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9600000038

第38章 附录(1)

对宋词风格流派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若问宋词中有哪些流派,人们必答曰:“豪放”、“婉约”两派。这种分法自明代张提出来以后,一直为人们所接受,解放后的一系列论著也大都因循此说。现在的问题是,豪放、婉约能不能概括宋词的风格与流派?这种“两分法”的合理性究竟如何?本文的目的即在于通过回顾历代、特别是20世纪以来宋词风格与流派的研究情况,总结其成就与不足,为今后的词学研究提供一点借鉴。

一、宋词风格流派研究的历史回顾

历代词话在论述宋词风格流派时,往往划分为两大类型。早在宋代,胡寅在《题酒边词》中就已注意到苏轼词具有异于传统词的艺术特征。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中的一段记载,更反映了词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风格类型: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但这还只是就个别词人的作品风格进行比较,没有从理论上加以明确的阐述。

最早把“豪放”和“婉约”这两个词语相对并举以区别词的风格、流派的,是明人张。他在《诗余图谱·凡例》中说:

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然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

稍后明人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诗余》中也有类似的说法:

至论其词,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虽各因其质,而词贵感人,要当以婉约为正。

但从严格意义而言,他们所指的仍是词“体”——风格,而不是“派”。

在词中明确提出“派”这一概念始于清初的王士祯,他在《花草蒙拾》中将张的“两体论”改为“两派说”,并举出他的同乡人李清照、辛弃疾分别为这两派的代表人物:

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为宗,豪放惟幼安(辛弃疾字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

此后,虽然还有三派说、四派说、七家说、十四体说等,但皆不如两分法影响之大。人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地用“豪放”、“婉约”这两个概念来给宋词分期别派,评论优劣,褒贬抑扬。

在这一观点的影响下,又出现了以婉约为“正宗”,以豪放为“别格”的倾向,如《四库全书总目·东坡词提要》:

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

当然,也有少数人主张以豪放为正,如刘熙载《艺概》云:“后世论词者或转以东坡为变调,不知晚唐五代乃变调也。”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受“左”的文艺思潮影响,词学界则又极力推崇“豪放派”,出现了扬豪放而抑婉约的趋势。如胡云翼在其《宋词选·前言》中说:“(豪放派)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在词里形成一支波澜壮阔的主流”,“(婉约派)代表南宋士大夫的消极思想和个人享乐思想,在词里形成另外一支逃避现实、偏重格律的逆流”。这种词学观点,在解放后出版的其他文学史和词论著作中也同样可以见到。如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苏轼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成为后来豪放派的开创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说:“苏轼在我国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创立了与传统的婉约词派相对立的豪放派。”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更以苏、辛为词坛的革命者与代表,而把周邦彦、姜夔等人列入“宫廷词人”与“格律派”,评价过低。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些学者仍然主张:“如果写词史,必须大书特书宋词有豪放、婉约二派,豪放词以范希文为首唱,而以东坡、稼轩为教主;婉约词则以晏元献为首唱,而以屯田、清真、白石为教主”(周楞伽:《周楞伽再答施蛰存》,《西北大学学报》1980年第3期)。然其间亦有人持不同意见,比如詹安泰先生曾指出以二派论词不过“是论诗文的阳刚阴柔一套的翻版,任何文体都可以通用,当然没有什么不对。不过,真正要说明宋词的艺术风格,这种两派说就未免简单化”。因此,他按风格的差异将宋词细分为八派(详见《宋词散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

二、关于宋词中有没有“豪放”与

“婉约”派问题的争论

“两分法”的影响很大,直到20世纪80年代,词学界在探索新的研究途径时,才开始有人对“两分法”的合理性提出疑义。如施蛰存先生在致周楞伽先生的信中指出:婉约、豪放是作品风格,而不是“派”,宋人论词,亦未尝分此两派。“因有许多人向同一风格写作,蔚成风气,故得成为一个流派。东坡、稼轩,才情、面目不同,岂得谓之同派?”他认为,在南宋词坛上,稼轩是突出人物,然未尝成“派”,因为我们无法开出一个豪放词的宗派图。吴文英虽有不少徒众,隐然成派,但也不能说他为婉约派。总之,施先生不同意以豪放、婉约将宋代词人“截然分为二派”,主张如果写《词史》,不宜说宋词有豪放、婉约二派(见《西北大学学报》1980年第3期)。

1983年,吴世昌先生又接连发表两篇论文(分别见《文学遗产》1983年第2期和《文史知识》1983年第9期),提出“北宋根本没有豪放派”的看法,认为苏轼的豪放词还不到十首,不能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他从宋人的创作情况入手,对“豪放”、“婉约”二语的具体含义进一步加以阐发,指出“北宋的词人根本没有形成什么派,也没有区别他们的作品为‘婉约’、‘豪放’两派”;说论者“这种机械的划分并不符合北宋词坛的实际,很难自圆其说”。对南宋词,吴先生虽未否定所谓“豪放派”的存在,但认为用“豪放”二字概括也不合适,应该说“愤怒派”、“激励派”、“忠义派”才对。吴先生这个论点得到了不少学者的赞许,如施议对、刘扬忠先生等。刘扬忠先生在《宋词研究之路》一书中指出,豪放、婉约“这种简单划分,显然不能反映两宋词中词体、词派丰富多彩的实际状况,是一种片面、表面和似是而非的做法”。但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不同的看法。如刘乃昌先生认为:“研究作家的艺术独创性,似乎不宜用统计学的方法作死板地苛求。”苏轼豪放词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却为词体开拓了表现领域,为南宋悲壮慷慨的爱国词开了风气。从这个意义上说,苏、辛有继承发展关系,可以称为“词中一体、词苑一派”(刘乃昌:《宋词的刚柔与正变》,《文学评论》1984年第2期)。李秉忠先生也认为,“判别风格、流派并不主要决定于同类作家作品数量之多少”,而“更重要的是要看这些作家作品是否是一种开风气的、有影响的、预示着广阔发展前途的新生的力量,是否形成了一种不同的创作倾向”(《也论宋词的“豪放派”与“婉约派”——兼评吴世昌先生等人的观点》,《山西师大学报》1988年第1期)。谢桃坊先生也倾向于这种观点,他在1993年出版的《中国词学史》一书中指出:“如果从宋词发展过程来理解苏、辛的异同,则不难见出他们之间有开创与继承的关系,他们的风格类型相同而艺术个性又颇相异。因而那种以苏轼根本不能算作豪放词人和苏、辛之间毫无共通之点的意见是极为片面的。”

除以上观点外,还有一种较为中立稳妥的观点,他们虽然沿用二派说,但又不完全赞成这种简单的做法。如万云骏先生认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虽然可以基本上划分,但不能绝对划分”,指出“对豪放派和婉约派,都应该作两点论,不能厚此薄彼”(《试论宋词的豪放派与婉约派的评价问题》,《学术月刊》1979年第4期)。吴熊和先生认为二派说既有长处,亦有不足。其长处“便于从总体上把握词的两种主要风格与词人的大致分野”,其不足在于显得粗疏空泛(《唐宋词通论》)。

三、对“豪放”、“婉约”两分法的一些思考

宋词中“豪放”和“婉约”两派之分,从明代沿用至今,影响很大,不能说没有其合理的因素,但这种划分显得过于简单、笼统,不能完全精准地反映宋代词坛百花争艳的面貌,有不少问题难以说得清楚,因而引起了不少学者的怀疑和争论。

首先,从词的创作实际看,用豪放或婉约这样单一的风格概念无法阐明作家的艺术个性。例如苏轼,人称北宋“豪放派”的开派人,他的“大江东去”词当由“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来歌唱(俞文豹《吹剑续录》),固然可见其“豪放”。但据统计,这些经常被人们当作例子举的“豪放词”,仅《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念奴娇》(大江东去)以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一共还不到十首(详见吴世昌:《有关苏词的若干问题》,《文学遗产》1983年第2期)。若因此而用“豪放”来概括苏轼的全部词作,显然是以偏概全、不符合实际的。又如辛弃疾,他的词“有豪放的,也有婉约的;有清淡疏宕的,也有秾丽绵密的;有‘大声铛’,也有‘昵昵儿女语’;有高古的,也有卑俗的,变化很多,不拘一格”(陈迩冬《宋词纵谈》)。至于说到婉约派词人,用简单的“两分法”论之,也是不妥当的。如分别被张、王士祯称为婉约词人之首的秦观和李清照,也写有风格或苍凉或豪放的作品,如秦观的《满庭芳》(红蓼花繁)、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等。还有姜夔等人的词作,存在既难归于婉约又难归于豪放的情况。

其次,从词史研究的角度看,用传统的两分法来划派,容易导致宋词分期上的混乱和失误。

现就20世纪以来几种有代表性的宋词分期意见分述如下:

(一)胡适的“三个段落”说。在1927年出版的《词选》序中,胡适把唐宋词的发展分为三个段落:唐至北宋中期为歌者的词;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为诗人的词;南宋中期至元初为词匠的词。他认为,第一个阶段的词,包括柳永的词,主要是应歌之作,其内容不外乎相思离别之类,形式上大都“采用乐工妓女的声口”,所以作者的个性表现得都不够充分。第二阶段从苏轼开始,至辛弃疾而大成,“这些作者都是天才的诗人,他们不管能歌不能歌,也不管协律不协律;他们只是用词体作新诗”。词体到了他们的手里,“无论什么题目,无论何种内容”都可以写。这时“词的用处推广了,词的内容变复杂了,词人的个性也更显出了”。胡适对这一阶段的词是肯定的,评价也最高。第三阶段,词便转到音律的专门技术上去,作者都成了“词匠”。在胡适看来,这时的词“重音律而不重内容”,“单有音律而没有意境与情感”,“这种词等于文中的八股,诗中的试帖;这是一般词匠的笨把戏,算不得文学”。胡适的这个看法,显然带有个人的嗜好与偏见,因而是很不公正的。

(二)龙榆生的六段说。龙榆生于1933年创办《词学季刊》,并在该刊第二卷第一号上发表《两宋词风的转变》一文,把宋词发展划为南唐词风在北宋之滋长、教坊新曲促进慢词之发展、曲子律之解放与词体之日尊、大晟府之建立与典型词派之构成、南宋国势之衰微与豪放词派之发展、文士制曲与典雅词派之昌盛六个阶段。这种划分考虑到了词体之演进与风会之转移,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对其他一些影响词体演变的内外因素有所忽略,对南宋词的考察亦欠深入。

(三)薛砺若的六期说。薛砺若在《宋词通论》(开明书店,1949年)中将宋词的发展直接分为六期:第一期由宋太宗登极直至仁宗天圣、庆历年间,约六十余年,是北宋词的蓓蕾含苞时期;第二期由仁宗天圣、景祐以后起,直至英宗、神宗、哲宗三朝,约七十多年,是花之怒放时期(或“柳永时期”);第三期约自宋哲宗绍圣间起,历徽宗一朝,直至汴京被陷时止,约三十余年,是柳永时期的总结集时期;第四期约自徽宗宣和以后起,直到南渡后庆元年间,约七十余年,是苏轼派的抬头或朱敦儒与辛弃疾的时期;第五期由绍熙以后起,至淳祐年间止,约六十年,是周邦彦派的抬头或姜夔时期的开始时期;第六期约自理宗宝祐初起,至宋亡入元成宗大德间止,约五十年,是姜夔时期的稳定与抬高时期。薛砺若的分期,与龙榆生的六段说接近,唯对南宋词的划分更为细致,但对柳永、姜夔等人评价过高。

上述几种分期方式,虽不无可取之处,却有一个共同的失误,即没有严格按时代次序先后分疆划域、确定分期,而只是从已有的结论或个人的好恶出发,把生活在不同时期的作家强行拉入同一时期,造成分期上的时代错列、源流倒置。如姜夔(1155—1221)与吴文英(1200—1260)、周密(1232—1298?)、张炎(1248—1320)等人不在同一时期创作,却被划入同一时期,因为分期者认为他们属于同一词派;而辛弃疾(1140—1207)与姜夔虽为同期词人,却又被划入不同的时期,因为他们分属两个不同的词派。不难看出,造成这种失误的原因,主要在于分期者思维方式上的因袭性和守旧性,摆脱不了“豪放”、“婉约”两分法的影响。

第三,简单地用“豪放”、“婉约”二派论词,容易陷入狭隘的偏见之中。如前所述,大约在五四运动以后,特别是1949年以后,学术界由于受“左倾”思潮的影响,在宋词研究中普遍出现一种重豪放而轻婉约的倾向。如胡适对所谓“词匠的词”的全盘否定,以及胡云翼的“主流”与“逆流”说等,就很有代表性。他们不顾历史事实,而从“政治标准第一”和固有的两派观念出发,生硬地将宋词分为“现实主义”和“形式主义”,从而加以抬高与贬低。这种随意和简单的做法,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引起了不少词学家的争论与批驳,但其影响至今尚未彻底消退。

由此可见,用婉约、豪放二派论词,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它的这些不足之处,使得词学研究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抑制,特别是学术界空前活跃、成果迭出的今天,这个问题更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四、未来新局面的展望和开创

在认真回顾和反思20世纪以来宋词风格与流派研究之后,怎样开创宋词研究的新局面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鉴于词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今后我们的研究工作应该朝以下几个方向去努力:

1、突破旧的理论模式,切实从词史事实出发。词的发展是多向的,而不是单一的。用传统的两分法不仅难以对宋词风格与流派作具体明晰的描述,而且有许多现象和问题也难以解释清楚。实际上,前人对宋词风格与流派的划分也不仅止于婉约、豪放两分法。早在清代,就有汪懋麟的三派说(见《梁清标棠村词序》),郭麐的四体说(见《灵芬馆词话》卷一),周济的四家说(见《宋四家词选序》),戈载的七家说(见《宋七家词选》),陈廷焯的十四体说(见《白雨斋词话》)等;顾仲清则认为词于豪放、婉约两派之外,还有中正一路(见高佑《迦陵词全集序》引)。另还有按正变和疏密分派者。这些划分虽亦不尽妥当,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强求将唐宋词纳入张所分的婉约、豪放两体,而是更多地注意到唐宋词人在源流、风格上的众多差异”(吴熊和《唐宋词通论》),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同类推荐
  • 山妹

    山妹

    《山妹》收集了作者多年来发表于省内外报刊上,表现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故乡的事的数十篇散文作品,这些来自生活底层的、原汁原味的、带着鲜活血丝的作品,犹如一股从山涧流出的潺潺清泉。
  • 菩萨的境界

    菩萨的境界

    一个无梦的孩子,肯定无法将快乐的色素织入人生的锦衣里。正因为“孩童与成人,都需要精神的草原”,尤今伏案疾书,“写写写,一心只希望以文字为读者的精神世界开拓出一片又一片怡情养性的草地”,她关注着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关注着新科技带给人们的惶惑与快捷,关注着被现代生活所吞没的感恩与奉献……在《菩萨的境界》里,尤今是母亲,是教师,是作家,同时也是妻子,是女人,是朋友。《菩萨的境界》是被岁月打磨后产生的舒适的温暖,是尤今几十年的修为所悟道的禅机。
  • 大文学与中国格调

    大文学与中国格调

    “中国文学的自觉”是本书特别关注并着力探讨的主要问题。大文学与中国格调作者试图通过对具体文本和具体现象的细致解读,建构“大文学”的价值图景和“中国文学”的主体性,揭示“中国格调”的魅力和价值,进而为当下的文学写作和文学阅读,寻求积极的“支援意识”。大文学与中国格调信从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写作伦理,不说空话,不说废话,不说假话,体现着作者一贯的坦率认真的批评态度和细读深究的批评风格,显示出一种在质疑中建构的积极的批评姿态。这些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后,曾引起较大的反响和读者的好评,多次被多家权威刊物转载,并屡次获奖。
  • 月暗吴天秋雨冷

    月暗吴天秋雨冷

    “月暗吴天秋雨冷”之名,来自近贤莫可先生的《松江夕岚图》题画诗。由于藏在秘阁,很少为人所知。这次作者把它借来作为增补新版的书名,是考虑到余秋雨先生对待批评的态度已经完全丧失了理性和良知,因而使得这场好端端的学术论争变得雾沉月暗,让人感到了一种深秋雨夜彻骨的凄冷。情景交融,显得十分贴切。这跟初版取名《石破天惊逗秋雨》一样,无非是借用前贤的待批评的失常心态,希望能起到一点警示的作用。
  •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长风起落,荷裙飞舞,娇艳的荷花,在荷叶间若隐若现。江岸,草色迷离,依稀的兰蕙的馨香,在草间和她的发髻上,散发着淡淡的幽香,薄衫皓腕,红颜如梦。《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是对诗词的唯美解读,文笔轻松灵气、底蕴悠长。
热门推荐
  • 君天策

    君天策

    他执掌众生命运,却目睹心爱之人玉陨在九天台上,于是他用万世凄凉换来一世幸运,只为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她,只为未尽的爱情。
  • 白衫浮笔挥尽荣华

    白衫浮笔挥尽荣华

    愿天下太平,你带兵做将,戎装铁马,鞭策天涯。愿海晏河清,我不入皇家,白衫浮笔,挥尽荣华。
  • 凡人寻仙传

    凡人寻仙传

    一个离家的青年,带着期望开始寻仙,只是茫茫人海,无尽山河,仙在何处?仙既不可寻,青年便以武开始,只是青年资质不高,年龄已大,未来又何去何从。。。。。。。。。。。
  • 5cm微蓝

    5cm微蓝

    17岁的女孩夏溪一直依恋着自己捡来的“哥哥”夏宇夜,仰望着他就像仰望夜空中的月亮。但是,她忘记了,月亮也许正装饰别人的梦。一次偶然的疯癫,夏溪遇到了安尹辰,两人关系一路疾行,从车快速升级至床,安尹辰那太阳般的炽爱温暖夏溪也灼伤夏溪。而忽然冒出的信则如星辰般闪耀,在夏溪伤后给出闪烁的感动。一个结缘于海的水蓝色梦幻女孩,一个纠结于情的粉嫩色强势女生,“哥哥”爱上他的姐姐,弟弟爱上他的“妹妹”,姐姐纠缠于纷乱的家族式婚姻,妹妹徘徊于三个男人左右……面对爱情,抉择艰难。究竟一个个俘获?还是放手?当善良对决阴谋,真爱可以逃逸吗?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大秦秘录

    大秦秘录

    神棍卢琛,魂穿大秦。发现秦始皇竟是自己的私生舅舅......被秦国头号大骗子徐福收为弟子,没想到徐福真是一位世外高人,还传授了他一套可以点石成金的神奇功法。书中许多帝王将相、诸子百家、绿林任侠、草原匈奴、甚至就连上古大神也纷纷出场。一时间你方唱罢我登场,引领卢琛将许多大秦历史悬案一一展现......
  • 秦葵倾阳

    秦葵倾阳

    在爱情事业双打击之下,秦香旎急急忙忙回国。她本来想的是既然爱情保不住了,那就拼命挽回事业。可天意难违,不是她的从来都不是她的,属于她终究是她的。某天秦香旎刚上车,坐在驾驶室的那位就问:“刚刚跟你聊天的是谁?”“你不记得他了?”秦香旎手往车外指,“他跟你一个老师,你忘了?”………..“……..,我记得他以前………”秦香旎一直说一直说,都没有注意到旁边的某人那脸都已经黑成锅底状了。……………….“看来你从一开始都没有把我放在心上。”“你什么意思?”抽什么风?“当时为什么没认出我?”秦香旎怔了一下,而后噗嗤一声笑了。还以为要谈什么重要的事情,结果只是某人吃飞醋了。不过还好,某人特别好哄。
  • 逃离办公室

    逃离办公室

    铝木为我国西南五线城市,身怀记者梦的80后女青年林夏意外流落铝木,记者梦不仅没能实现,还意外误入官场。然而,偏僻小城官场的迂腐落后完全打乱了林夏的原有生活节奏。去北京还是留铝木,要爱情还是要亲情,选稳定还是选梦想,林夏的生活面临无穷无尽的选择题,而每一个选择都足以颠覆未来一生的走向。最后,被办公室生活打击的身心俱疲的林夏终于走上了逃离办公室的新路,在不断学习和探索后,机缘巧合地获得了财务自由,终于过上了自己想要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 七界大陆传

    七界大陆传

    楚沐应意外而穿越至七界大陆,拜入大陆顶尖门派,为老不尊的掌门师傅,萝莉身形的大师姐,极其护犊的二师兄,还有调皮活泼三师姐。(不是废材流~信奉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原则~不开后宫~新人写作,文笔不足,望海涵。谢谢支持!!!)
  • 寞寞想念

    寞寞想念

    于宋有个喜欢的人,他叫李江思,这段暗恋有点苦,像吃了巧克力。山悦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你……能回头看到角落里的我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