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85200000022

第22章 落叶倾洒春(1)

师生之交

“我喜欢将暮未暮的原野,在这时候,所有颜色都已沉静。而黑暗尚未来临,在山冈上那丛郁绿里,还有着最后一笔的激情。”

席慕容的《暮歌》不知道吸引过多少人,仿佛生命里一切都已经远去,一切又都没有结束,在夕阳斜光中,慢慢回首,一路走过的风景,还有多少被封锁在记忆里?曾经陪伴在身边的朋友还剩下几人?想来人生真是一首讽刺的诗歌,不辞辛劳地奔波一生,最后温暖你心灵的那盏灯早已熄灭,你曾经深刻爱过的那个人,最终却是伤害你最深的那一刀,你曾经妄自认为已经抓住的一切,最后还是过眼云烟,匆匆滑过,没在生命里留过半抹痕迹。

张爱玲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美国。美国纽约是一个繁华的世界性大都市,在那里,张爱玲看到了慕名已久的自由女神像,并被她的神韵所倾倒。她象征着自由,独立,挣脱暴政的约束。可自由是什么?独立是什么?真的可以挣脱暴政的约束吗?

自由是人追求的一种思想意境,是可以选择你愿意或者不愿做的任何事情;而独立则是建立在经济为基础上的一个简洁的生活方式,风来了,你自己挺,雨来了,你自己躲,风雨中要有一个坚定的根;而挣脱暴政就有点难了,人那么渺小,庇护在一个国家的羽翼下,国强了,有野心的统治者就会想欺负弱小的国家,掀起腥风血雨,而国弱了,又会被人欺凌,就好像晚清那个大王朝,被八个国家开启的大门,唉!张爱玲摇头苦笑,真是个复杂的大问题,是渺小的老百姓所不能解决的,所以祈祷女神来帮助。想来也蛮可笑,可悲的。

在美国,张爱玲跟炎樱一起寄宿在职业女宿舍,是救世军办的,坐落在哈得逊河岸,是一个救济难民的住所。同一帮流浪汉,酒鬼,年迈的老人住在一起。曾经风靡上海滩的女作家竟然住到这样的地方,谁知道都会苦笑,而在美国,听到职业女宿舍,所有人都会嗤笑。在两笑之间,张爱玲更加沉默了,她出身官宦之家,自小婢仆围绕,锦衣玉食,就算后来,生活颠簸,受了些苦,但亦未寒酸到这般地步,她的不习惯是可想而知的。

生活在张爱玲的生命里,从未展现过仁慈的一面,从风烟乱舞的上海,来到看似平静,实则充满现实与残酷气息的纽约,张爱玲真想化身进自由女神像里,把一切归还苍天,归还于曾经的希夷和祈祷。

他们说时光如流,转眼而逝,在繁复中尝遍人生百味,看尽阴晴圆缺,被青苔覆盖的地方积满深厚的生活阅历,可以心平气和地去看尘世万象。清湖淡水中的倒影早已垂垂老矣。这世上有人享受过程,有人注重结果,一生一世听来如此漫长,实则转眼流逝,就像张爱玲所说,生命是短的,磨难是长的。在漫长的磨难中,只有叫自己心冰凝成壳,才能更坚定地生存下去。

到美国还不足一个星期,她便拜访了胡适先生,是炎樱陪她去的。东城81街104号公寓,一个很地道的港式建筑,让人有种回家的感觉。张爱玲笑着,她既紧张又兴奋,午后的阳光懒洋洋地拉长了她高挑的身影。

胡适这年已经62岁了,仙风道骨,温文尔雅,瘦削的身子穿着旧式的长袍。胡适是1949年4月来美国的,其一生才华盖世,享誉天下,却没什么积蓄。这位昔日的“新文化运动”领袖,“中国白话文运动之父”,35个荣誉博士学位的拥有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担任过中国驻美大使。然而来到纽约,却连同夫人一起过来的钱都不够,只能叫夫人次年才来。因为雇不起佣人,便学会了自己做家务,1958年他就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再也没有来过美国,张爱玲这次拜访,正是他生平最落魄的时候。

其实,早在张爱玲拜访胡适之前,他们便有了书信来往。那时《秧歌》刚发行时,张爱玲便把小说邮寄给了胡适先生,并随书写了短信。当时张爱玲很忐忑,胡适是名人,而自己虽然风靡一时,但毕竟此时面目全非,风光不再,胡适不加理会亦是情理之中的。没想到胡适最终还是回了信,并高度称赞了《秧歌》,说其“平淡而近自然”,是当下作品最好的一部。

这无疑让张爱玲在承受无数诽谤与误解的苦闷中,得到了莫大的安慰与支撑,如饮甘露。

不管你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人都有疲倦的时候,当身上担负的重量轻易压垮了脊梁,当终日的追逐化成茫然的迷失,当置身红尘,却迷茫红尘,独自在黑暗之路徘徊前行的时候,那轻轻伸出的一只手,淡淡一盏微弱的烛光,都可使人安慰万分。细细想来,人在凡尘中挣扎,颠簸,忙碌,为的不都仅是这盏烛光。

张爱玲一生孤苦,从小缺乏父爱,望着胡适,她由心底自然而然升出敬意与爱戴。而胡夫人更是和蔼可亲,一双手交握在一起,文雅娴静,话语中带了安徽的口音,张爱玲自小被何干(亦是安徽人)带大,咋听此音,恍惚半醒,情绪万千。

绿茶的清香缓缓飘荡在房间里,围绕着张爱玲的恍惚。她想起小的时候,在父亲书桌上第一次看到《胡适文存》,立刻坐下来,一气读完,茶饭不思,而张爱玲迷恋的《海上花》亦是父亲看了胡适的考证才专门买了来的。虽然父亲一生碌碌无为,颓废无能,但文学上的修养是很沉厚的,毕竟生于书香门第,吟诗诵词,无所不精,若不是清朝腐败与无能,惹来八国联军的掠夺,父亲会不会还穿着官服,在紫禁城里行走?

张爱玲向来不善言辞,全靠炎樱打开局面,可是毕竟离开上海久了,国语亦不甚灵光,像小孩子学说话似地。张爱玲静笑着,想起林黛玉取笑史湘云的话——偏是咬舌子爱说话。

交谈中张爱玲才知道,原来张家和胡家还颇有渊源。光绪七年(1981年),张佩纶曾推荐过胡适父亲——胡传(1841~1895)去吉林、黑龙江边境找钦差大臣吴大澂,得到吴大澂的关照,留作幕僚,从此走上仕途。

作为已对科举之途丧失信心的胡传,丢下妻子儿女,从亲戚家借钱来到宁古塔——只有重刑犯人才被发配到这里。可以想象,这是胡传对自己前途所作的最后选择,几乎是破釜沉舟,在人生的最低谷,张佩纶伸出了援助之手,从此让胡传的命运出现转机,对于胡氏家族而言,这是十分重要的事情,胡传当然会铭记在心。后来,张佩纶被流放时,胡传曾给他写信,抚慰他受伤的心灵,并给他寄去二百两银子。这件事被张佩纶记在了日记里,可见他对这件事亦是很感激的。十年之后,胡传跟随吴大澂治理黄河有功,朝廷决定提拔他去江苏任地方官,他还特意借此机会去看望了闲居在家的张佩纶。

张佩纶对胡传的提携,张家的后人几乎都不知道,可胡传的儿子——胡适在1946年就很清楚地了解到了。胡适曾写过一篇《张佩纶的涧于日记》,文中称,1946年,他在北京东安市场的书店里看到过《涧于日记》,这是张佩纶的日记。他随手翻看,发现里面记载有他父亲胡传的名字,并由此得知张胡两家上辈的交往。

或许因为这层渊源,胡适夫妇对张爱玲很是亲切,好像温暖的阳光,带着绿茶的清雅缓缓滚进了心里,张爱玲久久不能平静。拜会回来,炎樱知道张爱玲来美国是想重新开始,包括名与利。于是便忙不歇地去打听,回来不无失望地对她说:“你那位胡博士不大有人知道,没有林语堂有名。”——她是失望他大概帮不了张爱玲什么了。

但张爱玲却没有失望。人的一生会遭遇无数次的相逢,像一辆奔驰在原野上的火车,每一站都会有人上来,有人下去,坐在对面的人总会换来换去,有些人是你看过了,就会淡忘的人,但有些人则会在你心里生根发芽,慢慢长成寂寞时拿来依靠的参天大树。而这些无法诠释的感觉被称为缘分,缘深缘浅,早在盘古开天辟地的时候就被注定了的,无法改变。

后来,张爱玲又去拜访过胡适一次。她是真心敬仰他,这次他们坐在胡适的书房里,淡淡的墨香中,张爱玲心里埋藏的对文学的信仰都被激发出来,他们谈得很投机。胡适笑着提议如果张爱玲想看书,就去哥伦比亚图书馆借,那里书多。

张爱玲真的爱书,从小喜爱《红楼梦》、《海上花列传》,大了更是遍读古今。虽未见得全部通晓,可书卷中那股迷人的沉香一直围绕着她,滋润着她,形成她身上一股独特的气质。

在美国,张爱玲迎来了美国人很注重的节日——感恩节。炎樱约她同去一个朋友家里吃饭,是个开朗的美国女人,她邀请了很多客人,吃着烤鸭,喝着红酒。在迷离的饭香中,在满世界的英语下,她感觉到无比的孤独和寂寞。躲在人群里,她看到自己的灵魂慢慢漂离了身体,漂离出房间,一直向那遥远的彼岸飘去,虽然她对自己的祖国已经很陌生了,虽然她像永远生活在外面的人,但毕竟在中国,有一个张氏家族,那里有一个曾经享誉上海滩的名字,她是——张爱玲。

吃完晚饭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夜色中的纽约像一个神秘的女人,展示着它独特的魅力。然而,这座城市跟张爱玲还是没有缘分,她的才华在这里得不到赏识,她成了一个与出版界、文学界无缘的人。

风,凉梭梭地吹过灯火通明的街道,拂过摇枝动柳,一直刮进张爱玲的心里去。她冷了,胃抽搐地痛,她再也忍不住,一阵排山倒海地呕吐,好像要将胆汁都吐出来一样。

蹲在卫生间,看着镜子中自己苍白的脸,她的眼睛大大的,黑黑的,像两颗滚进泥土中的琉璃。张爱玲僵硬着,最后还是低低地笑了。而就在这时,胡适打来电话,约她吃中国馆子,张爱玲眼睛豁然湿润了。好像在黑暗中,独自摸索前行了太久太久,久得心里结了冰,魂里长了疤,久得以为就这样沉沦了,淹没了。但是忽然来了一盏青灯,虽然只是礼节上淡然的关心,已让人倍感安慰了。张爱玲刚吐过,身体很不适,不想聚餐时失礼,还是婉言谢绝了胡适的好意。

而不久,胡适专门去看望了张爱玲,这是她始料未及的。怔了好久才回过神来,看着周边的一切,她又有些发窘了。张爱玲向来注重细节,在上海,和苏青、炎樱这样熟络的朋友约会,都会盛装出席,茶点等都异常讲究。而此时,在美国这个难民所里,客厅黑洞洞的,面积看上去有学校礼堂那么大,还有一个讲台,上面摆着钢琴,台下是一排排蜕了皮的椅子,旧沙发。所幸这里没有人,虽然干事一直动员大家每天来喝茶,但话说得越多,越无人理睬,只有张爱玲每天都会来,望着无人捧场的茶座,无奈地笑着。经营生意跟写书一样,有高潮,有低谷,红火的时候众人追捧,冷清的时候满是落魄和苍凉。

看着胡适,张爱玲尴尬地笑着,胡适却满不在意地坐下来,看了四周一眼,只说:“这个地方很好,不错不错。”

交谈便自然而然地开始了,对于这次见面,张爱玲刻骨铭心,多少年后,她的文字中还流露出平淡而又深情的记忆:

“我送到大门外,在台阶上站着说话。天冷,风大,隔着条街从赫贞江上吹来。适之先生望着街口露出的一角空蒙的灰色河面,河上有雾,不知道怎么笑眯眯地老是望着,看怔住了。他围巾裹得严严的,脖子缩在半旧的黑大衣里,厚实的肩背,头脸相当大,整个凝成一座古铜半身像。我忽然一阵凛然,想着:原来是真像人家说的那样。而我向来相信凡是偶像都有“黏土脚”,否则就站不住,不可信。我出来没穿大衣,里面暖气太热,只穿着件大挖领的夏衣,倒也一点都不冷,站久了只觉得风飕飕的。我也跟着向河上望过去微笑着,可是仿佛有一阵悲风,隔着十万八千里从时代的深处吹出来,吹得眼睛都睁不开。那是我最后一次看见适之先生。”

花自飘零

张爱玲在纽约盘桓了两个月,全然看不到前景,便于1956年2月12日,在她的美国出版代理人莫瑞·罗德尔女士的提议下,张爱玲向爱德华·麦克威尔基金会投去了一份求助信,希望能得到一个栖身之所。

3月2日,张爱玲接到文艺营回信,同意接纳她入住。麦克道威尔文艺营建于1907年,由著名作曲家爱德华·麦克道威尔的遗孀玛琳·麦克道威尔所创立,赞助有才华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暂时摆脱世俗干扰,在一种宁静的环境下专门从事创作。它坐落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山谷中,占地420亩,包括40多栋房舍,别墅,工作室和图书馆,那是一座庄园式的文艺营。

当纤瘦、颀长的张爱玲出现在麦克道威尔文艺营的门口时,她的心涌上了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昂首望天,轻盈的雪包裹着她的无奈和凄苦。

都说流水过往,一去不返,可为什么人总是在悲伤惆怅的时候,会无法抑制地怀念从前,难道人类太过平庸,经不起流年日复一日地熬煮,扛不动生活的艰辛和酸涩?人类如此渺小,当寒冷来袭的时候,只能抱着曾经的温存聊以慰藉。想当初,如何洒脱地挥金如土,消耗青春,到最后偏生靠着回忆度日,将泛黄的人生岁月一页一页翻遍,翻烂。

张爱玲并不是一个善于感伤的人,但来到美国短短的几个月,却让她常常感伤。她离开中国的时候,已经给自己找好了目标,就是为了摆脱世俗的枷锁和“汉奸”之名,寻找她心中的那种自由生活,然而“自由”没得到,经历了更多的“不自由”与艰辛。偏生张爱玲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在她看来,安全感是建立在金钱上的,只有在稿酬到手的刹那间,她才能感觉到那种瞬间的安全。

是苦怕了,还是生性如此?宛如茫茫人海中飘荡的灵魂,曾经亦想挤进凡尘,却因周迹带着孤傲的刺而被拒之门口。无奈中,蹙眉一叹,飘然而立。做不了世俗中人,只能遥望世俗之事。但张爱玲忘了,这毕竟是风烟乱舞的红尘,任你如何遗世独立,也免不了被刀削斧锉。诗情画意谁都愿拥有,对月吟叹,捏花一笑,何等乐哉,但当肚腹饥饿难耐,你又如何吟叹,如何一笑?世俗中做俗人,落难中做难民,这本不是选择题,是人生必然的修行。

从一个风靡的女作家到“汉奸”到“难民”,张爱玲尝尽了世态炎凉,品尽了人情冷暖。她的心就好像这里的气候,被寒冷覆盖着。所幸文化营的作息时间非常适合张爱玲,每天上午各式各样的艺术家聚在一起共进早餐,之后各自工作。午餐由服务人员把食物篮送到工作室门口,由人自取。下午四点以后便是自由活动时间,然后,共进晚餐,给大家一个交流的平台。张爱玲不甚言辞,她只做听众。

有人在这里朗诵自己的新诗或者旧作,有人表演一段戏剧,有人出刁钻的谜语让大家猜,有人杜撰别致的游戏或者笑话与大家分享,时间在指尖轻松而愉快地滑了过去。

在文艺营期间,张爱玲下决心要写出她的第二本英文小说。其实,这本小说就是在上海曾经给她带来很大荣誉的《金琐记》的扩写本——《粉泪》。 最初的几天,张爱玲除了自己在工作室里写作,就是读书。文艺营里有很多可阅读的书报,张爱玲觉得这里慢慢有了家的感觉。

轻轻推开窗,外面一片迷离的白色,白的山,白的树,白絮堆积的松针,鸟儿竟然飞起,引来雪色点点。宁静,安静,带着轻微的寒冷,张爱玲决定去客厅里喝杯咖啡,暖暖僵硬的手脚。

同类推荐
  • 第一夫人的别样人生

    第一夫人的别样人生

    本书讲述了米歇尔、宋美龄、杰奎琳、艾薇塔等众多杰出的第一夫人的别样人生,解读她们的梦想与独立、优雅与智慧、知性与担当,以启迪广大女性朋友在魅力、性情、心灵、人生等方面提升自己,从而做最好的自己。
  • 有趣的中国名媛

    有趣的中国名媛

    在历史上,女人几乎一直被男人所压制。王朝更迭,我们记住的是那些建功立业的将军;文学诗歌,我们记住的是挥毫泼墨的文人……而这些,基本上与女人无缘。在男人的头脑中,女人是生活的点缀,是炫耀的资本,即使非常之宠爱,也极少有愿意让女人和自己平起平坐的。但是,女人们还是突围了。千百年来,在众多被压制的女性当中,出现了一批受人瞩目甚至青史留名的女人,相比男人,她们毫不逊色。在书中你看到了让男人望尘莫及的武则天、有勇有谋的孙尚香、才智过人的卓文君等,她们有的倾国倾城,有的才华横溢,但这些东西都不足以保证她们能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她们就像浮萍,在人世间漂来漂去,一直在寻找着自己的归宿。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中国古代爱国名人2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中国古代爱国名人2

    在中国历史上,每当国家面临灾难之时,不仅朝廷中有挺身而出的大臣,军队中有浴血奋战的将领,尤其是平民百姓,农民起义军中,有更多的爱国志士。他们勇当国难,无私无畏,可惜大多成了无名英雄。只有一些重要的义军首领的名字和事迹,才被历史记录下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大凡把国家、民族的兴衰放在首位,一心报效祖国的热血男儿,早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他们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则为敌军叛党所俘,身陷囹圄。面对威逼利诱、严刑拷问而不屈不挠,最后凛然赴死、慷慨就义,表现了爱国志士的大无畏精神和气节。
  • 理学双凤·程颢程颐

    理学双凤·程颢程颐

    千百年来,“二程第一故里”黄陂藏在深闺人未识,这部历史小说首次撩开了神秘的面纱。它从地域文化的视角,以演义的手法,对二程从“双凤投怀”、幼年启蒙、习文练武,到从政、执教、治学、传道等方面进行形象性的艺术概括,再现了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还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他们卷入惊心动魄政治漩涡的前前后后。尤其是那脍炙人口的“鲁台望道”、“孔颜乐处”、“如坐春风”、“程门立雪”等千古佳话的生动铺成,更是韵味无穷。
  • 中国古代将军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将军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历代将帅有的智勇双全,胸怀大志,驰骋疆场,所向披靡;有的精通战略战术,指挥千军万马,临敌不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的忠心耿耿,保家卫国,马革裹尸,无怨无悔;有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命途多舛,几经沉浮;有的无勇无谋,畏敌如鼠,屡战屡败,贻笑大方;有的变节投敌,屈节卖国,为后人所不耻……总之,中国的将坛,群星璀璨,灿烂辉煌。今天的读者,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些将帅,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将其绝对化。
热门推荐
  • 大王我是妲己

    大王我是妲己

    那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妲己,那个曾经魅惑君王的狐狸,那个作恶多端的九尾狐。生生世世妲己都愿追随大王你的脚步...不管多么艰苦,不管别人怎么看...妲己只要大王...妲己的再一次轮回,上演了与大王怎样的故事。我想你会下下去吧。
  • 战之帝

    战之帝

    频死少年,机缘获得妖异心脏,得以重生,从此开始他的杀伐之路,凡是阻挡在前的皆以杀之,踏天歌,成神路,傲视八方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贝加尔湖畔的雪

    贝加尔湖畔的雪

    这是一部写实的中篇小说小说的故事背景设置在当代小说中的人物代表了中国当代的三个社会阶级主人公“我”代表了中产阶级小说以其中灵魂人物张聪野的爱情和奋斗故事为主线描绘了一幅喧嚣和躁动的繁荣社会景象展示了当代年轻人信仰和希望幻灭的现实
  • 江恩股票投资圣经

    江恩股票投资圣经

    威廉江恩的《江恩股票投资圣经》,代表了他一生的投资智慧与信仰,在全球投资者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江恩不仅是一位理论研究者、交易家、哲学家,更是一位金融投资知识的传道士,怀着对宗教的虔诚信仰,敏锐的观察着人性的本质,深谙自然法则掌控下的生存之道。他生前还举行培训讲座,亲授投资秘诀。《江恩股票投资圣经》即源于他当时授课的原始教程,凝聚了江恩关于股市投资的核心技术与思想。20世纪50年代,他的这份培训教程售价高达5000美元,依然深受投资者欢迎。<br>江恩先生运用图表技术、图表分析、江恩角度、四方图、价格与时间、九方图、江恩数表等重要工具,准确地分析和把握交易行情,进行投资预测
  • 超网文大冒险

    超网文大冒险

    一个并不想穿越的人,穿越到了幻想世界里。他的命运,就在你的掌握之中。赐予我力量吧,读者们!
  • 风抚琴之倾心为你

    风抚琴之倾心为你

    她,简氏养女,不露锋芒,只为找到当年真相……他,将世间玩弄于股掌之中,却对她一见倾心……
  • 求活在金朝末年

    求活在金朝末年

    陈宪不幸穿越到了金朝末年的山东益都府。这对汉人来说,是个最可怕的年代,也是最可怕的地方。其时,未来将席卷世界的蒙古国已经宣告成立!不久的将来,这支可怕的草原铁骑将席卷整个华北平原,而山东益都府正好位于蒙古伐金的前进路线上。为了活下去,陈宪不得不在整个该死的时代拼命挣扎……
  • 魔道录

    魔道录

    主角千羽在师傅被魔人所害的情况下出山复仇,对外面世界一无所知的千羽在女伴和朋友的陪伴下,一起入秘境,收神兽,参加比武大会,对抗魔兽攻城等等,最后面对魔族之人的时候,千羽才发现众神兽与自身间的惊天秘密,他们要面对的将是人族与魔族的一场血战,他该何去何从,面对人魔两族他又该如何选择
  • “老梁说高考”之我要上大学

    “老梁说高考”之我要上大学

    《“老梁说高考”之我要上大学》是高中家长尤其是高三家长的备考指南,指导家长为考生争取各种升学机会,是“老梁说高考”系列丛书中一本提纲挈领、通俗易懂的图书,是值得家长人手一册的工具书。《“老梁说高考”之我要上大学》中的案例都是来自于圣达信升学规划研究院“一对一”个性化服务指导报考的真实案例,对于考生和家长都具有很好的参考性和实践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