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86000000033

第33章 以雅俗观,看李雅樵唱腔

樊启祥

在我国古代,雅为“正”,俗为“淫”,是褒雅贬俗的。清代戏曲的花部与雅部之争,结果却是通俗的打败了高雅的。楚剧(原黄孝花鼓)在它的“哦呵腔”时期,因唱腔通俗易懂、简单易学,深受农民喜爱,吸引不少北路花鼓、西路花鼓和天沔花鼓的艺人改唱黄孝花鼓,而后集各路花鼓之大成,成为湖北花鼓戏的尖端。通俗,成了楚剧的立身之本。到了现代,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层次的普遍提高以及艺术多元化的发展,雅俗从原来的对立、排斥逐渐转化为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其实,从审美的本质意义上讲,雅与俗是既有层次高低上的区分,又是相通而紧密联系的。我国传统美学中“大俗通大雅”之说,正是反映了雅与俗这种辩证的本质关系。我们用雅俗观来审视李雅樵的唱腔,是属雅还是俗,其价值当如何评判?本文试从李派唱腔的三个方面来作些分析和探讨。

一、华美——风格

李雅樵在他演员生涯的黄金年龄段,在武汉经历了楚剧艺术上两个反差极大的时期。一个是楚剧舞台上“京汉楚”大杂烩和声腔十分混乱的20世纪40年代,一个是楚剧特色回归并进行改革发展而走向繁荣的50年代。前一个时期,李雅樵因“乱”得福,从京、汉剧那里吸取到丰富的营养,为后来的创腔积累了资源。后一个时期,则使他如日中天,大红大紫,迈向艺术的高峰。两个时期的转换,不论对剧种还是对李雅樵个人,从艺术观念到舞台艺术,都是一种跨越。李雅樵的唱腔是这种跨越的突出代表之一。它那华美舒展的唱腔旋律,浓郁纯正的楚风楚韵,既是楚剧特色回归的体现,又是对传统唱腔平直曲调的突破性发展。当然,这一突破也是一种回归,即音乐艺术的根本特点——抒情性在楚剧唱腔中的“回归”。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与此有直接关联的一个老话题:字正腔圆。应该说,这是戏曲的一个永恒话题,它历来被戏曲界奉为圭臬,是李雅樵这一辈人在创腔和演唱上,从理念到实践所遵循的一大原则。戏剧家张庚对此更是说得明确而深刻:“理论上所树立的美学标准是‘字正腔圆’,这是两者兼顾的原则,既要求字正,也要求腔圆。”(《戏曲艺术论》)何以要“兼顾”?我理解,除了“字正腔圆”本身的意义外,还因为关系到剧种风格与旋律美感,关系到戏剧性与音乐性。它们对戏曲唱腔来说,是缺一不可的。但由于语言对旋律的制约,实际操作中,往往是顾此失彼,难以“兼顾”。楚剧传统唱腔,多是“报字”,而旋律性差,便是如此。因此,“两者兼顾”一直是戏曲艺术家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李雅樵的聪明和高明,就在于他借鉴成熟剧种的经验,又通过自己的实践,摸索出语言声调与音乐旋律结合的规律和技巧。如“是缘何一言不答”(《鱼腹山》)一句六个阳平字相连,其字调调值的自然运动走向,是极其平直的,李雅樵却采用两字、两字紧连的方法,在“字正”的条件下,唱出了高低起伏的动听旋律。后来,作曲家易佑庄将其总结归纳为字腔处理的六大手法,即紧靠、顿开、夸张、削弱、装饰、变读(合理倒字)。实质上,这是与西洋作曲法迥然不同的、最具戏曲特点的作曲基本技法。李雅樵娴熟地掌握与运用这些技法,变两者相互矛盾为相得益彰,从字调对旋律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进入到一个创腔的自由天地。在参加全国首届戏曲观摩会演之后,他更是以广阔的视野和厚积薄发的态势,在主演的一个个受到观众热捧的大型剧目中,唱出了一曲曲绚丽多彩而又韵味醇厚的唱腔。其旋律之美、之新、之雅,开楚剧唱腔之先河,将楚剧生角唱腔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如果说,在李雅樵之前的楚剧传统唱腔,是处于“俗”的状态,那么李雅樵唱腔所透现出的“雅”气,则是标示着作品艺术品位的提升。它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满足了观众日益变化的审美需求。

对于楚剧观众,一般人认为他们只爱听老腔老调,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包括戏迷在内的观众,他们同样追求新、追求美。他们不能接受的,是那种面目全非的所谓“新”和“美”。李雅樵尊重观众、懂得观众,他是将新的美的元素,不露痕迹地融入到传统曲调和形式中。在观众心理学上,这是被称之为“同中有异”的途径,通过这一途径,让观众“自觉自愿领受一些熟习中的新奇,轻松自然地踏上一个稍稍超越自己的高度。”(余秋雨《戏剧审美心理学》)所以,李雅樵这种字正与腔圆兼顾、美感与风格兼有的高品位唱腔,既为观众所欢迎,又反过来提高了观众。正如马克思所说:“艺术对象(作品)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自然,这样的唱腔,也赢得了包括京、汉剧行家在内的戏曲界和知识界人士的赞赏与高度评价。

二、深邃——浅出

李雅樵的唱腔久唱不衰,影响深远,不仅是因为它旋律的美、韵味的浓,更在于它表达感情的深。唱腔有深度,才能打动人心,给观众留下久远的记忆。这种深度的表达,除了设计者对人物情感的理解和挖掘,还取决于对表现形式和手段的选择与运用。

《打金枝》是李雅樵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之一。其中“唐王封荫”,唐王对郭暧的一段唱,又是唐王全剧最有代表性的唱段。在这一唱段中,唐王不以君王身份而以岳翁身份出现。他用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和缓的语调叙谈、劝和,以平和的方式解决家庭矛盾,达到小夫妻和好的目的。因此,整段唱腔内容所要表现的意思可以概括为一个“和”字,反映出华夏民族传统的“和”的理想境界。在艺术表现上,最大特点也是一个“活”字,即非常灵活自由地运用楚剧固有的形式和格式。它突破了七字句、十字句的词格,突破了上下句对称的腔格。全段30句,10多字以上一句的有一半以上,20字一句的就有三句,最多达38字。有的10个字的上句用了五板,20个字的下句却只用三板。正格与变格频繁交替,板眼、摆字的安排更是变化多样。此外,行腔中有语气,语气中带小腔,还以衬字行腔取代过门,使句式连贯、语意亲和。整段唱腔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浓重的人情味,将楚剧口语化、生活化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对形式及各种手段如此灵活运用,可说到了令人难以驾驭的程度,李雅樵却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唱得活而有序、有声有色,30句“慢板”一气呵成。内容表现上的“和”和形式表现上的“活”,二者结合,让人们感受到翁婿间谈话的融洽、和谐、宽松的氛围,感受到唐王的亲切、随和甚而幽默风趣,感受到长辈对晚辈的爱护、关怀,在观众面前,树立起一个大仁大智的君王形象。美学家宗白华说得好:“形象不是形式,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美从何处寻》)正是这一统一,才会有情感的深度,才会有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这是唱腔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

与“《唐王封荫》”感情色彩的“暖”色调相比,《薛礼叹月》则是“冷”色调。它们的表现形式与手法也大不相同。《薛礼叹月》除了运用各种板式的对比与变化外,主要是发挥了旋律的抒情功能与作用。它以旋律的大起大伏、音程大跳、音域扩充、音区对比以及伤感、叹息的语气等各种手法,将薛礼屡立战功却长期遭贬的压抑、抱怨与忧愁之情,还有怀念妻子的别愁离恨之情,准确而细腻地表达出来。尤其是前后相呼应又有对比的导板和散板,前者以悲怆而又渗透着豪气的旋律,形象而生动地展现出人物酒后抒发愁怀的神态、心态及忧中见刚的气质;后者则是以低沉而黯淡的曲调,传送出夜色下的秋风、秋意,来衬映出人物酒醒后的悲凉心绪。音乐旋律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揭示,在这段唱腔中,可谓是至真、至深!

戏曲音乐的奥妙,在于运用同一个腔调,而对其旋律、或板式、或格式、或节奏速度作些适当的变动,能表现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但是变什么,怎样变,就大有“文章”了。同样是“男迓腔”,李雅樵塑造的唐王、薛礼、李自成、杨乃武、胡金元,其身份、性格、境遇、感情却各不相同,是因为:他对每个人物的唱腔,都能从“这一个”出发,对所选择的形式及手段,进行创造性地处理、运用,与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完全融为一体,完成了对人物个性化的创造。从前面两个唱例的简略比较分析中,我们可以领略到李派唱腔极具个性化的特点。戏曲是门程式性很强的艺术,无论是音乐、表演,都不可能脱离其程式。因此,作曲的难度、感情的深度,就“难”在、“深”在一定程式内的个性化上。

在专业作曲家出现之前,戏曲舞台上角色的唱腔,都由演员各自设计,似乎人人都会作曲,但真正能够流传下来的个性化唱腔并不是很多,特别是对楚剧这个年轻剧种而言。这些传世之作也因此而显得十分珍贵,他们属于那些具有创新意识和深厚功力的艺术家。李雅樵设计唱腔,还充分发挥演员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以角色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以对自己宽厚透亮嗓音条件的透彻了解与把握,以及对各种艺术手段的掌握与运用,不但使每段唱腔具有个性,而且达到演唱上词情、曲情、声情的统一。他的演唱,无疑是对他个性化唱腔最具说服力的诠释。

这里还需提到唱腔的一个共性问题:旋律的发展。

缺腔、少腔是楚剧唱腔先天性的致命弱点。如何设腔来增强其旋律性?圈内人士的意见莫衷一是。50年代初,摆在楚剧面前最近最大的参考系是汉剧。汉剧“字稀腔密”的唱腔,在这一时期发展到高峰,其“旋律更趋优美,韵味更趋浓厚,表现力更趋丰富,在省内外及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花腔多、拐弯多的听不懂,如‘反二黄’第一个字唱了二十四个音,当唱到第二个字时别人就把第一个字忘了”,“正、反‘二黄慢三眼’,有时八句唱腔就要唱十四分多钟,占去整出小戏四分之一的时间”(李金钊《汉剧音乐漫谈》)。作为发展楚剧唱腔旋律“第一个吃螃蟹”的李雅樵,根据楚剧实际,权衡利弊,没有走汉剧“字稀腔密”的路子,而是承袭楚剧“开门见山”的风格,以相宜的字腔密度,主要以装饰字面,运用字间、逗间的小腔、连接腔,辅以句尾的甩腔、拖腔和句中的华采腔,来增强唱腔的旋律性、音乐性,使唱腔既优美又易懂。

黑格尔说:“美的要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即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即内容所借以现出意蕴和特性的东西。”(《美学》)李雅樵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最合适的形式与方式,将内在的深邃意蕴揭示出来,传达给观众,这就是深入浅出。对于正在不断发展与提高的楚剧艺术和广大观众来说,深入浅出的戏剧表达,应该说是最需要的,也是最适宜的。

三、精致——普及

李雅樵的唱腔,是他用“心”唱出来的。每段唱腔,都是精心设计,又经过演出的检验,在观众的反馈中,不断加工、打磨,有的甚至琢磨多年。现在留给我们的这些脍炙人口的唱腔,臻于精致、完美,是楚剧音乐中的经典。

不论是《鱼腹山》、《打金枝》、《杨乃武与小白菜》等中、大型移植剧目,还是《二堂审子》、《当铺认母》、《访友》等传统折子戏,他的唱腔从旋律音调的设置到板式的变化,到黄汉语言的选择运用;从格式、板眼的安排到各种手段的使用,哪怕是一个衬字,一种语气,三、五个字的附加句,都是精雕细刻,恰到好处。各个唱腔在音乐上对形式、手段的运用,虽各不相同,各有侧重,但有几点是共同的,即:语言精炼、形式精到、手段精巧。它们一起构成了李雅樵唱腔“精致”的品质。

这里还要着重谈到《百日缘》的“仙腔”。仙腔从早期的《董永分别》开始运用,直到建国后李雅樵、关啸彬主演的《百日缘》,经过他们多次修改,才予以完善、定型,有了质的变化,不但精致,而且专业化程度高。它旋律优美、风格独特、结构别致,色彩对比鲜明,戏剧性表现力强。没有一定功力的演员是难以唱好仙腔、演好《百日缘》的。要想改动仙腔,如掌握不好其个性特点,即会变味。在李、关二位主演的《百日缘》参加全国首届戏曲观摩会演并获表演奖之后,全剧的仙腔于1959年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从专业性角度,列入《民族音乐必读文献曲目》。这是从全国包括民歌、曲艺、戏曲、创作歌曲、民族歌剧及民族器乐曲在内的“民族音乐的文献中挑选出的一部分必读的优秀的曲目”(《必读文献曲目》前言)。其含金度之高是不言而喻的。《百日缘》的仙腔,在湖北城乡广为流传,一般的楚剧观众,都能哼上几句,连说唱团模仿人声的器乐演奏“擂胡拉戏”也将它列为常演曲目,且备受观众欢迎。结合仙腔专业化的高度和普及的广度来看,显然是取得了“雅俗共赏”的效应。

上述的华美、深邃、精致三个方面,表明李雅樵唱腔艺术升华到一个高的层次上,也因而使我们在欣赏中得到了高品位的艺术享受。那么是否可以说李雅樵唱腔“雅化”了呢?不能这样说。“雅化”与李雅樵唱腔无缘,“雅化”在楚剧发展的进程中也行不通,历史上已有因此而失败或失误的例子。李雅樵唱腔层次的提升,从没离开过楚剧“俗”的根基,而是牢牢地立足于此。它华美而不失风格,深邃却能浅出,精致又可普及。确切地说,他的唱腔是俗中有雅、雅俗互见,直到大俗大雅,雅俗共赏。换句话说,是雅与俗在“表现人物”这一中心点上结合起来,合力铸成了李派唱腔精品。因此,以雅俗观来看,李雅樵唱腔不但代表了楚剧唱腔的风格与品格,也代表了楚剧唱腔的发展方向。

在楚剧艺术发展史上,李派唱腔艺术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表。虽然那个时代已经远去,但他的唱腔却穿越历史时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观众,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楚剧演员和楚剧作曲家,直至今日。这是它的魅力所致,也是它的价值所在。

同类推荐
  • 林徽因诗文集

    林徽因诗文集

    全面收录了林徽因各个类型的作品,以及她与当时名人的往来书信,以呈现林徽因充满性情的真实面孔。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林徽因所处的年代是白话运动兴起的初期,因此,当世很多文人的笔下都有在今天看起来十分蹩脚的行迹。在林徽因的文存中,常见以“那”代“哪”、以“的”代“地”,以及文言与白话混用等情况。对于容易引起歧义的内容,编者按照现代人的阅读习惯进行了修改,但仍保留了一些能够体现清末民初特色的小细节。希望这些小插曲,能够为读者们赏花的心境增添一抹悠然。
  • 开到荼縻(乐府卷)

    开到荼縻(乐府卷)

    我们深信,诗是不能被解释的,正如我们无力取来一片月光,摘来一朵花开,保存一段时光。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去体味古典诗词在我们心中留下的那一抹抹文化的与心灵的印记,是去品尝文字背后那份殷殷绵绵的情感,然后,用一种无力捕捉美好的怅惘心情,与你分享那份捧读经典的悲欣与真诚。在“浪漫古典行”之乐府卷《爱到荼蘼》中,你会看到灵动而又冷静的文字背后,那形形色色呼啸着的爱:没有一件爱情是平淡的,真正平淡的不过是岁月,爱情终将脱颖而出,尽显平淡之中的妖娆。
  • 莫言讲演新篇

    莫言讲演新篇

    本书从属于《莫言美术馆系列》由莫言发起,汇聚了“当代最富影响力的美术家、收藏家、设计家,以文字表达对艺术的感悟、思考与创作中的得失。描写了艺术如何既偶然又必然地改变了他们生命的道路。”这是延伸在美术馆之外的修辞空间,是感知艺术创作的“现身说法”。而莫言心声系列正是其中的一套书,包含《莫言散文新编》、《莫言讲演新篇》、《莫言对话新录》三本。小说之外的莫言,思维睿智、谈吐文雅。文章在天马行空般的叙述和陌生化的处理中阐述作家莫言的思想情感。本次收录丛书完整展现了小说之外的莫言。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
  • 天书悟语——智慧绝学

    天书悟语——智慧绝学

    本书主要内容为:人有智犹地有水,一操一纵,度越意表,小人有才未学无济于国等。
  • 三品人生

    三品人生

    诗人陈贞在他诗歌的创作过程中,开始了自觉地对社会进行思考,并承担了对生活、对人民用诗的语言来结构一个主题,从而使他的诗从意象组合到哲学高度,进入审美地带。诗人陈贞在他的哲理短诗创作中,潜质地存在着一种挑战,一种光芒,一种孤独,读后给人一种亮的光泽,厚的纯朴,美的享受。诗人陈贞在爱情诗的创作和探索中,给读者留下了一片思考的空间,提供了一条又向往,又走不近的线,他独树一帜地追求着这一根线。诗人陈贞真诚地、热烈地讴歌了当代人对真实爱情的大胆追求,忠贞之爱无疑是美好的,但她成为一种理念绳索的时候,却在捆绑人的灵魂。勇敢地背叛定型的理念,犹如从传统中解脱,获得灵与肉的自由,那虽短暂却是真实的灵魂之爱。
热门推荐
  • 蔷薇少女馆IV

    蔷薇少女馆IV

    雅各学院里放置一只“天使信箱”,传说它接受纯洁少女的求助信。“天使”阅读信件后会发出邀请函,邀请少女们前注位于学院外围森林里的一座城堡参加茶会,并且为她们排忧解难,这座城堡名为“蔷薇少女馆”。蔷薇少女馆隐藏着不为外界知晓的秘密,它位于多个平行世界的交接点上,因此,这里聚集了平凡人、未来人、外星人、机器人、异族人以及人偶娃娃。他们便是雅各学院少女之间流传的“天使们”。他们因为偶然的邂逅而聚集在一起,虽性格各异却志趣相投,均以“替纯洁少女们排忧解难”为己任。前来求助的少女有很多:失去了相伴多年宠物的少女、因为误解而交不到朋友的少女、分辨不出双胞胎好友的少女、渴望重视却总是被忽视的…
  • 脉冲九天

    脉冲九天

    脉修之体,要开九门,若成大道,则需,凝阴阳之气,化乾坤之力,冲元泱之限,破虚空之界,吞混源之本,立于九霄之上。此得,方为天地之主,撼九天于股掌之间。
  • 神龙天帝

    神龙天帝

    月黑风高,在一场刺杀中刺客刺杀天华帝国的大王子失败,要挟其大王子的骨肉,带伤消失在了暗月之中。经过天山之崖的时候被神射手击中身亡,婴儿随同刺客一起坠入了万丈深渊。。。。。
  • 网游之龙斩天下

    网游之龙斩天下

    大千世界,无所不有,五湖四海,为我纵横,天下之大,纵横天下......
  • 不一样的街道

    不一样的街道

    见证一条关于dnf传奇街道的历史,重塑不一样的职业历程。第一,不是玩游戏;第二,不是叙述游戏;第三,与狗血无关;第四,我就是在写历史,属于每一个人的历史。
  • 超级组织系统

    超级组织系统

    身携超级组织系统,扫荡世间诸界看谁不顺眼,揍他,谁人有钱,抢他,谁人不服,灭他。
  • 恶墓弃婴

    恶墓弃婴

    一位被弃于恶墓里的女婴,她正带着爱恨情仇经历一场惊恐血腥的悬疑之旅。研究与拯救病毒入侵的生物,类似丧尸文。喜者收藏,不喜可喷。胆小勿进!
  • 孤岛试炼游戏

    孤岛试炼游戏

    神马?玩个游戏竟然玩到穿越!悲催的秦晴发现自己来到一个名叫枫叶岛的神秘岛屿,即将面对主神设计的试炼游戏,听说每场试炼都会有人死去,也会有新人补充上来,每个人都在为了活着而努力。想要活下去吗?那就,努力吧!PS:这是一个小女子在无限世界里奋斗挣扎的故事.
  • 重生之明星天王

    重生之明星天王

    重生十年前,从主播开始。唱唱歌,写写小说,有空再演演戏,前世没有实现的明星梦,就在这一世实现。ps:存在即合理。如果本书有任何你觉得不合理的地方,你要相信,他们就是合理的!!!
  • 我的神王一家

    我的神王一家

    祭神之典群星闪耀,那是神灵的象征。众生祈祷,神灵至高无上,神灵无所不能。校长兴奋紧张的拉来优秀的学生们,快,去祈祷神灵注视你们,去获得神的赏赐。然而众人祭祀无果,毫无回应。而我们的主角来到祭台,对虚空喊道:“喂……老爸!好处我全要。”——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人人渴望永生成神,且看从神界转生的他,如何崛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