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590300000036

第36章 佛心篇(1)

心中有佛,你就是佛

以一颗佛心去看待世间万象,怀一颗佛心去做人做事,你就是佛。

用佛的眼睛去看,用佛的心去想

从前,在一座寺庙里有一个爱讲故事的小和尚。这个小和尚对自己的头脑、学问、智慧是比较自信的,认为自己要比别人聪明那么一点点。聪明人跟聪明人交流会觉得对方都能很容易理解自己的意思,而且那确实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而遇到一些学识浅薄、思维混乱、说话缠夹不清的师兄师弟们,每每他都会气急败坏,大发脾气,常常把一句:“你怎么还不明白?你猪脑袋啊!”挂在嘴边。师父为此批评了他很多次,他嘴上承认错误,但遇到类似情况,还仍然忍不住要发脾气。可是有一天,一次上山打柴的经历让他改变了看法。

这一天他的心情很好,柴也打得特别多。回去的路上他觉得有些累了,就放下柴担到溪水边喝点水,洗一把脸。这时碰到了小和尚的老朋友——小猴子。小猴子经常来这边玩,也经常碰到上山打柴的小和尚。日子久了,他们就成了好朋友。小和尚洗完想要拿汗巾擦脸,却发现汗巾还挂在那边的柴担上,他也确实是很累了,于是就指着柴担,示意让小猴子替他去拿汗巾。

小猴子跑过去,从柴担上抽了一支木柴,给小和尚拿了过来。小和尚觉得很有趣,又让小猴子去拿,并用手比划呈方形,嘴里说着:“汗巾,汗巾。”小猴子又去,拿回来的还是木柴。小和尚笑得更开心了,这次他拿一块石头丢过去,正好丢到汗巾上,然后指给小猴子:“看到了吧?拿那个汗巾。”小猴子再去,拿回来的还是木柴,而且还是一幅得意洋洋的表情,好像在说:“你看,我多能干!”看着小猴子一幅志得意满的样子,小和尚笑得前仰后合。

回来以后,小和尚把这件有趣的事告诉了方丈。于是方丈问他:“你跟师弟们讲道理,他们听不明白,你就会发脾气。可是小猴子听不明白,你为什么反而觉得有趣?”小和尚一愣,回答说:“小猴子听不懂是很正常的,因为他是猴子,可师弟他们是人,他们不应该听不懂我说的道理。”

方丈说:“应该?什么又叫做应该呢?首先每个人天生的悟性不同,悟性好的人,并不是他的功劳;悟性差的人,也不是他的过错。就算是悟性相同的,后天所处的环境又不一样。出生在书香门第的人,并不是他的功劳;出生在走卒屠户的人,也不是他的过错。就算是环境一样的,能遇到的师父又不一样。遇到一灯和尚的,未必是他的功劳;遇到酒肉和尚的,未必是他的过错。人与人有这样大的差异,你凭什么就能说谁‘应该能’怎么样呢?”

小和尚听到这里,低头不说话了。方丈接着说:“更何况,天道无常,人世无常。今天他比你差,你可以看不起他,明天他若比你强了呢?那时候他再来看不起你,你心里感受却又如何?”

小和尚惭愧地说:“师父,我知道我的错了。”方丈却摇头道:“不,其实你最大的错,却并不在于此。”小和尚睁大了双眼问:“那我的错在哪里呢?”

方丈说:“错在你没有学着用佛的眼睛去看,用佛的心去想。”小和尚忽然觉得,自己似乎就要领会到一些什么东西了,于是连忙磕头说:“我佛慈悲,求师父教我!”

方丈微笑道:“你仔细想一想,同样是不能理解你的意思,为什么你对师弟就会发怒,对小猴子就会开怀大笑?他们是相同的,而变化的是你自己。所以问题并不出在他们身上,而出在你身上。你不对小猴子发怒,是因为你是人,他是猴,你比他的智慧高得多,因此你就可以包容他的错误。而你师弟他们是人,你也是人,你的智慧跟他们是同一个档次,因此就包容不了他们的错误。如果是佛呢?佛看到你师弟们的错误,他会发怒吗?他当然不会,因为佛的智慧可以包容一切。”

最后方丈语重心长的对小和尚说:“你最大的错误就在于,没有试着用佛的眼光去观察世人,用佛的慈悲去怜悯世人,用佛的智慧去包容世人。”

醍醐灌顶

待人待事都要有宽容和悲悯之心。世上的人和事物都有感情,只要用眼去看都是可以看见的,只要用心都是可以交流的。用佛的眼睛去看,用佛的心去想,则事事明了。

身出家不是出家,心出家才是出家

有一天早晨,黎明的曙光正向着大地展开的时候,佛陀在河畔散步。忽然,远远的地方,一个青年像发狂似的向佛陀奔来,口中还不住地叫着:“我苦啊!我苦啊!”

青年终于跑到了佛陀面前,佛陀就用慈悯的眼光看着他,他也用怀疑的心情看着佛陀。终于佛陀的庄严之相摄住了他发狂的精神,他跪在佛陀面前说道:“您是不是名叫大慈大悲的佛陀?请您慈悲救救我吧!我是迦尸城的耶舍,我实在被生活困惑得不安。旭日高升的白天,声色财利困扰得我没有休息的时候;华灯初上的黄昏,舞姬们又集合起来举行豪华的宴会。当初,我也曾为此陶醉迷恋过一时,但日子久了,我真寻找不出这其中的乐趣。昨夜,当宴会结束的时候,我拖着疲乏的身体,颓靡的回室就寝。正在昏沉朦胧之中,我做了一个噩梦,再也不能入眠。我就从床上起来,走出寝室,忽然看到我私爱的舞女同一个音乐家正在戏弄,我当时再也无法忍耐,怒火在我的胸中燃烧起来。我的神经也就错乱了,因此,发狂似的,半夜就从家里跑出来了。我一路盲目地狂奔,像被一股什么力量驱使着似的,让我在黎明的时候,跑到了缚罗迦河的这边来。我看您大概就是被人称为大觉者的佛陀吧!请求您救我!我心中实在很烦闷!”

佛陀慈祥地用手抚摸着耶舍说道:“年轻的善男子!我正是你所说的佛陀。你不要烦恼不安,你见到我自会安稳自在。你现在可以把心静下来想想:世间有永久不散的筵席吗?人生哪里能永远亲密的住在一起?你不要悲伤,这本是一个虚伪的世界。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无常的,我们的身体尚且不能依赖,哪里能要求别人都属于我们自己?你得度的机缘已到,你就把这一切放下罢!”

耶舍听到佛陀的法音,像甘露似的滋润着他被怒火烧着的心灵。他再看看佛陀慈祥的面容,激动得流下泪来。他跪在地上痛切陈情,要求佛陀准许他出家。

佛陀又再用悲悯的眼光看着耶舍,说道:“耶舍!你现在立刻回家去吧,你的双亲这时候都在焦急的挂念着你。出家,并非离开家庭才叫出家。身上虽然穿起出家的衣服,而心却染着世间的俗情;人虽居住在深山丛林中,却时时不忘怀一般的名利,这怎么能叫出家呢?如果身上虽然装饰着华美的璎珞,而心却光明清净,能降服烦恼的怨敌,对人没有怨亲的分别,还能以真理教化世人,这才可说是真正的出家。你要出什么样的家呢?”

“佛陀!您开示出家的意义,我全部了解,也能接受。我请求佛陀允许我出家,做一个真理的传播者,做您的一名弟子。”

佛陀当即答应了耶舍的请求,接纳耶舍成了一名佛家弟子。

醍醐灌顶

生活中,常常会有很多的世俗的烦恼让我们不开心。既然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不如抛开一些些世俗杂念,抛开一些虚无的东西,少一些欲望,少一些胡思乱想。让自己的内心得到解脱释然,自然就能生活得轻松自在了。

木雕是佛祖,也是上好的柴火

很久以前,在深山中的一座古刹里,有一位出家的禅师,庙里只有他和一个小和尚,由于古刹地处偏远,人迹罕至,年久失修已显倾颓之势。禅师就决定带着小和尚四处化缘,准备重修古刹。

出外化缘的日子并不容易,转眼间已经过去一年的时间了,筹集到的银两还不够修一座庙门的,小和尚非常灰心丧气,时常抱怨道:“师父,像我们这样化缘,要何年何月才能凑齐重修庙宇的银两啊!”而禅师却总是什么都不说,只是让小和尚继续跟他一起化缘。

日子仍旧一天一天的过去了,仍然是走千家过万户,仍然是每次少得可怜但从不求回报的几个铜板,但禅师却依然详细地记下他们每个人的名字。

就这样一路走来。一天,来到了一户大富人家,富户听了禅师的来历就慷慨的表示他愿意为禅师提供修庙的所有银两,但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禅师在庙修好后,为他的家族立一块功德碑以保佑他的家族永世大富大贵。禅师听完,没有接受富户的馈赠,便告辞赶路了。

从富户家出来之后,小和尚终于忍不住责怪禅师道:“师父,我们一年来辛辛苦苦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重修庙宇吗?现在有人愿意帮我们达成心愿,一次提供所有的银两,你怎么反而拒绝了人家呢?”禅师仍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朝前赶路。天色将晚,师徒二人来到一座破庙前,进去歇息,禅师让小和尚生火做饭,小和尚面露难色道:“师父,天已到这般时候,我到哪里去弄柴火啊?”禅师一指木雕的佛像道:“那不是上好的柴火吗?”“啊!”小和尚大惊道,“师父那是佛祖啊!”禅师意味深长地说:“在你眼里这木雕就是佛祖,而在我眼里木雕就是木雕。”听得此言,小和尚顿悟,从此安心的与禅师一起云游化缘。

五年之后,师徒二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筹足了修庙的银两,重修了庙宇,再塑了金身。就在开光的那天,十里八村的百姓都扶老携幼的前来参拜,禅师将所有布施银两的万千善家的名字刻成了一块功德碑立于庙中。从此古刹香火旺盛,护佑一方。

醍醐灌顶

对于很多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键在于心境不同。木雕的佛像在凡人的眼里是木雕的佛祖,在禅师的眼里它仅只是木雕而已。不执著于事理本身,才能有所建树。

心中有佛,你就是佛

一天,一个年轻人去拜见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慧能问道:“你从那里来?”

年轻人恭敬地说:“从不远的地方来。”

慧能心想:“这么小的年纪就有如此造化,真是难得!”

于是又问道:“你的生命在哪里?”

年轻人答道:“生命?我早就忘记了!”

慧能十分欣喜,召唤少年向前近来:“好好说,你府上是哪里?”

“浙中。”

“来拜见我是为了什么事?”

年轻人说:“世间均是垃圾,无处容身,请师父收我为徒。”

慧能为了考验他出家的决心,笑着说:“不要出家!”

年轻人坚定地说:“不要不出家!”

后来,这个年轻人继承了六祖的禅风。他就是著名的南阳慧忠禅师。

慧忠禅师在河南的深山里苦修了40年,与世人隔绝,没有任何烦恼与欲念,终于见到了清明的世界。

有个僧人问他:“怎样可以成佛?”

南阳慧忠微笑:“放下,忘掉。”

“怎样才能物我两忘?”

“超越一切,无欲无求!”

“佛是什么?”

慧能扬眉大笑:“佛就是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想一念,你就是佛。”

醍醐灌顶

我们在谈到佛理的时候,常常觉得佛学的思想、理念离我们都很遥远,是我们很难触及到的东西。实际上如果我们真的想走近它的时候,就能发现它已经存在于我们身边,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了。只要你心中有佛,你就是佛。

处处皆有佛性,人人均能成佛

从前,有一个乞丐,并不经常出去乞食,却总是躲在寺庙的一个角落里静静地合掌念佛,而且总是在念佛之后才去乞讨。每当有人施舍的时候,他总是面露喜色,不停地说:“因缘!因缘!”即使别人不给,他也会说:“因缘!因缘!”小孩子用石头打他,他也只是说:“因缘!因缘!”因此,人们称他为“因缘乞丐”。

夜晚的时候,他没有住的地方就在别人的屋檐下过夜。一个寒风刺骨的晚上,一个书生因为天黑没有看见他,竟在他头顶上小解,乞丐醒来,喃喃地说:“因缘!因缘!”

书生大吃一惊,不停地道歉,乞丐急忙说:“不敢当,不敢当,都怪我睡错地方,吓着了你,这也是你我的因缘。你向一个乞丐道歉,实在是让乞丐不安!”书生被他深深地感动了,立刻向他许诺说:“只要我死在你的后面,我一定厚葬你!”

真的没过多久,因缘乞丐就在一家人的屋檐下死去了。书生信守了自己的诺言,为乞丐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然后将其火化。但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乞丐居然在火焰中获得了重生,他浑身散发着耀眼的金光,向书生说道:“感谢你将我的肉身超度,剩下的东西就是给你的补偿。”然后就消失了。

后来,书生在乞丐的骨灰中发现了几十颗水晶般透明的紫色舍利子。

醍醐灌顶

我们经常会凭借一个人的外貌特征、穿衣打扮来判断一个人的身份地位,这是一种很冒失的做事态度。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今天你看不上眼的一个乞丐,说不定将来会变成救济你的富翁。切勿以貌取人,因为处处皆有佛性,人人均能成佛。

有些看似非凡的神通,其实并没有多少价值

从前,有两位师兄弟希望得到名师指点,能够深入佛法的堂奥,便结伴同行,到各个名山去参学。两个人跋山涉水,不知不觉也踏遍了岭头云朵,但是依然云深不知处,寻访不到名师的踪迹。于是二人决定分手各自寻师访道,并且相约等将来彼此有成就的时候再来互相切磋。

年长的师兄天生喜欢神奇怪异的事情,因此礼拜了一位五通仙人,学会了天眼、天耳、神足、他心、宿命等五种神通,并且时常行走人间,显现神通,赢得万人的惊叹膜拜,俨然一代教主模样。而师弟本性恬淡知足,皈投在佛教僧团,每日诵经念佛,样样发心。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二十年过去了。有一天,师弟奉常住命令,要过江到对岸小镇为信徒们祈福。师弟一路迤逦,信步走到江边,只见千万条的垂柳把江畔装点得绿意盎然,碧波上水鸭悠游戏水,陶然忘机。

这时,从林荫深处走来一位身着道袍的道人,大步地向江边走来,看到正在候船的师弟,热情地握住师弟的双手,惊喜地嚷着:“师弟!怎么会是你?”

师弟听到声音,仔细一看,果然是二十年不见的师兄,虽然身材伟岸如昔,但是岁月早已写在脸上皱纹,两鬓星霜点点。师弟也欢欣地拍着师兄的肩膀,雀跃地说:“太意外难得了,转眼间二十年都过去了,师兄你还是老当益壮,不减昔日威仪。”

师兄看到师弟很是高兴,便急切地问道:“想当年我们师兄弟同时拜别师门,到四处去寻师访道,不想二十年后却在江边不期而遇。这二十年之间,你遇见了什么名师,学了些什么法术?不妨说来听听。”

师弟一派闲雅笃实,淡淡地回答说:“我没有学到什么法术,我只不过在佛教的僧团学一些佛法,平日搬柴运水,听经闻法,看看经藏。我只是白天吃饭,晚上睡觉,保持一颗平常心而已。”

师兄一脸鄙夷地说道:“想不到二十年不见,我还以为你有不凡的表现,原来也不过是个饭囊子。”

师弟听了,就反问起来:“喔,师兄你这二十年又完成了什么辉煌的道业?”

师兄就洋洋得意地说道:“说起我的成就,那可就不得了了!我和五通仙人学了五种神通,无论多么遥远的地方,我只要运用天眼通都能一目了然;相隔多少重的墙壁,我的天耳通都能听得、现在、未来的事情,我只要进入宿命通,便能历历如绘,浮现眼前;说起我的神足通,那可厉害了,不管千岩叠嶂还是江河大海,我都能自在飞跃,如履平地。如何,你要不要见识见识我的广大神通?”师兄说完就显出一副跃跃欲试的态度。

师弟听了,不置可否地报以轻笑,两师兄弟谈话间,两人已到了岸边。

突然师兄撩起道袍,双手打揖,对师弟说:“师弟!我先走一步。”接着随手摘下一片嫩叶,抛向浩瀚的江波上,双足一蹬,脚尖轻踩着叶片,凌波虚渡,渡到彼岸,踏脚处如蜻蜓点水,随点随化,了无波痕。

同类推荐
  • 五百罗汉之谜

    五百罗汉之谜

    《全彩五百罗汉之谜》由云一编著,以罗汉为开端,从介绍罗汉起源一直到佛教的宗派传承,洋洋洒洒间。带出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八百罗汉的相应解释,最后具化为佛陀、菩萨、僧信、与佛结缘的人物和形形色色的佛教人物。作者通过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和一个个佛教典故来深入浅出地诠释深奥佛法的传布、佛教宗派的发展与传承。本书对大量的资料进行了筛选,精心构建了一座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越的通向佛法之桥。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2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2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尽心尽力第一,不争你我多少。嗔心起时要思员,熄下怒火最吉祥。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以虛养心,以德养身;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 星云日记17:不二法门

    星云日记17:不二法门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十七册。收录星云大师1992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梦中说梦”、“逆增上缘”、“把心找回来”、“广结善缘”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修心

    修心

    本书讲解了在如今这样一个繁华浮世里静心、清心、养心、修心的重要性。美好和善良的心,是人最强大的后盾,也是智慧的化身,由此,它教会我们懂得自己,善待他人,从而心性清透、人生通达,社会和谐。
热门推荐
  • 异界兽世:晚安,夫人

    异界兽世:晚安,夫人

    言玲豪门千金,却因喝水噎死,她仰天长哭“天要亡我啊!”,意外穿越兽世,一妻多夫制,女尊男卑的世界,天下第一的圣兽居然屡次“偶遇”她?心机biao的臭狼,居然靠下药上位,恩……是时候实行美男诱惑了。冷酷的腾蛇吐着蛇信子,冷冷地看着她身边的雄性,“爷就是要上位,你们不服,打的过我?”阳光帅气的大老虎,怒道“玲儿是我的,你们都滚!”,“砰砰砰”……一阵打斗声传来,“错了错了……玲儿是大家的。”PS:(甜宠文)
  • 社会党国际:变化中的组织、思想与政策

    社会党国际:变化中的组织、思想与政策

    “政治前沿新知识文库”以“资政”为视角,聚焦于“国家治理”中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政府与政党权威、文化、政治与网络、国际问题与国际战略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将各学科研究的前沿知识与“国家治理”实践中的重要政治、政策问题结合起来,以中高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读者对象,致力于更新其执政理念,提升其执政能力,努力打造一项影响深远的出版工程。
  • 刀剑天涯

    刀剑天涯

    斩龙刀,饮风剑千年前横空出世,引来修真界的腥风血雨,少年聂龙自幼在母亲的抚养下长大,11岁那年得知了自己的父亲曾是修真界有名的大人物,从此,便决心踏入修真界,获斩龙,灭妖族,战神界,拯救天下苍生,看似冷酷的外表下却怀着一颗柔情的心,问少年你将归何处,吾愿一间茅草屋,陪吾爱之人到白头
  • 钟云记之神决

    钟云记之神决

    倒霉透顶的孩子,前世的谜团,不知名的神秘老人,奇怪的眼睛,在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玄机和爆笑事端?走进去。一探究竟。
  • 作死宝鉴

    作死宝鉴

    “少爷,快作死,不然任务就失败了!”小小天焦急地提醒着唐一。“稍安勿躁,我这不是在想到底怎么作死呢么!”唐一看着眼前小小天列出的最佳方案,每一种都十分极端,并且产生的数值都非常巨大,一时间难以抉择。“没时间啦,少爷,你这个任务要是不完成,失败惩罚可是···”唐一这才想起任务的失败惩罚,吓出了一身冷汗。“走吧!是时候开始作死了!”
  • 山村小神农

    山村小神农

    小农民修仙,给美女治病,陪神仙聊天,种地,养殖,修路,度假村……修仙耍酷我在行,脱贫攻坚我最行!
  • 超神学院之冰雪女王

    超神学院之冰雪女王

    穿越到了超神学院,还成为了天使。“如果我要守护的注定要毁灭,那我绝对不会坐以待毙!”(读者群:419484469,欢迎有兴趣的书友加入^ω^)
  • 灵器使

    灵器使

    漫长的岁月,伴随着文明的发展,与时光一同见证历史的器物从岁月中醒来,有些选中凡人与其一同守望世界,有些则不甘堕入凡尘意寻回往日传奇。
  • 萤火虫yhc

    萤火虫yhc

    本文由萤火虫引起主人公的认识直到男女主人公在一起了
  • 人间特色

    人间特色

    一个只要活着就好的人的两年高中生活。一个人无聊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