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19300000024

第24章 法学教育的终极性价值:培植法律信仰(4)

第二,法学教育价值观滋生于工具主义法律观的土壤之中,并受其强烈影响。工具主义法律观植根于强调社会等级、宗法制度和忠君孝悌的正统封建思想,将法视为役使臣民的工具,镇压人民的手段。在我国,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工具主义法律观根深蒂固,即使在西方法学的权力制约、保障公民自由和权利等现代法律观传入中国以后,还长时间地、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广泛的影响,包括法学教育领域。工具主义法律观对法学教育的影响表现为对培养对象的“政治素质”的强调。例如,清末的政法学堂是附设于“课吏馆”之内的“仕学速成科”,担负着对在职文官的培训之责。遵循“以忠孝为本”、“以经史之学为基”的教育宗旨。“它的目的并非培养宪政时代的一代新人,或者能使国家臻于富强的人民,而是培养一种热爱清王朝和始终忠于清帝的人。”新中国成立后,培养“掌握刀把子人才”的观念一度是法学教育的主导思想。如1964年1月24日教育部和最高人民法院联合颁布的法律专业四年制教学方案规定,政法工作干部的素养为:“(1)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愿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通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著作的学习和一定的生产劳动、实际工作的锻炼,逐步树立无产阶级的阶级观点,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较好的思想修养、较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2)正确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著作中关于国家和法的基本理论,具有中外政治和法律的历史和现状的知识,熟悉中国共产党关于政法工作的方针政策。”杨振山教授对此曾指出:“新中国的法学教育不仅未摆脱‘官本位’的阴影,反而通过‘专政工具’的理论将学习法律进入仕途、掌握统治权的观念加以正当化、合法化,导致许多法律工作者不仅未确立平等、自由、正义的观念,有的甚至视法律为‘掌中之物’,成为其为所欲为的凭借。”第三,法学教育价值观对理论素养和职业素养吸收的偏误性。我国法学教育在素养教育和技能教育的问题上,存在着观念性的误区。误区之一是把成文法则的讲授看成是教学的中心,将法律知识的传授作为核心目标。

因此,与素养教育模式相比,既缺乏对法律规则背后精深原理和法律规则创造方法的学习,又漠视了与法律相关人文知识的教育。误区之二是把对规则的注释和案例的结合当成了学生实用技能的训练,以实习这种“自我体验”的方式当成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甚至是惟一课程。此种观念之下的法学教育模式既不能达到理论素养所欲达到的对学生理论素养教育的目标,也不能实现职业素养训练学生法律技能的目的。这种教育模式与孙晓楼所描述的清代幕府中的师徒传授方式,在观念上极为相似。“他们(师爷)所教授的不外以大清律例为教材,教授的方法,只限于法律专门名词之用法,律文意义的讲解,和裁判方法的大要;他们那种教育的目的,只在期望他们的徒弟似的学生,能够造成咬文嚼字地办理诉讼案件的刑名师爷罢了。”

二、法学教育价值观重构的时代必然性

如果说,传统的法学教育观念能够适应法律“工具主义时代”需要的话,那么在“权利法律化”的今天,此种教育价值观已成为严重束缚法学教育发展的羁绊。面对当下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社会法治化、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发展可持续化,法学教育价值观重构的时代迫切性日益凸显。

1.法学教育价值观的重构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知识经济是以人类最新科技和知识精华为基础,以无形囊括、超越、制约有形的经济形态。在知识经济时代,一切发展都以知识为基础,一切财富都是知识的结晶。知识这一基础性的地位使创新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精神,也是法学教育发展的动力。法学教育的创新首要的是教育价值观的创新:变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重文本讲解轻实践技能培训、重法条注释轻法律原理揭示、重教师讲授轻学生自主学习、重考试轻能力、重考试分数轻素质提高的被动型的教育价值观为主动型教育价值观。因此,以学生内在素养为核心,将理论素养和职业素养价值观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全面实现法学教育对知识、技能、思维、道德和信仰的价值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需要。

2.法学教育价值观的重构是社会法治化趋势的必然。在当代中国,法治化已成为一种社会发展趋势,法治国家也已成为我们追求的美好理想和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持久动力。法治化的进程固然离不开制度性的“硬件系统”的构建,但更需要法治精神这一“软件系统”——对法律至上地位的认同、权利平等观念的确立以及法律思维方式的培育。因为这是推动法治制度性硬件良性运行的关键。正如孙晓楼先生所言:“一国法律教育的得失,有关于国家法治的前途。”法学教育的良性发展将为法治国家的长成提供丰沃的文化土壤和强劲的精神动力。法治对法治精神培育的需求,决定了法学教育必须要实现教育价值观的转换,摆脱意识形态和官学化观念对学生政治素养的过度重视,树立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治国之才的新型教育观。

3.法学教育价值观的重构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末,面对人口爆炸、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问题而提出的关于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整体发展,即用整体观点和整体战略把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的矛盾或利益加以整合,使之协调发展;二是持续发展,这是指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过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以确保未来子孙后代的发展;三是公平发展,即公平利用自然资源、分配财富、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正确处理好当前与未来、今人与后人、人类与自己利益的关系,包括代内公平、代际公平以及人类对自然的公平。为适应可持续发展对具有广博的环境、经济、社会知识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持续性经济和社会发展意识、社会公正意识、伦理道德意识的法律人才的需要,法学教育必须更新观念,以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权利观念、公平观念、秩序观念,能够协调经济、环境、人口、社会等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为宗旨。

4.法学教育价值观的重构是全球化趋势的必然。所谓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展现的沟通、联系、相互影响的历史进程与趋势。从形式上看,全球化体现为一种冲破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的隔离状态,世界范围内的交往不断增强的趋势;从内容上看,全球化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由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政治、文化、社会、法律等诸多领域沟通、交往和联系的加强。中国加入WTO 标志着中国全方位、高层次地融入全球化的进程,是中国的经济、文化、教育和法律与域外的经济、文化、教育和法律等全方位的碰撞、吸收、融合的过程。在全球化浪潮面前,我国法学教育惟有重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全球化的趋势,并在全球化进程中有所作为。

三、法学教育价值观的重构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看到,知识经济、社会法治化、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化浪潮对当下法学教育的挑战集中表现在对人才素养价值观的挑战。正是这些挑战促使两大法系的理论素养和职业素养价值观的趋同,也正是这些挑战使我国法学教育价值观的重构任务迫在眉睫。当代法学教育主导价值观发展的趋同态势昭示着法学教育只有实现它的知识价值、技能价值、思维方式价值、职业道德价值和信仰价值才能回应这些挑战。因此,重构我国法学教育价值观就必须以实现法学教育的知识价值、技能价值、思维方式价值、职业道德价值和信仰价值为根本。具体来讲,我国法学教育应该树立以下价值观:

(一)素质教育价值观

素质教育价值观,是指法学教育要以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专业人才为贯穿教育始终的教育理念,即将素质教育的思想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因此,法学教育应当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或者说,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素质的提高。法学教育在法治建构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担负着为法治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的重任。法学教育只有树立素质教育价值观,才能培养出“具有丰富的人性和感觉,具有深厚的修养和专门的知识,具有灵活的思考力和说服、交际能力,对于社会和人际关系的洞察力,人权意识,掌握尖端的法律和外国法方面的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和语言能力”的敢于追求正义、维护社会公平,勇于为法治理想而献身的法律职业共同体。

(二)人权教育价值观

人权一般是指属于人的或关于人的权利,是人作为人应当享有的、不可无理剥夺或转让的权利。人权是当代社会最高形式和最具有普遍性的权利。法学作为“神事和人事的知识”自然将人权囊括为自身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和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德国学者卡尔·恩吉施曾说过:“几乎没有一个其他的文化领域比法律更近地关乎人类。所以,存在着与诗歌,与艺术,与音乐没有活生生关系也能生存和生存着的人类。但是,不存在不处在法律下而生活,一直与法律无关,不受法律调控的人。”因此,关注人权、保护人权是当代法律的根本任务,也是每一个法律人应当具有的崇高理念。

法学教育树立人权教育价值观,将人权保护的思想纳入教学的过程之中,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权意识,造就人权的忠实捍卫者是摆在我国法学教育面前的迫切的现实任务。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曾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并加强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可见,法学教育以人权作为教育理念也是国际人权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共同体教育价值观

法律职业共同体是一个有着共同知识背景、思维方式、职业意识和价值追求的职业群体。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确立和发展是法治生成的主体性条件,它不仅在组织上支撑与维护法治事业,而且还对社会法治精神的形成发挥着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因而,法律共同体是否存在直接关涉法治理想的实现程度。从历史上看,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与法学教育存在必然的联系。卡尔·卢埃林曾对法学教育训练学生的过程作了这样的比喻:有个绝顶聪明的人,他跳入一片荆棘丛林弄瞎了眼睛,当他发现自己什么都无法看见时,就拼命跳入另一片荆棘丛林使光明重现。法学院的学生们就像那个绝顶聪明的人,在法律的丛林里目无所见,只有大胆重新进入才能恢复视力。这个比喻说明了学生刚刚接受法学教育时,对法律世界是茫然无知的,经过法学教育机构独有的专业训练机制,学生获得了解读法律世界并与其他法律专业人士达成共识的能力。法学教育要求学生“只去看学科所要求看的东西,别无他顾,这可被理解为关闭与法律职业无关的知觉、直觉、情感和其他官能的高度痛苦而又非自然的过程。正是由于关闭了官能,法律职业的范例才得以发展,通过交流而获得的共同的视觉才成为持久的现实。正是这个过程,隐伏在卢埃林从失明到复明的比喻的背后。”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学生法律职业共同体意识的获得依赖于法学教育的价值观,如果法学教育没有树立法律职业共同体教育的观念,各教育机构采用不同的办学理念,教师聘用采用不同的资格,办学资格没有统一标准的话,那么,所培养的学生,其知识背景、职业技能、思维方式乃至品德、人格方面将大相径庭。因此,造就法律职业共同体,起步在法学教育。重构法学教育价值观,建立统一的法学教育机制是法律职业化的必然要求。

(四)开放型教育价值观

现代社会,由于高科技信息交流手段的发展、共同伦理基础的形成和对全人类共同利益的认同,全球的联系日益加强,涌现了全球化的浪潮。正如茨威格特所预言的那样,“正在成长中的一代法律家,很可能还有其后各世代的法律家将面临法律生活前所未有的‘国际化’的局面。”法学教育只有面向世界,树立开放型的新型教育价值观,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意识和开阔胸襟的新生代的法律人。法学教育树立开放型的教育价值观,重视比较法的研究和教学,也有助于法学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在法学上,特别是如同在法哲学、法律史、法律社会学和比较法出现的情况一样,只有超越本国现实法律规范之上的研究才能够称为科学。”当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法学教育所面临的国际化趋势势不可挡,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多边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开放型教育价值观是适应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的新型教育价值观。

(五)人本主义教育价值观

人本主义教育价值观是以对学生品德修养和人格塑造为核心的价值观,它以“批判的、人文主义的和自我发展为教育目标”。人本主义教育价值观是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人本主义价值观与文本主义价值观相反,它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因而在知识的传授方面强调人文知识的地位与作用;它要求注重学生批判意识和怀疑能力的培养,反对将现存规则体系作为真理灌输的知识储存式的教育目标;它主张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合作的伙伴关系,共同参与了批判性的思考和对人本化的追求,反对学术霸权;它的终极价值追求是培养学生的法治人格——集知识、能力、职业道德和法律信仰于一体的高素质的法律人。我国法学教育应当以人本主义价值观取代文本主义价值观。

知识传授的误区及其调整

一、知识传授的误区

传统上,传授知识一直被认为是我国法学教育的核心任务。从教学目标拟定、课程设置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几乎都是以知识传授这一中心而展开的,通过知识传授我国也确实培养了一批一批的法律学子。然而,理性地分析我国法学教育中的知识传授,显然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亟须调整。

(一)专业知识与通识知识的矛盾与阻隔

同类推荐
  • 千古谚语大观

    千古谚语大观

    谚语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富于高明的语言表达技巧。笔者个人认为谚语的妙处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藏谋略于只言,指迷津于片语,以微言见大义,以前车为后鉴。
  •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课程中的教师角色定位、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挑战、现代教师的素质、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教育。
  • 隔墙有耳

    隔墙有耳

    本稿件并非要釜底抽薪,去探讨人权和隐私等跟告密相关的问题,只是希望通过讲述告密史上一些人和事来让人们欣赏一下,这些古代肮脏的幽灵到底给他们自己和历史带来了什么,他们那种为告密而不要脸,甚至是不要命的“勇敢行为”是怎么修炼成的。
  • 轻轻松松把孩子培养成才:让孩子接近完美的12个关键

    轻轻松松把孩子培养成才:让孩子接近完美的12个关键

    《轻轻松松把孩子培养成才:让孩子接近完美的12个关键》从尽早开发孩子的智力入手,重视孩子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着力解决孩子成长中的心理问题。关注他们的个性的发展。让孩子不仅具有生存的能力,还更多地开发他们的才智。使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体会求知的快乐,增添达成目标的信心。
  •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

    全面阐述了舆论监督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合理发展在目标、理念和实践意义方面与正义精神的高度一致性;分析了舆论监督作为现代社会的政治观念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冲突;论述了舆论监督之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意义;揭示了舆论监督对于完善社会主义社会评价体系以及在价值传播系统中的作用;通过中西方舆论监督比较、舆论监督案例评析,试图解析舆论监督在促进中国法制建设、推进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探索舆论监督方法的规范化、合法化,从而寻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舆论监督模式,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新闻法制体系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热门推荐
  • 全球第一宠:鬼神大人,别乱动!

    全球第一宠:鬼神大人,别乱动!

    冥界发生了一件瞒了很久的大事!“听说冥王三太子跟一个凡人女子结婚了?!”“可不!冥王都被气疯了!”世慕集团总裁阎慕凡,居然被雪藏三年的夫人带着律师团起诉离婚!离婚财产,一分不要,只求净身出户。法庭开庭之日,姗姗来迟的阎少,一身冷冽,带着几百人超级律师团过来碾压他的老婆!他的财产,她想要多少给多少,想离婚,门都没有!然而,老婆还是离奇消失了。执掌十万死神的阎三太子怒了!冥王令一出,不信翻不出这个敢带球跑路的女人!
  • 欢喜冤家谈恋爱

    欢喜冤家谈恋爱

    “别哭啊媳妇,你看我真的只爱你一个人,我这人嘴花心不花的,保证以后只对你一个人好,你可不能见异思迁谋杀亲夫啊!”我一拳打过去:“谁是你媳妇!”
  • 我不要面对古神啊

    我不要面对古神啊

    重生西方世界,女巫,狼人,魔法师……诸神黎明、魔力复苏正在开始,沉睡着的远古存在正在苏醒,神也即将迎来降世!王亚带着金手指,一个神奇的梦境,可以梦见克苏鲁中的众多旧日以及外神,聆听祂们的呓语,获取超凡的知识,在新世界的浪潮中脱颖而出,并以此登上王座,成就半神,再游历诸界,凝聚神格,最后高举神国……本书元素∶克苏鲁、神话、信仰、教会、巫师……
  • 万梦境

    万梦境

    一直以来的天空是晴天还是雨天,是黑暗还是光明,自己所在的世界是现实还是梦境,脸上滑落的是泪水还是血滴……
  • 武者神尊

    武者神尊

    一个被人封印的天才,却被人嘲笑了六年,不甘心平庸一辈子
  • 爱上你,逃不掉

    爱上你,逃不掉

    现在版的灰姑娘变公主,文雯本来是个漂亮又聪明的大学生,因为一次打工经历,遇上了改变她命运的人陈子行,陈子行冷酷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无比纯真的心,他把这个心抛给了文雯,文雯是否接受?
  • 跑路计划

    跑路计划

    宋晞故作镇定的看着苏辰,他的面容是那么的温柔,仿佛自己做的梦是个天大的笑话,难道梦与现实真的是相反的?那为什么手腕上还在流血的伤口一抽一抽的痛那么真实……
  • 末世中的游戏

    末世中的游戏

    想要活下去,就拿起武器,升级,爆装备吧!
  • 宠妻:密爱无敌

    宠妻:密爱无敌

    沈伊人,从小在后母的“温柔的宠爱“中长大,造就了她沉默,自立,自主的性格。一次为闺蜜挡风的机会,阴差阳错的上了腹黑兵哥哥的贼船,从此拉开了刺激而又幸福的生活···
  • 网上购物与开店

    网上购物与开店

    本书分为网上购物、网上开店两部分。具体内容包括:购物心经;淘宝正式开始;团购大揭秘;网上开店不可不知的常识;网络开店流程全攻略;网店后期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