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76100000002

第2章 伤不起的“瘾君子”之痛——那些徘徊在软瘾怪圈无法戒瘾的囚徒(1)

何炅说在微博中说:“不管多困,上床就拿起手机刷刷刷……”

这其实是一种叫做“软瘾”的心理病。

软瘾(softaddiction)——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新名词,指强迫性的习惯、行为或回复性的情绪。不同于酒精、药物、毒品的麻醉,而是通过表面的情绪释放,阻碍、忽视了内心的真正需要。看似无关痛痒,一切正常,实则已不知不觉成为一种诱惑,让你无法自拔地沉迷其中。

1.再网购就剁手

过度网购危害指数:★★★★★

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近30%的参与者“频繁强迫自己做一些不必要的事”。而这一在工作、生活过程中反复、重复出现的“强迫性”动作,在症状程度尚轻时看似无副作用,然而,某些“病入膏肓”的人(尤其是办公室职员),却很有可能因为“上瘾”而丢了饭碗。

——每天发誓自我威胁信誓旦旦称“再网购就剁手”的网购一族,他们最受不了这些词(后面跟着大串惊叹号,篇幅有限,此处有省略)的诱惑:店主疯了!!!包邮!!!秒杀!!!即将售罄!!!直降!!!激情大促!!!错过今天,再等一年!!!

……

“剁手党”的悲剧谁人懂?

网购之路犹如一条看似欢乐实则布满荆棘和陷阱的不归路。大部分人都是有去无回,每天不是在网购,就是在计划网购的路上。而这些人的实际行为和计划通常背道而驰,好像每个人都是千手观音,手剁了又剁,就算有一千只手,也总有一天无手可剁了。

何其不幸,怒其不争,蒂芙尼就是其中一员。

回想起来,蒂芙尼最早是从买书开始走上这条路的。渐渐地开始在网上买生活用品、粮油百货甚至生鲜蔬菜。蒂芙尼给自己的理由是:节省了去超市的时间,既不用排队结账,也不用自己扛回家。她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开始是危险的——她为了网上支付更加便捷,于是开通了支付宝。

提起支付宝,两眼泪汪汪。

有了便捷的支付条件,蒂芙尼开始天天在家收快递,每收一次货都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

伴随而来的是钱也如流水般花出去了。

习惯了网购生活的蒂芙尼,再也没有逛商场的心思。她总是抱着“机不可失”的心理,安慰自己万一未来通胀,现在就要开始囤货。急用的、一时片刻用不着的,统统买回家。数量多到蒂芙尼常常忘记买回来的东西塞在哪个柜子里。急用时不得不重复购买,反而造成浪费。

蒂芙尼开始抱怨,为什么网上的店铺不计其数,商品无穷无尽,时刻都在打折。而自己轻而易举就被困在网中央,越陷越深。可以肯定的是,每一次成功下单都让她有种轻松的快感。

直到有一天,蒂芙尼发现微博上有人将网购族划分出了具体消费类型:

年度消费≤500元——“勤俭持家型”;

500元≥年度消费≤5000元——“普通青年型”;

5000元≥年度消费≤10000元——“铺张浪费型”;

10000元≥年度消费≤30000元——“剁手型”;

30000元≥年度消费≤50000元——“被拉出去枪毙型”;

年度消费≥5万元——“枪毙10分钟都不为过型”。

按照分类,蒂芙尼属于“剁手型”。问题是,如此疯狂购物,已经患上了戒不掉的“瘾”。一想到无法自控地网购,蒂芙尼就发誓:“再网购我就剁手!”

网购的确能帮助人转移注意力,减少压力,增加快感。尤其职场人平时工作压力大,网购不失为一种放松解压的方式之——通过网购获得心理平衡与安慰。但是,过度网购不仅会造成金钱上的浪费,亦会因长时间专注上网,令身心疲惫,反而不能释放压力。而当网购成为一种改不掉的习惯,就会变本加厉愈发“上瘾”。类似蒂芙尼这样的例子,就属于典型的“软瘾”。

一不小心成了“瘾君子”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软瘾”的出现,与个人心理状态和工作强度有关,以下三类人属于“软瘾”三大易感人群。

第一类:工作量极度不饱和的人。这类人每天工作量非常少,于是有大把休闲时间用来网购。

第二类:工作量极大,极度忙碌的人。这类人由于工作原因,有时忙到连喝水、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正因如此,他们需要掌握大量信息应对工作,否则就会感到心理焦虑、没有安全感。

第三类:希望找人倾诉内心情感,但社交能力差、朋友少、有些自卑的人。这类人由于没有地方可以一吐为快,只能通过通讯发达,信息量大的第三方——互联网来“替代性地满足内心”。

归结起来,“软瘾”通常源于现实的压力。例如,有些追求完美的职场人不允许自己在工作中出错,一旦因为某种疏漏,为公司造成了负面影响,之后遇到同样的问题便总会异常小心,甚至自我怀疑,认为自己总是出错,没办法完美地完成工作。这种近乎苛求的状态势必会对心理造成巨大压力。这样一来许多人通过网购宣泄情绪、释放压力也就不足为奇。而实际上,网购只是让你在虚拟世界一时间获得了内心满足,你却在现实中不由自主地逃避着压力。

“过度网购”是一种负面的、消极的、反复强化的过程。一个人的身心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让人在“明知故犯”的情况下一边享受着快感,一边无法自拔。其实,这些看似稀松平常的休闲方式,很可能预示你存在着某种心理问题。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人内心感到空虚、压力无法释放时,就会不自觉地寻找“情感补偿”,在心理学中叫做“脱敏疗法”。如果觉得工作量大,就细分目标,一步步解决问题;网购上瘾,可以征询朋友意见,判断这件东西是否非买不可,逐渐减少网购的频率和额度等等。无论哪一种疗法,关键都是要积极地直面问题和压力,逃避只会让“瘾君子”之殇痛之入骨。

现在开始治疗还不晚,不要等到无可救药时一声叹息:“我早就应该面对软瘾这个恶魔——啊,多么痛的领悟!”

2.半夜刷微博,特想抽自己

过度刷微博危害指数:★★★★★

2012年9月6日《城市晚报》刊登了一篇关于“微博控”的文章,文中称:“早上醒来就登录微博,走在路上发微博,到单位刷微博,下班路上看微博。10分钟不‘摸’微博,心里就空落落的,如果这些您全‘中招’了,那您可要小心了,这不是你已经熟悉了的强迫症,而是一个我们比较陌生的名词——软瘾。”可见,对于很多人而言,微博已经成了生活一部分。

据《城市晚报》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上半年,全国的微博用户数已超3亿,因此,那些对微博产生依赖的人,也随之诞生一个新名词——“微博控”。

海妮刚刚参加工作,在北京市一家外贸公司做文员,她每天早上来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登录微博。直到下班回到家,深夜里躺下,她依然要刷一会儿微博再睡。对于海妮来说,发微博几乎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据她自己说:“只要闲着的时候,不刷微博就心痒痒,发完微博,如果5分钟之后没听到有人回复的提示音,就想亲自登录上去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然后再不停地编辑各种博文,等到下次可以一起发。”用海妮的话说,每个月月末是最“煎熬”的时候,因为流量没了,若是赶上在旅途中或出差中,就不能发微博了。

相信海妮并不是个例,上了一天班的白领一族应当深有感触,回到家已经累得不想做任何事,甚至不想与人说一句话,但奇怪的是,就算累瘫了还是忍不住不停地刷微博,在海妮看来,疲劳过后似乎更需要一种类似刷微博式的解脱,所以“织围脖”时精神感到愉悦,内心感到满足,自然也不觉得累。

“微博控”也可能是“软瘾”族

表面上,压力是减轻了,但实际上,刷完微博躺在床上后,浑身的疲惫和之前抛在脑后的所有的烦心事又从现实中苏醒,接踵而至。

与其用减压等理由来掩饰对刷微博的热情,不如说“微博控”们很可能患上了“软瘾”。

在微博上,有一些网友发微博这样调侃自己——

“为了发微博险些撞上电线杆,为躲电线杆差点踩空,还好咱腿脚利落,免于出糗,这蝴蝶效应!”

更有甚至者,有博友想游到河中间拍一张照片发到微博上,结果差点掉进河里上不来。

还有逗趣的网友在微博中总结“微博控”共分八级——

“一级只围观不说话;二级遇到兴奋点才回复、转发;三级休息时间全占用;四级工作时间也在上微博;五级双休日不休息;六级熬夜找热点;七级半夜也在刷新页面;八级生活颠倒,需住院治疗。”

当你觉得自己需要“住院治疗”或持续刷微博半个月以上的时候,十有八九你已经患上了软瘾。

很多人觉得“软瘾症”是种非常可怕的病。事实上,“软瘾”并不可怕,它只是一种自我强迫现象,但并不是强迫症。患上“软瘾”的人通常在遇到事情时,习惯性拖延时间,总是要等到无法再拖下去时才去做。

但是,如果“软瘾”时间持续高达20天以上,其性质就逐渐变得恶劣,导致日不能寐,夜不能眠,食之无味,很容易患上强迫症,如果是这样,就很可能连带患上心理疾病,需要进行自我调节与治疗。当你刷微博刷到自己都觉得频繁,特想抽自己的时候,不如立刻出去走走,淡化微博对内心的牵绊,或者用清水洗一把脸,听听音乐舒缓心情,动一动手指,当然,最主要是想办法给心灵放个假,短暂地让你的脑部“空白”,获得休息。

总之,软瘾当前,一定要小心!

3.没带手机就好像没穿衣服

过度依赖手机危害指数:★★★★★

曾有人说,手机改变了现代社会。诚如此言,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都离不开这样事物,人们觉得关了手机就失魂落魄了,出门没带手机就好像没穿衣服,就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但实际上,这些东西虽然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但也成为导致我们患上软瘾的一大原因。手机能够促进效能,但是也可以用来回避不愉快的情形,例如发简讯给朋友,在3G网络乱逛,以及其他类似的活动。手机是和朋友保持联络的很好方式,但也是逃避工作的“好办法”。

当你觉得干活儿很疲累的时候,你不自觉地就打开手机了,它比电脑上网更方便,3G网络上的东西同样应有尽有,尤其在公交车、地铁里打发时间绰绰有余。当你正在专心忙碌的时候,手机铃声响了,也许是一个朋友想向你诉苦,而你手头还有一堆活儿要干,截止日期马上就到了。

你真的无时无刻都需要手机吗?

雨生习惯早起,但是早上时间的利用率并不高。因为他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刷刷微博、翻翻微信、上会儿QQ,兴起时再给几个好友发一些祝福语或激励人心的短信。就这样,即使醒来时才6点,等到真正下床时已经7点钟。剩下仅有的半个小时就用来洗漱,囫囵吞枣式地随便吃一点早餐,甚至常常没时间吃早餐,拿起一瓶牛奶就向车站飞去。

仔细想想,你真的需要每天早上醒来就抱着手机不停地查看新闻吗?尤其是那些低俗的爆炸式信息?你已经有了一部手机,天天盯着网络上手机排名报价有什么用呢?每天一开机,就有太多的信息自动弹跳出来,远远超出了你大脑所能处理的范围。这些过量的信息不但不能丰富我们的生活,反而污染了我们的心灵,我们必须对它们采取隔离措施。

这些其实只是我们治疗软瘾症的一个方面。希望你能认真思考,并且作出明智的选择。你想要做什么,你作出怎样的选择,今后就会过上怎样的生活。当你为如何运用时间设定了自己的标准时,你就会减少无谓的翻看手机的频率,为自己挤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让你更有效地工作与生活的一个秘诀就是,关掉手机。如果工作不是太忙,可是试着每周有半天到一天的时间关掉手机,安安静静地做一点儿自己想做的事情,读书、绘画、散步、思考等能让你头脑更清晰、身体更健康的事。

当你忙着交稿的时候,最好的做法就是关掉手机,避免自己手痒。当你关掉了手机,你会发现你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精神空间来做你想做、你需要做的事情。你的大脑实际上无法同时胜任多项任务,每次你以为自己能同时处理时,你就分神了,人转移注意力的时间大概只需要0.7秒。所以,即便是会议枯燥无味,文章深奥难解,讲座沉闷、压抑,开着手机对你来说也没什么帮助。你要做的是关掉手机,集中注意力。

通过运动提高身体机能

当你使用手机的时候,除了手腕,身子的其他部分一动不动时,你的身体机能会逐渐下降。你应该多花一些时间在唤醒自己感官的功能上面,培养你自己良好的身体状态,这些能够让你更有勇气和毅力去面对那些被你拖延的事情。照顾好你的身体,不能让你一夜之间变成另一个人,虽不能保证让你的软瘾症不再复发,但是能够让你的身体逐渐好转,身心渐趋平衡,更加稳定和轻松。当你处于身心和谐的状态时,你就能准备得更充分,能够随时起身去处理那些急需你处理的事情。

如何有效提高身体机能呢?

很多人深知运动的好处,运动能让他们容光焕发、精力充沛、生机勃勃,是他们保持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支撑。而一些习惯坐在角落一动不动使用手机的人,他们一提到运动就苦不堪言,光是让他们换上运动裤、穿上运动鞋就够让他们头疼的了。走两步路他们就会觉得腿沉得抬不起来,看到一根电线杆都想去靠一下。平时在车站等车,也不能笔直地站着,总像没筋骨一样靠在广告牌上,一边倚靠一边用手机。但是,当你不情不愿地起身拿手机的时候,当你打开手机里的一个游戏的时候,你应该考虑一下运动的建议。你可以将运动当成你克服软瘾的一种方法,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定的行动。

只要你付诸行动了,运动肯定会给你的身心带来极大的好处。不如尝试着直起身子,做几个伸展运动。按照瑜伽姿势,拉伸你的四肢。或者伸几个懒腰,尽量将手臂打开。即便是几个简单的动作,你也会发现你的精神状态比之前好了一些。

运动除了有利于身体健康外,还能帮助改善我们的情绪。如果一个患抑郁症的人出去走走,闻一闻花香,吹一吹清风,抚一抚柳条,他也会觉得舒展很多。哪怕丢掉手机,去健身房做1个小时的运动,做到满头大汗,你也会觉得整个人振奋了。运动能刺激身体产生一种叫内啡肽的荷尔蒙,能帮助提升愉悦感和幸福感。适当地运动一下对提升我们的精神会有帮助。

除了提升情绪外,有调查显示,运动还能帮助大脑成长,提高大脑的调节能力。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约翰,莱迪就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一条调查显示,当运动后,人们学习新单词的能力比之前增强了20%。还有一份调查报告是有关芝加哥校区学生的研究,报告显示,当这个校区启动了一项学生早锻炼的计划之后,该校区八年级的学生参与某项标准化科学考试的时候夺取了世界第一的成绩。而在此之前,这些奖项本来一直是由新加坡和日本等国家牢牢把控的。

同类推荐
  • 身份心理学

    身份心理学

    以心理学、营销学的观点解析身份和影响力的内在逻辑。吸引高层次人群的人际关系法则。越是好的越多人抢,越多人抢就越是好的,你明白这种不成逻辑的逻辑背后的心理秘密吗?场面大了,会吓跑人群中的绝大部分;场面小了,有实力的人又看不上。你明白这个“面子”问题背后的心理秘密吗?形象代表人的本质,影响力就是一种生产力,你了解这种名与实之间互相转化背后的心理秘密吗?外表漂亮者比不漂亮者更为成功,你知道这种视觉效应背后的心理秘密吗?
  • 心理学与读心术

    心理学与读心术

    本书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中,教读者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灵活运用心理学的方法,用眼睛洞察一切,“读”懂他人的微妙心思,并对之作出精准的判断,使自己成为人际关系的赢家,进而在事业上取得进一步的成就。
  • 实用心理学(Ⅱ)

    实用心理学(Ⅱ)

    本书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从形形色色的心理效应、两性心理、婚姻家庭心理、职场心理、电影·心理学、心理测试入手,从几十个常用心理效应的积极面与消极面出发,介绍了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 心理健康枕边书Ⅱ

    心理健康枕边书Ⅱ

    本书对面对心理异常、人格缺陷、病态心理、不良情绪、不良心态和不良嗜好、怪僻等一系列心理、生理不适应等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了阐释和破译,并对这些心理疾病的治疗与调试作了详尽的剖析与说明。
  • 你不可不知的60个心理定律

    你不可不知的60个心理定律

    无论你是学生还是老师,是商人还是官员,这里总会有你用得着的、科学的东西。其中个案也许就是你即将碰到或已经碰到了的工作、生活情景。让我们抛弃所有晦涩难懂的术语,将心理学放之于活生生的生活场景当中,放在你我的身边,让它真真正正地为我们解决问题。我们要怎样隐藏自己的秘密?我们该怎样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让我们解读成功人士背后的故事,了解这些心理定律在古今中外发挥的作用,从而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做好提前准备。
热门推荐
  • 太阴黑莲经

    太阴黑莲经

    人有人法,天有天规,人法失衡则会凶杀四起,暴徒肆虐,而天道失衡,则会阴阳混乱妖魔纷显。大庆国军神长子苏北,不慎被神秘阴气入体,为求破解之法,冒死选择《黑莲经》,曾经,他是镇守南疆的虎威少将,庇佑一方百姓,现在,他以重塑天道为己任,誓护天下太平……
  • 武欲战天

    武欲战天

    见证一步一步艰险,历经一幕幕生死,铸就一代奇迹巅峰的传奇。武欲战天,欲战乾坤。
  • 尘殇记

    尘殇记

    异界六合,轮回之锁;逆天血脉,可怕传说。一个拥有神秘身世的少年,一块奇异的玉佩,一段古老飘渺的传说,一个传奇的人生......尘为记,史为殇,小风《尘殇记》
  • 六界衍生劫

    六界衍生劫

    (本文纯属虚构,第一次写文,勿喷)混沌世界,天地之间衍生六界,如果有一天六界将不复存在了,那么你该何去何从,被割断的红线是谁的情劫,黑暗临近,只有真正的六界之主才能解救众生。
  • 漫威世界的光之巨人

    漫威世界的光之巨人

    乌木喉:“伟大的主人,前面就是地球了。”灭霸:“很好,全速前进,我们踏平地球、拿下无限原石。”金色光芒于星空间凭空凝成闪耀的银色巨人,巨人双手摆成十字,金色光束有如席卷虚空的风暴朝着灭霸的舰队破空而来......灭霸:“......通知全舰,我们撤!”
  • 攀峦

    攀峦

    从计划生育到二胎开放,虽然只经历了短短的三十几年,却在久远而又不断翻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特有的别致烙印-----中华人民共和国乃至中华民族最独特的一代人,独生子女!令人骄傲的是,作为先驱群体的我们,已然默默地攀爬到一座名为而立之年的小峰,一鼓作气成为会当凌绝顶,成为一览众山小的王者;还是偃旗息鼓随波逐流放任人生,何去何从?这问题仿佛探索发现一般,只有在遥远的未来方能揭晓答案。有些事,越是用力想要掌控,效果越是相反,可能最终的答案就在这山峰的另一端,翻过去才能了然于心,为了爱情、为了事业、为了家庭、为了更好地活下去!生活,好似天堂,好似地狱!
  • 青云飞絮

    青云飞絮

    幼时初听拆东墙惊为天人现改写同人文讲述盛唐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欢命运。人生本就没有意义,但我希望这本书有。
  • 穿越小时光

    穿越小时光

    (架空世界,请勿代入)温木木,一个典型的九零后,普通大学毕业智商一般,受过情伤有些许社交恐惧,没什么追求,只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开个小小的便利店养活自己。可是,天不遂人愿,一朝穿越,身无长处的她该如何养活自己?!且看一个温吞小绵羊和暴躁大灰狼如何斗智斗勇!
  •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契约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契约

    本书分十二章,内容包括:社会背景分析与研究结构设计、心理契约的理论基础——社会交换理论、心理契约的概念分析、心理契约的结构分析等。
  • 霸爱:霸道总裁失心控

    霸爱:霸道总裁失心控

    订婚当天,未婚夫突然离开订婚典礼现场,她一路追寻,发现他竟然与自己好姐妹纠缠不清,她气不过从楼上跳下去,遇到了被追杀的他,他救了她,可是一醒来,故事的主线完全变了,当她真正爱上他,那个她确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