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5600000019

第19章 处世守则(3)

小男孩回到家,妈妈马上发现,儿子的脸上带着无限的喜悦,她问:"今天怎么了?你这么高兴?"

"我和上帝一起吃了午饭。"没等妈妈反应过来,他又加了一句:"你知道吗,我从没有见过像她那样美丽的笑脸。"

就在同时,老奶奶也回家了,浑身喜气洋洋的。她的儿子十分奇怪地问:"妈妈,今天有什么事这么高兴?"

"今天中午我和上帝一块儿吃了馅饼。"没等儿子反应过来,她又加上一句:"你知道吗,他可比我想像的要年轻得多!"

以仁爱之心待人,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上帝。在给别人带来幸福的同时你也会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群体教育讲究纪律与合作,以维护团体的安定与和谐。但是,如果因为忽略个人的差异性,甚至抹杀个人的自由意志,那么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小学的时候,老师教我们"日行一善",每天都要设法做一件善事,但是乡下地方生活单纯,要行善并不容易,于是同学相互帮忙擦桌椅,也算是一件好事了。

到了中学之后,我才明白行善时,心态比行为更重要,因此设法时时保持一颗善良的心,亲切体会人与人之间关系,只要人与人之间相处融洽,又何必在乎是否日行一善?行善是最自然的事,因为人与人之间关系本来就应该是和谐的。可是,世间许多纠纷又是怎么来的?那是由于自己个人认识的偏差形成的结果再带进平常的生活中,有如巨大的魔法,让人无法逃避。

化解的方法,首先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就是孔子所谓的"正名"。名是指"名实"与"名分"。名实是静态的对应,老师点名时,学生答"有",不然就是缺课,名分是动态的发展轨道,一个学生"应该"有什么表现,这是可以慢慢学习及实践的。刚进校门时?是个新生,身上还保留着旧的习惯;三年之后,耳濡目染,习惯了特定的校风,行为举止就有一定的水准了。因此,"正名"是认清自己在什么角色上"应该"有何作为,然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有适宜的模式可以遵循了,

儒学家认为:"善"是人与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离开人群,就没有行善的机会了。可是,行善仅仅是老师的教导或群体的要求吗?既然如此,一个未受教育的人或不明事理的人最初的本性是善良的,就有很多借口不必行善了吗?答案是否定的。理由在于:人性是向善的。为了说明这个观点,只有从"心"的敏感能力着手。

最生动的教材不是课本而是人生。我们目睹真人真事时,心中必有感触。我曾参加第五届杰出青少年的评审工作,对其中一位小朋友印象深刻。这位小朋友从小家境极为艰困,父亲早逝,母亲卧病在床,他从十岁起就须照顾母亲、料理家务,多年下来一如既往,功课还能名列前茅。在面试时,一位评审问他:"你喜欢照顾母亲吗?"他回答:"没有什么喜欢不喜欢,这是我该做的。"依常情而论,谁会"喜欢"辛苦工作?但是,他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所以无怨无悔的承担重任。

令人惊奇的是,这位小朋友的苦境经过报导得到一些捐助之后,他还经常转手救济班上家境清寒的同学。以他小学生的程度,没有什么高深的知识,也不大可能懂得很多道理,但是却显然能在"人与人之间"的适当关系上有优良表现:在家孝敬母亲,在校热爱同学,还能认真念书、并且还无怨无悔。试问:他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切?

据我们观察,他的天性十分淳朴,心思敏感但是并不用来对付世俗。他的心思主要放在身边的亲人和同学身上。人的力量有限,谁能照顾天下人呢?但是,如果人人都能对"近人",也就是与自己有关系的人,保持良好的关系,各尽其力去互相照顾,那么天下又有什么人会颠沛流离?

人有时向往一个环境,想像一个大家都很健康快乐的境地,然后自己可以无忧无虑享受人生。但是,且不说在事实上绝不可能如比,就算有这种奇遇,人也会感觉内心的"向善"力量没有施展的机会,然后生活的步调与内含都陷入暗淡的情况,很快就会觉得厌烦了。不过,行善绝不会是单方面的事,正如交友不可能单向发展一样。

七、要主动积极地帮助别人

我的丈夫、孩子和我初到加州的劳恩德伍时,我们暂住亲戚家。我很高兴送奶人杰克能将牛奶送到家门口,更喜欢杰克的快活神气。

可是有一天早晨,这个瘦小的中年男子送牛奶到我亲戚家时,却不像往常那样开朗,而显得郁郁寡欢。当他从车上卸牛奶时,我看得出他有些沮丧。我小心翼翼地向他打听出了什么事。他神情窘迫地告诉我,有两个客户没有付牛奶钱就离开了小镇,他们一个欠了10美金另一个欠了79美金,不辞而别,没有留下新的住址,这两笔钱必须由他负责赔偿。他使劲地责备自己是那么愚蠢。

"她是一个漂亮的女人,"他说,"有六个孩子,肚子里还怀着一个。她总是说,一旦她丈夫找到工作,就会付钱,我相信了,我以为自己是在做好事。可我的好心却得到了这样的报应!"

"噢,我很难过。"我只能这样安慰他。

我再次见到杰克时,他的怒气更深了。我简直不敢相信他谈论那个女人的孩子们喝他的牛奶时是那么深恶痛绝。

圣诞节就要到了,我想起祖母常说的一句话:"当有人拿走你的东西,把你的东西送给他。这样你就永远不会被掠夺了。"

于是当杰克又来送牛奶时,我对他说:"我有一个办法能让你从79美金中解脱出来。""这不可能!"他的反应很强烈。继而他又说:"你还是告诉我吧。"

"你从心里认为自己把牛奶送给了那个女人,当做把圣诞礼物送给了她那些需要牛奶的孩子。"

"你在开玩笑?"他说,"我送给我妻子的礼物也没这么贵重!"

"你知道,《圣经》上说"我迷了路,是你收留了我"。你只是收留一个有六个孩子的母亲呀!"

"你怎么不说她收留我?问题在于这不是你的79美金!"他一副愤怒的样子。

我们中止了这个话题,但我仍对自己充满信心。

杰克再送牛奶时,我问他:"把牛奶送给她了吗?"

每次见面我都问他同样的问题,他一次比一次看起来要高兴些。

圣诞节的前几天,他带着愉快的微笑来了。"我这么做了,"他说,眼睛里迸发出欣喜的神采,"我把牛奶作为圣诞礼物送给她了!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我又失去了什么呢?反正牛奶已经没有了,不是吗?

"是的。"我说。我打心里为他高兴。

"现在我感觉好多了。我对今年的圣诞节特别有好感,因为那些孩子的麦片里有足够的牛奶了!"

1月里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杰克几乎是奔到我跟前来。"等等,听听这个。"他笑嘻嘻地叫道。他解释说他换了送奶路线,一天在街上突然有人喊他的名字,回头望去,只见有个女人正挥着钱币穿过街道向他走来,他立刻就认出了她——那个有六个孩子的母亲,没有付他账的女人。她怀里抱着一个裹着小毯子的婴儿,长长的棕色头发遮住她的眼睛。

"杰克,等一下,"她大声喊道,"我这儿有你的钱。"

杰克停了车。 "我很抱歉,"她说,"我真的是打算付钱的。"原来,一天晚上她丈夫回家,说找到一所更便宜的公寓,还找到了一份夜间的工作。于是她忘了留下新地址就搬家了。"但我一直在攒钱,"她说,"这是给你的79美金。"

"哦,"杰克说,"账已经付了"。

"付了?"女人惊诧不已,"什么意思?谁付的?"

"我。"杰克坦然道。

女人呆呆地望着他,那神情就好像看到了天使加百利。她哭了。 "那么,"当杰讲到这里,我禁不住急切地问他,"你怎么办?" "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我用一只胳膊搂住她,也哭了。我也不知道我哭什么。然后我想到了麦片里有牛奶的孩子们。我真的很感激你当初叫我这样做!"

最后,我问他:"你没要那79美金吗?"

"当然没有。"他骄傲地说,"牛奶是我送给她的圣诞礼物,不是吗?"

去帮助别人吧,当你感觉到你是一个被人需要的人时,你的生命价值也得到了体现。关怀、帮助可以升华一个人的灵魂。

看到该做的事,能否当机立断,毫不迟疑?这个问题可大可小。由小的方面说,同学摔跤时?走过去伸手扶一把,是举手之劳,皆大欢喜。由大的方面说,看到别人遇难落水,我们是否要冒生命危险去救呢?

卡缪写过一篇小说,名为"堕落",其中描写男主角有一天傍晚经过一座桥,看到一名妇女低头啜泣。等男主角走到桥的另一端时,听到身后"扑通"一声,像有重物落水。他内心产生矛盾:天这么黑,水这么急,自己又不会游泳,看看周围又没人,怎么办呢?终于他决定不管,独自回家去了。可是从此以后,他的心中经常感到不安,好像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而其实是"没有做一件该做的事"。他为此忏悔了一辈子。

依此推论,可以肯定:见义勇为是合乎人性所要求的自我期望。当别人有困难,而自己有能力时,一些,就违背了心中的向善本性,然后会有不安的情绪出现。

2002年的一天纽约地铁发生的一件救人事迹。下班的时候,纽约地铁挤满了等车的人流,火车刚刚进站时,一个小女孩失足落到铁轨上。围观的人群眼见悲剧即将发生,立即尖声喊叫。此时忽然一个黑影一闪,原来是一个黑人跳下去救人。他将小女孩拉起,上了站台,火车擦身呼啸而过,真是千钧一发,惊险万分。围观的人群看到这么勇敢的一幕,不禁热情鼓掌,大声叫好。后来,记者对此事进行了报道,上了头条新闻。原因是:美国社会已经很久没有发生过这么勇敢的事了;这种勇敢的镜头平常只有电影里面才会出现的。

事情还有后来发展。这位勇敢的黑人是个失业半年的人:这么勇敢的人居然失业,岂不表示美国社会也有问题吗?多数美国人都这么想。总统里布什特地召见了他,问他需要什么帮助?他说:能否为我谋一项工作?总统于是安排他去司法院担任警卫。事情至此圆满结束。

值得思索的是:这个人为什么可以如此果决地表现出如此勇敢的行为?以当时现场的情况看,他没有考虑的时间。他不可能慢慢衡量:自己是否缺乏运动,以致体能不足?这样跳下去是否来得及爬上来?若是侥幸救了这个小女孩,会不会因此得到一个职业?在这千钧一发的一刹那,他似乎出于直觉的反应,"一看到别人有危险,立即化为行动。""该不该做"的意念完全超越了"是否有利有害"的顾虑。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培养"见义勇为"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关键在于自我主宰的意志力。我能否主宰自己的行为?比如,我在中学时代经过多次失败,终于养成一个习惯,就是听到早晨的铃声立即起床,绝不拖延或找借口,后来更进一步,只要清晨眼睛一睁开就立刻爬起来。现在如何呢?我经常在闹钟响的前几分钟"自动"醒来。

"不找借口",对自己决心要做的事可以坦然面对。久而久之,偶尔发生的意外状况也不会让我心烦了。西方有一句格言:"Now or never!"意思是:现在就做,不然永不去做。做任何事都有一定的时机,错过第一时机,以后再补救就更吃力了。不必想像自己会碰上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忽然有出人意料的勇气;却须在日常生活中留意,看看什么小事是自己故意逃避的。若是见义不能勇为,内心会有自责的感觉,逐渐失去自信,好像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实行内在的要求。西方中世纪哲学家奥古斯丁说:"有多少力量,就有多少爱。"这句话倒过来说更有力,就是:"有多少爱,就有多少力量。"不必担心自己力量不够,只须担心自己的爱不够。

"好人永远铭记过错,轻易忘却善行;可是,坏人水远惦念善行,轻易忘却过失。无法原谅自己的人,又怎会轻易宽恕他人?"(托尔斯泰)

不在意是否能获得回报,先从小小的奉献出发,再慢慢培养起宽厚的心;那么对于他人的过失,也就能由鄙视之意转变为包容之心。

人生在世,不能凡事都抱有怀疑的论调。甘地曾说过:"人生有如大海,污浊的两、三滴水,污染不了整个大海。"

古时有位贤者主张:运用收入的1/3为生活所费,1/3储存以备未来,剩余的1/3则用以资助社会。

他认为没人愿意吃亏上当,彼此推诿深怕受害,不知物物相循、环环相扣,到最后仍就回归原点。因此,如果能保持吃亏就是占便宜的态度,主动积极的逆来顺受,也许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八、行动才是最好的礼物

二战期间,一位住在美国中部的妇女,随先生驻防加州,住在靠近沙漠的营区里。营区生活条件很差,先生原本不让太太跟着一起吃苦,但太太坚持一定要跟他去。

他们只找到了一间靠近印第安村落的小木屋。天气闷热难当,连荫凉一点的地方都还有华氏115°(摄氏46°),风又总是呼呼刮个不停,尘土到处飞扬;而且旁边住的全是不懂英语的印第安人,日子实在难熬。

一次,她的丈夫必须外出两周参加部队的演习,独自在家的妻子更是寂寞难当。于是她写信给母亲说她要回家。母亲很快回信给她,信中写道:"有两名囚犯从狱中望窗外,一个看到的是泥巴,一个看到的是星星。"

她将母亲的话看了又看,觉得很惭愧。"好吧!"她想,"我就去找那星星吧。"于是她走出屋外,和邻近的印第安人交朋友,请他们教她如何编织和制陶。印第安人热情地接受了她。她从此迷上了印第安文化、历史、语言等有关印第安人的事物。不仅如此,她还开始研究起沙漠来,很快地,荒凉之地的沙漠也成为她眼中神奇迷人的地方。最后她成了沙漠专家,出版了这方面的专著。她同印第安人相处得很好,她的生活比原先在中部时更加丰富多彩。

美国有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经过改变态度而改变生命。

悲观主义者认为,工作或者说工作的必要性是人类敌人。与此相反,卡罗阁下认为"不可抑制的本能使人类采取行动。而且通过行动产生了一些为我们始料不及的快乐,产生了我们期盼已久的幸福,也完成了那些强加给我们的职责。这种不可压制的本能不是别的,正是生命的本能。"

行动对人生做出了解释和概括总结。与此同时,它升华了内在于我们自身的情感,也是衡量人生的真正的价值。真正的快乐在于:面对各种困难时,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取得了胜利,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种力量一开始只是它自身的主人,然后才成为生命的情人,不管是在征服者的邪恶的意愿中还是在战胜科学文化或工作的困难中。总而言之,它是人类的忠诚的朋友和安慰者,它使人类克服了自身的各种弱点,使他变得纯洁和高尚,使他能抵制各种庸俗的诱惑,帮助他度过日常生活的悲痛,甚至使他从短时的极度的悲伤中解脱出来的。

在现实生活中,一旦我们第一次克服了疲劳感和厌烦感,我们就会从此受到鼓舞。工作本身,撇开它所产生的其他结果不谈,就是一种最实在的快乐。不能像悲观主义者那样,把工作当作一个敌人,这正是对快乐观念的一种误解。一个劳动者当他看到自己的工作在自己手中或在自己的思想中蓬勃发展时,他会在其中发现自我,发现自身的价值。这正如亚里斯多德所说的那样:不管他是获得了丰收的劳动者,是建造了房屋的建筑师,还是完成了塑像的雕刻家,不管它是一首诗还是一本书,这都无关紧要。

同类推荐
  • 从小培养清华男孩的23堂课

    从小培养清华男孩的23堂课

    本书针对培养男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书中采用了大量的教育实例,配以精辟透彻的分析,为父母提供更加实用、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本书不仅从细节方面对男孩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做了深入分析,还从宏观的角度为父母介绍了相关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
  • 家庭与孩子:教育始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

    家庭与孩子:教育始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

    这本《家庭与孩子:教育始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一书的主要目的,在于提示并保护孩子内在的惊人潜能,希望协助老师和父母用崭新的眼光来看待孩子,将原来辛劳而无趣的工作变为享受,从压制天性改为顺应自然。我们的世界需要重建,而重建的要素之一就是教育。如果教育仍旧是沿袭旧制——仅仅是灌输知识,我们的问题仍解决不了,这个世界便永无希望。唯有科学地深入探索人性,才可以为我们带来救赎。教育并不是老师教什么给孩子,教育是人类个体自我实现的自然过程,不是借着说教、听训而获得的,而是在环境中的体验。
  • 养胎保胎胎教全书

    养胎保胎胎教全书

    每一位女性,在她宣告怀孕后,周围的人无不好心劝其滋补以养胎。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仅仅是养胎这一生育观念早已落伍。作为现代的准父母,应该有更科学的生育观念。本书从优生篇、养胎篇、保胎篇、胎教篇、祛病篇五个部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十月怀胎过程中一些切实有效的、科学的养胎、保胎、胎教方法,以助初为人母者顺利度过妊娠期,使胎儿健康茁壮地成长。本书以实现优生为目的,科学全面地就养胎、保胎、胎教方面对初为人父母者进行指导,使每一位孕妇都能正确养胎,避开一切不利于胎儿的不良因素,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胎内环境和胎外环境。同时,在不同孕期选用不同的胎教方法对其实施科学胎教,从而孕育出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
  • 好爸爸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好爸爸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的愿望,有哪一位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呢?就一些家长来说,让子女成才的愿望却似乎很难实现,其中的原因就在于父母在教育上没有把握好尺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朋友,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就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通过高尚品德、阳光心态、良好习惯、社交礼仪、热爱学习、勇于创新、学会感恩等多方面教育途径,让好爸爸好妈妈做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孩子的父母。掌握好的教育方法,才能教出好的孩子。
  • 宝宝长牙和换牙

    宝宝长牙和换牙

    本书共分六部分,分别介绍了有关牙齿的基本知识、宝宝长牙、换牙、蛀牙以及其他常见口腔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对口腔的认识误区,涉及内容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普遍性。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内容新颖、科学实用,语言通俗易懂。适合那些将要或正在养育宝宝的年轻父母、爷爷奶奶、家政健康咨询人员、刚从事口腔专业的医务人员和医学生以及关心宝宝健康成长的社会大众阅读。
热门推荐
  • 古帝纪

    古帝纪

    天外亦有天,是谁主沉浮。万年前的洛水禁地,无尽的雷光与血光充斥着,天地俱裂,日月星辰爆碎,洛河倒流,传闻那里有仙降临......万年后,携滔天秘密与诸多古术的古洛尘,回到没落的古族,续写曾经的辉煌。我誓要让那仙陨落、无尽星河为我斗转......
  • 犬公子的综漫

    犬公子的综漫

    得到神明礼物的他完美的他不一样的他寻找回家之路的他
  • 谜语竞猜知识大闯关

    谜语竞猜知识大闯关

    本书为青少年课外阅读读本,内容包括文化生活中的趣味知识、动物植物趣味知识、智力闯关、谜语竞猜等内容。
  • 降临精灵纪元

    降临精灵纪元

    不一样的精灵世界,不一样的人生,是否能成为那至高?
  • 试离婚以后

    试离婚以后

    李东跟齐青是一对典型的80后夫妻,经历了裸婚,沦为了房奴,小夫妻的日子还没过滋润呢,齐青又面临着被妈妈跟婆婆同时逼着生孩子的窘境,偏偏这个时候,杂志社的社长又要提升她为主编,升职的另一面就意味着不能要孩子,李东想要一个孩子,但是齐青又不能要,于是矛盾从此刻开始迸发。
  • 走一趟

    走一趟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翻书人一声长叹、”“一念起,天涯咫尺,一念灭,咫尺天涯,从天堂到炼狱,我路过人间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是一场繁华,倾我一生一世念,来如飞花散似烟。”
  • 异世逍遥小地主

    异世逍遥小地主

    刘振宇被空间乱流,带到了梦寐以求的养老之地,原本只想选个山头种种地修修炼,结果是金子总会发光,怀孕了早晚都会被看出来。“刘宗师,您看能不能帮我锻造把武器呢”“刘宗师,您看能不能帮我们宗门弄个大阵”“刘宗师,您看能不能帮我炼炉丹药呢”“都过阵子过来吧,没看到我家地里的草药要成熟了吗”刘振宇坐在躺椅上,抱着小狼摇着扇子说道。
  • 渊腾

    渊腾

    大朱国京都—久安城,东面三十里外的圣文村,住着一个先生,一个学生。元凤十一年,学生背负着先生授予的剑,孤身上箕云山混元宗还剑……先生在家作着自己的第十一幅画,画中是一个襁褓和一座孤坟……
  • 末世之乱世英雄

    末世之乱世英雄

    丧尸病毒来袭,人间大洗牌,看陈凡如何在末世中苟且偷生。
  • 娇妻难惹:拐个男配当老公

    娇妻难惹:拐个男配当老公

    当金牌杀手穿成总裁文里人人喊骂的炮灰女配……叶簌表示,不躺赢说不过去。她手撕渣男,爆锤绿茶,随随便便靠脸吃饭也能收获粉丝千万!本以为人生只能咸鱼到老,没想到书中的男配居然带着小包子从天而降,组团忽悠她回家当后妈。司六爷勾着她的下巴,微微一笑:“饭我做,娃我带,钱我赚,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小包子同样抱着她的大腿:“我爸比多金帅气还养家,我软萌可爱不挑食,快带我们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