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36500000004

第4章 替神行善的圣母——特蕾莎修女

不要到远离你自己的地方去寻找神,因为神就在心中,它就是爱……假如你爱至成伤,你会发现,伤没有了,却有更多的爱。——特雷莎修女

在一个“同情”和“仁慈”被愤世嫉俗和贪婪的人性压制的年代里,在一个站台上、走廊里和繁忙的街道上到处躺着无家可归、饥寒交迫的人的国家中,特雷莎修女——一个身穿白棉莎丽服的瘦小女人向无数绝望、迷惘的人们伸出了爱的双手。替神行善是她生活的全部意义,她存活在这个世间的使命就是把尊严和信仰带给那些被社会遗弃的人们,让活着的人珍爱自己的生命,让濒死的人明白他们被爱。在人们的心中,特雷莎修女是永生的“圣母”。

1.爱是灵魂的召唤

特雷莎原名艾格尼丝·贡嘎·博亚吉乌,1910年8月27日生于斯科普里(今南斯拉夫境内)。父亲科利·博亚吉乌是一名建筑承包商。她的童年生活极为幸福,哥哥拉孔尔曾把这个可爱的妹妹描述为“简直就是个假小子——又胖、又淘、又爱捣蛋!”

艾格尼丝在当地上学,学的是塞尔维亚语。在她12岁那年,她初次感悟到自己的“职业是帮助穷人”。于是她热心公益活动,参加了罗马天主教的一个儿童联谊组织——玛丽会社,并开始对到国外传教充满向往。当拉孔尔得知妹妹要当修女的消息时大吃一惊。“难道你就要这样毁了你的一生吗?”他极力反对道,“你以为你这样的女孩能当修女吗?”

不顾家中的百般阻挠,17岁的艾格尼丝加入了在孟加拉湾工作的洛雷托修女团。她先来到爱尔兰,在都柏林的洛雷托修道院学习英语,在印度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大吉岭山坡驻地见习并于1937年在此正式宣誓加入洛雷托修女会。她选“特雷莎”作为自己的教名,以此纪念传教圣女——利西尔斯的圣·特雷莎(1873——1897)。

在加尔各答最肮脏的地区,这个被称为“恐怖的黑夜之城”的地方,拥有全世界最多、条件最坏的贫民窟。每每看到那些居住在恶劣环境下的赤身裸体的儿童、躺在小巷里骨瘦嶙峋的饥民和病人,特雷莎修女那颗善良、仁爱的心就会隐隐作痛。

尤其当她目睹1946年发生在伊斯兰教徒和印度教徒之间的残杀以及由此所造成的一系列血腥场面后,她毅然离开修道院,正如她自己后来所叙述的那样,“我听到了主的召唤,放弃眼前的一切,随他到贫民窟,帮助那里最贫困的人。”

特雷莎披上镶着蓝边的白棉莎丽服行走到街上,走进了穷人之中。她在印度巴特那生活了3个月,向在那里从事医院服务的传教修女学习护理和药物配制知识。同年她加入印度国籍。

1950年,经教皇批准,特雷莎修女在加尔各答成立了自己的慈善传教团,旨在“全心全意无偿地为最贫困的人服务”。慈善团的修女们每天工作近16小时,每次她们在街上看到的都是肮脏、疾病与灾难。特雷莎修女还从市政厅那里申请到卡利神庙附近供香客休息的两个房间,用以收容那些街头病人、医院拒收的和无人照看的人。这里,被人们称为“纯洁心灵之地”。

2.爱,要先变成穷人

1952年,特雷莎修女在街头偶遇一个奄奄一息被遗弃的老妇人,老鼠和蚂蚁正肆无忌惮地咬嚼着老妇人的身体。她带老妇人去医院,可医院却不肯收容。特雷莎修女只好把这个老妇人带到政府官员办事处,要求他们为那位老妇人和那些被遗弃街头的垂死者提供一个安身之处。一个医务官员说,只有一个废弃的破庙可以用。从这一天起,特雷莎修女开办了一个专门安置穷人和垂死者的组织。

她在加尔各答遍寻病弱垂死者,把他们带回,给他们衣食,为他们治疗,握着临终者的手,安慰他们,按照他们自己的信仰与习俗办理丧事。有一次她路过一个明渠,发现里面有东西在动,她上前一看,是一个垂死的人,她把那人带回“善终会”,让他在爱和平静中死去。那人临终时说:“我在街上活得像头畜牲,如今我却像天使般死去。”

年复一年,她救助了4万多名被遗弃街头的人。她的事业在壮大,她创建的组织已经有4亿多资产。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她依然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直至去世前,已逾80高龄的她仍与其他修女一起睡在地板上,只有两套换洗的棉质修女服,自己洗衣洗餐具,每日与普通修女一样从事繁重而琐碎的各类劳动……

她说,为了为贫穷者服务,首先要把自己变成穷人。

3.爱是做微小的事

特雷莎修女认为,爱是表现于为他人设想,善待他人,与别人分享喜悦,爱通过日常细微的事表现出来。人们通过一些微小的事来表达彼此间深切的爱:也许只是嫣然一笑,也许只为对方提一桶水,也许只是在席间多为对方着想,这等“微小微小的事”。

特雷莎言辞简洁,直指人心。她从来不止于高谈阔论,而是身体力行。她说,我在孟买有一次不寻常的经历。那里正在举行一个有关饥饿问题的庞大的会议。我本该出席,但我迷了路。不知怎样,我后来到达那会场,而就在那会场门前,我发现了一个垂死的人,与会的人士在那里高谈阔论有关食物与饥饿的问题。我把那垂死者带回“善终会”,他死于饥饿,而那会堂里面的人则仍在高谈阔论,讲及在十五年内生产足够的粮食。

她说,假若我不扶起这个人,我就不会帮助近四万二千个人。我只会看到个别的人,我只会在一个时间去爱一个人。

她的一切行动能力来自她对信仰与人性的洞察。她的信仰是爱——不图回报的爱,以卑微者能够接受的方式。她看到了人更深一层的需要。她说:“除了贫穷与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孤独也是一种饥饿,是期待温暖爱心的饥饿”。“人活着除了需要口粮以外,也渴求人的爱、仁慈和体恤。今天就是因为缺乏爱、仁慈和体恤,所以人们的内心极度痛苦”。

她指出,饥饿的人所渴求的,不单是食物;赤身的人所求的不单是衣服,露宿者所渴想的不单是房子,就算是那些物资丰裕的人,都在切求爱、关心、接纳和认同。被人弃绝乃是最严重的病症。英国是一个福利国家,他们也有人在爱的匮乏中死去——他们有另一种贫困,心灵上的匮乏,即那种孤寂与被人弃绝的情况。在今天的世界中,肺结核和麻风病不是可怕的疾病,心灵上的贫乏才是最严重的病症。

于是,她竭尽全力给予别人具体的爱,残病者腐烂发臭的伤口不会让她退缩。她更在意那些日常小事:一句温言,一个微笑,握着垂死者的手,直至他们平静地安息。

4.爱至新生

要爱得真挚就无法避免受到伤害,就像一个酷爱糖果的小孩子,如果三天三夜一直在吃糖果必然也会伤害自己。这是特雷莎修女的思路。她说,我们必须不断付出爱,直到受伤害的程度。她不是愁眉苦脸的受虐狂,她的脸上满是和平喜乐,她做一切都是凭着爱,哪怕爱至受伤。她将日复一日的“受苦”和“冲击”视为人的成长。

她认为当代人对受苦有很大的误解,而这种误解源于内心的愤懑和痛苦。痛苦是一种传染病,是癌症,是藏于内心的怨愤。受苦使我们变得纯洁、变得圣洁。并不是深思熟虑的言辞,而是爱的果效,才能深入人心。她为每日简单而踏实的工作而快乐。

她的这种观念如同另外一些源于基督教文化背景的观念,充满悖论,然而又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合而为一:柔弱与刚强、喜乐与悲苦、高贵与卑微、衰微与兴盛……基督教哲学本身博大精深、卷帙浩繁,有如迷宫,充满奇花异草也满是陷阱,有多少信徒和学者古卷青灯、皓首穷经,仍然还有争执和迷茫。令人惊讶的是特雷莎这样一个瘦小朴实的女性,以自己平实的信仰和行动,完全穿透了这浓重的“不知之云”。

她以自己的行动反驳了这个生命的悖论:献出生命然后得到生命。

5.安南做不到的事,她做到了

1982年,以色列和死对头巴勒斯坦人在黎巴嫩发生激烈战斗,特蕾莎修女来到战地指挥官跟前问:为什么你们要互相屠杀呢?村庄里一些妇女和儿童被围困着无法出来。

战地指挥官回答说:对方不停火,我想停也停不下来啊!

于是,修女说:那让我领她们出来吧,她从容地走进双方的交战区,面对这位举世闻名的修女,双方暂时停火,直到她带领出37名儿童,战斗才再次爆发。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听闻此事,叹了口气,说:这事连我也做不到啊!

这就是特蕾莎修女,好多评论者将之称为“天真的不可侵反的妇女”。除了缄默、深深地折服,我们还能做什么?

读特雷莎修女的自述集《活着就是爱》,你会感受那单纯灵魂中美丽的风景。她的光芒、她的震撼并不因她自己生命的死亡而结束。就像那句话:果实里包裹着阳光,但果实脱落之后,阳光并不脱落。

她仍在呼唤人们,要有爱的行动:走出围墙和山谷,触摸和医治,受伤与得救。

这是一条创造的道路,一条得胜之路、一条美丽之路。在仰慕上苍者的眼中满是泪水,满是惊奇和灿烂。

6.获诺贝尔和平奖

1979年,特蕾莎修女获诺贝尔和平奖。她从未想到过获奖,而且做梦都没有想到过自己有一天会突然成为富翁——这是一个今天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理想。由于没有充分的准备,特蕾莎修女本能地迟疑着,想拒绝这个奖项和这一大笔一夜之间就可以让她富起来的奖金。但是,诺贝尔奖评委会的颁奖理由却让她发现了自己应当领这个奖和怎样用这笔巨额奖金的理由或思路。

评委会说,“她(特蕾莎)的事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天赋价值。那些最孤独的人、处境最悲惨的人,得到了她真诚的关怀和照料。这种情操发自她对人的尊重,完全没有居高施舍的姿态。”而且,“她个人成功地弥合了富国与穷国之间的鸿沟,她以尊重人类尊严的观念在两者之间建设了一座桥梁。”

作为毕生贡献于穷人和以照顾关怀世界上的弱者为一生己任的特蕾莎修女不为这样的美誉而陶醉,而是从这样的话里得到了启示,为什么不接受这个奖项和领取这笔巨额奖金呢,不是为她自己,而是为穷人、弱者和需要帮助的人。

于是在挪威奥斯陆那金碧辉煌的市政厅,特蕾莎修女郑重地对全世界说:“这项荣誉,我个人不配领受。今天,我来接受这个奖项,是代表世界上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

她要把这笔奖金全部捐赠出来,用到那些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的身上。但是,特蕾莎修女似乎对此还不满足,而且对金钱还有更多的一丝“贪婪”。当她知道在颁奖仪式上为全体来宾所准备的国宴需要花费不薄的资金时,不禁黯然神伤,眼角溢出了闪光的东西,那是感伤的泪。

特蕾莎抹去了眼角的泪,带着深深的不安对诺贝尔奖颁奖仪式的主管者发出真诚的柔弱的但又几乎是难以拒绝的请求:“客人们能不能不享用这次盛宴,而把这次国宴的钱连同诺贝尔奖金一起赠给我。因为……因为……吃这餐饭可能是一种浪费。一顿豪华国宴只能供100多人享用而已,如果把钱交给仁爱传教修女会使用的话,却可以让1500名印度穷人吃一天饱饭。”

特蕾莎说这番话的时候带着深深的不安。因为她的请求可能让很多尊贵的客人无法享用这次风光无限的大餐,而且甚为扫兴,那里不仅有法国鹅肝酱、法国牛排、挪威鹿肉等世界名菜,而且还有全球名流、著名学者、头面人物、政要的济济一堂的荣耀与风光。但是,为了穷人,特蕾莎修女豁出去了。

出乎特蕾莎的意料,她的要求并没有得罪当年的高贵客人,反而深深地打动了他们。他们一致同意,取消那一年的国宴,把办理国宴的6000美金的餐费统统交给特蕾莎修女。特蕾莎修女遵守了自己的诺言,为穷人和孤独的人领奖,连同这笔国宴费和当年的和平奖奖金192000美金,一并捐作麻疯病防治基金之用。

我们相信特蕾莎修女应当是天底下最让每个捐赠者放心的人,可以不让她打收据,更不用让她报告奖金、捐款的用处,因为钱都会用在穷人和贫困者的身上,她决不会挪用一分一厘,因为她只想着穷人。她一生只有三套简单的换洗衣服(修道服),只穿凉鞋,连袜子都舍不得穿。

7.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

1997年,特蕾莎去世的噩耗传来,引起了全世界更大的震动:在印度,成千上万的普通上冒着倾盆大雨走上街头,悼念敬爱的"特丽莎嬷嬷",政府宣布为她举行国葬,全国哀悼两天,总统为此宣布取消官方活动,总理亲往加尔各答敬献花圈、发表吊唁演说,并请求阿尔巴尼亚总统把她的遗体留在印度;从新加坡到英国,从新西兰到美国,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纷纷发表讲话,为这位“仁慈天使”的逝世感到悲痛;联合国都教科文组织专门发表声明向她致敬,罗马教廷专门举行弥撒为她追思;菲律宾红衣主教梅辛称她为“代表和平、代表牺牲、代表欢乐”的象征,甚至印度最大的清真寺的伊斯兰教长布哈里也说,她是一位“永生的伟大的圣人”!

印度加尔各答儿童之家的墙上贴有特雷莎修女写的“人生戒律”。这些戒律在世界不同的角落被不同的人用来激励自己和身边的人,也被人们广为传诵。她这样写道:

你如果行善事,人们会说你必定出于自私隐秘的动机。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

你今天所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人遗忘。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

你如果成功,得到的会是假朋友和真敌人。不管怎样,还是要成功;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还是要建设;

你坦诚待人却受到了伤害。不管怎样,还是要坦诚待人;

心胸最博大最宽容的人,可能会被心胸狭窄的人击倒。不管怎样,还是要志存高远;

人们的确需要帮助,但是你真的帮助他们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攻击你。不管怎样,还是要帮助他人;

将你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会被反咬一口。不管怎样,还是要把最宝贵的东西献给世界。

同类推荐
  • 做得多不如做得对

    做得多不如做得对

    优秀不在于你做了多少事,而在于你做对了多少事。本书对盲目求多的职场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清晰的思路帮你看清那些混乱的、低效率的忙碌认识误区,让你走出盲目求多的阴影,并给出在做对的前提下采取措施才能出结果、出业绩。
  • 心灵盛宴

    心灵盛宴

    本书运用大量经典清新、精彩有趣、充满智慧的故事,从品德修养、性格情绪、处世待人、治学之道、职业打拼、友爱情感六个方面展现健康豁达的人生态度,小故事中蕴藏着大智慧,小故事中涵盖着大人生。
  • 狼性的法则

    狼性的法则

    《狼性的法则》全面阐释,深度分析,做了有观点、有价值的评述。从狼性坚韧、狼性无畏、狼性多变、狼性准则、狼性心态、狼性追求、狼性忍耐、狼性狂野、狼性残暴、狼性纪律、狼性智慧、狼性团队、狼性沟通、狼性好奇、狼性专注15个角度,有深度有力度地展示了狼道智慧。
  • 行走社会100诀

    行走社会100诀

    1部值得传世的经典着作;100条社会生存的必备法则该怎么在社会上行走,才能够平安稳健?有没有什么样的行为准则,能够立足社会,永保不败?《社会行走100诀》的作者李赫,以其犀利的文字,将社会行走必备的观念、行为准则,以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原则做了十分详尽且精准的剖析,甚至还进一步探讨了人的心态。这不是一本教人诈术的书,书中也没有取巧、投机的行为和心态,书中的100条法则,不但条理分明,且字字珠玑,即便是充满人生哲理的书,在作者的笔下,也仍然处处透着恒常不变的智慧,是一本值得传世的智慧之书。
  • 彼此拼搏的勇气

    彼此拼搏的勇气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指个人按社会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性,是人们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热门推荐
  • 驱散师

    驱散师

    一朝梦中醒来,却看到了自己坐在床上看着自己的笑脸!想说是不是见了鬼,只是...这种情况,似乎自己看起来更像鬼。什么?意识体?那是什么?什么?我现在就是什么意识体?到底是怎么回事?什么?要我小心驱散师?可驱散师又是什么?什么???你也不知道?别误会!这不是恐怖片。来自逸雨飞花的最新玄幻大作,《驱散师》,敬请期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萧剑雨传奇

    萧剑雨传奇

    自古以来有一种说法,获得天碑者可得无上尊位,若能参透其中玄妙,可长生不死,斡旋造化。据说也只是据说,如今,有一位白面书生携这块天碑来到这里,而故事也从这一刻讲起。
  • 重生之星光之子

    重生之星光之子

    邵帝恒穿越成香江最大传媒集团继承人,被香江媒体亲切地称为“少帝”,被粉丝狂热地称呼“王子”,被外国人尊敬地称为“Prince”!但邵帝恒本人对这些称呼表示很抗拒,我好歹也是2020穿越的,这种10年代穿越者的LOW逼龙傲天称号请不要按在我身上!难道就没人关注我的英文名吗?Elf!精灵!什么?这个更low?那加三个点会不会好点?E.L.F.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齐物战记

    齐物战记

    原本立志做个将军,一不小心却成了权臣。自古权臣者,或王或亡。
  • 末世暧情

    末世暧情

    当末世来临,人世间的人情消逝,还有多少可以称之为人,称之为尸,
  • 媛媛穿越记

    媛媛穿越记

    当今社会,穿越就像吃家常饭这么简单。不信?你看啊,被车撞穿越了、跳楼跳穿越了、游泳游穿越了、就连走路不小心掉进下水道也……穿越了……李媛,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怎能不做“穿越”这种家常便饭的事呢?于是,她,也穿越了。什么?这不是古代,而是三国杀游戏世界?什么?只有她一个玩家穿越到这个世界?什么?想回家要做完所有任务?怎么办?凉拌呗!赶紧做任务去啊!怎么任务还要自己做饭的?你确定这不是三国时代而是三国杀游戏吗?好坑……
  • 疯话五书

    疯话五书

    中国人向来有读古书的爱好,因为古书中深藏着社会的冷暖、人性的明暗,尤其是在历史变革时期,它仿佛是一面镜子,帮助人们廓清现实,对新生事物作出价值判断。所谓借古喻今、借古讽今、借古论今,读古书的目的正在于此。申维先生的这部著作是一部笔记体文化随笔集,最大特色是文与史相映成趣。他从中国古代的文学经典出发,以漫话《聊斋志异》、品《水浒传》、戏说《西游记》、夜读《春秋》、解读《道德经》人笔,展开了对人生百态的精辟解读。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推出一系列解读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节目后,重读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已然成为当今年轻人的一种阅读时尚。
  • 参谋本部里的次元矩阵

    参谋本部里的次元矩阵

    我们不能以一种狭隘的眼光,去拘束无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