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61100000011

第11章 为什么公交车上没有人给老人让座?

有这么一个笑话:

一个老者携孙子去集市卖驴。开始时孙子骑驴,爷爷在地上走,路上就有人指责孙子不孝。爷孙二人立刻调换了位置,结果又有人指责老头虐待孩子。于是二人都骑上了驴,一位老太太看到后又为驴鸣不平,说他们不顾驴的死活。最后,爷孙俩干脆都下了驴,徒步跟驴走。不久又听到有人讥笑:看!一定是两个傻瓜,不然为什么放着现成的驴不骑呢?

爷爷听罢,叹口气说:“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咱俩抬着驴走了。”

在这个故事里,爷爷和孙子两人作为个体,在受到周围群体的各种意见影响时,感到无所适从,进而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使之朝着与群体其他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从而产生从众心理,闹出了“抬驴”的笑话。

自从“上海一位患肺癌老人公交车上苦苦哀求无人让座”(《东方早报》)的新闻见诸媒体之后,社会各界只是对此做出一些“道德”之类的评价。让不让座可以是一个道德问题,但仅仅用道德却解释不了年轻人不给老人让座的问题。

就具体的事件来说,这件事情的发生确实可悲的一面。但这件事的发生,在公共场合,空喊大家给某有病老人让座,即使在一车君子的情况下,也许不会有人让座。这种情况并不只在中国,在西方很多国家也发生。一群人看到他人遇难,遭殴打都不出面干预。这种现象的产生,西方学者做出了一些解释,具体在哪些文献中本人就记不清楚了。其实是一种“大家都不出头,我也不出头”的从众心理。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

把一组人请到实验室里做研究,在黑板上画了A、B、C三条线,然后又在旁边画了一条X线,非常明显的是X线跟B线是一样长的,经过他的设计,这一组人有十个被测试的人,只有一个是事先什么事都不知道,剩下的九个全是他的实验助理,这时候测验就开始了。

实施测验的这个人说,好,请你们回到一个非常简单的确问题,你们看看这三条线中哪条跟X线一样长?其实,只要稍微有点智商的人都会很清楚地看出B线和X线是一样长的。但这个问题一问出,那九个人异口同声地说,是A,可A明显比X长一大截,但所有人都说A,这时被测试的人就一楞,怎么回事儿啊?他就不说话了。这时实施测验的人又说,怎么好象有人没说话呀,我得再问一遍,这条X线跟这三条线中哪条是一样长啊?这个被测试者刚想回答,那九个人又说,A。这个被测试者特别地茫然,不知所措。他说怎么回事儿,难道我错了?

又过了几分钟,实施试验的人又说,好像还是有人没有回答,我们这个测验是要求所有人都回答,那么,下面请所有恩告诉我到底这三条线哪条线跟X一样长?这时那就个人同时说,A。没错!没错!你看这不是清清楚楚的,我们就觉得X与A是一样长的。后来实施测验的人问这个不说话的被测试者说,小伙子,你到底觉得那两条线一样长啊?这个人想了想,于是特别坚定地说,我看出来了,就是A,就是A和X一样长。

结果测试了100个人,里头有38%的人会回答A跟X一样长。这是一个有名的心理学测验,叫从众测验。

可见,“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

据报载,在土耳其东部的一个村庄里,有近1500只羊正在吃草。可是,一件意想不到的怪事发生了!羊群中的一只头羊突然跳下了15米高的悬崖,紧接着,其他一千多只羊也尾随着从这个悬崖上跳下去。速度之快,动作之疯狂,使牧民们根本无计可施,最终有450只羊丧命。

心理学家从这类事情中总结了一个名词,叫做“羊群效应”,用它来说明人们由于从众心理而产生的盲从现象。

美国人詹姆斯·瑟伯有一段十分传神的文字,来描述人的从众心理:

突然,一个人跑了起来。也许是他猛然想起了与情人的约会,现在已经过时很久了。不管他想些什么吧,反正他在大街上跑了起来,向东跑去。另一个人也跑了起来,这可能是个兴致勃勃的报童。第三个人,一个有急事的胖胖的绅士,也小跑起来……十分钟之内,这条大街上所有的人都跑了起来。嘈杂的声音逐渐清晰了,可以听清“大堤”这个词。“决堤了!”这充满恐怖的声音,可能是电车上一位老妇人喊的,或许是一个交通警说的,也可能是一个男孩子说的。没有人知道是谁说的,也没有人知道真正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两千多人都突然奔逃起来。“向东!“人群喊叫了起来。东边远离大河,东边安全。“向东去!向东去!”……

看来,从众心理对人的影响确实很大。造成人产生从众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群体中,由于个体不愿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感到孤立,而当他的行为、态度与意见同别人一致时,却会有“没有错”的安全感。从众源于一种群体对自己的无形压力,迫使一些成员违心地产生与自己意愿相反的行为。

不同类型的人,从众行为的程度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女性从众多于男性;性格内向、自卑感的人多于外向、自信的人;文化程度低的人多于文化程度高的人;年龄小的人多于年龄大的人;社会阅历浅的人多于社会阅历丰富的人。

从众行为表现在方方面面,工作中、生活中、学习中,都有所表现。我们了解人的从众心理,并恰当地处理其行为,是很有意义的。有的领导意见本是错误的,有些员工由于惧怕反对而对自己今后不利,而违心地投了赞成票,结果后面的人都跟着投了赞成票。如果这时,你能坚持住,是会对单位今后的工作有益的;有的老师的一个解题方法本来不是最佳的,由于很多学生不反对,而导致绝大部分学生效仿老师的那种解题方法。如果你这时能提出自己比老师的方法更好的解题方法,那不是会使很多学生少走弯路吗?因此,不管是领导还是老师,了解了人的从众心理,对改善和提高自己的工作,是很有帮助的。

一位名叫福尔顿的物理学家,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测量出固体氦的热传导度。他运用的是新的测量方法,测出的结果比按传统理论计算的数字高出500倍。福尔顿感到这个差距太大了,如果公布了它,难免会被人视为故意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所以他就没有声张。没过多久,美国的一位年轻科学家,在实验过程中也测出了固体氦的热传导度,测出的结果同福尔顿测出的完全一样。这位年轻科学家公布了自己的测量结果以后,很快在科技界引起了广泛关注。福尔顿听说后以追悔莫及的心情写道:如果当时我摘掉名为“习惯”的帽子,而戴上“创新”的帽子,那个年轻人就绝不可能抢走我的荣誉。福尔顿的所谓“习惯的帽子”就是一种“从众心理”。

一味盲目地从众,可以扼杀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能否减少盲从行为,运用自己的理性判断是非并坚持自己的判断,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分水岭。

小泽征尔有一次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进行前三名决赛时,评委交给他一张乐谱。演奏中,小泽征尔突然发现乐曲中出现了不和谐的地方,以为是演奏家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结果仍觉得不自然。

这时,在场的权威人士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而是他的错觉。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权威,他不免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动摇。但是,他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没错,于是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喊声一落,评委们立即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试探指挥家们在发现错误而权威人士又不承认的情况下是否能坚信自己的判断。

大多数都认为从众行为扼杀了个人的独立意识和判断力,因此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但实际上,对待从众行为要辨证地看。

自然,生活中,我们要扬“从众”的积极面,避“从众”的消极面,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遇事和看待问题,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从而使判断能够正确,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凡事或都“从众”或都“反从众”都是要不得的。

公交车上为什么没有人给老人让座?除了从众心理以外,还有一种心理就是“旁观者效应”。

1993年,四川达竹矿务局一名高考超过录取分数线28分的韩姓男同学,戏水不慎滑入深水区。结果围观者甚众,且其中不乏青壮年,却无一人伸出援助之手,终于使小韩溺水而死。黑龙江一级飞行员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歹徒刺死。1993年夏,在云南昆明,一位农村姑娘被一群歹徒压迫裸体游街……

虽然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人多力量大”的故事,但越来越多的事实却向我们证明,人多,力量却并不一定大,相反,很多时候恰恰是因为人多,力量分散,力量反而显得小了。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旁观者效应”,也有人戏称为“龙多不下雨”。

旁观者效应的提出,始于美国纽约发生的震惊全美的吉诺维斯案件。

吉诺维斯案件是1964年发生在美国的一件凶杀案。案发的那天凌晨三点,一位名叫吉诺维斯的姑娘在返回公寓的途中被一歹徒持刀杀害。案件的特别之处在于,案件持续了30多分钟,遇害者的38个邻居听到了呼救声,其中许多人还走到窗前去看了很长时间。然而,在遇害者与跬讲返?0多分钟里,没有一个人去援救她,甚至没有人行举手之劳,打电话及时报警,致使一件本不该发生的惨剧成为事实。

案件发生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有人认为,惨剧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都市人际关系的冷漠,而社会心理学家们则不这么悲观。他们认为,人们没有及时提供帮助的原因,在于许多人都有一种“也许其他旁观者会帮助受害者”的想法,所以,大家都对别人抱有良好的期望,把责任推给了别人,而认为自己没有提供帮助的责任,结果导致谁也没有真正提供帮助。

旁观者效应的根源,在于责任的分散。旁观者越多,每个人所感受到的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就越小,因而提供帮助的可能性也越小;而那些认为“除了自己没有人会去帮助受害者”的旁观者则会感觉到自己对受害者负有不可推卸的救护之责,因而实际上提供援助的情况倒比较多。

同类推荐
  • 和同事说说心里话

    和同事说说心里话

    在工作中,我们所面对的不仅有领导,还有一大帮同事。同事既是你的同盟,也是你的竞争对手,大家都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期望通过自己的表现得到领导的赏识,最终获得晋升。有句俗话:同行是冤家,同事是对头。同事是与自己一起工作的人,与同事相处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自己工作、事业的进步与发展。本书站在同事的角度,针对同事相处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叙述,以此来帮助读者解决与同事之间的矛盾,从而使同事关系融洽、和谐,最终促进读者事业的发展。
  • 罅缝中的野草:大专生,照样年薪三十万

    罅缝中的野草:大专生,照样年薪三十万

    本书以李英杰为主人公,讲述了一个大专毕业生从月薪560元到年薪30万的职场拼搏历程。李英杰学历不高,专业知识不过硬,因而在求职路上四处碰壁,被大小企业拒之门外,历经千辛万苦,饱受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漠。李英杰并没有灰心丧气,几度磨难后回到学校重新学习,确定求职目标,最终如愿实现了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梦想。职场如战场,处处暗藏险滩暗礁。李英杰以独特的方式处处化险为夷,步步高升,最终走向管理层行列。
  • 巧写在线交友信息

    巧写在线交友信息

    如果你还单身,在线交友绝对是必修课。当然啦,在线交友不可能是、也不应该变成你“脱光”的唯一手段,但要是你没有好好利用在线平台,肯定是一大损失,因为单身人士都在线上!2013年的一份调查显示,2005到2012年间结婚的夫妇中,有1/3都是网上认识的,美国的成年男女中,1/10会每天在交友网站上流连一个多小时。茫茫人海中,怎样让别人注意到你?这正是本书要解答的问题。30个实用小技巧教你博关注,内容包括:如何写出最佳交友信息?怎样与陌生人建立联系?怎样仅仅更换一个词,就把回复率提高31%?
  •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

    以国家幸福指数(GrossNationalHappiness,简称“GNH”)立国的高山王国不丹,其前首相吉格梅·廷莱,被喻为“GNH的传教士”,马不停蹄地在世界各国分享不丹的幸福治国理念,2011年,更促进联合国,将“幸福”这一概念纳入国家“发展指数”之一,代表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思考生命的完整幸福。本书是吉格梅·廷莱在联合国及世界各国重要会议中演说GNH的精华选集,是第一本原汁原味的国民幸福指数圣经!
  • 青年必读-双赢的智慧

    青年必读-双赢的智慧

    如果你依照一个人的实况去对待他,他会变坏;但是你如以他应有的样子对待他,他就会变他应有的样子。——歌德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凤鸾歌

    重生之凤鸾歌

    一次任务,让杀手界一姐穿越到了未知大陆,这里以武为尊,而她的原主却是一个修炼的废材。而导致穿越的戒指为她觉醒了兽魂饕餮,开启了吞天地修炼方式。为寻找男人魔炎,前往天龙大陆,而妖族,魔族,人族又将因为她的到来掀起怎样的血雨腥风?最终是否能够抵抗神族赢得统治?让我们一路高歌一路爽!注明:“这本书女主是女强,所以男主互动很少的,大家喜欢互动的人谨慎点哈,与单女主差不多!”
  • 拒绝豪门之夫人想逃

    拒绝豪门之夫人想逃

    在一场闹剧,从此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而他确像一个用糖果诱惑萝莉的蜀黍,让她一步步走进他的陷阱!
  • 五福花嫁

    五福花嫁

    为报恩,林子山决定将幺女林五福嫁与明江县首富嫡子柳如泊。林五福失魂落魄中跌落百丈崖,命丧黄泉。自觉生命了无生趣的现代白梅清自尽失败重生于林五福体内。生死之间,“不惧死,何惧生”的念头徘徊脑中,白梅清决定好好抓住这次机会重生一世。重生后的林五福感念于林家的养育之恩,以及无法改变的婚约,决意嫁给这个人人避之的病夫,入门后却又因柳如泊病情的加重,在柳宅中过的步履维艰。夫君病危,主母漠视,小姑陷害……林五福苦笑,这样的新人生当真让人无语……
  • 食心世界

    食心世界

    一颗心,一个人,是黑的还是红的?一句话,一骗局,谁来掀开这虚伪?怪物择心而取,食心者噬心而强;这还未被拉开的可怕序幕,人类何时才能体会?他,一把斩断恩怨的剑,一颗寻找爱人的心,面对着被这世界唤醒的,隐藏在人心深处的恐惧…
  • 冒险商途

    冒险商途

    这是我现在最想写的故事,一个自己原创的故事,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 只是蹉跎

    只是蹉跎

    这算是一部回忆录吧,有些篡改,也有些真实,它的出现是源之我感慨自己蹉跎而过的人生,有很多懊恼,也有很多美丽的回忆。有时候想起来会不自觉的侵湿眼眸,有时候也会笑的很傻。对于它我从未报有过任何期望,我想把自己回忆记录下来,让自己不至于在漫长的人生总迷失方向。这本不是本人的主更,所以会很慢!
  • 一品邪女

    一品邪女

    叶家三房废物长女叶灵身上,自废体变神体,嚣张匪修一路高歌,武碎空虚白日飞升仙界,敲诈、疯抢神界。左手神仙醉,右手捆仙索,遇兽抢兽、遇人抢人、遇仙抢仙、遇神抢神,一路高歌抢进神界,万神退避三舍。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九月的记忆六月的雪

    九月的记忆六月的雪

    那年,上官冬雪因为一场车祸失去了记忆。她现实和过往中徘徊,打开了属于她的那本日记……曾经的故事也就随着一页页纸展现在了她的面前……
  • 暗格子里的秘密

    暗格子里的秘密

    夜幕降临,万家灯火的时候,你是否抬头注意到那些灰暗,不起眼的阁楼,是否也在猜测着里面正在发生或者曾经发生的故事……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