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8500000040

第40章 告子章句上(3)

孟子说:“鱼是我所喜欢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得到,就不要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喜欢的,义也是我所喜欢的,如果二者不能都得到,就牺牲生命而要义。生命自是我所喜欢的,但是还有比生命更为我所喜欢的,所以我决不苟且偷生。死亡是我所憎恶的,但是还有比死亡更为我所憎恶的,所以有的患难我并不躲避。如果人所喜欢的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一切可以求得生存的方法,为什么不去利用呢?如果人所憎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一切可以躲开患难的事情,为什么不去干呢?用这个办法就可以活命,可是有的人不用;这么做就可以躲过患难,可是有的人不干。所以,人所喜欢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人所憎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善心,每个人本来都有,只是贤德的人没有丢失罢了。一筐饭,一碗汤,得着就能活下去,得不着就得死。如果呼喝着给他,就是过路的饿人都不会接受;脚踏过再给他,就是乞丐也不屑于要。万钟的俸禄,也不管是否合乎礼义,就贸然接受了,那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着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我吗?以前宁肯去死也不肯接受,今天却为着住宅的华丽而接受了;以前宁肯去死也不肯接受,今天却为着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以前宁肯去死也不肯接受,今天却为着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我而接受了:这种情况难道就不能改正过来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

解读

什么是良心所真正需要的?什么是我们误以为重要的而其实并不是顶重要的?孟子在这一章中作了详细的解说。

孟子开始以舍鱼而取熊掌为喻,引出本章的主旨“舍生取义”这句名言。为什么如此选择才是恰当的呢?因为按本心的要求维护正义比一己的生死更为重要。孟子在这里用了一些经常可以看到的事例来论证说:假设人所认为重要的无过于生存,所恐惧的无过于死亡,那么应该是凡可以有助于他一己的生存而免于死亡的事,他都毫无疑问地去做才对。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明明见到有许多事例,人们是自愿放弃那可以求生避死的事而不做。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人性中的确有比求生避死更为重要的愿望在,而且不是少数圣贤才有,而是凡人都有的普遍事实。至于我们看到有些人的表现不如此,那其实不是他顺其本性的表现,而是在良心迷失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一种假象。

为了使人有具体感受,孟子又举出不同的两种事例来进一步说明:在“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的情况下,你若以极不礼貌的轻蔑态度来施舍给人,那就是最普通的乞丐、路人,也会忿然作色,赌气不接受。《礼记·檀弓下》记有这样一段故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而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不食嗟来之食,就是要维护人性的尊严,蒙袂人认为人性的尊严比生死还重要。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这么看。人们往往为名利所引诱,而丧失了本性,对高官厚禄也就不管义不义而接受了;有些人甚至不仅仅是“接受”,而是用种种卑鄙的手段去“谋取”。他们究竟是为了什么呢?细一分析,也不过是为了房子、妻子、孩子和一些虚伪的荣誉。有些人不惜以死来维护人性的尊严,有些人仅仅为了一点享受和虚荣出卖自己的灵魂。难道这一点享受竟比生命还重要?竟值得为之而去出卖良心?其原因只能说是他们丢失了自己本来有的善良的本心。

原文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译文

孟子说:“仁,是人的心;义,是人的路。放弃了那条正路而不走,丢失了那善良之心而不知道去寻求,真是可悲啊!一个人丢了鸡狗都知道去寻找,把善良的本心丢失了却不知道去寻找。学问之道没有别的,就是把那丢失的善良之心找回来罢了。”

解读

要拯救人生的沦落、良心的迷失,最根本的功夫就是良心的自我猛省,因此孟子在这里一语中的地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己矣。”所以,《大学》的第一句话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德者,良知也。

当然这并不是说仅只是良心的猛省就够了,其他一切枝节功夫都不必做了。所谓“无他”,所谓“而已”,其真实意义应从以下两点去理解:

一、良心的自觉是一切功夫的开端,必须有此良心自觉的基础,其他一切修养功夫才用得上,才有着落;否则,尽管你做了许多好事,你的精神境界也不会提高到圣贤的境界。这正像信佛一样,你尽管多做施舍,整天拜佛,如果心之佛不动,你永远成不了佛。这就是所谓“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所以,只有良心自觉了,人生的方向才稳得住,一切活动才谈得上成效。依此义,我们可以说:人生修养的关键就在求其放心。

二、所谓良心的自觉,不是关起门来自觉,要在事情上去表现:读书时要(良心)自觉地读书,工作时要自觉地工作,休闲时要自觉地去休闲,喜怒哀乐时要自觉地喜怒哀乐,等等。一句话,良心的自觉是无所不在的。

求其放心,良心自觉,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想真正做一个好人,必须从这里开始。但这么重要的事情却为大多数人所忽视,这不是人生最大的不幸与悲哀吗?一只鸡一条狗丢了,人们都急着去找,而本心迷失了却不知道去找回来,这不是很悖于常理吗?所以,孟子最后呼吁:“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原文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译文

孟子说:“现在有一个人,他无名指弯曲而不能伸直,虽然不痛苦,也不妨碍工作,但是如果有人能够把它伸直,就是到秦国、楚国去治也不以为远,因为自己的手指不如别人。一根手指不如别人,就知道嫌恶,而心性不如别人却不知道嫌恶,这就叫做不懂得轻重。”

解读

事物有类有别,就大的类别说,有性质之别,有价值之别。就性质之别说,有好有坏;就价值之别说,有轻有重。如果人无私心杂念,能把心放平,对事物价值就能不偏不倚,做出正确判断,孰重孰轻就很清楚了。但是,人一有私心,对事物价值就难以正确判断。以本章为例,一根无名指屈而不伸,人们就以为不如人,想下大工夫把它抻直,但是自己的本心受私欲的蒙蔽而不能呈现,使自己的为人处事都偏离正道,甚至达到损人利己的严重程度,整个人格都不如人了,为什么却不迫切地去清除蒙蔽,把本心找回来,做一个好人呢?孟子说,这种人的毛病是不懂得轻重。

原文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译文

孟子说:“一两把粗细的桐树、梓树,人们想要让它生长起来,都知道该如何去培养。至于自身,却不知道如何去培养,难道爱自己不如桐树和梓树吗?真是太不动用脑筋了。”

解读

这一章似乎是由第十二章到下面几章的一个过渡章。本章批评人们不知道培养自己,是由于不动脑筋。应该在哪一方面动脑筋呢?请看以下几章。

原文

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今有场师,舍其梧、槚,养其樲、棘,则为贱场师焉。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

译文

孟子说:“人对于身体,哪一部分都爱护。都爱护就都保养。没有一尺一寸的皮肤不爱护,就没有一尺一寸的皮肤不保养。想考察一个人养护得好或者不好,难道有别的方法吗?只是看他所注重的是身体的哪一部分就明白了。身体有重要部分,有次要部分;有小的部分,有大的部分。不要因为小的部分损害大的部分,不要因为次要部分损害重要部分。保养小的部分的就是小人,保养大的部分的就是君子。假若有一位林场管理人,放弃梧桐、楸树好树不管,却去培养酸枣荆棘,那就是一个坏林场管理人。假若有人注意保养一根手指却不治肩头脊背的大病,而自己还不明白,那就是糊涂透顶的人了。只讲究吃喝而不顾培养心性的人,人们却轻视他,说他没出息,因为他保养了小的部分,丢掉了大的部分。讲究吃喝的人如果没有丢掉大的(心性的培养),那么吃喝的目的难道仅仅为着一尺一寸的皮肤的保养吗?”

解读

本章仍是强调求其放心的重要,指出人所以有放心而不知求的原因,就在于分不清贵贱大小,结果在无意中以小害大了。

孟子首先提出:“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但是事实上,人们恰如其分地“兼所爱”的人很少。就是说,应该首先作为重点爱护保养的,就首先重点爱护保养;次要的爱护保养,不能越过重要的,但能做到这样的人很少。具体说,人们常常只知照顾口腹之欲,而忘了培养他的良心。为说明这种现象的不合理,孟子还举出林场管理人只顾樲棘而不顾梧槚、人只顾一指而不顾肩背为喻。

在这里需要弄清楚的是,孟子并没有鄙视耳目口鼻之官的意思,他只是如实地说明心与耳目口鼻之间的关系。他明确指出,心是主,耳目是从;心是一切理想、价值与爱的发动之源,耳目口鼻四体则是实现此理想、价值与爱的工具——只有源头掌握住了,行动才能产生意义。事实上,心有心之用,耳目口腹有耳目口腹之用,彼此合成一体,才是完整的人生。

孟子在这一章开头就说:“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这是告诉人们,要分清贵贱大小,“兼相爱”要恰如其分。

最后,孟子回头过来肯定耳目之官、饮食之事的一定价值,那就是:只要不因此而有害于良心的仁义,则耳目口腹其实是有助成仁义实现之功的。

原文

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

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译文

公都子问道:“同样是人,有的是君子,有的是小人,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说:“受本心(良知)支配的是君子,受耳目感官支配的是小人。”

公都子说:“同样是人,有的受本心(良知)的支配,有的受耳目感官的支配,是什么缘故?”

孟子说:“耳目感官不会思考,所以被外物所蒙蔽。它们一与外物接触,就受外物的牵引而行动了。心这个器官是会思考的,人的善性思考就得着,不思考就得不着。心这个器官是天特意给我们人类的,一个人先把心志立住,那耳目等器官就不能把心志夺走了,这样就成为君子了。”

解读

弟子公都子首先问老师:为什么同样是人,有的人是品德高尚的君子,有的却是小人呢?孟子认为,人能遵从本心所定的法则方向去做,践仁成德,就可以成为君子;若顺从耳目等官能私欲去做,就会成为小人。对孟子的回答,公都子产生了新的疑问:“既然遵从本心去做能成为君子,为什么人们不都遵从本心去做呢?为什么会出现‘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的现象呢?”孟子认为,耳目以感触为性,不会有是非善恶的判断;同时,耳目不能主宰自己,很容易被外物所牵引,而使本心不能呈现,个人的私欲从而得以膨胀,于是就成了小人。

“心之官则思”,本心所思,是善,是理,是道德法则;心思而得的道德法则,是心自己所给出的。孟子认为,能自定道德法则的本心,是天赋予我们人类的。

孟子最后提出的“先立乎其大者”的“立”,是“彰显”或“立住”的意思,不是原先没有,现在根据需要才立起来的意思,而是本来就有,是天所赋予的。但要立得住,要彰显,这样就可以排斥“小体”,而成为君子了。想“立乎其大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既有本心(良知),也有强烈的私欲,所以人必须有后天的功夫以保存本心。要时刻警觉,一时不用功夫,本心就会被私欲所障蔽。

上一章孟子已提出: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本章进一步分析了为什么有的人“从其大者”,有的人“从其小者”。孟子心性论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

原文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译文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决定学习成败的20种心态

    青少年决定学习成败的20种心态

    本书针对青年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总结出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该具备20种成功心态,有理有据,故事丰富,是青年学生的好帮手。
  • 精神伴侣(智慧之旅NO.2)

    精神伴侣(智慧之旅NO.2)

    本书分为五部分。盛开在瑰花瓣里;点燃心灵的灯盏;因为爱,这世界更美丽;生命中的又一课;穿过岁月的河流。
  • 刘邦那套本事儿

    刘邦那套本事儿

    地位再卑微也能赢得最高权力,出身再贫寒也能享到最大富贵!即使你学历再低,出身再卑微。钱包再干瘪,人脉再狭窄。背景再空白,掌握“刘邦那套本事”,让自己未来幸福生活来得更可靠一些。这条路怎么走?读读《刘邦那套本事儿》!
  • 求知与奋进(漫漫求知路)

    求知与奋进(漫漫求知路)

    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到当代世界倡导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无不指明了学会与自然“共处”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像其他学习一样,也包括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念的习和和养成。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人需要终身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从本质上来说,成人一生的发展模式和对待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兴趣模式都与三个月的孩子几乎相同。本选题献给想把孩子培养成才的父母们,献给看不懂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按成人的想法生活和学习的父母们,献给不想让孩子变成冤家的父母们,本丛书是帮助父母从本质上认识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成长规律,把握系统爱育方法的通俗读物。
  • 读菜根谭悟经典人生

    读菜根谭悟经典人生

    化通俗为雅致,变腐朽为神奇,人间万事之通典。读进去,体会入世的超然境界;悟出来,享受出世的平淡快乐。《菜根谭》是一部需要人们放在床头、案头,静心品读的旷世奇书。读进去悟出来会有醍醐灌顶之感,受益终生。《读菜根谭悟经典人生》是对《菜根谭》的深刻感悟,书中总结了为人处世之策略,求学问道之真假,功业政事之智慧,修身养性之要义,生死名利之玄妙,居家交友之心得。它通过充满审美情趣的思维方法,简单明了的语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传达出一种深刻的人生感悟,帮助人们破解人生中遇到的诸多难题。
热门推荐
  • 四季田园

    四季田园

    直男顾严穿越到历史上没有的朝代成了夫死家贫的带娃小妇人泪崩之后的生活是这样的……¥¥¥PS:无CP
  • 快穿之被反派盯上以后

    快穿之被反派盯上以后

    为了查出分身死因,天外天唯一的女神大人带着系统兽入世了。羞涩腼腆的少年一秒变脸:“你答应过我不会离开的!你想反悔吗?不准,我不准!”温润公子切开黑:“没错,从一开始我就在算计你,不是与你为敌,而是…想拥你入怀。”正派仙尊眼神泛红有入魔征兆:“招惹了我,就要负责到底!”给单身狗们牵桥搭线的(万年单身狗)女神:“爱情宛如龙卷风,表示招架不住……”眼看那边恶魔少年又要哭了。因缘手忙脚乱的给他擦眼泪,“我错了,我不该和别的男人说话。”小祖宗一哭,瘟疫就会出现,还是无法控制的那种……
  • 顶级老公赖上门:Hello老婆

    顶级老公赖上门:Hello老婆

    【轻松,爆笑】她只不过就是把他当成小偷,打了一顿,没想到从此便惹上了这只腹黑狼。“给你五块钱,已经是很看得起你了!”她扔下赔偿金额,潇洒离开。没遇见她之前——!!!他是优雅尊贵,风度翩翩,家财万贯的京都一少,一张祸国殃民的俊脸独领风骚,他说一,京都绝对没有人说二。遇见她之后——???房被她占,床被她抢,人被她气,就连他的钱还要被她无情的挥霍,更令他气愤的是,他说往西,她偏要往东。于是他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勾引她,然后一辈子压着她,骗人骗心,他就不信,他拿不下这只狡猾的小狐狸。【千里追欢系列,男强女强,身心干净】
  • 修仙之我是女娲后人

    修仙之我是女娲后人

    不论你是惊艳才绝、天资过人;还是终其一生碌碌无为,平庸过人;这些都不过是辅助性的,其正真本质是其本心。是神是佛是魔,都不过是一念之间。大道三千,每一条道都截然不同,最终都殊归同道,走向大道的巅峰。可能最终走到的又有几人?终是抵不过三界诱惑,繁华红尘。保持本心的又有几人?无尽的岁月不光耐得住寂寞,更要坚持不断走向大道的彼岸。大道无情亦有情,陆清凌带着守护神兽小黄及要守护的三叔,在修仙界看过形形色色的修士,能否走出属于自己那独特的一条道?完成女娲族的使命,揭开女娲岛背后毁灭的重重阴谋。看一介弱质女流如何一步步完成为人人膜拜的女帝,登上真仙界的女帝的宝座。[男主由你定]^_^
  • 惊鸿行之怨聚安岭

    惊鸿行之怨聚安岭

    天下风云,剑仙惊鸿少女罗箐步入江湖踏上寻师之旅却意外卷入了一场乱世纷争,恩师生死不明刀剑阁、岭南温家、安岭刀门,前尘旧怨还待她一点点抽丝剥茧……
  • 茉茉修仙

    茉茉修仙

    曾经一直向往着修仙的世界,机缘巧合幸运的走上这条道路,奈何是最不中用的五灵根,且看看茉茉是怎么样走完坚定自己的道
  • 狐色

    狐色

    这是一个在复仇之路上被虐成狗,在一路大神的拳头低下往上爬的故事!-------------------------------------她是本性天真善良的小狐仙,却不想成了勾结魔族的大叛徒,又被师父送去做了仇人的部下!可是这正统复仇的戏码却偏差不断,没有一件是上套路的……而她的仇人本是个外表温柔内心冷漠的魔族战将,却被这杂毛狐狸搞的厄运连连,百事不顺,多年塑造的残忍形象逐步有崩塌的趋势?一朝覆灭的神族转生,一场“门”的争夺将局势推向高潮,到底谁才是谁的转世?谁又是谁的情缘?是谁的阴谋在背后操作命运的导向……她又是否能复仇成功?
  • 成武剑

    成武剑

    十年前南陈朝宫中发生一起宫廷惧变,那是七八月的天气,一代枭主陈武帝驾崩还不过百日,双胞胎太子险遭权臣屠尽,在偶然机会下被忠义之士救出皇宫,十年练功苦尽夺位复仇路。
  • 黑燃学院

    黑燃学院

    在高考后的暑假,我接到来自黑燃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死神莫名其妙找上我,几起案件交错,愈发扑朔迷离意外接连发生,究竟谁对谁错?坐上去往桃花源的火车,却陷入赌徒的赌局,人心终是难测.....目的地究竟是桃花源还是桃花墓?潜入敌对组织,只为探寻当年的真相。真相隐于迷雾,谎言遮盖血腥,光怪陆离的事件配上爆笑吐槽,打造不一样的黑燃学院。
  • 司机的逆袭

    司机的逆袭

    生活落魄的司机,在同学聚会上偶遇初恋。时隔多年过去,面对自己妻子的冷漠,朋友的嘲笑,他究竟会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