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85300000069

第69章 三等奖(19)

《孙子兵法》中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明后勤保障物资供应是战争胜败的关键。志愿军出战后同样遭到联军飞机的疯狂轰炸和拦截, 几乎全部切断后勤供应线, 我的同学战友刘振海、朱剑英被炸死在进出新义州的列车上, 彭德怀总指挥部也被炸, ******也无幸免。但在三八线以北, 志愿军靠着崇山峻岭的有利地形和朝鲜人民头顶、肩扛、牛拉等支前行动以及志愿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第一、第二次战役便从鸭绿江边把联军撵回了三八线以南, 第三次战役便越过了三八线并解放了汉城。

《孙子兵法》中还说远途作战物资要靠就地取材。第四、第五次战役是在三八线以南展开的。由于敌人的宣传鼓动, 老百姓逃的逃, 跑的跑, 再加上坚壁清野, 就地取材已极其困难。敌机轰炸拦截, 志愿军供应线被切断, 有的战士冬天还穿着单衣, 光着脚饿着肚子, 在弹药缺乏下拼死战斗, 冻饿伤亡, 减员严重, 不得不撤出汉城, 撤到三八线以北, 时间为1951年的四五月份。

实战表明急需空军参战, 另外, 也是斯大林说的加速培养半年了, 首批培训人员已可驾机参战了, 飞机腾空后紧迫的就是保养和维修了, 这恐怕就是苏联紧急帮我们和中央下决心建立飞机修理厂的动力和条件, 也就是1951年的4月17日成立了二机部四局, 开始了在距苏联较近也距朝鲜战场较近、转运方便的东北建厂了。

空军参战后较快地扭转了战局, 促使了停战谈判。

我与航空工业的缘分,步入初建的航空工业

1951年七八月份彭总在筹划部署第六次战役, 其中包括加强前线手术队力量, 志愿军华北第三陆军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的赵珍和我, 以及长春军医大学的马超凡、石正泰实习军医调前线手术队, 后返沈阳集合再赴长春第二医管局受训后再从吉林省的集安渡江入朝。约10月末, 军区卫生部干部处告知, 朝鲜停战谈判了, 手术队暂缓入朝。我们强烈要求工作, 11月时上级调我们去空军, 赵玢去大连疗养院 (后调七机部哈丰华厂) , 马超凡分到沈阳111厂, 石正泰分到112厂, 我分到哈尔滨空军21厂。

和我同调21厂的还有空军俄语翻译闫秀成 (大连人)。他熟悉地形, 带我乘火车午夜2点到达哈尔滨火车站, 由工厂接到厂招待所, 天亮后去南厂办公区报到。当天气温-40℃,刮着大风, 刮起的雪沙 (当地人称冒烟炮) 打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痛, 全身发抖, 走到半路(全程4km) 正碰上送苏联专家上班的大巴, 闫秀成用俄语请求保卫带我们过去, 被拒绝,我们又返回招待所第二天风小些再去报到, 这才知道我们去的是以21厂为基础组建的航空121厂, 书记为原21厂政委马彪 (穿校官服) , 厂长是延安来的老军工汤吉训。闫秀成分到翻译室, 我分到卫生科。卫生科长是汤吉训夫人何学庄, 卫生科设50张床位, 我安排在外科, 外科只有做了孩子妈妈的陈瑞清大姐和我两名大夫。外科除诊疗任务外, 还负责机场救急任务, 救急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我的肩上。每当飞机出入厂及试飞时, 我便背上急救包奔赴机场, 机场是日军731部队留下的, 只有一指挥塔和一辆接送飞行员的吉普车, 无救护车, 我只能在-40℃的天气里缩卧在飞机跑道两侧的排水沟里避风寒, 有时冻得发抖, 甚是艰苦, 但看到修好的飞机 (当时修理的飞机为苏制图-2轰炸机) 出厂飞往朝鲜前线参战时则一切苦难便抛到九霄云外了 (晓得这也是抗美援朝啊)。这种情况一直到朝鲜停战后配了专职航医才结束。

建厂初期, 宿舍欠缺, 本地人员不管是职工、军人一律在家住, 通勤上班。为解决交通, 哈市政府和铁路局大力支持, 把铁路铺到厂里, 通勤人员乘专列火车上下班, 浩浩荡荡的航空大军在哈尔滨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更令人自豪和骄傲的是在工厂2. 5 km外的路口, 竖起中英文“外国人不准入内”的大牌子, 大家晓得既往在中国土地上的外国租界路口都竖着“中国人与狗不准入内”的牌子,而今天我们的牌子多么气壮山河, 振奋人心, 扬眉吐气呀!

我还有幸给首席苏联专家总工程师夫人看病, 她脚扭伤, 我到达前, 她已洗了脚、喷了香水等待。检查为左足外踝红肿、压痛, 无骨折及移位, 开了布鲁氏液湿敷, 后保卫告诉我她痊愈了, 并托他谢我。1952年还参加了防鼠疫工作, 曾与防疫站人员深入到731部队实验室的地下室, 挖掘出试管及剪、镊等物。

工厂初建, 人员有老干部、哈铁支援的干部、职工, 上海、南京等支援的技术人员、在职军人、转业军人及苏联专家, 1952年空军哈航校一批毕业生集体入厂 (即杨守文、景德元等) , 故可见穿各种服装的人员。1952年, 为了发展生产, 除边修理边转为仿制外, 还要专业化, 121厂分为120厂 (发动机厂, 党委书记为邹文萱, 厂长为汤吉训 (后调三机部科技司) ) 及122厂 (飞机制造厂, 党委书记晋川, 厂长马真 (后为三机部副部长) )。机种为仿制苏联的轰5甲、直5、水轰5及自行研制的运11和运12。120厂职工13000人, 122厂职工17000人。航校同学们都成了管理和技术骨干 (如杨守文、景德元都曾为万人大厂的总经理), 尤其为三线建设输送了大批骨干人才。

与航空工业同步成长发展, 1953年卫生科也搬进了苏联援建的新院址, 床位扩大到200余张。四局卫生处非常重视, 卫生处长翟大岳、科员宋文成经常深入到医院了解情况, 解决困难, 在国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给医院配备了德国进口的X射线机及心电图机 (当时只有较大医院才有)。我在抗美援朝中患了急性风湿病, 到哈时已发现侵犯了心脏, 我要求换专业, 还是翟处长亲自批准转换了内科专业。1954年我们与军工部哈尔滨第四医院合并, 并用120+122厂的代号命名为242医院。院长李仲元 (残疾军人, 独臂) , 副院长谷万章 (管业务)、江一庆 (管后勤)。本人1958年曾入哈医大老干部班补大学本科课程两年余, 后较长时间谷万章为院长, 戚兆清、张宝泉和我为副院长。我曾任住院医生、主治医生、副主任医师、内科副主任、主任、242卫校校长等, 并兼任哈市老年病学会委员, 中华肾脏病黑龙江省分会肾病组副组长。医院后来发展为600余张床位, 职工1000余人, 学科齐全。我们自己总结出的建院理念是人才、设备加管理。在这种理念指导下, 终于把医院建成了三甲医院, 以全面的高水平技术为两厂职工、家属及平房地区居民服务。

工厂初建基础为空军21厂, 后调入有现役军人和转业军人, 故工厂一直是半军事化运行, 每年八一建军节和军队一样放假一天, 我就是在1954年八一建军节放假去拜见岳母的。直至1956年领导才想起我们这批人还都有军籍, 才给我们申请办转业手续, 为确保无误,让我们把胸章、帽徽及各种纪念章都上交, 但直至1972年才正式发下转业证, 转业时间却从进121厂算起, 并算集体转业, 不发转业费, 大家都没有怨言。

主持361医院试诊及开院

1984年7月, 航空工业部急调我来京任361医院院长兼科技委主任。我原本为242医院第三代院长接班人培养对象, 正是准备接班时工厂和医院不愿意放, 故拖延了半个月。航空工业部派361医院筹备组刘寿品书记亲自去要人, 限3日内到京报到。来后看医院建在京北远郊稻田和玉米地围绕的军营堆里, 交通不便, 只有358路公交车30 min一趟, 人烟稀少。整天可以听到稻田的潺潺流水声, 臭气熏人。白天苍蝇群舞, 夜间蚊虫扑面, 青蛙呱呱歌鸣。医院建的1号宿舍楼变成了办公室、招待所及幼儿园等。医疗楼 (外科楼) 正在打磨水泥地, 据称10年来人拉肩扛搞建设速度自然很慢了。还有几处临时用房, 要试诊开院问题还有很多, 因为一有住院病人许多项目必须24 h昼夜运转。医院第一期工程为150 张病床。

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如办公楼、制剂室、消毒供应室、门诊楼等要建; 锅炉房、配电房需要扩建并增加炉子和扩电容; 购置自备发电机组 (因常停电); 建立医院各项规章制度; 配调医疗专业骨干, 培养护士, 大学生分配来院联系; 职工生活用气和公用汽油、液化气的自购, 基本建设用材平价采购等都必须安排解决。一般新建设单位有3 种模式选择:(1) 先生产后生活; (2) 先生活后生产; (3) 生产生活一起上。我们选择了后者。我们的安排是:

第一步, 部党组先任命了领导班子: 党委书记晋永弟, 院长兼科技委主任郭直正, 业务副院长刘涛, 后勤副院长李真 (管总务)、胡培臣 (管基建), 工会主席苏敏, 以及中层干部若干名。

第二步, 把上述工作院领导分了工, 各负其责, 并把任务按系统分到各职能部门, 限期完成任务。

1985年部企干会上定医院级别, 部办公厅陈永发主任和我共同商议认为, 我们是航空工业部第一医院, 位居首都, 医院肯定是部医疗系统领头羊, 为全行业服务, 应留下医院陆续建设和发展的空间, 目标为三级甲等医院, 故申请司局级级别, 得到莫文祥部长及部党组的认可, 批准为正司局级单位。

在部党组及市区卫生局的领导下, 在部各司局的支持及全院职工的努力下, 一边完善完成上述项目, 一边试诊。我们认为试诊分3步走较稳妥。第一步, 在莫部长支持下先收011基地干部和劳模体检, 主要为内科试诊并带动机关、后勤及功能科室运转; 第二步, 手术科室试诊, 外科首例给本院职工魏洪亮做胃大部切除, 妇科给本院职工郭曼华做子宫全剔手术, 并带动麻醉、供应、消毒等科室运转; 第三步, 门诊试诊。由于党委重视, 每次都是院领导亲临指挥、督导和参与, 故顺利完成了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医疗及生活各项需要建设和医疗试诊工作。航空工业部、市区卫生局非常赞赏, 市局还推荐一些初建院单位来取经学习(如武警总医院来交流)。年度北京卫生局总结评比, 我院被评为一等模范医院 ( 1987年) ,后鉴于护士多为自己培养的刚毕业学生, 医疗规范尚不熟悉而主动申请降为二等, 市卫生局对我们严于律己的态度非常赞赏。此间3号3000m2 宿舍楼交付使用, 3000m2 的门诊楼也将竣工。1987年11月14日进行了开院典礼, 部党组成员人劳司司长王景茂主持了典礼并讲话, 常务副部长赵健民和原卫生部老部长钱信忠剪彩。参加典礼的来宾有航空工业部各司局及在京单位的领导, 市区卫生局主管部门的领导, 地域及友邻单位的领导, 特邀领导还有卫生部人事司张司长, 北大第一医院副院长郭应禄教授。当时卫生部确定我院大学生来源为白求恩医大、山东医大、武汉同济医大、湖南医大、湖北中医学院等, 首批进院的学生有张秀梅、王文标、李祖题、文海昭、徐季果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为361医院的上级医院。

1988年我院完成“七五”规划的5000~8000m2 的医疗楼及3000~4000m2 的3号宿舍楼的建设。1989年我退居二线, 任医院科技委主任, 兼航空北京地区医药协会会长, 航空航天工业部医院指导委员会委员、部科技委委员、医疗卫生专业组组长, 组织了全行业医学学术交流会 ( 1990年成都会议, 2003年洛阳会议)。本人晋为主任医师, 享受******津贴。此时航天工业部和北京市卫生局曾邀我调往其管辖的某医院任领导, 帮他们新提的年轻院长“扶上马、送一程”, 均因我几十年与航空结下了深厚情意不愿离开而放弃。1994年离休后被中日友好医院和解放军252医院合作办的血液病肿瘤治疗中心聘为客座教授, 在那里大约干了半年。后来361医院申请上二甲, 要求必须有专家门诊, 苏院长请我回院出专家门诊兼主持血透室工作, 我义无反顾地回来工作, 直至2006年心脏搭桥术后停止了工作。现仍兼任航空北京地区医药卫生协会名誉会长。

同类推荐
  • 108分钟改变世界

    108分钟改变世界

    本书为2011年4月,俄罗斯为尤里·加加林完成“人类首次太空飞行108分钟”50周年而出版的纪念图书。全书共分7章。分别介绍火箭的故事;苏联航天器发射场的创建;控制系统和飞船的研制过程;宇航员的选拔;加加林飞行的整个经过;飞行成功后全世界的庆祝盛况。书后还附有关于加加林飞行的最新解密官方文件资料。
  • 向宇宙进发

    向宇宙进发

    《向宇宙进发:载人航天新探索》从人类航天事业发展50年,尤其是近10年的发展出发,回顾了航天发展的过去,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人类认识宇宙、探索宇宙的发展路线。从能源的发展和利用、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望了人类载人航天发展的路线。
  • 不可思议的新材料

    不可思议的新材料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开发出新材料。今天,我们穿的、住的、用的都可能是科技带来的创新成果。那些看似柔弱的纤维却比钢铁还硬百倍,战机只要刷上特殊的材料就能躲避雷达的探测,这就是特殊材料的魅力。
  • 朱育理文集

    朱育理文集

    中国航空工业史编修办公室所编的《朱育理文集》是朱育理同志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担任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领导期间发表的讲话和文章这些讲话和文章充分体现了朱育理同志深刻认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航空工业深化改革绘制航空工业发展战略蓝图高度重视质量。
  • 中国航空工业大事记:1951—2011

    中国航空工业大事记:1951—2011

    《中国航空工业大事记(1951-2011)》如是记录了中国航空工业近60年走过的光辉历程,系统展示了新中国航空工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全面体现了航空人奋进创新、报销祖国的精神风貌。本书内容翔实、系统,记述准确、可观、简明,不少信息属于首次披露,兼具纪念价值和史料价值,可作为工具书使用与收藏。
热门推荐
  • 重生之不做废柴

    重生之不做废柴

    前世顾爸爸顾妈妈就是顾文略心中的一个感情死结,这辈子顾文略决定要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它。参加学霸夏令营遇到一个学长一直跟着自己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 TFBOYS奇妙相遇

    TFBOYS奇妙相遇

    三个女生和TFBOYS之间发生的故事……
  • 灵妃倾天下

    灵妃倾天下

    西齐国四皇子病重,长孙慧被赐婚给四皇子冲喜。她有目的的接近,而他有目的的试探,层层迷雾揭开。他说:“我愿护你一世周全。”她说:“众人都说我是不祥之人,你不怕?”他说:“你是我的福星。”
  • 异界极品系统

    异界极品系统

    宅男王子墨被老板辞退,回家玩个网游穿越异界,看他怎样拳打富二代,脚踩官二代,他立誓要做王中王.....
  • 第七戒律

    第七戒律

    在这个工业文明正处于起步阶段的世界,剑与魔法依旧是大陆上纷争势力的主力。众神为了信仰争相发起圣战,新兴的教权企图挑战罗马帝国皇帝的正统性,遥远的帝国西海岸,一群热忱满怀的航海家乘着蒸汽轮船,向着海平线航行……与此同时,一个为了给族人攫取生存地的家族,也开始了它短暂而又辉煌的历程……………………注:小说多主角,有一个庞大的世界观,作者会努力把它完善好。请在适应的同时,做好心爱的角色被写死的准备。交流群:682058955
  • 天价冥婚:萌宠鬼夫不可以

    天价冥婚:萌宠鬼夫不可以

    俗话说,宁可说错话,不可办错事,苏晴却犯了忌讳,梦里莫名和鬼拜了天地。无意之中,便惹上气势摄人却好看如画的千年厉鬼,对她纠缠不休……满怀杀意的女鬼从天而降,欲将碎尸万段;蛰伏的鬼物蠢蠢欲动,想炼化她的魂魄精进道行!千奇百怪的诡异事件层出不穷!苏晴简直欲哭无泪……可他却在每一次危险逼近时翩然出现,声音清冷,却决然入如金石“谁敢动苏晴一下,我必当让其魂飞魄散,化作尘埃,消失于三界六道!”
  • 狂傲君王妃:逆天废材三小姐

    狂傲君王妃:逆天废材三小姐

    她,二十一世纪杀手榜榜首,一次动情,换来双重背叛,一朝穿越,无人知晓,她竟成了她。温情,被她冰封。冷酷,这可是她的代名词!当一双血眸张开,命运颠倒,天才和废物竟是同一个人!这一世,万兽之王她当宠物养;灵丹妙药她当糖豆吃……他,神秘势力一代君王,杀人如麻,却为了她,携手江湖!容不得旁人对她只言片语,若是,一指弹飞!只在于他曾答应过她,一生一世一双人……暗黑势力,他俩同创;大千世界,他俩共打;龙凤呈祥,就是他俩。这一生,颠覆天下。废材逆天,注定是一个望尘莫及的耀眼神话!
  • 雨中笙箫

    雨中笙箫

    在浪漫的雨季来临之际,他远走高飞,她原地等待,徘徊,直至花甲之年虐文欢迎广大读者入坑男女主青梅竹马,却又错过终身!
  • 第一女婿

    第一女婿

    他是地下之王,令各势力闻风丧胆,他的妻子惊艳绝伦。本想过个平静的生活,怎奈树欲静而风不止,得知消息后,各方势力纷纷涌入这座小城,一时间连空气都凝固了,他高喊“动我亲人,必灭族”,一代龙魂之主,归来……
  • 我的男友是丧尸王

    我的男友是丧尸王

    23世纪,高科技迅速发展,一些化学物质混合在一起,产生了XY病毒,人类感染XY病毒后,就会变成没有意识的行尸走肉,简称丧尸,人类为了抵抗丧尸,一部分人类觉醒了异能。“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我只是出于本能的保护你。”“不管你是什么,我爱的就是这个用生命保护我的你。”在人类生死存亡的关键下,拥有木系异能的千沫和丧尸王冥越又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