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581400000026

第26章 经风雨,方显书生本色(2)

1922年,北大发生了一次“讲义风潮”。当时北大的教授在授课之余往往把自己的讲义发出让学生参考,而那时北大常被政府拖欠办学经费,捉襟见肘,校评议会提出对讲义适当收费弥补校用,蔡元培也认为将讲义印好下发到学生手中,学生上课反而不用功,得不偿失,于是便答应了。

然而,有些学生不干了。这年10月17日下午,为抗议讲义收费,数十名学生闯进会计室大闹,谩骂恫吓职员。第二天早上,这些学生又闯进校长室要求校长取消讲义费。蔡元培苦苦地向学生解释事情的原因,但激动的学生们无动于衷,并以罢课相威胁,这时有一些教员也出来劝解学生,学生竟对老师们“威迫狂号”。见此情状,一向以温和示人的蔡元培突然间暴怒起来了,他挽起袖子,挥着拳头,向学生吼道:“我跟你们决斗!”“我是从手枪炸弹中历练出来的,你们如有枪有炸弹,尽不妨拿出来对付我。”他一边说,一边逼向学生。包围着他的学生害怕了,纷纷后退,逐渐散去。

事后,蔡元培提出辞职,在辞职信中他说:“此种越轨举动,出于全国最高学府学生,殊可惋惜。废置讲义费事小,而破坏学校纪律之事实大,涓涓之水,将成江河,风气所至,将使全国学校共受其祸。言念及此,实为痛心。”

虽然这次风潮在胡适等诸教授的斡旋下,得以“和平解决”:蔡元培收回辞呈,讲义费暂缓收取。但这次事件让大家见识了蔡校长的另一面,正如林语堂所说:“其实蔡先生软中带硬,外圆内方,岂可不计较者,他不计较,大处出入,却不肯含糊。”

学生,应该给他们自由,但是绝对不能让他们放肆,自由的学生是“新青年”,放肆的学生是“红卫兵”。

蔡元培当北大校长期间共七次辞职,这是其中之一,在此前后,他还有多次请辞,其中多为坚持学校的独立与自由精神。

1919年5月4日,在“五四”游行中,共有32名学生被军警抓走,其中北大学生20人。事后,蔡元培联合各界人士积极营救被捕学生。5月7日,被捕学生获释,蔡元培亲自率领北大全体教职员和学生在沙滩广场列队迎接。北大被捕获释学生许德珩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当我们出狱由同学们伴同走进沙滩广场时,蔡先生是那样的沉毅而慈祥,他含着眼泪强作笑容,勉励我们,安慰我们,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8日,蔡元培亲自向总统徐世昌递送辞职信,并发表《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这封信至今看来字字振聋发聩,其中说道:

我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德意志帝政时代,是世界着名开明专制的国,他的大学何等自由。那美、法等国,更不必说了。北京大学,向来受旧思想的拘束,是很不自由的。我进去了,想稍稍开点风气,请了几个比较的有点新思想的人,提倡点新的学理,发布点新的印刷品,用世界的新思想来比较,用我的理想来批评,还算是半新的。在新的一方面偶有点儿沾沾自喜的,我还觉得好笑。哪知道旧的一方面,看了这点半新的,就算“洪水猛兽”一样了。又不能用正当的辩论法来干涉了,国务院来干涉了,甚而什么参议院也来干涉了,世界哪有这种不自由的大学么?还要我去充这种大学的校长么?

1923年1月17日,蔡元培为抗议新任的教育总长彭允彝等军阀政客一手炮制了“罗文干案”,再次愤而辞职,并在《晨报》上刊发辞去北大校长职务的声明,全文共七十余字:

元培为保持人格起见,不能与主张干涉司法独立、蹂躏人权之教育当局再生关系,业已呈请总统辞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之职,自本日起,不再到校办事,特此声明。

斯人已去,风骨长存!

纵观蔡元培的一生,辞职一直都是他人生中的一个关键词。

1898年,32岁的蔡元培任翰林院编修,这是一个所有文人梦寐以求的位置。但是戊戌政变后,对清廷绝望的蔡元培毅然选择了辞职。

1912年1月,46岁的蔡元培就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后随临时政府北迁。半年后,他为了坚持实行责任内阁制,与意欲独裁的袁世凯发生尖锐冲突,怒而辞职。袁世凯以“我代四万万人坚留总长”相留,蔡氏对曰:“元培亦对四万万人之代表而辞职。”

1928、1929这两年,蔡元培更是不停地在写辞职信:辞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辞代理司法部长,辞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辞中央政治会议委员,辞国民政府委员……

蔡元培辞职的次数或许只有蒋委员长能够相比,蒋介石是以退为进,他不断地辞职是为了爬得更高,而蔡元培是真心地想摆脱繁忙的公务、劳形之案牍,静下心来好好做做学问。但是出于对国对民的责任感,蔡元培最终没能做到无官一身轻,他在“罗文干案”后再次欧游数年,潜心学问,回国后本拟在学术上有所作为,最终还是无奈地接受了政治的安排,历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1935年,69岁的蔡元培终于忍无可忍,他正式登报声明,表示辞去所有23项兼职,不再替人介绍职业,不再给人题字作序。年近古稀的蔡元培感到了时间的急促,他清醒了,觉得自己不能再等了,可惜这个时候,他的身体、精神都已经今非昔比了。

北大不“大”,清华难“清”

提起“北大之父”蔡元培,让我忍不住想起另外一个人,被誉为清华大学“终身校长”的梅贻琦。

梅氏和蔡氏担任两所着名大学的校长都属“奉命于危难之际”,国内情势风雨飘摇,学潮起荡,梅氏去之前,清华已经有包括罗家伦在内的三位校长被学生赶走了。此后,清华校长一职空置将近一年,按照清华学生会发表的“清华人选标准”,校长应具备五个标准:1·无党派色彩;2·学识渊博;3·人格高尚;4·确实能发展清华;5·声望素着。其中“无党派”居于首要位置。

1931年10月,梅贻琦受命接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此后清华再未驱逐校长,学生们口号很一致,都是“反对××,拥护梅校长”。在梅贻琦领导之下,清华从一所有学术名气而无学术地位的学校,一跃成为世界瞩目的、既有学术地位也有学术名气的名校。

如今蔡元培、梅贻琦的时代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而我要说的是这么多年来北大和清华不仅没有与时俱进,甚至开起了倒车,一言蔽之:北大不“大”,清华难“清”。

一个大学的底蕴,从校长就可以看出来。蔡元培的学问是没有人不佩服的,他年轻时通过在绍兴首富徐树兰家教书的叔父进入徐家的“古越藏书楼”,一边校书,一边读书。四年时间,蔡元培读遍了楼中十几万册藏书,其中重要的书籍均有亲笔批注,终成大儒。此后,他又学习日文、英文、德文、法文、意大利文、拉丁文,游历各国,学贯中西,自成一家。如果不是多年来杂务缠身,以蔡氏的学问造诣,不知道可以为我们留下多少鸿篇大作。

蔡元培学问的博奥精深有逸事为证。1919年5月7日,即五四运动后的第三天,蔡元培辞去校长一职,当夜出京,临走时他在办公桌上留下了一张字条,上面写有:“我倦矣!‘杀君马者道旁儿’。”“‘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我欲小休矣!”两句话。这两句引经据典的话用在这里的含义仿佛一个谜,学生们纷纷跑去请教学校的国文教授,这段时间大概是北大国文教授过得最有面子的几天。蔡元培没有想到,自己两句牢骚话竟然捧红了北大这帮国文教授。

另一件事更绝,北大开展新文化运动后,大翻译家兼着名的保守派文人林纾坐不住了,1919年3月18日,林纾给蔡元培写信,指责北大“覆孔孟,铲伦常”,说:“乃近来尤有所谓新道德者,斥父母为自感情欲,于己无恩。此语曾一见随园文中,仆方以为拟于不伦,斥袁枚为狂谬;不图竟有用为讲学者,人头蓄鸣……”蔡元培回信,说“斥父母为自感情欲,于己无恩”一类论调,系出于《后汉书·孔融传》,路粹枉状奏融,而非出自袁枚。他一下子抓住了林纾的硬伤,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可谓功力深厚。

如果说蔡元培是翰林出身,其国学功底常人难以企及的话。那么再看梅贻琦,一个在美国获电机工程硕士学位的物理学家,纯理工科的背景,但他却熟读经史,且能背诵。同仁回忆说,梅贻琦在清华曾公开表示:“假如我们之中有谁背诵任何中国古经传有错漏,我可以接背任何章节。”

这样的厚重、从容与自信,岂是现在读错字当众出丑并把赠送礼物说成“捐赠”礼物的某些教授,以及只会做《化学歌》这类的口水歌整天作秀的某些校长所能比拟的?

现在中国以北大与清华为首的大学,已经越来越像蔡元培就任校长之前的北大,这从以下两个方面可以显见。

一是过度的行政化体制,二是日益滋长的官僚作风。

蔡元培和梅贻琦当校长最伟大的地方是从来不把自己当校长,梅贻琦曾说“校长的任务就是给教授端茶水、搬搬椅子的”。他们推行“教授治校”的制度,所有的大事交给教授会和评议会决定,校长从不干涉,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学术自由和保障了学术至上。

其实,当时不仅北大、清华是这样,包括一些中小学都是这样,钱穆在他的回忆录《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中记载了自己刚到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校执教时所见到的景象:“余漫游学校各部分,皆高楼矗起,惟校长办公室乃一所平屋,最不受注意。”

清华校友袁随善曾回忆梅校长治校时的情景:“我们做学生的几乎不感到‘校长’的存在,觉不出他的‘威信’,看上去似乎是‘无为而治’。”的确,蔡元培也好,梅贻琦也好,他们主校时都是几乎不存在又无处不在,不存在是无为而治,存在是师生们景仰他们。

想当年,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届学生72弟子竟有4人因用功过度而死亡,其志堪哀。其中,有些人毕业后为了求知还自愿留下来继续再读一年。什么叫求知若渴,什么叫“朝闻道,夕死可矣”,现在的大学生还有几个人懂得这样的精神?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因疾在香港去世,举国为之哀悼,临终前他留下了最后的遗言:“学术救国!道德救国!”

如今的北大,能够担当得起老校长的这个遗愿吗?

对于蔡先生一生的评价,1940年胡愈之在《我所见到的蔡元培》一文中的观点掷地有声:

本来知识分子是最容易动摇的。我们回想一下,在过去数十年间,在思想界、文化界执着火炬而不断前进的有几个?数十年如一日,不为利禄而变节操的有几个?始终忠诚于真理,不愧屋漏的有几个?为民主自由而奋斗到底,不避刀俎斧钺的有几个?始终成为青年导师,知行合一,而不欺骗青年的,又有几个?

梁启超档案

名号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

生卒年1873-1929

籍贯广东新会

出生地广东新会

家世祖辈耕读传家,祖父梁维清由秀才而进入乡绅阶层,父亲屡试不中,在当地私塾教书。

学历举人(1889)

传道生涯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1897),东南大学讲学(1922),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1925-1927)

研究领域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

主要着述《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

经典名言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坛

特殊嗜好打麻将

评价梁先生为中国近代政治文化史上影响最大之人物(吴宓)

梁启超:每为天下非常事,已少人间未见书

大师讲学,就是这样!

闻一多曾经于学生时代在清华听梁启超讲授古乐府《公无渡河》一诗。只见梁启超把这首诗抄在黑板上,然后摇头晃脑地朗诵一句“公、无、渡、河”,接着大声喝彩,叫一声“好!”,又重复一遍“公、无、渡、河”,再叹“好!”,“公、竟——渡、河”,“好!”,“渡河——而死——,当奈——公何!”,“好,真好,实在是好!”他就这样自我陶醉地一唱三叹,一声比一声高,对诗句却无半点解释,朗诵赞叹过后,就高呼道:“思成,抹黑板,快抹黑板!”思成是梁启超之子,也在班上听讲。黑板擦过,这首古诗就算讲完了。

闻一多后来在清华上诗词课,经常是将诗词唱咏一番,大喊几声“好!”,就算讲完了。有时他还绘声绘色地给自己的学生表演梁启超的授课情形,表演完两手一摊,说:“大师讲学,就是这样!”

后来梁实秋也有幸听过梁启超朗诵这首诗,感叹道:“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大师所留给我们的教益不一定当场就如雷震耳,更在于余音的连绵不绝。能当梁启超的学生,是幸运的。

梁启超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政治人物被我们所记住,他晚年退出政坛,专注于着书讲学的时间十年而已,不过以梁氏的天才,不管是从政还是从教,十年都足以干出寻常人难以企及的光辉业绩。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两所最知名大学的诞生都跟梁启超有关系。1895年康有为和梁启超在京创办强学会,后来改为官书局,而官书局又为北大前身。1912年,梁启超在北大的演讲说:“大学校之前身即为官书局,官书局之前身为强学会,则鄙人固为有关系之人。”

清华大学一开始只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学生所学以西文为主,说白了是一所语言培训学校。20世纪20年代,清华开始改制,梁启超指出清华应缩减留美经费,筹集财力,办成一所完整的大学,并在清华开设国学课程。1925年,“国学研究院”的成立是清华由留美学校改组为独立大学的标志性事件,而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这五大导师在清华国学院的聚会,则促成了清华人文学科的崛起。

清华国学院只是梁启超晚年讲学的高峰,从1918年离开政坛开始,梁氏先后在京、津、沪、宁等多地讲学和讲演,更以超人的精力投入着书立说之中,遂成一代宗师。

梁启超是天才加勤奋的学人典型,在这两方面他都做到了极致。梁启超自幼号称神童,六七岁就能吟诗作对,广东学政惊于其天才,亲自为其祖父写七十寿言,成为光宗耀祖的大事,要知道,梁氏之父考了一辈子都中不了秀才。十六岁时,梁启超中了举人,主考李端棻认为此人必非池中物,将堂妹李蕙仙许配给梁氏为妻,成为一段佳话。副主考也想将自己女儿嫁给梁氏,见此只好作罢。后来梁启超拜康有为为师的时候,学历其实已经在老师之上,那时康有为还只是一个秀才,这有点像现在的研究生拜本科生为师。

梁氏的天分很多学生都有亲身体会,弟子谢国桢在梁家听课时亲耳聆听梁启超诵读董仲舒《天人三策》,漫漫长文,一字不遗,谢国桢惊叹其记忆力之强。梁氏笑称:“余不能背诵《天人三策》,又安能上万言书乎?”

同类推荐
  • 重识朱元璋

    重识朱元璋

    因为犯罪被抓的我,被派了一个艰巨的任务,而这个倒霉的任务居然是帮助朱重八。玩穿越啊,尺度大啊……留在这个倒霉的时代,据说到处是战争,没有汽车,没有美酒,美女估计有,但两个时代的人怎么沟通啊?
  • 吃透曾国藩

    吃透曾国藩

    本书是对曾国藩格言的解读,以传统文化精神激励现代青年心灵,是一本有特色的中国式励志读物。作者选取格言引自有据可考的曾国藩文集,与现代青年分享其多年以来阅读和研究曾国藩的心得与人身感悟。全文共分四篇,前三篇分别谈理念、谈修身、谈实践;并将出处不尽详细,但流布极广、裨益于青年的一些格言,收录于拾遗篇。
  • 开国大帝

    开国大帝

    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凡是有作为的开国帝王,其成就无不与吸取历史的经验、学习治国之道有关。中华开帝国王不同程度地对社会发展产生过影响,他们的建国、治国策略是否得当,关系着政权能否建立和巩固,关系着国家的兴亡和盛衰。大凡开国帝王都较有作为,对历史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他们能够顺应历史的发展,顺乎人民的要求,推翻腐败的前王朝,建立新王朝,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实行一系列的改革,缓和阶级矛盾,使社会经济能在比较安定的环境下发展,人民生活得以改善,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发展。然而个人只能推动或延缓历史的进程,却不能改变历史的发展方向,即使是“至尊”的帝王,也不能随心所欲地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
  • 麦克谦传

    麦克谦传

    本书是麦克谦(R.M.M’Cheyne,1813~1843)的好友安德烈·波纳根据麦克谦的日记以及通信编纂而成,详细记录了麦克谦短暂而辉煌的一生。麦克谦是19世纪前期苏格兰国教牧师。虽然他任职时间并不长,不到三十岁就英年早逝,但对苏格兰国教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去世后不久,国教就分裂,但分裂的各派都高度评价年纪轻轻的麦克谦。麦克谦一生忠于职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热情似火。他高尚的品格影响了许许多多人,包括后来在中国作出有益贡献的宾惠廉、戴德生等人。尤其是他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工作态度更成为激励年轻人奋发图强的表率。本书自19世纪40年代出版后,在欧美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多次重印、再版。
  • 诺贝尔文学课

    诺贝尔文学课

    本书为读者介绍了莫言、川端康成、福克纳、萨特、贝克特、罗曼·罗兰、泰戈尔等23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对每位作家的介绍包括作家小传和作品赏析两个部分。让广大读者能够通过了解这些作家的生平更准确地把握他们的作品,领悟他们文学创作的动机与创作的灵感。
热门推荐
  • 太太万万岁

    太太万万岁

    超级甜宠!!!遇见了他,平常天不怕地不怕的她,也认怂了,而且怂的彻底。终于忍不住那颗悸动的小心脏,被套路到表白了。“我喜欢你”“喜欢我?”“是”。“那给我,你喜欢我的十个理由”。十个理由,他怎么不去抢呢!“哼,老子不喜欢了,还不行吗?”可是,晚了!撩完了,想跑,没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毒上九霄

    毒上九霄

    平静的古城里,随着“哇”的一声,一个浑身蓝色的小人降世,他让人暴乱的外表,也注定了要给这个世界引发新的暴乱,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的历练,一次次的激发潜能,将这本已平静许久的大陆,拉向了高潮······
  • 名门弃妇:帝少,悠着点

    名门弃妇:帝少,悠着点

    “女人,你从哪里来?”黑暗中,他说道。他是冷漠无情的总裁,她是命运多舛的豪门贵妇,一次阴差阳错,他拍下照片威胁。她心灰意冷,被亲人、家人嫌弃,一无所有。从此,她成为他的专属玩偶。为了报复那些侮辱自己的人,她假意留在他身边,虚情假意,最终假戏真做。然而,为了他生意的发展,一次游艇豪赌,他输掉了她。原来,她不过是他用来,报复那个男人的工具,仅此而已……
  • 穿越时空只为遇到最美的你

    穿越时空只为遇到最美的你

    你找到了你最爱的人,我的生命也该结束,我的小王子,每当你抬头看星星的时候会我努力散发着光芒,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看到我,我并不是死亡,而是换一种方式去守护你
  • 逆天成仙

    逆天成仙

    一指平山移海,一脚踏碎虚空!吼一声天摇地动,笑一声苍生低头!与日月争辉,与天地同寿!这是一个你不杀人,别人就要杀你的世界,没有公平可言,没有正义可讲,你能做的,就是征服一切!且看少年陈天如何笑傲苍穹,逆天成仙!
  • 凌音绝

    凌音绝

    紫禁香如雾,霖雨思贤佐。”无论是四年前,还是四年后,云卿都在竭尽全力地守护自己的“亲妹妹”--紫霖,那些夹杂着苦涩的美好的往事都埋藏在了那场大火里,一去不返……苏恪想,自己再怎么样也始终不可能胜过云卿,可是上天偏偏就是要眷顾他,一次又一次地倾向他,倒不如说是云卿主动成全了他和紫霖,云卿只是不敢承认,自己一直喜欢紫霖罢了,自欺欺人,实在可怜……云卿苦心经营了四年,报了这灭门之仇,杀死了阮皇,却始终救赎不了自己。以血为引,云卿将寒冰树的花苞做成一枚簪花,以簪花为媒介,把他从紫霖的记忆里完全抹去。他以为这样,她就不会再有痛苦的记忆,尽管这样的代价是永远忘记他。可是他不知道,一个人的记忆可以被修改,被清零,可是那种熟悉的感觉永远留在心里。只要再见到他,哪怕只是一个背影,隔着茫茫人海,她也能一眼认出他。看着他吐血倒地,她也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心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妖孽无殇:倾世之恋

    妖孽无殇:倾世之恋

    她抱起一坛桃花酒,千杯不醉的她望着他那双摄人心魄的眸子。第一次有了醉意:“子离子离,今生我吃定了你,你若敢背弃我,我便屠尽苍生,你说好不好?”南宫溟望着醉得一塌糊涂的陌千羽,小心翼翼地将她搂在怀里,任由她叫着自己的小名,口中喃喃:“我此生,定不负你!”
  • 红颜笑痴情

    红颜笑痴情

    她生得一副好样子,那年她问他是爱江山还是爱她,他只得说爱她。从此她为了他嫁给一个从未谋面的帝王。帝王后宫佳丽三千却独爱她一人。错爱一场,一生爱恨两茫茫,为情断了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