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82200000009

第9章 释难篇(4)

其特点是:(1)遇触即发,发即为脏腑内伤,属于里证。(2)不同的情志过激所伤害的脏腑及所引起的气血失调的变化不同。如《医方大成·气》说:“喜伤于心者,其气散;怒伤于肝者,其气击;忧伤于肺者,其气聚;思伤于脾者,其气结;悲伤于心胞者,其气急;恐伤于肾者,其气怯;惊伤于胆者,其气乱。”(3)常常导致精神、情志症状或身心失调的疾病。如惊悸、失眠、眩晕、头痛、胁痛、胃脘痛、哭笑无常、狂乱妄动、昏厥、吐血衄血、二便失禁,以及郁证、癫狂、月经不调等。(4)所致病证的发作、缓解、轻重程度常与患者的情绪波动密切相关。

3.食积病证的特点

食积病证是由于暴饮暴食、过食肥甘油腻厚味或酗酒,以致饮食积滞停于胃肠而成。其病变特点为:(1)胃肠通降不利,腑气逆滞,常表现为脘腹胀满或痛,纳呆厌食,恶心呕吐,肠鸣矢气,大便不爽或便秘。(2)食积停滞,腐化变质,产生酸馊腐败气味,常见嗳腐吞酸,或呕吐酸馊腐败食物,大便臭如败卵。(3)食积久停,进而损脾伤胃,生痰或化热,可形成脾胃气虚证、痰证或里热证,小儿往往可导致疳积病。

如《颜氏济生方·宿食门》说:“若禀赋怯弱,饥饱失时,或过食五味、鱼腥、乳酪,强食生冷果菜,停蓄胃脘,逐成宿滞。轻则吞酸呕恶,胸满噎噫,或泄或利;久则积聚,结为癥瘕,面黄羸瘦,此皆宿食不消而主病焉。”

气血津液辨证

1.气脱证与气闭证的比较

二证皆可出现神志昏愦而病情危重。

但前者是由元气衰极而气欲外脱所致的全身功能极度衰竭的证候。其神志昏愦或神情淡漠是因心气衰极,心神失养所致。常伴面色苍白,呼吸微弱而不规则,大汗不止,口开目合,手撒身软,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元气虚脱表现。

病属虚证。

后者是指机体某些脏腑及其管窍的气机闭塞不通所引起的证候。其突然昏仆甚或神昏多因瘀血、痰浊痹阻心、脑络脉而致。常伴头、胸剧痛或绞痛,胸闷,喘急窒息,四肢厥冷,脉沉实或伏等症。

此外,气闭证尚可因外邪、瘀血、砂石、痰浊、蛔虫等痹阻气机,出现局部剧痛或绞痛,二便不通等症。病属实证。

2.瘀血形成的原因

瘀血是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的病理变化和病理性产物,并可成为继发病因。形成瘀血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外伤出血,或气虚失血,或血热妄行等原因,造成血离经脉,停积于体内,未能及时消散或排出体外,形成瘀血。二是由于气虚推动无力,或气机不利,或血寒经脉拘急,或血与热结等,使血液运行不畅,阻滞于脏腑经络,形成瘀血。

3.津液内停证的病因

津液的输布与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到多个脏腑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其中,津液的输布主要需要脾的运化,肺的通调水道,以及肾的气化功能。津液被人体利用后,剩余水分和代谢废物的排泄,主要需要肺气的宣发肃降,使其从皮肤和呼吸道排出,或从大肠排出;肾的气化,使浊者下降至膀胱,经膀胱的气化而排出。

另外,肝与三焦在津液代谢过程中,也起着一定作用。肝气疏泄,能促进津液代谢;三焦通调,则津液能正常输布和代谢。

由此可见,津液的输布与代谢,是由上述诸脏腑的协同作用而完成的。津液内停证,则可由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当、过劳体虚、过逸少动等诸多因素,导致肺和三焦的通调水道、脾的运化、肾的气化以及肝气疏泄功能失常,水液失于输布和代谢,停滞体内而致病。

4.痰、饮、水、湿同源异形

痰、饮、水、湿虽有区别,但其形成的原因则基本一致,皆为机体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变化和病理性产物,并可成为继发病因而引起许多病证。故上述痰证、饮证、水证、内湿证皆属津液内停证范畴。

但痰、饮、水、湿四邪的病理特性和致病特点有所不同,临床应予鉴别。

就病理性产物而言,一般认为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更清者为水,而内湿则无明显形质可见。

痰饮有有形、无形之分,故痰证、饮证的临床表现中,既可见咳嗽咯痰、胃肠辘辘有水声、泛吐清水等症,也可见眩晕、心悸、神昏或神识不清、苔腻、脉滑等症。

痰饮致病的特点有二:一是病位广泛。痰饮形成后,可以存在于机体许多组织器官中。

一般来说,饮多留积于胃肠、胸胁、腹中及肌肤;痰则内而脏腑经络,外而筋骨皮肉等,无所不至。二是病证复杂。由于痰饮致病的病位广泛,所以其导致的病证多端,既可发生内脏的病证,又可发生肢体的病证,其症状最为复杂。故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

由于痰的性状及其兼见证候的不同,痰证又有寒痰、热痰、湿痰、燥痰及风痰、瘀痰等不同,故应根据其不同的表现特点及兼症进行鉴别。

水比饮更为清稀,流动性大,其病证以水肿、尿少为主要表现。

内湿虽无形可见,但其致病具有黏滞、重浊、易阻遏气机的特点,表现为脘腹痞胀、食少泄泻、身重嗜睡、苔腻,以及带下色白质稠量多等症。

总之,痰、饮、水、湿四者,应在理解其形态、质地有差异,流动性有大小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表现而加以区别。不过,虽然四者有别,但因其同出一源,病理本质基本相同,故它们既可相互转化,又可合并为病,因而又有痰湿、痰饮、水饮、水湿、湿痰等。

5.气滞血瘀证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气滞血瘀证是指由于气机郁滞导致血行瘀阻所表现的证候。其可发生于多个脏腑、经络,但因病因的不同,病变所在脏腑、经络部位的不同,其临床表现各有差异。

气能行血,所谓“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人体血液的循行,有赖于心气的推动、肺气的敷布和肝气的疏泄。其中尤以肝之疏泄功能对人体气机的调节至关重要,而且肝又主藏血,故临床一般以肝失疏泄,气机郁结所导致的气滞血瘀者居多。若情志不遂,或经常受到精神刺激,则可致肝气郁结,疏泄失职,故见性情抑郁或急躁,胸胁胀满,走窜疼痛,乳房胀痛;气滞日久,血行不畅,终致瘀血内停,即所谓“气滞则血凝”,渐成胁下痞块,刺痛拒按;气血瘀滞,妇女则痛经,经色紫暗,有血块,甚则经闭。舌质紫暗或有紫斑,脉弦涩为肝经气滞血瘀的征象。

此外,寒湿之邪侵袭机体也可导致气滞血瘀证形成。寒主收引、凝滞,致气血运行不畅;湿性黏滞,易阻遏气机,故每亦导致气机阻滞。

气滞日久,血行不畅,终致气滞血瘀证。其临床表现除见性情改变和胸胁部症状之外,亦可见局部胀痛或刺痛拒按、妇女痛经、经色紫暗有血块、甚则经闭、舌质紫暗或有紫斑等症。

另外,跌仆闪挫等外伤,亦可导致机体局部气机阻滞,而使血行受阻,瘀结不行,形成外伤性局部气滞血瘀证。

6.气滞血瘀证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痰瘀互结证是指痰浊和瘀血互结而停滞于人体某一部位所引起的证候。多发生于心、脑、肺、肝、胃、肠及关节等部位。

痰为津液停聚的病理产物,瘀为血液瘀滞的产物。痰停体内,阻遏气机,进而影响血液的运行,可形成血瘀,即所谓“气滞则血凝”;瘀血阻滞,则气机不畅,进而影响津液的输布与代谢,停聚成痰,终致痰、瘀二邪在体内胶结难解,形成本证。

痰、瘀的形成多为慢性过程,且皆属阴邪,虽豁痰、活血化瘀治疗,亦多难以速效,故起病缓慢,病情顽固,病势缠绵为其证候特点,多见于一些顽固性疾病和疑难重病之中,如胸痹、中风、痴呆、瘿瘤、癥积、尫痹等。痰、瘀致病病位广泛,病证多端,症状复杂,为其又一证候特点,临床应以痰证和血瘀证的基本表现(如持续疼痛拒按、固定不移,肿块坚硬难消,舌紫暗苔厚腻,脉弦滑等)同时共见为辨证要点。

脏腑辨证

1.肝气、肝火、肝阳、肝阴、肝风的病理区别与联系

肝郁气滞、肝火炽盛、肝阳上亢、肝肾阴虚、肝阳化风五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存在着因果转化关系。

肝郁气滞证以抑郁不乐,胸胁胀闷,善太息等“郁”的症状为主,一般无明显的寒热征象,而与情志活动关系密切。其病理特点是气郁于内而不得发泄于外。

肝火炽盛证以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胁肋灼痛,急躁易怒,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等一派“火热上扰”症状为主,属里实热证候。

肝阳上亢证既有头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等“肝阳亢于上”的表现,并常兼有头重脚轻、腰膝酸软等“肝肾之阴亏于下”的表现,为上实下虚,或曰肝实肾虚的虚实夹杂证候。

肝阳化风证则以目眩欲仆,头摇头痛,手足麻木,步履不正,或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喉中痰鸣,口眼?斜,半身不遂,舌强不语等“中风”的表现为特征,其病理特点是肝阳亢逆无制而引动肝风。

肝肾阴虚证是肝肾阴液亏虚,阴不制阳,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虚热证候。

大凡情志不遂,或病邪侵扰,肝失疏泄、条达,气机郁结,则为肝郁气滞;“气有余,便是火”,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则可导致肝火炽盛;火热伤阴,肝火炽盛太过或火热久郁,耗伤肝肾之阴,肝肾阴虚;肝肾阴虚,阴不制阳,则肝阳上亢;在肝肾之阴亏于下,肝阳亢于上的基础上,若又有肝气、肝火等因素的激发,肝阳升发、亢逆无制,引动肝风,即是肝阳化风。正如叶天士所指出的:“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肝为风脏,因精血耗衰,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

2.肝阳上亢证与肝肾阴虚证的区别与联系

肝阳上亢证与肝肾阴虚证都有头晕耳鸣等主症。由于肝肾之间存在着肝肾同源、水能涵木等生理关系,而在病理上二证之间又常互相影响、转化。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肝阳亢逆于上;阳盛则阴病,肝阳上亢,耗损肝肾之阴,则肝肾阴虚更甚。

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病理的主次先后。若其人性格刚暴,急躁多怒,阳气偏旺者,其起病多为肝阳上亢证。其证候以急躁多怒,心烦失眠,头晕面红,头目胀痛,耳鸣如潮,脉弦有力等肝阳亢于上的表现为主,病势较急,形体多显壮实,虽可有头重脚轻、腰酸膝软等肝肾之阴亏于下的表现,但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等阴虚内热的表现并不突出。当然阳亢日久则阴虚证候也可能逐渐明显。

肝肾阴虚证多因房事太过,或热病、久病而阴液耗损等,致肝肾阴虚,虚热内生,故属以虚为先为主的病变。其证候表现以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咽干颧红,甚或盗汗,手足蠕动,舌红少津,脉弦细数等为主症,病程较久而病势较缓,形体多瘦弱,头目胀痛、急躁易怒等肝阳上亢的表现一般不太明显。

应该说肝阳上亢证与肝肾阴虚证的病理及证候,存在着虚实性质上的先后主次之别。

3.湿热蕴脾证与肝胆湿热证的辨析

湿热蕴脾证是指湿热蕴结中焦,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而形成的证候。肝胆湿热证是湿热蕴结肝胆脏腑本部及肝胆经循行部位,疏泄失职所表现的证候。

二证均属湿热证,临床表现也多有相似:

均可见脘腹痞胀,呕恶,纳呆厌食,便溏,黄疸,发热,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数等湿热郁蒸的表现。但其病位、病机不同,证候表现也各有特点。

湿热蕴脾证的病位在脾,涉及于胃,其病机在于湿热蕴结,脾胃运纳失常,升降失司。故临床表现以脘腹痞胀,呕恶,纳呆厌食,便溏不爽为主症;发热则以身热不扬或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为特征;若脾病波及肝胆,疏泄不利,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则也可见面目身黄而鲜明的阳黄;且多见濡数脉。

肝胆湿热证的病位在肝胆及足厥阴肝经,其病机则为湿热蕴结,肝胆疏泄不利,以及肝经湿热下注。故以胁肋胀痛灼热,口苦,面目身黄而鲜明的阳黄为主症;发热则以寒热往来为特征;若肝病及脾,脾胃运纳失常,升降失司,也可见脘腹痞胀、呕恶、纳呆厌食、便溏不爽;若肝经湿热下注,则表现为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妇女外阴瘙痒,带下黄臭等;且多见弦数脉。

4.心脉痹阻证的病因病机与证候辨析

心脉痹阻证,是由多种原因,使心脏脉道痹阻不通所反映的证候。此证极大多数病例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或伴心肌梗死所引起的心绞痛,是40岁以上壮年、老年人的多发病,青年人中亦有发生。

其证候特点是心胸部位的憋闷疼痛,时发时止、经久难愈,重则痛剧可引起死亡。本证在《内经》中早有较详尽的描述,如《素问·藏气法时论》所述“心痛者,胸中痛,胁支痛,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病》指出:

“真心痛,手足青至节,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心脉痹阻的原因,可因久病气虚阳弱,血行迟缓而致瘀;痰浊内盛,气血凝滞而致瘀;暴感寒邪或阴盛寒凝而致瘀;七情内伤,气机郁结,气滞血凝而致瘀。可见本证属本虚标实,心气心阳亏虚,温运推动无力为本;血瘀、寒凝、痰阻、气郁为标。当然,在急性发作期,则以邪实为主。

要判定心脉有否痹阻,必须抓住主要症状,即“心胸憋闷疼痛、痛引肩背或内臂”与“心悸怔忡”两者必须同时见到;有“痛”无“悸”,不能说明痹阻不通的是“心脉”;有“悸”而无“痛”,不能说明心脉发生了“痹阻不通”。

引起心脉痹阻不通的原因不同,病机各异。

气虚血瘀者,多由全身气虚引及心气虚,心气虚鼓动血行无力而迟缓,缓则易成瘀阻;痰浊凝聚者,患者多形体肥胖,为痰浊偏盛之体,痰浊为阴寒之物,寒则凝滞,阻遏阳气,致胸阳不振而致气血凝滞;寒凝血瘀,所谓“寒”,或由阳气虚弱,阴寒内盛,或由外感寒邪,内外之寒交夹而致;气郁血瘀,多因平素胸怀失畅,情志久郁,多与肝气郁结并见,且因情志波动而致病情加重或诱发,故疼痛且胀。

脉为血之府,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脉痹的成因,不论何种原因引起者,其中瘀血阻滞尤为关键,无瘀不成脉痹,而寒、痰、气多与瘀相合而痹阻血脉。

一有“瘀”便成“阻”,瘀阻则心脉不通,“不通则痛”,而出现心胸憋闷疼痛;心悸怔忡,皆因气血运行失畅,心失血养而心搏失常所致。至于舌有紫气、紫斑、紫点及脉细涩、结代皆为血瘀之征。

同类推荐
  • 中华传统医学丛书:实用伤科按摩学

    中华传统医学丛书:实用伤科按摩学

    本书介绍了按摩简史、特点和分类,按摩的治病机理,按摩的基本治则和治法,分别讲解了头颈、胸背部、关节脱位等70种病症的按摩治疗等。
  • 大国医:30位国宝级“国医大师”的养生绝活

    大国医:30位国宝级“国医大师”的养生绝活

    本书囊括了这30位“国医大师”的长寿养生法,选录了他们积多年心血研制的保健诊疗方,是一本既权威,又实用、有趣的健康宝典,让现代人尽享一种绿色的养生方式。
  • 中医儿科处方手册

    中医儿科处方手册

    《中医儿科处方手册》以实用为原则,缩减理论阐述,力求简明扼要,对指导临床有实际意义。全书共10章,选择中医药有一定优势特色的病证88个。在病证下立法处方,以病统方,方证相对。每一种疾病均按照诊断要点、辨治原则、处方、警示四项编写。诊断要点一般按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三段式编写,以求精简易掌握。在处方中大多数是辨证用药,也有少数是辨病用药,力求临证用之有效。儿科处方用药剂量应根据小儿年龄、体重、疾病轻重缓急、药物多少及配伍而定,《中医儿科处方手册》除新生儿疾病外,一般中药汤剂处方用量,适用于4~7岁儿童;中成药剂量仅供参考,临床选用时以其药物说明书为准。
  • 验方大全

    验方大全

    中医的历史渊源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历代德高术精的良医,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治病良方。这次编写的《验方大全》精选近代及当代名医之秘、验方数千个,内容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临床各科,疗效确实可靠;其编辑以临床分科为纲,以病症统方,每方均详细说明药物组成、适应病症和制剂用法,有些还附有验案举例,不仅编目条理清晰,井然有序,检索简便而快捷,即便不懂医学者,也可依图索骥,自诊自疗。书中方剂均为临床验证了的验方疗效确实可靠针对性强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疑难杂症诊治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疑难杂症诊治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简明实用,既可以帮助读者掌握和运用各种病证的辨证规律,又是临床中医生对疑难杂病诊疗的指南,是一部有特色,有实用价值的中医著作,适合中医临床医生、中医药爱好者、广大患者及家属参考。
热门推荐
  • 误拐傲娇小甜心

    误拐傲娇小甜心

    十年闺蜜敌不过一只渣男,当初也不知是怎么瞎了眼才对面前这对狗男女掏心掏肺,婚礼上甩你74块8毛,从此一刀两断。却不想天降孽缘,迎面遇上一个霸道的直男癌……喂我说总裁大人,走路就好好走,扛着我是要到哪儿去?总裁大人一脸正直,反正你也没人要,不如我做做好事。
  • 魔乱风云

    魔乱风云

    既然来到这世界总得留点痕迹什么的流芳百世太矫情遗臭万年也不错.......
  • 庶女锦途之言妃传

    庶女锦途之言妃传

    超级女祭师意外穿越成为大煌朝相府废材庶女,醒来就面对渣男的休书,嫡姐们的冷言嘲讽,幸亏祭师本领言灵术和控心术跟随灵魂而来,一言扫阴霾,两语灭渣渣!穿越重生,改变命运!虐待姐?姐能让你梦靥缠身!讥讽姐?姐能让你当众出丑!雇凶杀姐?姐让你作茧自缚!曾经弱不禁风、人见人欺的废材变成可以呼风唤雨的响当当人物,渣男回心转意!对不起,过了那个村就没那个店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末世存活大作战

    重生末世存活大作战

    如此血腥暴力是什么鬼,为什么一觉醒来就似乎跑到一个不得了的地方。2891年!?等等,他一定是走错地方了!绝对是!这是哪个没良心的导演弄来的剧本啊啊啊啊!
  • 重生之化身仇敌

    重生之化身仇敌

    金丹后期的穷鬼散修矫厚根,无意间得到了一件能让他不停夺舍仇敌的神奇圆盘法宝。在那不停化身仇敌的过程中,矫厚根利用自己先知先觉的优势,四处夺取着各种仙缘。在那些仙缘的帮助下,这天地间的另一个面目,也不得不在矫厚根面前慢慢展开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废材公主:未来召唤师

    废材公主:未来召唤师

    她是21世纪召唤师家族最出色的继承人。只因一时大意被同胞妹妹设计所害……她是秦王朝最不受宠的草包3公主。却因天生废柴为此受尽世态炎凉,遭尽天下人耻笑……为保母妃安然她韬光隐晦、隐忍锋芒。皇子公主百般欺凌——她忍!可忍耐不代表会坐以待毙!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她要拾起老本行,让天下人看看,谁才是TMD白痴!
  • 北大凌晨四点半

    北大凌晨四点半

    凌晨4点多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大学周边的各类小店都灯火通明,座无虚席……优秀的北大学子们本已天资过人,但他们依然不放过所有可以用来学习的时间,连凌晨四点半也不例外。由此可见,北大人的成功不是机遇!不是巧合!而是来自不懈的努力!北大不是神话,只要我们跟他们一样,勤奋、努力和坚持,我们也能获得成功!《北大凌晨四点半》从北大精神和气质出发,从培养青少年的品质切入,从理想志向、习惯、性格、情商等方面引导青少年从平凡走向卓越!
  • 意外的相遇

    意外的相遇

    张欣妍一直与继母在一起生活着,她盼望着离家多年的姐姐可以回来看看继母。
  • 死人经

    死人经

    初三那年和同桌去坟地里我去偷吃,误喝了坟前冥酒,结果和一鬼妹纸拜天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