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57400000015

第15章

至此,事件的源头翻出来了,一切都始于邱思民把衣服送给蒋小晴的那一刻。

表面上看,谁也没有控制杜莉萍的行为,之后的一切举动都是她自己的选择,然而,任何一个人,只要他曾经像杨君那样连续观察杜莉萍一家的行为,就能发现他们的生活规律和习惯,以及每个人的性格,这些貌似简单的习惯和特征,恰恰构成了每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质。这种特质一旦形成,便很难改变,任何人都是如此,杜莉萍也不例外。她的行为不会超出她的习惯,即便偶尔有违背惯常规律的时候,但左右她行为的,仍旧是她自身的性格。每个人的习惯左右着每个人的行为,我们以为,在许多时候是人们自己在选择方向,而实际上,选择方向的是躲藏在我们身体里的性格,譬如:面对两盘大众都喜欢的食物,一盘有辣椒,一盘没放辣椒,喜欢吃辣椒的人一定选择第一盘,而不喜欢吃辣椒的人一定选择第二盘。这种选择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有人想要毒死那个喜欢吃辣椒的人,他只要在有辣椒的食物内下毒就行了,即便被害者有选择的权力,在他自身固有性格的指引下,他必然会吃下有毒的食物。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就像是一组编好的程序,只要有足够的耐心观察和分析,一切人物的行为都是可预计的。

“你想说什么?”东方听到这里,已经觉得全身毛发悚然。杨君的这个关于程序的理论,从根本上绝对了一件事:人生来就没有自由,生来就受自己的性格控制,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那么,受自己的性格控制,这究竟算不算受自己控制呢?这种思考让东方头脑一片混乱。

杨君在想到前述关于程序的问题时,头脑里也产生了同样的混乱。但他很快抛开了这种思考,回到现实中来。经过那一番分析,他得出的结论是:从邱思民将衣服送给蒋小晴的那一刻开始,她的死亡结局就已经不可避免了。

因为蒋小晴得到一件如此昂贵的衣服之后,依照她的性格,必然会向平时的死对头乔茵茵炫耀;而依照乔茵茵的性格,也必然会要求母亲给自己买一套同样的衣服;依照杜莉萍的个性和习惯,茵茵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对手又是自己一贯讨厌的女人的女儿,这件衣服也就必然会买——事情进行到此,各人的个性严格遵照“程序”进行,不需要任何外力的介入,就能依照某人事先的设计进行。至此之后,也就是蒋小晴向乔茵茵挑衅的第二天,同样也是杜莉萍死的那一天,“程序”继续运行着。

“程序”运行的第一步,也是杜莉萍死亡关键的一步,是她每日都要服用的那种对抗低血糖的药物。必须保证在事情发生的那天早晨,杜莉萍没有服用这种药物,否则,即便之后的一切都依照“程序”执行,缺少了低血糖这个要素,杜莉萍也许就能稳稳当当地走下楼梯,什么事也不会发生。

谁能让杜莉萍在那个早晨不服用这种药物呢?

服用药物已经成为杜莉萍的习惯,如果说在此之前,支持“程序”运行的,是每个人固有的性格和习惯的话,在药物这一环节,要让“程序”依照既定的思路走下去,要做的却恰恰相反,不是要维持习惯,而是要打破服药的习惯。这种习惯要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打破?在乔江说完事情的起因之后,杨君就想到了这个问题,随后也很快得到了答案——杜莉萍那天早晨没有服用药物,是因为放药的瓶子空了。照杜莉萍自己的说法,前一天晚上最后一次吃药时,药瓶里还剩下半瓶药,第二天早晨却莫名其妙地空了。

谁能将药瓶倒空?

必然是在杜莉萍前天晚上服药之后,到第二天早晨吃药之前,这段时间里和她有接触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这一点杨君也作过调查,在这段时间里,和杜莉萍有过接触、并且有机会将药物倒空的,除了乔江父女之外,就只剩下邱思民。那段时间他一直命令杜莉萍加班,并且自己全程陪伴,完全有足够的机会做到这件事。

从已经知道的情况可以看出,在“程序”运行过程中,邱思民是一个出现得最多的干扰因素,许多时候,如果不是他的作用,事情完全会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因为有了他的努力,杜莉萍周围发生的一切,都引导着她朝既定目标前进。

杜莉萍在那天早晨,发现药瓶空了之后,没有服药就直接出门了。仅仅这一点,并不能保证她必然会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她完全可以在公司附近买药之后再服用。

另一点促进低血糖症状发生的事情发生了:杜莉萍平时经常在家门口车站周围的小贩手里买早点吃,这样,到达公司时,就不用再次下楼。但是,在那一天早晨,所有的小贩好像约好了似的,全部休业一天。

于是杜莉萍没能吃成早餐,至少是在去公司之前没能吃成早餐。

如果她在这里吃过早餐再去上班,即使没有吃午餐,即使没有吃药,也未必就一定会发生低血糖的症状——她是中午赶去东江广场的,那时候离午餐时间并不远,人体的调节能力也许能让她扛过那个时候。

杜莉萍是否能在家门口吃上早餐,当然不会是因为小贩们“偶然”的行为——严格的“程序”是不能依靠偶然的。杨君相信,小贩们的集体休业,必然也是某人在背后的努力结果。经过调查,不出所料,被后那人正是邱思民。他只需要付出对他来说微不足道的一点钱,就足以让那些小贩们欢天喜地地休息一天了。那笔钱究竟有多少,谁也不肯说出来,但从卖烧饼的小贩可以回家养老这点来看,虽然钱不会太多,但也绝对不会太少。这又是一个利用人的性格的典型,或者说是利用人的贫穷。这些小贩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一天的休息竟然会和另一个人的生死挂钩,既然有人愿意出钱,休息休息又何乐而不为?

所以杜莉萍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地没有在车站吃到早餐。

之后一系列的事情都已经注定了,杜莉萍进入公司之后,立即便被邱思民叫进自己的办公室,要求核对几笔账务,早餐和药都没有时间去买。这一核对很快就到了中午,正常人都会觉得肚子饿,更不要说杜莉萍这么一个低血糖患者了。但邱思民仍旧拖延着时间,直到公司午饭时间过去了,才放杜莉萍出来。此时,杜莉萍的毛病大概已有了些表现,据公司里的人回忆,她当时脸色非常难看,浑身直冒虚汗。如果是一般人,也许会向老总提出自己身体不舒服,需要进餐。然而,杜莉萍家里条件不好,思民公司提供的薪水待遇,在其他地方是不可想象的。杜莉萍很珍惜这份工作,也很需要这份工作,加上她本人性格的原因和邱思民一贯的蛮横表现,对于身体的不适,她采取了常用的隐忍方式。

杜莉萍的隐忍和隐忍的结果,早在邱思民算计之中,从他找关张调查杜莉萍的那一刻开始,杜莉萍的死亡程序就开始运转了。通过录像,邱思民掌握了她和她家人的习惯和性格,并且利用这些习惯和性格,略微施加点外力,就能让一切照他预订的进行。杜莉萍就像一个被人偷窥了头脑中程序的机器人,依照错误的指示一步步走向死亡。东江广场是杜莉萍死亡的终点,但却是犯罪的起点,至少是直接导致杜莉萍死亡的一系列精心布局的起点。这一系列的精心设计,都有一个前提:东江广场那条楼梯的栏杆必须是损坏的,否则杜莉萍也未必一定会死。

听到这里,东方长长地吐了一口气:“照你这么说,为了杀杜莉萍,邱思民从半个月前就开始布局了?”

“不,”杨君摇了摇头,“应该是从一年前开始,这个局就已经设置好了。”

“嗯?”东方已经听出味来了,但他还是想让杨君自己证实他所猜到的一切。

“根据我的调查,一年多以前,邱思民曾经找到另一位私家侦探,通过同样的方式监控杜莉萍一家人的生活,时间长达两个月。在这之后,他便与陈总合作开了思民文化公司,并且将杜莉萍招进了自己的公司。不久,东江广场的改建计划出台,”杨君意味深长地停顿了一下,“我完全是出于好奇才去调查了东江广场的改建计划。”

“你认为他们的计划会有那么庞大?”东方的声音几乎有点颤抖了。

“我只是尽量把它朝大了去想,”杨君说,“只是空想想,又不会害着谁。你猜我查到什么?”

“什么?”

“东江广场改建计划的总设计师,在杜莉萍死后,和邱思民同一天失踪了。”

“他们有关联?”

“你说呢?”

“难道连东江广场的楼梯,也是这次杀人计划的一部分?”

“没错,”杨君点了点头,“每个人看到东江广场那道危险的楼梯,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这里会出现这样一条楼梯?另外一点,东江广场通外其他地方的车站只有一个,这么大的广场却只有一个车站,这又是另一个不合理的设计——我详细调查过,当时的设计方案中,几乎所有的人都对这两点提出了疑问,并且表示反对。但因为设计师是行业内的权威,而且也是主要投资商,这个荒谬的案子在众人的反对下还是实施了。”

“太可怕了。”东方喃喃道,“这么说,邱思民在第一次全面调查完杜莉萍之后,便将杜莉萍招进公司,目的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权力来控制杜莉萍的行动;这之后,东江广场的设计师,根据邱思民拟定好的杀人方案,将东江广行建设成为一个最佳的杀人场所……”

“是的,与此同时,邱思民开始扮演一个心理变态的角色,专门剪各处的铁栏杆,这样也就为他之后剪断东江广场的栏杆做了铺垫。”

“有一点我不明白,”东方说,“东江广场的铁栏杆不是案发半个月前剪断的吗?这期间为什么没有人来维修?”

“广场的维修是由开发商负责,”杨君说,“你明白了吧?”

“明白了。”东方一口气喝光杯中的茶水,摇头叹息道,“虽然你说的都有些道理,我还是没法相信。有谁会为了杀一个女人费这么大的心思?随便弄出个事故不是简单得多?”

“我也没法相信,”杨君说,“不过这就是真相。杜莉萍在2003年6月提出要回聚水坳长住,就在她提出这个要求后两天内,邱思民便找关张对她进行调查——由于之前已经有过一次调查,这次调查想必只是为了确认杜莉萍某些习惯依旧保持不变。调查完毕之后,邱思民便剪断了东江广场的铁栏杆,半个月后,杜莉萍就死了——这一系列活动是串在一起的。起初,我也不相信东江广场的设计师会和这事有关系,但是,他和邱思民有两点一致:他们都在案发后失踪了,两人都有心理上的疾病——你还记得林彬吗?他也是在撞了罗佳之后失踪,同样也有心理疾病。”

“他们的心理医生是谁?”东方扳着手指问。

“哦?”杨君敏感地看着他,“你已经知道他们的心理医生是同一个人了?”

“猜的。”东方说。

“没错,他们的心理医生都是同一个人,我问过他们的家人,他们的心理医生是南城的著名心理学家斯华。”

听到这里,东方长长地吐了一口气。

“怎么了?”杨君问。

“又是斯华。”东方说。

东方追查林彬的下落,线索到了斯华的心理治疗中心,就嘎然而止了。咨询中心的电脑资料里没有林彬的名字,之前的判断似乎都是错的。

将林鸥送回家后,在回家的路上,东方一遍又一遍地回想,究竟推理在什么地方走上了岔道。然而,无论他怎么回想,线索最终仍旧指向斯华的心理治疗中心。

推理错误,或者咨询中心的电脑里的资料错误,两者必居其一。东方没找到自己推理上的漏洞,便决定从咨询中心的资料下手。

斯华心理治疗中心有自己的网站,在网上随便一搜便搜到了。网站的介绍和一般的心理诊所没多大区别,斯华和另外几名心理医生的照片被贴了出来,关于斯华的介绍占了整整一个页面。这些资料对东方来说都没什么用,至少在当时没用。首要的任务是找到病人的资料。

病人的资料不可能公开放在网络上,东方稍微花了点时间,用了点不能言说的手段,直接进入斯华心理治疗中心的电脑,仔细搜寻了一番,病人的资料非常详细,病因、看病的时间、进展等等,一览无余。他在这些资料中来回找了好几遍,也没发现林彬的名字。

如此看来,似乎真的是推理错误。

东方再次审视自己的推理过程,依旧不知道错误发生在什么地方。

也许资料隐藏在别的什么地方,自己没找到?但这有个前提,那就是斯华心理治疗中心主动隐藏了斯华的资料——而在当时看来,咨询中心没必要这么做。

或者是某一次误操作不小心删除了林彬的资料?这种情况的可能性近乎为零,不过世界上有时候就是有这么巧的事情,由不得人不信邪。幸好,电脑上的资料虽然可以销毁,人脑中的资料却无法销毁。林彬如此频繁地出入中心,必然有许多人看见过他,只要找到为他治疗的心理医生和当时值班的护士就行了。

同类推荐
  • 黑暗中的笑声

    黑暗中的笑声

    《黑暗中的笑声》是小说大师纳博科夫戏仿通俗剧的黑色寓言,一九三二年在柏林写成,书名为《暗箱》,在巴黎和柏林两地出版;一九三六年由韦·洛伊译为英文,以原名在伦敦出版;一九三八年由纳博科夫本人作大幅度修改并重译后在纽约出版,更名《黑暗中的笑声》。小说仿效二三十年代电影中盛行的那种廉价三角恋爱故事,一开始就以电影为题,引出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男主角欧比纳斯想用动画片这种新技巧让古代大师的画作“活动起来”,提议与讽刺画家雷克斯合作。欧比纳斯对影院引座员玛戈一见钟情,“着了魔似的爱看电影”的玛戈一心梦想当影星,当她确信他属于能为她“登上舞台和银幕提供条件”的阶层后,便决定与他来往。欧比纳斯为招待明星而举办的宴会,却为玛戈与昔日情人雷克斯重逢创造了机会,由此构成三角关系,直到小说以悲剧结束。
  •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本书主要讲述“鹦鹉螺号”(或音译为“诺第留斯号”)的故事。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受邀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本书作家是19世纪法国作家,著名的科幻探险小说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 野蛮人柯南

    野蛮人柯南

    柯南是一位远古时期的勇士,无父无母,但上苍赐予了他过人的天赋和无穷的力量。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遇到了一位神秘的长者,教他武艺。学艺出师后,这个貌似野人的勇士独自闯荡江湖,幸有斗士、男巫以及小偷的协助,他多次化险为夷,最终战胜了野兽、荒蛮部落和女巫。在一次与女巫的惊险相遇后,他获得了一柄威力神奇的巨剑,这柄剑是古代英雄用来战胜邪恶势力的“王者之剑”。从此,他手持“王者之剑”,走上维护正义的侠客之道……
  • 听见你的心声

    听见你的心声

    《微阅读1+1工程·听见你的心声》为“阅读1+1工程”系列图书第二辑中的一本,收录了作者厉周吉近十余年创作及发表的优秀微型小说作品共80余篇。所选作品短小精悍,语言或朴实平淡或优美华丽,给读者讲述了一个个动人心扉的小故事。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阅读1+1工程”代表了中国微型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平,向读者推荐了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
  • 星空沉睡者

    星空沉睡者

    《星空沉睡者》是第四届“光年奖”一等奖获得者游者的代表作。三个月前,飞船闯入了人类的视线,人类陷入发现外星人的狂喜中;在排查了近三年的全球天文观测记录后,人们发现这艘飞船的到来至少早在半年前,飞船漂浮在太阳的第三颗行星(地球)和第四颗行星(火星)之间,人们开始忧虑外星人到来的目的、高等技术的潜在威胁,联合国迅速集结而成一个应对小组,筛选出世界上最优秀的宇宙飞船驾驶员,让他代表人类与外星人对话。这场人类所重视的文明之间的对话却一波三折,这个在星空中沉睡的外星人,只是一直说着“不要打扰我的美梦”,拒绝与人类对话。直到第三次人类与星空沉睡者的对话,外星人存在本身的秘密终于被解开。
热门推荐
  • 白衣卿相——柳永

    白衣卿相——柳永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
  • 九世神恩

    九世神恩

    这是关于一群被神选中的人和选中他们的神的故事,他们肩负天命,他们将在这个世界,用自己的九段人生,书写传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吴趼人全集:写情小说集

    吴趼人全集:写情小说集

    本书收录了《恨海》《劫余灰》《情变》《电术奇谈》等四部写情小说,以在老上海的《月月小说》等杂志上的连载为底本,整理而成。《恨海》将两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置于庚子事变的大背景之中,在描写他们劳燕分飞的离乱经历的同时,还为人们展现了一幅幅惊心动魄、生灵涂炭的历史画面,从而使他们的个人悲剧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劫余灰》是一部家庭伦理悲剧,以反美华工禁约运动为背景,描写了一对青年情侣的惨痛遭遇,是对罪恶社会的血泪控诉。作品情节曲折,故事生动,在口语运用和风俗人情描绘上生动逼真。《情变》系吴趼人之绝笔,描写一对旧时代的小儿女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人性与礼教的深刻冲突。《电术奇谈》原为日人演述英国一桩奇案,由方庆周详述,吴趼人据此“衍义”,此书情节虽有依傍,但实为吴趼人之再创作。
  • 一武封神

    一武封神

    我这一生,不拜天地,不敬鬼神,只求武道第一,败尽天下大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青春盟约:清纯明星少女梦

    青春盟约:清纯明星少女梦

    5个人,5双手紧紧相连。我们说过,要一起一辈子,哪怕万劫不复。也许是上天注定,从我醒来见到你的时候,命运就把我们连在一起了吧。青春少女成为耀世00后少女超火组合,一条明星之路的坦坎。
  • 吐沫横飞

    吐沫横飞

    HOLD不住的想作文猛料,让郁闷得人惊鸿爆笑,不禁慨叹道,还是做个精神病更快乐。
  • 大道唯魔

    大道唯魔

    中央神州有十三古郡,分别是大豫、大荒、大雾、大澹…每一郡皆广袤无边,沧桑古老,光怪陆离,容纳万国。又有海外神境得承太古,无数神庙圣庭,蕴万千玄妙世界,滋生神祗,各霸一方。大梦之泽,天外来地,自成一域,内诞亿万妖魔,吞吐天地元灵,孕无穷至宝。为证道混元,人间圣朝、飘渺仙门、无上魔宗、西陲外教、边荒蛊门……各路势力纠缠不休,肆虐苍生大地。……一个难民营中的卑微少年,挣扎求生,夺气运,入宗门,踏修行之途,与仙斗,与魔争,与妖战,经历万劫,坚道心,守信念,在这波澜壮阔的混乱时代,踏向永生之路。PS:本书前期稍慢热,精彩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