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99000000018

第18章 新时期村经济发展的范例(6)

2003年,旅游公司在持续两个多月的“非典”疫情下(其中封景一个月),仍可接近年初预定的目标。其相继开发扩建新景点,2003年门票收入380万元,旅游综合经济效益达1900万元(包括餐饮、住宿、商店等)。

房地产公司2003年新开发商品房5万多平方米,在北仑开发了几个项目,形势喜人。建筑公司在稳定原市场外,业务挺进北仑、湖州等市场。承接工程额近3.5亿元,实际施工产值达2.6亿元。

2003年第三产业创总产值5.7亿元,占全村社会总产值的35.6%。

(五)基本经验

滕头村作为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进典型,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全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民收入稳步增加。

回顾滕头村的发展历程,改土造田,兴办工业,开拓“三产”,建设新村,提前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之所以能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归根结底是滕头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认准目标不停步,有一种“一犁耕到头”的坚定信念和创业精神。

认准目标不停步,“一犁耕到头”。滕头人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壮大村级经济为主体,带领全体村民团结奋斗,艰苦创业,一步一个脚印,沿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方向不断前进。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滕头人就是凭着“一犁耕到头”的精神,历时15年,把原来的1200多块高低不平、大小不一、布局零乱、常年涝灾的低产田,变成了200多块南北走向、大小划一、排灌灵便的新良田,使农业生产走上了丰产优产的道路,基本解决了全村的温饱问题。20世纪80年代,腾头人又凭着“一犁耕到头”的精神,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使全村的企业从一家27人的小服装厂起家,滚动发展成今天拥有37家企业、ABCD4个工业区、年产值超过12亿元的滕头集团公司,跨入全国最大经营规模、最高利税总额的乡镇企业行列,使广大群众走上了康庄大道。进入90年代中期,滕头村还是凭着“一犁耕到头”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经济建设不断取得新发展的同时,坚持规划先行,美化环境,增强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把滕头建设成为国家级的生态示范村,提前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不断改革创新,走出了适合滕头实际的发展路子。滕头村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探索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产业领域不断拓宽,产业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过程。经过几十年的不懈追求,滕头已成功走出了一条产业多样化,所有制结构多样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子,推动了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当初,村党组织针对村里自然条件差的现状,带领广大农民,吃苦流汗,改土造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拔掉了穷根子,使滕头人告别饥寒度日的历史。改革开放以后,滕头人抓住机遇,依靠少量的农业积累,大办工业,滕头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了滕头人实现富裕的支撑点。尤其是爱伊美制衣公司经过20多年的滚动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羊绒服饰出口生产基地,企业连续数年获全国服装销售、利税“双百强”企业,并被国家外经贸部列为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名牌。近年来,滕头村又根据本村生态环境等优势,提出了“以商活村、以游促村”的发展战略,把园林绿化、生态观光旅游、房地产等第三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利用环境优势来开发产业已经成为滕头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尤其是园林绿化、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高新农业技术的应用。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使滕头经济的发展始终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加快体制改革,继续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滕头村始终把壮大村级经济实力作为追求的目标,同时又不拘于发展单一的纯集体经济,而是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提高集体经济的控制力和质量为目标,大力发展外资经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近几年,村里先后兴办了亚力不锈钢厂、润盾汽配等非公有制企业,引进了龙和服饰有限公司等外资项目。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进一步增强了滕头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滕头村对原村属集体企业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制。主要是把下属企业划为两类:第一类,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骨干企业如爱伊美制衣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园林绿化工程公司等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股份制或合作制改造,做到产权清晰、责权明确,充分发挥了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第二类,对一些小型微利企业,采取了兼并、租赁等办法,努力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同时,对一些旅游设施,如接待办、餐饮、宾馆等实行企业化管理,较好地兼顾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落实,既调动了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又保证了村级集体资产的持续稳定增长。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滕头村认定目标,扬帆起航,积极拓宽致富渠道,确保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资料来源:http://www.chinatengtou.com。)

六、大城市近郊农村城市化的典型

———四川省成都市高碑村

(一)高碑村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簇桥乡高碑村位于成都市西南郊,距市中心约6公里,幅员3.2平方公里。高碑村村民委员会辖12个村民小组,1312户,3703人。辖区主要部分处在成都市三环路两侧,川藏公路(318国道)和武侯大道之间;西环铁路穿境而过,贯穿9个村民小组;境内还有沈(沈家桥村)高(高碑村)顺(顺江村)公路,交通十分方便。簇桥乡是成都市兴办乡镇企业比较早的地区,也是四川省首批1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进入全国500强乡镇的行列,名列四川省经济实力200强乡镇第4位。高碑村的经济实力在簇桥乡的11个行政村中位居前列。

高碑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迅速发展,总量持续攀升

改革开放之初,高碑村虽然已经有几家社队企业(乡镇企业的前身),包括打米厂、汽修厂、保温材料厂、修缮队等,但是规模都比较小,全村仍以农业为主。据统计,1982年全村共941户,3299人,经济总收入仅115.70万元。农村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发展多种经营以及非农产业,1991年全村1065户,3470人,经济总收入上升为1179.86万元。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到200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突破2亿元大关,成为簇桥乡经济实力比较强的行政村之一。2001年,经济总收入进一步达到24245万元。

2.非农化进程加快,经济发生结构性变化

高碑村位于大城市近郊,处在中心城市的强辐射地域,经济非农化起步比较早,发展也比较快,在20世纪90年代已初步完成非农化进程。

(1)经济收入非农化。1991年全村总收入1179.86万元,其中非农收入713.31万元,占60.46%。至2001年,全村总收入提高到24245万元,其中非农收入达到23617万元,占97.41%。

(2)劳动力非农化。1991年全村劳动力总数为2222个,其中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1584个,包括二产业608个,三产业976个,劳动力非农化比重为71.29%。至2001年,劳动力总数2288个,其中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2048个,包括二产业1420个,三产业628个,劳动力非农化比重达到89.51%。

(3)农用土地非农化。至2001年,全村被征用土地512亩(包括已批准“占改征”尚未实施的219.4亩),占用土地1247亩(包括企业占用的1134.8亩、公益事业占用的62亩)。据统计,1981年全村农用土地为2458.5亩,由于逐年有一部分转为非农用地,1991年农用土地减少为2338.79亩。至2001年底,全村农用土地进一步减少到846亩。如果把2002年三环路两侧50米增辟绿地的征地和三环路内侧建设成都市西南物流中心的征地统计在内,农用土地已所剩无几。

3.居民生活不断改善,收入逐步货币化

20多年来,高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2年的273元,提高到了2001年的4686元,远高于同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66元的水平。家用电器基本普及,电视机拥有量达到104%以上,私人拥有机动车(摩托车、汽车)达126辆。就分配过程分析,随着商品经济越来越发展,农村实物性收入相应地逐渐减少,货币性收入不断增多。至200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中,货币性收入的比重已经达到97.48%。

4.以院落为主的乡村自然景观正在向城市景观转变

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居民住房得到相当大的改善,草房已不见,瓦房已先后改造,砖混结构住房的比例达到98%。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现代化气息吹进传统的乡村,以院落聚居为主的自然景观逐渐改变,一座座工厂,一片片商城以及一条条宽敞的道路和立交桥等城市景观相继出现。

实践表明,村经济的非农化进程,促进乡村经济迅速发展和乡村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势必导致城乡地域空间结构的调整。村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非农化,是大城市近郊推进城市化的主线。就行政村的村经济而论,村这种社会地域组织形式历来是我国乡村社会结构体系的基本单元,也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基层社区组织,其成员的社区归属性和认同感强,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比较容易以共同利益为纽带发展经济实体,也容易在非农化的启动阶段,以互补为前提发展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生产。村级经济体系和社区组织在大城市近郊加快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应该受到重视。

从高碑村的现状分析,可以断定已经初步实现经济的非农化。至于进而郊区变为市区、农民变为市民,当前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

1.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2001年高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比较高,但只接近1996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838.90元的水平,只相当于2001年成都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28元的57.65%。

2.居民住房的离散性十分突出

由于修路、建厂、筑商城、办学校等征用、占用土地,一批又一批的农户拆迁,这些拆迁大多数是在村民小组范围内异地安置,缺乏统一规划,又不是集中建房,而是“见缝插针”,随机选址,造成居民住房分布非常杂乱,甚至出现重复拆迁,土地利用极不合理。

3.土地利用的粗放倾向比较严重

该村不存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在土地的有偿流转中,农用土地利用的粗放倾向突出。一些农户或村民小组,有偿占用土地修筑简易工棚,租给外来务工经商的农民工,以获得住房租金收入,甚至有的把成片土地租给“捡破烂”的大户,用来堆放玻璃瓶、废塑料物品、旧纸箱等城市垃圾。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带来的土地效益不高,甚至可以说是土地利用的浪费。

4.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同城市有很大差距

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简易的通道带有临时性,电网按农村要求进行改造,自建小水厂供应自来水,饮用水不能达标。

5.缺乏就业服务与指导

按统计口径,全村目前常年尚有220多个劳动力处在游离状态,如果加上18岁以下辍学在家而又有劳动能力的青年,全村约有350人处在待业状态,约占有劳动能力居民的16%。

我们认为,大城市近郊的乡村从经济非农化起步,逐步完成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环境建设以及体制转换、社区建设等多方面的任务,要经历准城市化、初步城市化、完全城市化的不同发展阶段,才能融入城市,成为大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各种因素综合分析,高碑村虽然由于经济非农化的推动,跨进了城市化门槛,但在目前只处在“准城市化”阶段。

(二)高碑村发展模式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高碑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8年到1982年,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市场调节引进社会经济生活,农村改革通过试点逐步展开,普遍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同时开放农村集贸市场,鼓励社队企业发展。这段时期是农村经济恢复和发展,实现增产又增收的时期,农业与非农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1982年高碑村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第一次超过了农业的收入,占到了全村总收入的54.01%。

第二阶段,从1983年到1991年,开始扭转片面强调粮食生产的观念,面向市场,服务城市,富裕农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业生产有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1984年开始允许有偿占用土地兴办乡镇企业后,突破了以往只能挤占农房、利用闲置仓库和晒坝等办企业的规定。在此期间,农用土地约有123.4亩转向办企业、辟市场等,乡镇企业有了比较大的发展,村集体企业增加到10家,还有一批个体经营的作坊和小型企业,非农产业逐渐成为主要产业。

第三阶段,从1992年至今,是高碑村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在农业生产继续发展的同时,乡镇企业发展的步伐加快。1992年底,村集体企业发展到15家,全村总收入的41.26%来自村集体企业,在村集体企业中就业的劳动力占全村劳动力的14.35%。个体经营的企业发展到303家,全村总收入的38.66%来自这批企业。进入这批企业就业的劳动力,也占到全村劳动力的36.61%。1994年高碑村从理顺企业产权关系入手,完善企业运行机制(包括解决一批戴“红帽子”的个体私营企业),着手开展以明晰产权为主要内容的转制工作,增强了企业活力,有力地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1995年全村总收入第一次达到1.5亿元,其中非农收入比重第一次上升为95%。

在高碑村从农村村落跨进城市化门槛的发展过程中,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尤其是经济非农化以及市场化,是改革开放以来高碑村发展内在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成都市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在不断提高经济实力的同时,城市向周边拓展,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设施向西南郊延伸,为高碑村农村村落的转变提供了外在的力量。两者形成合力,推动农村村落加快向城市化地区转变。这也是大城市近郊同那些远离中心城市的广大农村地区进入城市化的不同之处。

同类推荐
  • 钱眼里的历史风云

    钱眼里的历史风云

    本书以事实为据,以事件为轴,讲述二十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历史色彩斑驳,频繁交换的城头王旗下,涌动着无数次不动声色的挣钱与花钱行动。
  • 石油效应:全球石油危机的背后

    石油效应:全球石油危机的背后

    石油,被人们称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血液。今天,石油已经像血液一样维系着社会生活的运转、经济的发展甚至政治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英国石油专家彼得·R·奥得尔曾这样论断:无论按什么标准而言,石油工业都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行业,它可能是唯一牵涉到世界每一个国家的一种国际性行业。近几年,石油价格飞涨,石油价格的涨落与国家政治、经济、生活、军事和外交紧密联在一起,演绎了一出出惊心动魄的故事,牵动着世界的神经。这不得不引起世人对石油的关注。当今世界,石油危机时代,如何规避投资风险?未来中国会与其它国家因石油爆发战争吗?如何让你的公司安危渡过石油危机?国家未来可能出台哪些石油政策?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本书系统地研究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主要内容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清晰地勾画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线索;第二部分,全面论述了构成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基本框架的五大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发展;第三部分,系统分析了提高发展对外开放水平和处理好对内经济关系的一系列问题。
  • 物业管理财务基础

    物业管理财务基础

    本书内容包括: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物业管理企业的资金来源、物业管理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物业管理企业的会计报表、物业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等。
  • 县级财政管理

    县级财政管理

    本书着重以市场经济下县级财政发展运行规律为序,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分“专题”的形式展开阐述,共11章。
热门推荐
  • 西游之万里征途

    西游之万里征途

    已经修改,请关注新书:魔改狂人已经修改,请关注新书:魔改狂人已经修改,请关注新书:魔改狂人
  • 最是元曲销魂

    最是元曲销魂

    由文舒所著的《最是元曲销魂》用一种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散文随笔,通过一个个曲人和一首首元曲,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引领读者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它以浪漫的文笔漫谈古今人事沧桑,写作视角独特,语言则更加洗练柔美,耐人寻味,值得细细品读。
  • 假如我是唐明皇

    假如我是唐明皇

    前世你是谁?今生为何来?缘起缘落个中缘由从何说起……假如我是唐明皇,我会怎样度过这完美的一生
  • 精灵降临世界

    精灵降临世界

    穿越到平行世界,英俊凶猛的比雕,直立行走的猪头人,会说人话的古树,爱吹牛皮的贱猴子,一心为吃的银青蛙。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关键词:神奇宝贝,精灵宝可梦,口袋妖怪。
  • 禁忌术之借命

    禁忌术之借命

    师傅有一门很逆天的术法,可以把死人从阎王爷手里夺回来,但是需要借用另外一个人的命,俗称“借命术”!因为借命术的强大,被歹人所贪,师傅命丧黄泉,连尸首都没有留下来。原本以为躲到乡下就平安无事,却连累唯一的亲人半死不活,为了救回奶奶,我踏上了那个另外我永远都恐惧忌恨的地方,却无意中得知了师傅惨死的真相,而我也因此被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旅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通玄真经注

    通玄真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今生为蝉来世为衣

    今生为蝉来世为衣

    今生破壳为蝉,来生化身为衣,火浴吾身,佛度吾魂,
  • 快穿:女王别搞事

    快穿:女王别搞事

    喜欢看快穿,然后,本王就觉得来来写了(* ̄3 ̄)╭??小花花砸你!本王其实很没有信心(????ω????)
  • 你是一颗明星

    你是一颗明星

    原创人物纪实报告文学,以黄梅小城各行各业为关注对象,展现各行各业先进人物的事迹,鼓舞人心之作。
  • 灵武风云纪闻

    灵武风云纪闻

    作为令人闻风丧胆的顶尖杀手,殷离惨遭背叛,一朝魂穿,自此灵武大陆风云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