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24500000002

第2章 除夕饺子

食俗就是饮食的风俗,又称食风、食规,是指有关食物在筛选、组配、加工、销售与食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中国的食俗出现很早,而且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过年过节有食俗、访亲拜友有食俗,纪念历史人物也有食俗,而且,中国地域广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们信奉各种宗教,自然就形成了宗教信仰食俗。各式各样的食俗构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吃饺子的习惯,饺子馅有各种各样,如芹菜馅、韭菜馅、牛肉馅、鱼肉馅等,制作方法也五花八门,如蒸饺、煮饺、煎饺等。人们喜欢在破五(农历正月初五)吃饺子,入伏吃饺子,冬至吃饺子,尤其喜欢在除夕吃饺子。要说这除夕饺子,不仅做法吃法都很讲究,更象征着团圆、喜庆,成为中国食俗的一大景观。

我们都知道除夕夜要吃饺子,可是饺子从何而来,又为什么要在除夕夜吃呢?关于这个问题还有一个民间传说。相传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饱受饥寒之苦,有的甚至双耳冻伤。南阳有个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他看见百姓受疾病折磨,心里非常难受,决定为老百姓治病。由于人多,他和弟子在空地架起帐篷,支起一口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的药材,再用面皮把它们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和汤一起送给人们服用。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老百姓喝了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从冬至吃到除夕,不仅抵御了寒冷,还治好了耳朵的冻伤。于是,人们就在庆祝新年时一起庆祝耳朵复原,模仿张仲景的方法制作这种食物,称其为“娇耳”。以后,为了纪念张仲景,人们常在春节吃“娇耳”,渐渐形成习俗,逢年过节没有“娇耳”吃是万万不行的,这段故事里说的“娇耳”就是现在的饺子。从这则故事看,饺子和除夕吃饺子的习俗可能都起源于张仲景的“娇耳”。

关于饺子的起源,不仅有民间传说,也有实物和史料考证。1959年在丝绸之路的要塞吐鲁番,从一千四百年前的王墓中出土了作为随葬品的被风干了的完整的饺子,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饺子,由于当时我国还没有关于饺子的史料记载,就产生了一种说法:饺子起源于中亚,其后普及到全世界,出现了藏饺、沙俄饺、印度饺等,后来传到了中国。还有人认为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年历史。关于饺子的史料,最早可追溯到汉代扬雄《方言》中关于馄饨的记载,后三国时魏人张揖的《广雅》中也提到类似饺子的食品。饺子在历史发展中有过很多名称,文献中就出现过“娇耳”“扁食”“汤中牢丸”“时罗角儿”“粉角”等等,现在南方人说的“馄饨”也是饺子的另一种叫法。可见,饺子的历史十分悠久。

至于除夕夜吃饺子,可追溯到明朝。明初,人们常用饺子祭神敬祖,而且要在除夕夜十二点之前把饺子吃掉,因为此刻正是子时,且值年岁更替,吃饺子(交子)可取“更岁交子”之意,有喜庆团圆、吉祥如意的意思。后来的人们沿袭了这个传统,每年都会在除夕夜十二点之前吃饺子。

随着历史发展,除夕吃饺子早已不仅仅限于“更岁交子”一个意义。春节是中国人最重大的节日,在春节期间,长辈们都会停下手中的工作在家休息,给家人添置新衣新物,并且包饺子庆祝新年,子女们则不管多远,都会赶回家和亲人团聚,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饺子,其乐融融,饺子就这样带上了团圆的色彩。在艰苦年代,饺子作为庆祝春节的食物,对穷人来说是一种奢侈品,很多家庭一年也吃不上几顿饺子,除夕饺子成了一家人心中的期盼,盼除夕饺子,就好像盼着来年的平安、幸福。小小的饺子成了与家人团聚的象征,成了新的一年希望与收获的象征,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渗入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心中。

除夕饺子不仅意义独特,从选材到煮法、摆法、吃法都有特殊的讲究。

首先是选材。包饺子是件麻烦事,要擀饺子皮,还要和饺子馅。饺子馅有多种,常见的就有猪肉馅、羊肉馅、牛肉馅、三鲜馅、芹菜馅、酸菜馅、白菜馅、野菜馅、鸡肉冬笋馅、鱼肉韭黄馅、香菇肉馅、香菜馅、西瓜皮馅、茴香馅、番茄鸡蛋馅……其中以猪肉馅最为正宗,可与任何蔬菜搭配。除夕时人们包饺子选馅不仅要根据个人口味,还要考虑饺子馅中蕴含的意义。人们通常会根据饺子馅的发音,取它们的谐音意义,在各种各样的饺子馅中寄寓美好的心愿。比如芹菜馅有“勤财”谐音,顾名思义,是对勤奋务实的鼓励和追求;韭菜馅中有“久财”之意,是祈求长久的物质财富,也是对天长地久的祈祷;酸菜馅中酸菜就是“算财”,计算自己的财富;白菜馅是“百财”馅,是对百样之财的祈福;野菜馅是“野财”之意,绿色、健康的意外之财,谁不喜欢呢?此外,还有些饺子馅像香菇馅,人们根据香菇向上鼓起的形状赋予它努力、进取、向上发展的意义;牛肉、羊肉馅中的牛、羊也都是吉利的字眼。饺子馅中都带有美好的祝福,除夕时吃进这种祝福,来年就有个好运气。

其次是煮饺子。除夕夜煮饺子烧火用的柴草要用豆秸秆或芝麻秸秆,代表火越烧越旺,来年的日子像芝麻开花—节节高。锅里煮饺子不能乱搅,要顺着一个方向,贴着锅沿铲动,形成圆形,有“圈福”的意思。有些地方煮饺子时还要加入少许面条共煮,与饺子一起吃,细细的面条和元宝形的饺子在一起,寓意“银丝缠元宝”,图个吉利,寄托人们的美好希望。

饺子煮好后,不能胡乱摆放,先在中间摆放几只元宝形饺子,然后绕着元宝一圈圈地向外逐层摆放整齐,意思也是“圈福”。有的人家甚至规定,盖帘无论大小,每只盖帘上要摆放九十九个饺子,意思是“久久福不尽”。 关于这个习俗,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很穷,大年三十家里没有面也没有菜,听着邻居剁菜包饺子心里非常着急。没有办法,只好向亲友借来白面,又胡乱弄了点杂菜凑合成馅,包起了饺子。因为饺子格外珍贵,就一圈一圈由里到外摆得非常整齐,也很美观,刚刚从天庭回来的灶王爷看了很高兴。和这户人家同村的有个财主,平时吃惯了山珍海味,根本不把过年这顿饺子放在眼里。财主家用肉、蛋等料包成了饺子后,胡乱放在盖帘上,灶王爷看了很不高兴。吃饺子时,财主家的猪肉馅变成了杂菜馅,而那户穷人的饺子却变成了肉蛋馅的。原来,是灶王爷对财主家包饺子的态度很不满意,为了惩罚他,就把两家的饺子给暗中调了包。这件事传开后,人们都把年三十的饺子摆放得整整齐齐,以讨个“圈福”的彩头。

最后是吃饺子。除夕的年夜饭有很多种,其他的可以不吃,但饺子是必须要吃的,吃饺子时还不能囫囵吞枣,得慢慢品尝,因为说不定哪个饺子里就有一枚硬币。除夕包饺子时,通常会放几个硬币在饺子馅里,谁有幸吃到,就表示在新的一年里会有钱花,或长命百岁。此外,有些老人还会边吃边念“菜多,菜多”(财多)等古语。饭后,盛饺子的盘、碗,乃至煮饺子的锅,摆放生饺子的盖帘上,都必须故意留下偶数饺子,意思是“年年有余”。

俗话说:“舒服不过倒着,好吃不过饺子。”饺子不仅味美,还为中国人的春节增添了说不尽的节日气氛,意义更美,真可谓是中国第一“美”食。

同类推荐
  • 老北京的梨园与夜话

    老北京的梨园与夜话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解读《宦经》

    解读《宦经》

    古代官场复杂多变,龙蛇混杂,在此立足已是不易,高居人上尤为艰难。有鉴于此,人们对做的学问十分重视,在此精研的人也不在少数。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做官的认识总是失于片面,其观点也是支离破碎,缺乏全面,系统、精准的本质论述。为了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原文,注译者作了解析原文要旨和阐释其指导意义的释译,又根据历朝历代的史实,撰写了相关的事典,对原文精髓加以论证和具体说明。释评视野广阔,事典故事生动,它们和原文互为补充,构成了本书哲理性与可读性皆强的显著特色。
  • 大家家风

    大家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灵、塑造人的品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在这些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上,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新时代的父母,又该如何树立家风?迷惑之时,我们总能在过往的历史中寻到一些痕迹。民国时期成长的大师、名家,多有其家风渊源,那时的社会,可说是“藏智于民”,许多家庭是文化世家,有深厚的学养。虽然彼时的民国,翻天覆地的革命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传统制度崩塌,新生力量正在萌芽。新旧碰撞中产生不少智慧的火花,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涌现出来不少杰出的人才,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们中很多人来自同一个家族。无论是梁启超“一家三院士,满门皆才俊”的家教传奇,还是宋氏家族中宋氏三姐妹的高雅仪态和成功教育,或是钱氏家族文学大家、科研专家的培养,或是合肥张家对四姐妹的教育,都是值得探究和学习的。本书将讲述那些名门大家的家风传奇,破解世家望族那不为外人所知的传承密码,为今时的家风教育点亮一盏灯火,让迷惘的父母们在这些历史的痕迹中领会家风教育的智慧。
  • 你可能不知道的香港

    你可能不知道的香港

    本书是发表于《南方都市报》的专栏文章合集,作者籍内地人才引进计划前往香港工作,没正经为香港做过多少贡献,倒是因为走过不少地方、住过不少逼仄的出租房及接触过形形色色的香港人,通过自己的观察体会对香港和香港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识,回内地工作后写成了这样一些文章。香港离内地很近,然而又没有想象中的近;越来越多内地人来到香港,但对于香港的认识却仍然一知半解——香港人为何羞于吵架?香港幸福感最强的上班地点为何不是中环?香港女生为何喜穿裤袜?清晨的红磡为何会出现“鬼市子”?在香港没有老外的“趴体”为何是卢瑟的“趴体”?跟香港女生聊天话题为何离不开衣服包包?为何住在板间房才能感受最真实的香港?疏而不离的香港家庭关系背后又隐藏着什么?这一切的背后,是城市的鲜活还是人群的趣处?是观察的敏锐还是好奇心的不懈追逐?林嘉文,现媒体工作者,曾于香港从事IT工作三年。
热门推荐
  • 海滨罐头厂迷案

    海滨罐头厂迷案

    海滨罐头厂曾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广东作为知名的家族企业红火了十多年,却因为两个罕见的美女的到来,陷入纷争而逐渐衰落,而随着两位美人的消失,罐头厂的鬼故事却愈演愈烈。有两位少年,誓要解开其中谜团,却发现。。。。。
  • 末世名流

    末世名流

    时值乱世,江流与黄钰战于凤凰之巅,众人观瞻。泼墨的剑雨劈向四周,波及者众,这场较量10年之久的明争暗斗,终于将走向句点……
  • 强强联手:兄控王爷笑面虎

    强强联手:兄控王爷笑面虎

    不求你为我舍弃繁华,只求与你仗剑天涯。她,是为了爱情不顾一切,双手沾满血腥的杀手;他,是大盛朝权倾朝野的病娇笑面虎王爷。任务目标竟然就是他,他云淡风轻:“我就是轩墨奕,与其杀我,不如与我一起共谋天下如何?”“那你许我何?”“许你富贵荣华名满天下。”“呵,我不需要。”只需从此之后,你的背后有我。
  • 天帝武道

    天帝武道

    一本最低级的武道功法,方辰初踏武道,遇残魂夺舍,却让他觉醒了灵魂天赋,走上强者之路,开始他精彩纷呈,热血沸腾的武道征程。纵横九天十地,横扫四合八荒,独尊乾坤寰宇,无敌古今未来。凝法灵,锻神魂,炼肉身,筑真我,证武道。
  • 让灵魂躲躲雨

    让灵魂躲躲雨

    一杯清茶,一缕光线,一本好书……轻轻抚慰,阅读是一种生命的享受。智慧、美丽、梦幻、快乐……慢慢品味,人生永远在书香里跳跃。
  • 防灾避险我来学

    防灾避险我来学

    事实上,除了成年人的防灾避险和保护外,我们少年儿童也需要通过自身学习及训练来掌握防灾避险常识,这不仅保护自身生命安全,更造福全家,终身受益。学生安全问题,既关系家庭的幸福,也关系社会的稳定,面对灾险,其实我们可以自行应急、转危为安的。
  • 闲人路慢漫

    闲人路慢漫

    作为一个被至高神明选中的穿越者(亲女儿),白优表示摸鱼划水才是正道,我要享受路途的快乐,主线什么的我不在乎反正也没有惩罚于是白优在成为路人大佬的道路上走的越来越远白优:“给我记好了,我只是一个路过的咸鱼罢了!”
  • tfboys你是我的初心唯爱

    tfboys你是我的初心唯爱

    这是一部诉说着玛丽苏与现实相结合的“矛盾”的四叶草成长经历的青春校园小说,也是九月四叶草的处女作。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喔^_^
  • 镜像世界V方舟帝国的王

    镜像世界V方舟帝国的王

    异国度攻略计划小说!!总而言之就是主角带领手下在异国度打拼出领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