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517100000010

第10章 随笔文论卷(10)

应该说,就是从“三农问题”开始,《天涯》开始从宏观整体性的讨论进入了一些微观的、具体的问题的讨论。这里列举一下,就有韩德强等关于西部大开发的讨论;潘维关于具体的民主制度的设计;郎咸平关于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调查报告,这篇文章很多人可能没有特别留意,是《天涯》2002年第一期发的,题目叫作《教会、股份制与监管》,是揭露号称中国最大最强的“庄家”德隆集团的,这是郎咸平先生在国内人文刊物发表的第一篇文章;还有王晓明的《九十年代与新意识形态》,揭露并分析批判1990年代以来新出现的市场意识形态,这个工作他现在还在做下去,并延伸到广告业、房地产业;还有孙立平《1990年代以来社会分层的三大趋势》,关注中国社会分层的调查与思考,孙立平是一个起始者……这些具体问题,《天涯》也没有触及一下就算了,很多讨论还在继续下去,深入下去。

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就是“生态问题”,前面说了,《天涯》发起过一次生态—环境问题讨论,推出过一个《南山纪要:我们为什么谈生态—环境?》,在知识界引起很大反响。但《天涯》并不就此罢休,在国内一些环保组织发起“保护虎跳峡”运动时,《天涯》立即做出反应,全文发表了他们的号召签名的呼吁书,《天涯》是当时唯一全文刊登这份呼吁书的报刊。这其实就是《天涯》自对“生态问题”的宏观的反思之后,进入到具体的一些行动的表现。接着,《天涯》到了最近,又和“自然之友”等联合发起了“自然生活与思想”的征文,希望在全社会推广一种自然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我们认为,这样的工作只要坚持下去,迟早会取得一些成效,比如在自然之友等环保组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北京等地的宾馆里已经不再主动提供洗涤剂,除非你需要时才会给你,确实一般宾馆里的洗涤剂、洗涤用品都给浪费掉了。还有比如室内温度,专家研究出26度是人体最适应的温度,而且空调26度时是最省电的,现在很多宾馆也都将空调的温度固定在26度……这些情况的出现,应该说与环保组织做的大量工作有关。从支持“保护虎跳峡”运动到“自然生活与思想写作”

征文,其实都是《天涯》对生态环境问题讨论的继续深入与具体参与。

因此可以说,《天涯》十年,其实也经历了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总体性反思到具体问题讨论的过程,但其基本的立场始终没有变化,那就是它在改刊之时确定的:道义感,人民性与创造力。以及后来又提出过的一个基本类似的主张:“立国,立人,立心。”

文学艺术:边缘底层的立场关于《天涯》的文学,学者张新颖有一段话概括得很好,他说:“文学是一个制度化的过程,在这个制度化的过程当中,伴随的是不断的排斥,就好像我开始接受到很多东西,但是后来有个人告诉我说那些不是文学,于是我就把它排斥掉了;然后再过一段时间,又有人告诉我什么什么又不是文学。比如说我小时候听老人讲故事,后来到我学文学的时候,就知道这个是故事,而不是文学。然后慢慢地排斥到最后,终于形成了一个越来越封闭、越来越孤立的一个圈子,这样的一个东西我们把它叫作文学。当然我们可以把这个圈子说得好听一些,比如说随着它越来越孤立,它越来越‘上升暞了,就是说它越来越‘高暞了。但我有时候想,如果文学不是一门‘上升暞的艺术,如果文学是一门‘下降暞的艺术,那么它会怎么样?文学在‘上升暞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的技巧、很多的意识、很多很精致的东西,但是它丧失的是什么?那样一个很广阔的、那样一个很基础的、那样一个在我们的文学教育中不断被排斥掉的东西,真的是没有用的东西吗?那样一个东西真的是和我们的文学没有关系的东西吗?所以说我觉得,像‘民间语文暞、‘作家立场暞这样的栏目的设立,不应该说是在文学这个门类之外又有了一个其他类型的栏目,不必说它是一个另外的东西,我觉得这个东西它就是文学,就是一个本来不应该被我们关到文学的大门之外的东西。”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张新颖在编辑年度最佳散文选本时,经常把《天涯》“民间语文栏目”里的日记或者书信之类直接选进去。而这个,也应该说是《天涯》最初开辟“民间语文”栏目的初衷,那就是把那些鲜活的、质朴的老百姓的带有文学创作色彩的文本保留下来,我个人称之为“反文学、反纯文学之道而行之”的文学创作,张新颖则称之为“下降”

的文学,“下降”到更广阔的地面上,而不是老悬在半空中的文学同时,它也引导作家与更广大的社会、生活、民众建构一种关系。确实,老百姓的书信、日记、检讨书、口头禅、公文、检举信,甚至判决书里,其实蕴藏着老百姓的语言智慧、反映着他们活生生的现实与生存状态。是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深厚的土壤与基础。《天涯》正是以这样一种边缘的底层的立场来坚持自己的文学之道。按韩少功、蒋子丹他们最初的说法,就是要让作家走向社会现实,让普通百姓走向文学。

基于这样的文学立场,《天涯》在它的各个栏目版块中经常互相呼应,比如在“作家立场”,经常组织一些作家对现实问题、社会问题及公共话题的讨论,比如反省所谓纯文学、反省个人化写作、呼吁重建公共性、重建文学与社会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等,《天涯》曾经发起过一个“作家和世界”的讨论,发表了五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格拉斯、萨拉马戈、希尼、戈迪默、奈保尔等关于当时世界形势的现场争论,同时还发表了诗人北岛的随笔《午夜之门》,写北岛参加一个国际作家声援考察团,到达巴勒斯坦,在枪林弹雨的恐怖氛围中,会见阿拉法特,对第三世界表示道义上的支持,还有作家张承志关于反对当时所谓“恐怖主义”这种说法的短文……这个专题一度反响强烈。

另外就是对“文化研究热”的引导。《天涯》最早对文化研究有过比较系统的介绍,由李陀主持、在《天涯》开辟过一个“媒体与大众化文化专栏”,这个专栏介绍过一些真正贴近现实的文化研究工作,包括英国、法国、美国的文化研究成果,把文学批评家的视野也引向更广阔的社会现实与生活。在这样一种思路下,《天涯》后来又相继发表了一些关于当代中国生活方式、文化现象与文化潮流的批判性的分析研究文章,如关于广告业、关于美容业以及所谓的木子美、超级女声、芙蓉姐姐等现象,为作家们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主流思潮的批判性视角。

还有就是关注底层。《天涯》在文学界率先发起的“底层的表述”问题的讨论。并且从两个方面来引导社会关注:一是让年轻一代开始关注底层。很多1970年代、19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他们对底层的生活完全不了解。比如说《天涯》发表过一篇《一个上海白领的心里话》,这个最早是在网上的讨论,说的是一个上海白领以前一个月的工资是8000块钱,到哪里都坐飞机,而且他一直生活在上海,出入的都是宾馆酒吧。在他的视野里,看不到穷人,所以他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穷人,直到有一天他出差到了一次陕西,才发现中国不仅仅是上海,中国原来还有陕西,还有黄土高原,他觉得很震惊,在网上发了这个帖子。从这个讨论开始,《天涯》发了一系列比较年轻的作者的文章,叫做“一九七零年代的底层经验”,谈这些年轻人到工厂、到乡村的一些观察、思考,引导年轻的一代关注底层;另外就是发起一个“关于底层的表述”的讨论,当时的初衷就是觉得中产阶级文学大行其道、铺天盖地,而作家作为社会的良心和灵魂的工程师,不能过于依强欺弱,不能过于恃强凌弱,作家就是应该站在弱势者的立场、边缘者的立场,应该多关注底层。这场讨论吸引了众多作家、批评家参与,比如王晓明、蔡翔、刘旭、薛毅、陈燕谷、摩罗、刘继明、夏榆等,讨论关于底层的表述,如何表述底层,讨论“穷人恒穷”,为什么穷人永远是穷的。这个讨论后来又延伸到其他文学刊物,还在继续。

同时,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上,《天涯》也倾向底层和边缘的作者。比如新疆青年作家刘亮程,很多年一直默默地在新疆的一个偏僻乡村写作,写了一系列散文《一个人的村庄》。《天涯》以前所未有的版面推出,并配以著名作家史铁生、李陀、南帆、李锐等的评论文字。刘亮程的散文迅速被广泛转载,并进入大、中学教材。还有安徽马鞍山的青年诗人杨键,本身是一个下岗工人,《天涯》从1996年起持续地发表他的诗作,如今已具有广泛影响,被誉为“草根诗人”。

此外,《天涯》还注意为作家们提供一些另类的文学资源与思想资源,比如对甘地的介绍。以往文学界热衷于介绍西方的潮流,而对于国情相近的亚洲国家忽略不见,《天涯》刊登了甘地的随笔《真理静修院院规》之后,在文学界反响强烈,有作家甚至将这篇文章复印了几十份散发给朋友。基于同样的考虑,《天涯》也注重对传统资源的挖掘,比如重新刊登钱穆、章太炎等人的文章,启迪当下。

“艺术”栏目的做法与“文学”栏目有些类似。比如关注一些边缘的新的艺术力量,像贾樟柯,《天涯》就比较重点的介绍过这个导演。《小武》刚出来时,《天涯》就发表了相关评论,后来,又接二连三地发表过关于了贾樟柯本人及其一些电影的介绍。还有国内的纪录片,由于纪录片一般都关注现实,与《天涯》的宗旨很接近,所以《天涯》几乎发表过国内大部分比较著名的纪录片导演和研究者的文章,像吴文光、吕新雨、张亚璇、温普宁、禹成明等。“艺术”栏目也发起过关于公共性与个人行为艺术的讨论,在艺术界颇有影响。

可以这么说,《天涯》在文学艺术界起到的作用,主要是一种精神的提审,而且是一种整体性的提升。为整体的文学艺术建设,提供了独特而重要的资源,是“立国、立人、立心”的一种“立”。

几点办刊心得与国内众多的文学刊物比,《天涯》无疑是独树一帜的。就内容而言,《天涯》的包容性非常突出,信息量也非常大。《天涯》的包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坚持自己的办刊立场的同时,尽量做到兼容并蓄。比如一般人认为《天涯》是一个“新左派”刊物,但实际上,几乎大部分有影响的自由主义者都在《天涯》上发表过文章,而且不少是他们的代表性文章,比如秦晖、何清涟、汪丁丁、徐友渔、刘军宁等,此外,保守主义的萧功秦、民族主义的王小东等,也都是《天涯》的作者。可以说,各种观点立场的作者和文章,《天涯》都一视同仁。《天涯》努力做的,就是提供一个公共的平台和讨论交流的场所;二是《天涯》的五大栏目“作家立场”、“民间语文”、“文学”、“艺术”、“研究与批评”的设置,使得《天涯》几乎包罗万象。此外在常设栏目如“作家立场”等五大栏目之外,还有不固定栏目如“特别报道”等,这样一来,几乎所有的人文门类都囊括其中,这就使得《天涯》能够涉及人文领域的所有方面,这样的雄心与气势,这样的宽度与广度,在中国应该说没有第二家。而且具体到其中的一些栏目,如“民间语文”,本身就包容性很强,既可以是历史资料,比如明清契约、文革日记等;也可以是现实内容,比如乡村中学志愿者书信、芙蓉姐姐网络自白等。

至于信息量,这是很多《天涯》读者对杂志最满意的地方。《天涯》每一期都讲究策划,但决不是干巴巴几篇文章一发就了事,而是经常在文章背后配发一些相关资料或文章,名曰“参考资料”、“参证文本”,将具体文章所涉及的背景及与此文章相关的内容一起刊登,使读者对文章的写作动机及其针对性一目了然,同时也扩大了读者的视野,方便读者看出文章背后的更多的内容,对此,不少读者称“受益匪浅”。此外,《天涯》还有一个小栏目“环球笔记”,这个栏目其实就是思想文学界信息动态摘要,其涉猎面很广,文学艺术思想文化无所不包,一些非专业读者对思想文学界的了解与掌握都来自这个栏目,他们甚至对这个栏目产生了依赖心理,评价“一册《天涯》在手,基本上对当下的思想、文化、文学界的动态、研究、创作有了一个大致的基本的了解,掌握”。而《天涯》也通过这个栏目,可以补充所刊登文章暂时未能涉及的内容,比如文化保守主义浮出水面后,《天涯》就接二连三地摘发了蒋庆、康晓光等人的言论,正好弥补了所缺。

而就形式而言,《天涯》也颇多创新:一是前面说的栏目设置,本身就打破了传统文学刊物按小说、散文、诗歌划分的惯例,一度在文学刊物中兴起一股模仿潮流;二是《天涯》支持和鼓励文体创新和文风变革,提倡自由的、活泼的文风,带头尝试“跨文体写作”,后来这也在文学界引领了风气;还有封面在国内率先采用牛皮纸设计,显得质朴、大方,也深具中国特色。

在《天涯》编辑部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要求:把每一期当创刊号来办。比如基本上每一期保证有一到两个亮点,这些亮点再逐渐深入,发生连锁效果,成为思想文学界的热点话题。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按《天涯》同仁的自我鼓励,就是要:“敏感,因而敏锐;关心,所以关注”,只有对现实、社会与民众有真正的关心与敏感,才可能真正地知其所知,想其所想,忧其所忧,才会提出他们也关注与敏感的问题,我在回答一位记者的提问时,就提出“要带着问题意识办刊物”,而只有这样,所提出的问题和讨论才不流于空洞、无聊、狭隘,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诗人于坚称:“《天涯》是国内最具原创性的人文刊物之一”。当然,我们不会因此暗地里沾沾自喜,更多地,我们视之为鼓励,视之为还要继续努力与前进的动力。

同类推荐
  • 北斗京华

    北斗京华

    周汝昌先生在行文当中,在透露出对于旧京风物的低回恋眷之情。举凡旧京岁时风物、风景胜迹、市廛风俗、饮食风尚、师友杂忆,毫不因历史尘封而褪色,鲜活历历如在目前。作者所记均是亲所见闻,故记地如临其境,记人如闻声咳。捧读此书,便犹似置身于老北京的文化氛围当中。
  • 人世感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人世感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名家雅谈:文化名家谈情感

    名家雅谈:文化名家谈情感

    本书选辑了30多位散文名家的作品,包括《初恋》、《恋歌》、《假如你想结婚的话》、《一切有命,莫勉强》、《拾玉镯》、《角落》、《情是根》、《爱的履历》等文章。
  • 空山灵雨

    空山灵雨

    许地山,名赞堃,字地山。现代作家、学者。小吋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1921年开始创作吋,便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在古文中,“华”同“花”),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 生命第一

    生命第一

    许多人不想重现汶川大地震的灾情,是因为人的生命在那一刻变得极端的脆弱与痛苦、无助与悲恸。但这是历史,这是客观。不记述这生命之苦,就不知道人类从动物世界走向衣冠楚楚、讲吃讲穿的文明历程的每一步痛苦与辉煌,这对人类更好地走向未来也是无益和有害的。
热门推荐
  • 夏末已情深

    夏末已情深

    高考那年顾欢言怎么也没想到本是匆匆一瞥奈何惊艳余生
  • 四处烽烟

    四处烽烟

    “圣上,草民只有四招,若是圣上胜得过草民,那可保圣上百年江山。”
  • 异界星河帝尊

    异界星河帝尊

    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哪怕是别人嘴里的废材。
  • 兽吼苍穹

    兽吼苍穹

    一剑毁阴阳,一环窃乾坤,吾血焚天下,吾命定轮回!
  • 宠婚,非你不娶

    宠婚,非你不娶

    因为祝贺他跟姐姐订婚,她喝了酒……醒来后被众人指责唾骂,被他冷眼刺伤,她爱得那么执着却从来走不进他的心里。当她忍不住说爱他时,他的唇形抿着绝情的色彩对她咬牙,带着你的野种滚出我的世界!她绝望的掉下眼泪,是我太傻太天真,错把怜悯当成是爱情。他找她多年,终于相遇,抵不住刻骨铭心的思念,他说,溪儿,你是一种毒,刻入我生命里戒都戒不掉。她冷声淡笑,先生,这世上最厉害的毒是爱的谎言……
  • 抱着回忆过一生

    抱着回忆过一生

    明润的月光照耀着,小院中一位温润如玉的少年弹着琴,旁边是一个小小的女孩儿,绕着他愉快的唱着歌。院外,一名小脸儿上残留着泪渍的小小女孩儿满眼期待的看着,她羡慕他们,真的。可是,只是一幕月下弹琴,便定了一世所向。是她的异想天开,亦或是一段遥远的回忆?
  • 山居新话

    山居新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下不识君

    天下不识君

    鸭老板遇上了楚楚,他的人生开始转折,娶了郡主,也许这是注定的莫也许这是楚楚的复仇计划……本书是《将军与妃子》的姐妹篇。
  • 蜀山瓦屋山之迷魂凼

    蜀山瓦屋山之迷魂凼

    瓦屋山迷魂凼,被称为陆地上的“百慕大三角。关于这个地方,有着种种离奇的传说。许多年来,曾有众多志士试图揭开她的神秘面纱。但是,她给世人留下一串串难解之谜……瓦屋山最大的谜团是山顶上的迷魂凼,很多人曾多次试图穿越但都告失败。瓦屋山迷魂凼,地形复杂,地质异常,入内常常出现罗盘失灵、钟表停摆等令人迷失方向的现象。有人曾误入其中受尽磨难,最后想尽办法才根据三点成一线的原理和水往低处流的自然法则逃出。
  • 快穿:智商,你还在吗

    快穿:智商,你还在吗

    “喂,系统,为什么我感觉我的智商不在了。”【叮!由于某种原因,你的智商已下线!近期都不会上线了!】“我擦,就这样你要我怎么完成任务!!!整我呢这是!”【叮!你的系统已下线!所有的事情由宿主沐域七自行完成!】“啊喂!别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