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89200000015

第15章 附录(1)

从生活中“发现”电视剧

美国著名作家利昂·塞米利安在《现代小说美学》中指出:“作家在着手用文字再现生活之前,必须对纷纭杂乱的生活现象进行梳理、提炼,使之顺理成章。然后,在对漫无边际、杂乱无序的生活现象进行重新安排的基础上,再现生活的真实,而不是复制生活的原型。众所周知,小说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不是无限复杂的生活本身,而是经过作家精选的典型形象”,“作家对素材进行的选择,就像从矿石中提炼闪光的金属”。他进一步明确地说:“激励作家的是现实生活的意义,而不是生活本身。”

他道出了一切创作活动的真谛:从生活中“发现”艺术。或许倒过来说,艺术创作就是“发现”生活。

电视剧是反映生活的,“发现”电视剧,其根本意义就是“发现”生活。任何一部电视剧之所以成功,首先就在于它对客观生活有了一种新的发现:或新的现象,或新的情感,或新的感受,或新的概念,或新的义理。总之,它揭示了生活中的某种新东西,让观众产生了新的艺术感受和审美满足。

从生活中“发现”艺术,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著名作家贾平凹在2001年11月19日会见中学生时指出,要写出好的文章,必须“着重培养自己的想像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而要培养这三种能力,“成为一个作家的首要条件是兴趣,其次是天分,最后还要靠后天的勤奋”。贾先生所说的想像能力大抵是指艺术感受能力,观察能力大抵是指凭借生活积累,从生活素材中“发现”艺术的能力,表达能力大抵是指驾驭某种艺术创作规律的功力。

我们还是先从生活积累说起吧。

从生活中“发现”电视剧,首先需要有深厚、广泛的生活积累。

车尔尼雪夫斯基有一句名言:“美是生活。”歌德说过:“世界是那样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丰富多彩......现实生活必须既提供诗的机缘,又提供诗的材料。一个特殊具体的情境通过诗人的处理,就变成带有普遍性和诗意的东西。”毛泽东也有一段经典性的论述:“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惟一源泉。”这些论述都说明,文学艺术离不开生活,文艺创作应该贴近生活。

生活是文艺创作之源泉。这似乎是一个老话题,但又是历代文学家艺术家必然讲到、必须回答的第一位的问题。为什么呢?

首先,从反映论的观点看,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泉。生活指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以及社会联系、社会交流的等等,其中物质生活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具有客观性和本4的性质。人们的观念形态,都是在人类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人类实践活动的能动的反映。文学艺术也是如此。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文学艺术。

建国初期,我国文学界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一大批优秀作品受到观众的喜爱,并对几代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首先,因为我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是威武雄壮的事业,生活素材是丰富多彩的,而这一时期的一大批作家,都是从解放战争中走过来的,属于“亲历型”作家。他们拥有大量的创作素材,许多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有亲身感受,所以写出来的作品内容丰富多彩,有真情实感,易于打动人,故而在那一代人中能够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和影响。这一时期的作品,如曲波的《林海雪原》,吴强的《红日》,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以及《烈火金刚》《铁道游击队》《新儿女英雄传》《创业史》等等,都属于亲历型这一类。再如,陈忠实为什么能写出大作《白鹿原》?第一,在于他是白鹿原人,自幼生活于斯,对那里的文化底蕴、风土人情、历史掌故有很深的了解。第二,在于他为了创作,在白鹿原做过长时间的搜集素材的工作,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的生活材料,摸准了这里生活的脉搏。再加上作者强烈的创作使命感和生花之笔,所以只有他,才能创作出《白鹿原》。说到底他有“生活”。

其次,从文艺的功能看,一切文艺创作,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生活的需求,即满足生活、实践的主体———人及其生活着的环境———社会的需求。人的一切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创作也不例外。创作的目的,是要拿出一部好作品,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得到大家的认可,使其产生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从而也使自己得到某种满足和报偿。在这里,得到社会认可是关键,而要得到社会认可,必须满足社会和人们的某种需求。

美国学者耘·卡茨等人列举了五种基本需求,需由包括电视在内的大众交流媒介来满足:①认识的需要。需要信息、知识和理解。②感情的需要。需要情感体验和审美经验,爱情和友谊,渴望着美的东西。③人格的综合需要。需要自信、稳定、地位、安心。④社会性的综合需要。需要加强与家人、朋友和其他人的联系。⑤紧张—放松的需要:需要逃避和消遣。电视和一切文艺创作,只有满足上述社会的和个人的需要,才能为社会所认可,才具有社会价值。当然,文学艺术满足社会生活需求,有它自己独特的方式和途径。我们知道,电视剧创作是一项审美实践活动。从美学的观点看,美的形式主要有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三类。自然美是一种没有经过人类虚构的自然的美;艺术美是经过人们虚构或加工提炼、改造了的美;社会美则是体现在人们社会生活中或社会实践中的一种美。由于电视剧可以最快捷、最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以它所传达出来的主要是一种社会美,其艺术美往往体现、糅合在社会美之中。这样,电视剧就势在必行地承担了传播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功能。

再次,从电视剧的创作规律看,生活是源泉、是基础。电视剧同任何艺术品的创作一样,都要经历以下三个步骤:客观世界—主观世界—艺术世界,或者是:生活物象—主体心象—艺术形象。在这里,生活物象是前提,是基础,就是说,要进行艺术创作,首先要进行生活积累,掌握大量的生活素材。有了这个前提,才能进行第二级跳跃,即通过作者的努力完成从客观世界到艺术世界的转化。如果说这第二步跳跃是从生活中“发现”艺术的话,则第三步即为“表现”艺术。“发现”和“表现”的前提是生活。

从生活中“发现”艺术的过程较之“表现”艺术,则显得更为重要,更为艰辛。一部长篇小说,可能用一年、数年乃至十数年、数十年才能写出来,但“发现”的付出则会更大些。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红楼梦》,可谓苦矣,但真正令他艰辛备尝的,是“发现”《红楼梦》的过程。他是用了数十年的生活体验和感情积累,用了几乎毕生的心血、用了他的整个生命,才“发现”这部文学巨著。长篇是如此,中短篇更是如此。鲁迅的《狂人日记》虽然篇幅不长,却是作者在几十年人生经历的基础上对数千年中国历史的沉思。《阿匝正传》只是一部中篇,却是作者对中国社会、中国国民病态与弊端的一生的思考与觉悟。那些主旨深刻、具有震撼力的影视作品同样是这样。为什么“发现”比“表现”还要难呢?这里不外是两个因素所致:一是生活积累是否丰厚。这是前提性的,仅凭对生活浮光掠影的观察是创作不出深刻的文艺作品的。二是“发现”能力之强弱。“发现”的能力,即艺术感受能力,又称艺术感知,这是一种以感受和体验为基础、以情感为动力、以联想与想像为体验方式的认识活动与审美能力。具有艺术感觉能力,又拥有丰厚的生活积累,才可能产生创作冲动,从生活材料中去“发现”艺术。

电视剧创作之所以同生活密不可分,还在于社会生活是检验电视剧乃至一切文艺作品的标尺。一部作品是否具有感染力,其品位如何,不在于作者有多么良好的主观愿望,自己是如何标榜、如何宣传或炒作的,最有发言权的是社会生活和生活着的人们。生活检验文艺作品的真实性和深刻性,广大观众是文艺作品的评判者和鉴赏者。那些贴近生活,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揭示生活的真谛的作品,能够引发广大观众的思考、情感共鸣和交融,使他们产生愉悦,感受到生活的美,他们自然接受、喜爱这样的作品。近年来出现的“《渴望》热”“《围城》热”,就是证明。所以,创作离不开生活。

作为最具当代性和大众性的电视剧创作,更离不开现实生活。前些年,影视圈曾经出现了几位侃家,说他们的作品是侃出来的。其实,他们侃的也是生活的材料。侃的过程,就是对生活素材梳理、认识、提炼的过程。正是因为有生活基础,这些侃出来的作品同样为观众所接受。一个天才的作家,如果把他放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中,他是无论如何也侃不出同现实生活紧密相融的作品的。现在有一种现象,就是文艺工作者不深入基层,不深入劳动群众中去,热衷于关在房子里苦思冥想,有的偶尔下去一下,也要大肆宣扬一番,某某人到那儿采风去了,好像采风就成了一个很不寻常的举动,这实在让人感到怪异和滑稽:作家不采风,同农民不进田地、工人不进工厂又有何区别?还有的人,为了挣大钱,不负责任地胡编乱造,作品脱离实际,甚至一味追求怪异和离奇,导致劣品层出不穷。目前我国每年出的书数目惊人,电视剧也有一万部集之多,但好的作品实在不多。原因何在?一是创作者生活根底差,创作水平不高,写不出主旨深刻、构思精美的作品;二是为了追求商业利润,创作态度不严肃,粗制滥造。所以,强调贴近生活,深入生活,确实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生活积累首先具体化为“生活见闻”。

“生活见闻”大抵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剧作者自己的生活。每个人作为相对独立的“生命个体”,都有区别于他人的生活。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都有自己的活动内容,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都有自己特有的生活体验。总之,都有自己的生活积累。剧作者也是这样,只要用心体味,总是可以发现可写之处的。实际上,在文艺史上,写“自己”的作家是不乏其人的,因为作家从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中发现了可写之处。

生活材料是“自己”的,但它反映的内涵却不仅仅是“自己”的。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在真空中生活的,他必然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总是要同别人、同社会发生某种联系,特别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人群。因而,他的那种打着“一己”印记的生活,还必然映射出“大众”的内涵,具有某种“社会”色彩。这正是从自身经历中择取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的意义之所在。佛语说,“任他弱水三千,我只作一瓢饮”,道出了一瓢水与三千弱水的必然联系,可谓是大彻大悟之言。《高玉宝》这部小说是作家高玉宝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作家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旧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和向往,揭露了剥削阶级的丑恶行径和贪得无厌的本质,曾经在几代人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部自传体作品,无疑具有很深远的社会意义。

其次,是开阔视野,广泛接触、体验他处生活和多种世界,增加生活积累。个人的生活积累再丰厚,从深度和广度上总是有限的,要准确地把握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丰富多彩、瞬息万变的外部世界,要想使自己的体验更深刻、更明晰,使自己掌握更多的生活材料,则必须尽可能地开阔视野,增加各方面的生活积累。

要耳聪目明,勤听勤看,多注意身边的事情,多留心周围传递来的信息。“处处留心皆学问”。身边发生的那些看似琐碎的凡人凡事,可能隐含着可贵的创作素材;周围传递来的那些看似寻常的信息,可能会像电光石火一样激发起你的创作灵感和欲望。甚至在那些低俗甚至带“色”的市井故事和民间的闲传趣闻中,也会有某种闪光的东西。关键是你要留心,要能听到它,看到它,认真思考它,才能捕捉到有创作价值的素材。

这里不妨举例说明。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的巨变是从何处开始的?可能有人说,从党中央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有的人还会说,从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这无疑都是对的。但是,作为电视剧作者,这样回答问题是不够的。电视剧作者是用电视剧表现生活的,应该以创作者的眼光从生活中获取材料,用生动的作品来回答这个问题。巨变从何处开始?当年我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发现中国的巨变是从为自行车打气的打气筒收两分钱开始的。以前,拥有打气筒的人把自己的打气筒放在门口,往来的骑行者要打气,只需向主人打一声招呼,打气后道一声谢也就行了。几十年来,中国的城市和乡村都是这样,用别人的打气筒从来不收钱,可是,忽然有一天,拥有打气筒的人在打气筒旁立了一个小牌“打气每次收费二分”,时过不久,许多拥有打气筒的人都如法炮制,并陆续将“收费二分”提升为五分,一角,两角,直到五角。这看似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却预示着在中国大地上,一场巨变即将到来!如果有人抓住这个素材创作一部名为《两分钱的风波》的电视剧,展示一下人们经济生活的这一微小的但却是实质性的变化给人们在几十年中形成的计划经济观念带来的冲击以及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带来的变化,那么,从这个小材料中引出的电视剧的题旨,就显得凝重而深刻。

同类推荐
  • 古铜镜揭秘

    古铜镜揭秘

    我国是铜镜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千秋可鉴的艺术瑰宝。但由于某种原因,铜镜尚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境地。而这恰好给铜镜爱好者留下了一个难得的收藏机遇和投资空间。
  • 红色文丛-回首红色影视(上)

    红色文丛-回首红色影视(上)

    红色文丛-回首红色影视红色文丛-回首红色影视红色文丛-回首红色影视
  • 中国色彩论

    中国色彩论

    本书为一部系统的关于中国色彩理论的专著,从中国古典文化“以色明礼”“以色证道”的儒学角度,论述色彩在中国传统文化及世俗生活中的重要性,由此推出在中国人审美观念中色彩观形成的内在理路,并借助西方美术中的色彩运用,脉络清晰地阐述了中国绘画以致实用领域的独特色彩规律。
  • 听画

    听画

    《听画》由杨佴旻和关勇共同创作。收入杨佴旻绘画作品约百张,循彩墨派余韵,独辟蹊径,以东方媒材塑静物,以中化西,成功的创作了融汇传统与现代的色彩水墨画。关勇为每幅画配词,如《忆秦娥·白菊花》、《添字采桑子·瓶插百合》、《欸乃曲·大宇宙》等。一画一诗,诗画契合,相得益彰。以诗入画,以诗听画。
  • 花儿与少年花儿美美走世界

    花儿与少年花儿美美走世界

    《花儿与少年》是国内第一档明星真人秀旅游节目,在节目中,五位美丽的中国女性:郑佩佩、张凯丽、许晴、刘涛、李菲儿吸引了众多观众的视线。这五位女性,代表着中国女性美丽的五个侧面,节目的播出,让不同年龄段的女性,都燃起了“美美走出去”的渴望。“穷游世界”是年轻人的梦想,而作为女人,还要懂得在旅行中善待自己、宠爱自己,这样才能通过旅行让自己变得更美丽。这本书中,介绍了五位“花儿”的独门旅行秘籍,也从她们每个人的角度出发,揭示了女人在旅行中最美的那一面。同时,书中还独家收录了对五位明星和导演的贴身访谈,除了详解很多幕后“八卦”,更道出了一档优质真人秀节目的良苦用心。
热门推荐
  • 鸢寻

    鸢寻

    葡萄。。。。。。。。。。。。。。。。。。。。。。。。。。。。。。。。。。。。。。。。。。。。。。。。。
  • 阴阳风水先生

    阴阳风水先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他乃风水先生一位,寻吉穴,下阴房,看阳宅,无一不会,只要他下令谁敢不听,风水阴阳师更是让世人闻风丧胆……
  • 关于我的S级异能是公主抱这件事

    关于我的S级异能是公主抱这件事

    眼镜、金发、棕瞳。怀揣救世大业却得到奇葩顶级异能的路人男主。丝袜、白发、蓝瞳。坐拥美貌实力却与中二变态同寝室的贵族女主。面具、棕发、黑瞳。不屑身边众花却坚持不懈追求女主的霸道男二。长裙、蓝发、青瞳。背后千万狗仔但只钟情于普通男主的魅力女二。在无比繁荣的魔都之心——白羊学院的奇幻、恋爱、轻松的校内生活与对抗世界列强和异次元的热血青春。【男主:喂,有没有人回答我下公主抱异能是什么鬼。】【女主:就是强制他人被你公主抱啊,笨!】【众人:......】
  • 我在异界养灵宠

    我在异界养灵宠

    范珉穿越到一个人人都有灵宠的世界,它们可以用来战斗,可以谋求职业,乃至抵御外敌,就在范珉进行第一次召唤时,他觉得,他的灵宠之路艰辛且长远:性感哈士奇,在线吹风。
  • 异界研究员

    异界研究员

    这是一个战气纵横的世界,他是一个带着生物实验室穿越的疯狂研究员。身体素质差?拿山地大猩猩基因来融合一下,看看谁牛逼。修炼速度慢?找个品级丹药扫描下数据,山寨几百个当旺仔小馒头吃。功法品级低?把这几个下品的升升级,什么天级地级都是浮云。总而言之,哥就是用科学的力量,修最强的战气。…………新书求支持,花上几分钟看上几章,或许能给您个惊喜。若是还能入眼,开号收藏下,投个推荐,给作者一点支持,拜谢。PS:两本百万字以上的VIP完本经验,一本繁体出版,有质量保证,请大家放心收藏阅读。
  • 悍妃

    悍妃

    传说柳家的小女儿软弱无能,就算是别人将热水泼到她的头上,她一句话也不敢说;传说柳家的小女儿被父亲逼着嫁给了一个傻子,在花轿中自尽未遂;传说她嫁的傻子唯唯诺诺,完全不懂夫妻间的相处之道。打住,打住,传说总归是传说。当一抹异世的幽魂重生,传说已全然被打破!
  • 网游舰娘之欧皇系统

    网游舰娘之欧皇系统

    叶寒重生到了一个平行世界,在温馨的家庭中~孤儿叶寒已经融入了这个和前世一模一样的世界直到.....人们发现了一款神奇的网游,名为《舰娘OL》,这款游戏已经超越了现代科技,被政府们所认可的一款游戏...然而,只有政府才真正的知道,这款《舰娘OL》并非什么单纯的游戏.....QQ群号:875286895(200人!想喷我的加吧!)
  • 无敌相公缠娇妻

    无敌相公缠娇妻

    繁华的街市上,小小的人儿闯进了他的怀里,他邪魅的容颜,带着眼底的魅惑说道:“你没事吧。”“不要让自己太痛苦,”“这一切都不是你的错,所以不要太责怪自己了。我可不想见到你的眼泪哦。”他看着面前强撑着的身影,含着痛惜的眼神,温柔的说道。找不到的心,因着他,再一次的回到了心脏的位置。只是这一次他又在哪?
  • 我要结婚

    我要结婚

    夏小汀,三十岁的白富美,三年前,男友以莫须有的理由与她分手,三年后,功成身就的前男友回来欲与她重修旧好,她却不再相信他;倪安安,三十岁的物质女,立誓非豪门不嫁的她终于邂逅多金男,却差点沦为小三;夏小苓,夏小汀的堂姐,在与极品老公离婚,摆脱极品公公婆婆后,对感情和婚姻充满怀疑……一个偶然的机会,三人听说了“我要结婚”服务中心,于是三个恨嫁女便进入到这个中心,开始了她们一波又一波的择爱之旅。三个女人一台戏,在她们的择偶旅程中,将会有怎样的惊涛骇浪和喜怒哀乐?一场爆笑+感动的择偶大战,即将开战!
  • 焦阳焚天

    焦阳焚天

    以肉身作炉鼎,引天地之能量,灼心火,淬成无上神丹,焚化万千。当九星汇聚,混沌衍化——“这个世界将由我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