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257800000024

第24章 珠峰高度变化历史研究(17)

登顶42分钟后,队员们将觇标——一种测量标志成功竖立在珠峰之巅,分布在珠峰之下的6个交汇测量点对准觇标开始进行高程测量,千百条数据录入系统。同时,携至峰顶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测量设备和探测峰顶冰雪深度的雷达探测仪启动工作,分别采集和传输有关数据。

队员们还在离峰顶不到10米远的一块裸露岩石上,安装了一个永久的GPS标志,为今后长期监测珠峰高度变化提供参照。

12时25分,珠峰登顶测量工作结束,全体队员开始撤离在阳光下皑皑生辉的冰雪之峰。他们共在峰顶停留了77分钟。

历史上珠穆朗玛峰地区三次大规模科学考察自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先后组织过3次对珠穆朗玛峰地区的科学考察活动。

1959~1960年

1959~1960年,中国科学院和国家体委组织的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科学考察队,有地质、地貌、测量、气象、水文、植物、动物等专业的46名科学工作者参加,完成了以珠穆朗玛峰为中心的7000km2从海拔2500米至6500米范围的科学考察。编写了《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报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珠穆朗玛峰地区的自然面貌,划分了自然垂直带,确认该地区现代冰川处于强烈消融退缩阶段,发现了鸟类国内新记录2种,兽类国内新记录1种和2个新亚种。

地质组工作以路线调查为主,对本区地层的分布、时代及顺序、构造特征、变质作用和矿产资源有进一步的了解。

地貌组野外工作以现代冰川考察为重点,在北面的中绒布冰川和东绒布冰川上进行了比较长时间的观测。

水文组在1959年3月16日随考察队到达珠穆朗玛峰地区海拔5000米的绒布寺,开始进行绒布河河道勘查工作。确定在绒布寺附近的绒布河段,建立流量站,从4月1日正式开始观测。为了了解绒布河沿途的渗透及东绒布冰川消融规律,还在东绒布沟口上方300米处(海拔5300米),及中绒布由冰川末端下方400米处的绒布河段(海拔5150米)分别建立了临时观测哨。一年内我们还对绒布河进行了巡回观测。水文考察工作,于1960年4月1日胜利结束。

植物组植被调查属路线考察性质。考察期间沿途编制1:50000的植被分布草图,后在经订正的地形图上填制森林分布简图;概述了植被垂直带的主要特征、森林带的林型、苔藓植物以及各类土壤的一般性状。

动物组工作内容以乌鲁区系调查为主。工作期间一共采获兽类标本22种,隶属于6个目13个科;鸟类标本81种,隶属9个目26个科或亚科。其中有两种鸟类和一种兽类为我国新记录,另有两个兽类新亚种。

1966~1968年

1966~1968年中国科学院西藏科学考察队,以“喜马拉雅山的隆起及其对自然界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中心课题,对西起吉隆、东至亚东、南自中尼边境国界,北及藏南分水岭,总面积约5×104km2的珠穆朗玛峰地区,进行了地质、地理、气象、测绘和高山生理等方面的综合科学考察。1972年中国科学院召开了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学术会议,全面总结了此次考察成果。1974年起陆续出版《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报告》,共分地质、古生物、第四纪地质、自然地理、现代冰川及地貌、生物及高山生理、气象及太阳辐射等7个分册。同上次考察相比,在探讨高原自然特征、发展历史等方面有较大的突破。

在地质方面,首次在我国境内的喜马拉雅山主脉北坡发现了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地层;对广泛分布的海相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层作了详细分层和对比,建立了珠穆朗玛峰地区比较完整的地层剖面系统;划分了构成喜马拉雅山主脉的变质岩的层序,共分出4个组和5个变质矿物带;并对变质岩作了同位素年龄测定,从而探讨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年代。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地球物理资料,对喜马拉雅山系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初步解释,提出了青藏高原的板块构造模型。

在气象方面,比较深入地阐明了珠穆朗玛峰地区的温度和降水特征;局部环流、冰川风和云的特色;喜马拉雅山脉的屏障作用和青藏高原对南支西风急流的影响;在海拔5000~7029米之间的12个高度上取得了较为系统的太阳辐射资料,证明该区是世界上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之一。

在自然地理方面,着重探讨了珠穆朗玛峰垂直地带的分异规律,并划分出垂直自然带,提出其空间分布模式,阐明了各个垂直带的自然特征;特别是第一次在西藏高原进行了土壤微形态的研究,对揭示喜马拉雅山地的迅速上升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有一定意义。

在第四纪及古冰川方面,证实珠穆朗玛峰地区至少发生过三次冰期和两次间冰期,即希夏邦马冰期、聂聂雄拉冰期和珠穆朗玛冰期以及帕里间冰期和加布拉间冰期,还有冰后期的亚里暖期和绒布德小冰期;考察认为,即使在最大的聂聂雄拉冰期时,西藏高原也未形成连续大冰盖。

在现代冰川方面,详细调查了冰川的数量、分布、冰川冰结构、冰层温度、消融特征和运动的变化规律;特别是否定了过去外国学者关于喜马拉雅山极高峰也和地球两极一样,存在着重结晶的成冰作用的假设,认为在低纬度的极高海拔条件下,存在着完全依靠融化—冻结作用成冰的渗浸冻结过程。这次考察还测制了珠穆朗玛峰地区1:50000的详细地形图。

1975年

1975年再次组成珠穆朗玛峰登山科学考察分队,对珠穆朗玛峰地区进行地质、气象、高山生理与测量方面的考察研究。还进行了环境背景值(本底)和天然水体中氢氧同位素分布的研究。考察的范围主要是珠峰北坡直到顶峰的特高海拔地带。

地质分册反映了在珠峰北坡、绒布曲两侧,约300多平方千米范围内地质调查的情况和认识。古生物地层方面,发现了奥陶纪的腕足类、三叶虫、海百合茎等化石、结合地质填图和地质剖面对比,对确定峰顶石灰岩层的时代,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发现滨海相沉积及伴生的斯切潘诺夫贝动物群与舌羊齿植物群,证明冈瓦纳沉积相一直延伸到喜马拉雅北坡。对变质岩做了系统的研究,恢复了原岩,划分了沉积岩建造,还划分了七个矿物变质带,讨论了基底和盖层的变质相。构造地质方面,对组成珠峰北坡叠瓦构造的三个主要逆掩断层带的产状、特点、性质和成因作了描述,并探讨了喜马拉雅山隆起的方式。

气象与环境分册,阐述了珠穆朗玛峰北坡冰川风的高空气象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发现珠峰北坡常有强烈的下沉气流,山谷中因超绝热大气温度层结形成显著的上升气流,偏西南气流经珠峰西侧山口绕流后往往产生沿顺时针方向的涡漩气流;分析了北坡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活动规律,及其对该区高空风和冰川风的影响;对北坡和南坡攀登珠峰气象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攀登珠峰的天气预报规律给出了历史经验总结;介绍了对这次登山科考中采集的大量冰、雪、水、生物、土壤样品,进行各种金属、非金属元素、阴离子、氢氧同位素测定的一些方法和得出的初步分析结论。第一次提出了对珠峰地区大气环境本底状况的初步认识。测得的大量数据,为珠峰地区环境背景值本底的建立提供了初步依据,对研究污染物质通过大气进行长距离迁移运动的规律积累了重要资料。阐述了对低纬度副热带高山气候影响下形成的天然水体中氢氧同位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过程和特征。

高山生理分册阐述了1975年登山过程中,成功地运用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远距离、耐低温、重量轻的无线电心电遥测仪,对运动员在海拔7000米至顶峰之间6个不同高度进行的心电图记录,分析了海拔高度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进行了高原世居者与低地世居者在不同海拔高度上生理功能的比较;以及这些生理功能的变化与对低氧适应能力的关系,提高了对人体低氧适应性规律的认识。

登顶的最大威胁

珠峰考察最大威胁——氧气不足!你到了4000多米说话就喘不上气来,到了5000多米,七八千米,登山的要带氧气,不带氧气,8000米时就要出问题了;五六千米之上,如果在那儿过夜,睡觉时脑袋就像要炸了似的,疼得不可忍受。

7790米,是一个魔鬼高度。由于空气含氧量变得极低,气压也变得很低,即便专业登山队员,思维和意识变得模糊不清,登山该做的技术动作都会忘记。这时候,夏尔巴人高山协作的巨大作用就发挥出来了,这个特殊的高山民族具有非凡的登山能力,他们当中登上珠峰10次的人都是很普通的,在8000米以上的高度,即使不吸氧也意识清醒,他们会及时提醒自己所保护的登山队员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动作。

登顶时机选择

珠峰常年积雪,4~6月气候最佳,是登山的黄金时节。

了解珠峰7000米以上的高空风向变化情况,对于从北侧攀登更为重要。根据我国登山家的经验,在珠峰地区登山应选择风速小于6级风的季节。前面提到的气候状况是登山者选择珠峰登山季节的重要气象依据。

同类推荐
  • 铁道旅行人生

    铁道旅行人生

    “每逢开启新的旅程,手握通往远方的车票,自我与位置世界的羁绊,是驱使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 旅游草根主义

    旅游草根主义

    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内外出旅游的人很少,外出旅游多以公务旅游为主。随后,一些效益较好的企事业单位开始组织员工旅游,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旅游开始成为普通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开始自己报团参加旅游。旅游者呈现草根化趋势,主要表现在旅游者人数急剧增加,普通百姓参与旅游。
  • 走遍东欧

    走遍东欧

    本书在成书过程中,承蒙我驻外使馆官员、驻外记者、旅匈华人、前南联盟国际友人及国内诸多朋友的无私帮助和鼓励,特别是得到了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石嘴山市委宣传部、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公司、宁夏博尔鹿业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银川运输有限公司等单位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与协作,在此一并致谢!
  • 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美国《密勒士评选》曾评出当时中国文坛最具知名度的五位作家,郁达夫位列其中。他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也是一位优秀的出版家,并且与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一同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中国现代文学和出版事业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 世界我知道-亚洲——尼泊尔

    世界我知道-亚洲——尼泊尔

    本书图文并茂,大量精美的彩色插图将带领你游览七大洲的大多数国家,领略它们独特的自然景观,品味它们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情。亚洲的广袤、欧洲的人文、非洲的狂野、美洲的多元、大洋洲的浩渺、南极洲的寒冷……都将为你一一呈现。奥地利的斗牛、巴西的狂欢、英国的傲慢和优雅、美国的务实和率真、法兰西的浪漫、德意志的理性、俄罗斯的豪放和热情、日本的“菊花与刀”……这些独特的国家特色和民族特性也将展现在你的眼前。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神庙、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的吴哥窟……这些古迹不仅能引发你思古之幽情,更会使你领略人类文明的古老和悠远。
热门推荐
  • 王妃即将走上人生巅峰

    王妃即将走上人生巅峰

    苏小嫱很悲催的穿越了,穿越到一个连家徒四壁都算不上的贫困户,人家至少有壁吧?她家就是单纯的茅草屋,下雨还得用盆接!不当老师的厨师不是一个好医生!有梦想的苏小嫱势要带领家人发家致富走向人生巅峰~不明不白的捡了个小傻子回家,傻就算了还黏人,黏人就算了还只黏她!每天跟在她屁股后面喊小媳妇,她严重怀疑他是在装傻!突然有一天,傻子摇身一变成了太子爷?苏小嫱很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她还有救吗?
  • 猎人的猎杀笔记

    猎人的猎杀笔记

    不从绝望中死亡,就从绝望中重生。看主角如一步步进步爬上顶点,猎杀和被猎杀的对决中只有强者能胜出。
  • 爷本难拒:太子妃,请深爱!

    爷本难拒:太子妃,请深爱!

    【甜宠暖+强强=爽到爆】初见,她为逃追杀,入他房,爬他床,摸他人。他:“姑娘能否将手从在下口鼻那移开?”她收手放于别处。他:“姑娘放错地方了,这是在下的胸膛。”她退后与他保持距离。他:“姑娘方才捂住在下口鼻的手,有股异味!”她淡定作答:“方才上了躺茅厕,忘记净手。”他:“……”她是臭名昭著、嚣张跋扈长泽长公主,他是冠绝无双、惊才绝艳的东临太子。当二人凑成了夫妻,仿佛也搅不出什么地覆天翻。然而被这二人坑害的路人含泪中指作者齐曰:你丫放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苏不平的彪悍人生

    苏不平的彪悍人生

    开局一个没有操作说明的残废系统,左有主神空间追杀,右有魔神虎视眈眈,只有一个史莱姆帮手的苏不平欲哭无泪。这怎么解?在线等,很急。
  • 万界幕后黑手

    万界幕后黑手

    无上黑手,饲养诸天,万界划为棋盘,执众生为棋!你是想做棋子,还是下棋人?
  • 何为咒

    何为咒

    一个乡下平凡少年,却身缠魔咒。为了解开身世之谜,破解魔咒,走进了这爱恨交织的世界,用其一生经历诠释了何为'咒'。
  • 7天让你读懂社交心理学

    7天让你读懂社交心理学

    心理学是帮助人们了解自我、洞察人生、解释行为的一门实用科学。人的心理千变万化,这也使得人的心理现象成为一个极为复杂和奇妙的领域。但通过大量的试验以及经验的总结证明,人类的心理活动仍然是有一定规律的,人们对心理现象事实上都很熟悉,只不过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解,因此觉得神秘罢了。
  • 留住故事系列:吉尔伽美什的故事

    留住故事系列:吉尔伽美什的故事

    《吉尔伽美什》是用楔形文字刻写在泥板上的世界上古老的故事。讲述年轻国王吉尔伽美什如何成长为一个有智慧、有力量的人。小时候他是一个有非凡权力,但也很有破坏性的小孩;他聪明、好看、结实,是父母眼里完美的孩子。女神阿鲁鲁为了让他成长起来,用泥土造了一个和他一样强壮、勇敢的小孩恩奇都,不打不相识的两人成为了彼此的心灵伴侣。他们相约历险,杀死怪兽,打败天牛,但恩奇都却不幸死去。伤心难过的吉尔伽美什渡河寻找永生的夫妇,但没能通过睡眠的考验,还被蛇吃掉辛苦得来的一株永葆青春的仙草。不过,这些充满神秘色彩的经历,让他成为一个成熟且尽职的国王,他把这些故事刻在了泥板上,与一代又一代的人分享。今天你看到的《吉尔伽美什的故事》,希望有一天你也能讲给自己的孩子听。
  • 轻狂霸少最萌妖妃

    轻狂霸少最萌妖妃

    这世间究竟有多少个时空?——安诗雯我的小东西,与你一起步入至尊之门。——清魅,今生今世,永生永世,你逃不掉了。——蔚蓝我只想要一切随心。——墨妹妹,哥哥陪你为祸苍生。——漠爱一个人是要看着他幸福。——潼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