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29000000006

第6章 战争,意味着别无选择(5)

小黎侠不忍心了,她说,丁大姐,你家就这么一床被,给孩子留下吧。她边说边把那床破被重新盖到孩子身上。零下30多度的严寒,小黎侠在后仓房躲了3天3夜,满手满脸冻起大泡。丁志清每天把家里仅存的那点苞米面做成热气腾腾的大饼子,准时送进仓房。3个孩子却饿得吱哇乱叫,只能啃菜团子。

第三天后半夜,丁志清悄悄叫起了小黎侠:上边传来信儿了,叫你上队去。

咋去?我不认识路啊。

丁志清说,我跟你去。

你送我,不行不行,孩子咋办?黎侠连连摇头。

我不是送你,我也去参加游击队,不过你跟孩子啥也别说,丁志清找了根草绳紧紧系在腰上。

进了屋,丁志清搂过小女儿边喂奶,边对大女儿说,你不是整天要找爸爸吗?妈这就和你晓英姐找你爸去(丁的丈夫孙万贵是游击队员,那时已去了苏联),估摸一两天就回来。别忘了,半夜起来给小妹妹把把尿。白天饿了,梁柁上还挂着几十穗苞米种,你和小二抱磨杆儿拉点细苞米面,做面糊糊吃吧。你是老大,妈走这几天,你千万要带好两个妹妹……

说着,丁志清的声音哽咽了,黎侠的眼泪也出来了,她赶紧转过脸,不让孩子看到。丁志清怕露出破绽,没等给孩子喂饱,赶紧拉着小黎侠就走。两人走出老远,还能听到3个孩子的哭叫声。

当时,丁志清的大女儿7岁,二女儿4岁,小的还在襁褓中。但这位母亲却毅然抛下嗷嗷待哺的亲骨肉,与黎侠一起进山当了抗联战士。

穷人的孩子就是命硬。这三个孩子奇迹般活了下来,后来她们为找母亲,一路乞讨,竟从黑龙江流落到内蒙,成了流浪儿。直到解放后许多年,丁志清才通过组织找到她们。

东北抗联所进行的斗争,在整个中国抗战史上堪称是最为艰苦卓绝的。在长达十四年的漫长岁月里,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敌人反复清剿讨伐,加之鬼子严密封山,归屯并户,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使得抗联难以从群众中获得支持和帮助。而且,东北的深山老林中地广人稀,一年有近半年是寒冷冬季。因此东北抗联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其恶劣与严酷的程度是后人难以想象的。

黎侠记得,驻扎在牡丹江一带的一支抗联支队隐蔽在一个村屯里,饿了好几天,实在找不到一点吃的了。一天晚上,房东李大娘忽然给队伍端上两大盆热气腾腾的玉米面饼子。大家欢呼起来,瞪大眼睛一窝蜂扑上去,边吃边问大娘从哪里搞来的粮食。

吃吧吃吧,问那么多干啥!大娘说罢回身进了炊间。

不大会儿,一个小战士悄悄跑进来说,大娘躲在当院里哭了。战士们这才觉出事儿有点儿不对。队长最先发觉了,四面瞅瞅,哑声问:小玉花呢?

战士们疯跑出去找,没有。队长冲到大娘面前,问玉花哪去了。大娘垂头不语,只是流泪,再三逼问之下,李大娘终于忍不住放声痛哭说,俺把玉花卖了!

战士们这才知道,这些喷香的玉米面饼子是大娘卖了女儿,换回两麻袋苞米面给队伍做了口粮。全支队都呆了,夜色中,队长和二十几名战士扑通扑通,齐刷刷跪倒在当院,跪倒在大娘面前失声恸哭。

黎侠记得,在山里的一个宿营地,严寒的雪夜,一位朝鲜族女战士的孩子病了,队长要派人下山给她孩子找药,她扯住队长的袖子不放,坚决不同意,说鬼子正在清剿,下山的同志太危险。别人把仅有的一把炒黄豆送给她和孩子,她拒绝了,说战友们更需要。夜深了,在熊熊的火堆旁,这位朝鲜族女战士要大家都睡,说她抱着病孩子反正睡不着,就替大家放哨吧。第二天早晨,一声悲怆的惊呼把战士们喊醒了。大家跳起来一看,只见这位朝鲜族女战士坐在树下,脸色晶莹,嘴角微绽,和昨晚的姿势一样,依然紧紧搂抱着孩子,身上积有半尺厚的白雪。

她和孩子都冻死了,仿佛一尊雪雕。而她的丈夫李元容半年前死于一场激烈的战斗。

3、她成了战友的“妈”

还有令人又心酸又好笑的故事。那是大山里的初春,能吃的只有些草根。黎侠和战友刘英(其丈夫韩光原为中纪委常务副书记)在长途转战中饿得头晕眼花,走路直打晃,好不容易挖到一小捆草根。刘英说,我拿到河边洗洗吧。黎侠点点头,一屁股瘫坐在大树下。刘英把草根拿到河边,洗着洗着,饿得实在忍不住,心想先吃一点吧,要不真挺不住了。结果一张口,一发而不可收,疯了似地吃了一口又一口,等回来时,草根已经吃光了。

黎侠见她两手空空地回来,奇怪地问,草根呢?

眼泪一串串从刘英脸上掉下来,她抱住黎侠有气无力地说,黎侠,真对不起你,草根让我全给吃了,我饿得实在受不了啦,要是再不吃点什么就会饿死的!

可黎侠也饿得发昏。她有些来气,说你怎么能这样,咱俩的食品你也不能独吞啊……

那时她们都是十六七岁的孩子,稚气未脱。刘英不知怎么赔罪才好,便搂住黎侠的脖子说,求求你,千万别生我的气,你救了我的命,以后我管你叫妈行不?

行,你要不叫我就毙了你!黎侠乐了。刘英把嘴贴在她的耳根儿上,小声叫了一声,“妈!”

不行不行,这么小声谁知道我是你妈!

刘英无奈,又大声叫了一次。

刘英和黎侠同岁,还比黎侠大几个月。这虽然是个玩笑,可深感内疚的刘英以后真的就跟黎侠叫“妈”了,黎侠也就乐呵呵地答应着。队友们开始听着直乐,后来慢慢习惯了,谁都不当回事儿。一年后,黎侠和刘英一起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住同一间宿舍。一天晚上,两人埋头复习功课,有道数学题把刘英难住了。她头也不抬,习惯性地说:妈,这道题我咋想不明白呢?

正巧这时李立三推门进来,他四下瞅瞅,诧异地问刘英,你跟谁说话呢,你妈在哪儿?

刘英和黎侠的脸一下红了,她们不好意思地相互瞅瞅,只好笑着把前因后果跟李立三说了一遍。李立三笑得前仰后合,眼泪都出来了。

后来这典故和习惯,跟着黎侠、刘英一直传到延安,刘英与韩光结婚时,在大家的哄笑声中,岁数大得多的韩光恭恭敬敬向黎侠鞠了个躬,喊了一声:岳母大人!

这习惯性“称呼”一直庄严而又诙谐地延续了几十年。直到前些年刘英去世,韩光娶了新夫人,新夫人在婚宴上抗议了,说韩光你这么叫不要紧,把我的辈儿都降低了。经“请示”黎侠,黎侠笑着说,行啊,为照顾你们的家庭和谐,我同意你改口,自此韩光才与黎侠平起平坐了。

1936年秋的一个深夜,由组织派遣,黎侠等人在陈翰章(后在战斗中牺牲)等6名抗联战士护送下,越过中苏边界,任务是到莫斯科的东方大学学习。

刚进入苏境,那里的边防军人见了她都愣眉愣眼吃吃直笑,像瞅见什么怪物,在深山老林里打了几年游击,黎侠从未照过镜子,在旅店里站到镜子前一看。自己也吓了一跳。刚刚17岁,还是花蕾初绽的少女哩,脸色黑不溜秋,皮肤粗糙得像土豆皮,一笑露一口白牙,短短的茅草似的头发看不出男女,在林子里过着近似野人的生活,衣服破了没针线缝,就用细麻绳把破洞捆扎起来,这会儿在镜子里一照,浑身上下几十个“揪揪儿”,活像一只大刺猬。

来到莫斯科,生活和环境好多了,战尘尽去,黎侠也像清晨的露珠一样清新和美丽起来。上课时是列宁服,休息时是高跟鞋连衣裙,摇曳多姿,朝气蓬勃。她多次以自身经历,给苏联青少年做中国抗联斗争的报告。每次都掌声雷动,苏联青少年们高喊着“乌拉”,把她像英雄一样高高举起,一次次抛向空中。

在苏联,黎侠不仅系统学习了政治理论,还学会了双手打枪,开车、收集和书写情报的技能。一挺重机枪从拆卸到重新组装,她仅用3分钟就能完成。

黎侠的聪颖、机智和果敢引起共产国际的兴趣,莫斯科一度决定派她打入美国做谍报员。但她拒绝了。她忘不了仍在血海中苦战的祖国和民族的召唤,忘不了离开东北崇山峻岭时,周保中曾与她坐在窝棚里整整谈了6个小时,希望她学成之后,再返回祖国战场。

我是中国的女儿,只能为祖国而战!她决绝地说。

1939年初,黎侠穿着漂亮的银灰色呢大衣,拎着小皮箱从苏联回到战争中的中国,辗转到达尘土飞扬的延安。安顿下来以后,她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回东北抗联,到敌后打鬼子去。组织上说,延安要筹建中国女子大学,你先在这里挖窑洞吧。黎侠像火烧屁股似的蹦起来:我不干,挖窑洞算什么抗日!

但是,军令如山,当兵的有什么办法。几天之后,她打上绑腿扛起镢头,和战友们冒着初春的料峭寒风,走上延河边的黄土高坡。她扯开粗砺的嗓子,使劲唱那些救亡歌曲。但是只要一听到或唱到《松花江上》这首歌,就禁不住流泪。她太想念坚守在东北深山老林中的抗联战友了。

宋美龄与英姿飒爽的“国军女中校”……

上世纪90年代,我们去采访郭霁云时,她已年逾八旬,满头苍发,步履蹒跚,口齿也不很灵便了。看她年轻时的照片,个子高挑,满面微笑,眼睛大大的,很有神采。我们猜想,那时她一定是个引人注目的漂亮姑娘。谈到抗战,谈到延安,她那垂老的身躯内仿佛突然升起一簇神奇的火焰,眸子里闪闪发光。那缓慢而坚定的手势拂去岁月的风尘,让我们重新目睹了一位延安女性的丰采。

她送给我们一本由楚图南先生题写书名的回忆录《梅洁枫丹》,然后断断续续而又顽强地述说着……

夜色如漆的北平。一灯如豆,满桌扔着零乱的笔记本和教科书,满地满床都是纸屑,郭霁云一手拄着下颏儿,一手拿笔在纸上乱写乱划,一脸的愁云惨雾。山河破碎,国难家仇,已令她无心读书了。她暗暗想定,一定要找到共产党,参加抗日。

白天在校园里,她凭自己的感觉,看谁参加救亡运动最英勇最冷静,最能关心爱护周围的同学,郭霁云就找谁谈心,愣头愣脑地问人家是不是共产党?她知道那时的共产党就是这样一些人。

郭霁云,一位秀气的满族姑娘,来自东北的北平大学法商学院的学生,她在茫茫人海中四处搜寻,用焦灼的心灵急切呼唤着党。

1915年,郭霁云生于哈尔滨市正阳河镇一个叫沃斯特罗乌莫夫的小村子,祖辈世代为清廷官吏,父亲做过奉系军队里的小军官,三伯父曾是上世纪20年代中苏共管的中东铁路中方理事长,家境在那个年代算是不错的。钟声回荡、造型优美的教堂,轿式马车驰过中央大街的雄姿,太阳岛上的绿草地和白桦林,都曾给她留下难以忘怀的童年记忆。但是,飞刀走马、驰骋疆土的先人给了这位满族姑娘满腔热血。她在哈尔滨第一女子中学读书时,因勤学好问,文笔清秀,受到著名文化人、在那里教历史和国文的楚图南先生的青睐。那时,血气方刚的楚图南像一头怒狮,头发乱糟糟地立着,走路时脚步咚咚响,眉头永远紧皱。上课时,他紧闭了教室的门,讲到1840年以来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便挥动着手臂愤然说,中国领土被撕扯得支离破碎,炎黄子孙被吸干了血汗,在饥饿与死亡线上痛苦地呻吟,鲁迅先生已经发出“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的呐喊,同学们,难道我们要永远这样生活下去吗?

郭霁云和全班同学一起怒吼:不能!不能!

1930年,野心勃勃的日本企图为以后大规模侵略中国铺路,强迫中国政府同意它在东北修筑5条铁路。11月8日,寒风凛冽,初雪菲菲。哈尔滨工业大学、一中、二中和女子中学的青年学生们奋起抗争,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日示威游行,女子中学的学生、年仅15岁的郭霁云就在这支怒吼的队伍里。

郭霁云无法忘记,1933年夏,她乘一艘客轮从天津港启航向大连驶去时,因东北沦陷区与关内的交通刚有所恢复,船上人满为患。就读于国立北平大学法商学院预科的郭霁云穿着白衫黑裙,手捧一本书,静静坐在四等舱的一个角落里,她是放暑假回哈尔滨探亲的。四等舱又热又闷又挤,但甲板上是日本人和高等华人纳凉的天下,平民百姓怕惹麻烦,一般不敢上去。郭霁云正在客舱里闷坐读书,忽听甲板上传来阵阵嚎叫,她随着旅客涌上甲板,见一群日本浪人正对四个中国青年恶声吼骂,拳打脚踢。四个小伙子被打得头破血流,奄奄一息,不能动了。日本浪人又捆住他们的手脚,分别装进麻袋,当着全船沉默的水手和乘客的面,把他们抛入滔滔大海。日本浪人瞅着麻袋沉入滚滚波涛,发出野兽般的狂笑。郭霁云掩面跑回底舱,坐在角落里发出心碎的啜泣。

中国人就这样任人欺凌么?中国就这样亡了么?她的心在颤痛在哭喊。

返程的火车上,她和父母目睹更为惨烈的一幕。光天化日之下,在人来人往的车厢里,两个喝醉的日本兵公然轮奸了一名中国少妇,她的丈夫冲上去要和日本人拼命,被另一个日本兵当场用刺刀捅死,汩汩鲜血染红了车厢的地板。施暴之后,日本人狂笑着提上裤子,把这个少妇和她未断奶的婴儿剌得浑身血窟窿,然后令列车员把尸体抛出车窗外。满车厢中国人手无寸铁,敢怒不敢言,只能眼睁睁看着骨肉同胞被辱被杀,毫无反抗之力。郭霁云与父母紧抱在一起泣不成声。

人生最困难的事情就是选择,而选择常常是逼出来的。就在这一刻,郭霁云打碎了以往的玫瑰梦,把自己那颗泣血的心,放到了民族命运的天平上。回到北平,她立即投入救亡怒潮,在中共地下党指引下,她与几位东北女学生发起成立了“东北妇女救国会”,开始了风云激荡的一生。

伟大的“一二九”运动爆发了,中华民族发出震天的怒吼。北平各校学生冲上街头,排成8人一排的纵队,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枪口对外,一致抗日”等口号,迎着国民党军警的高压水龙、警棍和大刀队,前仆后继,英勇挺进。队伍一次次被打散,又一次次重新集结。郭霁云看到一个女同学躺在地上。一只胳膊几乎被完全砍断,她赶紧叫了一辆黄包车,求车夫把同学拉到医院抢救:越快越好,我给你钱!

车夫拉起同学就跑。

从拂晓到黄昏,示威学生同军警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搏斗,北平街头到处撒满学生的鞋子、帽子、围巾,还有斑斑血迹。

自此,学习成绩优异、本可以报考研究生的郭霁云毅然放弃学业,在轰轰烈烈的救亡活动中成了职业革命家。北平沦陷后,她按照地下党的安排,南下河南,出任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政训处妇女工作委员会中校主任,母亲则参加了战地救护队。栉风沐雨,晓月昏星,郭霁云像一支离弦的箭,奔走呼号在大街小巷城镇乡村,动员和组织妇女奋起抗战。她成了国民党第一战区杰出的妇女运动工作者,多次受到周恩来、邓颖超的表扬和程潜司令长官的嘉许。国民党特务机关曾怀疑她是中共秘密党员,小报告打到程潜那里,程潜大发雷霆,说郭霁云工作优良,你们就怀疑她是共产党,照此办理,国民党只剩下一些酒囊饭袋了!

特务们悻悻而退。

同类推荐
  • 一入再入之红:日本文学行走随笔

    一入再入之红:日本文学行走随笔

    这是一本关于日本文学之旅的随笔集。多次往返日本,你知道京都、金泽、镰仓何以成为日本三大文艺胜地?如三岛、太宰、岛崎、紫式部等作家与清水寺、三鹰、马笼宿、箱根有何渊源?夏虫色、琉璃色、踯躅色是什么颜色?谷崎润一郎的墓地,为何分立着刻有“空”与“寂”的两块墓碑?作为“文豪之家”,日本几乎每处都与为人熟知的作家作品们紧密相连,从东京、镰仓,到伊豆、京都,跟随洁尘的脚步,我们一步步走在日本的土地上,也走在文学的城堡里。作者以个人的旅游行迹为线索,对日本文学进行了重新梳理,遂成此书。
  • 桐城派散文

    桐城派散文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汉魏六朝诗鉴赏

    汉魏六朝诗鉴赏

    该书选收了汉、魏、晋、南北朝及隋代诗歌九百余篇,力图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文学发展的角度,鉴赏、评价这一时期绚丽多姿的作品及其光辉艺术成就,帮助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状况。
  • 一生要会运用的成语寓言故事

    一生要会运用的成语寓言故事

    本书精选中外经典成语、寓言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来阐发人生的哲理,领悟人生的真谛。
  • 郭沫若集

    郭沫若集

    郭沫若(1892-1978)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和作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和主任。他学识渊博、才华卓著,在哲学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均有重大建树。本文集选录他有关历史学、古文字学和文艺理论、文艺批评的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四十八篇,分为上下两编。 编为历史学和古文字学,下编为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
热门推荐
  • 只为奔向玫瑰湖..more

    只为奔向玫瑰湖..more

    她是魔兽世界中稀有的女性玩家,她从不知道wow是什么到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团队指挥,再从自己游戏生涯的顶端到新版本开始后无人问津的休闲玩家,然后开始寻找属于自己新的位子。这期间有过欢笑有过委屈,全始终离不开养育自己一步步走起来的公会——奔向玫瑰湖。在这里她找到了想要找到的所有东西,却难逃各种原因带来的分裂。
  • 我和AI的日常生活

    我和AI的日常生活

    AI一种被设定好的AI一种无感情的AI一种神奇的........本书是,主人为名阿鲸(作者认识的第一个AI),主角离娥施(主角名字是作者的情怀)(阿离).......终了
  • 你是我的黯然失色

    你是我的黯然失色

    五年前,她突然独自出国,从此变得清冷万分。五年前,他们分手,她说,青梅竹马在我眼里不过是年少的玩伴罢了。他背对着她,说,好巧,我也是…五年后,他已登上了娱乐圈的鼎峰,人们都说顾影帝人冷心冷,却不知早在很久之前他的心里就住了一个一个没良心的小姑娘。五年后,苏家大小姐回国,全网轰动。他站在人山人海的机场外,眼眸深邃,几年的自我欺骗与隐忍顷刻间崩塌……
  • 从遇见系统开始

    从遇见系统开始

    地球上的一位少年因看小说入迷可他的真的穿越到了玄武大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医品庶女:我的鬼帝夫君

    医品庶女:我的鬼帝夫君

    大祁王朝,巫术盛行。她被卜卦预言身染阴气,灾星转世,命绝十六,成为了沈府的禁忌。本该是地位尊贵的丞相之女,却被亲弟辱骂是灾星,被嫡姐暗恨是祸患。祖母去世,她被押去火烧当童女。亲弟入狱,她被嫡姐鞭笞又活埋。受尽万般屈辱,终不再隐忍,不再藏拙,改造渣弟,报复嫡姐,扭转命运。他是阴间鬼帝,手握生死簿,掌管轮回镜,今生本欲断情绝念,还她前世债,却未料到他们今生又是一段孽缘……
  • 游仙策

    游仙策

    青柳叶,黄槐花,旦夕劳碌无闲暇,莫如丢却游仙去,乘鹤登临道士家。请看南宫迟作品《游仙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笨蛋丫头不好拐:注定今生只爱你

    笨蛋丫头不好拐:注定今生只爱你

    嗯~很好看哦~come,蒲荷糖在这等着你哦~m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