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42500000019

第19章 中山经(7)

山经到此为止就全部讲完了。大概算起来,天下名山总共有五千三百七十座,分布在东南西北中部各处,并连成一体,绵延六万四千五十六里。

大禹曾经说过:天下名山,我经历过五千三百七十座山,绵延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分布在东南西北中五个部位。说分布五个部位,可能就是天下名山,而其他一些小山太多,实在无法统计。天地间,从东到西有二万八千里,从南到北二万六千里。天下名山中,为河流发源地的山,共有八千里;河流流经的山,也有八千里;蕴藏有铜矿资源的山,共有四百六十七座,蕴藏有铁矿资源的山,共有三千六百九十座。这些山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作为天地分界的树木,也就是各种兵器的原材料被使用、消耗。这些资源,只有勤俭才能有所富余,而奢侈浪费就会最终不够用。再看泰山受封、梁父山受封的,共有七十二家。这七十二家中得失、荣辱、兴衰的规律,其实也正在于勤俭和奢侈不同罢了。

活学活用

《山经》叙述的范围相当广大,除了未提及南海以外,东海、西海、北海、渤海都在尽述之中。那么如此广大的地域,会不会存在多民族的问题?比如解放前的中国,有五十多个民族,各种民族语言、方言不计其数,经济状况也不均衡,社会结构也参差不齐。《山经》中有没有过这样的描述呢?

很显然,《山经》没有任何民族观念,完全是依据地域来划分的,例如《北山经》记载,神、民生食不火之物,很明显,这描述的是一个野蛮而且落后的地区,非常有可能是一个边远民族。

以水族为例,1956年以来在广西来宾县的麒麟洞、柳江县新兴农场的通天岩发现了“麒麟山人”、“柳江人”的化石。这些化石面部低矮、鼻梁下塌、颧骨较高、下巴微突,与现在壮侗语族的人们基本类似,这些化石都属于几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同时出土的还有大熊猫、箭猪、剑齿象、中国犀等化石,这是关键所在,《山经》所记载的是一个人类与犀象共舞的年代。(不同的是《山经》记载的犀象、兕、牦牛共同出现的地方是在《北山经》、《南山经》,都在北方。而广西是南方)。(摘选自《水族简史》《侗族简史》《壮族简史》)

另外,这些化石都是在山洞中发现的,这是他们的住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穴居”。而《山经》中记载了一个怪物就是西王母,同样是穴居。胡编乱造并不难,难的是编造得合情合理并禁得住推敲。

三个疑点:一、不会使用火;二、与犀象共舞;三、穴居。这只能是原始社会才存在的特征,所以说《山经》的作者要么是真实地记述,要么他对原始社会的理解博大而精深,至少比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我们强得太多,那太不可思议了。

另外我们必须注意这个“穴居”的现象,这是一个孤零零的例子,倘若那个世界的人都是穴居的话,那么没有必要特别的记述“穴居”,或者“穴居”应该更普遍地被记述才对。原因何在?原因就是大部分人已经会“巢居”或者盖房子了,只有少数的边远地区、民族还那么落后,仍然住着山洞里。

如鄂伦春族,《北史》记载有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等五个部落,北室韦居土穴,还是“穴居”;钵室韦则用“桦皮盖屋”,这已经很进步了(摘自《鄂伦春族简史》)。也就是说这种历史演化的痕迹在南北朝时期还存在,发展不均衡、文明与落后共存,才是《山经》的真实面貌,这不可能是狭窄地域或者交通发达地域的特征。

《山经》的社会面貌很复杂,生产方式多种并存,例如狩猎、捕鱼、采集、农耕,在《中山经》(也可能就是中原)的记述中,农耕是相当发达的,对野兽的记述相对较少,而其他经文则非常详尽地记述了禽兽的类别,这对于捕猎是相当有帮助的。

有趣的是,鄂伦春族的猎手特别喜爱地图,他们对山川、河流、猎物、植物了如指掌。他们狩猎经常外出几百里,却绝不迷路,出发前还绘出简单的地图。他们学会满文以后,还在山川上标上名称,这几乎就是《山经》的地区实用版本。

鄂伦春族的经济长期停留在狩猎为主、渔猎采集为辅的阶段,因为狩猎是朝不保夕的。在《山经》中频繁地提到“食之”,这就是狩猎经济的明证,同时植物采集也很重要。对于农作物的描述,《中山经》更丰富一些,其他地区相对薄弱,这是一个漫长的狩猎经济向农耕经济过渡的时期。

祭祀是一个最能体现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活动。祭祀讲究的是尽其所能,他有馒头不会用窝头,有精米不会用粗粮,例如纳西族的东巴祭祀,祭品很丰富,有五谷、酥油、家畜,他们祭祀是量力而行,有能力的多供一点,没能力的只需烧香就行。这种祭祀是以村寨为单位的,那么《山经》的祭祀活动以什么为单位呢?大约是以山脉来划分,每次《山经》都有特定的祭祀方法,特殊的山还要特殊的祭。

以《南山经》的南山首经为例:“其祠之礼:毛用一璋玉瘗,糈用稌米一璧,稻米,白菅为席。”

简单地解释一下,毛指毛物,就是长毛的动物,猪犬牛羊皆可。瘗指埋。一璋玉,是个祭祀用的玉质容器。糈是精米,稌米指糯米。白菅是一种植物,茅草类。翻译过来就是“用璋装着毛物埋了,精米选用糯米,席子用茅草”(已经会编织了,可能很粗糙)。这段话很简单,却藏着很多不可思议的东西。

众所周知,《山经》里记载了大量的铜铁,那时候铁器没有多少应用的可能,但是青铜器的历史有几千年了啊,为什么不用青铜器做礼(容)器?而用璋、璧做礼(容)器?

再看《西山经》的西山首经:“华山冢也,其祠之礼:太牢。羭山神也,祠之用烛,斋百日以百牺,瘗用百瑜,汤其酒百樽,婴以百珪百璧。其余十七山之属,皆毛栓用一羊祠之。烛者,百草之未灰,白下蓆采等纯之。”

太牢就是猪牛羊全备。瑜指美玉,婴也是一种专门的祭祀用礼器称号。那么,百瑜、百珪、百璧仍然都是玉器,丝毫没有青铜器的影子,这是怎么回事?

20世纪80年代初,山西襄汾陶寺龙山文化遗址的古墓中出土了红铜铃铛,用C14测定,约在公元前2085年。90年代初,平陆县坡底乡商代的早期祭祀遗址出土了一批二里岗时期的铜器,有大方鼎、圆鼎、爵、觚和铜斧。这说明商周时期祭祀普遍使用的是青铜器,而《山经》的祭祀却确确实实地停留在“以玉为兵”的石器时代。

《山经》知道铁,却不会用铁;现在该知道,《山经》同样知道铜,却仍然不会用铜。否则青铜容器的优点会大量淘汰脆弱的玉质容器,这是毋庸多言的。

以环太湖的良渚文化为例,良渚文化遗址很多,断代在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间,出土的绝大部分是玉器或石器,根本没有青铜器,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山经》为什么没有青铜礼器。因为《山经》的年代远早于良渚文化,它不可能出现青铜器。值得一提的是,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早期的遗址马家浜文化,距今有7000年的历史,那里的草鞋山发现一处水稻田遗址,而且用稻壳做掺和料制陶器,另外有小型三角石犁,说明当时的农业已经相当发达。一个农业如此发达的地区,很显然狩猎是很不经济的,而且定居的生活也不再适合终日奔波于山林之中,也就是说初民已经从狩猎为主、农耕为辅发展到马家浜文化这种农耕为主的时代了。

马家浜文化中出土了很多鼎、豆、壶和石钺,这些都不如良渚文化出土的物器精致,这显示了一种历史演变的顺序,而《山经》中根本没有鼎豆壶的概念。另外良渚文化中比较吸引人的就是纺织品出现了,在钱山漾遗址中出土了丝麻制品,经鉴定属家蚕织物,纺织水准相当高,每平方厘米有经纬线各47根。(以上良渚文化资料来自杨楠《良渚文化兴衰原因初探》。)

《山经》中没提到蚕这回事,但是《皇图要览》中记载:“伏羲化蚕,西陵氏始蚕。”西陵氏之女就是黄帝之妻嫘祖,是养蚕治丝方法的创造者。真伪虽然无法考证,不过良渚文化有如此高的纺织水准,肯定是要经过漫长的发展。

有人说这是传说不可信,那么葛洪《神仙传·麻姑》记载:“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可信不可信呢?东海变桑田绝对可信!这也是传说。(当然麻姑说自己看到的,那不可信,除非她是神仙。)

很显然,《山经》描述的生产力相当低下,《周礼·舍人》云:“凡祭祀共簠簋。”《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祭祀规则严格得多,而《山经》中根本没发展到这种地步,他们不知道“簠簋”是什么,也没有黄琮、青圭、赤璋、白琥、玄璜这样复杂的分类,他们停留在简单的规则上面。

但是,《山经》记述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社会,他们开始提出“郡、县、邑、国、天下”的概念。也就是说,某些发达地区虽然还没有城市,但是交通已经相当发达了,能接触外界了,并且社会财富也增加了,剩余物品越来越多,氏族内的贫富分化也开始出现了,那些发达地区的原始氏族公社制度正在走向解体的边缘。

同类推荐
  • 世界名人成才故事——著名外交家成才故事

    世界名人成才故事——著名外交家成才故事

    名人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自有许多特别之处。我们追溯名人的成长历程时可发现,虽然这些人物的成长背景都各不相同,但都或多或少具有影响他们人生的重要事件,成为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契机,使他们从此走上真正人生追求的道路,并获得人生的成功。
  • 别让身边朋友害了你

    别让身边朋友害了你

    当你真心实意的时候,朋友为什么会伤害你?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朋友,因为朋友是可以随时帮助你且不用说谢谢的人,是打扰了不用说对不起的人,是高兴时和烦恼时都想见到的人,没有朋友我们的生活就缺少了阳光、温暖和快乐。但是我们在结交朋友的时候也要擦亮眼睛,因为你的真心实意,换来的或许是他对你的伤害,所以朋友也要分成三六九等,该掏心的就掏,不该掏的还是防着点好。别让身边朋友害了你。
  • 不可不知的礼仪常识

    不可不知的礼仪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带着爱去工作

    带着爱去工作

    个人生命力是什么?公司的生命力是什么?公司为何而存在?公司为何而死亡,公司为何而强大?十几年做企业的经历,令作者强烈感受到中国企业的危机:官僚气,牛烘烘;说了就等于做了,强调了就是落实了;一线员工的活力正在消退。作者首创“地头力”,强调个人潜能的开发,不把人当成工作机器,让企业每一个岗位都充分活起来。书中列举近百个管理案例、企业家的故事,如“一个小踏板差点儿葬送丰田”“油瓶子倒了该谁扶”等,辅以图表,以哲人的视角来解答企业人的种种困惑。
  • 世界上最神奇的挫折教育课

    世界上最神奇的挫折教育课

    《世界上最神奇的挫折教育课》讲述了挫折,是懦夫的拦路石,又是勇士的健身器。只要能坚强面对,它便是成长的一笔财富,人生的一所学校。成长的路上,总会有失意彷徨,对挫折报以微笑,坚强的心上就总能生出无穷的力量。
热门推荐
  • 却话巴山唯你不散

    却话巴山唯你不散

    在她的生命里她唯一对不起的人,带着利益假装喜欢,本以为能了此一生,让他就成为心中最深处的抱歉,哪知命运是公平的,欠下的抱歉始终藏不住,当以着成熟的心态再次相遇时,已经是婚姻的束缚,及正式的相知,相护一生。
  • 海堤日记

    海堤日记

    所谓青春的所见,所感,所想,所言,幻想成为一部科幻世界中,奇幻的心灵旅行日记,记录小世界与大世界的一小小点共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都市男争霸于兰斯

    都市男争霸于兰斯

    兰斯位面,一个充满着神话传说、战火纷争的高武世界!某日天降奇缘,使现代都市青年偶然间获得了往返兰斯位面的神奇能力,从此展开一场波澜壮阔的人生……
  • 异世界战场

    异世界战场

    一个登山爱好者在一次比赛中意外失手跌落,却无意中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人类面临着妖怪的威胁,双方僵持了将近100多年,他的到来却让人类有了打赢这场仗的机会,不仅让人类团结起来,并且最终帮助人类打赢了这一仗!
  • 三千魔身

    三千魔身

    三千世界,魔界,魔帝之子唐世宇,一出生便是帝境,十二岁自创功法:三千魔身。其他世界中,有人说他是剑圣,有人说他是肉身成圣的存在,也有人说他是花花公子,也有人说他是............
  • 礼仪全书(第三册)

    礼仪全书(第三册)

    在现代社会,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它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重程度,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礼仪全书》归纳、介绍了大量最新的交际技巧和礼仪规则,有针对性地分析、解答了生活、工作、交际中经常遇到的种种具体问题,内容涉及社交场合的礼仪礼节、招待宾客的要领、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商业营销中的礼仪、与外国人交往的礼仪知识等等。在社会变化日益快速的今天,许多经久不变的社会习俗和礼仪,已经发生微妙的改变。本书多层次、多方位、多侧面地反映了这种变化。
  • 军队的女儿

    军队的女儿

    四十几年前,被誉为“中国的保尔”十一岁从湘江来到天山博格达奥拉峰下虚报岁数从军,如今在南海之滨粤西农垦干部疗养院蜂疗科主任王孟筠以她当年顽强与疾病作斗争、把青春献给军垦事业的动人事迹,被作家邓普写进小说《军队的女儿》和电影《生命的火花》。这部小说和电影中的主角刘海英,便是她的化身。
  • 皇后娘娘的逃跑修炼守则

    皇后娘娘的逃跑修炼守则

    爱看各种穿越文的运动少女,在过马路时低头看书被车撞飞。一朝穿越,她成了齐朝皇后娘娘。各路嫔妃齐上阵,阴谋阳谋不断,她深感高处不胜寒,对皇帝提出要辞职的意思。没想到,皇帝挑眉一笑说:“你不喜欢谁,揍就是了,万事有我给你撑腰。”然而皇后娘娘依旧不干,于是,皇后不是在逃跑,就是在准备逃跑的路上。
  • 微风清甜余生有你

    微风清甜余生有你

    我与你的相见就像命中注定一般,有人牵引着,可结局,就如同一把剪刀将我们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