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44300000021

第21章 定慧一体(1)

1.自悟修行,不在于诤

【原文】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种,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

【释讲】

“善知识”是惠能他老人家的习惯用语,像圣严法师就很喜欢用“仁者”,好多大德也有自己的惯用语,有的称“佛子”,而这里惠能称“善知识”。

【活学活用】

“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他老人家解释经法时,很喜欢拆字,像前面“功德”两字,他拆开解释何谓功、何谓德。这里,通常别人是拆开解释,他却把两字并在一起讲。他说,我这个法门以定慧为本,大家不要弄错了,以为定慧有区别;定慧是一体的,不是两个;定是慧的本体,慧是定的作用。这都是谈境界,而不是指修行的过程。

“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就慧来讲,定在慧里面;就定而言,慧在定里面。若是了解此义,你便明白何谓“定慧等学”,我们通常说“定慧等持”。

“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各位学者啊!不要说先定再慧或先慧再定。你现在这样听下来,大概不觉有何区别,反正就是定慧嘛!至于先定后慧,抑或先慧后定都无所谓,但是佛教界就有很多人为此争吵不休。戒定慧谓之“三学”,哪个最重要?有人说戒最重要,故以戒为师;有人说定最重要,无定不能成就一切;有人说慧最重要,因为学佛即是要开智慧。众说纷纭,不知道哪个才重要,最后各执己见,互不往来。

除此之外,还有人争辩佛、法、僧三者何者重要?密宗认为僧重要,所以他们说“四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金刚上师),并认为金刚上师最重要,若无金刚上师教导,无由得知佛法。有些人则是谁也不皈依,弄到最后,自己比释迦牟尼佛还厉害,这种情况属个人的知见问题。其实,佛法僧三宝是一体的,戒定慧三学亦是一体,不能分开,之所以有分,乃因个人根器而有不同的下手处。

有些人是“依止善知识”最为重要,故以僧宝为主;有人则“依止佛陀”,譬如进佛寺一直拜佛礼忏,在此因缘下成长其法身慧命;有人从经法下手,故以法为主。因此,以佛、以法或以僧为主,都无所谓,端看个人因缘。戒定慧亦然,有人生活比较规律,譬如公务人员比较能做到以戒为师;但商人就未必了,商人通常偏慧为主;而学者或自由业,可能定最重要,因为自由、不受约束,容易使生活散漫荒废,故觉得“定”最为重要。从何处先下手,乃视个人状况而有不同。其实佛法僧为一体,戒定慧亦为一体。经文此处就是提醒我们,不要去区别它。

“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种,定慧即等。”你若持有这种见解,便是“法有二相”。譬如嘴里光说善,心里不善,口中一直说定慧,你在那边区别啊,定慧就不平等了。如若心口是一,定慧当即平等。

“自悟修行,不在于诤。”悟,这里指感受,也就是靠自己感受、自己修行,光争论没有用。先定后慧或先慧后定,自己去感受就好了,其实它们是一体的。

“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你若是一味地分别先后,就无异于迷惑颠倒的凡夫。断,指判断,意即不但无法确定、了断,反而增加我执、法执,不离四相;四相即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智慧金言】

这地方他先简单谈“定慧是一,不是二”,而重点在于自己感受、自己修行,不要光会争论,否则毫无意义。

2.一行三昧

【原文】

善知识!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如《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谄曲,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著。迷人著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

【释讲】

前面谈定慧,这里说明一行三昧。三昧即是定。在任何地方,行住坐卧常行一个“直心”就对了。“一行”即单一、单纯地行,不拐弯抹角、别别扭扭地顾左右而言他,这叫“一行三昧”。有时我们会很单纯,有时又会极不单纯。对于想做的事很单纯,对不想做的事,则弯弯曲曲。譬如未进佛门前,人家向你介绍三宝,你会有一千零一个反对的理由,进来之后便没什么好反对了,你通通接受,很单纯地别人怎么说,你就怎么做,此即“行一直心”,可是在此之前,你并不直心。不但这样,假如你从经教下手,人家告诉你念佛好啊!你就批评人家盲修瞎练。这时候,你又不单纯、又不直心了。能否别人告诉你念佛好或参禅打坐好时,你都说对,很好。倘能以如是单纯之心应对任何境界,即为“常行直心”。行住坐卧,各方面都必须如此,然而我们往往不是这样。

【活学活用】

有些人对吃很单纯,对穿却很挑剔;有人对“住”的要求很单纯,但偏偏对吃很讲究。以前有个学生在万华租房子,那时他爸爸说:“这栋房子买下来需要四百万,但银行的利息却可以拿来租两栋。”过几年,爸爸顺道又来看他,结果用一千二百万买了那栋房子。“哎哟!四百万都嫌贵了,怎么现在要用一千二百万买?”爸爸说:“不买不行啊!会再涨。”这就不单纯了。五年之间,房价由四百万涨到一千二百万。然而在五年前,他们全家一个晚上可以吃掉一万块!对住很单纯,对吃不单纯。所以不能光从片面来评断一个人,必须视其总体,才能知道。

经文这里说,行住坐卧都要常行直心,是指各方面都行直心。如果在某方面行直心,某些方面不直心,那个人一定贪心,贪心就会被利用,这是真正的愚痴。金光党就专门对付这种人,为什么?因为心有区别,有心骗你的人很容易看出这种状况。真正直心的人绝不会被骗,人家也骗不了你,因为你不贪心嘛!

“如《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净名经》即《维摩诘经》,“维摩诘”即净名之意。我们在行住坐卧之中能否常行直心?你就这样单纯地想,道场在哪里?在方寸间;净土在哪里?在方寸间。如何呈现出那个道场、那个净土?唯在直心。所以三祖僧璨大师的《信心铭》,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最高的道理没有什么难处,只怕你会去分别。人就是会分别,一分别,真理就歪曲了。

情侣或夫妻一闹别扭以后,若有一方说:“要出去想想看,再决定怎么办。”那他回来后一定说:“离婚、分开好了。”这个“想一想”即是拣择,因为已经没有共同的目标。夫妻就是要共同建立幸福的家园,所想的便是如何将这个家维护好,但这不能光靠一人单独想,必须两人同心协力;单独想,一定分裂,那就是拣择。

佛法修行亦然,首先要求各位必须与道相应,否则再怎么想也没用。倘若学佛之后,对佛法很灰心,可见你跟佛法不相应。这时你说要想想看,那不用想了,你马上可以卷铺盖回家。佛法不是让你用想的。你可以到某阶段思维:“我为何进入佛门?”然后将那目标订出来,之后便心心念念、行住坐卧都与此目标相应,这就是“直心”啊!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与它相应。不管你所定的目标是开智慧、明心见性,抑或往生净土、成佛,总之就是要与目标相应。所以当你遇到事情在那儿绕圈子时,大概都是分裂成功之时。

虽然我们一再谈“与道相应”,但我若问你:“道是什么?”相信你一定答不出来。你大概只认识“道”这个字。“道是什么?我与道要相应什么?”这都是自己的事,必须自修、自悟,然后去感受,才能讲得出东西来。

常听到有人学佛一段时间后,说自己很伤心,对佛法失去信心。都怪自己,当初为何莫名其妙跟着人家一窝蜂跑进道场,看人家拜也跟着拜,人家高兴,你也迷迷糊糊跟着人家高兴一场,哪天冷静下来后,便觉得:“哎哟!我怎么在拜那个?”这样,你当然会退心。所以我们一再告诫各位,进了佛门便不要带着那股狂热,狂热一定会退心。必须冷静,其他事情放下,先弄清楚自己为何进佛门?进佛门就是那么简单。如果是为了生脱死,那该如何了生脱死?得先找个善知识指导。就是这样嘛!跟善知识相应就在这里,善知识即是指导你如何了生脱死的。

善知识有时也会嘀咕很多“废话”,所谓废话就是与你不相应的话,那时就不要听。不要认为噪音多,其实他是讲给别人听的,虽然有时在你面前也是嘀咕嘀咕一直念,但你必须这样想:“我在这里学了生脱死,凡与此无关的不要听。”这就是与善知识,与道相应的一种情况。假若这点没学到,一看善知识多说了几句,便心生动摇:“哎呀!怎么这样讲,他怎能为人师表?”那是你自己在造业,身口意三业通通下去了。这一点你若能抓得住,要成就便快了。假如这位善知识无法教你了生脱死,那就离开,因为你要的是成佛之道。假使他可以教你成佛之道,那就学,一天二十四小时他会说很多话,身旁也环绕好多事,那些与你不相应的部分,摆一边去。

释迦牟尼佛在弘法的四十九年中,对那么多人讲经说法,他不单对一个人讲,明白吗?他跟所有人论同一件事情,然而每人所记载的都不同,某个人整理出来的,就属他的一部分,他从个人整理的部分去成就,与他人无关。你说:“他讲的那些我都不喜欢听!”但别人喜欢听啊!那么他得他的,各人得各人的。所以,千万不要无谓地产生那种自我的干扰,没必要啊,这是直心的意义。

“莫心行谄曲,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就像刚才所言,不要在那儿隔着肚皮打官司,绕来绕去,光是你自己想的没用,那叫“心行谄曲”;只有嘴巴上说直,心里想的却都是歪歪扭扭的;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这没有用。心一定行直心,行住坐卧,一切法皆如是。譬如你喜欢修大乘,但师父常要求修小乘:从五停心观开始,断欲界的见惑思惑……你别以为那些不重要,既然不喜欢听,那也当作是普贤境界,对不对?你修大乘嘛!那也是法音流宣。不喜欢听,不受那个法,让他讲过去就好了;喜欢听或者听得进去,那就学,依教奉行,这是直心的方式。不要一听便抱怨:“哎呀!这东西一个礼拜就讲了两三次。”你的心,已经谄曲了。

“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著。”只要直心,对于一切法就无执著,也不会执著,因为直心本身是直行通达无碍的,因此我们面对一切境界,都要针对那个境界来处理。修行人于一切法为何能不有执著呢?我们之所以觉得很难,乃因执著。各位有无想过执著从何而生?不必从历史上追究,要从心理因素去看。执著来自我们的意识形态,因为意识、旧有的观念一直在累积,它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牵引着你。

例如,很多人会赞美苗条的小姐漂亮,看到较胖的女孩不会称赞她漂亮。为什么?因为现今社会的审美观即是如此。这是潜意识、意识形态的作祟。能否真正就个人生命本质所发挥出来的光跟热,来判断其漂亮与否?如果不是从她的生命本质来判断,光从外表形象论断,就会被社会习之已久的意识形态所引导,因而自然地趋向那个标准。这是一种意识形态与执著,我们在一切法中,常产生这种现象。由于过去生活的累积,这种意识形态无所不在。

如果你现在明确了解这一点,愿意将此意识形态抛弃,对于一切境界的来临,都能以当下的心境来处理的话,你就是个标准的修行人。何谓“弃俗”?即放弃意识形态,而不是指躲在深山里,衣服穿了十年都没洗,头发长得快拖地,指甲也没剪……假如你还将世间的意识形态带进山林里,以世间准则为修行标准,那依旧是标准凡夫,仍属世间人。在我们尚未将世间意识形态的包袱完全丢掉前,都还算不上修行人。修行人根本上讲的是实质的问题,让生命、心灵重新排列组合,抖落所有旧有的意识形态。修行人的可贵之处,并非日中一食或能不倒单、不食人间烟火,而在于能够抛弃世间传统的意识形态,使心灵活泼自在,能过一个真实、健全的人生,这一点才可贵。

修行人和凡夫有何不同?从色相来看,无任何不同,但修行人心中的洒脱自在,绝非凡夫所能体会。凡夫所能感受的即是传统的包袱、社会意识形态的层面,而修行人则是解脱的,不受意识形态的桎梏与制约。“直心”就是指这个啊!所以想要一切法不执著,从这里去破并不难。假如你不能抓住这个核心,却想着要“于一切法不执著”,那就难了,恐怕你连这句话也执著了。这,能否体会?

“对!我们都应不执著。”所以别人执著时,你会劝他:“不要执著,像我这样放下。”我们常说依法不依人,当他跟别人走得很近,和你比较疏离时,你告诉他:“要依法不依人哦!”一旦他与你过从甚密,你便说:“对!我们都依法不依人。”这是在打妄语。你自己偏来偏去,毫无真正的标准。

“迷人著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迷惑颠倒的人会著法相,执著在一行三昧的文字相上,以为坐在那里不动、心不起妄念,这样的心即是一行三昧。不!这叫“执著于法相”。

“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你若这样解,与木、石无异,它成了你的障道因缘。修行人绝对是具足人性的,人性最完整的即是修行人,当然,那种不正确修行的另当别论。一个真正于法、菩提道上认真修行的人,即使佛性尚未完全展现,但人性绝对趋向善美,他不受意识包袱所束缚,故人性得以充分阐扬。

【智慧金言】

若执著于法相、名相,那等于学一条即绑上一条。本来学佛是要解脱的,结果学到最后成了五花大绑——从三皈依开始绑了三条,受五戒再绑五条,再受菩萨戒,又加上六条粗的,二十八条细的……这样你会解脱吗?然后读经时,又是戒定慧,又是佛法僧……光那些名相就把人压垮了,如何能解脱?所以我们必须对此有所了解,假如无法真正体会到真实义,即为不折不扣的障道因缘。

3.心若住法,名为自缚

【原文】

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若言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却被维摩诘诃。

【释讲】

惠能再次提醒我们,“道须通流,何以却滞”,“道”和马路一样,是要让人、车走动的,怎么最后变成了停车场?心莫执著于法上,要如流水般通畅,不要变成一潭死水。

“心若住法,名为自缚。”它讲得很清楚喔,你若执著在哪个法上,就是自己绑自己。佛可没拿绳子绑你喔!佛这样说,是希望你透过他而达到解脱之境,并没有拿绳子给你,叫你自己绑自己。学佛过程中,为何会造成自我束缚的情形呢?无非是意识形态的关系。

同类推荐
  • 心灵鸡汤:阳光下的守望(精粹版Ⅱ)

    心灵鸡汤:阳光下的守望(精粹版Ⅱ)

    春天,缕缕耀眼的阳光冲破厚厚的乌云,给予万物以新生的希望;夏天,斑斑热情的阳光穿透了茂盛的枝叶的缝隙,给予人们片片舒爽的阴凉;秋天,丝丝柔和的阳光折射熟了枝头的果实,给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勇气;冬天,捧捧温暖的阳光融化了坚固的冰雪,给予人们不怕困难的信心。有阳光的地方就应该有我们自信的笑脸;只要有阳光,就必然有希望。阳光,充满爱意;阳光,充满生机;阳光,充满力量。当阳光成为一种品质与气质,我们的守望就会显得从容与殷实;当阳光成为一种指示和能量,我们的守望就是一季沉甸甸的丰收。阳光就是一剂良药,它能够排除我们体内消沉的因素,让我们感受到快乐,并且充满自信。缕缕阳光如希望。
  • 心态三修:淡然·淡泊·淡定

    心态三修:淡然·淡泊·淡定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珍惜瞬息万变的每一时刻,珍惜稍纵即逝的每一份情感,让自己拥有一份淡淡的情愫,淡出一份情真意切的真情来,淡出一份坦然宁静的心境来,淡出一份淡泊名利的境界来,淡出一份绵延悠长的爱意来,淡出一份悠然自得的生活来。本书教你淡然处世之道,淡淡地对待一切,一切自然就风轻云淡了。看开了,谁的头顶都有一汪(方)蓝天;看淡了,谁的心中都有一片花海。拥有淡然、淡泊、淡定的?心态,你就会做到宠辱不惊,闲看门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本书是现代都市人身心灵修养必备的经典之作。
  • 心灵瑜伽:如何正确把握自己的心态

    心灵瑜伽:如何正确把握自己的心态

    《心灵瑜伽:如何正确把握自己的心态》以独特的视角,阐明快乐的真谛。文字优美.语言流畅.书中收集了关于爱情、友情、家庭等充满睿智的故事和震撼心灵的情感历程,以及关于心灵污点的警喻……它们会告诉你怎样去领悟生活、感知生活和享受生活.帮你阐释心理的困惑.助你寻找快乐的秘方,从而使你不被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所困,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快乐地面对世界。
  • 你找到好工作了吗

    你找到好工作了吗

    今天,我国的就业形式日益严峻。每一位劳动者都可能遇到来自职场中的危机和挑战。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顺利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且自如应对危机和挑战呢?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和用人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便是我们职业发展的保障。国家已颁布的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是职场规则的底线,也是劳动者处理职业问题,规避职业风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础保障;用人单位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与管理措施是劳动者具体工作中的职业规则,也是劳动者职业发展的环境
  • 思路决定出路——成功策划36法

    思路决定出路——成功策划36法

    《影响时空管理丛书》由影响力训练集团组织十几位专家、几十位学者、上百位培训界精英历经三年时间精心创作,内容注重实战,以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为导向;论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工具多、方法多、案例多,且经过多轮培训课程使用并经过多次修订,受到各层次管理者的欢迎和好评。本书介绍了策划的6大思路、策划人的6大能力、策划的6大步骤、策划的7大误区等内容,以案例和图表分析为辅,将三十六计的策划思想和方法充分应用到实战策划中。
热门推荐
  • 一曲萧歌染烟雨

    一曲萧歌染烟雨

    我自烟雨中来,欲往烟雨中去。烟雨不在,我亦难改。吹萧还须用手指,杀敌还须磨剑锋。缥缈峰中难做客,烟雨楼空我自留。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那些年我们喜欢过的男孩

    那些年我们喜欢过的男孩

    那年夏天,初入大学校园,一条白裙子,一头及腰的乌发,浑身上下洋溢的个性写着“青春“二字,目光越过来往学生的头顶,清澈又高远,不知伤痛。那年夏天,大雨,人来人往的广场上你猫进我的伞,白衬衣如雪,飘逸着淡淡的绿茶味儿,肤色白皙,轮廓分明,眼里带着笑意,你问:“共一下伞,可以吗?”我如何能够拒绝?自此,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你比时光还寂寞

    你比时光还寂寞

    南曦与东方墨的相遇,使双方的世界都有了不同的色彩。是为什么呢?
  • 神在玩游戏之海岛世界

    神在玩游戏之海岛世界

    神把一批又一批俊男美女不断丢进一个海岛里……
  • 霸道少爷PK甜心少女

    霸道少爷PK甜心少女

    当他遇到她,冰冷的心在慢慢融化。当她遇到他,有多少事在悄然发生。生命的火花能否擦出闪耀的火光?
  • 爱之约定

    爱之约定

    因为一个误会,他将她抛弃,事后知道错怪她,想找她的时候,她已经消失在人海。五年后,机场意外重逢,她竟然还领着一个宝宝!“你跟孩子都是我的!”他霸道的宣誓,她却不屑的道:“先生,我们认识吗?”不认识?好!很好!既然如此,那他就让他们好好的重新认识一番吧!
  • 刁蛮宠妃一窝三宝

    刁蛮宠妃一窝三宝

    天下奇闻,素来眼光高冷的他竟然宣布要开荤!某女胡子邋遢,那么精心一伪装,尼玛还是被他识破身份,骨渣不剩。她心有所属,压根看不上他,“大家都是出来混的,王爷您别太当真!”但他很认真,可她放得下,怀了崽照样跑路撒!某爷不淡定了,高大的身影罩过来,“怎么?不负责,还想私逃吗?”某女微怂“别乱来啊!”他锁她入怀,“亲爹探娃,合情合法!”【身心干净一对一,轻逗暖萌宠无敌】
  • 一口碳酸

    一口碳酸

    这世界如此吵闹,搞得人快要崩掉,靠快乐水来续调,不然阳气这曲就要垮掉。
  • 佛说大方等顶王经

    佛说大方等顶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