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362400000067

第67章 后记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和《窥词管见》的工作,如果从1997年应学苑出版社编辑郭强同志之约算起,有将近十二个年头了。

那年春天郭强提着半旧的黑皮包造访寒舍,看上去三十刚出头,一身青春活力,干练朴实,热情扑人。

半年后他来取稿,还是那么生机勃勃。

再半年,出版了那本“历代笔记小说小品丛刊”之《闲情偶寄》,封面印有“(清)李渔撰杜书瀛评点”。实际上那是个节评本--评点的部分不及全书的二分之一。郭强与我在电话里约定:过几年咱们再合作出一个全评本,而且再加上《窥词管见》。他说话还是那么铿锵有力、底气十足。

当我再得到郭强消息的时候,竟然是学苑出版社寄来的讣告。该社社长为郭强去世写了一篇沉痛而文采斐然的悼词。我愕然良久,为这位英年早逝的编辑朋友唏嘘不已。

郭强去世了,而我的评点李渔的工作,按照当年的约定,仍然断断续续在进行。今天读者看到的这部《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可以看作是十二年前与郭强那个约定的兑现,也是对这位辛勤劳作、把年轻生命奉献给编辑事业的朋友的纪念。

这十余年,我愈来愈觉得李渔同其他为中华民族文化事业做出过贡献的古人一样,的确值得研究。而且,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名人。

李渔早就走出国门,发生世界性的影响。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李渔伟绩与成功之路展览》上介绍,李渔逝世不久的日本永禄年间(1688-1703),《连城璧》、《肉蒲团》等小说流入日本。雨村芳洲《橘窗茶话》记江户文人冈岛冠山“只有《肉蒲团》一本,朝夕念诵,不顷刻歇。他一生唐话,从一本《肉蒲团》中来”。之后,日本学界或翻译或用日文改写李渔小说、戏剧多种,并一版再版。另有资料表明,在李渔去世后91年,即日本明和八年、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日本有一本书《新刻役者纲目》问世(“役者”,日语“优伶”之意),里边译载了李渔的《蜃中楼》的《结蜃》、《双订》。据日本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介绍,李渔《蜃中楼》中的这两出戏,在八文舍自笑所编的这本《新刻役者纲目》中“施以训点,而以工巧之翻译出之”;青木正儿还说,德川时代(1603一1876)“苟言及中国戏曲,无有不立举湖上笠翁者”。日本明治三十年、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出版的《支那文学大纲》,分十六卷介绍中国文学家,李渔独成一卷,该书将李渔同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等并称为二十一大“文星”。此后,李渔的《风筝误》和《夺锦楼》、《夏宜楼》、《萃雅楼》、《十卺楼》、《生我楼》等作品陆续翻译出版。李渔的《三与楼》英译本和法译本也分别于1815年和1819年出版。此后,英、法两种文字翻译的李渔其他作品也相继问世。19世纪末,A.佐托利翻译的拉丁文本《慎鸾交》、《风筝误》、《奈何天》收入他编着的《中国文化教程》出版。20世纪初,李渔的《合影楼》、《夺锦楼》等德文译本也载入1914年出版的《中国小说》。此外,由莫斯科大学副教授沃斯克列先斯基(汉名华克生)翻译的俄文本《十二楼》也介绍给俄国读者。近年来,李渔越来越成为世界性的文化、文艺研究对象。着名汉学家、美国哈佛大学东方文化系主任、新西兰人韩南教授认为,李渔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难得的可以进行总体研究的作家,李渔的理论和作品具有一致性,形成一套独特的见解。他来中国数月之久以完成一部有关李渔的专着。德国的H.马丁博士也发表过数篇研究李渔的论文,并出版了专着《李笠翁论戏剧,中国17世纪戏剧》;1967年马丁到台湾继续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并编辑了《李渔全集》(包括“一家言”十卷、“闲情偶寄”六卷、“笠翁十种曲”、“无声戏”、“十二楼”等共十五册),由台北成文出版社于1970年出版。美国波士顿特怀恩出版社于1977年出版了华人学者茅国权和柳存仁着的《李渔》。当然,李渔最被今人看重的是他的戏剧作品和戏剧美学理论。

近些年来中外学者出版的研究李渔的专着和李渔传记,有三十多部,其中有国际知名的韩南、马汉茂、Eric.Henry、茅国权和柳存仁等学者的着作,有台湾和大陆许多知名大学的教授和研究机关学者多年研究成果,有以李渔为研究对象的博士论文。

我的这部《评点李渔》,仅限于《闲情偶寄》和《窥词管见》两部理论着作。若果老天爷假我以更多年华,当在完成已定的现有学术计划之后,也许还会旁及李渔其他着作。

李渔是个精通音律的人,这从他的着作可以看得出来。但是,必须向读者诸君致歉:我对音韵音律是外行,不敢置喙;即使偶有涉及,恐怕诸多不准确,甚至错误。请方家指点。我也想向专家学习,甚至想即时恶补;但是短时间是来不及了。

在《评点李渔》的写作过程中,很多朋友和同志给我以热情而无私的帮助,譬如刘世德研究员、刘扬忠研究员、蒋寅研究员、陈祖美研究员、党圣元研究员、彭亚非研究员、刘方喜研究员、陈定家博士等等,他们审读我的书稿,提出许多宝贵意见,为我出主意,贡献资料,开拓思路,查阅典籍,还纠正了我不少错误。他们使我体验到世间最可贵的终生难忘的同志情谊。

2008.12.12.

杜书瀛于北京安华桥寓所

同类推荐
  • 我的红黑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的红黑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收录季羡林回忆“文化大革命”的文章,这些在今天的读者看来如同天方夜谭、惊心动魄的经历,恰是作者经历了深刻的反思、观察、困惑和期待之后留存下的刻骨铭心记忆。
  • 放弃也是一种宽容

    放弃也是一种宽容

    本书选编了古今中外故事中的精品,文字清新隽永,读后令人终生难忘。故事结束后的心灵智语,灵气十足,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故事的寓意,点明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宛如从一线罅隙中奔涌而出的清泉,悄然渗入读者心田。短小、灵动、真切、睿智、感人是本书的特色;青春、活泼、真挚、真情、直爽是本书的感怀。文字清新隽永,读后令人终生难忘。每篇故事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在茶余饭后,品读之后能让人的心灵为之震颤,醍醐灌顶;能陶冶人的情操,历练人的性情,厚实人的底蕴,纯粹人的精神,完美人的灵魂。文中一篇篇闪着智慧火花的文章,为人的心灵打开一扇扇窗,开启一扇扇门,指明了一条条路,让人的生活豁然开朗,意境提升。
  • 铸就生命和事业的辉煌:叶斌长篇通讯选

    铸就生命和事业的辉煌:叶斌长篇通讯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如春雷惊地、蛟龙入海之势突飞猛进,各行各业呈现出勃勃生机,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大批“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的人才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他们的成长、成才及所取得的成绩令人赞叹。这些人物中,有从事行政工作的,有企业界的,还有文化界的,也许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只是浪花一朵,但他们的创业和奋斗精神却彰显了时代的发展和改革的进步。
  • 徐志摩文集:扫荡着无际的青空

    徐志摩文集:扫荡着无际的青空

    本书收录了徐志摩经典力作,分为散文、书信和诗歌三部分。“散文篇”精选了《巴黎的鳞爪》、《我所知道的康桥》《天目山中笔记》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书信篇”精选了与陆小曼所写的信件,记录两人不为人熟知的情史。
  • 回云南记

    回云南记

    “天星诗库”是我社重点打造的诗歌品牌,精选60年代、70年代生的诗人,《回云南记》是曾在云南生活了近二十年时间的诗人朱零的诗歌精选集,集子中有梦回云南的冲动和倾诉,有对云南这块土地的深深眷恋和不舍。诗风朴素、简洁,语言干净有力。
热门推荐
  • 武将神女

    武将神女

    21世纪林清乐的灵魂意外穿越到镇北将军府嫡女身上,顺手拐了一位美男,她这一世,自认为成为了那个执棋者,却没想到,最后还是栽在她前世恋人手上!她将自己的身世一点点挖掘出来,却没想到,在最后一步,她的第二人格霸占了她的身体权!她和他还能在一起吗?当年的蓝家,又是一个什么局面呢?
  • 苏丝黄的世界

    苏丝黄的世界

    Susie wong(苏丝黄)这个笔名和1960年那部美国烂片没有关系。它只是一时心血来潮时的随口一说,和这个专栏的诞生一样匆忙草率。当时,我醉心于让自己的名字填满整个报纸,从第一版到最后一版。而且最后一版编辑们是那么纵容和善良,不仅忍受我的涂鸦,而且在我的再三恳求下,尽可能地在生活上教我腐化堕落。
  • 黑色幽灵

    黑色幽灵

    故事以记叙的形式,讲述两个退役特警一个为死去的女友,一个为国家的责任,奔赴国外击杀犯罪分子,这是部慢热的文章,由于涉及保密词语,文章简略带过,这也是文章欠缺,忘读者见谅。
  • 回顾清风醉流年

    回顾清风醉流年

    在纯真的少年时代我们也曾为了爱而不顾一切,宁愿飞蛾扑火也不愿就此错过。本文讲述是发生在校园的曲折爱情故事,相遇本就不易何况相知相守呢?悬殊的家世背景、第三者的横空插入、命运的捉弄玩笑,步步劳心却又不甘放弃。面对毕业分离,天灾人祸,时隔五年当青涩褪尽换上成熟的容颜,理性大于感性,他们之间还有可能吗?他们还能坚守曾经那不说再见的誓言吗?
  • 倔强成长在八十年代

    倔强成长在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末,自幼聪颖好学的小江军才十四岁,突然间父母双亡,留下一个残废的姐姐,一个年幼的弟弟。没有空间,没有穿越,只有一个长期陪伴自己的怪梦,仿佛来自另一个平行世界的启示……
  • 八零后圣骑传说

    八零后圣骑传说

    “为什么要玩游戏?”“因为游戏讲规则,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于是余飞刀来到了一个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的世界,变身为一个高贵的圣骑士,白天可以治愈伤势,晚上可以治愈灵魂。接下来他遇到了一个盗贼妹纸,神出鬼没,沾血蔷薇。遇到了一个法师妹纸,娇弱婉约,清水芙蓉。遇到了一个XX妹纸,…………(郑重声明,这是一本纯洁的书,真的很纯洁。)
  • 我们还能回到以前吗

    我们还能回到以前吗

    他老是口不对心,明明喜欢她,却老是伤她的心。
  • 我的契约之剑

    我的契约之剑

    被骗卖身的苦逼青年冯盏,因屈意难平对抗不公最终饿死在出租房内。可没想到他却在异世再次醒来,一把漆黑带着白色流纹的神剑悬在他的头顶,而他的面前是一纸散发着天地法则的契约。签了此约,可得大道。签了此约,可通天晓。签了此约,可破,求不得!
  • 吊在窗上的魂

    吊在窗上的魂

    本书以预审员的独特视角,真实再现了发生在北京的二十多起案件。情节触目惊心,案情曲折离奇,故事凄楚哀怨,结局血泪交织,读来令人沉思。
  • 我是东方彧卿

    我是东方彧卿

    死而复生?不存在的,但我就是东方彧卿。我有洪荒之力,天下第一又如何?我吊打白子画,什么八大门派,什么长留仙山?仙又如何?我要逆仙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