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87000000010

第10章 心理学学生们都在学什么?(9)

当发展亲密关系为最重要的课题时,青少年便进入了亲密对孤独的发展阶段。一般情况下,亲密关系的发展结果是结婚,或者是给予另一个人爱的承诺。特殊情况也时而出现,比如分享亲密感而不结婚,结了婚而没有亲密感。不能形成良好亲密感的人就会面临孤独感,无法在情感关系中获得满足,甚至回避承诺。

到了成年期,依然要面对新的冲突,依然有解决不完的矛盾。比如24~65岁的成年人,组织家庭、繁衍后代、养育子女,过充实而忙碌的生活。“生育感”是一个有复杂意味的概念,在埃里克森看来,生和育含义不同,一个人没有生孩子,只要关心、教育孩子,也会具有生育感;反之,没有生育感的人是一个自我关注的人,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不关心他人,其人格贫乏和停滞。

65岁以后,人步入老年。许多人依然能保持原来的状态,但也有必须克服的危机,即对过去岁月、经历的回忆,面对走向死亡的必然命运。觉得自己一生没有虚度,感到心满意足的人会平和地走向死亡;而不满足的人会失望、失落,想要做出改变,然而时间太少了。有的人用厌恶和轻蔑来表达这种失望,老年期的生活会变得非常悲哀。

STORY TIME

埃里克森除了是精神分析师、发展心理学家和神经病学家,还是一位心理传记学家。“心理传记学”,那是神马东西?走进STORY TIME,让我们好好了解一下吧!

埃里克森于1902年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父母都是丹麦人。生父在他出生之前就抛弃了他的母亲,3岁时,母亲嫁给了一位犹太儿科医生,并一直对埃里克森隐瞒他的身世。童年时期,虽然他不知道自己非父亲亲生,却隐约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他继承了生父的特点,高个子、金发、蓝眼睛,在一个犹太人家庭里,他被看成了“异邦人”,而在同学中间,他又被看成犹太人。

青年时期,母亲将真相告诉他,不过,整个童年期的经验让他产生一种感觉:他不属于父母,并且幻想成为“更好的父母”的儿子。此后,他一直被自我认同问题困扰着。一战期间,他为自己不知该忠于德国还是忠于丹麦发愁;大学期间,他在寻找人生目标时也犯了难。继父建议他去念医学院,他却想要成为艺术家。后来,埃里克森走向了精神分析的道路,一生致力于研究人的“同一性危机”,这一点从他个人的成长经历中可以找到端倪。

1927年,埃里克森的人生轨迹发生了转折。他受同学的邀请到维也纳一所规模非常小的学校担任艺术指导教师,这所学校的学生基本都是弗洛伊德的病人与朋友的子女。当时,安娜·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最小的女儿)建议他参加培训,成为一位儿童精神分析者。埃里克森接受了安娜的建议,并以每个月支付7美元的培训费参加精神分析训练。安娜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自父亲弗洛伊德,但又有所不同,安娜在诸多方面的独创性对埃里克森产生了影响。

之后,埃里克森没有继续攻读高级学位,他终生的教育经历止于大学预科毕业时从蒙台梭利学校获得的毕业文凭和从安娜·弗洛伊德那里获得的精神分析方面的训练。埃里克森后来以精神分析师的身份执业,并被誉为弗洛伊德的继承人,他的经历也证明了弗洛伊德的观点:精神分析师不必攻读专门的医科学校。

1929年,埃里克森和同校的一位女教师结婚,婚后育有两个孩子。随着纳粹势力的日益扩张,埃里克森带着全家迁居丹麦,后辗转前往美国居住在波士顿。在美国,埃里克森以开私人诊所为生,同时在哈佛医学院神经精神病学系任研究员。接下来的30年,他一直在美国的各所高校、研究所做研究,直到1970年从哈佛大学退休。

1950年,埃里克森出版《儿童与社会》,在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论,将人格发展的阶段从青春期延续下去,贯穿了人的一生。除此之外,埃里克森还开辟了精神分析研究的新领域——心理传记学。

他的第一本心理传记学着作是《青年路德》。这本书以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为例,将他的生命划分为八个阶段,分析他如何解决自我认同危机,并且找到解决社会、信仰问题的途径。《青年路德》这本书和弗洛伊德的着作相比,已经摆脱了泛性论的倾向,不过存在明显的化约论痕迹。

1969年,埃里克森将他对甘地的研究写成了《甘地的真理》,这本书成为心理传记学的经典之作。人们不敢想象,一位精神分析师写出来的传记会是什么样子?实际上,埃里克森独辟蹊径,没有像一般的传记家或甘地的研究者那样严谨地考察人物生平,而是从心理学专业的角度分析甘地一生的作为和他对非暴力抵抗运动的贡献。

和《青年路德》一样,埃里克森依然用认同理论解释圣雄甘地的行为和他的“非暴力、不合作”主张。埃里克森从甘地的幼年生活、与父母亲的关系以及童年经验中找到了他的非暴力思想的来源。按照埃里克森的分析,作为备受宠爱的小儿子,童年生活给甘地带来了强烈的优越感,也促使他产生了一种道德心和使命感;父亲给他上的“高尚的宽恕”课程则成为他非暴力思想、关注对手灵魂的心理根源;从母亲身上,他则学到了一种印度传统宗教的价值观。这些思想的种子在英国求学、南非非暴力实践和研究印度宗教经典的过程中发芽、成长,成为甘地领导阿赫梅达巴罢工及其绝食行动的主导思想。

甘地对世界历史固然有着巨大的影响,但貌似和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搭不上关系。一个远在大西洋彼岸的心理学家为什么会关注印度的民族英雄呢?想知道埃里克森为什么会对甘地感兴趣,只能从他本身来研究了。

人们从有关埃里克森的传记、研究中发现,一生当中最困扰他的就是“私生子”问题。他活了92岁,却从来不知道生父是谁,一生处在自我认同危机当中;而且,他对母亲、妻子、同事甚至曾经奚落过他的伙伴从未做出批评或反击。在研究弗洛伊德的理论时,他也曾遭遇心理冲突,不确定能否在精神分析这条路上走下去,然而,他从来没有批评过弗洛伊德或者安娜·弗洛伊德。可以说,本身以非暴力方式存活于世的埃里克森和甘地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

社会心理学——关不上的门

冬天在阶梯教室上课时,最讨厌的就是后进来的同学不会随手关门。尤其当你想要坐在前排认真听老师讲课,偏偏要一次又一次为后进教室的同学关门,真真地不耐烦,小宇宙随时准备爆发!

一开始,我会抱怨某些人的素质真差,连随手关门这么简单的小事儿都做不到,一点没有公德心。继而,推论到这类人在受教育过程中没有接受“为他人着想”的训练,行事自我,不会考虑个人行为是否会对他人造成影响。所谓文明,是先进文化内化为人的思想和思维定势,进而外化为习惯行为的高素养、高道德水平的综合体现。由此断定,不关门的人肯定是未开化的人类,尽管外表上西装革履,洋腔洋话,大脑尚处于蛮荒时代。

如此追根溯源地分析其实毫无意义,而且很可能主观臆断,失之偏颇。观察几次我才发现,教室的门始终关不上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如果教室的门一开始就是开着的,无论多少人进入教室,什么时间进入教室,没有人试图关门或者改变敞开的角度;反之,如果教室是关着门的,三两个人为一波进入教室的学生,最后一个人一定会把门关上,十来个人为一波的学生也会有人考虑关门。也就是说,好像有人给单独进门的学生下了一个指令一样,所有人都回避改变教室的门一开始的状态——开着的就让它开着了,关着的还是关上吧。这样说来,貌似不关个体文明程度的问题,反而和社会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有关。

同类推荐
  • 催眠师手记(第二季)

    催眠师手记(第二季)

    其实,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任何问题。它不会抑郁,没有压力,和几亿年前没任何区别。是我们出了问题。我们抑郁,承受压力,甚至崩溃。我们挣扎在左或右,却忘记了平衡。所以我们以为一切都出了问题。我们怀疑一切。我们因此不安。如果福尔摩斯主攻心理学,而华生会催眠,他们的故事大概就是“催眠师手记”系列。
  • 唤醒内在的力量:老年人自处心理手册

    唤醒内在的力量:老年人自处心理手册

    本书写给已经步入老年,尚可自由选择生活的读者朋友。作者为《光明日报》社所属杂志《新天地》(原名《老年天地》)写了十多年的专栏文章,本书借此精心整理,细分六章,包括如何有尊严地度过晚年、老人如何保有自我、晚年如何跨跃代沟、如何妥善处理家事,以及晚年夫妻相处技巧、怎样面对再婚等。
  • 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与生活

    生活中任何地方都有心理学的影子,心理学正在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心理学就像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和摄入的能量一样,是一种深深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同时又常常被人们忽略的事物。本书作者用精彩的文字、真实的故事和专业的观点来讲述心理学,让读者朋友通过他人的经历来梳理自己的人生。此外,“拓展苑”栏目主要介绍心理学史上一些经典的实验研究,如“个体受暗示性研究”等。“另眼看电影”栏目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从人格分裂、梦境、孤独症、偷窥等各个方面重新解读电影,让读者朋友感受电影和心理学的双重魅力。
  • 微行为解读学

    微行为解读学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是有踪迹可寻、有端倪可察的。就算他掩盖得再严实,各种微动作、微反应、微表情也会悄悄地泄密。《微行为解读学》的目的,就是以“客观地观察”为指导原则,发现隐藏在人们的微行为背后的秘密,了解对方的心理活动。通过阅读本书,你可以轻松捕捉到他人各种日常小动作、小习惯、细微表情、随口而出的三言两语,从而轻松读懂身边的人,也更了解自己。
  • 面对抉择

    面对抉择

    人生路上,总会来到无数十字路口,去向何方,应当如何抉择?配偶,职业,居住地……面对影响人生方向的大事,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来决定呢?本书就为您一一道来。
热门推荐
  • 丧花

    丧花

    我叫于洋灿,从小到大都被学霸和丑女这两个差别略大的词给包围着。隔壁邻居家的杨二婶拿着皮带站在家门口一边骂一边抽着他那傻里傻气的儿子,“你能不能争点气儿!就考这点分数!也不学学隔壁的于姐姐,看看人家分数多高~我要是有她这样一个年年都拿三好学生的女儿就好了!”是啊,我就是那种家长眼里的好学生,男生面前的好哥们,还有,就是女生面前的嫌弃对象。我一直认为我这种长相可以交到很多朋友,可是我错了,初中那会,女生们只和会打扮的女生玩儿,不会在意我这个接地气的人儿。直到我步入了高中,一次偶然让我认识了周弥,我感觉我那绝缘体般的人生终于可以在这里告一段落了,并且重新开始!
  • 职场教科书

    职场教科书

    本小说过往半个多世纪,以穿梭直铺手法,描述职场风云变幻。文笔流畅生动严谨,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极具历史感,为职业经理人释疑解惑,为企业家筑就事业风范。是人力资源与企业管理者必读的不可多得力作。
  • 姐妹花的复仇之路

    姐妹花的复仇之路

    她萧婧薇,她夏紫曦,她苏颖儿因为遭自己的妹妹陷害,所以被爸爸赶出家门。之后因为长得像英国公主,被英国国王和王后收留,十年后,再次回到中国开始自己的复仇之路。【第一次写小说不喜勿喷】
  • 半度青春记忆微凉

    半度青春记忆微凉

    你知道回忆的温度是多少吗?你了解那些过往的心事有多重吗?回忆像蛇,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着温度,有时候温暖如春,有时却寒冷似冬季,但其实你给我的回忆却是一杯只有半度的红酒,有着微微的凉意,却能冻结我最伤心的时光,让我时常感怀着你为我所做的一切。半度的红酒,酝酿着我所有的快乐与不快乐的青春时光,让他们在回忆里慢慢的老去。而我也将伴随着这微微的凉意,弯腰躬身致敬我那稍纵即逝的青春……我用半度的青春,书写微凉的回忆,那些点点滴滴的过往终将随着梦幻般的岁月流逝,生命绽放出一朵荒凉的花,夜夜出现在无边凄惶的梦幻中……
  • 青梅却煮酒.

    青梅却煮酒.

    那年,四个人在花灯节上相遇相知.楚凝歌和凌弈轩18岁,韩熙彦17岁,祁梓珞16岁.那年,姜国兵变,迫不得已楚国出兵,攻下了这天下。你说十里桃花,两人一马。后来,轻呵素手,君可知否?你说柳尽沉裘,玉宇长留。后来,倾瞬艳烈,王城花谢。你说陋室闻香,西亭酌酒。后来,轩窗听雨,海棠依旧。
  • 卡瓦迪亚预言之子

    卡瓦迪亚预言之子

    这是一个落魄贵族,被逼着一统卡瓦迪亚大陆的故事。
  • 惜梦如今

    惜梦如今

    失去记忆的我们重回过去,在时间交织的间隙中,拾起曾经的点点滴滴。
  • 唐斩的大麻烦

    唐斩的大麻烦

    乱世纷争,武夫自当如何?唐斩,是个靠刀生,靠刀活的人!那个雪夜他一人一刀斩杀百人,世人皆知百人斩。他,是一只无情鬼。直到,那小女孩的出现。他,又变成了人!不过,随之而来的,还有无数的麻烦。什么宝藏,什么长生!唐斩,一样也不想要!
  • 一尾雾鱼

    一尾雾鱼

    忘川之水无活物,可冥将军却因一句戏言,在忘川垂钓百年。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日,他钓到一条粉色的会说话的傻鱼,在他喜出望外时,蛇族大军压境,他率军抵抗身受重伤……军中传言四起,多言那条鱼是祸害,要将她大卸八块烤了吃……
  • 今天也是影帝心口的米饭粒儿

    今天也是影帝心口的米饭粒儿

    惊#影帝郁辞公开表示同妻子姜亦甜步入婚姻危机,曾经的白月光成了米饭粒儿。爆#影帝郁辞深夜驱车前往酒店,手抱礼盒,疑似另有白月光,姜亦甜独守空房。沸#姜亦甜退圈七年后复出接拍网剧,疑似已离婚,且被迫净身出户!郁辞渣男石锤无疑!郁辞:mmp!老子原话的意思是,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离了谁也离不了大米饭!姜亦甜:希尔酒店1822,老公过来跪搓衣板了~某网剧导演and某影后的爹:甜甜啊~你爸想拍这部电影很久了,这剧本就是为你量身打造的,你要是不来拍,我就……嘤嘤嘤给你看!昔日影后,为爱息影,下嫁一穷二白的新生男演员郁辞后,被全网盼离婚。七年后,郁辞身价过亿,影帝、名导演、金牌投资人等诸多身份加持,网友们消停了。郁辞却开始不安分了,每天不搞出一条离婚石锤就吃不下饭。对此,姜亦甜表示很愁。有一个每天戏很多还记仇的老公,该怎么办?宠着呗,不然咋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