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91500000003

第3章 藏地密码之茶马古道(1)

行走在318国道川藏线上的成都、雅安和康定,提起文化遗存的话题,提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话题,听到最多的一定是关于茶马古道的。

“我是在四川长大的孩子,从少年开始就对茶马古道的传说已有耳闻。上学之后,尤其是大学毕业后当了杂志编辑,接触的知识面更广了一些,有意无意地读过很多关于茶马古道的书,对于茶马古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次仁扎西声情并茂,开始为我们讲述茶马古道的往事。

……

茶马古道是一部史诗,它的肚子里装满了沧桑的故事,充满了形形色色的启迪。带着一颗朝圣之心,像收藏者一样沿着茶马古道去寻觅、去探究、去破译,我们寻觅到了一块净土,选择了一个观察历史、观察世界、观察人生的最佳视角。

神秘的茶马古道成了我们表达情感的载体——在历史的遗迹里圆自己的梦,那梦的重点不是金钱、物质和交易,而是行走。

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上,成都、雅安和康定是古代的几个大驿站和物流中心。从这里出发,茶叶、丝绸、棉花、香料、葡萄、苜蓿、胭脂、胡萝卜、辣椒、烟草、红薯、玉米、马铃薯……同时,西域各民族地区的药材、土特产和马匹也从古道输入中原。“茶马互市”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存在,曾对国家的财政、军事、经济、文化和民族团结产生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想象古代先人们有了行走的双脚,从东走到西、从内走到外。关于行走,尤其是茶马古道上的行走,其意义远比现实大得多。

拿成都来说,“天竺邛杖、蜀布路线”就是东到盐乡自贡和重庆、西到藏族同胞居住地、北接长安、南通云南的古商道。同时,它又借助茶马古道,可以抵达印度、尼泊尔和缅甸,甚至可以抵达波斯。川滇茶马古道亦因势而兴,直到建国后,随着公路铁路的修建,才逐渐衰落并消失。据考证,川滇茶马古道比丝绸之路还要早,古代的成都是中原进入西南边夷的最大关塞,中原与西南各民族的交流,都以它为中心。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月氏,13年后,周游西域列国的张骞回到长安。

他向汉武帝汇报了此行的所见所闻,在汇报中,张骞向皇帝说出自己的见识:“我猜测,大夏离我国一万二千多里,在西南边。天竺国又在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地的物品,应该离蜀地不远……如果从蜀地过去,既方便,又安全。”

于是,汉武帝派张骞带着礼物从蜀地犍为郡出发,去结交天竺。历史上,犍为郡是汉代时期的大郡,即今天的宜宾。张骞从汉代国都长安出发,朝西南走,到达成都后,沿着岷江经过今天的乐山到达宜宾,之后从宜宾逆金沙江而上,到达今天的攀枝花,最后沿着茶马古道到达昆明、到达缅甸、泰国。

张骞的此次出行有收获也有遗憾。遗憾的是他没有走到天竺;收获的是,这次出行结交了西南地区的滇国等国家,使汉代与这些西南边夷国家联系了起来。

张骞的出使报告写进了《史记》。

张骞向汉武帝汇报后,司马迁记写下了汉武帝的想法: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有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且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泽,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

张骞是汉代的信使,他不是商人,但他却在汉代与西域之间发现了巨大的商机。他设问,大夏为什么会有蜀地的产物?大夏在今天的阿富汗北部,大夏的蜀地物产是从今天的印度来的,那么印度的蜀物是从何而来的?

于此,他得出一个判断:毫无疑问这些蜀物是从茶马古道进入缅甸和印度的。

果然如张骞的判断,茶马古道以云南最为著名,但那只是古道的下游主干,这条古道的中游无疑就是四川,上游起点非长安莫属。事实上也是如此,茶马古道从长安到成都后,路分两条:一条经雅安、汉源过大渡河、西昌、会理,然后从攀枝花拉鲊渡金沙江上云贵高原,经永仁、大姚、祥云至大理,与云南通过缅甸茶马古道相连;另一条是从成都经乐山、宜宾跨金沙江进入贵州的赫章,再到云南宣威、曲靖、昆明、楚雄至大理。这两条路线为茶马古道的“天竺邛杖、蜀布”路线。

蜀地的茶马古道并不仅仅只有通往缅甸和印度这两条路,其实另外还有一条路,就是我们这支社会实践团队重点考察的文化遗存——目前史学界最为关注的“川藏茶马古道”。

川藏茶马古道从成都到雅安,翻过二郎山到达康定(打箭炉),然后到达理塘、巴塘、昌都、林芝、拉萨,最后到达江孜、亚东,通往尼泊尔、印度。川藏茶马古道山高路远,地形和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如果把物产直接运抵尼泊尔和印度,困难太大。所以,这条路更多地充当着四川与西藏之间的物流路线。中原战事需要与西藏交换马匹,藏地同胞则需要用马匹换回生活必需的茶叶、盐巴、棉麻丝绸等物产,因此,茶马互市便有了发展的底气与可能。

《史记·西南夷传》说:及汉兴,皆弃此国而开蜀故徼。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筰马、僰僮、髦牛,以此巴蜀殷富。

筰马是指筰都的马;僰僮只指僰人奴婢;髦牛即牦牛。这段记载向我们透露了一个信息,早在汉代初年,四川人已经开始用当地物产去和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特产作交换了。事实上,早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司马相如已经为他开辟了道路。当时,朝廷派司马相如治理西南夷,他做得很成功,“邛、筰、冉、斯愉之君,皆请为内臣”,促进了民族大融合,被写进了后来的《华阳国志·蜀志》:“夷人冬则避寒入蜀”。

有史以来,成都平原与藏区民间的物流、贸易、文化沟通一直存在,司马相如让它变得更为通畅。利用这条古道,把成都平原所产的茶叶、盐巴以及其他物产运往康定,再由康定的马帮驮运到藏地各区,换回军队所需的马匹;同时,藏商也会把当地的药材、土特产输入内地。

张骞出使从犍为出发时,司马相如已过天命之年,这时的蜀地周边,汉藏物流、贸易、文化已经交流得如火如荼,正是得益于川藏茶马古道建立得最早、运输量最大、保持得最为悠长这一点。甚至在今天,我们还可以在雅安、天全、汉源一带的半山腰上直观地看到那些蜿蜒曲折的悠悠古道,古道石板上依稀可辨那些背夫们用丁字拐砸出的坑洞。所谓丁字拐,是象形的说法,其实就是T型木杖。行走时可用来当拐棍,歇脚喘气时可用来支撑脊背上的重负。

次仁扎西亦史亦诗地讲述着,像是一个在隐身之处观望世情的人。

川藏茶马古道是走出来的通商之道。

背夫们一滴汗珠摔八瓣,背负着和自己体重差不多的茶包,一步一个脚印,谱写出可歌可泣的汉藏贸易、文化交流史。在那细如羊肠的石子路上,背夫们用丁字拐当节拍器,敲打出愣愣怔怔起起伏伏的韵律来。

一队背夫身背着数百斤重的茶包出发了,晨曦中,他们的身形影影绰绰,脚步声沉着稳定。

平路上行走时,前面领唱的人唱道:“茶马小路一条线哪……”

后面伴唱的人便会呼应:“跑得马来射得箭喽……”

众人呼应道:“喂……喽呀嘿。”

要上桥了,前面领唱:“人走那桥上过呀……”

后面伴唱的呼应:“水往那东海流呀……”

众人呼应道:“咿呀嘿呀。”

前面的路拐弯多,领唱:“弯弯拐拐的花灯路呀……”

后面呼应:“慢摇细摆走几天喂……”

众人呼应道:“咿呀嘿呀。”

若路上有牛粪羊屎,前面领唱:“天上掉下来一朵花呀……”

后面呼应:“地上堆起牛屎巴嘿……”

众人呼应道:“呀啦嘿呀。”

若路上突然跑出来个幼童,前面领唱的人便会唱道:“地上的奶娃儿海嗨呀乎嘿呦……”

后面伴唱的人便会高声呼应:“喊他妈来抱呀嘿!”

众人呼应道:“不抱要撞到呀!哼呀嗨呀……”

一路上,背夫们见啥唱啥,苦中作乐,忘却了行走和重负的艰辛,忘却了求生存过程中的一切烦恼与悲哀,顶风冒雨,披星戴月,踏破孤岛的寂静和落寞,踏破晨曦和黄昏,愣是用一双双脚底板儿踩踏出历史文化的璀璨光华!

那些隐身于历史灌木丛中的羊肠小道,如镌刻于历史丰碑上的画面,见证了汉藏贸易文化交流的全过程。今天,行走于古道之上,收集一些历史碎片,复述那些断壁残垣的故事,尝试着破译古道上遗留给后人的时隐时现的文化密码与信息,一定会引发人们内心那种欲说还休、复杂的情愫,这些古老的情愫,也就是我们很长的历史中沉淀下来的家园的情感。

“真没想到,”诗人李维总是会在最感动的时候发出感慨,“如此羊肠小道,竟会隐藏着如此感人的古老传说!”

诗人的正经名字叫李维,准大四学生,影视文学专业,跟我一个专业但不在一个班。平时喜欢写诗,曾在多种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获奖多多。诗人的光荣称号恰如其人。

吴老师接着说:“文化遗产就这样,沉默无语,却意味深长。”

“嗨,老边,你背上我走几步试试,可以?”站在羊肠小道上,红红逗边勇说,“不多走,三百米,可以?”

边勇愣在那里,显出很为难的样子。

“背背试试嘛……”泥流石怂恿道。

“试试吧,机会难得呀!”

大家附和道。

平时,边勇就一副公子哥的样儿,甭说背人,连拿扫把扫地这样的力气活也没见他干过。现在可好,背人?怎么背呀?背得动吗?

大家越是起哄他就越显得尴尬。

“背不动吧?边大少爷?”泥流石更是来劲,可抓住一次拿边勇开涮的机会,“一个大老爷们儿,连个女孩子都背不动?真是差劲哪!”

“嗨!别像个娘们儿嘛!”大家起哄道。

“好……吧。”边勇被挤兑得无地自容,脸上的表情像苦瓜。犹犹豫豫,想了想,鼓起勇气说:“试试就试试!不过,一旦出了安全事故,比如你自己摔下来、我不小心踩滑啦等等,可是你自己负责呀!”

“怎么会呢?不就是背一背吗?至于吗?”泥流石吼道。

“是嘛!至于吗?”大家跟着起哄。

“那……好,来吧。可是,怎么才叫背呢?”

“傻小子!”泥流石走上前,把边勇的腰弯下去,“就这么背。从这块石头开始算起,看你小子能背多远?”

边勇弯下身子做好背的架势。

红红在众人的瞩目之下,一纵身,跳到边勇的脊背上。

边勇身子晃了几晃,泥流石赶紧上前扶住。

泥流石这一扶,似乎给了边勇一点刺激,他坚持了一下。站稳后,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一晃地开始朝前走。

红红在他的脊背上调皮地唱道:

“茶马小路一条线哪……”

大家伙反应极快,回应道:“跑得马来射得箭呀……”

“我在老边的脊背上呀……”

大家回应:“看得我们心里馋呀嘿。”

“谁还想上来试一试呀……”

大家回应:“就怕老边他不干呀,忽儿嘿!”

“噗通”一声,边勇把红红从脊背上撂了下来,一屁股坐在路边的石头上大喘气儿。

“哎呀!你想摔死我呀……”红红大声吼道。

“实在……背不动……了!”边勇喘着粗气说,“我等……不如古人……我等不如……古人呀……”

“这才走了几步呀!连二十米都不到!”泥流石指着小路上的石头,取笑道,“真丢人哪!”

“那,你来试试?”边勇反唇相讥,说。

“可以呀!巴不得呢!”

泥流石兴高采烈,立马做好架势,“来,红红,上来!”

大家起哄道:“红红快上、红红快上……”

“嘿、嘿、嘿,泥流石呀、泥流石,净想占我便宜,想背我呀,没门儿!”红红噘着嘴说,“你去背背老边吧!”

泥流石分辩着:“背他呀?肯定死沉死沉的,比茶包沉多啦!背他,我还不干呢!”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谁不知道你就想背人家红红嘛!”

“我是想着来,可人家不干呀。”泥流石悻悻地说。

“非诚勿扰嘛!”

次仁扎西真不愧是位真正的藏学家,一旦讲述起藏地文化便会滔滔不绝。

“大家都知道,四川古称‘天府之国’,是中国茶的原产地。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四川人已经将茶作为商品进行贸易了。”

当时,蜀地的商人常以茶叶、盐巴和其他物产与大渡河以外的少数民族部落交换牦牛、骡马等特产。这一时期进行商品交换的道路古称“牦牛道”,也可算作最早的“茶马古道”。这条古道是从成都出发,经临邛(邛崃)、雅安、严道(荥经),逾大相岭,至旄牛县(汉源),然后过飞越岭、化林坪至沈村,过大渡河,经磨西至木雅草原(新渡桥、塔公草原)的旄牛王部落中心。沈村是进行交易的口岸。由于这个时期藏地的饮茶习惯还未普遍形成,一方面由于茶叶在内地被视为药品使用,价高量小,另一方面,上层领域和文人雅士对茶推崇备至,尚不可能被内地普通阶层大量使用,以至于能够输入藏地的茶叶数量更为有限。

到了唐代,吐蕃王朝兴起于青藏高原后,大力汲取周边地区的先进文化,认识到茶叶在汉藏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实行榷茶制,限定互换的物资,内地为茶叶,边疆为马匹。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颁布实行茶法的朝代。这种以茶易马的贸易形式,就是史学界所称的“茶马互市”。

唐宋时期的茶马古道主要为“青藏道”,即通常所说的“唐蕃古道”。

唐蕃古道在前期主要是一条政治交往之路,后期则成为汉藏贸易进行茶马互市的主要通道。这条路东起长安,经青海、从四川西北角的邓玛(原邓柯县),过金沙江,经昌都地区、那曲地区至拉萨(逻些)。唐时期,茶马互市还未限定口岸。到了宋朝,朝廷则在熙、河、兰、湟、庆等州设置专门的茶马互市的市场,实行茶叶专卖的“引岸”制度,并在四川的黎(汉源)、雅(雅安)设立茶马互市口岸,专门供应康区茶叶。

到了元代,为了发展内地与西藏之间的交通,政府在藏区大兴驿站,从而使四川西部与西藏之间的茶马古道大大延伸。

明朝政府特别重视茶叶在安定藏区、促进国家统一中的作用,制定了关于藏区用茶的生产、销售、贩运、税收、价格、质量、监察的一系列法规和制度,限制入藏茶叶的数量,抑制茶商投机行为。

据《明史》记载,公元15世纪60年代,代藏区朝贡的人员一次多达3000~4000之数。他们把藏区的牲畜、皮毛、药材、藏香、藏绒、铜佛等特产和手工艺品带入内地,把内地的金银、绸缎、布匹、茶叶及各种生产工具带回藏区。

由于朝廷对朝贡者不仅厚赏崇封,赏赐“食茶”,还允许朝贡者在内地采购限额外的茶叶,从而使藏区宗教上层、地方首领纷纷朝贡求封,有的干脆直接奏称“今来进贡,专讨食茶”,返回时总是“茶驮成群,络绎于道”。为了加强与长河西、朵干思各部的关系,缩短运距,方便运茶,明太祖命四川官府劈山开道,开辟了自碉门(天全)经昂州(岩州,今泸定岚安镇)与大渡河至长河西(康定)的“碉门路”茶道,并于昂州设卫、驻军以保护茶道畅通。成化六年(1476年),又规定乌思藏、朵干思各部朝贡必须从“四川路”来京。于是,四川不仅成为边茶的主要生产地,而且成为了“茶马互市”的主要贸易区,形成了黎、雅、碉门、岩州、松潘五大茶市口岸。

清代,四川与藏地的交往作用大大提高,驻藏的官员、戍军所需粮饷,基本上都由四川选派、供应。四川与西藏关系的密切,进一步推动了川藏的茶马交易。不过这个时期茶马交易的内涵已经大大丰富,不仅仅限于茶叶和马匹的交换,还包括了土特产品、药材、手工、百货等各种物资的汉藏贸易。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清廷在打箭炉(康定)设立茶关。之后,又在大渡河上架起泸定桥,开辟直达打箭炉的“瓦斯沟路”。打箭炉成为了川茶输藏的集散地和川藏茶马古道的交通枢纽。

同类推荐
  • 尖刀部队

    尖刀部队

    山野小孩林生因缘际会得以进入正规军事院校学习,并以此为契机,一步步成长为特战精英,全军最优狙击手。军校毕业后,经过多次考验,他又进入最神秘的猎豹突击队。在猎豹突击队,林生立功无数:卧底黑帮,一举捣毁东南亚最大的贩毒组织“黑匣子”,只身混入敌国小镇,狙击国家败类,随队走出国门,保护兄弟部落酋长并助其平定内乱等。林生参加了无数次战斗,无数次与死神探望而死,都无所畏惧。但面对身边的战友一个个死去,他去开始迷茫了……
  • 世界真奇妙

    世界真奇妙

    这是一部奇幻与科幻短篇小说合集。十六篇作品跨越了作者的整个创作年代,代表了作者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每一篇都如璀璨的珍珠让人爱不释手,瑰丽的奇思妙想构成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幽默风趣的语言透着清新乐观的气息,对各年龄段的读者来说都不失为一份精神盛宴。
  • 复活

    复活

    聂赫留朵夫结识了亲戚家的养女玛丝洛娃,两人情投意合,他却诱奸她,又将她抛弃。玛丝洛娃怀孕后,被赶了出去,沦为妓女,后来她卷入了一起杀人案。在法庭陪审团中,恰恰有聂赫留朵夫,他陷入愧疚,为了赎罪,为她四处奔走,在这过程中,两人蒙尘的灵魂渐渐觉醒,走向复活。
  • 王痞子的欲望

    王痞子的欲望

    这是一部充满阅读快感的长篇小说,故事离奇荒诞,充满诱惑,语言时尚活泼,令人愉悦。一个叫王痞子的男人,一生的理想就是生个女孩给救命恩人作妾,可命运却不停地捉弄他,头一个孩子是男的,第二孩子还是男的,第三个……终于生了个女孩,又被两个哥哥嫉恨地害死了,然而,王痞子却没有因此而死心……
  • 衣钵

    衣钵

    这部长篇小说用时空交错的表述手法,以一个国民党抗日地下工作者撤离大陆之后的经历和数十年后重回大陆的遭遇,从个人记忆的角度,书写了战争与革命,忠诚与背叛,人性与爱情的多重人生况味与历史意蕴。
热门推荐
  • 成大事必备的9种心态

    成大事必备的9种心态

    要成大事,绝非易事,但也并非高不可攀,就看你以什么心态入世,抱定怎样的决心。正所谓大器有大成,小材有小就。为此,笔者经过长时间的准备,精心推出了此书,单从以下九个方面阐述了能成大事的九种心态:积极向上的心态;勤勉谦恭的心态;诚实守信的心态;敢于挑战的心态;善于合作的心态;知足平衡的心态;乐观豁达的心态:宽厚容人的心态;永远自信的心态。
  • 附梦

    附梦

    出生在小镇的舒珵雨在舒父的管教下自打小被人称为天才,可是天才也有一番不顺的时候,远地留学,被亲人所依附的梦想遂着舒珵雨一步一步实现,于是梦想就在瀚海上起航了!
  • tfboys遇见高冷的她

    tfboys遇见高冷的她

    冷漠无情的她当遇到了tfboys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逆溯者

    逆溯者

    如果一个婴儿我们无法预测他的将来,那么你是否能看出一个老人年轻时候的样子,最让人始料未及的莫过于你拥有一段逆溯的人生,也许我们在怀念和感叹时光的流逝,我们一天天的长大,我们却永远不晓得下一步换变成什么样,但如果我们从一个耄耋老人成为一个需要融入不惑之年成功人士的职场,要和而立之年的年轻人奋发向上,要和弱冠的孩子们复习高考,直到自己清楚的知道自己会成为一个孤儿努力一生不是为了买车买房,社保养老,而是需要为自己找到一个好的可以领养自己的地方时,我们的生活会成为什么样子呢?请各位认真的期待,这本《逆溯者-约定注孤生》
  • 古月苍穹

    古月苍穹

    宇宙之巅,苍穹之下,是一片黑暗的死寂,带给地球的是新生还是毁灭?人类终该何去何从…百度贴吧:左古右月新浪微博:@我是左古右月
  • 剑傲至尊

    剑傲至尊

    剑道之巅,是谓玄极,登峰玄极,而一览众山小。星之国少年,练太祖剑道,得星辰扶持,从而登临剑道之巅。(太祖剑道,朴而至精,简而赅。)
  • 舍得放下,就是智慧

    舍得放下,就是智慧

    “舍得放下,就是智慧。”人生在世,岂能事事如意,放下该放的,做好该做的,心无旁骛,只管一路前行,正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虚构的彷徨

    虚构的彷徨

    本书以日本筑磨书房1985年出版的《太宰治全集》为底本,收入《小丑之花》《狂言之神》《虚构之春》三部长篇小说,构成《虚构的彷徨》。并附《晚年》中的三部短篇《回忆》《叶》《玩具》。《小丑之花》发表于1935年5月的《日本浪漫派》。翌年,《狂言之神》经佐藤春夫先生的推荐,发表于美术杂志《东阳》的十月号,《虚构之春》经河上彻太郎先生的推荐,发表于《文学界》的七月号。此三篇,依花、神、春的顺序,构成了长篇三部曲《虚构的彷徨》。
  • 哑巴王爷妖娆妃

    哑巴王爷妖娆妃

    她是妖娆狠辣的魔宫宫主。杀公主,废皇后,夺位登基。他是身体孱弱的哑巴皇子。抢皇位,征四国,君临天下。他的人生目标:宠她爱她,将天下最好的都给她!她的人生目标:陪他伴他,他若为帝,她必为后!他们的共同格言;天下人的死活与我何干,只要他(她)在我身边就好!
  • 废墟行动

    废墟行动

    在现存最早人类遗迹中,发现了一个被尘封很久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