙·波娃

    西蒙·波娃

    一个风情万种的女子。一个骇世惊俗的女子。一个充满传奇与浪漫的女子。她的名字叫西蒙·波娃。西蒙·波娃(Beauvoir,Simonede)(1908~1986),女,又译西蒙娜·德·波伏瓦、西蒙娜·德·波芙瓦,二十世纪法国最有影响德女性之一,存在主义学者、文学家,19岁时,她发表了一项个人“独立宣言”,宣称“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波娃头脑明晰、意志坚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烈的好奇心。当她还是名不见经传的穷教师时就开始写作,决心成为名作家。由此她终身不断努力,勇往直前,沿着成功之路成为了20世纪思想界的巨星。
  • 冰与火的洗礼—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心路历程

    冰与火的洗礼—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心路历程

    在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中,民营企业家是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群体。在三十年的时间中,民营经济的发展几度风雨,顽强成长,民营企业家的形象和地位也几度浮沉,经历了复杂的发展和变化。为了展现中国民营企业家的风采,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感,分享他们的体会和心得,同时分担他们的忧虑和困惑,思考他们的得与失,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特编写了这本《冰与火的洗礼——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心路历程》。
  • 两袖清风——于谦

    两袖清风——于谦

    本书讲述了于谦的勤政爱民、政绩卓著。他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他是国家的柱石,人民的英雄,却是小人的仇敌;他只善谋国,不善谋身,最终遭到卑劣的政治陷害。
  • 老舍的青少年时代

    老舍的青少年时代

    每一个人都有值得自己记忆的童年,都有属于自己价值体系的少年和青年的时代。这是年华方富的时光,它充满细想与追求,它赋予浪漫与神奇。不管它是美好的还是苦楚的,也不管它是多彩的还是平淡的,它是自己生命年轮最重要、最可珍贵的部分,它是人生旅程的起点。
热门推荐
  • 一蓑暮雪锁寒城

    一蓑暮雪锁寒城

    那年斟寻城的雪梨花开得繁华,一席的碎花铺满长廊,他等到的不再是她的脚步声。
  • 重生的白马王子

    重生的白马王子

    如果你重生了想换一个什么身份?那就白马王子怎么样。
  • 旅盗王

    旅盗王

    足旅四方,盗立天下,旅盗是大陆上最自由的人。
  • 焦糖味影帝

    焦糖味影帝

    作为相亲市场一大“毒瘤”的陆裴,其实是位深藏不露的隐婚人士,隐婚对象正是娱乐圈的双料影帝谢晚~七年前的谢晚是追梦演艺圈,无人问津的龙套演员,陆裴则是是默默陪在他身边的短发假小子。七年后,他功成名就,摘得影帝桂冠后,第一件事就是在线求助网友,如何追自己暗恋多年的青梅竹马。此时网友陆裴回复:不要怂,就是撩。
  • 文武双全:废柴二小姐

    文武双全:废柴二小姐

    她,是二十四世纪的杀手大姐大,是穿越之后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纨绔二小姐。他,是神秘势力的老大,是只对她温柔的男子。
  • 只愿在今生

    只愿在今生

    一个如冰冷的陶瓷娃娃,精雕玉琢却冷血无比;一个如温柔的月光女神,怜愍世间万物的外表下也是一颗凡事莫管的心;一个如坠落凡间的天使,调皮可爱却又邪恶为尊。这三个性格各异的小丫头,且看她们如何闯荡罪恶的人间。
  • 重生归来:冷少,别过来

    重生归来:冷少,别过来

    重生归来,却一不小心邂逅了一个倾国倾城,富可敌国的美男子;本以为是匆匆而过,却被冷少死死缠住……
  • 乔家大少强娶妻

    乔家大少强娶妻

    他,是一手遮天的少爷;她,是美若天仙的校花。他,生活糜烂,挥金如土;她,勤俭持家,打工维持生计。看似毫无交集的两人,却偶然相遇......———————————————————————————————————————原本只是不想两人因为金钱而玷污爱情没想到曾经引以为傲的身份竟成为后来最难跨过的障碍他与她相爱,彼此都成为对方生命的一部分但面对这个障碍,他没办法摒弃家族责任,她同样做不到背弃原则两人该怎么办……
  • 鬼王君临

    鬼王君临

    花开开彼岸,彼岸花,是开在黄泉之路的花。因其红的似火而被喻为“火照之路”。人就踏着这红的指引通向幽冥之域。是红,是刺眼的血色。是无边繁华凋落后的在再一次盛开。盛开在那遥远不可触及的彼岸。花叶不相见。只见叶子不见花,再见花时叶以逝。那又是谁和谁立下的狠毒的誓言。不分离。可能吗?永不见,残酷吗?,,,,她爱他,为了她倾尽才华,将他推上帝位,却在一朝功成将她全族尽杀,,,
  • 圣裔之成王路

    圣裔之成王路

    梦想总是遥不可及,主角怀着对自己的坚持,对朋友的约定,永不后退。友情、爱情,在这艰险的道路上能否保持着初心。面对跨不过的沟壑,能否一直向前,不改初心。让我们随着主角看他如何走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