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52000000008

第8章 民间舞蹈(3)

根据老艺人郑友秀的回忆,1929年,16岁的郑友秀便跟着一位年近古稀的明远工学习马灯舞的表演艺术。当时的马灯舞表演舞队往往要列成两对,纸马在喇叭、锣鼓等伴奏声中交叉奔驰,并伴有“马灯调”等小曲的歌唱。表演马灯舞蹈时选用的曲调被称为马灯调,宁波马灯舞的灯调是浙江地区著名的民间音乐之一,宁波马灯舞的音乐伴奏基本上是以这种“马灯调”为主,偶尔也在表演中伴有其他种类音乐。比如,同宁海县相邻的象山石浦镇的马灯舞,表演时时常演奏一种名字叫做《延昌马灯》的舞蹈,它的音乐伴奏除了马灯调之外,还有《细乐翻》、《三翻》等曲牌,以及“小板捎”、“十二月花名”、“四十二只台子”、“大白沙”等小曲,甚至还有《杨家将》、《白蛇传》等传统戏中的唱段,它所唱的歌词也不是固定的,由演员们即兴编唱。

马灯舞的主要形式可分为“竹马”、“跑五马”、“高跷竹马”、“车马灯”、“马灯戏”、“手马灯”、“小马灯”、“马灯”等,马灯舞队有八匹、十二匹、二十四匹,装扮成刘备、关羽、张飞等英雄人物。现在的马灯舞,仍然是各地人民喜爱的一向民间艺术,希望它能够继续发扬下去,为我们的后人留下这一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

傣族孔雀舞

傣族孔雀舞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最负盛名的传统型舞蹈,它在我国云南省自治州瑞丽、潞西及西双版纳、孟定、孟达、景谷、沧源等各地的傣族聚居区域流传,其中以云南西部的瑞丽自治州的孔雀舞最具代表性。

傣族有近两千年的文化史。公元1世纪开始,西汉汉武帝开始开发中国西南河内地,因此西南内地同中原地区一直保持着经济文化方面的来往。到了东汉时期,傣族首领多次派遣使者到京师洛阳进行音乐、舞蹈、魔术等表演活动。

傣族孔雀舞源远流长,相传在上千年前,傣族领袖号召模仿孔雀的优美舞姿,创造出这种舞蹈,后来被民间艺人加工,最终成为流传千年的孔雀舞。在傣族人民心中,孔雀是他们的“圣鸟”,是幸福吉祥的象征,因此傣族人民经常在自己家中饲养孔雀。在众多的傣族舞中,孔雀舞是最受欢迎、最被人熟悉的傣族舞蹈。在当地就流传很多关于孔雀舞的美丽传说。

相传在很久之前,有一个家境贫寒的小伙子,为了谋生,他每天到江边的一棵空心树下垂钓,而且每日收获甚丰。可是,有一天,小伙子却是全无收获。他正觉奇怪,忽然间起了一阵风,江边的果树上熟透了的果实,“咚咚”落入江中。

就在这一瞬间,小伙子看到孔雀的窈窕倒影。小伙子呆了一下,回过头看去,只见一对孔雀正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小伙子在惊喜之下跑回村子,将自己所见的一切告诉村中居民。之后带着很多乡亲们到了江边,将那棵空心树砍倒,做成长鼓,那小伙子在鼓声中模仿江边孔雀的一举一动,跳起惟妙惟肖的孔雀舞,当时围观的百姓们看得入迷,当真是“此舞只有天上有,人间哪有几回闻”!从那之后,傣族每年都会表演孔雀舞,这成为乡亲们最受欢迎的舞蹈。

关于孔雀舞,还有另一个传说:从前有一个国王,他和王后生下了一个漂亮、高贵的王子,王子成为很多少女的梦中情人。有一天,王子和侍卫们去打猎,为了一只兔子,他们一直追到湖边,王子在河边寻找着兔子,兔子没见到,却看到有七只孔雀从天而降,并绕着湖水翩然起舞。随后七只孔雀缓缓褪下孔雀羽翼,变成了七位美丽的公主。其中长得最漂亮的七公主舞跳得最好,让王子最为着迷,从此再难忘却。

王子回到自己的国家后,对七公主的美貌念念难忘,寝食难安。于是,他再一次地到了湖边,悄悄地偷走了七公主的衣服。等七公主的六位姐姐洗好澡先后离开时,七公主还在找自己的衣服,王子便将她的衣服还给了她,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回国成亲。两人结婚后,孔雀七公主教他的子民学会了孔雀舞,教百姓做孔雀衣,百姓们对公主十分地爱戴,孔雀舞便长期地流传了下来。

在傣族聚居的区域,几乎月月都有节日,年年都有歌舞。傣族每年的“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赶摆”等民俗节日,所有的傣族人民就会聚集在一起,敲锣打鼓,跳起美丽动人的“孔雀舞”,而歌声中处处呈现出傣族人民对丰收的喜庆,以及对民族团结的美好景象的憧憬。

瑞丽傣族孔雀舞以单人舞为主,也有双人舞蹈,起舞者以男性居多。孔雀舞有丰富多彩的手形动作和跳、转等技巧,四肢和躯干的各个关节要在重拍下屈伸,全身都要均匀地颤动,形成动作优美“三道弯”舞姿。孔雀舞的舞蹈语汇尤为丰富,有“飞跑下山”、“林中窥看”、“漫步森林”、“抖翅”、“点水”等各种惟妙惟肖的孔雀神态动作。

孔雀舞动作轻灵曼秀,婀娜多姿,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除了在重要热闹的民族节庆中单独表演外,也时常用在集体活动的“嘎光”节日中,它是傣族文化中最具民族认同感的舞蹈。

龙舞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在中国远古社会中,龙被赋予了多重意义。因为人们对龙图腾的崇拜,才衍生出了龙舞这种同龙文化有关的民间活动。

龙舞又称为“舞龙”,民间又有“耍龙”、“耍龙灯”或者“舞龙灯”的称法,这种风俗活动在我国各地和各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广泛流传,尤其是它的分布形式,是我国任何民间舞蹈都无法比拟的。

龙舞历史悠久,商朝流传下来的甲骨文中就有集体舞蹈求雨的记载,汉朝儒学名家董仲舒所著的《春秋繁露》中,也有各种龙舞求雨的记载。之后,历朝历代都有对龙舞求雨的记载。直至今日,龙舞依然是民间喜庆活动中的广泛用到的舞蹈形式。

根据龙舞道具的不同,舞龙可以分为布龙、纱龙、纸龙、草龙、钱龙、竹龙、棕龙、板凳龙、百叶龙等不同形式。由于南北双方民风的差异,造成了两地龙舞风格的差别。北方龙舞带有北方人民热诚古朴、粗犷豪迈的气势,而南方龙舞则风格纤秀婉丽,精巧秀质。在龙舞上色上,有红、黄、青、白、蓝、黑等,以黄龙最为尊贵。龙舞的演出程序可以分为:“请龙”、“出龙”、“舞龙”和“送龙”。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着“七八岁玩草龙,十五六耍小龙,青壮年舞大龙”的说法。舞龙规模根据演出需要而定,少则一人,多则需要百余人。

根据地域来划分,龙舞有多个派系,最为著名的有铜梁龙舞、湛江人龙舞、汕尾滚地金龙、奉化布龙。下面就来介绍被人们所熟知的龙舞。

第一个派系:铜梁龙舞。

铜梁龙舞主要在今天的重庆等地流传,起源于明朝,在清朝走向鼎盛。铜梁龙舞包括龙灯舞、彩灯舞两大类。龙灯舞又可以划分为大蠕龙、火龙、稻草龙、笋壳龙、黄荆龙、板凳龙等10个种类。彩灯舞有鱼跃龙门、泥鳅吃汤圆、三条、十八学士、亮狮、开山虎等20个品种。铜梁龙舞产生于当地民俗活动,它具有动作紧凑相连、动作套路丰富、诙谐有趣的特点,伴奏音乐独特,道具结构奇妙,造型夸张大方,便于群众参与。如今的铜梁龙舞已经走出国门,成为誉满全球的中国民间艺术。

第二个派系:湛江人龙舞。

湛江人龙舞有“东方一绝”的美誉,是一种适合多人性表演的龙舞舞蹈。在表演时,参与龙舞的几十名甚至几百名青少年均身穿短裤,以人体相连,组成一条“长龙”,随着雄壮的号角、震天的锣鼓声,“长龙”昂首摆尾,大有蛟龙出海的气势,展示出当地独有的海岛色彩和浓厚的乡土气息。湛江人龙舞是整个东海岛地区经久不衰的民间舞蹈,在整个雷州半岛都拥有重大的影响力。每逢春节、元宵、中秋等传统盛大的节日时,便会有一连几个晚上的“人龙”龙舞活动,附近村镇几乎万人空巷,热闹非凡。

关于湛江双人舞的起源,当地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明末,清军入关南侵,明军被清军打得节节败退,一直退到雷州半岛和东海岛地区。当地民众不甘心被满人统治,于是积极支持退到这里的明军。

为了鼓舞士气,当地百姓便创造出这种舞蹈。这种龙舞果然起了重大作用,明军首领郑成功,率领军队好几次打败清军。从此,龙舞就在当地流传开来。到清朝乾隆年间,湛江双人龙舞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湛江人龙舞是东海岛地区历史因素和自然条件形成的地方文化,它将当地人民群众敬龙、敬海而又畏海的风俗融入舞蹈之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格。湛江双人龙舞有起龙、龙点头、龙穿云、龙卷浪独具特色的演出程序形式,动作步法连贯,一气呵成,队形流畅多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湛江人龙舞已经失去了最终的意义,对当地人民也不再有往日的注意力,很少有人愿意接触、传承这项民间艺术,湛江人龙舞面临着失传断代的危险。希望当地政府能够尽快地对这项民间艺术进行整理和抢救,绝不能任其自生自灭。

第三个派系:滚地金龙。

滚地金龙主要在今天广东省的汕尾地区流传。据部分资料和部分艺人所掌握的资料来看,滚地金龙起源于南宋时期,明朝嘉靖年间逐步发展,最终成为一项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

相传在明朝嘉靖年间,黄氏光昭公带着族人从福建漳州移居到广东海陆丰地区,并带来《滚地金龙演史传》的传本。当时的“滚地金龙”在黄氏南溪传承了十七代。后来又随着当地的金龙艺师、传统武术师传到陆丰潭西镇深沟村,大安镇的安博、下安联、顶潭、安塘村,西南镇的两军、下村,陆丰城东镇的上神山村等地,并同当地固有文化相结合,最终出现了今天的滚地金龙龙舞。

在舞“滚地金龙”时,两个人钻入“龙身被套”,分别舞龙头、龙尾。整个表演过程有“抻筋洗鳞”、“伏蛰闻雷”、“迎雷起舞”、“驾云飞腾”、“收场还礼”等8个段落,在表演当中,模仿着龙的飞腾旋舞、戏水嬉戏,风格或细腻柔婉,或威猛奋勇。伴奏的音乐则威武雄壮、音调嘹亮。

第四个派系:奉化布龙。

奉化布龙起源和流传都在奉化地区,它是全国极具影响力的龙舞之一,由当地请神、敬神的民俗活动衍生而来,至今已经有八百多年的传承历史了。奉化布龙有舞的活、舞的圆、套路多等特征,整个舞蹈由盘、滚、游、翻、跳等套路组成。舞蹈动作灵快矫健,舞姿多变,造型生动形象,动作衔接、递进之间毫无阻滞,连贯紧凑。奉化布龙传统的套路多达四十多个,其中有很多套路已经被国家体育馆作为舞龙比赛的规定动作。

由于奉化布龙在奉化等地突出的文化价值,加上目前文化环境对奉化布龙的生存面临着极大的威胁。为了不让这项民间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文化氛围下消失,当地政府出台了对奉化布龙的保护措施。1990年,奉化布龙被《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浙江卷)》收录;1996年,奉化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布龙艺术)之乡”的称号。2005年,又被浙江省政府首先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当中。希望在人民政府的保护和扶持下,奉化布龙能够重获新生。

龙舞的派系众多,但是都有各自的特点,它们都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雄厚,这么雄伟壮观的舞蹈,无愧是中国民间舞蹈中的瑰宝。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具有近两千年的流传历史,它具体的产生、成形时代已经不可考证。最初的时候,安塞腰鼓主要用在军事上,有报警、鼓舞军威、向上级告急等作用。如今的安塞腰鼓在陕北各地广泛流传,尤其是在延安、安塞县、榆林、米脂地区流传最广。

安塞腰鼓产生于榆林横山地区,明朝后期,随着天灾人祸的频繁降临和政府的腐败,安塞地区人口锐减,现在的安塞人多数是榆林横山地区迁徙过来的。腰鼓也从榆林地区流传到了安塞地区。

榆林腰鼓独具魅力,很快就如一股龙卷风,在黄土地上流传开来,它展现出生活在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农民们与生俱来的豪放性格和张扬的个性。新中国成立后,这项陕北民间艺术得到新中国政府的保护,逐步地向前发展。并多次在国内、国际舞台上演出,驰名国内外。

1984年,著名导演陈凯歌、张艺谋担任摄影的电影《黄土地》剧组,走进了陕北大地。在这里,他们将满是黄土地气息、处处充溢着生命原动力的民间舞蹈——安塞腰鼓,吸收进了电影之中。

据说,在电影开机那天,朗朗晴空之下,一百五十余人组成的庞大队伍,每人都穿着黑色的袄裤,头扎白羊肚手巾,腰扎红布带,这些表演者都是精壮的陕北汉子,他们脚踏黄土,在牛皮大鼓的助威下,表演起壮阔的安塞腰鼓。当电影拍摄到最后一个镜头时,鼓手们从山坡后面涌上来,一时间黄尘滚滚,一百五十多个壮汉的吼声交织在一起,如狂放的黄龙发出阵阵洪涛。

1986年,安塞腰鼓在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上获得最高荣誉。之后,又先后在第十一届亚运会、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大型活动中进行表演活动,并先后到日本、德国等国家和地区演出。1989年,中国台湾电影人凌峰将恣意豪放的安塞腰鼓收入他的专题片《八千里路云和月》。

目前,安塞腰鼓协会已经发展到140多个,全县的骨干鼓手已经到了19115人的庞大规模。

安塞腰鼓展现了陕北人民的一腔热血,是陕北各项民间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安塞腰鼓形成了粗犷豪放、威武彪悍、刚劲激昂、气势磅礴的特点,舞姿风格流畅飘逸、潇洒大方,集合了打击乐、民歌等民间艺术为一体的文化活动。它集中体现了陕北人民取得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融合了黄土高原人民憨厚实在、乐观开朗的性格。

安塞腰鼓这项艺术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再现,同时也是黄河流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安塞腰鼓不光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而且还名扬海内外,被称为“中华一绝”和“中国第一鼓”。

安塞腰鼓根据不同风格的韵律,可以有“文、武”之风,“文腰鼓”风格轻松愉快,动作优美,幅度动作较小,类似于秧歌的风格;“武腰鼓”风格欢快激烈、粗犷奔放,有幅度较大的踢打、跳跃和旋转动作,特别是鼓手们腾空飞跃等技巧,给人们留下英武、激越的感觉。经过发展,如今的安塞腰鼓文化形成了新的表演风格,尤其是安塞的西河口乡、真武洞两地,那片区域的安塞腰鼓最具特色。这两地的腰鼓在充分体现出当地群众的性格特征时,还有机地糅合了当地的民间武术、扭秧歌的民间文化,表演起来张弛有度、活而不乱、气势磅礴、浑厚有力,被群众称赞为“式子慷慨码子硬”。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艺术的欣赏方式也在发生改变,现在的青少年中很少有喜欢安塞腰鼓这种粗豪大气的艺术文化。目前,安塞腰鼓的生存现状实在让人担忧,人们希望保护这项艺术的措施能够尽快落实,对安塞腰鼓艺术进行扶持,让我们的后代也能看到这项波澜壮阔的文化活动,了解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

弦子舞

弦子,在藏族语言中又可以称为“谐”、“叶”、“巴叶”等,是中国少数民族藏族独有的胡琴文化。弦子舞是在弦子乐器的伴奏下,是一种集歌、舞、音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歌舞,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四川、青海和云南等藏族同胞的聚居区域。

同类推荐
  • 课外雅致生活-炼就一尊高贵

    课外雅致生活-炼就一尊高贵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建筑知识

    建筑知识

    《建筑知识》是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推荐教材之一。内容按照《高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的指导思想和该方案对本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进行编写,重点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提高。本教材主要作为高职二年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岗位培训教材或土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 课外雅致生活-培养书法才能的途径

    课外雅致生活-培养书法才能的途径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中国色彩论

    中国色彩论

    本书为一部系统的关于中国色彩理论的专著,从中国古典文化“以色明礼”“以色证道”的儒学角度,论述色彩在中国传统文化及世俗生活中的重要性,由此推出在中国人审美观念中色彩观形成的内在理路,并借助西方美术中的色彩运用,脉络清晰地阐述了中国绘画以致实用领域的独特色彩规律。
  • 流失的国宝——世界著名博物馆

    流失的国宝——世界著名博物馆

    本书用四十篇文章,分析了收藏在美、欧、日等国主要博物馆中的四十余件(组)文物。并将国外与国内、国外与国外、相关文物之间与单件文物自身被收藏的辗转过程,从而探索出前人未能解决的疑问。
热门推荐
  • 异界之系统破苍穹

    异界之系统破苍穹

    碾压一切,碾压这片大陆,碾压这天地。碾压这苍穹。
  • 铁甲威虫之醉梦浮生

    铁甲威虫之醉梦浮生

    尘封的秘密被逐渐揭开。更大的阴谋浮出水面,往昔的情仇又将何去何从。
  • 超能天命不凡

    超能天命不凡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大自然亘古不变的法则。?数万年来,人类一直站在进化论的前沿,所以一直处于生物链的顶端。?经过漫长岁月的进化之旅……?二十一世纪和平年代里的人们,却并不知道,他们看似脆弱的肉体凡胎之下,隐藏着怎样的,不可思议的力量……
  • 谪世红莲

    谪世红莲

    自盘古鸿蒙始道,虚廓生宇;薄靡作天,重浊为地。经万年更迭变幻,天庭将湮灭于腐朽,或崛起于凌霄?渺渺三界,芸芸众生,是受之于天命,或释然于天道?仙佛错综,妖魔纵横,谁承道于无量世界?一颗灵珠,一株红莲,玉面妍容,总角朱唇;超凡遗世,高洁雅然。而千年间任凭摆布,磨灭他年少无知的张扬,无法无天的叛逆以及愤世嫉俗的反骨。世事无常,倏尔谪世,却是手握命运之时。是非兴亡,孰敌孰友?共妖同盟,非我堕落,只为告知:吾命不在王!吾命不在法!吾命不在天!尖枪在手,紫焰四腾;怒视苍穹,道于我心。凡尘经度,乾坤可易?
  • 锦瑟

    锦瑟

    弋舟,1972年生,青年新锐作家。有长中短篇小说200余万字,见于《作家》《花城》《人民文学》《天涯》《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大家》《中国作家》《山花》等文学刊物。著有长篇小说若干。
  • 怀孕生活参照书

    怀孕生活参照书

    只有健康怀孕才能生育健康宝宝,因此,在怀孕时要保证没有遗传疾病和先天疾病,同时还要注意整个孕期的保健,特别是饮食保健和医疗预防等知识,还必须了解有关妊娠知识和胎儿发育规律,并很好地进行胎教,这样的健康怀孕,才能生育身心非常健康的小宝宝。
  • 血灵女生存手册

    血灵女生存手册

    被拐了?哦,穿越了!洛青青一觉醒来就被命运打了个猝不及防,却意外跌进了那双如血月一般的醉人眼眸里。逃过了做口粮的命运却还要做奸细?且看资深心理医生如何在柔弱白月光与随口扯谎妖娆女之间自然切换,在超人类与皇权之间斗智斗勇。
  • 末日2115

    末日2115

    一场灾难,世界上多数的人消失了,仅剩下一部分在没有规则的世界里谋求生存
  • 我走我在

    我走我在

    《我走我在》是葛水平的散文集。生活无所谓新旧,只是一种流动,一种景致,被看到了,就要穷尽这些感受,揭发出其中深入到今天乃至今后时代的那些有生命力的东西。《我走我在》由河的消失、村庄的消失,联想到民俗、民风及古老手艺、器物的失传,在感受着沁河的历史、感悟着沁河流域文化的同时,记录了地理与人文相互激荡中沁河充满地域特色的文明,深入思考了生态环境、区域文化、民俗礼仪等社会问题。
  • 灵媒竞技

    灵媒竞技

    以灵为媒,以约为契,契成。一往无前,永无止境!冠军不是为了证明,只是追求极致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