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43400000005

第5章 官场敲门砖——哈佛

1高材生

1947年,基辛格回国后,名牌大学中只有哈佛大学还继续吸收新生。24岁的基辛格决定从二年级读起。

基辛格在选择同屋时虽然仍要求是犹太人,但他从不跟同屋谈犹太主义。他甚至强烈反对以色列的崛起,认为这会造成阿拉伯人的不友好,损害美国利益。“我有一个印象”,他的犹太同学说,“基辛格在童年时代遭受的反犹太主义的痛苦比我小时候在新泽西遭受的要轻得多。”

他给同屋的印象是特别用功、特别成熟。早上7点钟起床后就去读书,直到傍晚才回宿舍。他虽然对运动有职业兴趣,但不曾参加任何一项,他从不追逐女人,似乎还是那么腼腆而不善交际。

他在所有的功课上都是A等。

他曾想选化学专业,为此跟化学教授吉斯田尔科斯基探讨过。教授建议他不要这样做,这是他一生中的幸运时刻。“我跟吉斯田尔科斯基开玩笑说,如果他允许我当了一名平庸的化学家,可省去我多少年的麻烦。”

于是,基辛格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见政治系教授埃利奥特。当他到达教授的办公室时,教授正在奋笔疾书。“倒霉,又是一个辅导生。”埃利奥特说着开了一张25本书的清单要基辛格阅读,并写出一篇论文。

别人都觉得埃利奥特这种傲慢的打发人的方式很可笑,可基辛格立刻去了图书馆,把书单上的书一一阅览一遍,用3个月时间,以每天工作到深夜2点的劲头完成了这篇论文。

一天早上,他把论文交给埃利奥特。

下午,电话铃响了,是埃利奥特要召见他。因为从来没有一个学生把所有这些书看完,并写出如此连贯的论文。

埃利奥特是个体形、个性、自我都很庞大的人,他平生最大憾事就是没有从政。从政对他来说既是个人野心的实现,也负有一种使命感。他把这一点传染给了基辛格。

埃利奥特的指导对本科生基辛格到终生教授的基辛格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他为基辛格写的推荐信中这样写道:“我可以说在过去五年里,从没有一个学生具有基辛格先生的思想深度和哲学洞察力。另一方面,他有一副条顿式、彻底系统化的、缺乏典雅的头脑。他带有某种感情用事的倾向,这可能跟他的难民出身有关,但总体上看,他的头脑非常均衡而公正。”

在埃利奥特的指导下,基辛格创造了一个哈佛之最。他写出了一篇383页的论文,这在哈佛本科毕业生中从来没有过。尽管哈佛人才济济、英杰辈出,大家仍对此不由得发出惊叹。这篇题名为《历史的意义》的论文,其内涵之丰富,规模之巨大,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把历史上发生的一切都汇入其中。

在这篇论文中,基辛格大唱悲观主义论调:“生活就是痛苦,出生蕴含着死亡。”他还阐明了自己欧式保守主义的观点,强调国家利益和势力均衡的重要性。这些观点在他后来的博士论文中得以充分发挥。

基辛格在大学三年级时结婚了,对象是中学舞蹈课上的同学安妮·弗莱歇尔。基辛格在军队就早已放弃宗教崇拜,但为了父母,他和安妮仍在一座犹太教堂举行了婚礼。那年他25岁,安妮23岁。

小俩口搬进了阿林顿高地的一个小套间。“安妮帮他一心一意地扑在研究上”,亨利的弟弟瓦尔特说“他受不了轻浮的学院生活。我俩都无法跟宿舍里那些预备学校出身的家伙融洽相处。与安妮结婚使他更加严肃认真。”

的确,他写作的时候,安妮只能轻手轻脚,除非必要,平时连话都不敢跟他讲,这种状况经常要持续好几个月——这对任何女人都是不堪忍受的。

他们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基辛格的奖学金付掉他的学费后所剩无几。安妮找到一份图书保管员的工作来维持他们的生计,另外还料理家务,帮他打印清稿。

埃利奥特教授对于基辛格,与其说是一个学问授予者,不如说是私人保护者。他知道他这个辅导生在思辨能力上已超过了他,但他是基辛格的哈佛同事中难得的一位不表示嫉妒的人。相反,他尽其所能地帮助基辛格,帮他找工作,赚钱,在对基辛格颇为冷淡的学术团体里为他打下社交和政治基础。

在埃利奥特的推荐下,基辛格主持了哈佛夏天国际研讨会,研讨会成员都是欧亚各地前途远大的青年,基辛格对他们殷勤周到。他有一种本能,知道该邀请到那些日后会成为他的东道主的人。

这些人中间许多人在基辛格当政时就已成为各自国家的重要人物,或新闻记者、银行董事长。基辛格受益匪浅,甚至到90年代,他还跟这些人保持着工作关系。

在哈佛就读的这段日子,基辛格给人印象是个没有童年的人。他老是一本正经的样子,老是来去匆匆,好像世界上就属他最忙。

他在哈佛最强有力的对手是后来成为卡特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布热津斯基回忆说:“基辛格对他怀有竞争心理。”基辛格声称正好相反。也许俩人说得都对。布热津斯基后来没有捞着哈佛终生教授的职位。

基辛格顺利通过了博士论文,因为他那傲慢、难以相处的脾气和那掩饰不住的、想在政界谋求发展的勃勃野心,哈佛也拒绝给予他终生教授的职位,哈佛需要献身教育而不是把哈佛当做跻身于权力中心的台阶的人。

1955年,设在纽约的对外关系协会聘请基辛格作为一个研究小组的报告人。这一小组负责考察国务卿约翰·福斯特·杜勒斯1954年倡导的针对苏联的“大规模报复”战略的含义。基辛格迫不及待地接受了这个工作,因为它像国际研讨会一样提供了一个接触外交政策精英集团的机会。

进入这个研究小组后,基辛格才发觉哈佛只不过是远离世界权力中心的一潭死水。

研究小组的中心议题是美国有可能需要发展进行局部战争也就是使用小型核武器的战争能力,基辛格负责整理会上讨论项目并写出一本书。他把专家分成小组,要求每一组就一个具体问题提出建议,经过两年努力,他以个人名义出了一本书——《核武器与对外政策》。

在对外关系协会的历史上,头一次一个研究小组变成专为帮助报告人写书的顾问班子。

无名教师写的有关国防政策的严肃书籍很少能上畅销书榜。令出版商和他本人吃惊的是,1957年这本书出版后,连续14个星期高居畅销书榜首。《纽约时报》数星期把此书列为头版头条。“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对基辛格大加赞赏,尼克松还有一张拿着这本书的照片。总之,这本书的广泛流传,使基辛格一跃成为外交政策研究方面的名人。

2权力边缘

在兵营是克雷默尔,在哈佛是埃利奥特。1955年,基辛格生活中出现了第三个伯乐——他远比前面两位显赫——这就是纳尔逊·洛克菲勒,石油大亨约翰·D·洛克菲勒的儿子。

不像基辛格,纳尔逊·洛克菲勒在这个世界上有牢靠的地位,能对那些向他挑战的人处之泰然。

“他具有二流的才智,一流的识别人的直觉。”基辛格曾这样评价洛克菲勒,“而我的才智是一流的,但对人的直觉判断力却是三流的。”

1956年,32岁的基辛格成为洛克菲勒基金会赞助的研究小组计划的主持人,指挥一个上百号人参加的班子和众多的顾问小组。纳尔逊·洛克菲勒1960年竞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时,基辛格提出的一系列建议构成前者竞选的基础。他因此更深一层地进入外交政策精英集团中权势人物的关系网里。

从1957年开始,哈佛终于接受基辛格为正式教师,随后经过一番努力,基辛格成为哈佛的终生教授。

有了固定的教授工资和洛克菲勒给他的顾问费,他才决定要孩子。他和安妮先后有了女儿伊丽莎白和儿子戴维。

安妮是个不知疲倦的家庭主妇。以德国式的效率料理着一日三餐,并把家里弄得一尘不染。她认为,随着基辛格的地位提高,这样做是十分必要的。

安妮在有些客人面前会感到不知所措,她常把厨房当做庇护所,一个教授回忆说:“她站在吃饭间门口聆听着,好像害怕走进来。”基辛格是个典型的德国丈夫,只把她当做家庭妇女来对待,对她在饭桌旁讲的任何话都不加理会。

但安妮很为丈夫的工作感到自豪,常把她丈夫的文章剪贴在本子里收藏。

不过,这俩人在自己各自的道路上愈走愈远。基辛格在他们的车库上面建了一个私人书房躲起来。有时候他带一个朋友到自己书房坐坐,安妮壮着胆子跟进来喝杯咖啡,基辛格粗鲁地赶她走,因为这是他的房间。他们的朋友把这个书房看作是他逐步抛弃安妮的一个标志。

安妮是一位谦逊又很成熟的女性。她喜欢音乐和艺术,在自己熟悉的圈子里很健谈。可是,随着基辛格步入令人炫目的权势圈,家庭妇女型的妻子似乎已拿不出手,而安妮也觉得他不是一个能在一起过日子的人。1964年8月他俩正式离婚,结束了17年的婚姻。

这场婚姻的破裂虽然令人伤感,但在双方的心目中没有留下多少怨恨。他们仍旧友好往来,常常谈论孩子们,有时候,安妮还会请亨利吃一顿饭。他出名后,她极力维护他的名声,甚至安排他跟她所属的圈子里的人对话。后来,她嫁给了一位心地善良、很有名气的化学教授。

这段时间里,基辛格从事其事业中为时最长的一段学术研究工作。1960年,肯尼迪当选总统后几个星期,基辛格出版了《选择的必要》,他在此书中提倡的“灵活反应”战略被肯尼迪政府接受为现行战略,肯尼迪一度邀请他为白宫顾问,后因他的作风不合肯尼迪的胃口而中断合作。基辛格从这件事中吸取了一个教训:总统不需要别人告诉他什么事不能做,最好是告诉他什么事能做,或至少提供他愿意接受的选择。

60年代前后,他发表了有关欧洲防务的大量文章。1964年,他把这些论文收集成册,以书名为《麻烦的伙伴关系》出版。这本书反映了他在核问题上对欧洲盟国的深深的不信任。

基辛格仅仅是一个副教授、一个中级政府顾问的时候就已能得心应手地把自己包装成一个重要人物。他还熟练地掌握了明争暗斗、奉承吹牛的技巧,一方面急于为白宫出谋划策,另一方面很圆滑地与政府中的熟人周旋。

在同事中间,他有媚上欺下的名声。

随着肯尼迪政府的结束,基辛格在华盛顿再度受到欢迎。1965年、1967年约翰逊政府派他和学术界知名人士去越南考察,旨在争取他们对战争的支持。谁知《华盛顿邮报》报道了他认为越南政府不得人心、打不赢战争的观点。约翰逊政府恼怒异常,声称基辛格的越南之行与政府无关,并不再启用他为顾问。基辛格终于了解了政府官员是如何操纵新闻界的,又是如何不考虑调查报告作者的,后来他把这两个教训运用到自己的官场生涯中。

从1957年到1968年为止,他一直在权力的边缘上徘徊,就像一个把鼻子紧贴在玻璃窗上朝里看的外人。

同类推荐
  • 南斗文星高

    南斗文星高

    罗孚先生长期在香港文化界服务,与香港大多数知名作家过从甚密并对许多著名作家在香港的行止了解甚多。本书即是作者用独特流丽的文笔对当代著名作家在香港的活动情况和他熟悉的香港本土作家们作了精彩描述,他们当中有鲁迅、巴金、萧红、叶灵凤、聂绀弩;还有有香港文坛的拓荒者、早年的健笔,如曹聚仁、三苏、侣伦、刘以鬯,也有仍为当今读者熟知的作家金庸、梁羽生、董桥,还有女作家小思、西西、亦舒、林燕妮、钟晓阳等。作者饱满而风格化的笔触,着重展示了与香港有着密切关系的作家们创作和人生的精彩之处,并将他们的人格文品融合在一起,巧妙地插入他们的趣闻轶事,令人读来如见其人。
  • 乱世尊丐:朱元璋传

    乱世尊丐:朱元璋传

    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封建皇帝中比较卓越的人物。其功劳在于统一全国,结束了元末二十多年战乱的局面;在立国之后,能够吸取历史教训,对农民作了一些让步,大力鼓励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允许农民尽力开垦荒地,大大增加了自耕农数量;解放了奴隶,改变了元王朝官僚大量拥有奴隶的落后局面,增加了农业生产劳动力等措施。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有利于社会前进,为明朝前期的繁荣安定局面打了基础,值得肯定的。本书以丰富翔实的史料、生动活泼的文笔,将朱元璋从农民起义的领袖到封建帝王的一生做了全面阐述。作者试图通过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使读者领悟一个历史人物的升降沉浮,并了解有明一代初期的历史。
  •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以春秋战国到清末历朝历代著名的帝王将相作为抒写对象。帝王的聪昏周期率、宫廷喋血、将相的作为与专权、腐败贪官的触目惊心……历史钩沉,广征博引,文笔老辣,入木三分。浓缩了帝王将相历史,读之大开眼界。
  • 吴佩孚

    吴佩孚

    本书用新角度、新观点全面讲述了这位独特的旧式军人和爱国民族将领,叱咤风云而又艰难曲折,颇具传奇色彩的一生。他以其独具个性的政治表演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颇具影响和受中外瞩目的历史人物。
  • 巴顿

    巴顿

    巴顿,美国陆军上将。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加夫列尔一军人世家。1909年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毕业后在骑兵部队服役。1916年作为J.J.潘兴的副官参加对墨西哥的武装干涉。1917年随美国远征军赴法参战。同年11月负责组建美军第一个装甲旅。1918年9月指挥该旅参加圣米耶勒战役。1919年回国后在坦克训练中心工作。1932年毕业于陆军参谋学院。1935年任夏威夷军区情报处长。1940年7月任装甲旅旅长。12月晋少将,任第2装甲师师长。1942年任第1装甲军军长。同年11月作为北非远征军西部特遣部队司令,率部参加北非登陆战役,占领法属摩洛哥。后负责组建美国第7集团军。
热门推荐
  • 女配要逆袭:女主快走开

    女配要逆袭:女主快走开

    夏倾城——世界首富的千金,却遭男友劈腿,最好的姐妹用车撞死自己。临死前无意间开启了女配逆袭系统,获得了重生的机会,但前提是要完成任务。为此她穿梭各个小说之间。我第一次写小说,要支持我哦
  • 愿时光静好你安好

    愿时光静好你安好

    十六岁那一年我暗恋你,你是我的竹马,我是你的青梅十七岁那一年我遇见了苏星辰而你却让他远离我,我误认为我在你的心里是重要的而你却说不是......那一年苏小小的插入让我死心,而你却在另一边保护我...可时间却不让我们相见,我们是距离变得更加遥远但是我更加思念那一晚你打来电话说“石苼娅,我们在一起吧!”
  • 莞枯

    莞枯

    痴情的她,为了深爱的人涉险求药,当时她才七岁。双面的他,因为她的意外来临,一颗冰封的心开始悸动……她的十七岁,注定过得坎坷。深爱之人的误会,妹妹处心积虑的伤害,母亲的惨死……在她最美好的年华中,老天给予了她一个最大的玩笑。几度被折磨地晕厥,但她却依旧支撑着自己瘦弱的身子。直到他来,才闭上了早已沉重的双眸。待她再次睁开双眸,却见-----复仇之火在冉冉升起!
  • 游戏末世

    游戏末世

    原本看不见的曹宇,因为和本源火融合,看的见了地球变火球,世界变游戏火,代表欲望燃烧吧,紫火
  • 阴阳伏魔记之使命

    阴阳伏魔记之使命

    二十三岁青年孤儿历爵风当上了道士,从此他的人生发生了一次巨大的改变,人间的一场腥风血雨即将来临,一群青少年又会怎样解决这次灾难,请看道士传奇之使命。
  • 异世界之数码召唤

    异世界之数码召唤

    年轻的太子,夜魔花裳;手染万千生灵性命,为报仇人一命从而和敌人同归于尽;本应回归地狱的他因为一道银光而穿越到了这苍茫大陆,在这里他用他本应送给私生子的数码召唤机开始了另类的征途。出来吧!究极暴龙兽!钢铁加鲁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王妃怪美的

    王妃怪美的

    千雪尔怀着一身怒火重活一世,扮着萌萌哒的乖兔子,其实就是只狡猾狐狸,与上一世的仇人斗智斗勇,生活是越过越顺利,不想遇到一匹看似佛性,内心却骚包的狼。
  • 三幕悲剧(克里斯蒂侦探小说)

    三幕悲剧(克里斯蒂侦探小说)

    人们常说十三个人参加的晚餐会有厄运,你相信吗?当波洛受邀加入查尔斯爵士这次不吉利的晚餐后。诅咒灵验了。牧师巴宾顿先生突然死在了众宾客面前。但死神并未因此停住脚步,凶手亲自在大侦探波洛的眼前拉开了这场谋杀的序幕。杀人的剧作不断地上演,相同的演员,相似的布景,相近的情节。死亡的威胁甚至降临在波洛自己的身上。谁,将是下一个受害者?
  • 千悲

    千悲

    我一直以为我和你只直一隔面纱,可是却要番经千苦,对哦!堂堂将军之嫡怎肯会喜欢我这卑贱人儿?千悲,无奈!心跳动时,我以了我恋上你,可是你那不屑的眼神把我推向深渊,“爱岂是你这贱女人可以说出口的。”墨已成碑,你我俩别,我贱,我爱上了你那深深的瞳孔:我悲,不能控制我那跳动的心。为什么,明明是我先遇见你,明明是我把爱先给了你,而你却对我如此不屑一故!千念万思,可...心已近碎,那么要着卑贱的爱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