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52300000016

第16章 历史精英(10)

他一生的主要贡献在教育上,历任武昌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清华大学教务长、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教授。任青岛大学校长多年,推行“兼收并蓄、网罗人才、民主办学”的方针,令青岛大学很快成为国内师资力量雄厚、硕果累累的著名学府。

峻青

海阳人,当代著名作家、画家。

五十年代以短篇小说《黎明的河边》、《党员登记表》享誉文坛,成为大中学校的传统教材,教育了几代人。七十年代写出了长篇小说《海啸》,立即被各种媒体二度创作。他的小说以革命英雄主义的崇高品格而跨越时空,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塑造的英雄形象感人至深,所以很多的人称道他的小说。

其实,他的散文成绩更其辉煌,自60年代出版了散文集《秋色赋》、《欧行书简》之后,又在八十年代之后写出了《雄关赋》、《沧海赋》、《三峡赋》和《梅魂》等散文集,成为当代屈指可数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雄浑壮美,格调高远而又瑰丽多彩,寓意深刻,堪称“范本”。

直至八十高龄仍笔耕不辍有序跋问世,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峻青文集》,六卷,400余万字,仍未能收尽他的全部作品。

他还是出色的画家,在国外数次个人画展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人们赞扬他的画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他的题画诗都写得异常隽永,对世人有巨大的警策作用。

杨朔

蓬莱人,当代著名作家。

其父为清末秀才,有家学渊源,十几岁时就在哈尔滨的报纸上发表旧体诗词。抗日战争爆发,投身救亡宣传,写了中篇小说《帕米尔高原的流脉》和《征尘》、《铁骑兵》等一些反映抗日斗争的通讯报道,以及不少短篇小说。结集为《潼关之夜》和《月黑夜》中。

解放后他投身抗美援朝斗争,创作了反映抗美援朝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颁发的二级国旗勋章。

杨朔对当代文坛的最大贡献是“诗体散文”的创作。《香山红叶》、《荔枝蜜》、《雪浪花》、《茶花赋》等抒情性很强的散文,感情浓郁,构思精巧,语言清新,他自己说是“当诗来写的”,确实是艺术精品,脍炙人口。

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三卷本的《杨朔文集》,囊括了他的全部作品。

海默

黄县(今龙口市)人。当代著名作家。

1941年在华北联大学习,后去冀中火线剧团当演员,不久去延安,转为鲁艺之工团团员,与洛丁合作发表了处女作——剧本《粮食》。

解放战争中他创作了歌剧《十五的月亮》。

在朝鲜前线受了重伤后,在医院里写了中篇小说《突破临津江》。

五十年代开始,他先后创作出版了话剧《矿山的主人》、《火》、《弃暗投明》、《团占搞生产》、《同心协力治黄河》、《故乡》,歌剧《秋收歌舞》、《米》。作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的专业编剧,他创作、改编了电影剧本《草原上的人们》、《母亲》、《红旗雪》、《洞箫横吹》、《春城无处不飞花》、《早霞》、《早霞之歌》、《深山里的菊花》、《粮食》、《小伙伴》、《路》、《春风吹到诺敏河》、《血染的哈达》等。确实是“一把快手”,“多产作家”。

他的《洞箫横吹》曾遭到全国性的“口诛笔伐”,“文革”中自然被打成“黑帮”。1968年被残害致死,1978年彻底平反昭雪。

马少波

莱州人,当代著名戏剧家。

战争年代,他为胶东抗战文艺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主编过《胶东戏剧》,话刷

《指挥》荣获1942年胶东文艺评奖戏剧第一名;《闯王进京》拉开了京剧改革的序幕,在京剧发展史上揭开了重要的一页。

他才华横溢,著作等身。只需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前三年就可窥豹一斑,见其在中国戏坛上的地位和影响了。这三年,中国南北舞台上同时演出他创作、改编的六台戏:

1980年,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恢复演出,首选剧目是《岳云》;

1981年,北京实验京剧团首演《正气歌》,河南越调剧团首演《明镜记》;

1982年,首都剧场联袂演出了他创作的历史题材京剧《宝烛记》,改编的现代题材京剧《宝剑出鞘》和昆曲《西厢记》。

出版有《马少波剧作选》、《马少波新剧作》;还有《戏曲艺术论集》、《戏曲改革论集》、《戏曲改革散论》、《戏曲艺术新论》等大批戏曲理论著作。

曲波

龙口市人,小说家。

1938年仅15岁就参军,在胶东主力部队十三团做文化教员,后来转战于胶东半岛和东北战场。

1957年出版处女作、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带来了巨大的轰动效应,成为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印数最多的长篇小说之一。

小说以“传奇性”而为人称道,传奇式的英雄,如杨子荣孤身闯匪巢;传奇性的情节,如百鸡宴智杀小炉匠;还有传奇性的语言。这种艺术特色在《智取威虎山》中都有充分的表现。

粉碎“四人帮”后,出版了上下两册的《山呼海啸》;还有《戎萼碑》。反响平平,接着出版的《桥隆飙》保留了传奇特色,反映十分强烈。

他还写过短篇小说《热处理》和一些散文,如《东风浩荡友谊长》、《观画思人祭》等,未能结集。

虞棘

莱州人,著名戏剧家。

1938年参加革命,担任部队剧团团长。后来一直穿着军装,却担任着文化领导工作。

自幼爱好文艺,在掖县九中读书时即创作了话剧《新旧家庭》。

他积极倡导京剧现代戏,1940年创作了第一个京剧现代戏《骂汪反顽》,并担纲主演。

他一生著作甚丰,战争年代有话剧《雨过天晴》、《群策群力》、《气壮山河》、《投降派的末日》、《炮火之晨》等;报导剧《活捉鬼子》、《买粮丢了口袋》、《活神仙》等;歌剧《三世仇》、《改邪归正》、《解放之路》、《解放》(合作)等;京剧《骂汪反顽》、《冒雪寻夫》、《戚继光》、《虎头牌》等。

由于种种原因,解放以后他反而中断了剧本的写作。仅在1958年思想解放了,写了小说《桃花峪》。

慕湘

蓬莱人,当代著名作家。

早年即投身革命,1964年晋升为少将。

其作品有长篇小说《新波旧潮》系列,其一为《晋阳秋》,赢得过广大的读者;其二为《满山红》;其三为《汾水寒》;其四为《自由花》,共约130万字。1979年校点了清末民初太原刘大鹏所著《晋祠志》、《柳子峪志》、《明仙峪志》,共约110万字。临终前还完成了90万字的《华北战史》。

他一生嗜书如命,收藏了数万卷图书,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明版珍本、善本、孤本,均属国家珍宝。临终留下遗嘱,全部捐献国家,均运回了故乡蓬莱。

15.其他杰出人物

烟台真出人物呀!从穷乡僻壤可以走出德配天地的体育教师,也可以从通衢大都请出来德艺双馨的音乐学院院长。康乾盛世这里仍然可以出现高举造反大旗的农民起义领袖;战乱频仍,此间也有热衷民众教育的商界知名人士……烟台人物,真的是群星灿烂,各自在默默地闪亮发光。

这也许是一种耐人寻味“地域文化”!是一种“宿命的地域选择”。这之间有没有规律可寻?不得而知。

周安吉

烟台市芝罘区黄务镇南车门联中一个普通的体育教师。他没有走南闯北、东征西讨的不凡经历,足迹甚至没出过出生成长的黄务镇,也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勋业,有的只是吹哨上课、稍息立正、年复一年的呕心呖血。十几年,他兢兢业业、忘我工作在体育教学条件十分简陋的情况下,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先后为国家培养出53名优秀运动员(这些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荣获四次全国冠军、四次全国亚军和两个全国第三名),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93年10月11日,因操劳过度,积劳成疾,献出了仅35岁的生命。

山村的体育教学是从零开始的,他利用星期天和零零碎碎的业余时间,一锨一锨地挖沙坑,一铲一铲地修跑道,拉着碾子修操场,握着钳子自制体育器材,为培养体育人才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

他一生清贫,与妻子加在一起的月工资不足150元,只有狭小的住房,可是为了培养运动员,他让四个女学生住在家里,一住就是两年,不收一分钱,还买奶粉和麦乳精给她们喝。

他的体重从140斤降到了不足一百斤。这时被“勒令”到黄山休养,可他只呆了四天就私自买票回来了,连家都没进就到了学校运动场。

许许多多平凡的小事都是可歌可泣的,他确实象春蚕,吐丝到最后一刻。

赵丹

原籍莱西,在莱阳一中、莱阳九中任教一生,是山东省优秀教师。

他一生大起大落,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之前,1955年因一封信被株连为胡风分子,仅仅因为他给母校的老师、山东大学教授吕荧通过一封信,吕荧耿直为素不相识的胡风鸣冤,于是吕荧蒙受不白之冤,而赵丹也不能幸免;之后,1957年又被打成右派分子;“文革”期间又成“黑帮”,成为“宽严大会”上的“可怜虫”。1979年之后,“错划”改正,右派摘帽,他也荣升莱阳九中副校长;胡风平反,受牵连的问题也予以纠正,光荣加入共产党,加上了若干荣誉称号。

他一生勤勤恳恳“舌耕”,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套“大单元总体设计教学法”;总结出一套语文复习课“点、读、练、议、结”的五字教学法。曾在省内及全国语文教学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十多篇。

高英

高英、高英!名符其实。高洁灵魂,英俊才华,口碑高树仙境,胶东为之敬仰。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教师,终生任教,晚年当了蓬莱师范的教导主任,还是个“副”的。然而他却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地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舌耕。几十年过去,听过他课的莘莘学子数以千计,赞扬他课讲得好的善学后生遍布祖国各地,甚至从蓬莱师范返回雅鲁藏布江畔的藏族教师,也以他为终生的楷模。高英的师德真是有口皆碑。

高英多才多艺,尤善书法篆刻,他的书法雄浑自如而不乏灵秀之气,表现了很高的造诣,而尤其难得的是他的“书品”,从不知让自己的翰墨来换几斗酒喝,真的是有求必应。甚至,在春节前夕,有的部门与之商议,给每位离退休的老同志都送一幅对联,他也欣然命笔。累得手脖子发酸他也任劳任怨。长此以往,人人都觉得他“该写”,无偿地占有他的劳动而心安理得。他的篆刻承上启下,具有填补空白的造诣,更为业内同行所推崇。

晚年,他兼任了蓬莱市政协副主席,一生淡泊名利无意仕途的高英却十分认真地对待了这个社会兼职。他为蓬莱的文史工作做了扎扎实实的工作,留下了精神财富。1964年春,他在告别人间时,强忍病魔的折磨在病榻上积极“建言”,为蓬莱阁的建设提出了战略性的建议。确实是一个知识分子崇高精神境界的集中体现。一息尚存,奉献不止,耿耿丹心,跃然纸上。

林秋圃

福山芝阳人。教育家。

出生于小康之家,幼年丧父,8岁入私塾,后考进烟台海军学堂,不久两年哥哥谢世,只好到烟台英美烟草公司供职。22岁创办寰海公司而渐成富翁。

20年代末,接办养正小学。购置三太爷庙旧址创建养正男校,建国女校和幼稚园,招收学生500多人;并先后任芝罘中学、育才中学、益文学校、省立八中、信义小学、志孚中学附小董事或董事长等职,同时还是养正小学校长。在他主政养正小学期间,扩建了教学楼,学生增至800余人。林秋圃治学严谨,教学方针严明,择师非常严格,因而使养正小学很快成为全国小学校中的佼佼者。

于七

于七是清初康熙年间的农民起义领袖。在民间传说中他是当之无愧的传奇英雄;可是正史上留下的史料极少。据林竹岗《于七抗清记》“自序”中可得如下认识:

“清代于七之乱,轰动一时,迄今胶东各县,犹争道其轶事弗衰。而专家记载则少概见;栖霞邑乘亦略而不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专制朝廷的淫威”,栖霞的官吏对当地出了这样一个“作奸犯上”的人,“不敢奋笔直书”。仅仅在《聊斋志异》中的《公孙九娘》一则有“于七之乱,杀人如麻”之语。“内叙莱(阳),(栖)霞之荒凉,阴雨青磷惨苦之状隐现纸上”。林竹岗说,蒲松龄是临淄人,“彼时亦闻其事,则当日之事实远播,几通国皆知,而惜其称兵始末,未之一见”。他生长在栖霞,得到了许多“乡里传闻”,“遗老谈说”,很熟悉当时的情节,所以写了《于七抗清记》。

他称于七为英雄。“未尝不寓民族革命之思想”,使得“官军丧师,羽檄纷驰,调兵遣将,上闻殿阙”。而对莱阳、栖霞人民“遭杀戮者尸积山谷;避祸乱者,荡析流离,直至十室九空,村落为墟”,表现了很大的愤慨。

林竹岗的家乡距“于氏当关雄之锯齿山,于途仅四十里有奇,其人其事,虽未见详细记载,而乡里传闻,故老谈说历历如绘”。因而是书的记载是可信的。

《兄妹开荒》与安波

《兄妹开荒》是标志着延安“秧歌运动”里程碑式的作品。其曲作者是牟平人安波。

安波1937年10月奔赴延安,在陕北公学即开始革命文艺工作,先后任热河军区胜利剧社社长、冀热辽军区文工团总团长、东北文工团团长、东北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等职务。

1964年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他在鲁艺时期就被称为“小调大王”,因为学校开展以采集民歌为中心的学习民间艺术活动,他在1938年一年的时间,就收集到200余首民歌。以后他根据陕北民歌填词创作了《夜摸营》等歌曲;根据道情、山西民歌填写了《参军曲》等,多达300余首。

同类推荐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天下为公(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天下为公(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重归书斋

    重归书斋

    本书收有《乡村学校的记忆》、《在自由和锁链之间》、《我的春节在童年》、《囚禁自己》、《怀疑手中的钞票、《回归书斋》、《大碗吃饭》等散文随笔作品。
  • 《左传》的文学接受与传播研究

    《左传》的文学接受与传播研究

    本书以《左传》文学接受为中心,从如下四个层面来展开讨论。一、考察《左传》的著述性质及成书过程。二、探寻《左传》文学接受的根源。三、勾勒《左传》文学接受的演进轨迹。四、分析明清时期的《左传》文学评点。本书力图从历史的层面对《左传》的文学特征加以考察,重在对其历史的传统资源的梳理,对于《左传》自身文学特征的考察并不多,可以说本书只是在溯本追源,通过对《左传》历史资源的清理,为进一步研究其文学作准备。
  • 101个故事读懂欧洲文明

    101个故事读懂欧洲文明

    101个故事读懂欧洲文明前言几百年前的欧洲人对于神秘的东方充满了渴望和幻想。于是渴望一睹东方风采的旅行家马可?波罗挥别亲友,踏上了前往东方的漫漫长途。多年的旅行之后,一本风靡世界的《马可?波罗游记》问世了。里边详细记录了他在东方的所见所闻。这本书不仅为欧洲人缔造了一个“黄金梦”,也把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带入了欧洲人的视野。而对于遥远的东方人来说,欧洲到底是一个什么摸样,在过去漫长的几个世纪里,我们都难以窥其全貌。当马可?波罗来到元大都时,不仅是平头百姓,就算是高高在上的皇帝都对这个鼻子高高,满脸络腮胡的外国人感到好奇。为什么他长得和中国人不……
  •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的精神

    本书是辜鸿铭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全书由作者1914年发表于英文报纸《中国评论》、以“中国人的精神”为核心的系列英语论文结集而成。是东西方文化比较的早期代表作品。辜鸿铭论述的主旨就是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阐发中国传统文化的永恒价值。
热门推荐
  • 与你共余生

    与你共余生

    “我想知道你能陪我到什么时候”她一副认真脸的样子逗乐了他。“与你共余生,可好”他想也没想就回答了她。“好”她满意的笑了。
  • 也曾年少诉轻狂

    也曾年少诉轻狂

    男主游戏id晴天,女主茶小糖游戏选手与游戏博主的养成系恋爱故事
  • 蜜恋甜婚:腹黑竹马诱青梅

    蜜恋甜婚:腹黑竹马诱青梅

    金小贝:“喜欢是放入购物车,爱呢?”夜宸:“买买买!”金小贝甜蜜一笑,手中的零食却被夜宸拎走,“喜欢是放肆,爱呢?”金小贝咬牙,“克制!”被资本主义压制太久,金小贝无时无刻不在期盼翻身之日。“宝贝,我今天心情不好,恐怕不能逗你开心了。”正黯然神伤的金小贝一听,眼一亮:“恩,知道你过的不好,我也就很开心了!”“所以,现在该你逗我开心了。”夜宸随即化身为狼,将她拆分入腹,满足的饱餐了一顿。被啃得骨头不剩的金小贝欲哭无泪,在心里将夜宸这头腹黑的大灰狼鄙视了一百遍……金小贝:“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休想!”夜宸闻言,霸道欺身,“对于你来说,我就是你的全世界!”夜宸:喜欢是不离开,但爱,是离不开。
  • 我又不认识你

    我又不认识你

    涩世纪传说系列我又不认识你:爱一个人能爱到什么程度?罗兰德三骑士之一的战野做出最新诠释……可是他那严重的面容健忘症频频阻挠他施展抱负,如果他能记住每一个人的脸那该多好!可他在轻微脑震荡以后顺利记住了每个人的脸,代价就是患上“车神面容健忘症”。每一瞬间,他都要重新体会“谁是车神,车神是谁”。每一天,他都要重新爱上一个完全陌生的死人妖。这样的感情真的能延续到永久吗?战野告诉你:只要有爱,就是算我不认识你,那又怎样?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强风吹拂(同名番剧原著)

    强风吹拂(同名番剧原著)

    B站9.9分、豆瓣9.6分热血运动番《强风吹拂》原著!疾风再起,奔跑不息! 以日本全民关注的体育盛事“箱根驿传”为背景,《强风吹拂》的世界铸就一起奔跑的热血青年。宽政大学宿舍“竹青庄”的十名舍友凑成杂牌长跑队,在队长清濑灰二的魔鬼训练下,从零开始向日本历史最悠久的长跑接力赛“箱根驿传”挺进。这十名大学生包括两名田径队逃兵、一对神经大条又聒噪的双胞胎、俊帅漫画宅男、尼古丁中毒的万年留级生、逻辑超强的毒舌精英、不爱跑步的黑人留学生、老实好青年、百发百中猜谜王。这些“选手”刚开始时连自己是田径队都不知道,且一半成员没有长跑经验。以20公里时速接力完成217公里长跑,这十名大学生挑战“不可能任务”。他们能否创造“箱根驿传”史上最大奇迹?不到最后一棒,没人知道答案。
  • 我去天上白云飘

    我去天上白云飘

    《我去天上白云飘》作者曾宪涛以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真切的人生感悟,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博大深沉的世界。《我去天上白云飘》作品文风朴实多变,情感真诚细腻,故事传奇跌宕,情节真实感人。本书由高长梅、王培静主编。
  • 奈叶同人之黑暗中的救赎

    奈叶同人之黑暗中的救赎

    徘徊在无限的虚空黑暗之中…被无尽的罪孽和梦魇所折磨…此身也毫无怨言…只愿可以化为永恒的守护之盾…守护着那圣洁无邪的美丽笑颜…——安多巴黎骑士—尼奥·亚维路克斯PS:大叔我也来凑热闹的说,反正同人作家又不能签约,同人作者反而是最自由的,所以大叔我也过来凑热闹XD
  • 在光未末不真实的世界里(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在光未末不真实的世界里(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我是光未末,“未来”的“未”,“末日”的“末”。今天是我17岁的第1096个早上,没错,是第1096个。我认为我的世界大概是像细胞分裂那样,被悄悄分裂成了两个。两个世界里分别带着一个细胞核——“我”,在分裂前的一瞬间,这两个世界的过去是完全相同的,一旦分离,之后的未来便各自延伸,不再有交集了。我被困在永远17岁的虚轴世界之中,经历了各种以前从来无法想象的事情。实轴世界的我顺利度过了18岁,在吹熄生日蜡烛的瞬间已经开始了成人后的新生活,而虚轴世界里的我,却永远留在17岁。
  • 倾城劫:弃妃难宠

    倾城劫:弃妃难宠

    一朝穿越,她成为了交换权位的筹码、一朝为妃,她成了后宫第一位无实权的皇后。宫中的尔虞我诈,她只能将挡土掩、明明以为的姐妹情,却被现实狠狠的抛弃,明明以为的爱情却被权位狠狠的砸碎。一场战争,她成了邻国的皇后。思恋如潮水般涌来,终于,他起兵南下,为了抢回他的皇后,而她却伫立在邻国城墙之上冰冷若霜的说道“杀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