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970000000041

第41章 金属工艺(3)

张小泉产品有100多个品种。有民用剪50多种、工业用剪30多种、农用剪10多种。近年来,还研制出彩色旅行剪、照相花边剪、家庭多用剪、畜牧三用剪等30多种新产品。最大的园艺剪有36寸长、7斤多重;最小的旅行剪只有1寸长、4钱重,可放入火柴盒内。在全国历次剪刀质量评比中,产品名列第一,还荣获国家银质奖章。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第七节 金箔:薄如蝉翼轻于尘

古老的打箔工艺全部靠艺人们手工操作。金箔艺人一高一低面向而坐,中间放一石礅,一推一护,配合默契,7斤多重的铁锤抡2.5万次,将包有金片的“家生”有规律地转动,方可使之捶打均匀。从“家生”中取出时,金箔飘飘欲飞,由于太轻太薄,不能用手触摸,取金箔只能用嘴“吹”。如此高难度的加工金箔技艺,被世人称为“国之瑰宝”、“古艺奇葩”、“传世绝技”。

一、历史渊源

在中国,“金箔”的历史也非常悠久,根据考古发现,河南安阳殷墟以及河北藁城商代中期遗址都有“金箔”出土,在三星堆考古发掘中也发现了商代的“金箔”,其中殷墟出土的金箔厚度仅0.01毫米左右。在湖南长沙马王堆的汉墓,也出土有“金箔”或金粉绘贴的服装。由此可见,我国金箔工艺之历史悠久。尽管那时0.01毫米的“金箔”已非常薄了,但仍然与现在的手工金箔不可同日而语。

(一)青铜器时代的金箔工艺

商代(公元前17前11世纪)是中国奴隶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高度发达的青铜器时代。从三星堆出土的各种金箔制品表明:在这个时期,古代蜀人不仅有较为发达的宗教礼仪制度,而且还能熟练地掌握青铜器铸造技术和黄金冶炼加工技术。

商代社会尊神重鬼、崇拜祖先,因而饰金的青铜艺术品一般都采用庄严凝重的造型和充满神秘、幻想色彩的装饰纹样。这些青铜人像长期供奉在宗庙内,让人们祭祀,祈祷神灵护佑。

商代的金箔饰品工艺大致有以下三种:

1.将黄金熔化倒入模型里,冷却后凝固为器物。

2.黄金熔化冷却后捶打成薄片,再放入铸成纹样的模具里捶拓成所需的金箔工艺制品。

3.在铸成的青铜器件上,用大漆(土漆)和石灰作粘合剂,将金箔(金片)粘于器件的表面。

由于贵重金属的稀少,加工条件所限,金箔饰品在青铜器时代也是少量地用于器物的点缀。

(二)纸的发明改变了金箔生产的工艺

随着纸的发明,金箔的生产工艺也得到了彻底改进。

金箔生产工艺相当考究,特别是纸,系生产金箔的关键,要求纸质不仅具有耐冲击和耐热性,而且经多次锤击亦不破损,因此这种纸的制作方法极为考究。

在浙江山里有一种竹叶,将其埋于地下几年,然后取出用石锤捣烂,使其成为纸浆,再制成纸张;用豆油灯熏烤瓦片,待瓦上形成黑炭后刮下黑粉,再与植物胶混合后涂在竹叶纸上烘干。这种纸表面极为光滑油亮,将金片夹人锤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延展性。由于这种乌黑发亮的纸加工工序十分繁锁复杂,纸的来源又那么稀少,所以称之为“乌金纸”。

(三)现代金箔生产工艺

现代金箔生产是先将金块熔化,浇入铸铁模内,将长条形金锭切成小块,用锤在拍叶砧上锻打,变硬后再烧至800℃煺火,拍打至0.01毫米厚时裁为小片,分层夹人乌金纸内,再用锤来反复锤打之后,将金箔用竹棒挑逐张移人大乌金纸中,用双层牛皮纸裹妥贴牢,放在石捻子上由两人锤打,击打部位、方法、用力的大小均有严格的规定。一张金箔需经过人工3万多次的锤打,使每张金箔厚度达到0.12微米方能完成,最后将打好的金箔置于绷紧的猫皮上,以竹刀切割成规定的尺寸,再用羽毛将金箔移人毛边纸内包装成品。

古老的金箔只能借助于模型锤拓出饰品,而现代金箔则可以不受工艺条件的限制,贴于所需的物体表面,用途极为广泛。

二,制作工艺

金箔就是将纯金进行分割、锤打,直至扁平的片状薄片。厚度为0.12微米,大约是头发丝直径的1/11,是货真价实的薄如蝉翼。我们把这种将纯金经过十几道工序的精细加工,使大小不等的黄金变成整齐划一、薄如蝉翼的金箔的工艺称作“打箔”。

制箔的工序大约分十二步。直到现在,大多数工序依然保持手工制作。由于黄金具有天然延展性,在艺人们手下金块经过千万次锤打,1盎司足金可拉成105公里的细线,也可打成大约相当于一亩半地面积的金箔。

制箔先后要经过“化条”、“压条”、“拍叶”、“装沾”、“丢捻子”、“打开子”、“炕炕”、“打箔”、“切箔”等十二道特殊加工。打金箔的传统工具除铁捶、磴外,还有一种重要工具是“乌金纸”。将2048张“乌金纸”作成纸包,内夹黄豆大的薄金片,在石墩上锤打,叫“打家生”。打箔没有一番硬功夫不行,技术精湛的打出的金箔破碎少且均匀、柔软,技术不好的一锤下去就全“泡汤”了。从“家生”中取出金箔称为“出具”,要小心翼翼地挑出金箔。此时,金箔飘飘欲飞,不能用手触摸,而且“走路不能快,呼吸不能重,说话要挡嘴”,取金箔只能用嘴“吹”,金箔艺人“吹”功更是高超,将金箔用“口风”和鹅毛轻轻挑起,使其贴到另一纸基上,使打出的金箔整齐划一。(切箔者,即“吹箔者”,要练大约一年半的“吹功”,练就了口风成线、成点的本领,达到三根点燃的蜡烛,吹灭中间一根,两边纹丝不动的程度才能上岗。)“吹箔”艺人们说话不能快、大气不能出、一丝不苟、小心翼翼是他们的基本业务素质。他们还能将金箔“吹”到佛像和各种物体上,让它们顿时生辉、金光灿烂。

§§§第八节 铜镜:仕女对镜贴花黄

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在古代,铜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铜镜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古代手工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一、历史渊源

铜镜在秦朝时就有了,然而秦镜流传到今天的都是出土之物,流传到民间的可以说从未发现。在古代,人用镜赠于死者,即用镜殉葬,取其熠幽冥的意思,世代沿袭成为风气,因此古代的名镜大多入土。可是古镜铜质好的,入土多年,都不会失去其良美的质地。故几千年后,我们仍可以看到出土的这些制作精美、图纹丰富的铜镜。

铜镜制作虽然开始于秦朝,但是真正的秦镜实际上却难以得到。因为秦朝只存在短短几十年,铜镜产量有限,而且殉葬的风气也不比后朝,所以现在所得到的最古的镜大多是汉朝的产物。汉镜的制作极为精巧,且多有嵌镶珠宝的。发掘出土的汉朝古镜,花纹明丽、匀净无疵、字划清晰、笔势纵横。汉代的铜镜都有铭文,其铭文都是吉祥语句,如宜子孙、大富贵、大吉祥等。镜的名称则有日月镜、十二生辰镜、辟邪镜、仙人镜、神人镜、宜官镜等,不可尽数。大概都用铭文或者作者为其取的名字。只有唐代时制有透光镜,因镜背的字迎着太阳或灯光时,都可以明显地映射于墙壁之上而得名。

纵观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历史,从4000年前我国出现铜镜以后,不同时期铜镜的发展不尽相同,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早期(商周铜镜)一流行(春秋战国铜镜)一鼎盛(汉代铜镜)一中衰(三国、晋、魏、南北朝铜镜)繁荣(隋唐铜镜)一衰落(五代、十国、宋、金、元铜镜)。从铜镜流行程度、铸造技术、艺术风格及其成就等几个方面来看,战国、两汉、唐代是三个最重要的发展时期。

铜镜的产地以山东、河南、陕西、安徽为最多,现在只有安徽毫州还不时有出土。

二、制作工艺

(一)铜镜部位名称

一面铜镜可以分为镜面、镜背、纽、纽座、内区、外区和边缘等几部分。镜面,即镜的正面,一般微凸或平坦,打磨得很光亮,以供实用。

镜背一般都铸有纹饰,无纹饰者称为素背或素镜。

钮在镜背的中央,上有孔可以系带,钮下面是钮座,钮座外有装饰的花纹或铭文,有时这个部分还要分成内外区。当然,靠近钮的部分就是内区,靠近铜镜边缘的就是外区了。有些镜背还有铭文与花纹配合组成的铭文带。铜镜的最外边一圈称为镜缘。

铜镜的平面形状以圆形居多,但异形的也为数不少,如菱花形、葵花形、方形、长方形、八角形、亚字形、桃形、钟形、柄圆形、柄花叶形等。

(二)铜镜的纹饰和铭文

花纹和铭文都是铜镜背面装饰的一部分,铜镜的主要纹饰有几何图纹(云雷纹、出字纹、菱形纹、弦纹等)、动物纹(包括现实中的动物和想象中的动物)、植物纹(花草树木、水果等)、花鸟纹、人物纹等等。当人们认为用各种各样的花纹来表达含义还不够明了时,干脆就在镜背的花纹之间刻铸文字了。

(三)制作过程

铜镜其实是以青铜为材料制作,叫青铜镜似更加确切。青铜比之纯铜,硬度提高、熔点降低,在熔融状态下的流动性和填充性则更好。有了这些特性,才能保证青铜镜既具有优美的纹饰,又能保持镜面光亮匀整。

现代制做铜镜工序是:

1.将石膏液体注入模具;

2.把“镜面”石膏刮平;

3.待石膏凝固(约15分钟),小心地从模具中取出;

4.“铜镜”表面修刮平整;

5.涂上铜锈色。

同类推荐
  • 拉斐尔艺术全集

    拉斐尔艺术全集

    1520年4月7日,拉斐尔在罗马病逝.年仅37岁。他的身后留下了尚未完成的《圣容显现》等画作以及梵蒂冈宫殿的装饰工作。然而,大师死后一百年里.他的艺术作品越过阿尔卑斯山脉,跨过浩瀚的地中海,影响了整个欧洲的艺术风气。从拉斐尔留下的数封罕见的书信中,我们得以更进一步地了解大师的性格。从后人对他的追随和批判中,我们得以更深入地了解拉斐尔的一生对世界艺术的贡献与影响。而在大师的诗作中,我们更能领会他对生命的感悟:“…日夜轮转,太阳总在西沉之后重新升起,而在无言之中,我的死亡悄然降临。”
  • 最经典的艺术常识

    最经典的艺术常识

    本书是艺术基本常识类读本,内容涉及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篆刻、舞蹈、戏剧等各个艺术门类,从基本常识、历史沿革,到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等,包罗万象,精彩纷呈。便于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获取知识,提高欣赏、分析各种艺术作品的能力。
  • 西方音乐史纲与名曲赏析

    西方音乐史纲与名曲赏析

    本书以作者二十余年来的西方音乐史教学和研究为基础写成,其所面向的读者群主要为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学生。
  • 中国画论大辞典

    中国画论大辞典

    本书系介绍和研究中国画论,供专业人员和业余爱好者日常检索用的大型专业工具书。共收有古今词条3000余条。作为科研项目,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立项,并被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也是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全书共分中国画名词术语篇、中国画论词句篇、中国画论作者篇和中国画论著述及其有关著述篇。
  • 看名画的眼睛

    看名画的眼睛

    本书的作者是日本著名的美术史论家高阶秀尔先生,他曾留学巴黎大学附属美术研究所,主要从事日本和西方美术研究。曾任东京大学美术史研究室教授、国立西洋美术馆馆长,现任日本西洋美术财团理事长。出版有《日本近代美术史论》《日本近代的美意识》《西欧艺术的精神》《19-20世纪的美术:东西方的相遇》等著作和译作近百部。译者范钟鸣1984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1986年赴日,1989年受美国亚洲文化协会邀请赴美从事艺术创作交流。现为职业艺术家、艺术评论家。译著有《日本美术尚未诞生》等作品。
热门推荐
  • 这才是男女合校的现实

    这才是男女合校的现实

    先前只有男校或女校的东海市,终于迎来了第一所男女混合的高校——东海中学。终于考进了梦寐以求的东海中学后,然而少男少女们却发现,合校生活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浪漫精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走过花开的石林

    走过花开的石林

    人,不接地气易生病;书,不接地气难卒读。《走过花开的石林》是演员姜佩君所著,可许你会纳闷,喝拿铁、做SPA不擅笔墨的小资女,为何从娱乐圈混入文学圈,阅罢此书,便知分晓。此书分为“温情物语”、“女人思语”、“走过流年”、“感悟人生”、“谈天说地”五个部分,内容涉及一些女人话题,或谈生活、或及爱情婚姻、或讲亲情、或论人生感悟等等,其中好几篇还是作者的获奖作品。作者宽广的知识面、丰富的人生阅历与谦和的为人,决定了其语言的清纯诚挚、朴实无华、寓意引人而又不失温婉文雅。
  • 强爷称王之路

    强爷称王之路

    王木强从小拜师学艺,学会了十八般厨艺,下山历练,但是奈何社会套路多,木强日后一路历练,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搞笑的事,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登上了王位成为一代厨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你留在我身边

    你留在我身边

    我真的好爱你可是现在我倦了如果能够重新选择我大概不会再爱你
  • 优选佳人

    优选佳人

    不是每个人像若奈生下就是富二代。像钱一样的东西,他一张口,随时随地满足自己。但他的命运掌握在他的父母手里,他有梦想却只能想不能做。就算这样,他冷漠傲娇在生命里他什么都不在乎不知从何开始…………不是每个人像方冰儿一样,用自己的双手来打拼出自己想要的一切。她只要安安静静的和她的父亲生活就好。只是命运的捉弄人,让她认识了一些好朋友还有他还有她……每个人的理想信念不同就像韩尛晴宁静夏磊吴天宇等理想所想的结局并不是现实结果谁都无法预料
  • 医手遮天:蛮妃太嚣张

    医手遮天:蛮妃太嚣张

    异能少女平生两大爱好,玩和美男,穿在个软弱的将军小姐身上。斗姨娘,惩渣姐,废伪兄,花花草草做武器,某女玩的是风生火起,一道圣旨指婚给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好吧,看你还算有点财势又那么秀色可餐的份上,姐就勉为其难跟你混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异空绽放的茉莉

    异空绽放的茉莉

    她,淡雅如茉莉,盈白如珠,幽香袭人。她,从二十一世纪穿过亿万光年来到了有他的年代,是命运的安排?还是冥冥中早有注定?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家人,遇上不止贪婪,还阴险、邪恶的二娘及妹妹,等待她的是什么样的未来?来!请您和我一起来见证她在异空绽放的光华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TFgilrs

    TFgilrs

    她们TFgilrs,他们TFboys,他们是帅气无比的阳光少年,她们是漂亮无比的阳光少女,当他们遇上她们,两个组合之间的碰撞,到底最后会不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