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42500000008

第8章 影响至深的一师生涯(2)

……张干把对毛泽东的一鳞半爪的了解,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再联想到毛泽东在这次学潮中带头闹事,起草“宣言”、侮辱师长的事,他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毛泽东自恃有些才华,目无师长,不守校规,是一个“害群之马”。俗话说:枪打出头鸟,毛泽东带头闹事,就拿他“开刀”。于是,张干立即行使校长职权,决定要“挂牌开除”包括毛泽东在内的17名发动“学潮”的学生,以儆效尤。

消息传出以后,曾为毛泽东讲授过修身、教育和伦理学、哲学等课程的杨昌济先生,对此愤愤不平。杨先生在课堂上谈到这事时,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了这么两句诗:“强进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木拄长天!”他不能容忍学校当局把自己一向寄予莫大期望,并视为“拄天大木”、“当代英才”的学生毛泽东开除!他先后联络了徐特立、方维夏、袁仲谦、王立庵、王季范等先生,仗义执言,据理力争,并为此专门召开全校教职员工会议,为学生鸣不平,共同向张干施加压力,迫使张干收回成命。与此相呼应,学生们不屈服校方的压力,不肯善罢甘休。他们继续发动罢课,重申自己的誓言:“张干一日不出一师校门,我们一日不复课!”

在强大的压力之下,张干为了平息事态,恢复教学秩序,终于做出了让步:同意不开除毛泽东等“闹事”学生。但是,为了保全他的面子,还是给毛泽东一个处分:记大过一次!

第一师范的学潮总算平息了。可是校长张干却怏怏不乐,一口气憋不下。想到自己在一师任教多年,为了10元钱学杂费的事,竟要被学生撵走!历来,在学校只有校长开除学生,哪有学生“开除”校长?这真是闻所未闻!张干越想越不是滋味,感到在第一师范再也呆不下去了。于是,便主动向省府教育厅递交了辞呈,卷起简单的行囊,离开了工作6年之久的第一师范,到别的学校谋事去了。

二、初期革命实践

1、游学和接触百姓

所谓“游学”,本是旧社会一些有志于读书的人,用来寻师求学的一种方式。但也有一些落魄文人,利用“游学”给人家写字作对联以此谋生,成为一种变相的行乞。当时,许多人看不起这种行为,认为只有没出息的读书人才做这种事。他们读了几本书,不肯从事正当的劳作,又放不下斯文的架子,只好写几个字,诌几首诗,送给乡村里的土财主,换几个钱糊口,俗话叫这“打抽丰”,或者叫“打秋风”。

毛泽东则不然,他是借此来进行农村社会考察,了解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各地的历史变迁、地理概貌、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学习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力求“周知社会”。毛泽东常对同学说,读书,不仅要善于读死的书本,而且还要善于读活的书本;不但要会读有字之书,而且要会读无字之书。这“活”的书本,这“无字之书”,便是群众,是社会实际和社会实践。他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就当过好几次“游学先生”。

有一回,毛泽东从一份旧的《民报》上看到一则报道,说是有两个青年,决心徒步周游全中国,并已到达西藏附近的打箭炉(原属西康,今为四川康定)。他看了很羡慕,也很钦佩,很想效仿这种做法,只可惜一没有钱,二没有闲,不能马上去做。后来他想:没钱,可以借游学这种旧形式来解决;时间不够,就先在湖南境内游起吧。遗憾的是正赶上学校放假,好朋友们几乎都离开了学校:蔡和森有事到湘乡原籍去了,何叔衡、罗学瓒、张昆弟、陈昌也都回了家,否则,和他们结伴同行就更好了。于是,1917年的7月中旬,毛泽东邀请萧子升和正准备回安化老家度暑假的同学萧蔚然,进行了一次游学。

长沙岳麓山爱晚亭。他们三人带着雨伞、换洗衣服、笔记本及笔、墨等简单物品,换上草鞋,从长沙小西门出发,渡过湘江,然后向西过了白箬铺,向宁乡县走去。

7月的天气,骄阳似火,乡下的山路又很不好走。走着走着,萧子升坐在路边的一棵樟树下叫开了:“哎哟!我走不动了,腿肚子打颤,喉咙里出烟。”毛泽东在他身边坐下问:“是肚子饿了吧?早晨那点点胡椒饼,只怕不起作用了。”萧子升叹道:“是有点饿了。还是俗话说得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餐不吃饿得慌。”毛泽东也感叹地说:“正是的!现在尝到了一点灾荒的滋味了吧?这真是:不种田,不晓得粮米的艰难,不挨饿,不晓得穷人的苦痛!”

说着,毛泽东朝前面望去,看见约半里之遥的地方,有一家店铺掩隐在几株白杨树下,就回头对萧子升说:“走吧!到那里去送副对子,餐把饭总会搞得到手。”几乎躺倒在地的萧子升懒懒地说:“哎呀!我是一步也走不得了……这样吧,在这里把对子写好,我来写,你去送,搞点吃的来,有了精神,我们再赶路。”毛泽东说:“可以。”

于是,萧子升大笔一挥,用了一个老套子: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毛泽东笑了笑,捧着对联走了。

过了一会儿,瞌睡中的萧子升被空着一双手回来的毛泽东推醒,他惊奇地问:“怎么搞的,没有找到施主?”

原来,这是一家药铺,老板兼管看病,是个郎中。他的招牌叫益民药铺,他要济世益民,可送去的对子却是要人家发财致富的。毛泽东和老板谈了几句,没敢送对子,就回来了。

萧子升乐了,他说:“咳,世界上的事情还真有点复杂咧。好!那就另写一副:‘慈心济世,妙手回春’,怎么样?”毛泽东说:“也还好。我们先到药铺里去吧。那位老板答应请我们吃餐饭呢,走吧!”

他们来到药铺。老板先让他们写个“益民药铺”的招牌试试,一看,字写得很好,就又搬出了几张虎皮宣纸和花坯纸来,请他们写了几张条幅和对联。写出来一看,老板更高兴了,索性把药房里面的大牌匾,全都重新更换了。足足花了一两个小时,一切都弄妥了,才让他们进去吃了几碗冷饭,给了20个铜板。

来到宁乡县城,他们在同班同学王熙家住了两晚,走访了劝学所,给所长喻士龙送了副对联,又游历了香山寺,到宋家潭找农民宋冬生了解生产和生活情况。他们还写诗送给一位老翰林,得到了40个铜板。他们上回龙山,给白云寺的和尚送了对联,参观了云山书院旧址云山学校,在黄材镇了解了当时农村小市镇的贸易情况,替一些店铺书写了招牌,然后经横山湾抵杓子冲何叔衡家。

何叔衡,家住宁乡县杓子冲,他比毛泽东大17岁,本来已是秀才,37岁时又考入第四师范,后来和毛泽东一起转入第一师范。去年毕业后,也在楚怡小学教书,和萧子升是同事。

来到杓子冲何家已是半夜了。他们大喊:“何胡子!何胡子!快起来开门,让我们进去!”这一喊,惊动了何叔衡全家。他的父亲、夫人、弟弟、弟媳、侄子,全都起来了。得知毛泽东他们化装“乞丐”漫游湖南,何叔衡说:“你们真是奇怪的家伙,你们做的事真乃怪哉也!”

新民学会最早的会员何叔衡。何家是地道的“耕读之家”,他们在何家大开眼界。萧子升后来在《毛泽东和我曾是“乞丐”》这本书里写道:开阔的大菜园长满了蔬菜,园中整齐清洁,一根杂草也没有,这尤其使我们惊叹。当我向何老先生提到这点时,他很是高兴,并用书呆子口吻摇头晃脑地说:“杂草有如人品低劣,心术不正之徒,一定要铲除之,其对秀美之菜蔬之危害也,大矣哉,‘君子乎,圣人乎!’”

何叔衡向他们介绍了当地农民的疾苦,还告诉毛泽东“宁乡县的沩山那个地方,有几千人起来造反了,领头的是个石匠,叫张三元。他们天不怕,地不怕,抗拒官军,杀死豪绅,声势闹得很大哩!”毛泽东一听,立刻激动起来,非去沩山不可。萧子升喃喃地说:“我们要去洞庭湖呀,到沩山不顺路吧?”毛泽东说:“那没有关系!从沩山再去安化,转益阳,下洞庭,多看一些地方,不是更好吗?”

这样,他们把原定计划稍微作了变动。离开何家,他们经沙田先到了巷子口,在一个姓王的老头家里交谈了很长时间。老头问:天气这么热,你们出来干什么?毛泽东说:我们都很穷,又想旅行,没有路费,只好游学。老头说:游学并不坏,游学的往往是些正直、老实人,只有那些当官的最不正直。多数为官者都不廉洁。我在衙门里当过门房,亲眼看到,谁想打赢官司,谁就得送钱送礼,谁送的多,谁就可以赢,这就叫做“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一席话,引起了毛泽东的许多感慨和联想,一路上,他和萧子升都在议论着社会上这些不公平的事情。

行至宁乡沩山密印寺,他们拜访了老方丈,参观了佛殿,翻阅了寺藏的各种佛经和藏书,与方丈讨论了佛家的经义和理论。在这一带,详细了解了张三元举起义旗造反的情况。

离开宁乡抵达安化县的司徒铺,毛泽东、萧子升二人继续“游学”,他们来到伏口罗驭雄同学家。在罗家吃过中饭后,他俩上横坡仑,去久泽坪,给当地的秀才吴幼安送了一副对联,又经清塘铺、太平段去梅城。途中,他们曾露宿河堤。毛泽东风趣地说:沙地当床,石头当枕,蓝天为帐,月光为灯;并指着身边的一棵老树说,这就是衣柜,顺手就将包袱、衣服挂在了树枝上。睡前,萧子升要去河边洗脚,毛泽东笑着说:你还要保持绅士的习惯啦!你是一个要饭的绅士哩!

第二天,他俩在途中一家小店吃饭时,听老板娘诉说了她家的苦难遭遇,并得知附近有一刘邦庙,这引发了他俩关于怎样评价刘邦的讨论。他们边聊边走,很快来到了安化县城——梅城。毛泽东在梅城查阅了安化县志,到东华山看了农民起义烈士墓,调查了清代黄国旭领导的农民起义。他们还到一些贫苦农民家走访,到安化县劝学所拜会了当地的饱学之士、劝学所所长夏默庵先生。夏先生当时64岁,早年毕业于清代两湖学院,学识渊博,精通经、史,着有《中华六族同胞考说》、《默庵诗存》、《安化诗抄》等。

夏先生喜欢吟诗作对,性格高傲,一向不理游学先生。因此,毛泽东求见,两次都被拒之门外。但毛泽东并不灰心,当他第三次登门求见时,夏公终于开门相见,他挥笔写下“绿树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一句原对放在桌上,以试来人学问深浅。毛泽东见后,随即写下“清水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夏先生看完,大吃一惊,觉得对边胜过出边,还带有火辣辣的批评味道,不觉有些愧疚,连声赞好,并留下毛泽东昼夜长谈,最后还赠给毛泽东8元银洋。

在梅城,毛泽东游览了许多名胜古迹,有孔圣庙、培英堂、东华阁、北宝塔等。他观赏了祭孔用的铜壶滴漏,并在北宝塔第7层塔壁上挥墨题词:“伊水拖篮,紫云反照;铜钟滴水,梅岭寒泉。”还给县城的“鼎升泰”、“谦益吉”、“云集祥”等商店送了对联。

之后,他们又经仙溪、山口、长塘、马迹塘、桃花江,到达益阳县城。他们在这里呆了3天,除游览县城外,还走访了一些学校和当地人士,如当时的县长、原一师教员张冈夙。

他们离开益阳来到沅江。不巧,沅江正在涨水,街道被淹。看看也快到开学的时间了,于是二人乘船返回长沙。在湘江轮船上,两人就这次游学作了总结。毛泽东说:“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只要彻底认识到我们的目标。”

8月16日,他们回到长沙楚怡学校。为了纪念这次“游学”活动,两人特意穿着旅行时的衣服和草鞋,照了一张相作为留念。这次“游学”,毛泽东走过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5县城乡,步行近千里,历时月余,写下了许多笔记。一师的师生们传阅了他的笔记后,都纷纷称赞毛泽东“身无半文,心忧天下”。

毛泽东曾回忆说:一年夏天,“我开始在湖南徒步旅行”,“没有花一个铜板。农民给我们吃的,给我们地方睡觉,所到之处,都受到款待和欢迎”。萧子升却“放不下架子,只写对子,不送对子,我帮他听差,只好去送对子。人家拿钱,一块也好,一串也好,我总不争,不受对子只拿钱的我就不要。一共搞得光洋80多块”。

毛泽东在一师期间,诸如此类的游学还有多次。如1917年12月,他步行到浏阳县文家市铁炉冲陈绍休家、浏阳西乡土桥炭坡大屋陈章甫家走访,和农民一起挑水种菜,了解情况。1918年夏,他和蔡和森一道,到滨湖地区进行社会调查,绕洞庭湖半圈,还将沿途见闻感想,写成通讯寄给《湖南通俗教育报》。遗憾的是,这些通讯已无处可寻。

这些“游学”活动,使毛泽东有机会实地体察了中国社会,特别是广大的农村。他由此开阔了眼界,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2、打败北洋兵

全国解放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的师生回忆说:毛泽东在一师时沉着果断,不畏强暴,敢作敢为,是一个“浑身是胆”的学生。

1917年,湖南正处在辛亥革命后的混乱局面里,各派军阀为了争夺地盘,不断混战,湖南是南北军阀争夺的重要省份。南北军阀常在这里进行拉锯战,今年南军打去,明年北军打来,一年到头没有几天安宁日子,不论城市、乡村,不论穷人、富人,天天都有被抢、被烧、被屠杀的危险。长沙不仅是湘江和粤汉铁路的交通枢纽,而且是湖南的省会,更是军阀争夺的焦点,每遇战事,长沙首当其冲成为枪炮杀戮的战场。几年间,长沙受尽兵乱之苦,多次被洗劫一空。

1918年3月,湖南第一师范第八班合影。第一师范由于在城市,又离江边很近,军阀的军队一进城,首先蹂躏的就是长沙一师的校园。军阀们来了,学生们上课的教室被占了,他们把食堂的饭菜抢个精光,吃完了还摔碗,到处拉屎、撒尿,喝醉了就殴打、欺负老师和学生,堂堂的学府被弄得乌烟瘴气、一塌糊涂。

11月的一天夜里,驻守在长沙的北洋军阀傅良佐的部队突然开拔了。第二天清早,整个长沙城一个北洋兵都看不到了。据说是被广西的军阀谭浩明打垮了,傅良佐带着剩余的部队仓皇向湖北出逃。

街上冷冷清清,不少店铺的门板和玻璃被砸得稀烂,满地的碎砖烂瓦,一些民房只剩下断壁残垣,烟熏火燎的木桩孤零零地立在街旁,长沙城一副破败凄凉的景象。

一师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外地人,这时候,他们也没有什么地方可去,就走出宿舍自动到校园里去打扫卫生。他们多么希望再也见不到军队,再也不要打仗,能让他们安安静静地念书学习啊!

谁料想中午刚过,就有消息传来:北洋军阀第八师支援傅良佐的一个混成旅王汝贤的部队,从湘潭、株洲向长沙溃退下来,已经到了城南两里地的猴子石。听说这些北洋兵沿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沿途的老百姓已被洗劫一空。

长沙城沉寂了不到半天,又陷入了一片惶恐之中。因为此时的长沙城除去一些维持日常秩序的旧警察外,没有任何直接抵抗的能力,城里的空虚使老百姓人心惶惶。而长沙一师更是退军要首先经过的地方,首当其冲成为长沙的最前线。

一师的学监主任方维夏召集老师和同学们开会,商议如何应付这危险的局面。有的人害怕了,主张逃走。有的人虽主张抵抗,但又拿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正在议论纷纷的时候,毛泽东发言了。

同类推荐
  • 惊鸿一瞥,生死白头:徐志摩的倾世浪漫

    惊鸿一瞥,生死白头:徐志摩的倾世浪漫

    一个优雅的诗人,一个多情的才子。如一颗光华四射的明珠,沉沦碧海,永难再见。他留下那一闪光亮,却永世照耀人心。
  • 有趣的中国圣人

    有趣的中国圣人

    圣人使自身的品德与宇宙的法则融为一体,智慧变通而没有固定的方式。本书遵重史实,以通俗文学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历代中国圣人的家世、成长、功业、文章和思想,既是以文学创作形式把历史圣人推向社会大众的一次有益探索,又是挖掘整合历史圣人财富的生动实践。精选了十位中国历史上的圣人,其中包括孔子、孟子、苟子、老子、庄子、管子、墨子、韩非子、孙子、鬼谷子。他们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著书立说,为丰富、完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中国病人·袁世凯1:亡清之鹄

    中国病人·袁世凯1:亡清之鹄

    本书的重点落在一个“病”字上,国家病了,个人病了。国家之病在于转型之难,共识破裂。纵览青史,当统治阶级不得不回应民众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诉求时,往往会打大文化牌,将“病灶”推到道德上,转移视线地告诉大家:只要每个人都正心诚意了,社会风气自然就好了,无需改变制度。于是,唯制度论者和唯文化论者开始死掐。个人之病在于每一个体最终都无可避免地变成了他曾经厌恶和反对的那个人。突出的代表便是袁世凯。
  • 戴笠:黑色特工之王的覆灭

    戴笠:黑色特工之王的覆灭

    这位中国现代史上最神秘、最诡谲的人物之一,就如同乱世中藏而不露的毒箭,令人们至今听到他的名字都会不寒而栗。对于他的种种记载,可以说是扑朔迷离,充满神秘色彩。那么,他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戴笠:黑色特工之王的覆灭》将寻着历史的脉络,去发现一个真实的戴笠,同时,揭示军统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间谍组织”从兴盛走向衰落的过程。
  • 寒冰的篝火:同时代人回忆茨维塔耶娃

    寒冰的篝火:同时代人回忆茨维塔耶娃

    茨娃女儿、妹妹、马克·斯洛宁、利季娅等人回忆茨维塔耶娃,茨娃两极化的性格,对待朋友和生活的态度,临死前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茨维塔耶娃之死……在书中得到立体的呈现。这些回忆是相关传记写作时常援引的资料。
热门推荐
  • 英凡爱情小说

    英凡爱情小说

    阳光斜照天文台的斜坡,吹过来的风微凉。离开北京到南京已经三个月,那个欠嗖嗖的京片子声音也跟着来到了这里。
  • 我的漂亮女上司

    我的漂亮女上司

    南峰有时候会想,如果那一天自己不把烂醉如泥的美女上司带回家,是不是就不会有后面那么多事了,但是南峰也是乐在其中,他招花引蝶般的招惹了这么多形形色色的女人,也只能没羞没臊的继续自己香艳的“退休生活”。
  • 屠魔天令

    屠魔天令

    “黑暗无法驱逐黑暗,只有光明可以。”“当我吞噬这片黑暗时你来驱逐我好了,至少我这黑暗也是很渴望光明的到来。”
  • 仙武易天

    仙武易天

    两块大陆人类的不得已融合,武道和魔法与剑的联手,且看一个意外修仙的小子如何搅动三族风云。
  • 最强亡者传

    最强亡者传

    当张小花与ZHTTTY合体会出现怎样的小说?当楚轩遇上刘老六又会发生怎么的故事?有恶搞,正义,有吐槽,有热血,有搞笑,有感悟!2015年!要问小说哪家强,创世点开搜最亡!
  • 庆元纪年

    庆元纪年

    复仇的序幕在这安详世界上演,大多数人安静妥协于利益,只有生命的鲜血教导了人不能遗忘前事,只能用手中的刀才可以砍破心灵的枷锁,面对着整个世界也不曾颤抖后退,继续无畏向前着。
  • 刑侦小姐姐好聪明

    刑侦小姐姐好聪明

    江寻,在帝都赫赫有名,凭借着自己惊人的破案速度,迅速在刑侦界混的风生水起,说是年轻有为不为过。唐洛书,特别刑侦部的一把手,那脑子跟正常人能比?有人说江寻对谁都温而文雅。但是唐洛书觉得,江寻就是一只时而霸道,时而傲娇且十分粘人的小奶狗。外人说这辈子肯定没怕过什么。虽然在外人眼里利落大方,性格开朗。但是在江寻这里“不就是个什么都怕的小猫么。”江寻说过了。啧,只要书书笑一下,命都给她。
  • 阔少误惹痴情女

    阔少误惹痴情女

    想她丰明明一世英名,竟然也会落在一个男人的手中,而且还爱上他怀了他的骨肉!可他竟然矢口否认自己会让任何女人怀孕!!为了保住孩子,伤心欲绝的她带着他们的骨肉远飞巴黎。五年后回来,本以为和他的相遇可以让他们冰释前嫌,可是无奈误会也越来越多,伤痛难挡痴情,她又要何去何从……
  • 红枫林下的约定

    红枫林下的约定

    如果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那么,不管什么事,我都想,带着你一起!
  • 青少年一定要读的成语故事(青少年必读经典)

    青少年一定要读的成语故事(青少年必读经典)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有不计其数的成语故事,每个成语都有一个典故由来,本书为你讲述成语故事背后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