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44300000044

第44章 唐朝征诏(1)

1.如何成道

【原文】

神龙二年上元日,则天、中宗诏云:“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万机之暇,每究一乘。二师推让云:‘南方有能禅师,密受忍大师衣法,传佛心印,可请彼问。’今遣内侍薛简,驰诏迎请,愿师慈念,速赴上京。”师上表辞疾,愿终林麓。

薛简曰: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未审师所说法如何?

师曰: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无证,岂况坐耶?

简曰:弟子回京,主上必问,愿师慈悲,指示心要。传奏两宫及京城学道者,譬如一灯然百千灯,冥者皆明,明明无尽。

【释讲】

“上元”即元宵节。中国历史上则天与中宗共治,称“二圣临朝”。中宗不太信佛,武则天却很信佛。她下令迎请安、秀(神秀)两位法师到宫中来,因为她有空的时候,常常研究佛法。“一乘”指一乘佛法。两位禅师相互推谢,客气地说:“南方有惠能禅师,接受了弘忍大师的衣法,可延至宫中,请问佛法。”于是派太监薛简带着圣旨前去迎请,希望大师慈念,赶快来长安。惠能大师就上表,说他身体不好,希望待在山野,婉谢朝廷之请。

薛简趁着来见,赶紧问了一些问题。当然问题不止一个,但眼下问的这个是最重要的。薛简问说:“京城里的禅宗大德都说,想了解佛法是什么,就得坐禅习定,没有不因禅定而得解脱的。不知道大师看法如何?”他听说,想了解何谓佛道,必须坐禅习定,不因禅定而得解脱,未之有也。其实这应该是指两件事,但记载里却把它并在一起。不因禅定而得解脱,没有这回事。这是一般说法,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没有定,不可能开发智慧,简言之是如此,但此处的记载却将修定与禅坐并在一起谈。严格来说,这两者其实不太一样。薛简这样问,不知是经法传抄有误或其他原因,就不知道了。

惠能说:“道由心来悟,跟坐不坐没关系。”他首先提出此一根本宗旨,即提醒学佛人必须明白自己在学什么。“经云: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金刚经》上说,假如说如来是坐的、是卧的,这是行邪道。这地方“如来”是什么?是指法义,而不是指释迦牟尼佛本人。

“如来”二字定义众多,《金刚经》里也不乏定义。不过就文字的原始意义而言,“如”指真理的本来状况,“来”是印证回去,即恢复真理的本来状况。换言之,“如”是所证的真理境界,“来”是证人真理的能力。按华严说法,“如”乃境缘法力,“来”则为自证智力,以“自证智力”证“境缘法力”。此一境缘法力为至高境界,即一真法界之意。真理的本然状况哪来的坐、卧呢?如果说真理的本然状况是由坐或卧而得成就,那便是行邪道了。《金刚经》言,法无定法,不一定由坐或卧才能证得,如曰“一定”,即是行邪道了。为什么呢?“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它既不是从哪里来,也不到哪里去,它本来就如此。

“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不生不灭乃是如来的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诸法空寂即是本来的样子。无生无灭与诸法空寂,两者意义其实一样。诸法空寂是本然面目,无好坏之分。譬如这花,就这么一朵花,原本没什么开不开花或好不好看的问题,但我们来看时,就起种种分别。好不好看,都是你的定义,它只是这个样子,它本身不表示任何意见,这叫“诸法空寂”。

一块“石头”在路边,应该说它什么也不是,就那个东西在那儿而已,这就逐渐接近其本来样子。你戴上有色眼镜说它是什么,乃至于分别它好或不好,任何价值判断都不能加上去,这时你才懂得何谓诸法空寂。它本来就在那里嘛,故曰“如来清净坐”。那个东西在这里,不为什么,但我们就会说它是黑色的,是麦克风……不管是什么,都是我们加上去的,它本然如此,本就在那个地方,管它叫什么,对它都无所谓,毫无影响,这叫“诸法空寂”。

“究竟无证,岂况坐耶?”惠能说,“究竟”根本无证不证这回事;真理本身没有证不证,何况坐不坐呢!你将这句话拿来对照前面薛简所问的“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这句话前面讲的是一个“成就的过程”,也就是你想要成就,必须如何去成就;而惠能现在是讲真理的本身,这两个问题好像没有搭上一点关系。一位修行人,本身便要具备这种特色,别人可能题目会问得很多,或者问得很离谱,甚至问的跟道无关,但是站在我们自己的立场,你一定要就道的本身来讲。

薛简问的是“如何成道”,而京城里的人说,要如此这般才能成道,这是指成道过程。他问成佛之道,而惠能却是谈“佛的境界”,即真理的本然、成就的那个境界。惠能是顿悟,所谈即是那个境界,对于过程很少涉及。现今学佛者,如果真能心心念念都放在成佛之道上,就已算是上根上器了;但在惠能来讲,他还不认为这样属上根上器,因此他开口闭口都谈佛境界,谈真理的状况。

就修道人而言,一般人跟你谈话、提问,从你作答的方式中,便可窥见你的道风了。很多人常会提问题,但提的都属偏差的问题。其实,他并非真的不懂得处理,只是要你为他印证一下这样处理好吗?(他只差“你要替我承担”这句话没讲出来而已)。很多世间法的事情,你多半都会处理,你的目的只是想请师父印证一下,为你背书。但一个修道人通常不从这里作答,他也不说这样处理对不对,他会直接反问:“这跟了生脱死有关吗?”你就愣在那里了。

你可能问:“我爸爸病了,我叫他念佛,好不好?”教他念就对了,还来问我好不好?随着根器的提升,你可能会问:“我现在这样修学,对不对?”这是问成佛之道。“我以这个步骤、这个过程走上来,对不对?”一般人若能这样问就很不错了。假如你能问到这个地步,修行者会更进一步把那真理的境界为你展开,告诉你真理是什么。至于你这样做对不对,他不告诉你,因为那是你自己决定的,那本身无对错之分,只要去修就对了。但是你为何会问呢?因为信心不够。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要这样去做,那个因果就得自己承担。假如你考虑到往后的因果,你定然会很慎重。

【活学活用】

大家智商其实都差不多,所以修行者在针对信众或弟子作答时,常常让人有摸不着边的感觉,如此弟子才会持续往上提升、前进。然而现代人多半在你教他时,他就觉得:“不是这个问题啦!”你就是要人家回答你所知道的范围,如此便难以进步。

禅宗教学法有个特色,师父作答之间,一定有个空档让你往上攀爬,如此才会进步。现代人往往懒得动脑筋,他难得提出问题,已经很美丽了,所以就该答他懂的。这种情况常常发生,我答复问题后,对方就说:“不是这个意思……”我怎么不知?问题是你不懂得我的用意啊!

这是禅宗的教学法。你若真的已到了成就的地步,只要过招一下,可以就可以了,不必再哕唆。禅宗的活泼、可爱也在这里,但我们看不出来。你把学校学的那一套搬到佛门中来,那就障碍重重,爬不上去了。末法时期有那么多众生修行,但成道者却那么少,这便是原因之一。我这样问,你那样答,我就满足了。那种满足没有用,你依旧停留在原地。如果答复能预留一个向上提升的空间,你就可以爬得上去了。

所以,听经也不必听那种百分百都听得懂的,当然,百分之百都听不懂,也不行。你若能懂百分之六十,然后有二十分必须绞尽脑汁,最后有二十分完全不懂,那不要紧,至少懂六十分就很有信心了。因为你用心,必须绞二十分脑筋的部分尚能克服十五分,其他完全不懂的二十分,猜也可以猜出五分,这样前后加一加也有八十分了。对于剩下不懂的部分,我们会有一种尝试的心,它具有极大的启发性。所以听经过程中,保留一段“不懂的”,修学才有帮助。

你可能会发觉:“喔,原来可以这样思考,奇怪!这倒是从未听过、想过。”这就是一种启发作用,是可以大大进步的空间。否则,若是百分之百都听懂,而且像看布袋戏一样,听得很高兴,却如云烟过眼,那就永远停留在布袋戏阶段,上不去了。

【智慧金言】

薛简说:“弟子回京,主上必问,愿师慈悲,指示心要。”这人很聪明。请不到客人,回去后皇帝一定责怪,所以希望师父慈悲开示。他也不简单,话说得很好听,“传奏两宫及京城学道者,譬如一灯然百干灯,冥者皆明,明明无尽”。他回去将转告二圣及京城学道的人,这就好比点燃一盏灯,使得百千盏灯也随之点燃,照亮黑暗,如此灯灯相传,明明无尽。这个请法,请得好。

2.只是“存在”而已

【原文】

师云: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之义。明明无尽,亦是有尽,相待立名。故《净名经》云:“法无有比,无相待故。”

简曰:明喻智慧,暗喻烦恼;修道之人,傥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

师曰: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此是二乘见解,羊鹿等机。上智大根,悉不如是。

简曰:如何是大乘见解?

师曰: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简曰:师说不生不灭,何异外道?

师曰: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释讲】

这段很精彩,读书人最喜欢这种文章。不像前面惠能大师与永嘉大师、怀让禅师等谈话境界太高了,反而摸不着边。这个义理很清楚,薛简如此请法,就为人处世而言,实是面面俱到,既可向上交代,而请法的方式,也够体面。但禅师总归是禅师,不留情面的。

惠能说:“道无明暗……”哇!一盆冷水当头就淋了下来。薛简说“冥者皆明,明明无尽”,他要求道嘛,是从“人”的立场来讲,有明有暗,所以这样来请法,以便转告京城学者,让它一灯传千灯啊。然而惠能却是直接从“道”的立场来说。学佛,立场一定要先弄清楚。从佛果立场言,抑或就众生立场来说?这两者完全不一样。

你若欲一门深入,那就得抓得住,到底是“从下向上”看,还是“从上向下”看?这两个立场不同,你稍微转一下,有时往往会完全颠倒。前面提的常与无常,就是以完全颠倒的立场来立说,站在佛果位与站在众生处境是截然不同的。这里也一样,一个就人的立场请法,一个站在道的立场回答,很具有启发性。

【活学活用】

我们一般都受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你这样问,我知道,所以就照你所问的作答,如此很容易变成逻辑推理。而现在这种立场互异的问答方式,却会让人产生一种很激烈的震撼,思路一下子调转不过来,但却非常富有启发性。

惠能说道:“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之义。”明暗是互相替代的意思。“明明无尽,亦是有尽”,虽然讲无尽,事实上还是有尽。“相待立名”,只是相对待的,而不是绝对的,现在来讲是“相对立名”。“故净名经云:法无有比,无相待故。”《净名经》即《维摩诘经》。法是无法互相比拟的,法不相对立,法乃绝对。

薛简说,这样讲,我不信。所谓明指智慧,暗就是烦恼,我们凡夫都有烦恼嘛,学佛就是要求智慧,如果这一点都不知,还称得上禅师吗?“修道之人,傥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他依旧不离修道人的立场喔!头脑还没转过来。可见这个太监多少也有学佛,否则讲不出这种话来。

“师曰: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哇!一句话就盖住了。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惠能仍是站在道的立场。“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此是二乘见解,羊鹿等机。上智大根,悉不如是。”以智慧照破烦恼,这是二乘的见解,与羊车、鹿车等机,大根大器的人不这样看。薛简问道:“如何是大乘见解?”你说这是二乘见解,那么说说看,何谓大乘见解?他尚未能体会到什么是“烦恼即菩提”。

“师曰: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明与无明,凡夫看起来是两个,“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智者,即上智大根之人,了达其本性无二。薛简当时不懂,那我们现在看了,能懂吗?“无二之性,即是实性”,无二之性就是实性。

“明与无明”是总说,“明”代表智慧、清净,“无明”代表愚痴、污染。凡夫会把染、净分为对立两面,然而就道的立场言,真理本来就没有染净之分。一堆黄金在这里就在这里,一堆粪土也是一样,它们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如果将两者摆在一起,黄金不会嫌粪土臭,粪土也不会得意洋洋地说它跟黄金在一起。那是本来的状况,但我们却有所分别。

凡夫的层次是把它们分别成两个,上根器的人通达其本性,以法的立场来看,它们的存在是无二无别的。上智大根者能了解、体会到“存在”。各位,“存在”这两个字,懂不懂它的意思?这不是一般所说的“存在主义”,不是指现象界的存在,而是本来的样子,这个存在本身毫无拣择、不作价值判断,只有人的道德意识才会作价值判断。

同类推荐
  • 中华典故故事全集——悟道明理的故事

    中华典故故事全集——悟道明理的故事

    本套《中华典故故事全集》全部精选我国著名典故故事,并根据具体思想内涵进行相应归类,主要包括《爱国为民的故事》、《军事战争的故事》、《修身立世的故事》、《智慧谋略的故事》、《读书学习的故事》、《品质修养的故事》、《社会世情的故事》、《世事明察的故事》、《心灵情感的故事》和《悟道明理的故事》等十册,书中每个典故都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悍,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阅读和收藏的良好版本。
  • 创新的开拓(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创新的开拓(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俗话说,为人一师,再生父母。在人生的旅途上如果有一位恩师能够指点迷津,提携你共同走过漫漫人生之路,那么你的内心将不再孤独,你的前途就会充满光明,在这一点上,清代著名的官僚曾国藩就有一套成功的做法。人们在步入社会之初,往往有许多问题搞不明白,要摔几个跟斗,交一些学费才会变得成熟起来。这时,如果虚心地拜几位恩师,学一点知识,得到一些呵护,那么,立足就会快些、稳些。一般来说,凡是举止威严、诚实通达的人,就可以尊他为老师;如果仅仅是博学典雅、会做文章的人,则可以与他结为朋友。这样,你的人生道路就能够变得平坦而光明。
  • 干掉无趣

    干掉无趣

    人总是怀有一些美好的愿望。有的人,只是将它作为一个幻影,但还有的人,心怀梦想,便立即付出行动,从不等待。1、介绍21种创新生活计划,“更新”生活,从心开始;2、收录33个真实创业故事,他们的故事似曾相识、感动励志;3、对应分享实用跟随指南,给自己一个说走就走,想干就干的机会。有人为改变自己定制30天计划,养成好习惯,戒掉坏习惯;有人以兴趣为创业点,做一件喜欢的事情,就如同恋爱的感觉;有人加入到志同道合的组织中,走出去结识更多的朋友,一起分享生活。有人……追随“有趣”的脚步,你可以找到坚持的动力、获得创意的灵感、让一成不变的生活更加有意义。
  • 没有不景气只有不争气

    没有不景气只有不争气

    遇到低谷期,你就得努力克服,而且还得一路走过来。在一路走来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这样问自己:低谷期是否含有某些发人深省的东西?低谷期实际上意味着什么?它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我们要怎样去理解和尝试呢?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一个:把脚步放慢点!干任何事情,实际上都不可能做到一帆风顺,决策一个比一个英明,措施一个比一个得力。该书告诉我们,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风平浪静、一路平坦的,会遇到许多的坎坷和困难,若不去正视与克服这些关隘,就会彻底地堵塞通往成功的大路,而克服这些困难就需要我们自己争气,因为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 北大教授给出的21条博弈法则

    北大教授给出的21条博弈法则

    人生本就是一盘棋,在我们出生的时候,这盘棋就已经摆好了。我们每走一步棋都应该慎重,因为只有自己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盘棋的博弈绝不会风平浪静,能在顺境中不陶醉,在逆境中不气馁,才是人生的大英雄。既是下棋就会有输赢,在我们下这盘棋的时候就必须有两种准备。成功是人生对我们的奖赏,失败是人生对我们的警示。人生匆匆,如同朝露,胜负本无定数,又有谁人能解得其中玄机。博弈人生,让平凡者奔向成功,让成功者走向卓越!
热门推荐
  • 换出个未来

    换出个未来

    简介:等价交换,是这个世界的本质,也是世界的真实。而作为一个平凡人的高明,似乎没有什么可以交换的东西。系统:不,宿主有颜值,有身材,有个性,有才艺······最重要的是还有情商。高明:少废话,拿半斤情商,给我换成颜值,我要成为街上最靓的仔!
  • 鬼拍肩之孽世情缘

    鬼拍肩之孽世情缘

    俗话说:人吓人,吓死人!本故事讲述一所大学校园的四学生们的好奇与贪玩,玩了一款名为“鬼拍肩”的游戏,其中一个同学硬生生地被吓死,随之而来发生了一系列的灵异事件!
  • 普天之下我只爱你

    普天之下我只爱你

    承蒙你出现,够我喜欢好多年。我喜欢你,不是第一喜欢,也不是最喜欢,是只喜欢你的喜欢。翻译过来就是,普天之下,我只爱你。[纪念我与我的爱人。]
  • 乾世阴缘

    乾世阴缘

    父母早亡,阮家兄妹,行阴阳,问鬼事。看逗逼兄妹如何靠一手罗盘斗败阴谋Boss,泡得富豪千金,钓到同道钻石王老五,走向人生巅峰。
  • 极恶的死亡迷城

    极恶的死亡迷城

    一座寂静、扭曲、古怪而荒谬的城市,成为让同学自相残杀的舞台。人类在其中身化怪物,怪物以人类为食,源源不断的进化剥夺,毁灭与创生的边界线,分不清自我。鬼怪、奇异、无厘头、无限流,彼岸、永恒、古遗迹、冰棺少年、畸变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石川啄木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石川啄木

    本套丛书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
  • 文明修真录

    文明修真录

    一位热血青年,一项失败的任务,一块神奇的晶体,看他如何带着文明去穿越万界,逆转时空,征战维度,创造一段不朽的伟大传奇!!ps:小说原名《维度之上》,又名《诸天穿越记》,又名......,没办法,想表达的内容太多,但容许的名字只有一个!ps:故事世界背景宏大,前期铺垫较多,属于慢热型,后期发力!ps:小说中会提到一些修行功法和理论,请勿随意修炼!ps:想说的话太多,因字数限制,就到这儿吧!!!
  • 樱花恋之青春盛放

    樱花恋之青春盛放

    九几的春天,樱花盛放,在风云学院的樱花道上社会混小子乔贺与风云校花池语嫣相遇了,天使与恶魔究竟能不能相连,请尽情期待!!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三辑:希腊寓言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三辑:希腊寓言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