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35100000005

第5章 粒子加速器

世界就是这样矛盾和奇妙,打破越小的东西往往需要越大的能量。要想把肉眼看不到的细小微粒——原子打破,把一个质子或中子从原子核中分离出来,需要用具有800万电子伏能量的粒子去轰击原子核才能奏效。有的粒子,要想从核内打出来,甚至需用上亿电子伏的粒子做“炮弹”,真可谓名符其实的攻坚战。

怎样才能获得具有高能量的粒子呢?这就要靠高效率的仪器和设备。粒子加速器就是一种能够产生很大能量的粒子“炮弹”的大型机器。它可以使带电粒子获得极大的速度,因而具有极大的动能,而且能够密集地接连不断地发射出来,去轰击要研究的原子,把原子打破,使人们得到所需要的基本粒子。因此,科学家们把它称为“粒子炮”。

自然界虽然也有一些放射性的物质,可以作为轰击原子的炮弹,但是人们难以对它们进行控制,而且这些天然物质放射出的粒子能量都不够高,所以轰击的效率比较低。1919年卢瑟福用天然放射性镭发出的a粒子去轰击氮原子,得到了氧和氢,但是这次实验用了几个星期的时间。

科学工作者渴望有一种能够加大粒子速度,提高粒子能量的机器,来探索原子的奥秘,征服原子世界。为此,许多科学家进行了长期的艰苦的努力。

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科克罗夫特和沃尔顿建造了最初的粒子加速器——电压倍加器。他们利用这台能把质子加速到40万电子伏能量的装置,击碎了锂的原子核,为此获得了1951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与此同时,美国物理学家范德格拉夫也设计了一种静电加速器。它的高压电极是半球状的金属筒,由绝缘柱高高支起,电极里产生的粒子经强电场加速可到24000万电子伏。

这两种加速器都是一次加速,能不能让粒子在机器中受到多次加速,从而提高它的能量呢?1938年科学家维德罗用交变电场作为驱动力,使粒子在分段的管道中,每经过一段管道受到一次推动,建成了第一台加速离子的直线加速器。这种加速器大大提高了被加速粒子的能量,但缺点是管道长,而且没有充分利用。像美国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的一台机器,加速管长达3公里,可想而知,整台机器是多么庞大。

那么,能不能把管道做成一个圆圈状,使粒子在圆圈中周而复始地加速?第一个实现这种想法的是被称为“加速器之父”的美国物理学家劳伦斯。他于1931年制成了第一台回旋加速器。这台加速器直径不过03米,但能使粒子加速到125万电子伏。

随着人们对粒子能量不断加大的要求,回旋加速器也从最初的“苗条”渐渐巨大起来。1951年,芝加哥大学内的回旋加速器,磁体就重2200吨,它由一个钢芯和缠绕它的铜线组成。铜线由直径为1英寸的铜管做成,总长度约7公里,仅磁体就有一间房那么大。1967年,前苏联建成一台能产生700亿电子伏能量粒子的加速器,直径超过1500米。美国的一台质子同步回旋加速器直径为2公里,可把质子加速到5000亿电子伏。加速器已经成为一个能量和体积都十分可观的“巨人”。

从本世纪60年代起,科学家们开始研制使粒子和要轰击的原子都动起来的对撞机。这种碰撞无疑比运动的粒子撞击静止的原子要产生更大的能量。70年代后,对撞机已成为世界研制加速器的主要趋势。

西欧核子研究中心的质子——反质子对撞机,能量可达5400亿电子伏特。我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制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已于1988年开始运行。美国计划建一台20万亿电子伏的对撞机,其工程可同挖凿巴拿马运河相比。

加速器从诞生以来,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帮助人们发现了300多种基本粒子。这尊强大的“粒子炮”,轰开了原子世界的大门,为人们洞察微观世界立下了汗马功劳。

同类推荐
  • 低碳生活与环境保护

    低碳生活与环境保护

    谢芾主编的《低碳生活与环境保护》为丛书之一。《低碳生活与环境保护》内容涉及低碳生活与环境保护的各个侧面,文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
  • 探索未知-认识少数民族医学

    探索未知-认识少数民族医学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
  • 中国地理未解之谜

    中国地理未解之谜

    在我国璀璨的古代文化传说中,开天辟地是关于地球形成的最早传说。传说天地本是一片混沌,这时我们的祖先盘古氏用一把巨大的斧头将天地分开。以后,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氏的身体也随之无限地长高。后来,盘古氏再也无法顶住天和地,累死了。他的身体的各个部分变成了太阳、月亮、星星、高山、河流、草木……美丽的神话讴歌了幅员广阔的中华大地
  • 地球消失记——流失的地球能源

    地球消失记——流失的地球能源

    本书以环保为目的,讲述地球能源因为人类的无计划使用而一点点减少,让小读者明白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再恰到好处地表现人们在面对能源危机时的积极态度和解决这一问题所做的努力,以及努力后的效果,给人以光明、希望,让青少年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 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人类、自然与城市

    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人类、自然与城市

    《人类自然与城市》由谢芾主编: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的。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作者是挪威首位女性首相布伦特兰,她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被广泛接受并引用。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热门推荐
  • 拔罐、刮痧、按摩全集

    拔罐、刮痧、按摩全集

    拔罐、刮痧、按摩是中医健身的集中重要实用疗法。它们不是人们想像的那样简单,因为人体的穴位有几百个,针灸、拔罐、刮痧和按摩的具体方法也有几百种,把握不好二者之一就会使疗效大打折扣,甚至会给自身或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 乡村贴身高手

    乡村贴身高手

    地下王者秦龙回归都市,寻找生死兄弟的妹妹,却意外成为美女村长的贴身保镖。在保护美女村长的同时,他还要面临一个个纯情村花、火辣寡妇、成熟御姐、娇柔美妇、大家闺秀的骚扰。且看征服了地下世界的秦龙,如何征服这些女人。
  • 人鬼殊途之倾城帝后

    人鬼殊途之倾城帝后

    云倾城,前世是M国呼风唤雨、令人闻风丧胆的雇佣兵界第一把交椅。容貌倾城,却断情绝爱。一朝穿越,原本只想换取一段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却不料自此失了身,亦失了心。江山如画,原抵不过他眉目如画。本是三年为期,体验了一段不一样的人生,她也该圆满回归。可是谁曾料到,第一个三年,她遇见他;第二个三年,她救了他;第三个三年,他娶了她,自此也就不愿回去。她为他丢魂失魄,他为她断尽嗔痴,谁说人鬼殊途?情爱面前,是人是鬼又何妨?轩辕澈:倾城,今日我铺就十里红妆,以彼岸花为媒,在忘川河边,你嫁我可好?云倾城:好。黄泉路上,奈何桥边,我亦是你的妻。他伸手揽她入怀,清凉的吻点点滴滴落下。
  • 逍遥半世缘

    逍遥半世缘

    莫逍遥从未想过那些不期而遇的缘,会是她一生无法抹去的美好痕迹。她说过要护这江湖,那他就替她守这片山河。他伫立于繁华三千间,只为等待她归来的承诺。他终于强大到足以护这江湖周全…一个蒙面女子的突然出现,掀起了江湖动荡。她一身红衣,行事张扬,潇洒随意,她立阁、除恶…江湖提及皆畏惧三分。“呵,你们也配称正道……”莫逍遥也许不会知道,他贪恋的这人间烟火,不偏不倚都是她。即使你在这尘世逍遥,我也仍会像初识那般热衷于你
  • 陈情之福祸相依

    陈情之福祸相依

    魏墨是魏婴的哥哥,在长大的途中有陆陆续续地收了几个弟弟,已经习惯于跟在弟弟的后面,到后面看见弟弟们都觅了好人家,他也甚是欣慰。这篇文章是我一时想出的脑洞,不喜勿入。
  • 缈州芸妃传

    缈州芸妃传

    世间长情归风月,九重宫阙独留仁。芸香四海万物皆华,朝天阑;褚门九州生灵昌永,唯世泽。一袭蓝袖划动多界奇缘,英气剑眉俯瞰天地苍生;一抹青衣执手两世姻缘,似水柔眸深探山河辉煌。翎凰后裔芸若欢,因为他的一声阑儿,执念无丈红尘,千语千岁;九方异族褚昱宸,因为她的一声阿泽,追逐天荒地老,万兴万叹。天烬帝国风云,神秘国度玄机,三域胜地历史,莫测变化破极限。探索多界大陆,徜徉似海深情,醉酌兄弟情义,回肠荡气握乾坤。世事皆变,世事皆因,既然生在漩涡中不可回避,那就拿上武器去迎接狂风骤雨的挑战!【本文1v1,双洁】
  • 创世洪荒诀

    创世洪荒诀

    异象显,万灵聚,天朔灭,宇隐无,异象现,天朔消,宇始现。本书为现代修仙类小说,希望大家跟我一起见证主角从弱小到达世界巅峰的成长历程……
  • 你看,我还爱你

    你看,我还爱你

    爱情是什么?你以为文墨是因为爱小江才会选择接受小江的平凡吗?如果不是小江的转变,恐怕这段本科生于研究生的恋爱连开始都没有。爱情还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
  • 残阳依旧惊鸿晚

    残阳依旧惊鸿晚

    (他生病了,他没完成的梦我替他完成了,也就是这样我注定成不了他的妻子,他注定不会爱上我了)
  • 荆棘玫瑰

    荆棘玫瑰

    命运坎坷的女孩,青涩内敛,她的成长历程就如同铺满玫瑰与荆棘的道路,美丽却刺痛!浪漫绚丽的初恋,梦幻美好却终究是美丽的梦!虽然爱的真切爱的强烈,但是背景的差异给了他们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