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927700000017

第17章 返城,争抢回家的通行证(1)

从大喇叭和广播,听到外面的好消息;又记起黄浦江畔,记起自己是上海人;公章“砰”的一盖下去,一个家庭解体了;挤在火车上三天四夜,鞋带全都绷断。

到70年代后期,高考全面恢复,全社会思想解放正在萌发,国家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给许多彷徨中的知青带来强烈冲击。上山下乡运动积重难返,长年远离家乡的知青正在失去耐心,陆续出现倒流回城、上访请愿等等动向。返城风潮正在从边疆、乡村波及到各地的大中小城市。

与早年从内地迁到新疆的老职工相比,上海支边青年虽然也已经在兵团安家,但还是难以完全安心。漫长的岁月与遥远的距离,并未真正削弱思乡之情和内心深处的回城渴望。当60年代末插队的弟妹们已经纷纷返城的时候,他们这些当初知青的先锋,再一次面临着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了。

花二百多亿换来四个不满意

全国知青的所谓“胜利大逃亡”,是从云南西双版纳的景洪触发的,代表人物丁惠民,也是一位来自上海的知青。1978年9月,他冒着极大风险,给当时任******副总理的******写了一封******,信中历数广大知青的困惑、烦恼和对生活的无望,希望能在政府的帮助下回到原籍家乡。10月7日,****中央发出《关于召开全国知青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的通知》,下决心解决积压的问题。

据说当时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委托一位分管的副总理组织调查知青的总体情况。最后得出的说法是国家花了两百多个亿,那时的两百多个亿,换来四个不满意:“国家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地方政府和百姓不满意。”

进入1979年以后,这些支边在新疆的上海人也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可能要改变了。因为从亲友的来信里得知,全国都在松动。云南那边是疾风暴雨式的,一下子争取了三个月,就把问题解决了。在新疆的上海支边青年也都收到了家里来信,知道弟弟从黑龙江回来了,或者妹妹从江西回来了,不断地有这种消息。所以他们免不了要着急起来,心想怎么就把我们给忘了?

在他们中间有一种说法是,他们当年被动员出来支边的时候,没有父母当大官,他们不是普通市民就是家庭出身不好的。但后来上山下乡的知青呢,父母当大官的不少,因为在****初期给打倒了,或靠边站了,他们的子女也只好走;到后来,爹妈平反,又坐回到位子上,就会为自己的孩子想些办法。而像上海支边青年这些走得早的,没有背景的人,为什么就不能回去呢?

事情的变化还得从三十多年前说起。1979年,身处南疆阿克苏农一师5团的上海人顾幸运,听到广播里有关知青回城的政策,她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开始要有转机了。

因为各个连队都有广播站,就像全国各地的农村一样,大喇叭挂在树上或房上,最高的房子上肯定有最大的喇叭。连队每天早中晚都用大喇叭广播,转播中央台的节目,播报各级的通知或任务安排,播送政治文件、革命歌曲、样板戏等。大家早晨起来,中午吃饭,或扛着锄头拿着镰刀从田间工地回来,我能听到那个大喇叭在广播,任何角落都能听到。

关于回城的政策,顾幸运第一次就是从广播里听到的,那意思是,如果上海的家里属于特困情况,本人就可以回去。她和旁边的同伴都互相诧异地看看,不用说,一下子意识到有回去的可能了!

人人都相信,只要上面开口子,就表示有希望。从那以后,他们就开始没什么心思干活了,抑制不住地高兴,整天在田头工地、在宿舍里都是跳啊、蹦啊、吵啊、说啊,好像真的就快要回去了。

那天,周敦福和其他人正在连队外面挖排水渠,通信员送信来了,路过他们旁边,就没往连部去,直接掏出信看看说,谁谁谁,你们有信。有个人手最快,他把信拆开刚一看,马上叫起来:“妈的!上海有好消息了,能顶替的可以回去啦!”

各地解决知青回城问题初期,还是沿用50年代起实施的城镇职工顶替政策。而远在新疆已不大年轻的近十万“上海青年”,能够顶替父母工作的毕竟是少数,其中那些幸运儿成了大多数人眼红的对象。当年农二师34团的李良高,率先接到家里给办好的顶替回城手续后,是悄悄离开团场的。他明白,为什么大家眼红?倒不一定是妒忌。问题是,谁一走对大家是个刺激。都不走,几十年一起下来了;而一旦有的能走,有的不能,结果就都坐不住了。

总之,这些已经把塔里木当作家园的人,忽然又记起了黄浦江畔,记起了自己原来是个上海人。在他们的心底,其实从来也没有放下那梦里的石库门和南京路。同时,当十多年的青春抛撒在大漠戈壁,当步入而立之年的“上海青年”大多在地窝子、土坯房里结婚生子,他们早已完成了从城市学生到兵团农工的身份转变。

那些年间,他们已经在生产建设兵团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他们长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忙着婚姻嫁娶,养儿育女,还忙着添置家什用具。而这个时候,外面的世界正发生着超出他们想象的急剧变化。

回城呼声淹没在遥远的边陲

中央在解决云南知青问题的时候,就有相关干部提出,应当一并考虑新疆的上海支边青年。但是从上海至新疆的列车上搜集反映上去的信息是,上海青年每次探家都大包小包地往新疆运东西,可见他们已经很安心了,所以暂时可以轮不到给他们解决。但是,实情真的如此吗?

1979年春节前的一天傍晚,南疆阿克苏农一师14团的欧阳琏,从收音机里听到了云南发起知青返城并取得成功的消息。

当时是在排长家里,他们六个上海人坐在那儿聊天,收音机开着,听到了中央广播电台的“全国新闻和报纸摘要”,里面提到云南的事情。大家听完以后都没有走,谈到很晚,先是发发牢骚,后来忽然就提出来,我们干脆也集体请愿吧,大家一拍即合。于是便写了个海报:“定于正月初五礼拜天上午,在团部商店门外,举行上海支边知识青年聚会,商讨相关事宜。欢迎积极参加。”

这个消息一下子在整个团场传开了。到了那天,骑自行车的,坐毛驴车、牛车的,走路的,农场的上海青年能到的都到了,有的连队简直走空了。聚会的时候就都站在那里,大家议论什么?主要形成的话题,就是讲云南知青、黑龙江知青能回去,我们在新疆的这些人为什么不能回去?我们也要自己争取。

这次在14团的自发集会之后,他们议论得不少了,但是怎么能有结果呢,大家推举出几个代表,到乌鲁木齐的农垦局去反映共同的回城要求。因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制曾经在1975年取消,团场都划归农垦系统。

接待这些代表的干部说:“你们当年不是自愿报名来的吗,怎么现在又都要求回去呢?”先拿这个话敲打他们。接着又说了:“你们和其他地方的知青不一样,你们是支边青年,就相当于移民了。”似乎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仅仅是支边青年,就不属于知识青年行列。既然不是知青,就没有名分,不在中央文件所指的范围之列,那还来说什么落实知青回城政策?不是胡来嘛。

去反映诉求的代表就这样无果而返,没法给等在家里的大伙儿一个交代。不过他们碰壁之后不但没有放弃,反而当即决定效仿云南知青,直接派代表去北京,向中央反映情况。1979年2月24日,新疆的上海支边知识青年代表又出发了。在这些代表里面,欧阳琏年龄稍长,阅历较多,又一向热心和有担当,很自然地成了一个牵头的。当时大家讨论后提出来,14团每个连队两百多个上海人中间选派一个代表,然后一人出一块钱,凑了两百多块,这个代表到北京的来回路费和开销都有了。欧阳琏临走的时候,把自己的一辆从上海托运来的“永久”牌自行车卖了六十块钱,放在身上。

经过数天数夜的长途旅程,他们下车以后,出了北京站,首先看到的景象让他们很意外。正值“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期间,各个****站前面早就人满为患,许多人就席地睡在火车站的广场上。那年月等待平反昭雪的人实在太多,满地都躺着破衣烂衫的男女老少。

他们这些代表,都在连队的大喇叭里听过不知道多少遍,那个时候李双江唱红的《北京颂歌》,“北京啊北京”,多好听,多么伟大壮丽,多么令人向往。可是到了首都北京,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幅景象,他们禁不住心里都少了一些乐观。

有关部门派人在站外等上海支边青年的代表们,他们被拉到远郊区一个偏僻的招待所。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此后在北京的那么多天,仅仅关于他们身份的说法就一直难以认定。上面的口径原则上没变,依然还是说,你们去新疆的这些人不属于知青,是屯垦戍边,是“****”以前的事情,所以和云南、黑龙江的那些情况不一样。你们是支边青年,他们是知识青年。

就为了这个名分一直在那里讨论,甚至断断续续争论了五十二天。事实上,这十万上海青年在60年代是作为知青运动的先例,大规模地集体到新疆。最后,总谈不下去也不行,人家给他们下的结论是:“承认你们是知识青年,但是要跟后来上山下乡的知青有个区别,你们叫做‘支边知识青年’。”这样的叫法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他们搞不太清楚。

当初,杨清良在上海作为基层团组织干部,自己也参与了支边的动员和招收工作,所以他就有条件掌握更多的资料,比较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而此行,他也是代表们的带队人之一。在北京的这次对话会上,在最僵持的时候,如同是庭上拿出关键证据,杨清良从包里拿出准备好的一个大信封,在众目睽睽之下把它打开,将里面的文件材料一一排开在面前的桌子上。

所有人自然都伸过头来看,只见里面有1963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上海从市到各区的招生简章、录取通知书、沿途须知手册等等。上面都盖着公章,其字样是:“新疆上海知青招生办公室。”一目了然。当时各个区都是刻的这个公章。

之后,杨清良特意从中把******知青办74号文件拿起来出示,对在场的人说:“这份文件的第一条,我来背给各位听一听好不好—‘凡是1961年以来,全国各大城市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均享受知识青年政策。’各位领导,这可是国家权威部门的正式文件呀!”

在乌鲁木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档案室里,现在可以查到相关文件,上面标示着“支边知识青年”。另一方面,那一次上海青年的代表还搜集并呈交了大量的证据,比如当初每个人进疆的光荣证上就写的是“知识青年”,印得清晰可见。

那次上海青年们到北京反映情况,虽然谈得艰难,但面对他们迫切的诉求,高层随后派出了工作组,前往戈壁深处的基层团场调查摸底。

调查组有一个刘济民,是农垦部的一位负责人。在团场马上传开了,北京的工作组来了,大家听到消息都很高兴,感觉上面说话算数。领导的车走在路上,连队的人都跟着吉普车在后面跑,路不好,特别颠簸,车走不快,所以人都能跟着吉普车跑。正好遇到前面木桥被水冲垮了,上海青年就纷纷跑来,直接跳到大渠里,人分两边,把吉普车抬了过去,热情高涨。

工作组到了农场以后,腾出一个院子接待,结果,院子四周,甚至附近的树林子里,白天黑夜都站满了等候消息的人。男男女女,都是一起在这里苦干了十多年的人,而且都还讲着同一种口音:上海话。

但是如此热情的阵势,让工作组很不适应,可以说很紧张,甚至后来有一种被围困不得解脱的担心。尽管实际上只是这些上海青年的期望太强烈了。三天之后,虽然没有得到什么承诺,但大家还是礼貌地站在路边目送走了工作组。

希望闪现之后,是漫长的等待。整个过程从1979年初到1980年末,这期间,国家频频发生的大事,似乎把上海支边青年的回城呼声淹没在了遥远的边陲。

从偏远连队汇集到阿克苏

据说,上海支边青年呼吁要求返城的那年,一场黑风暴刮了七天七夜。因为他们长年开荒造田,没有了胡杨林的阻挡,整个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仿佛都被卷到了空中,暗红色的悬尘在天地间拉起了巨大幕布,七天七夜看不见太阳和蓝天,分不清白昼与黑夜……

在那个记忆中异常寒冷的初冬,成千上万的男女,这些昔日的上海青年看上去已经不那么年轻,也已经无异于农工了,他们从各个偏远的连队,走向团场,又从团场走出来,顶着刺骨的风沙,沿着塔里木河,沿着他们亲手修筑的公路、林带或者干渠,陆陆续续地,汇集到了阿克苏地委大楼的前面。

原农一师副师长赵国胜,在阿克苏干休所的家中做着手势说:“当时的情况是,忽然各个团场的都纷纷赶来了,一下子在阿克苏集中了上万的上海青年。以后回过头来看这个问题,我们一些当领导的抱着避而不见的态度,把上海青年要求回城的举动,几乎看成了敌我矛盾。当时我是阿克苏农垦局的副局长,这时候呢,农垦局其实没有权力,也没有力量来制止了。”

回家的愿望被迅速催生与放大。此时,上下奔走的欧阳琏,不知不觉中成了上海支边青年返城的一个富有号召力的人物。阿克苏的请愿人群一度进入地委大楼,事情的性质似乎陡然变化了。

同类推荐
  • 纪实中国2

    纪实中国2

    “纪实中国丛书”整合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风格的实力作者和作品一同进入市场,给图书文化市场带来回归理性的厚重作品。“纪实中国丛书”策划出版的作品以源于生活、贴近现实,贯穿生活哲理的写作态度,给阅读者带来一种久违的理性阅读、人文阅读的回归。
  • 伟大变革: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

    伟大变革: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蘑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 海雀,海雀

    海雀,海雀

    本书是一篇长篇纪实性报告文学作品,以贵州毕节市赫章县海雀村老支书文朝荣为描述中心,描绘了他如何带领村民植树造林,如何改变生态环境,如何使海雀村脱贫致富的故事。文朝荣的事迹不仅树立了新时期基层共产党员的“时代楷模”,而且也探索了在石漠化地区如何坚持生态和致富协同发展的路子。
  • 世界与你无关

    世界与你无关

    本书是十万字写给世界的狠话,也是六十个和你有关的片段及观点。故事是你们的,道理是大家的,并早已存在。丁丁张负责将它们收集起来,变成了这本书。书中所探讨的无非还是那些破事儿,却也关乎如何在爱里过得更好,如何失去也不难看,如何在真相中慢慢长大,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直面并解决人生的难处。当你失恋时,无人爱时,翻翻看——你都这么惨了,这些故事更惨,让你笑笑。感知世界,听老情歌,探寻爱和生活的难处解决之道,看贱人们受伤犯错又重新好起来,人生如此,其实我们都一样,从不普通,又那么平凡。
  • 我说嗯

    我说嗯

    这是一本四辑合成的短诗集,第一辑题名为《在路上》。包括《我说嗯》《等待》《我想告诉你》《敲门》在内,共计33首短诗。第二辑《局外者》中灯灯共收集了45首短诗。从《春天的敌人》开始,诗集进入了入第三辑组成。这一辑题名是《灌木丛》,别有意味。当一首《桃花劫》的闪现,灯灯似乎找到了必须革新自己以往的写作真谛,她的诗歌感觉又开始了新一程扫描。在整个第四辑《桃花劫》中,灯灯竟然放进了73首短诗,这是灯灯写作求新,求变,求质,求深的结果。与既往写作经验不同,灯灯把自己的写作视域,逐步从高山庙宇,内心墙壁,移向了烟火缭绕的尘世,移向身边的人事,移向历史场景、生活思考和文化反思。并逐渐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诗作。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墨绣添香

    墨绣添香

    “本王说过了,不会喜欢你,你还想纠缠到什么时候”“殿下真的从未喜欢过红绣一分一毫吗?”“从未”“罢了,那么从今往后红绣绝不会再缠着殿下半分”“你……”红绣困情思成狂,心上人心系一旁。此情怎可易相忘,不如成全伤断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掌中

    掌中

    一团光在苍茫的宇宙是如此耀眼。在它的光芒照耀下,可以看到,它的上方覆盖一只手,下方托着一只手。这双手无边无尽,不知是护,还是困?故事就发生在这团光芒耀眼的星系里的星球上。
  • 完美之路

    完美之路

    世界第一杀手——死神凌尘再次重生之后,他竟然身具这个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十个丹田!不仅这样,同时他还意外的掌控了创造与毁灭两大能力,拥有了这些能力的他又将会有怎样的遭遇?
  • 夏之飞鸟

    夏之飞鸟

    在最美的年华相遇,承诺携手一生,从旁若无人的童话世界,坠入了气象万千的人间。一路上,既有旖旎的风光,也有骇人的险恶。人心多变,还要不要一起走?还能不能走下去?
  • 窃仙

    窃仙

    恭喜发财、、、、、、、、、、、、、、、、、、、、、、、、、、、、、、、、、、、
  • 双世孽缘之小毒妃的木头王爷

    双世孽缘之小毒妃的木头王爷

    楚淮死了,做实验的时候被自己毒死了。谁曾想穿越了,对方竟是和安朝著名的木头王爷秋雨庭!而好死不死的是,他还长着一张和自己前男友一模一样的脸……
  • 我真的不是祸害啊

    我真的不是祸害啊

    重生后的余明在一番奇葩机遇之后,进入娱乐圈。面对娱乐圈,他觉得与其在做一名员工,还不如翻身当老板,看他如何打造自己的娱乐圈子,祸害他人,单女主。
  • 高冷法医不禁撩

    高冷法医不禁撩

    十几年前,地产大亨孔天威去孤儿院领养一个小男孩。那一年,粉雕玉琢的小孔霁,对上小男孩的视线,从此小鹿乱撞了多年。十几年后,一个荒凉贫瘠的村庄,身穿白大褂的他,带着橡胶手套有条不紊的工作,眉眼精致清冷,透着一种说不出的薄凉和禁欲。后来某一天,她停下了追逐的脚步。闭上精致的双眸,眼角泛泪:“原来,你真的不喜欢我。”小剧场江城一中足球场,校草闵言被两次告白了!气质才女捧着一束娇艳玫瑰,被无情拒绝了。娇纵大小姐抱着99朵菊花,被冷眼无视了。学校流言四起,孔霁回到寝室。舍友A:劲爆消息!闵学长被学妹用菊花表白了。舍友B:这傻帽是来上坟的吧!舍友C:哈哈,目测坟头草有一米高!孔霁:给学长上坟,坟头草一米高的傻帽是我!几人面面相觑,顿然爆笑。孔霁:”......”一场盛大婚礼上,出现了骚乱。小正太抱住男人裤脚:”爸爸,妈妈去哪了?””抓贼””苏牧叔叔是贼?”顺着目光过去。看着pu倒伴郎的女人,闵言寡淡的脸上瞬时布满阴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