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4500000003

第3章 管理之道,在于修己安人(2)

但他认为,“安百姓”这等事虽圣如尧舜,犹恐不能完全做到,可见“安人”乃是管理的最高理想。管理者可以逞权威、施压力来管人,但作用力越大,反作用力越强,不能使追随者心悦诚服。表面或许顺从,内心殊为不乐。因而暂时忍耐,应付了事。管理者也可以用敬重、信任来理人,比较容易收到“敬人者人恒敬之”的效果。追随者深感知遇,当然会加倍努力。管理者最好以关怀、珍惜来安人,时时抱持“患不安”的心情,使追随者身安心乐而又安居乐业,则大家自动自发、分工合作,必能各尽心力,做好应当做的工作。“安人”以“仁”,正如孔子所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管理者称自我为己,称追随者为人,而仁即盘旋其间而无阻。仁就是“相亲相爱”,“亲爱”而能达于“交相”的境界,己安人亦安,所以说“为仁由己”。管理者以仁安人,追随者就会慕名而来,自然人才济济而又人尽其才了。

修己及安人,都应该采取至善的立场。因为立场至善,而至善表示此时此地的合理点,才能执两用中,以明明德、亲民,使其臻于至善。所以还要“止于至善”。“止”就是“立”,现代叫做立场。《大学》传之三章说:“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管理者站在仁的立场,追随者站在敬的立场,无论组织内外,都要坚持信的立场。这样,各方面站在最为适当的立场上,止于至善。“至善”的意思,是最佳、最适当、最适时,这就需要不断地调整,发挥“不停滞”的精神。管理者应当体会永续的价值,如何使其立场经常保持“事理当然之极”,以确保组织的永生,这才是止于至善的真谛。心系天下,天下归心修己安人,就要求管理者在做任何决定前,都要心怀天下,兼顾被管理者的立场和利益。

链接:

[原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主旨]说明管理决策的过程。管理自己叫修己,管理他人则是安人。两者都需要决策。做决定的时候,最好先明白自己的定位,站稳应有的立场。有了定位和立场,才能够坚定不移,去除私心,凡事为公着想。这样一来,心不妄动,自然安静下来。心安才能客观、冷静地深入思考问题。如果思虑能够达到周密而详细的地步,必然会出现合理的解决方案,获得预期的决策。管理者决策之前,固然无法预知可以获得何种结果。唯一的办法,就是站在“所系正大”的立场。管理者所系正大,才成美德;所系不正大,则一切决策悉成恶德。管理者要求成功的愿望是一致的,但是在选用方法、决定手段的时候,务必留意所系正大这一原则,以此为起点,即为真正的道德管理。管理者所系正大,其决策才能达到安人的目的,才能从两个以上的方案中,选择最适当的方案。为达成最终的安人目的,管理者还可以把它分割成若干中间目的,例如企业管理站在所系正大的立场,以“股东的安”、“员工的安”、“顾客的安”与“社会大众的安”为目标,还可再进一步,将这些中间目的分为若干直接目的,从生产、销售、财务、人事等方面,来探讨其利润、绩效、安全与责任。

依据管理者的定向,潜心研究有关的信息,此时心不妄动,自然能静。重视信息的时代,必定产生信息泛滥的流弊。管理者如果缺乏定向,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势必不知所措、心慌意乱,无法潜心研究。既能心不妄动而潜心研究,则管理者无论何时何地,都会考虑信息的必要性与正确性,所以能心安理得。管理者自身能安,生活正常,才不致因紧张不安而导致误判,必可获得能够安人的良策。管理者得到合理的决策,则一切事务的本末终始,无不了然,自可依其先后缓急制订计划,再按顺序执行,并适时考核,调整误差,获得安人的管理效果。西方的一些决策论者认为管理的主要过程即决策,美国管理学家、经济学家西蒙(H.A.Simon)甚至肯定管理就是决策。可见,管理者需要良好的决策能力,必须所系正大。

修己安人,要日新又新商汤盥盘上的铭辞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任何管理制度,绝不可能凭空创立,或无端消失。它必定有其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前,就有其前身,然后渐渐地在创立。它也必定有其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其后影,逐渐地在变质。管理者的任务,即洞察其渊源,依据组织外在的需要与内在的用意,创立合适的制度。同时,体会其流变,按照实际的利弊与产生的影响,适时予以调整,使管理制度得以日新又新。日新又新,绝非今日所时常强调的“求新求变”。一味地求新求变,根本就是一种偏道。如果只知宇宙在“变”,时代在“流”,而不知“变”中有“常”,“流”中有“住”,便无法把握住变中之常,因此为变而变,极易流于怪妄。我国文化传统,以孔孟为主流,掺以老庄的自然思想,而对于管理最具影响的,即在注重“务实”、“不执著”、“中庸”的态度。我们从小便被教导着要知道随机应变,不可固执己见。但是我们同时也不敢忽视“常道”,在“实务”之中“不执著”,权宜应变,以求其“恰到好处”,即“中庸”。这种“执经达权”的权变原则,使我们“权不离经”,越变越通,亦不舍离根本。中国人太善于权变,必须用“经”来约束,才不致乱变。管理者投身于变化之中,必须使变化能够反映若干不可更改的价值观念,否则随波逐流,仅在求其适应而已,不能算是“具有理念依据”的管理。

明智的管理者既然所系正大,又以发扬人类最高文化、表现人类最高道德为己任,则必有其理想,而不是把自己局限于“利润”、“绩效”的达成,徒然贬低了自己的价值。管理者抱有崇高的理想,最好通过适当的沟通,形成组织成员的共识,作为大家共同遵行的常道,即不易的“经”。然后按照常道,顺应内外环境的变迁而“权”宜应变,一方面在这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求生存,另一方面又能够坚守不变的原则。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精神,才能使变化有纪律而且确保其向善,达到“日新又新”的境界。日新又新的“新”,其实与时间并无太大的关系,我们并不认为现在的必定比过去的好或未来的必然胜过眼前。我们认为好就是新,重点在于品质的良窳。过去的和现在的好都属于新,否则便不配为新。

中国人实践的态度,使得品质重于形式。实质的进步,是日新又新追求的对象。怎样做到日新又新呢?最好以“有所不为、有所不变”为经,也就是根本,而以“有所有、有所变”为权,也就是作用。本立而道生,管理者必须把握根本,凡事站在不变的立场来变,才能够避免乱变。梁启超说:“儒家哲学,范围广博,概括起来,其功用所在,可以《论语》‘修己安人’一语括之;其学问最高目的,可以《庄子》‘内圣外王’一语括之。做修己的功夫做到极处,就是内圣;做安人的功夫做到极处,就是外王。至于条理次第,以《大学》上说得最简明。《大学》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就是修己及内圣的功夫;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安人及外王的功夫。”修己、安人都能够日新又新,这是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目标。

无为而治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无为而治是我国先贤共同追求的理想。管理既然为“修己安人的历程”,管理者所需要努力的,即在“修身以正人”,以身作则,以道诲人,便可以“无为而治”。

道家老子居于自然之道,把归根复命的原理应用到管理上,主张“为无为则无不治”。他认为“贤明的管理者是不发号施令的;发号施令的管理者似乎并不贤明”,倡导管理者以无为的态度来处理事务,实行“不言”的教导。因为贤明的管理,旨在净化同仁的心思,满足同仁的安饱,减损同仁的心志,增强同仁的体魄。常使同仁没有伪诈的心志,没有争盗的欲念,使那些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妄为。用这种无为的态度来管理,相信任何机构没有不上轨道的。老子肯定“清静为天下正”,因而用“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妙语来形容清静的无为而治。庄子“只听过世人希望安然自在,没有听说过要管制天下”。他认为“管理者最好依据自得的德来成全于自然。就像远古的君主治理天下那般,出于无为,一切顺其自然”。

因为“即使用尽天下的力量,也不足以奖赏善举;即使用尽天下的力量,也不足以惩罚罪恶。天下之大,既然不足以处理奖赏惩罚,而三代以后,却吵嚷着要以奖赏惩罚为能事,当然弄得没有空闲来安定性命之情”。管理者如果“有为”,便不能为治;所以“莫若无为”,使大家安定性命的真情。法家无为而治的理想,与道家相似,但所采取的途径,却颇不相同。老子以清静致无为,申韩(申不遗、韩非,法家代表人物)则以专制致无为。法家的观点,是借重明法饬令,重刑壹教的手段,来达成“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的境界。管理者有势,又善用术,依法行使刑赏,便可以无为而治。无为而治也是墨家和名家的理想目标,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名家倡导循名责实,都是达到无为目标的有为手段。

中国人特别爱好自由自在。我们不是不了解“天”的威权能降临祸福,但是“天人合一”的观念,却使我们在“天定胜人”,顺天者得福、逆天者不免得祸之外,更开拓出“人定胜天”的力量,肯定祸福由人自招。孔子“尽人事以听天命”的主张,早已把中国人从迷信鬼神的领域中拉了出来。《中庸》开宗明义,指出“天命之谓性”。命是命令,天命即天的命令。依据科学研究,万物运行的方式、万物变化的方法、万物运动的顺序,以及万物运行的目标,都是先天规定的,绝非万物自己规定的。因为各种物类,其先天还没有存在。“命”是秩序的来由,天命是人一生所应走的路。不过人为万物之灵,就是人自己也可以发出命令,来决定自己是不是服从天的命令。物听命属于必然;人则不同,我们的服从天命,是自由的,全凭自己做主。所以人类可以相亲相爱,也可能自私作恶,只是无论如何,都必须负起自由所带来的责任,承受自由所产生的后果。这种自作自受的规律,也是天命的一部分。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一直是中国人向往的境界。我们普遍不喜欢受管,总觉得自己可以管好自己。孔子说自己“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实在描画出中国人理想的目标。“人性不喜欢接受他人的管治,却应该自我修养,把自己管治好”,大概是无为而治的基本原理。每一个人都修己,也都尽量求能安人,当然可以无为而治。由于时代的变迁,无为而治有其不同的意义与功能。无为而治的传统意义及功能孔子重视正名,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他认为有君的名,就应该尽君的权责;不过孔子固然明君臣之别,却与唐太宗所谓“君虽不君,臣不可以不臣”大不相同,而谓“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即君必须以礼待臣,然后臣才会以忠报君。孔子不认为臣应该无条件地听命于君,这是管理上最可靠的制衡作用。因为君有威权,臣多半会畏惧而顺从。万一君的决策错误,而臣又唯唯诺诺,岂非火上浇油?后果必定不堪设想。孔子认为每事从君之命,不得谓忠,盲目服从,根本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孟子更进一步指出:事亲要顺,但有其限度。而事君的义,则为“不要顺”。孟子论为人臣者的人格,分为四级,以容悦于君者为最低级。因为专图容悦的人,只配做《梁惠王上》所说“不足使令于前与”的便嬖,不足为辅佐之臣。他认为“为大臣为能格君心之非”,如此重大的任务,绝非一味顺从所能达成。君有志于道的,也有志于非道的,更有志于道而误以非道为道的,所以臣不可以唯顺于君。但是不顺的结果,或则遭贬,或则革职,甚至惨死,历史上并不少见。于是,君主无为,成为比较有效的方式。天子无为于上,使贤相有为于下,就是无为而治的原则。在我国传统的君主政体之下,天子的位子几乎是世袭的。

由于天子之子未必皆贤,必须依赖宰相传贤来辅助。同时宰相的位子不安定,正好借天子传子来补足。那时政府之内分设两种机构,其一传子,地位确定;其他传贤,得以随时更换。政府既能新陈代谢,而中枢又不至于发生动摇。天子地位确定,无论贤或不肖都不方便更换;宰相地位不确定,如果不贤,随时可以撤换。为了让宰相得以充分发挥潜力起见,我国先哲提出无为而治的构想,使天子就位之初,不待他人规劝,即能自动采取无为的立场。否则以天子的权威,难保宰相不敢有所为,以免多做多错,甚至性命不保。事实上,天子要确保地位,最好的办法,也就是无为。自愿居位于无为的位置,才肯尽力礼聘贤相,让其施展才能。

贤相殊不易得,所以君主必须礼贤下士,贤人才会闻风而来。同时,天子无为,才能保持客观的立场,做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从老百姓的具体反应做出公正的评鉴。我国古代通称君王为“九五之尊”,并没有人赞扬“上九之尊”。圣君的位置,只在九五,不可以高高在上,把自己视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即不能居于上九。这就是无为之治的奥妙之处。“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龙代表君德,天代表君位。飞龙在天,正好在九五的位置,不可以再往上升了。这时具有君德而又居于君位的人,最重要的工作,便是“利见大人”,礼聘贤才,来辅助自己得民安民。

“利见大人”有两层含义,一指圣君,一指贤相。一方面是说得天位的君王,必利见有大才大德的臣,才能够成天下之治,有如尧得舜、舜得禹、成汤得伊尹、文王得吕尚。另一方面,是指有君德而无君位的君子,必须利见有大才大德之君,然后可以行己之道,好像舜遇到尧、禹遇到舜、伊尹遇到成汤、傅说遇到高宗、吕尚遇到周文王一般,才有展现的可能。两者相辅相成,而天下大治。圣君居于九五的位置,放手让贤相有所施为,便是无为而无不为的具体做法。如果君王自视甚高,刚愎自用,为所欲为,必致脱离群众,失却民心,因而导致懊悔。当然,儒家倡导“仁治”,法家提倡“法治”,名家主张循名责实,墨家强调兼爱非攻,都以有为来达成无为。老庄则鉴于君王过度作为,满怀成见,极易事事以自我为中心,而引起无谓的纷争,毅然主张自然无为,即注重个性的自由发展,一切顺性而不可妄为。但是,老庄究竟不同于自由放任或无政府主义。庄子以天道与人道来区别君与臣的运作,结果还是导出“君无为而臣有为”的分工,只是希望大家共同秉持“为而不有”的信念,做到“功成弗居”,而减少纷争。

无为而治的构想,确实是封建及专制时期的良好制衡,一则可以避免独裁,再则可以让真正有才能的人,得到发挥的机会。最大的好处,应该是圣君贤相的最佳搭配,成为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最好保障。无为而治的现代化意义及功能传统及近代管理,以大众所说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即家庭管理、行政管理及教化管理为主。现代社会特别重视职业生活,将以往的成家立业分开为齐家、立业,所以多了一项企业管理,而且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所谓“现代”,不但是一个时间观念,而且是一个内容观念。

同类推荐
  • 出纳业务巧学活用

    出纳业务巧学活用

    本书每章内容都是从两个方面来讲述,一方面是从理论知识出发,并结合相关案例讲述出纳工作技巧,另一方面则是知识活用,联系前一部分所讲的理论知识,针对出纳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解答。
  • 蒙牛:经营人心之道

    蒙牛:经营人心之道

    本书通过对蒙牛文化的全面分析,深度挖掘了“经营人心”的真谛,探讨了“经营人心”对中国企业的现实意义。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了解到怎样打造一个得人心的企业,怎样做一个得人心的领导,以及如何培养企业的凝聚力,如何创建和谐的企业文化,以此最终达到团结员工,提升工作原动力,从而形成至上而下的核心竞争力。
  • 领导力

    领导力

    来源于斯坦福大学的一次公开课程,解析众多成功领导者所必须具备的独特头脑思维,并提供了诸多的决胜策略。本书以领导力为主题,详细解说如何在企业发展中凝聚力量,如何在竞争拼搏中延伸领导力,如何让领导者具备一种永恒的品质。
  • 一本书读懂销售心理学

    一本书读懂销售心理学

    本书正是从心理学角度解读销售活动,涉及心理学和营销学两个学科的内容,以销售活动为主线,配合相关的心理学术语,系统而科学地讲述了心理学在销售活动中的应用。对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消费者的不同心理,以及销售人员应该怎样去面对客户等方面都作了详细介绍,相信会对销售人员的工作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销售就是一场心理战!销售就是心与心的较量!本书融合多年销售实战经验,透过案例分析解读销售心理的种种玄机,并提供行动建议,帮助销售新手成为销售老手,帮助销售老手成为销售高手。
  • 管人与用人

    管人与用人

    本书包含了300个企业管理小故事,以故事的形式说明权利问题、决策问题、创新问题、制度问题、文化问题、人性问题、沟通问题、招聘问题、留人问题、考核问题等18个问题。
热门推荐
  • 梦的翅膀受了伤

    梦的翅膀受了伤

    15岁年轻天才女画家邂逅17岁阳光的男孩
  • 列仙牧欢传

    列仙牧欢传

    一名凡人少年,在得知修仙真实存在后,便义无反顾地走向了修仙大道。虽是资质一般,却一路披荆斩棘,创造出了不朽传奇......书友群:58241693新人新书,需要您的鼓励和支持,谢谢。
  • 异次元的空间

    异次元的空间

    唐云锦在异次元世界发生的各种各样有去的事!
  • 神创天穹

    神创天穹

    “自古英雄出少年,柔水红颜惹人怜,今生执手江湖远,来世依续不了缘,奔波江湖踏行踪,修磨苦难不辞休,歌啸云层剑气涌,光寒三百动苍穹。”灵士,灵师,灵将,灵帅,灵王,灵皇,灵帝,灵尊,灵仙,灵神;看少年红颜相伴,历练成神!
  • 回收交易系统

    回收交易系统

    主角死后重生,来到了一个科技与魔法并存的新世界,看主角如何在新世界中叱咤风云
  • 绝世盛宠之腹黑傻王甜心妃

    绝世盛宠之腹黑傻王甜心妃

    “和爹爹说甜言蜜语的功夫比起来,叔叔这点儿本事根本就是小巫见大巫啊!你们两个那甜甜腻腻的模样,让我看了牙齿都快酸倒了。”说着,小爱立马用双手捂住自己的腮帮子,一脸酸涩的表情。“如今,你却说叔叔他们这样不好。看样子,真如那句老话说的。当局者迷!敢情你自己根本就没有感觉啊。”“小丫头片子,你这是在洗涮你娘吗?”小爱本来就是一个戏精,如今更是将自己往日的内心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被女儿吐槽自己和老公天天太腻歪,田昕顿时羞红了脸。“难道女儿说错了吗?”“当然错了。”看小爱还敢跟自己狡辩,田昕立马为自己辩解起来。“你叔叔和八王妃成亲多年,我和你爹却不是。我们……”“对!爹爹和娘亲是小别胜新婚!”“小正,你这词用得不妥。”“文漠!?”看伯文漠突然在小正的面前蹲下来,田昕还以为他是想帮自己。没成想,他一开口她就差点儿跪倒下去。“爹爹和你娘亲是先结婚,再谈的恋爱。所以,我们现在正值热恋期。这热恋期的男女,本来就应该像这样,亲亲热热甜甜蜜蜜。你和你妹妹,那都是意外。”
  • 小狗仔过来

    小狗仔过来

    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那么巧合,万年难得一遇的事情居然被女主给撞见了,作为楚元晴的资深粉丝,本该默默的陪在他身边支持他,而她居然被公司派去挖楚元晴的新闻,自己是幸运还是倒霉呢?最惨的是她还被当事人当场逮住,只因他身旁的其他同僚将她推出去做了替死鬼。(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噬魔灵帝

    噬魔灵帝

    八百年前,天地大劫,十大灵帝浴血一战,灵武大陆四分五裂。当九霄风云再起,谁能主宰天地沉浮?少年萧遥,携圣器横空出世,誓问鼎天下!
  • 大唐新秩序

    大唐新秩序

    大唐光化年间河北三镇正在走向没落疑似穿越者阿保机即将建立镔铁之国无赖和尚金弓裔准备恢复高句丽富有争议的大玮瑎还在坐享渤海最后的奢华市井泼皮朱全忠成了诸藩霸主独眼龙李克用躲在太行山北苦苦支撑天子李晔坐在栏杆上独自哭泣真正的穿越者李诚中开始重建新的天下秩序q群:1701556,欢迎大家加入一起讨论。新书〈道门法则〉上传,敬请收藏!
  • 玄妙真君

    玄妙真君

    一个玄字,玄妙莫测,又有谁能解释玄之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