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78300000011

第11章 迷信“潜规则”(1)

一个企业没有显性的规则可以遵守,或无视公开规则的存在,从公司到员工都以玩儿转“潜规则”为乐,这样的做法无论是用于对外关系,还是用于对内关系,都将结局堪忧。

第一节 以做阴谋家为荣

典型案例:

美林证券,从神坛走向地狱

——当美林证券的分析师一边私下嘲讽那些垃圾股,一边却为它们颁发良好评级时,他们似乎并没有觉得自己在干一件既悖离职业道德又违法犯罪的勾当。在一个以制造阴谋为乐的群体当中,能骗倒那些不明真相的人,反而是值得称道的高智商行为,正因此,也造就了高智商犯罪。

千禧年前后的互联网泡沫,令无数投资者损失惨重,网络股一泻千里。伴随股价倒下的,还有华尔街那些证券公司的分析师、审计师、会计师们。

曾经,华尔街的金融家们是居于全球金融界金字塔尖的人物,是如同神一般的存在,他们高得离谱的年薪随着他们与神奇上涨的股票之间的故事,向世界各地传播。

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的亨利·布洛杰特(Henry Blodget)及他与亚马逊的故事就是众多神话中的一个:

亚马逊网络书店(Amazon)刚刚上市后,正赶上互联网时代最辉煌的时刻,这家首创了网上售书模式的虚拟书店很快得到投资者的青睐,1998年,其股价已涨到了令人乍舌的250美元。此时,一些分析师开始泼冷水,如前任美林网络股分析师科恩就预言,亚马逊将跌落到50美元以下。但布洛杰特却大胆宣称,亚马逊必将涨上400美元一股。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布洛杰特的预言就得到了股市的验证,于是,他代替科恩成为美林的网络股分析师。

这一好莱坞大片般的事件使得年仅33岁的布洛杰特一夜成名,成为华尔街的明星分析师。普通投资者们把他当成先知,把他的股评当成股市预言,极力追随,并称他为“网络先生”。

可惜的是,先知先觉者也敌不过可怕的命运之神,2000年,全球网络股崩盘,投资者投入股市的真金白银瞬间蒸发,心痛不已的投资者开始质疑曾被他们奉若神明的分析师和投资公司。

终于,一位损失巨大的投资者向法院控告美林证券及其分析师布洛杰特,由于受布洛杰特发布的评级分析的影响,这位投资者在2000年3月买入了4600股信息空间公司的股票,仅一年时间,他亏损达50多万美元。而他经调查发现,美林与信息空间公司之间有关联交易,因此,他完全有理由质疑布洛杰特评级的公正性。

事发后,纽约州司法部长斯皮策着手调查此事,他发现,其实布洛杰特早已知道他推荐的公司的真实状况,并清楚知道“将会发生什么”,却故意隐瞒真相,诱导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判断。并且,不光是布洛杰特,美林证券内还有的许多分析师在这么做。随着调查的深入,斯皮策抓到切实的证据——布洛杰特与公司同事们互发的邮件。在邮件中,他蔑称某支网络股为“垃圾”,但同时,美林却发布报告向投资者推荐这支股票。另外,布洛杰特还对公众称Pets.com和EToys会扭亏为盈,但没多久他们就宣告破产。

调查公布之后,一直蒙在鼓里的投资者们才发现,当他们满怀期待研读分析师们的股评报告时,那些分析师却正在嘲讽着他们正在购进的那些股票,并为骗倒他们而洋洋得意。对证券公司来说,有意发布欺骗性的股评,也不过是为了赢得企业投行的业务而已。

黑幕的真相引起舆论哗然,2002年,美林不得不宣布立即解除布洛杰特的职务,并承诺支付1亿美元罚金、公开道歉并将股票研究部门从投资银行部门剥离,第二年,又同意另外支付1亿美元,用于解决同欺骗性股评相关的民事诉讼。

就在美林和布洛杰特接受调查时,又陆续有投资者将美林及其他证券公司、分析师告上法庭,一些知名分析师纷纷落马,美国司法机构也公开表态,将加大力度,对华尔街加强监管,督促金融家们恪守职业道德。

警惕:被自己的阴谋迷住

阴谋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按理说,应该是遭到摈弃和鄙夷的。但有的时候,身处其中的人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究其原因,一点也不奇怪,在许多时候,信息都是不对称的,例如华尔街的金融家能掌握上市公司的实情,但普通投资者却并不清楚,而不公布所有的真实情况,是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与上市企业的共同选择。只不过,有时保密是商业运作的需要——毕竟,公司的所有信息都公开,会对正常经营产生不良影响;有时则是谋取暴利的欲望使然——当金融家和企业家们发现,联起手来欺骗公众,可以为自己挣得巨大的利益,他们便会乐此不疲。

阴谋起源于通常的规则,却在当事者尝到阴谋的甜头之后,激发了人的贪婪本性,促使他们想出更多的办法制造更多的阴谋,并且,并不认为这是不道德,只会觉得这是自己智力和权力的体现。

久而久之,耍阴谋的人会产生高高在上的错觉,以为真相只掌握在自己手中,而芸芸众生则只不过是被玩弄于股掌之间、对前景毫无洞察力的可怜虫。更有甚者,他们会认为这已经是行业内的游戏规则,而自己只不过是规则的制定和操作者,有资格俯视那些无法掌控规则却又要主动来参与游戏的人。

当布洛杰特们一边在背地里嘲笑垃圾股,一边发表正面股评,一边又自得地享受千万年薪时,大约也就是这样的心态。

就算是一个普通公司里,有人能经由一个小小的阴谋上位,或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会产生自以为聪明超过一般人的想法,更何况是华尔街这样世界瞩目的中心,一个股评可以令举世疯狂,当事人有如此种种的表现就更不出奇了。

由于阴谋带来的利益是迷人的,阴谋家自己也会被自己制造的阴谋给迷住,却在无视正规准则的时候,忽视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天条。在正常的人类社会,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都不是摆出来供人看的,在“潜规则”触及到这些底线时,道德和法律就会发挥出他们的作用,荡涤那些有违正规规则的人与事,从而维系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

因此,当企业中的人,特别是处于高层,容易掌握到别人得不到的资讯的那些人,若是发现企业中有“阴谋”出现的苗头,一定要尽快警醒,最好的方法是,一开始就制定正常的规则,监控阴谋发生的可能性,否则不光是企业的经营会陷入麻烦,个人在道德败坏之后,其下场也十分可虑。

第二节 把企业变成大“酱缸”

典型案例:

安隆,在不合理竞争中堕落

——竞争和奖金本是用来激励员工做好业绩的手段,但在安隆,从竞争中获胜并得到高额奖金本身成了目的,为了目的,员工的不择手段不会被惩罚。待到金钱是唯一的目标时,公司毁于造假丑闻就毫不稀奇了。

2001年10月17日,安隆公司(Enron Corporation)公布季度财务报告,其利润由2000年的1000亿美元突降到亏损6.38亿美元。随后,《华尔街日报》一篇文章披露安隆公司利用合伙公司隐瞒巨额债务。10月2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介入安然事件调查。两个星期之后,安隆公司被迫承认做了假账。自1997年以来,安隆虚报盈利共计近6亿美元。

2001年11月,安隆公司申请破产,并制造一连串连带效应,给美国的资本市场投下一颗重磅炸弹。但丑闻到此还远远没有结束,2002年1月美国司法部门对安隆造假案及贿赂问题进行罪案调查,案子一直持续数年之久,2005年到2006年安隆公司的前CFO、出纳、会计师、董事长、公关部经理等陆续被判刑入狱。

安隆的倒闭及一系列轰动世界的丑闻的产生,很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糟糕的企业内部竞争机制,导致糟糕的企业精神,于是从内部腐烂变质,最后全面倒塌。

曾经,安隆是资产上千亿美元的公司,业务涉及能源、电讯、货运、广告等多个领域,拥有两万多名雇员,曾多次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美最具创新精神的公司。

这样一个业绩上佳、头顶着璀璨光环的公司,何以变成堕落与欺骗的象征呢?变化当然不是在陡然间完成的。这要从安隆公司的内部竞争机制说起。

1990年代,安隆公司在从能源行业向其他行业拓展,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同时,也开始实行绩效考核,以应付越来越复杂的组织架构,及越来越多的部门和员工带来的管理难题。

其绩效考核的核心是,在员工中间建立评估和比较机制,依据绩效评出级别,再按不同级别给予薪酬及奖惩。奖惩的差距非常大,绩效差的员工会被赶出公司,而成绩优异者会得到高达上百万美元的巨额奖金。

由于评估是以员工个体为单位进行的,员工之间、特别是同一层级的员工之间的竞争极为激烈。公司里最出名的莫过于两位安然前执行官杰弗里·斯基林和丽贝卡·马克长达数十年的明争暗斗,他们曾用各种手段削弱对方的权力,巩固自己的地位,甚至不惜因此损害公司业务的开展。个体能力大于团队合作的风气在公司内形成,竞争的氛围使得员工对于帮助其他人完成工作的事漠不关心,同时,由于落后就会被立即淘汰,压力之下,员工们不得不竭力掩盖自己问题,甚至弄虚作假,文过饰非。

当外部的经济环境变差,业绩压力进一步增大之后,更有不少员工选择了拉帮结派,以避免被公司排斥,增加自己的安全感。这样的风气发展下去,排斥异己以保护“自己人”的做法越来越多,以至于有的管理人员与关系亲近的员工勾结,修改业绩记录,赶走那些与自己不合拍的人。

造假的氛围一经形成,很快就成为上下人员的“共识”。

根据之后美国司法部门挖出的证据,人们发现,安隆在过去十来年里,曾干过通过虚假的离岸公司避税、用行贿得来的内部消息从石油交易中获利、靠政治献金获取政治支持、制造并发布虚假业绩以提升股票市价令公司内部的持股者得到高额收入等种种违规的事。种种事项表明,这已是一个从根上烂掉的公司,似乎在这个公司,懂得用造假、违法来为自己谋利的人才是聪明人,才适合在公司里生存。

在这样的公司里,产生过度扩张而无视实际经济状况的公司战略是毫不奇怪的,犯下骗贷、财务欺诈、证券欺诈、洗钱、违规交易等种种罪行也是顺理成章的。一个已经形成浮夸成风、欺瞒哄骗、无视规则的企业,如同一个从上黑到下的大酱缸,凡进入其中的,都很难干净起来。

警惕:利诱员工,诱出利益的奴隶

“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理念,是很多企业管理者的信条,而对其中为数不少的管理者来说,对这个理念的理解无非就是体现在薪酬的“奖”与“惩”上,再说得直白点,就是奖金和扣罚。

应该说,这样的管理方式操作非常简易,效果差不多可以立竿见影,——对做得好的员工给予奖金或提高薪水,对出了差错的员工马上实施罚款或降薪。由于员工的收入直接决定他们的生活水准,因此会立刻触动他们最敏感的那条神经,促使他们按照公司或上司希望的方向行事。

员工惟命是从,又配合以公司业绩的增长,于是让管理者尝到了奖惩式管理的甜头,会错误地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管理的真谛,逐步热衷于运用“金钱”这一有力的工具去驱动员工。并且,他们也会逐渐引入更科学的方式,来为奖惩提供更为合理、可行的依据,比如绩效考核体制之类。在员工人数增多之后,他们还会促进员工之间的竞争,优胜劣汰,以留住最合乎自己要求的人才,——当然,促进的工具也是金钱奖惩。

人的本性都是趋利避害的,金钱又是经济社会中人们面临的最大、最现实的“利害”,当公司提供了一个鼓励大家追逐现实利益的环境,本性自然就会充分发酵,一切“利”字当头。就如一位专门调查安隆公司破产案的美国官员所说:“只要能赚钱,即使是魔鬼,安隆也要和他进行交易。”

而如果公司当中只有对追求利益的赞赏,却没有对不道德行为的监控时,对利益的追求就会变得不择手段,小到员工为升职加薪而假造业绩、排挤同事,大到公司为增进业务不惜行贿欺诈。一旦在公司里,“笑贫不笑娼”式的歪风邪气蔓延,变成了公司的行为准则,就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状态,合法合规的行为反而得不到认同,用不合常规的方式谋利倒成为能力的象征,最后留下的,必然都是在酱缸文化里混得如鱼得水的人,而整个公司也就从头到脚全部堕落。

因而,管理者必须要警惕,利益只能是激励机制中的一个手段,一个企业中,除了利益还需要有合乎道德法律要求的规则,需要有正面积极的精神倡导,不管是做企业还是做人,行正道方是长远之道,所以,对于利益工具的使用一定要格外谨慎。若利益趋动被奉为桎梏,则认同这种行为方式的人,会渐渐迷失,成为被利益趋使的奴隶,当公司上下的人都被利益异化,最终必须把整个公司导向歧途。

附:安隆前高管获刑情况一览

2004年1月,安隆前首席财务官安迪·法斯托认罪,并被判处10年监禁;2006年10月,因其配合调查,改判为6年监禁外加两年社区服务。

2005年12月28日,安隆前首席会计师理查德·考西认罪,被判处7年监禁。

2006年5月,安隆创始人、前董事长肯尼斯·雷被判定犯有10项欺诈罪,在量刑前,肯尼斯因心脏病于7月5日去世。

2006年5月,安隆前首席执行官杰弗里·斯基林被判定犯有欺诈和内幕交易等19项罪行;2006年10月,斯基林被裁定处以24年零4个月监禁。

2006年10月,安隆前财务部高级主管葆拉·里克尔因犯内部交易罪被判10年监禁,缓刑两年。

同类推荐
  • 比尔·盖茨最实用的11种经营

    比尔·盖茨最实用的11种经营

    比尔·盖茨成功秘诀:向未来进军,不断创新,连续创新。创新可以让自己保持活力,创新可以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很多软件企业不能只会呼喊狼来了,而是要拿起武器迎接残酷的战斗,最有力的武器当然还是拿出世界水平的优秀软件,与狼共舞。成功的做出风险预测,会让企业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面对商场变换速度的迅猛,经营者们一定要完善老产品,推出新产品,不断提升自己,力求做到最好。
  • 赚钱要学犹太人

    赚钱要学犹太人

    犹太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会赚钱的人,在他们看来赚钱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虽然这个民族曾经遭受了千年的凌辱,却拥有惊人的财富。正是凭借着惊人的富有和奇异的赚钱能力,让犹太人摘取了“世界第一商人”的桂冠,也让他们成为了“世界上最会赚钱的民族”。
  • 管理十诫

    管理十诫

    这是一本奇书,在这本书11条戒律的指引下,无数家公司经营业绩一飞冲天,连惜墨如金的比尔·盖茨都亲自推荐此书,巴菲特更是不吝溢美之词,亲笔作序并极力推荐……从遍布全球的中小企业到如日中天的跨国公司,曾经辉煌的企业和领导人,他们成功的途径千差万别,但让他们一败涂地的原冈,却惊人地相似……
  • 一分钟改变管理的弱点

    一分钟改变管理的弱点

    约翰·科特是管理行为学和领导科学的权威。在管理行为学和领导科学领域著作甚丰,他曾两度荣获颇具声誉的麦肯西基金会“哈佛商学院最佳文章”奖。他提出,在管理活动中,一分钟内改变管理弱点是目前全球各大企业所追求的、最有效率的改变管理弱点的理念,即需要每个管理者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现自己管理的弱点和不足并迅速有效地改变,使自己企业的管理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更趋完善和高效。
  • 企业管理制度实用必备全书

    企业管理制度实用必备全书

    中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效的制度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私营公司的经营风险,带来更多的收益。本书正是基于这一点,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私营公司组织结构、企业策划,营销、人事管理及生产、仓储等管理制度。希望会对私营公司的生产经营起到一定的帮助。同时,书中列示了一些企业制度管理的范例,有些虽然不是私营公司的制度范例,但值得大家参考。
热门推荐
  • 青少年礼仪礼节知识宝典

    青少年礼仪礼节知识宝典

    本书是一本专门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礼仪读本,全面介绍了各种现代礼仪规范,如举止礼仪、社交礼仪、交往礼仪、特殊场合的礼仪、送花礼仪、馈赠的礼仪、在学校的礼仪、就餐礼仪、外出礼仪等,以及在各种场合交往的实用技巧。并导引出详细周到的礼仪要点,针对性强,极具实用性。
  • 一棵棠

    一棵棠

    一树海棠成了精,来人间买下了一座院子,路上又捡了一只宠物,无聊时便听听精彩又奇幻故事,平常便做些交易养家糊口,漫漫人生就从指缝间悄悄溜走啦。
  • 龙王渡

    龙王渡

    每一个不得志的人脑海里,肯定有无数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当张伟在公园里对着夜空中划过的流星许愿,希望自己早些时候买的彩票能中大奖。然而大奖没中,却被流星砸中了!————龙王渡:诸神不过是我的口粮,诸天万界也将在我的双翼阴影下颤抖!
  • 你是我一生戒不掉的甜

    你是我一生戒不掉的甜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都说七岁岁定终身,这用来形容秦夭夭(女主)和顾之灼(男主)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小时候我罩你,现在换你罩我。”秦夭夭窝在顾之灼的怀里说。顾之灼勾唇一笑,说:“罩你可以,代价总是要有的吧!”……暴力、傻吊女主秦夭夭,腹黑、傻吊偶尔还有些霸道的男主顾之灼,甜甜的恋爱故事就此开始……
  • 梦之主

    梦之主

    医生纳特在某次出诊中,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多出了一些此前从未涉猎过的技艺,进而步步探询背后秘密的故事。
  • 柳三成的其他七成

    柳三成的其他七成

    柳三成从美食开启他的逆袭旅程,老套路,新情节!
  • 雕琢520

    雕琢520

    从我开始关注你的那一刻,便是沦陷的开始。意识渐渐模糊,眼中只有那大声呼喊的……
  • 一人归一人离

    一人归一人离

    从小的好运,在那韶引歌成亲那天,全部消失了,冒充的人,随意带走了所有人都信任。失去孩子那一刻,韶引歌心里的恨内心深处彻底爆发了。
  • 我好像得了个假系统

    我好像得了个假系统

    魏旭魂穿异世界地主老财家独子,有娇美侍女、阿谀狗腿子伺候,以为人生就要走上巅峰。但苦逼的人生才开始。随身系统让他自己苦练武功,赚钱买药就算了,打人专打脸,泡妞专挖角,杀人就绝户,这是让他全世界为敌的节奏啊!我就想躺着享受人生,怎么就那么难呢?魏旭满心怨念。
  • 南风归去北城

    南风归去北城

    你记得我喜欢喝香芋味的奶茶,我也记得你喜欢喝雪碧,也记得会给你带一瓶纯净水。谢谢历北城你这么多年的相伴,从青石板路上的青春,谢谢一直有你,我们之间也从来不是你一个人,今天,我将是你的新娘,往后的余生每年我都会亲自在你身边说——新年快乐!历北城,真的谢谢你,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