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9400000026

第26章 悲天悯人,心怀家国(8)

到了闻一多在清华学堂就读时,他更是以善画闻名于清华,这也决定了他在选择留美时的职业。清华学堂毕业的学生留美主要以理工科为主,兼有政法等其他学科,像闻一多这样选择纯艺术的只此一家。闻一多到美国后,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科罗拉多大学、纽约艺术学院三个地方研修美术。

1922年7月,闻一多赴美第一年在芝加哥美术学院就大放异彩,他开学仅两周就“成绩颇佳,屡蒙教员之奖许”,在家信中洋洋自得地告诉双亲“美国人于此道诚不足畏也”。两个月后他又向家中报喜,说:“我上月成绩又进,七门功课已得六超等矣。”“洋竖子不足畏也。”四个月后他又报告父母:“现在的分数是清一色的超了。”按照美国的评分制度,“超”是最高等,“清一色的超”意味着他的功课全部都达到了最高分。1923年7月,闻一多获得芝加哥美术学院最优等名誉奖。但是他没有继续待在芝加哥,而是转学去了科罗拉多,大概此时他的想法正如钱钟书离开清华时所说的:“清华已无人可以当我钱某人的老师了。”

闻一多在科罗拉多大学照样受到青睐,梁实秋在《谈闻一多》中说:一多的老师,两位年在六十岁上下的美国老小姐姐妹“认为他是她们的生徒中最有希望者之一”,甚至爱屋及乌,由喜欢其动手进而喜欢其动口,称赞闻一多的嘴是一张富有美感的嘴。这连闻一多自己听了都受宠若惊,对梁实秋开玩笑说自己虽然热爱祖国,但不能不承认白种人的脸像是原版初刻,脸上的五官清清楚楚,条理分明,而黄种人的脸像是翻版的次数太多,失之于漫漶。他感叹道:“如今美国的美术教授也欣赏起我们的版本!”

可以想象,如果闻一多心无旁骛,专心朝着美术这条路走下去,而不是弃画从文,他的前途该是多么不可限量!或许中国历史上又将多一位美术大师。

遗憾的是,闻一多甚至没有将自己的美术学业进行到底,他读了三所大学,却连一张文凭、一个学位都没有拿到,转学到纽约艺术学院后仅仅一个月就急匆匆回国了,这时离他留学的截止日期还有一年。其实,至少在科罗拉多大学,以闻一多的成绩,拿一张毕业文凭是十拿九稳的。然而,他却因不愿意补修数学等理工科目而不能毕业,只能结业。

对此,闻一多说反正自己学的是美术,有没有文凭无所谓。但我觉得这个理由并不成立,闻一多这样做,是因为他深入骨子的艺术家气质,这种气质来自古典中国,或许用魏晋风度来形容会很合适。乘兴而至,兴尽而返,在乎的是过程,而非结果,这不就是一种魏晋风度吗?

闻一多身上的“魏晋风度”那是出了名的,他给学生开《楚辞》课,开讲就是那句来自《世说新语》中的经典名言——“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在西南联大上过闻一多《楚辞》课的同学,至老仍然对其场景记忆犹新。当然酒在课上是不能喝的,但烟却是可以点的,闻一多不仅点燃了自己的烟斗,还让会抽烟的学生都把烟点着,台上台下师生相对吞云吐雾,一起沉浸在文学的环境中,逍遥自在,这样的事情非艺术家出身的教授恐怕是干不出来的。

闻一多后来改行当起了教授与学者,但他的老本行并没有因此被彻底抛弃。大师就是大师,他的修养达到了一定境界后,所学的东西自然融合交汇,气脉相通。

汪曾祺的《闻一多先生上课》中,有一段说的是闻一多讲授古代神话课的情景:

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还有一段是闻一多讲唐诗鉴赏课的:

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pointlism(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

穿梭于抽象与具象之间,除了闻一多,有几人能做到?闻一多弃画从文,他的艺术功底最终让他打通了文学与艺术、古典与现代、西洋与中国的界限,开创性地提出了新诗的三个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成为了中国新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但闻一多真正以艺术家的面目为人熟知,还要等到他生命中的最后两年。

在西南联大的日子,是闻一多最像艺术家的一段时间。他留起了自认为可以与冯友兰媲美的大胡子,抽起了跟林语堂一样的大烟斗,一头乱发,一袭长袍,这个形象你要说他不是艺术家都没人相信。这个时候的闻一多也真的干起了艺术的活,他于1944年开始挂牌治印,将自己多年来潜心研究的古文字学运用到篆刻当中,运刀如笔,苍劲入古,立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更有梅贻琦、冯友兰、朱自清、潘光旦等十多位名流联合签名制定《闻一多教授金石润例》,许多人慕名而至,可谓名噪一时。

不过,闻一多这个艺术家当得实在不痛快。闻一多的胡子是1938年开始蓄起的,他蓄须并非为了当“美髯公”,而是为了以此明志,若抗战不胜利,就一直留着胡子。1945年8月16日,在得知日本投降的第一时间,闻一多没跟任何人打招呼,就独自一人直奔理发店将蓄了八年的胡子剃了个精光,连理发店的师傅都为之惋惜不已。而闻一多抽烟斗完全是因为到了昆明后,实在抽不起香烟了,他的妻子为他自制了一种便宜的烟丝,他自此开始抽起烟斗。

至于闻一多治印,也完全是迫于生计。抗战时,由于物资紧缺加上通货膨胀,本来属于高收入阶层的教授们生活急转直下,“教授教授,越教越瘦”,闻一多家里食指众多,更是苦不堪言。到了1944年,昆明的物价仍然如火箭般上窜,闻一多一家的生活几乎陷入绝境。好在关心闻一多的朋友想到他曾搞过篆刻,建议其在这方面寻找出路,这样既不失风雅,又可以增加收入,闻一多欣然同意。

闻一多曾在一封信中说:“弟之经济状况,更不堪问。两年前,时在断炊之威胁中度日。乃开始在中学兼课,犹复不敷。经友人怂恿,乃挂牌刻图章以资弥补。最近三分之二收入端赖此道。”从1944年4月开始刻印到1946年7月逝世为止,闻一多留下了一千四百多方印谱,可见其治印之勤,也可见其家庭经济之窘迫。

不过,闻一多就是在这样的窘境之中,也绝不出卖自己的人格。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的亲信李宗黄当上了国民党云南省党部书记兼民政厅厅长,权倾一时,后来昆明发生了屠杀学生“一二·一”惨案,此人就是罪魁祸首。李宗黄听说闻一多治印的大名后,也想附庸风雅,派人送来了一方石章,请闻一多刻印,价钱随便开。闻一多对此人愤恨之极,立即将石章原样退回。这就惹恼了李宗黄,他公然派人将大街上代闻一多治印收件的商店招牌砸烂,以此泄愤。

每以意行事,利与钝不之顾

闻一多有时候很讲原则。陈梦家和臧克家是他在青岛大学时所收的两大得意弟子,他逢人便宣扬:我有“二家”。但有一次,闻一多写一短简给陈梦家,称之为梦家吾弟,陈梦家回称一多吾兄,闻一多大怒,把他大训了一顿。

有时候,闻一多又很没原则。何兆武求学西南联大期间,曾去旁听过闻一多的课。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沈有鼎在大家眼里是个怪人,“好像有点神经病,总是穿得破破烂烂的,什么人的课都跑去听,拎着一个小皮箱,坐在教室的第一排”。有一次闻一多上《诗经》课,看到沈有鼎坐在第一排睡觉,闻一多说:“等一下,我们等沈先生醒了再讲课。”

对于自己的行事方式,闻一多曾经在自传中这样描述:“所见独不与人同,而强于自信,每以意行事,利与钝不之顾也。”

1921年6月,在闻一多等辛酉级学生即将从清华学堂毕业赴美留学的前夕,北京大学等国立八校教职员因教育经费长期无着,于6月3日与声援的学生一起赴总统府求见总统徐世昌。队伍行至新华门与徐世昌派出的卫兵相遇并发生冲突,李大钊、马叙伦教授等数十师生惨遭卫兵毒打受伤,史称“六三”惨案。

惨案发生后,北京市学生联合会立即宣布罢课抗议。但在清华,学生内部出现了不同的意见,有的人主张响应北京市学联的号召罢课,却遭到了另外一些人的反对,因为清华的办学经费来源于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钱多得花不完,不存在拖欠工资的问题。最后经过全体同学的辩论和表决,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还是通过了罢课的决定。

遗憾的是,清华当局不愿卷入政治斗争中,且态度十分强硬,当时正值期末大考,罢课就是罢考,学校宣布凡是不参加大考的一律取消学籍。对于即将毕业赴美留学的辛酉级学生来说,这样的考验就更加严峻了。大家连出国的行装都已经置办好了,突然间要选择放弃,这种感觉就好像新婚之夜已经入了洞房却不能上床一样。在严峻的形势下,辛酉级学生分化了,大部分同学走进了考场,只有二十九条汉子宁愿放弃留学的机会,也绝不屈服,闻一多即在二十九人中。清华学堂实行的是八年制,中等科、高等科各四年,闻一多刚入清华时由于英文基础较差,留级一年,人家八年他九年,他比别人更有理由去参加考试,弃考的牺牲当然也就大于别人。

事件处理时,二十九个“造反派”被清华以“自动退学”开除。后来学校在各方面的压力下,态度有所软化,表示二十九人只要认错写悔过书,就可以回到清华。但是二十九条汉子认为自己乃求仁得仁、无过可悔,闻一多在家信中告诉二老:“贪此小惠而遗玷终身,君子不为也。”学校无可奈何,二十九人终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清华,并在推迟一年后全部登船赴美。

二十九人还有未来中国的“二号右派”罗隆基,他曾跟闻一多开玩笑,自诩说:“九年清华,三赶校长。”闻一多说:“那算什么,我在清华前后各留一年,一共十年。”

有趣的是,时隔三年后,闻一多又因为一时冲动,兴冲冲地从国外跑回来了。

1924年,闻一多在纽约艺术学院仅仅度过了一个月,就已经“移情别恋”,从小爱看戏的他的兴趣转向了戏剧,还参加了英文古装剧《杨贵妃》在纽约的公演,并且大获成功。感情用事的闻一多竟然因此决定提前结束自己的留学生涯,回国从事戏剧改良。

对此,很多朋友都感到很吃惊,劝他慎重考虑,辛辛苦苦留学一趟,就为了回去研究当时还不登大雅之堂的戏剧,除非是哪根脑筋出问题了。况且,回去之后,能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能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这些全没有经过认真的考虑。闻一多倒是很轻松,在给梁实秋的信中说:“只要回家,便是如郭、郁诸人在上海打流亦可以。君子固贫,越穷越浪漫。”“此次回国并没有什么差事在那里等着我们,只是跟着一个梦走罢了。”

这样的事情,实在不是一个理性的人做得出来的。但闻一多劲头上来,谁也拉不住他,正如臧克家所言,别人是先说后做,闻一多是先做后说,别人是说了也不一定做,闻一多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1925年底,也就是回国后半年,闻一多在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担任教务长,雄心万丈的他和余上沅、赵太侔在北京国立美术艺专内创办了剧曲科,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个戏剧专业。然而,闻一多的戏剧人生没有走多远,半年后,他因为不堪学校欠薪和风潮迭起的压迫选择了离开。

此后闻一多辗转了几个大学,1931年,他接受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的聘书,在清华,闻一多逐渐成为一个着名的教授和学者。

让我感慨的是,闻一多弃画从文,鲁迅弃医从文,在民国,大师们放弃自己的专业往往是弃物质而投向灵魂,现在人在这方面基本走的是相反的道路。更让我钦佩的是,对于非戏剧专业出身的人,当时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愿意让他去创办戏剧专业;对于一个非文学专业出身的人,清华大学敢于聘请他当中文教授。只要你有本事,我不在乎你是否有那张形式上的文凭,这样的气度与雅量,现在的大学还有吗?闻一多如果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他也就不是闻一多了。

闻一多是一个感性超过理性的人,何兆武读研究生的时候,上一位美国先生温德(Winter)的课。温德是闻一多的朋友,有一次谈起闻一多,温德说:“他就是一包热情。”接着摇摇头,“搞政治可不能凭一包热情啊!”

其实对于这一点,闻一多自己何尝不知,所以这个世界上最不适合他的职业就是当官,这一点他也很有自知之明。

同类推荐
  • 肖邦

    肖邦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ryderykFranciszekChopin(1810-1849)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降A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
  • 宋代儒医

    宋代儒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宋代儒医》介绍了“儒医”的起源、尚医士人、通医名儒、儒门名医、儒医的影响等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伟人毛泽东

    伟人毛泽东

    国内第一部全面实录,毛泽东一生的传记作品!毛泽东作为一个开天辟地的政治家,纵横捭阖的军事家,远见灼识的思想家,其滔滔的智慧与谋略,令人称奇的内心世界和人格魅力,历来为人们所仰慕,所探寻。从来没有一个人,像毛泽东那样深刻、长远地影响着中国。历史选择了他,人民选择了他,他是一本厚厚的书。对他的研究和评价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学科。本书真实地再现毛泽东同志波澜壮阔的一生。展示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华民族追求独立富强的沧桑哀荣。
  • 等一场姹紫嫣红的花事:最美林徽因

    等一场姹紫嫣红的花事:最美林徽因

    男人都想有她这样素淡如莲的知音,女人希望像她那样和有情人做快乐事。为什么要读林徽因?她是让三大才子魂牵梦绕的奇女子,民国学者眼中学识渊博的林先生,文学与建筑的双料才女,事业与婚姻美满无暇的女神。最真实的林徽因,温雅如玉,民国气质,美到极致,纵然岁月流转,未曾输给时光。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本书为经典史诗级民国大师集体传记“民国清流”系列七卷本的收官之作。沿袭“民国清流”系列图书风格,呈现出1946年至1948年中国现代文学格局的分化与转型,客观描写了民国大师与政治或即或离的生存状态,以及面对去留问题时的非常抉择。生逢鼎革,山雨欲来风满楼,站在十字路口,胡适、老舍、沈从文、郭沫若、茅盾、闻一多、张爱玲、林徽因、丁玲、张恨水、曹禺、赵树理、冯雪峰等大文人,不可避免地为历史与时代所裹挟,以坚定的道义和担当、独立的品格和人格魅力,进行着一场影响个人命运甚至中国文化命运的抉择。国统区的文人,努力书写人性的幽曲、精神的觅寻,在与政党、政治的复杂关系中曲折地成长;而解放区的作家,兴奋地以丰富多彩的笔墨为解放战争留下真实生动的文学画卷。在这片苦难深重的土地上,中国文化界何去何从?“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士”,新时代的钟声正激荡着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一如既往,作者不囿于固有定论,依据翔实的史料,客观地描写大师们的崇高与卑微、飞扬与落寞,真实地还原其独特而复杂的文化品格和人格。
热门推荐
  • 若夏栀枫

    若夏栀枫

    栀子花在夏季盛开,不畏炎热,给人们带来喜悦。她的花语有三,一是喜悦,二是永恒的爱与约定,三是一生的守候与坚持。如三叶草般纯真质朴的栀子花是否走入了你的内心呢?希望这个故事亦将打动你的内心。
  • 孤独神皇

    孤独神皇

    “孤独”是一个高贵的近乎奢侈的词语,只有强者才有资格享受孤独。!
  • 重振大明

    重振大明

    一个平凡的人来到了明朝晚期的天启年间,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拯救这个汉民族最后的王朝,他用尽了心力。朝廷中他要与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一争高下,战场上他要与后金的大军战斗,从此他的生命将不再平庸......
  • EXO.我们永远在一起

    EXO.我们永远在一起

    因为一次心的伤害,她认识了他们。从那开始,他们一起闯荡娱乐圈。Exo.weareone...第一次写文。好不好要看内容哦。
  • 破局:打造人才供应链

    破局:打造人才供应链

    《破局:打造人才供应链》的主人公是一个长期为外企服务的HRD崔世波。因为职业发展遭遇瓶颈,崔世波离开了服务了整整20年的老东家BJ集团。而后,崔空降到一个民营企业,开始寻求职业发展新机遇。本文以时间为序,以空降兵到企业后逐步开展的人力资源体系变革为主线,一步步展示其人才供应链体系搭建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倍智团队为企业提供咨询和解决方案的过程,是解决人才供应链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过程。《破局:打造人才供应链》在写作过程中,大量使用了实际的案例和解决方案,对建设人才供应链各个环节所需要用到的各种理念、工具、方法都进行了详实的描述。
  • 等待为你而来

    等待为你而来

    我之所以能一直坚持保持着平和的心就是为了在这一天,阴云密布还是风和日丽都无所谓,人海熙攘还是街头小巷并不设限,遇见你之后我就知道,所有的准备终于可以任勇气支配,我揣着清清白白的心,欢迎你入住光临。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地海谜踪

    地海谜踪

    一个少年,被大款养父送入重点高中,被一个来自雪山的神秘少女改变了人生轨迹,卷入了极度惊险曲折的灵异探险之旅:上溯宇宙洪荒,追寻古老民族的起源;下探黄泉,在黑暗绝域中见证无数奇迹,阅浮世千重变,结人生最美缘,在极度悲欢中看透人世真相,无数挫折让一个可能无限堕落的二世祖变成了真正的男子汉,一颗心百炼成钢!一次极度漫长、风光无限的阅读旅行,一次让你把卷不弃的文本穿越……本文转载自网络原创文学门户—起点中文网:http://www.*****.com/?Book/3424888.aspx
  • 上古遗民之恐龙人

    上古遗民之恐龙人

    大约32亿年前,地球上出现单细胞生物,它们是地球的主人。2亿年前,恐龙成为地球霸主,但在6500万年前,恐龙,这种强大的,占据整个地球的生物突然灭绝,直至千万年后的今天,人类成为新的地球统治者,至于恐龙是如何灭绝的,科学界还没有明确的答案。最后,人龙真的可以相爱吗?
  • 冰山大boss:你只能是我的

    冰山大boss:你只能是我的

    他冷漠无情,出手狠辣,薄情寡义,从来你会对女人等诸如此类的东西感兴趣,可是因为一次陷害,结识了这么一个天天让他‘欲火焚身’的人!她单纯,善良,倔强,觉得世界上的东西都是好的,只要她能做到,只要她能坚持去做,就一定会完成,可是因为一次善良,令她差一点成为他的女人!“泥奏凯!”“你每次都让我‘欲火焚身’,我每次都避开,这次,我再也忍不住了!”“……”一个漫长的夜晚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