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71400000017

第17章 怀念集(2)

他说:“以公意这一堂皇名义出现的国家机器,可以肆意扩大自己的职权范围,对每个社会成员进行无孔不入的干预。一旦泯灭了个体性,抽象了有血有肉的社会,每个社会成员就得为它付出自己的全部自由作为代价。”(《反思录》第92页)“民间社会没有了独立的空间,一切生命活力也就被窒息了。只有在国家干预有所限制的条件下,方能容纳各种需求,使多元性、自发性、独立性的公民意志得以沟通,达成真正的契约关系。这样才可以使原先淹没于抽象普遍性之中的个体性与特殊性,取得真实意义上的存在。”(同上)可见,他是在关注国家学说。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对于我们国家要不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如何改革,有着各种不同的意见。我们国家的机构形态,应当朝什么方向改革,都还“缺乏理论准备”(《思辨随笔》第44页)。他的思考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他有关顾准,有关张中晓,有关反思“文革”的一些文字,都与此有关。

一位前辈学者这样指出:“我们的理论界(无论前辈或后辈)并没有提出过一个比较具体的完整的新国家学说。”(转引自《反思录》第124页)

这显然是我们今天依然应该花大力气去探讨的现实课题。

在思想文化层面,元化先生晚年对于“五四”以来,中国思想文化走向的研究和反思,主要的论文有:《杜亚泉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和李辉以及其他人谈“五四”

的文章(上二文俱见《反思录》),等等。

媒体上论说和讨论这方面的文章已经非常多了。

关于《杜亚泉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

一文,我印象中,元化先生曾讲到,最初是杜亚泉的家人,把他的文章收集起来编成集,想请元化先生写一篇序。元化先生在阅读时,触发了许多问题,促使他去找资料,思考判断。于是,不断展开,成了一篇大文章。

他认为,我们现在看到的关于“五四”

的资料,有一定片面性。那是根据后来人的理解整理过,描绘过的画面。因此,应当根据现在已经可以见到的更多,更全面的材料,再进行探索。

和李辉先生对谈“五四”的文章,元化先生也花费了相当多的精力。最初,谈了以后,整理了一个记录稿,他作了修改,排成了要在报纸上发表的样稿。当时北京《人民日报》社把样稿发到了住在衡山宾馆的元化先生。那几天,我刚好在上海,他要我到他那里去。当时的元化先生,还相当健康、健谈。他把校样几乎改得面目全非。记得直到截稿日晚上十点钟左右,他叫我帮他把改好的校样复印以后用快件发到北京。而当时,只能到衡山宾馆一层的营业服务处发。发完后,他很高兴。

还把一份复印件给我。说,“看看,我改了多少。”这份复印件,我还保存着。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元化先生如何字斟句酌,反复思索。如果把发表的文字,和原来的稿子对照,是可以看出元化先生思想变化的一些线索的。

对于“五四”的独立精神,对于“五四”

对于旧制度的批判,对于“五四”以后,面对外来侵略时“五四”时代知识分子的贡献,元化先生都给予非常高度的评价。他并非如有些论者所说的,否定“五四”。恰恰相反,认为他自己是在“五四”思想解放思潮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但是,他也确实认为,“五四”以来的思想走向有着偏颇的地方。具体表现在,某些代表人物,在某些时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对现实的中国政治和社会问题,采取了一些过激或简单化的态度。

对于“五四”的反思,涉及到不少具体的问题。

比如,对于“人”的理解和对“知识”

“理性”这些从文艺复兴以来,就被认为是不可逾越的“金科玉律”的看法。他反对自任为“启蒙”者的高傲态度。认为,理性精神和人的力量,并不是万能的,把所谓的“意识形态化的启蒙心态”绝对化,神话,会造成偏颇。(见《反思录》第123页,《近作集》

第21~22页)我认为,这一见解,非常重要。

他反对把“思想和学问”“东方文化”

和“西方文化”“传统和现代”等等概念人为地对立起来,以这种两极对立的模式来分析探讨思想和文化问题。(《反思录》第336页,《近作集》第29~30页)我和他谈到过对所谓“文化断裂说”

的看法问题,认为,事实上并不存在“全面反传统”的“文化断裂”,对于“五四”是否造成了文化断裂,有没有文化断裂,都可以考虑。他认为这是应该关注和研究的。

和元化先生交谈,我感觉更多的是聊天,而非“受训”,也可以说是探讨——我不知道其他人如何,反正,我有不同看法也就直接提出。他曾和我讲到,认为“五四”时期的人物是反儒家不反法家的。对此,我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记得谈过两三次,结果他笑着说,“那就互相保留吧。”并没有一定要让我接受他的见解。

先生不仅对于理论问题,在晚年有深刻的反思,而且在具体的文史研究中,也多有创见。

他不是只在思想层面谈思想的思想家,也不是只在文学理论园地内讨论文学的评论家。他在肯定从具体到抽象的作用的同时,深刻地指出,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因为,还有一个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导言》中提出的“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近作集》第16页)他认为:升华了的具体,比“理论”更为丰富。抽象,不应该抹煞具体,只有在升华了的“具体”之中,才会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生命力。

所以,他始终不断地努力从具体问题的研究中,探寻着自己的理念。

如果说在他早年或中年的论着中,我们可以看到理想主义的鲜明印记:喜爱的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是《约翰·克利斯朵夫》显现的热情和坚持(见《思辨随笔》

第314页,第328页),是俄国的思想家,作家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契诃夫的文学思想和对于真理追求的执着(《思辨随笔》第322页,第325页等),是英国的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美和典雅(《反思录》第264页),但是,到了晚年,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则比较多的带有学术性和现实性。主要有如下一些:

一是对《文心雕龙》的研究。中国的《文心雕龙》研究,在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有深入展开,和元化先生的作用分不开的。他根据句容出土的《刘岱墓志》,对刘勰家族世系的增补(见《中华文史论丛》

1979年第一辑,又见《思辨随笔》第214页),对于《文心雕龙》创作论中要有“神思”“感兴”的阐述(见《(文心雕龙)讲疏》

第276页,第280页)等等,都在学界有相当的影响。他自己也担任过《文心雕龙》

学会的会长,为组织这支学术队伍,花费了相当的精力。

一是对龚自珍的研究,他特别重视龚自珍不为“俗风”所惑的特立精神,和“经世致用”的治学态度(《思辨随笔》第164页)。评价他对于“自我”,对“情”的重视(同上,第165页,第307页)。屡次引用龚自珍的诗句:“文格渐卑庸福近”,批判时下一些“各领风骚三五天”的“畸型儿”,(同上,第164页)在当时的学术文坛,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可参见《龚自珍思想笔谈》,载《中华文史论丛》第七辑,1978年)一是对清末的学者朱一新《无邪堂答问》,陈沣《东塾读书记》等的阐述。(见《近作集》第92页,第98页等)一是对近代思想家熊十力,徐复观等的关注。对于熊十力,他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那殆是因为,在中年的时候,曾见到熊先生,受到过他的影响之故(《思辨随笔》第176页以降)。

凡此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都比较多涉及到传统的着作,这和他想对中国文化作更深入探讨有关。

他谈到,在他年轻时期,对于胡风的文化“移植理论”是赞成的,但是,到了晚年,他有了一些变化,或者说发展——认识到事情并非那么简单(《近作集》第43页),所以关注传统文化,也就是必然的了。

然而,元化先生决非“埋头国粹”。他仍然面向世界,决不受“国学”藩篱的困束。

他关注法国德里达的后现代哲学,美国的史华慈的史学,日本冈村繁的古典文学,还有台湾、香港的有关学者,余英时、林毓生、杨启樵、杜维明、李欧梵等学者的研究,并和他们保持着各种联系。

他不是那种只套用某种“思维框架”

再填人材料的人。他对余英时先生强调完全是从原始的材料中,来理清历史上思想展开脉络的研究做法,表示非常赞同,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他在中外文化的交流中,获取思想的灵感;在世界文化的大坐标中,探寻这中国文化的位置;力求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寻找发掘“具有现代意义,不仅仅是形式,作风,气派而已,而是涉及到内质的一种普遍理念的东西”。(《近作集》第46页)

元化先生曾说:“理论的生命在于勇敢和真诚。”(《思辨随笔》第368页)

虽然这些具体的研究,或许有不同意见,有的还没有得出结论,但是他是勇敢的,他的思考方向,留给我们许多思想的启迪。

元化先生说过:“我认为,真正的英雄是和我们一样的人。”(《思辨随笔》第40页)我的理解,那是说,即使英雄也都有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嗜好,当然也会有不足。

我的感觉,在日常生活中,元化先生是一个情感细腻而重友情的人。

他对于友人的关切发自内心。他告诉我,一位我也认识的老学者,囚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受到不公待遇,是他坚持将其从外地调入到有关的单位。使之晚年境况稍有改善。

对一位年轻朋友的画,曾再三地赞赏。

他曾和我谈起,一位有才学的年青学者,犯了一点过失,他特地为之缓颊,认为不应一棍子打下去,还特地推荐他参加有关的国际会议。

一位年轻的学生,去世以后,他曾不止一次地念及他的工作和成绩。

二〇〇四年,我父亲去世。元化先生是从《文汇报》上见到我们家发的讣告的。他特地打电话到我家,表示哀悼。说实在的,这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给了沉浸在悲恸中的我和全家人,以相当的心灵上的安慰。

他还和我谈过,等《日本汉学史》的研究做完后,可以回来,为学术界或教育做点事情。我至今感受着这种出自内心关切的温暖。

此外,据我所知,他对于一些认真做学问的学者或后辈都曾给过帮助,或加以提携。

当然,对各种人物,他有的赞扬,有的也批评。我的感觉,都不虚吁吹捧,也不意气用事,而是真诚相待,坦述襟怀。我想,这正是他的人格力量之所在。

元化先生晚年的生活,相当简洁。他长期就活动在不大的房间中。简单的桌椅,几案整洁,不像有的学者,坐拥书城,更没有一丝当官的排场和俗气的“豪华”。他有自己的品位。先生对出版的书,讲求装帧典雅大方。比如,《思辨录》

封面的墨绿色和《九十年代日记》的紫色,以及一些封面上的图案都是他自己选定的。自己着作的线装本的字号、字体以及版式都是亲自设计的,他高兴地翻阅时,也感染了身旁其他的人。

他更多的是专心地阅读一本书,品味书中的意涵,思考有关的问题。

他喜欢干净。多余的东西,都会叫人拿开。对于他来说,思考就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就是一种人生。

元化先生,非常注意自己的仪表,注意自己的服装和形象,头发总是理得很整齐,在正式的场合,服装得体。只有到了最后几年,因为服用了治理癌症的药,有时汗流不止,他会脱衣,用毛巾不断地擦。但这也只限于在熟悉的人前。

我偶尔拍过几张他较随意的照片,他说,那可不登大雅之堂。

挥墨操翰,在他的晚年,有着一种怡神养性的作用。他写大字,有时是到上海图书馆的一个研究室去,而中小楷,则就在自己的屋子里。拙着《日本汉学史》写完后,要交出版社出版,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年中,抽空题写了书名,那是给我留下的难忘的纪念。

元化先生不是那种刻意掩饰自己的人,和他接触,感觉就是和一位平和的长者交谈,没有局促感。在自然坦诚之中流露出各种想法,和你交流,和你共享。不时会冒出思想的火花,使你触动。时间则不知不觉中流逝。

这一幕幕的往事,至今时时涌现在我的脑海中。

元化先生曾经说过:“伟大的人格,不是一种先验的独立存在,它是在现实生活里形成的战斗要求。”(《思辨随笔》第330页)讲这话时的元化先生正好是三十岁,一股青春的热血奔突。

确实,人格是在每个具体的人的生活中展现出来的。

人不仅有理性,还有情感。而每个人的情感都不可能用一个抽象的概念,比如爱戴、敬仰等等来概括,文字永远是单薄的。

和元化先生的接触,他晚年生活中所见所闻,当然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感受。记忆和认识,总带有个人的色彩和片面性。

但是,我相信,正因为每个时代有这样的人,这个世界才有温暖和光明,我们在生活中才有希望和前进的勇气。

同类推荐
  • 传播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

    传播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青春期法制教育(插图)

    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青春期法制教育(插图)

    中小学生尚处于未成年阶段,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了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接班人,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特别是中小学生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许多省、市、自治区据此也相继制定了地方性未成年人保护法规。这些法律法规都是中小学生实现自我保护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 电视节目质量模型与控制方法

    电视节目质量模型与控制方法

    本书系统阐释了如何理解和认识电视节目质量以及如何科学量化地评价电视节目质量,将服务质量差距模型、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模式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电视节目服务质量管理、控制的方法及策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当中,对电视媒体的管理者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孝亲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孝亲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 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手册

    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手册

    为了指导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图书,除了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给予一定指导外,同时还对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研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非常适合大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在校专业大学生和有关人员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收藏的最佳版本。
热门推荐
  • 恶女快穿:腹黑神君要逆袭

    恶女快穿:腹黑神君要逆袭

    她是风光无限的影后,却更是身手了得的杀手。他是地狱囚徒,却更是帝王之躯神君之体。她世世作恶,他世世为她承担因果。他世世艰辛,她世世不肯回头一顾。她说:感情是最沉重的负累,我不要。他说:只要我在一日便不会让她忘情,我不悔。一朝身亡,她在他算计之下进入一个个世界、经历一段段人生。而他,则受尽世间苦痛,用尽手段,只为暖了她冷去的心。快穿文,一对一,宠文。
  • 小小穿越师

    小小穿越师

    小说《小小穿越师》简介一个来自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获得了一个神奇的法宝,而法宝里面住着一个神,那就是时间之神,还说,自己被封印在这法宝内几千年了,最后,那个年轻人,通过了时间之神的考验,获得了穿越时空的能力,为了报达时间之神赋予的能力,便想帮时间之神解除封印,时间之神说,你只要集齐十二铭刻,合成铭刻之匙,就可以解除我的封印了。所以,一场穿梭各个时空的冒险,就此展开………………
  • 我与王俊凯有场恋爱要谈谈

    我与王俊凯有场恋爱要谈谈

    本文讲述的是高中女孩:杨笙儿的偶遇到星探而展开的一次像做梦一样的明星人气大作战。她会不会经历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你们猜啊
  • 一品江山:皇后不好惹

    一品江山:皇后不好惹

    那一年,他单身巡河北,人人都嘲笑他是刘汉“破落户”。那一年,她倾心于他,十万大军助力成龙。一朝夕改,结发妻来,人人都笑她,皇后之位,为贵人阴丽华所让。刘郎悠悠,娶妻莫当阴丽华。自从那个女人来后,她的拟身嫁与,也成了失宠怨怼。成了吕霍之风为。可是,刘秀,到底为什么不休了早就没用的皇后?还是自始至终,她郭圣通就是一个棋子!今生今世,刘郎再见。若有来生,爱你之书,再也不留!
  • 归孟

    归孟

    她是天地间唯一一株曼珠沙华,长在黄泉路上,她爱惨了清冷如玉的他。她曾看见他坐在忘川旁弹琴,一袭白衣,风流韵致,面如桃花,看向她时,眼睛里似有漫天星辰。她痴妄,此后,她皆要与他有关。她不知,她心念他不过百年,而他已为她孤独了万年……别人唤她作孟姑娘,她浅笑,扭头看向他,他一脸宠溺,揉着她的青丝,也唤她:“孟姑娘,今有一公子,貌美世无双,有万千城池,可化星辉,可植花海,可移山岛,可嫁否?”孟姑娘一身红裙,笑靥如花。
  • 校草校花的纠心之恋

    校草校花的纠心之恋

    一场大火烧死了她唯一的家人,进入组织后与两个少女为伙,创建起强大的背景。在一个酒吧里,他对她一见钟情,他是她的仇人,开始的假戏真做,最后真的把心丟在了他的身上。父母之仇,心爱之人。她又该如何抉择?是为了报父母之仇而杀死仇人?还是放下仇恨不计前嫌和他在一起……………………
  • 寻爱历险记

    寻爱历险记

    当黑暗肆虐,当魔丑横行,当爱之花凋零……自有六位少年同一个糟老头,开启了一场奇幻之旅,寻觅失落的城池,失落的人心,失落的爱
  • 萌妻养成:三岁宠到老

    萌妻养成:三岁宠到老

    “你是想离开我吗?”男人迷离着一双眼,骨节分明的大手轻轻抚摸着女孩的脸。呼吸间能闻到他身上的酒气。十三岁那年父母被歹人杀害,就在对生活失去希望的时候,那个男人像天神一样的出现了,把她带回了家里,从此给了她一个新的身份!
  • 在自己心中盖一座花园

    在自己心中盖一座花园

    16位超人气作者,34篇风格迥异的美文。三个篇章,分别讲述现世家常、生活态度与温情励志,给你一次温暖、清晰、沁人心脾的文学享受。它不会为你打开新的世界,也不会让你增长见识,更不可能教你花草的培育方法,它给你的只是一种短暂的享受,一种或温暖、或体贴、或柔美的感觉。这里有对爱情的剖析,对青春的反思,对世态的感叹,以及内心的挣扎,些许自嘲、自怜、自叹,以及自我鼓励,还有一些小色色、小羞羞。这就是现实,就是现在的年轻人所思、所想、所见、所经历的真实,我们柔软、犀利、纠结,但满怀希望。34篇不同感觉,不同色彩,不同香味的美文,犹如34朵鲜花,请你轻轻摘下,栽种在心里。
  • 修真大佬123

    修真大佬123

    游向笛修真界顶级大派长空剑宗弟子,成为元婴时被仙剑箜璃意外选中成为持剑人但是由于资质所限修为卡到分神毫无寸进,在这个师侄都高他两个境界的逆天时代一跃成为宗门之耻,万年吊车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