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2900000001

第1章 顺治出家的传说始末(1)

顺治是死于天花?还是出家后圆寂了?这是清官里一大谜案。

如果说顺治出家了,原因又何在?是因董鄂妃去世,他万念俱灰?还是别有隐情?

说起来,这样的争议本是不该出现的。煌煌帝王,天下瞩目,一言一行,载诸史册,又怎么会说不清最后的结局呢?

然而,事情就这样发生了。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朝廷宣告,皇帝驾崩,并且为他举行了盛大的丧仪;而几乎就在同时,已经开始有另外的说法在悄悄流传:天子并没有真正去世,他是削发出家,跑出去当和尚了。

皇帝与和尚,是相距多么遥远的两个名词。就是编故事,这种编法也有点太过出奇了。而顺治出家的说法,整个天下都在流传,一直流传了几百年……

§§§第一节 痴情天子的出家传说

1.顺治皇帝与董小宛

顺治皇帝为董小宛出家的传说,流传很广,出现得很早。就在官方宣布他驾崩没多久,诗人吴伟业写下了一组《清凉山赞佛诗》:

西北有高山,云是文殊台。台上明月池,干叶金莲开。

花花相映发,叶叶同根栽。王母携双成,绿盖云中来。

汉主坐法宫,一见光徘徊。结以同心合,授以九子钗。

翠装雕玉辈,丹髹沉香斋。护置琉璃屏,立在文石阶。

长恐乘风去,舍我归蓬莱。从猎往上林,小队城南隈。

雪应异凡羽,果马殊群材。言过乐游苑,进及长杨街。

张宴奏丝桐,新月穿宫槐。携手忽太息,乐极生微哀。

千秋终寂寞,此日谁追陪?陛下寿万年,妾命如尘埃。

愿共南山椁,长奉西宫杯。披香淖博士,侧听私惊猜:

今日乐方乐,斯语胡为哉?待诏东方生,执戟前诙谐。

薰炉拂黼帐,白露零苍苔。吾王慎玉体,对酒毋伤怀。

伤怀惊凉风,深宫鸣蟋蟀。严霜被琼树,芙蓉凋素质。

可怜千里草,萎落无颜色。孔雀蒲桃锦,亲自红女织。

殊方初云献,知破万家室。瑟瑟大秦珠,珊瑚高八尺。

割之施精蓝,千佛庄严饰。持来付一炬,泉路谁能识?

红颜尚焦土,百万无容惜。小臣助长号,赐衣或一袭。

只愁许史辈,急泪难时得。从官进哀诛,黄纸钞名人。

流涕卢郎才,咨嗟谢生笔。尚方列珍膳,天厨供玉粒。

官家未解菜,对案不能食。黑衣召志公,白马驮罗什。

焚香内道场,广座楞伽译。资彼象教恩,轻我人王力。

微闻金鸡诏,亦由玉妃出。高原营寝庙,近野开陵邑。

南望仓舒坟,掩面添凄恻。戒言秣我马,邀游凌八极。

八极何茫茫,日往清凉山。此山蓄灵异,浩气供屈盘。

能蓄太古雪,一洗天地颜。日驭有不到,缥缈风云寒。

世尊昔示现,说法同阿难。讲树耸千尺,摇落青琅矸。

诸天过峰头,绛节乘银鸾。一笑偶下谪,脱却芙蓉冠。

游戏登琼楼,窈窕垂云鬟。三世俄去来,任作优昙看。

名山初望幸,衔命释道安。预从最高顶,洒扫七佛坛。

灵境乃杳绝,扪葛劳跻攀。路尽逢一峰,杰阁围朱阑。

中坐一天人,吐气如栴檀。寄语汉皇帝,何苦留人间?

烟岚倏灭没,流水空潺湲。回首长安城,缁素惨不欢。

房星竟未动,天降白玉棺。惜哉善财洞,未得夸迎銮。

惟有大道心,与石永不刊。以此护金轮,法海无波澜。

尝闻穆天子,六飞骋万里。仙人觞瑶池,白云出杯底。

远驾求长生,逐日过濛汜。盛姬病不救,挥鞭哭弱水。

汉皇好神仙,妻子思脱屣。东巡并西幸,离宫宿罗绮。

宠夺长门陈,思盛倾城李。枚华即修夜,痛入哀蝉诛。

苦无不死方,得令昭阳起。晚抱甘泉病,遽下轮台悔。

萧萧茂陵树,残碑泣风雨。天地有此山,苍崖阅兴毁。

我佛施津梁,层台簇莲蕊。龙象居虚空,下界闻斗蚁。

乘时方救物,生民难其已。澹泊心无为,怡神在玉几。

长以兢业心,了彼清净理。羊车稀复幸,牛山窃所鄙。

纵洒苍梧泪,莫卖西陵履。持此礼觉王,贤圣总一轨。

道参无生妙,功谢有为耻。色空两不住,收拾宗风里。

吴伟业(公元1609-1672年),字骏公,号梅村,是明朝崇祯时榜眼,卓有才名,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入清后任职秘书院侍讲,后来升任国子监祭酒。顺治十四年,吴伟业借口身体有病,辞官请假归里。他的诗歌颇有唐人格调,辞藻华丽,长于七言歌行,尤工关于时事之古体诗。后人以“诗史”评价他的诗歌,说他“诗中有史”。

一些文人学者在诠释吴伟业这组诗的时候,感觉此诗意境颇为“惝恍迷离,莫测其旨”,字里行间似乎有些另外的寓意,并不仅仅是在赞佛。结合吴伟业的生平,推演之下,有人作出了这样的解释:

“王母携双成,绿盖云中来”,据吴伟业像《汉武帝内传》所载,双成全名叫做董双成,是传说中王母娘娘的侍女;“可怜千里草,萎落无颜色”,千里草——草下千里重叠,也分明是个董字。

这些诗句,讲的是一位董姓女子和皇帝钟情眷恋,后来儿子夭亡,那女子早逝,皇帝备受打击,伤心之下,以非常奢华的礼仪安葬了她。后来,全靠佛法慰藉,他才得到心灵的解脱。这个女子温婉多情,多愁善感,与皇帝游乐时,“携手忽太息,乐极生微哀”,欢愉中会生出伤感;“千秋终寂寞,此日谁追陪?陛下寿万年,妾命如尘埃”,她感慨生命的无常,人生的寂寞;“一笑偶下谪,脱却芙蓉冠”,“游戏登琼楼,窈窕垂云鬟”,也像是江南女子的服饰风格。时人分析说,吴伟业身历沧桑,在异族统治下,常有偷生之叹,写诗更怕触怒新朝,所以故作诡谲之词,像白居易的《长恨歌》里用“汉皇重色思倾国”的借喻来说唐朝玄宗皇帝的故事一样,他也用“汉皇”来影射当时的皇帝。

董双成,千里草……诗中的这个“妾”,指的应是董小宛,而陛下,无疑就是深爱着董小宛的顺治皇帝。最早为吴伟业诗作笺的程穆衡则说此诗“为皇贵妃董氏咏”。那么,皇贵妃董氏,就是董小宛。研究者说,吴伟业在朝中任职,深知朝廷内情,又不敢明言,于是将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用隐晦手法记入诗中。而“房星竞未动,天降白玉棺。惜哉善财洞,未得夸迎銮”四句,等于明白地告诉人们,朝廷宣布驾崩了的顺治皇帝,当时并没有死。

反复研读吴伟业的这首诗,人们对其中的一句“八极何茫茫,日往清凉山”,生出一种猜测:据吴伟业笔记记载,诗中的清凉山,指的就是佛教圣地五台山,那么联系上下文来看,吴伟业是否在暗示,顺治皇帝并没有真的死在宫中,而是退位前往五台山出家了。

于是,四首诗就把这样几个谜摆到了人们面前:

董姓女子和皇帝的故事究竟是什么样的?

皇贵妃董氏是不是董小宛?

顺治十八年,皇帝究竟死了没死?

顺治帝究竟出家没出家?

从那时起,为解这些谜,文人墨客、民间故事编纂者据此创作了许多故事和传说。说法各不相同。一直流传到后世、影响比较大的,是顺治帝与董小宛的传奇。它把解谜演化成一个缠绵凄恻的爱情故事,其中寄托了身处异族统治、心含亡国之恨的汉士子的痛苦情怀。其主要内容大致如下:

江南名妓、秦淮八艳(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顾眉生、寇白门、陈圆圆)之一的董小宛才貌双绝,倾心于“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历尽艰难险阻,终于如愿以偿,嫁给冒辟疆做了侧室,闺房唱和,感情极笃。时逢明朝灭亡,清兵入关,大江南北、黄河上下顿时陷入一片战乱之中。早年投降清朝的原明朝大臣洪承畴,作为新朝的两江总督来到南京。洪承畴本是好色之徒,早闻“秦淮八艳”之名,尤为倾慕董小宛。洪承畴在攻占江南时,抓到了董小宛,藏在自己府中,企图占为已有,无奈董小宛心里想着丈夫,誓死不从。洪承畴无计可施,最后不得已,于顺治二年(1645年)将她献入皇宫,遂成为顺治帝宠妃。

也有说董小宛是豫亲王多铎俘获,送入宫中的。董小宛美艳惊人,才艺兼具,带着江南女子的温婉特质,入宫后深得顺治的宠爱,最终被顺治立为贵妃,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董鄂妃。

董小宛入官初,思念冒辟疆,不肯屈服,还想方设法让他装扮成医生或她的哥哥到宫中相会。由于宫禁森严,冒辟疆的行动受到许多阻隔,未能成功,灰心南归。顺治帝却对董小宛一往情深,百般宠爱,以至于没有她在身旁就食不甘味、寝不安枕。董小宛感动于福临的真诚,对他也产生了感情,还为他生了一个儿子。

但是,一个汉人,还是青楼女子出身,居然成了大清的皇贵妃,宠冠六宫,皇太后十分不满,为维护皇家的尊严,为制止儿子因儿女私情而荒废国事朝政,便下旨赐死董小宛。赐死未成,她以学佛的名义,将董小宛送到西山玉泉寺。董小宛被送走以后,顺治仍千方百计与董小宛约会,并一再威胁太后说,如果董小宛有什么不测,他就不再当皇帝。后来,太后设计烧了玉泉寺,告诉皇帝董小宛已被烧死。顺治痛不欲生,从此沉迷于佛教中,以排遣心中伤痛。

有一天,顺治打坐时恍惚看见董小宛出现在五台山,于是他毅然放弃皇位来到五台山,建了三间草房,从此就做了和尚。他的第三子玄烨继位成为康熙皇帝后,传说曾几次以进香名义到五台山去见父皇,但顺治根本不与康熙相认。人们还说,康熙亲政后,曾经以进香为借口,多次到五台山看望顺治,希望顺治能回到宫中,但是顺治不为所动。康熙帝有诗哀悼:“又到清凉境,蠼岩卷复垂。芳心愧自省,瘦骨久鸣悲。膏语随芳节,寒霜惜大时。文殊色相在,惟愿鬼神知。”

民间还传说,顺治帝和董小宛共设经堂于“兰馨宫”,后来愤世出家,在这座宫殿留字说:“西方有土乐无涯,何必偏来帝王家。白玉黄金非为贵,唯它干净是袈裟。”还传说,康熙即位之后,孝庄皇太后曾多次带着他上五台山礼佛。此类活动本可以在北京举行,可他们偏偏不远千里来到五台山,而且这样的活动不只进行过一次。如此看来,顺治在五台山出家修行,也许才是隐藏在礼佛背后的真相。而这也就恰恰能够解释吴伟业在诗中所写的“日往清凉山”。

光绪年间庚子之变的时候,慈禧太后仓皇西逃。到了山西北边的时候,当地官员要迎驾,慈禧出来时很匆忙,没带什么东西,当时的物质条件又比较差,就从五台山佛寺里借了一些用具。有人说那些用具跟宫廷器具相似,可能是顺治当年用过的。

康熙与孝庄的五台山之行,五台山佛寺里神秘的御用器具,民间关于顺治与董小宛爱情的传说,这一切似乎都在印证《清凉山赞佛诗》中迷离的影射。

皇帝为情出家,他至爱之人还是前朝名妓,这样的传说,既香艳多情,又曲折离奇,投合了民间百姓的喜好,流传极广。抗战时期著名史学家黎东方老先生于重庆开讲“细说清朝”之时,谈到了这一传说,也不敢妄下定论。

但是,先不说顺治是否出家,董鄂妃与董小宛并非一人,却是可以得出明确结论的。董小宛,历史上确有其人,她本名董白(公元1624-1651年),字小宛,一字青莲,别号青莲女史,金阊(今苏州)人。自小“年甚绮,才色为一时之冠”,因为仰慕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以在取名取字时都用了和李白一样的“白”字。幼时因为生活所迫,沦为青楼歌妓,精习妓家百艺,读书识字,习音练琴,由于她的聪明颖慧,勤奋刻苦,因此,不经几年,便已经对各种才艺非常精通。随着时间的推移,董小宛变成了一个妙龄少女,她轻盈苗条,口朱玉色,庄妍靓雅,风度超群,飘飘如仙女下凡,滟滟如出水芙蓉,一时名声大震,与马湘兰、柳如是、顾眉生、陈圆圆、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合称“秦淮八艳”。

她聪明灵秀、神姿艳发,为秦淮间第一流人物。

十六岁那年,她认识了名士冒襄,对他的风度才学大为欣赏,经历了一番波折之后,嫁予他为妾。

冒襄,字辟疆,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家,因其家世才学和参与组织了明崇祯年间江南学士反抗阉党的活动,声名颇著,与侯方域、陈贞慧、方以智一起,并称“明末四公子”。冒辟疆一生著述颇丰,传世的有《先世前征录》、《朴巢诗文集》、《水绘园诗文集》、《影梅庵忆语》、《寒碧孤吟》和《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等。其中《影梅庵忆语》洋洋四千言,回忆了他和董小苑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是我国语体文字的鼻祖。连毛泽东都曾对冒辟疆加以评价:“所谓的明末四公子中,真正具有民族气节的要算冒辟疆。清兵入关后,他就隐逸山林,不事清朝,全节而终。”

董小宛嫁给冒辟疆以后,两人就再没分开。他们感情真挚,相敬如宾。战乱中,夫妻二人颠沛流离,相依为命达九年之久。董小宛终因劳瘁过度,于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正月初二病死,时年28岁,葬于如皋冒氏的影梅庵。所以单从年龄和小宛去世的时间上推论,董鄂妃也不可能是董小宛。

董小宛去世后,冒辟疆写下《影梅庵忆语》一文,在此文中,他详细记录了为董小宛赎身、二人成婚、一起回家后遭遇的战乱逃亡以及董小宛最后病死的全过程。董小宛死去的地点,是江苏如皋的冒家“水绘园”中他们日常生活的居室“影梅庵”。她的死亡,还得到了当时一些著名学士的见证。

文中追忆同董小宛相识的时间,是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这年董小宛十六岁。如此推知,董小宛应该是在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出生。而顺治帝则出生于清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这样算来,董小宛十四岁艳帜高张、红遍秦淮的时候,顺治皇帝刚在遥远的盛京出生;顺治十四岁的时候亲政的时候,董小宛已经二十八岁;而历史记载的董鄂妃入官的那一年,董小宛已经去世。当然,如果一定要找理由的话,或许有人会说,没准顺治就是喜欢成熟女人,而一个浸透了江南温婉风情的名妓,很可以让一个少年神魂颠倒;董小宛所谓的去世,也可能是障眼法,她在江南的生活以假死了结,事实上是北上入宫……可是,董小宛的丈夫冒辟疆,本也是一代名士,在江南认识他的人很多,他和董小宛的生活有很多人知道,他以名士的风流风雅写了《忆梅庵忆语》,记录详尽,情节细腻,道尽了他和董小宛之间的温柔缠绵,并不是可以轻易否认的。再一个说,顺治皇帝和董小宛很难有相见的机会。顺治并未去过江南,传说里,是洪承畴征讨江南俘获了董小宛,将她献于皇帝。可是,作为一个老于世情、熟知人心的大臣,他怎么知道以董小宛的年龄,一定会得到皇帝的宠爱呢?清朝制度,汉女不许人宫,何况董小宛出身风尘,如果“顺治皇帝与董小宛一见钟情”这种小概率事件没有发生,他如何应对皇太后和朝廷的怒火?

这种危险大而收益小的事,哪个大臣会去做呢?

顺治帝曾经钟情于一个妃子董鄂氏,这个董鄂妃,就是“顺治帝五台山出家”这一传说中董小宛的真实原型。这个“董”字,大概就是“顺治帝为董小宛出家五台山”这一传说的起源。

董小宛与董鄂妃,原本风马牛不相及,只是因为她们俩的姓氏中都有一个“董”字,二人又都是倾国倾城的绝色佳人,便引得一些文人在编写野史时,为了使情节离奇,有吸引力,或出于对清朝皇帝的故意中伤,于是便采用了移花接木之术,将董小宛说成是董鄂妃了。

其实,董鄂妃的“董”是满语译音,“董鄂”也有译为“栋鄂”、“东古”、“冬古”、“东果”的。——如果不是“董鄂”,而是“东古”、“冬古”、“东果”什么的,可能就没有顺治皇帝和董小宛的故事满天飞了。

同类推荐
  • 殇周

    殇周

    在三千年前的土地上,很少有族群能够记住他们与土地的血脉连接,但是周朝的子民,绝不会在异种——不管是灵兽,还是那些背叛了周天子的人类——都绝不会从周人手中夺走一块土地,因这片土地,浸透着每一个周人的血,泪与骨灰。
  • 重生之民国大亨

    重生之民国大亨

    重生民国上海滩,康有为叫他杜月笙,年少轻狂是青帮龙头上海滩大亨,他的目标是富甲中国权倾华夏,让列强胆战心惊滚出中华!
  • 穿越成了大反派

    穿越成了大反派

    酷爱网游的萧忆寒,在一次游戏中穿越到了异世界,要是男主角还好,没想到竟然是大反派。
  • 清代宫廷社会史

    清代宫廷社会史

    罗友枝,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的高足,专攻中国明清的社会史和经济史。本书是她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史研究领域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专著,是一部研究清代中国社会结构和满族宫廷的公开和非公开礼仪的珍贵手册。罗友枝做出了我们能够期待一部优秀学术著作所能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给出大胆的概念和论点,同时为未来几代研究者提供坚实的基础研究。本书提出的问题很吸引人,也很重要。通过艰苦的档案搜集工作,罗友枝发掘了大量非常有价值的资料,这使她的著作成为研究清代中国社会结构和满族宫廷的公开和非公开礼仪的珍贵手册。罗友枝的专著是一个里程碑,代表了研究中国的新历史学的开端:本书是对远比我们以往所知更为复杂的和更具文化多元性的帝制中国的精深研究。
  • 不一样的大唐皇朝

    不一样的大唐皇朝

    …重生?穿越?为何我没系统,没金手指,还没有与生俱来的博闻强记和绝世武功?怎么办!!!等等,貌似我挺有钱…等等,旁边那浓浓社会风的骚年叫李世民?!…这回真慌的后门都关不住了!!!
热门推荐
  • 婚婚欲醉

    婚婚欲醉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也有人说婚姻是家,家是一个你未知却有向往,一个让你无怨无悔的付出,让你承担着一切责任,让你付出更多爱,的却不求回报的未知,往往我们都知道却毫不犹豫踏进和开拓属于他们未知,有悲剧也有欢笑,一切的未知需要摸索和经营。
  • 物理知识知道点:热学大探秘

    物理知识知道点:热学大探秘

    《物理知识知道点:热学大探秘》对了解热学的发展历程,探秘我们身边的热学现象,对培养广大青少年朋友的科学精神大有裨益。为此,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热学大探秘》。在书中,我们不仅介绍了热学的发展历程,还解密了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一些热学现象,让大家在轻松愉悦之中学到科学知识;不仅介绍了热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还精心安排了一些有趣的热学小实验,供广大青少年朋友在热学知识的海洋中自己去探索。
  • 史上最凶道长

    史上最凶道长

    莫名重生……杨戾意外获得属性异能……偶得玄门传承……在看似秩序的现实世界和危机四伏的原界之中……杨戾负手立于血肉尸山之上……一丝暴戾的笑容斜挂在他的嘴角……我们的故事,就从现在开始!
  • 了不起的修仙模拟器中种田

    了不起的修仙模拟器中种田

    (同人作)主角被雷劈穿越到了不起的修仙模拟器,被灭门,重建宗门复仇飞升。
  • 大苍生

    大苍生

    有人说:如果要让一个少年迅速成长,那么他的肩上必须背负着什么,他所念念不忘的寄托,就是他无畏无惧不屈不挠的信念,只有这样,他才会用力的活下去,然后,迈向至高。中州乱世就有一个这样的少年,他也是这么想的,并且已经跨出了第一步。PS:每天两更,中午12点晚上18点,不定期加更!
  • 横行天下之网游

    横行天下之网游

    一个游戏可以看到一片人心。但是一个强者就可以改变世界?别开玩笑了!
  • 小柏生活随笔

    小柏生活随笔

    应聘到新的工作单位之后,小柏心情复杂,不知道这里的工作环境能否适应,新的同事,新的领导,小柏如何才能跟同事搞好关系呢!如何才能得到领导赏识呢!关于工作的奇葩故事正在发生…
  • 民主法制与人的发展研究(耕砚窗稿)

    民主法制与人的发展研究(耕砚窗稿)

    戴宏才博士将他的文集《耕砚窗稿——民主法制与人的发展研究》(以下简称《窗稿》)的文稿早就寄给我了,并嘱咐为其作序,我却迟迟未能动笔。这不仅仅是因为需要花一点时间对这本跨学科的文集进行全面阅读,还因为有些文章的观点引起了我特别的兴趣和更深刻的思考。更主要的原因还有两点:一是我尚缺乏“与时俱进”的良心;二是对政治、哲学、法律、教育多种学科的“跨越性”研究也不熟悉,加上对法律这门学科又不太感兴趣(这又是不与时俱进的劣根性)等。这些原因使我视为其作序为畏途,延时至今,勉为其难。不过作为读后感而已,实难为序,故请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血色浪漫尽三国

    血色浪漫尽三国

    有的时候,活着跟死去都是一样,都是同样的生活,以为死去是泯灭,其中也许是重生,有的时候,战争可以是热血,但是热血之间总会泛着情欲,马齐死而复生,发现着一个又一个故事,寻找一个又一个熟悉又不熟悉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