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44300000042

第42章 南顿北渐(2)

志诚悟到了,他抓住本体了,发觉“色身”为四大合和,是假的,而“心识相”则为色受想行识和合而成,也是假的;自身相是假,心识相也是假,故曰“五蕴幻身”。既然都是假,假的怎能成究竟呢?在幻境上打转,是无法究竟的。

【智慧金言】

“回趣真如,法还不净。”转过来,不要在假相上用功,而从本体上着手;法仍是法,没必要在那边净不净,就是这个样子。

5.悟得自性

【原文】

师然之。复语诚曰:“汝师戒定慧,劝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劝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脱知见。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架,亦名解脱知见。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释讲】

喔!这差很多,刚才才说神秀所言不可思议,现在却说是劝小根智人了。你说他猫獠,我看也不见得,这刮胡子的功夫倒是很文明化喔。惠能先跟他印可:“对!”然后这里才告诉他真心话。

后面这段说得很好,各位可以熟读。他说,能悟得自性,即可不立菩提涅槃或解脱知见,都没有必要了。但若未悟得自性,这些东西当然需要了。为什么?因为迷嘛,现在既已悟得自性,这些都不必再立了,没有用啦!就像搭火车到高雄,出了车站,还留着票根干嘛?可是如果人还在火车上,就得留着,不然查票时怎么办?已达自性,就像出了火车站,票根还留着干嘛?这个“立菩提涅槃,立解脱知见”就相当于手里的车票,是一个指导的标杆,一旦到达目的地,就不需要了。

【活学活用】

“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既已悟得自性,这时就要依体起用。有一法可得,那指是体,要取本体这一法;体既已得,就不要再执著本体了,否则一样迷惑颠倒,所以连最后这一法也舍了,如此才能建立一切万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脱知见。”假如明白此义,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脱知见,都对。所以真实意义才重要。

“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见性之人,立也对,不立也对;不见性的人,立也不对,不立也不对,关键在于“见性”。所以学佛必须懂得自己在学什么?“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去来自在,没有障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这是活在当下的意思,随机而做反应,无有第二念。“普见化身,不离自性”,一切境界皆佛之化身,故一切外境界也都是自心所现,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这看起来好玄、好高喔,我们何时才能证得呢?其实这就是见性而已,“见性”之无量无边的功德就在此,佛法之殊胜也在此。它不是一般宗教情操或宗教信仰,那没意义。

【智慧金言】

要如何将此自性显现出来,精准地扣住而不偏差,就称之为“亲证”,亲自证得即谓“自在神通,游戏三昧”,千万别被这名词唬住了。

6.习气使然

【原文】

志诚再启师曰:“如何是不立义?”

师曰:“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立?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诸法寂灭,有何次第?”

志诚礼拜,愿为执侍,朝夕不懈。(诚,吉州太和人也。)

【释讲】

志诚再请教:“什么叫不立?”惠能说“自性无非,自性无痴,自性无乱”,以刚才的定义,即是戒定慧。“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不要执著在相上。这说得容易,但如何不执著于相?如何常离法相呢?各位,不可能啊!为什么?因为你经常执著在那儿,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一直以为是“我在看,我在听,我在想”,一直执著在法相上,那就没办法了。然而你如果能够“我是透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那就不一样了。你会经常觉得六尘境界所看的叫“缘影”,是无常在变化,它一直在变化。当你能这样感受时,那就离法相了;你所接触的任何境界,会随缘一直过去。每个境界来,不管色声香味触法,一来,就捕捉得住;去,就随它去。而我们总是,来,捕捉不住,去了,才想留住。很多人老是怀念过去,却又捕捉不住当下。

【活学活用】

很多人回想孩提时代都很美,但被老师罚的事都忘记了。教室里偷吃东西的感觉真好,可是偷吃当时,心跳一百二、担心被老师抓的心情,已经忘光了。为什么?因为你没有活在当下,所以过后会觉得那个情境很美,这是未离法相而依旧执著。没有那种无常观,所以会执著在法相上。如果你回过头来,“是谁透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至于根尘相接的部分不要去管,你要找的是“那个是谁?”一切都回归本体,这样是否会离开法相?

刚才提过,透过感受,把愤怒或喜悦置换过去,去感受那情境,那个感受本身就帮你把整个尘境放掉了。譬如生气,何事或何人引我生气,我停在“生气”这边,而不停在“尘境”那边,是不是离法相啊?然后再进一步,“谁在生气?”是不是进入本体了?法相很自然就抛开了。

我们往往情境一来,就任凭摆布。乍逢生气情境,若非怒气勃发,便是力求压抑。生气时应当感受它,然后观照它,照得清清楚楚。生气、喜悦,喜怒哀乐等等,尽皆活在当下,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也在当下,如此便常离法相,就自由自在,纵横自得。此时有何可立?要立什么?都没有。立亦得,不立亦得。

“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自性必须自己去悟。顿悟顿修,这一点是最特殊的地方,不知各位有无此种善根?最上乘人、大根器者可以顿悟顿修。其实应该说,“顿悟顿修”乃指修行到某个程度时,悟与修乃同时并进的。这有点类似将水加热到一百度之前,都还是水,这相当于“渐修”。然后过了一百度,水马上变成蒸气,这时是“顿悟”,也是“顿修”。水一变成气就是百分百的气,不会气里还有百分之三十的水,气就是气,水就是水。顿悟顿修的变化就属此种状况。所以成道时,也是百分百成道,没有逐渐成道的。

我们一般人在因地修行都是渐修,从零度加热到一百度,中间这阶段都属渐修;而要成道时,也就是由一百度的水变成一百度的水蒸气,那个阶段是凡夫转成佛的阶段,那一转,就百分之百地转了。到达了饱和点时,再加把劲儿,就不是凡夫了,他变成了成道的乔达摩,而非凡夫乔达摩。这就叫“顿悟顿修”。所以这里所指的,是就成道这一点来讲,没有渐次,故不立一切法。在这时候,“诸法寂灭,有何次第?”因为他一直谈本体,所以指的都是成道的部分。

各位现在若从因地来谈修行,那是“悟后起修”;从因地来讲,不是谈成道后的状况。“悟后起修”的“悟”是顿悟,“修”是渐修,这要弄清楚。到底是“顿悟顿修”,还是“顿悟渐修”?这问题在中国佛教史上,自惠能提出此言后便一直争论不断,如今还在吵。我们现在把它厘清楚了,“顿悟顿修”指的是成道的那一刹那,那是顿修,到那地步还是得修。佛坐菩提树下有没有修?他还是继续在修,那一修即是“顿修”,可是在菩提树下悟道之前,他仍有过一段“渐修”的阶段。

各位想想,如果让你现在顿修好了,你从哪里下手?不知从何下手啊!你一定要从初发心到十信位,到三贤位、十地位、等觉位,这个过程不可免;走过等觉,等觉要进入妙觉,那时便是顿修了。顿修、渐修两者之所以会引起争议,就在于对成道那一刹那的定义、概念不清楚,因地或果地立场没弄明白所致。那个顿修以后,顿修与顿悟理事圆融,顿修境界与顿悟境界相等、完全圆融的时候,直接就成佛了,这就非属一般人的讲法了。

“志诚礼拜,愿为执侍,朝夕不懈。”志诚听了以后,当即开悟。于是早晚都在惠能身边,我们叫作亲近承事供养。志诚是吉州太和人氏,关于他的因缘,至此告一段落。这里我们也看不出神秀入灭前,志诚到底有没有回去。神秀嘱咐他学成后要回去作报告,结果他学好后却好像留着没回去。他悟是悟了,但大概尚未大彻大悟罢!

佛门中可以看得到,这叫“因缘所生法”。志诚聪明多智,师父令他来惠能处修学,他也答应好好学,学完后回去作报告,这没问题。但他来了之后因缘就转了,你不能说他叛师,因为因缘转变了啊!

当初他在神秀那边学了九年,九年有九年的习气,原先是用小根、下根下智的修行法,现在转过来用最上乘的修行法,虽然马上获益,可是习气仍多,还没转。就像我们从外面吸收了很多佛教杂讯,干扰了正知见;在佛门里所讲的是很大很殊胜,所行的却是很小心眼的行法,两者无法一以贯之。所以,即使现在你已听闻这一套很完整的上上根器者的修行法,听得很高兴,但一放下来回家后,本来的习气、杂讯又通通跑出来了。你为别人介绍佛法时,仍旧拿那些杂讯出来说,因为那都是习气。

这里可以看到,志诚是聪明人,他留下来是要把这些习气洗干净。前面看到那些高手过招,三两下就点过去的人,立刻离开了,因为那些人没有杂讯,一悟之后,就是这样!出去就照这一套走,那不一定得留着,所以一悟即离开。如永嘉大师一悟,马上就走,惠能还予以挽留:“睡一晚再走嘛!”“一宿觉”,停留一晚就离开了。永嘉大师没有杂讯,本来就修得很好,只是来求个印证而已,所以潇洒离开。但志诚在神秀处有了九年的杂讯,悟是悟到了,但是习气、杂讯必须洗干净,所以留下来。

现在自省:有没有这样的根器?听得很高兴,回家就放着,下个礼拜再带来,然后告诉别人的都是杂讯。有没有这种情况?这是一般人修行的最大障碍。我们不是故意要泄你的气啦!事实上人人都有这种毛病。大家都知道佛法很好,好归好,但牛排还是没吃够。习气使然啊!大家也都知道赶快了生脱死,否则生生世世轮回很苦,知道归知道,但还继续造业。你无法完全断除,都因为习气。

【智慧金言】

世间的、佛法中的杂讯和习气,全都混在一起,弄到最后,你所修的佛法变成“你的法”,而不是释迦牟尼佛的法,所以你无法表达释迦牟尼佛的本意。一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念到后来变成“南无本师实在没你法”(闽南语),“牟尼佛”变成“没你法”,已经拿你没办法了,因为佛法都变成了你自己的佛法,而非世尊的佛法。

7.因果昭昭

【原文】

僧志彻,江西人,本姓张,名行昌,少任侠。自南北分化,二宗主虽亡彼我,而徒侣竞起爱憎。时,北宗门人自立秀师为第六祖,而忌祖师传衣为天下所闻,乃嘱行昌来刺于师。师他心通,预知其事,即置金十两于座间。时夜暮,行昌入祖室,将欲加害,师舒颈就之。行昌挥刃者三,悉无所损。师曰:“正剑不邪,邪剑不正,只负汝金,不负汝命。”行昌惊仆,久而方苏,求哀悔过,即愿出家。师遂与金,曰:“汝且去,恐徒众翻害于汝。汝可他日易形而来,吾当摄受。”行昌禀旨宵遁,后投僧出家,具戒精进。一日,忆师之言,远来礼觐。

师曰:“吾久念汝,汝来何晚?”

曰:“昨蒙和尚舍罪。今虽出家苦行,终难报德,其惟传法度生乎!弟子常览《涅槃经》,未晓常无常义,乞和尚慈悲,略为解说。”

【释讲】

这一段是谈志彻的行仪。志彻是江西人,本姓张,名行昌。这个人自小行侠仗义,这种人通常有个特色,是非不分,所谓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自从宗派南北分化以后,“二宗主虽亡彼我”,“亡”即“无”的意思。神秀和惠能无敌我、对错之分,反倒是座下弟子们互相抬举或诽谤。

这种现象自古皆然,其中最聪明的是谁呢?四祖道信。道信到南方来,在牛头山度了法融之后,也不多说什么,只叫他留着,然后就回北方去度弘忍,由弘忍传衣钵,可是法融也得法了,这样两人就不会吵了。

弘忍有个很认真读书的徒弟,形象也很好,修养一百分,但修行才五十九分,还不到六十分。中途杀出个惠能来,这很麻烦了。我们最怕的也是这种情况,有个修养极佳而修行尚未及格的人,凡夫往往误以为这人得到真传,是成道之人。这是很伤脑筋的问题,因为这无法辩解。一个真正得道的人,往往属于潇洒一派,不那么拘谨,而一般人比较喜欢拘谨的人,觉得这种人修得很好,至于内心、境界则无人知晓。

【活学活用】

一个内心境界证得某种成就的人,很豪放、潇洒、自在,因此在行为上也没那么拘谨,这时很容易让人误解他修得不好,在传法上便会产生困扰。当然,祖师本人在传递上没有问题,但弟子们会心理不平衡。这时,“自是非他,造无间业”这一句话就很重要了,因此我们不能如此竞相诽谤,而神秀和惠能的弟子却免不了这种情况。就神秀而言,他修养那么好,弟子则不尽然;而惠能修行很有成就,弟子却也不见得都有成就。被记载下来当然算是有成就的,可是没被记载的更多,造是非者更不可能载入经册。

当时北宗既然称神秀为第六祖,对于惠能传衣钵的事当然就很介意而横加干扰了。于是这些门人便推派行昌前来行刺惠能。南北的竞争已不仅限于语言,甚至付诸了行动,这不只是“自是非他”而已,到后来甚至有无知者采取口业以外的身业。

惠能有他心通,预知其事,便把十两黄金准备好。天黑了,行昌潜入六祖房间后,拿起刀来就欲加害,在这紧张的一刻,惠能“舒颈就之”,把脖子伸长了等着,可是行昌拿刀连砍三次却“悉无所损”。这个公案就麻烦了,谁敢去试啊?不知他拿的是削铅笔刀,还是杀猪的大刀,竟然连砍三次都无伤。

由经文此处可知,惠能有他心通,但各位必须先有个疑情,这他心通怎么来的?何时开始有的?未修就有或修了以后才有?这不是他写的自传,所以交代不清,因此也没人知道他何时开始有他心通。传记从他听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即开悟,就开始一路记下来,是否听到那句话后有的,或在此之前?到了黄梅,抑或逃难时有的?或是到曹溪以后才有,或者……总之,惠能大师如何修得他心通?我们一定得先有这种疑情,才能找到修行的下手处。

其次要谈的是,行昌连砍三刀却都伤不了他,换了你,敢不敢啊?难道他已有金刚不坏之身了?话说回来,他又如何修得这种成就?我们以修行人的立场来看,祖师大德有此成就,不要像读《西游记》、《封神榜》一样看过去就算了,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成就。

同类推荐
  • 成大事必备的99个辩论技巧

    成大事必备的99个辩论技巧

    本书是关于讲述成大事必备的99个辩论技巧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辩论准备阶段、辩论进攻战术的运用、辩论中的防守战术、辩论中的临场应变、辩论语言表达技巧的运用、辩论情感表达的基本技巧、辩论中的逻辑技巧七个方面的内容。
  • 职场“蘑菇族”的华丽转身

    职场“蘑菇族”的华丽转身

    本书向读者诠释了蘑菇族的概念和内涵告诉读者如何成功转变角色、立足职场起点初入职场,怎样更好地融入团队如何调整心态,做好蘑菇职员如何做到自强、自信,抓住成长的法宝等。
  • 这辈子我就是要成功

    这辈子我就是要成功

    一个人的出身无法改变,但命运毕竟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要靠自己去改变。《这辈子我就是要成功》从惯性生存、重建人生、拒绝抱怨、激发雄心等诸多方面来深入探讨我们该如何去工作和生活,如何去争取成功。通过《这辈子我就是要成功》,我们可以认识到:成功没有捷径,都是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
  • 不一样的奋斗

    不一样的奋斗

    行走人生,不可或缺的智慧启迪,走向成功,独辟蹊径的奋斗指南。成功就像走路,前路不通的时候,停下来看清路况,你会发现,希望就在转角处。奋斗就是不停拼搏,永远不放弃希望,即使跌倒一万次,也要有一万零一次站起来的勇气,但奋斗不是稀里糊涂地努力,奋斗也应独辟蹊径。
  • 做事三刀:软刀.硬刀.险刀

    做事三刀:软刀.硬刀.险刀

    做事难,难在方法,人们都想成功地做一番大事业,但却苦于找不到做事的方法。其实,做事的方法虽然五花八门、形式不一,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点,形象点说就是三“刀”:软刀、硬刀、险刀。“做事用软刀”就是说把脸皮放厚,能忍会磨,能退善让,不要太过于精明好胜,也不要把面子看得太重,一切以做成事为最终目的。“做事用硬刀”则是说以硬碰硬,以强攻强,拿出自己的勇气和实力,坚决地去做事,不要被任何艰难困苦所吓倒。“做事用险刀”就是不要按常理出牌,而要别出心裁,另辟蹊径。要敢于冒险,懂得创新,能出奇制胜。做事若能将此三“刀”灵活运用,必能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热门推荐
  • 我只是想安静的生长啊

    我只是想安静的生长啊

    李树穿越世界成为了一头白熊!他接受的非常良好不用每天为了生计发愁不用为了没有女朋友而忽悠亲朋更不用担心写不出小说而被寄刀片每天只需要思考我一会儿吃什么,然后就可以一直躺着了实在不想动的话还可以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冬眠简直就是梦寐以求的生活不是那种争霸天下的文由于作者智商不突出所以主角智商不可能突出
  • 三世缘离我远点

    三世缘离我远点

    一句前世债,今世缘还觉不认命的小妞,努力的把一切做得最好却......逃还是不出他是手掌
  • 一贱钟情:总裁锁爱无度

    一贱钟情:总裁锁爱无度

    她不过是在他的婚礼上谈他们两人的离婚事宜罢了,为什么从此就被他在此缠上。“南宫先生,你很闲吗?”“因为我颜值高”莫名多出来的小妻子,南宫先生秉持着夫妻义务将郝时光逼至了床边。郝时光爆发了:“慢着!都说百万休得共床渡,千万休得”“一辈子!”南宫先生直接抽出一张卡:“十亿!今晚我要一百个姿势!”“住手!否则你就算得到我的人,也得不到我的心”“笑话!我得到你的人还要心做什么”“有心解锁更多姿势!”
  • 梵蓝咒

    梵蓝咒

    一枚“梵蓝”家族的项坠,被说成是千万宝藏的金钥匙。为了窃取项坠,许多人先后丧命。案件有条不紊地侦破,这个过程不自觉地牵涉到了神秘莫测的梵蓝家族。其实项坠不过是一枚普通的项坠,所有的神秘,所有的诅咒,不过是人类贪欲的折射。随即,真正的谜团,真正的诡异,蜂拥而至。这一切全部同“梵蓝”家族脱不了干系。
  • 异界之时空错乱

    异界之时空错乱

    高中生龙凌来到了异界,他将和鸣人、路飞一起修复错乱的时空。
  • 神世绝巅

    神世绝巅

    自第三代大世之后,世界正在走向毀灭,就在这时,一名少年天骄,身负一颗神秘黑珠,力败同代天骄,诛杀神秘强者,欲求绝巅!
  • 落尽梨花月又西

    落尽梨花月又西

    一朝醒来,家不是自己的家,国不是自己的国,甚至连自己都不是自己了。受尽欺凌后,用诈死的手段换来另一个身份。本以为可以逃开命运的纠缠,却又跳进了另一场纷争。这一场穿越,只是为了跨越千年,相遇。在彼此的世界里,他是万古不竭的沧海水,她是温柔缱绻的巫山云。放弃前尘往事,只是为了与他相守一生。她庆幸,一路走来,有他为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老婆是鬼仙

    我的老婆是鬼仙

    她是冥界公主,出生就待在冥界,闲来无事拐带上两个冥界镇殿使就去了人界,无聊抓抓鬼,累了做做大明星,顺手救了个人,特么还缠上了,甩都甩不掉。【幽易篇】喂喂,你是人,我是鬼,咱们不合适!没事迟早我也会变成鬼,先把感情培养着。【唐简篇】男神,你肯定不介意我的身份的对吧?我就知道你不介意,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了......,他还什么都没说【白安篇】你到底想干嘛!别跟着我!哎呀,冉冉你看,嫂子跟老大在一起,唐白痴跟老二在一起,你就从了我吧......
  • 我有异能我自豪

    我有异能我自豪

    普通人在社会上很少看到超能者,而对于超能者他们自己来说,这就和普通人一样。这个社会的正义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 云楚独霸

    云楚独霸

    玄州大陆,楚氏独霸,无人敢怼,无人敢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