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40800000029

第29章 最后的时光(1)

1900年1月,在贤良寺居住了5年之久的李鸿章离开了京城。在接到朝廷的任命书后仅10天,李鸿章就带着他的三眼花翎,像一只候鸟一样飞去了南方。

在阳光明媚雨水充足的地方,李鸿章有了短暂时间的好心情,这里远离纷争的朝廷,远离庞杂的朝中事务,更远离晦暗而腐朽的人心。虽然偏居一隅,但踩在自己脚下的,毕竟是自己可以做主的地盘,这种感觉还是好的。对于70多岁的李鸿章来说,他已不想再追求什么了,只想惬意而轻松地度过自己的余生。

当然,李鸿章也希望与自己一样风烛残年的清国,波澜不惊,平平稳稳地度过最后的时光。

1901年,李鸿章78岁。这一年,是李鸿章生命的最后一年。

这一年,这位颤颤巍巍的老人迈过了新世纪的门槛。在上一个世纪,李鸿章耗尽了他所有的精、气、神,现在,这个老人与他所服务的朝廷一样变得日薄西山了。步入新年之后,李鸿章的话变得越来越少,他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一个人坐在有假山的院落里,看着不远处的白云苍狗,独自发呆;有时候,他甚至像一条刚上岸的鱼一样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李鸿章毕生所积蓄的力量以及他人生的破绽,都在最后的时光中情不自禁地透过一些细节流露出来。

在此之前,在广袤的北方农村,一件最大的事情就是义和团的兴起了。义和团兴起的背景十分复杂,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在列强的压力之下签订不平等条约,被迫同意解除教禁。西方传教士以越来越广泛的形式深入到中国的农村,并且在中国内地的地方事务中拥有相当的特权,不受中国法律的约束;在实际利益方面,教会为了扩大势力和影响,不择手段、不分良莠地吸收教民,不少品行不良分子纷纷入教,为非作歹,兴风作浪。这就更激起底层广大民众的愤怒。文化冲突和********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敌对的力量,在北方广大农村,基层民众以一种针锋相对的方式,也就是通过拜“本土神”的方式,抵抗着西方宗教势力的入侵。

义和团的兴起,是一种复杂的产物。这样的复杂体牵涉到社会背景、民间的情绪、经济上的困窘等,而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显得无法控制。从教义上说,义和团运动是破绽百出的,它几乎没有完整而系统的教义,乱哄哄的像是儒释道的一知半解和中国戏剧的“大杂烩”。当然,这样的结果是中国底层的理解力所决定的,由于缺乏理性和科学的思维习惯,义和团肯定会将一些神秘力量人格化。他们相信天,相信土地公公,相信关公,相信玉皇大帝二十八宿……中国历史上一切民间传说,在义和团这里,都有着淋漓尽致的表现。义和团还将神学、迷信以及宗教混淆,他们相信法术,相信自己就是神,相信刀枪不入、鬼魂附体,相信自己能够飞翔……因为有着如此惊人的神通,洋人的洋枪洋炮又算什么呢?于是,占中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农民们,模糊了戏剧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集体陷入了一场自欺欺人的闹剧当中——当时的中国北方农村,就像一个戏剧大舞台一样,人们都争先恐后地登台表演。在这种情况下,洋人们与其说面对的是一群激情澎湃的“敌人”,不如说面对的是一群激情澎湃的农民“戏剧演员”,一群不戴面具的“神”。

义和团的兴起,点燃了中国人多年以来积郁于胸的民族情绪。自道光时代开始,历经咸丰、同治,一直到当时的光绪,落后的中国在与西方的争夺中,一直败得体无完肤,脸面全无。困顿与耻辱一直如铅云一样,压抑在中国人心上。当洋务派的自强措施没能顶得住列强的扩张和侵略,维新派的变法也阴差阳错走向失败之后,人们用一种非正常的手段从绝望中寻找着希望——民间的力量走到了前台,试图以一种盲目排外的极端方式,以一种愚昧的手段来进行着抵抗。当这种情绪通过一种传统的方式轰轰烈烈地表现出来那一刻,实际上已走入了一种歧路。与此同时,朝廷和官方非理性的推波助澜显然加剧了这种错误。错误从一开始似乎就是风生水起,似乎它本来就是应该发生的,什么力量也阻止不了它。当错误成为一种必然时,也就具有宿命的意义了。

从1900年1月开始,在河北、山东等北方地区,凡是有着教堂的地方,便成为一片火海。几个月后,义和团在河北境内的活动达到了高潮。朝廷对于这种民间的势力,一时拿不出主意,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英、美、德、法等国发表联合照会,限令清政府迅速剿灭义和团,否则将“代为剿平”。到了5月下旬,由天津上岸的小股外国军队登上了清国的领土,并且由天津登上了去北京的火车。在路途之中,他们遭到了义和团的围追堵劫。与此同时,四面八方的义和团来到了京城郊区,一场轰轰烈烈的民间活动即将被点燃。

清国与义和团集体地深陷入一种幻觉。这样的幻觉,从现在看,绝大部分是因为认识上的混沌不清造成的。当世界在19世纪工业化的背景下,人们的思维已在理性和科学的轨道上行驶的时候,在这个东方古国,义和团和清国的统治层的思维还停留在蒙昧的中世纪。一开始,义和团所代表的民间势力还深怀着对于清朝的敌意,他们的口号是“推翻清朝,驱逐洋人”;但到了1899年底,口号突变,成为“拥护清朝,驱除洋人”了。在这种情况下,清朝的王公贵族,甚至慈禧,都觉得这样的民间力量可以利用,最起码,可以增加与洋人叫板的砝码。出于这样的动机,朝廷打起了如意算盘,准备利用这股民间的力量跟洋人讨价还价。真实的情况是,在当时,整个清国的统治力已经变得松软了,在很多情况下,事态都处于一种无政府的状况。

最初,慈禧的态度是很明确的,那就是,义和团可以在周边活动,但不准到北京来捣乱。慈禧十分清楚,如果几十万义和团来到京城,局面将不可收拾。但奇怪的是,当四面八方的义和团们来到紧闭的北京城门下时,一个来自辅国公载澜的命令却出人意料地送达了,九门提督不得不开门。于是大批的义和团农民们络绎不绝地拥入了清国的都城。

很多年后,当历史回望100多年前世纪之交的那场义和团运动时,令人奇怪的是,更多的书籍对于这场运动仍然表示出含混不清。一切现象都复杂无比,那时候所产生的任何现象,都是无数种原因交织的结果。它扑朔迷离,像糨糊一样具有复杂的黏性。

历史看起来似乎总是必然的,但在很大程度上,它又有着很多偶然性。

这样的偶然性往往由一些关键的细节决定,但关键细节,在历史进程中往往丢失得无影无踪,像海水冲过的沙滩一样,将那些色彩斑斓的贝壳席卷得无影无踪。这种关键性的缺失,又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历史总是莫名其妙,像一个喜怒无常的小孩一样,支离破碎,缺乏很多合理性。从现在看,义和团整个进程中的一些关键细节,也是毫无踪影,譬如,为什么载澜会让官兵打开城门,是因为洋人反对他的儿子接替光绪担任皇帝吗?为什么慈禧在关键时刻表现得那样迟缓?是一直在宫中沉湎于大戏吗?解释只有一种,中国的****政体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总是拖沓而无效率,并且,在突如其来的事件面前,因为害怕承担责任,总是习惯于推诿拖拉,贻误时机,从而导致局面失控。

真实的情况是,在那段时间里,慈禧一直在宫中不断地听到人们在描述着这样的传奇。起初,热爱戏剧的慈禧并不把这些传言当回事,也不相信义和团所具有的法术。慈禧还专程派了军机大臣兼顺天府尹赵舒翘、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何乃莹前往涿州打探义和团的虚实,查证一下义和团各种“神功”究竟是真是假。经过几天的考察,赵舒翘等实际上已经看出义和团的“神功”全是假的,但随后赶来的刚毅却认为这些神功“可恃”。这种情况下,赵舒翘、何乃莹在向慈禧汇报时,含糊其辞,对于神功,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与此同时,王公大臣与宫中的太监们“三人成虎”,每天在慈禧面前叫嚣义和团法术通天,可以轻而易举地摧毁洋人的坚盾利器。天天听着这样的报告,慢慢地,慈禧有点将信将疑了。毕竟,慈禧与那些老眼昏花的大臣们一样,都是生活在传统戏剧的文化背景之中,他们从未放弃超越现实的幻想。正是由于思维方式上的根本性迷糊,终于,精明而果敢的慈禧听信了大臣们的进言,准备依靠义和团的力量向洋人宣战。

义和团进京之后,北京城彻底地炸了锅。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义和团根本就没有统一的领导,也缺乏统一的指挥。北京从未如此熙熙攘攘,大街小巷天天在唱着大戏,玩着把戏,如春节一样热闹。似乎每一个人浑身上下都亢奋地膨胀着,仿佛他们已经找到了“驱逐鞑虏”的不二法门,复兴中华指日可待似的。慈禧决定向列强宣战后,即给进入北京的义和团发放粳米2万石、银10万两,命令清军和义和团一同攻打使馆区。进入京城的义和团们首先在城内的教堂、教会医院和中国教民家的建筑物上点火,大火腾起的浓烟如同长城烽火台的信号一样,预示着这座千年古都巨大的灾难将要来临。紧接着,火光蔓延,很多信教的中国居民的房屋也开始燃烧起来。清国的官员们下令把正阳门的城门关了,并派出重兵把守,说是奉太后之命,防止乱人混入内城。这样的命令,更像是给人们一个信号:要放火就尽管放,只要不把皇城点着就行。于是,京城的大火更熊熊地燃烧起来。

由于有了朝廷支持,义和团情绪高涨,迅速向更极端、更非理性的方向发展,对传教士和教民不分男女老幼,一律打杀。义和团进入京津之后,情形更为恐怖,许多传教士和外国人、中国教民被杀,甚至稍有看不惯的,都指为教民,全家皆杀。混乱的局面最后发展为:凡使用洋物者,“必杀无赦”。曾有几个学生仓皇避乱,因为身上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也遭受了乱刀砍杀的命运……对于开明官绅、维新派人士,义和团更是明打杀,要“拆毁同文馆、大学堂等,所有师徒,均不饶放”。群情激愤之下,义和团还倡议活捉康有为回国治罪,甚至,义和团还一度冲入宫禁企图捉拿光绪皇帝,结果是慈禧发了一通火,杀了几个人,才平息了这一事件……形势变得越来越失去控制了。被煽动起来的狂热民众,天天在街头追杀洋人和“二毛子”,抢劫商店住宅,焚烧教堂医院,外国人只得躲进使馆,并在使馆外筑起街垒。

现在来看,这场蹩脚的农民运动更像是一场造反的大戏。喜欢戏剧的中国人集体造就了一场神魂颠倒的迷乱,然后,在这种迷乱演出了一场悲喜交加的大戏。在这当中,人人都发现自己成了演员,而当他们置身于这样的运动时,都油然产生一种崇高感。男人女人都涌进了这场大戏之中,他们的装扮也富有戏剧的特色:“大师兄身穿黄裳,头包黄巾,马如飞,黄令旗招展,人皆让路”,在这群人当中,有扮作孙悟空的,有扮作诸葛亮的,有扮作关羽、张飞的……他们的装扮和造型,都来自于在此之前广为流传的话本和戏剧。连女人也加入了,他们头裹红巾,腰扎红带,绛色裤褂,蹬软底鞋,头巾上写着“协天大帝”四字,红肚兜上则标明“护心镜”。她们就差完全套用戏剧的扮相了,在背上插着十二面令旗,头盔上飘着两根长长的野鸡翎。这样的方式哪里像是上战场呢?就像是赶赴一场盛大的戏剧。魔术也出现了,由乡下女子组织的“红灯照”,每个人带着一个小灯笼,据说小灯笼可以呼风唤火。有人看见,小灯笼可以带着头扎红巾、腰系红带的女子,在天上飞,她们的手指向哪里,哪里便燃起了熊熊大火。还有一个叫“砂锅照”的义和团组织,这个组织的成员只带一口砂锅,当队伍要吃饭的时候,成员便生火做饭,奇怪的是,一只小小的砂锅,里面的米饭竟怎么也舀不尽,一直可以供应数百人吃饱喝足。

中国的北方就这样上演着一场人鬼不分的大戏。只要是戏,总有大梦初醒的一天。以这样的方式去跟洋人作战,结果当然可想而知了。

1900年6月,当八国联军即将进入北京城的时候,慈禧仍然按部就班地生活着,沉醉于她以古老的神话方式取得抗击洋人胜利的美梦之中。义和团进京之后,不知是触动了慈禧的哪条神经,这个曾经非常喜爱戏剧的老妇人变本加厉,对待那些戏剧,几乎是疯魔了。慈禧整日沉湎于京剧,每天,她总是迟迟地起床,一番精心地漱洗之后,吃过午饭,她就让戏班子热热闹闹地开演了。当大戏敲着锣鼓拉开帷幕之后,慈禧一边安详地用她专用的鹤脚烟袋吸着水烟,一边全神贯注地看着戏,像一个农村妇女一样尽展悲欢离合。看到入情处,慈禧也会大声笑出或者恸哭不止。戏落幕了,喜笑颜开的慈禧就会下旨:

赏!小太监就会把碎银子抛到台上去,演员们就会磕头谢恩。

在慈禧眼中,现实也是一场正在上演的大戏,而她自己,就是这个大戏中永远的主角。

当义和团运动如火如荼在北京兴起的时候,此刻的李鸿章正在南方休养生息。尽管在千里之外,但李鸿章还是凭着自己丰富的政治和外交经验嗅出这场风波暗藏的危险。6月初,李鸿章收到了英国人赫德从北京发给广东海关的电报,这封电报几乎代表了驻华洋人们的集体立场,也告知了北京的真实情况:

此间局势极其严重,各国使馆都害怕受到攻击,并且认为中国政府即使不仇外,也无能为力,如果发生事故,或情况不迅速改善,定将引起大规模的联合干涉,大清帝国可能灭亡……请电告慈禧太后,使馆的安全极为重要,对于所有建议采取敌对行动的人都应予驳斥。

李鸿章收到电报后,立即向慈禧发电,重申了赫德的意见,特别强调如果不停止排外行动,大清帝国可能灭亡的观点。

但李鸿章的电报石沉大海,没有起到一点作用。

形势直转而下。西方列强,加上日本,终于动手了。1900年6月17日,八国联军攻陷了中国北方的海岸门户大沽炮台,聂士成阵亡,马玉昆、宋庆诸军零落,三天之后,京城门户天津陷落,以保护使馆为名登陆的联军向通州进发,而通州距都城北京仅20公里。19日,大清国宣布与各国进入战争状态,总理衙门宣布不再保护使馆,限外国人在24小时内离京。20日,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男爵在乘轿前往总理衙门试图交涉保护在京外交使团安全问题时,途经东单总布胡同时,被巡街的神机营章京恩海用枪击毙。随后,保卫北京的清国将领李秉衡在杨村遭遇败绩后,退至通州(今通县)自杀殉国……李鸿章在南方得知这一消息之后,老泪纵横,用手杖触地:“内乱如何得止?如何得止?”李鸿章的悲伤让在场的官员动容失色,他们从未见过冷静铁血的李鸿章在情绪上会失去控制。即使是在最伤痛最悲凉的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也只是无声泪下。他们知道,在这个时候,李鸿章所喷发出来的,已不仅仅是泪,而是血了。

同类推荐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企业家(4)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企业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宋美龄传

    宋美龄传

    宋美龄(1897—2003),民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个关键人物,集美貌、财富、权力、荣誉于一身。本书是一部严谨的宋美龄人物传记,作者参阅了各种历史资料,为我们诠释了一个真实可信的宋美龄。本书在台湾地区有较大的影响,岛内石之瑜的《宋美龄与中国》一书曾请作者杨树标作序,岛内公共电视台曾专程赴大陆采访两位作者评说宋美龄。
  • 多情爱因斯坦

    多情爱因斯坦

    本书本着不“为尊者讳”的出发点,带你走进爱因斯坦鲜为人知的情感世界,客观、公正与生动地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血肉丰满的爱因斯坦。正如有句话所说的那样:“你不会因为大师的走下神坛而否认他的价值,反倒会因为他的真实而更加热爱他”。三开情窦,两次婚姻,N次情感走失、多场黄昏恋,特别是近期随着一批爱因斯坦私人信件的公开,终于掀开了相传已久的M夫人神秘的面纱;揭秘了爱因斯坦与前苏联女间谍码加丽塔及“末代女友”——普林斯顿大学图书管理员范图娃不为人知的地下情。
  • 解密中国女CEO:董明珠

    解密中国女CEO:董明珠

    本书为你解密中国女CEO董明珠的传奇人生,内容包括:奠斯科不相信哏泪、优秀的领导老是怎样炼成的、辉煌营销的凿后、叱咤商诲的“明珠”等。
  • 一辈子的活法:王蒙的人生历练

    一辈子的活法:王蒙的人生历练

    我经历了伟大也咀嚼了渺小。我欣逢盛世的欢歌也体会了乱世的杂嚣。我见识了中国的翻天覆地,也惊愕于事情的跌跌撞撞。有时候形势的波谲云诡令人晕眩,有时候祸福的说变就变,叫人以为是进入了荒诞的梦境、是在开国际玩笑。见过上层的讨论斟酌,也见过底层的昏天黑地与自得其乐,还有世界的风云激荡,我毕竟访问过中国大陆境外的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我感受了呵护的幸运与“贵人”的照拂。我也领教了嫉恨者明枪暗箭的无所不用其极:他们好累!
热门推荐
  •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是曾国藩、梁启超、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灵导师。王阳明创立了解决一切心灵问题的利器——“阳明心学”。穿越时空,让我们与这位圣哲对话,聆听王阳明的思想,以此来净化我们的心灵,塑造成功心理与高尚人格。
  • 明代那些人

    明代那些人

    大明洪武十三年,山西大规模移民导致人气骤减。此消彼长,一时间妖风四起,百姓生灵涂炭,人妖大战就此上演。
  • 娘娘您又重生了

    娘娘您又重生了

    [甜文]苏羽兮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就是能够重生,虽然中间出了点小状况,但总比成为孤魂野鬼强。重生归来,她才发现,自己能够起死回生都是他一手安排的……
  • 假小子我会等你

    假小子我会等你

    安娜跟他的第一段感情说了一声再见。为了逃避一切的责任选着了隐藏自己的姓名去留学。八年后的她又回到了起点,不过这一次她发现了不能告人的秘密…
  • 阴阳执法士

    阴阳执法士

    18岁的冷晨拜清风道长为师傅,从此,便成为了一名道士……
  • 丹眼

    丹眼

    神级丹体,窥破丹道,成就无上丹眼!等级设定:修真界:练体练气、、开窍、练虚、元婴、地仙、半仙、真仙。仙界:真仙、玄仙、一天玄仙、二天玄仙、三天玄仙、四天玄仙、五天玄仙、六天玄仙、七天玄仙、八天玄仙、九天玄仙。神界:地神、人神、天神、真神、神尊。混沌界:混沌、洪荒、天命、天道、大主宰。修炼方式:功法、炼器、练丹、练剑、练尸、双休阴阳。新书求收藏,求推荐,谢大家O(∩_∩)O~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宇宙的童话(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宇宙的童话(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每一种职业,每一种人性,都可以化为宇宙中的童话故事,从不可思议处窥探当下。日影《我和妻子的1778个故事》里,小说家一日写一个故事,以此慰藉妻子的病情。知识小贩的故事打动了我,它说,宇宙是一个球,更巨大的外星人拿它打棒球,每当有了全垒打,就会出现很多星星。它说,天空的背后是大海,那个世界万有引力都是向上的,有时候引力衰退,我们就要打伞了。我羡慕这样的想象力,然而想象力是可以训练的吗?是可以通过每日强迫症一样的书写而扩展的吗?不试试看大概不会知道吧。我也想要有一些这样的计划,比如一天写一个小故事,写各式各样的职业(甚至渴望蓝色钢笔墨水在纸上铺排的整齐样子),比如捕梦者、捡泪珠的人、椅子守护神……
  • 侯夫人霸宠日常

    侯夫人霸宠日常

    大哥死了,亲妈被爹毒死了,外公一气之下也撒手人寰,公主隐姓埋名成了王府庶女;不过清河公主底气很足,我有钱,弟弟有权,总有一天会干死渣爹!呐,夫君,随我一同造反吧!本书又名《女富商撩汉记》以及《重生之朕本红娘》以及《制杖爹爹今天又没吃药》赖赖每天中午12点准时更新哈O(∩_∩)O~
  • 斗天之九千重劫

    斗天之九千重劫

    在这个修真的世界里,秦战成长于一个不同寻常的武学世家。当有一天,摆脱束缚,他拿着一把竹剑踏上了危机重重的道路。修习逆天功法,被天仇视的他,在无尽劫数的武道之上艰难迈步。不求至尊宝座,不求美人相伴,他孤独的身影穿梭在黑夜白日之中。在这无限重劫,无尽孤寂的习武路上,他立下了誓言。挡在我之武道面前的,无论是什么,资质,敌人,生死,都要被统统击碎。战!战!战!不至尽头,战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