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8500000052

第52章 尽心章句下(2)

貉稽说:“我被人家说得很坏。”

孟子说:“没有关系。士人很讨厌这种随便议论别人的人。《诗经》说:‘我的心里愁闷,是因为深遭那群小人怨恨。’孔子可以说是这样的。又说:‘虽不能消灭它的愠怒,但也不失落自己的名声。’这说的是文王。”

解读

貉稽受到别人的毁谤,有些想不开,孟子用《诗经》和孔子、文王的事迹来劝说他,劝他不要把别人的毁谤放在心上,而要像《绵》所说的那样:“肆不殄厥愠,亦不殒厥问。”即自己加强修养,依道而行,尽其在我。

原文

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译文

孟子说:“贤德的人先使自己明白了,然后去使别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糊糊涂涂,却想使别人明白。”

解读

这段话,应令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深省。一个教师想“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不但不可能,而且说明自己没有责任心。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好:“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更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陶行知文集》第190页)

没有责任心的教师是在误人子弟,不仅误人子弟,而且影响国家的发展。所以,做教师的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粱启超先生说:“一个人若是在教育上不感觉有趣味,我劝他立刻改行。”(《饮冰室文集》第13册第15~16页)

原文

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译文

孟子对高子说:“山路上行人常走的地方,坚持不变地走下去,就成了一条路;只要有一个时候不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现在茅草也把你的心堵塞了。”

解读

本章孟子用山间小路的成与废,来比喻人心的通与塞。高于原是孟子的学生,因学不见道,不免心里犹疑,孟子就用这个比喻来开导他。一个人想达于道,就必须像山间的小路一样,不停地去走,即不停地加强修养,如此才行。看来,学道也并不容易,但失道却很容易,只要你稍有懈怠,就像山间的小路一样,几天不走就杂草丛生,而不成其为路了。人只要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私心杂念就会乘虚而入,就会离道越来越远。

人性本善,仁义礼智根植于心。所以,你只要顺着本性去做、去想,就会成为君子。但要不间断地去做、去想才可以,你只要心一怠惰而不思,就会为私欲蒙蔽,变得昏聩糊涂而自我迷失了。这就是孟子说的:“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告子章句上》第十五章)

由此看来,人犯错误、变坏,是不能怪别人怪环境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自己身上。

原文

高子曰:“禹之声尚文王之声。”

孟子曰:“何以言之?”

曰:“以追蠡。”

曰:“是奚足哉?城门之轨,两马之力与?”

译文

高子说:“禹的音乐高于文王的音乐。”

孟子说:“为什么这么说呢?”

高子说:“因为禹传下来的乐钟的钟钮都快断了。”

孟子说:“这怎么能足以证明呢?城门洞里的车辙那样深,难道只是几匹马的力量吗?”

解读

禹在文王前一千多年,禹王的钟钮,到战国时期已有一千八百年,即使不用也该断了。高子据此说禹王的音乐高于文王的音乐是没有道理的。

孟子解释说:“城门之轨,两马之力与?”意思大概是:城门洞很窄,只容一辆车进去,所有进出城的车都要走这条路,所以其车辙深。城门内外道路宽,可以并行几辆车,其车辙自然就浅了。孟子的意思是不是说:禹时钟的数量很少,所以利用率高,钟钮就负担重,而到了一千年后的文王时,生产发达,文教繁荣,钟就多了,每个钟的利用率相对就少了?

关于本章的真义,朱熹《四书集注》说:“此章文义本不可晓,旧说相承如此。”

原文

齐饥。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殆不可复。”

孟子曰:“是为冯妇也。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译文

齐国遭了饥荒。陈臻对孟子说:“齐国人都以为老师会再度劝齐王打开棠地的粮仓来赈济灾民呢。您大概不会这样做了吧?”

孟子说:“再这样做就成了冯妇了。晋国有个人叫冯妇,善于打虎,后来成了善人,就不再打虎了。有一次他到野外去,看到许多人在追老虎。老虎靠着山角顽抗,众人也不敢上前去打。他们望见冯妇了,就迎上前去,请冯妇帮忙。冯妇就捋起袖子伸出胳臂下了车,大家都高兴了。但作为士的那些人却讥笑他。”

解读

冯妇原来是远近闻名的打虎能手,后来学好不干了,但一有机会就又干起来,因此受到士人的耻笑,留下“下车冯妇”这样一句成语,讽刺那些重操旧业者。

孟子用冯妇的故事,表明自己不会再向齐王进言。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疑此时齐王已不能用孟子,而孟子亦将去矣,故其言如此。”

原文

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译文

孟子说:“口的对于美味,眼的对于美色,耳的对于美声,鼻的对于芬芳气味,四肢的对于安逸,这些爱好,都是天性(生理欲望之性),但是得到与否,却属于命运,所以君子不把它们认为是天性之必然(不是非有不可,没有也一样做人)。仁的对于父子,义的对于君臣,礼的对于宾主,智的对于贤者,圣人的对于天道,它们能否实现是属于命运,但也是天性之必然(没有就难以做人),所以君子不把它推给命运(努力求其实现)。”

解读

这一章是孟子说“性”与“命”二者关系很重要的一章,义理精切,含意深远。

希望得到美味、美色、美声、芳香、安逸是人的生理欲望之性,是人的天生欲求,但由于种种限制,不可能全都如愿。小人活着就想方设法要使这些生理的欲望得到满足,而君子则不把生命的自然之性作为本性,认为顺生理欲求而奔波,并不是人生价值所在,人活着应有更高的追求。所以,他会安于所受的限制而不恣肆。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因而人们赞扬颜回“乐天知命”。

仁、义、礼、智义理之性以及天道,实现它们会受到种种限制,使人感到无可奈何,但君子不会因为其中有种种限制就放弃。一个有德之人,不论他父亲是否对他慈爱,他一定以孝事父;不论对方对自己如何,也一定以礼待人。圣人知德行道,无尽无休,毫不停顿,不把限制推给命运而解脱自己。

朱熹在评此章时说:“愚闻之师曰:‘此二条者,皆性之所有而命于天者也。然世之人,以前五者(美味、美色、美声、芳香、安逸)为性,虽有不得,而必欲求之;以后五者(仁、义、礼、智及天道)为命,一有不至,则不复致力。故孟子各就其重处言之,以伸此而抑彼也。’张子所谓,君子养则付命于天,道则责成于己,其言约尽矣。”

原文

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

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

“何谓善?何谓信?”

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译文

浩生不害问道:“乐正子是怎样的人?”

孟子说:“是好人,信实之人。”

浩生不害说:“怎么叫好?怎么叫信实?”

孟子说:“值得人取法就叫做好,那些好的品质实际存在于他本身就叫做信实,本身充满了好的品质就叫做美,充实而且光辉地表现出来就叫做大,把大化掉(和平常人一样)就叫做圣;圣德到了不可知的境界就叫做神。乐正子是介于好和信实二者之中,美、大、圣、神四者之下。”

解读

乐正子名克,是孟子的学生。《孟子》中有五章写乐正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三章,孟子具体介绍了乐正子的“善”和“信”。本章是孟子通过乐正子谈什么是善、信、美、大、圣、神。他把人的进德分成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先是自外而内(善——信);然后自内而外(美——大);再次自外而无(大——圣),以至不可知(神)。一个人的修养能到自外而内,像乐正子这样,已经是难能可贵了。但如能继续前进,能够力行其善以至于实实在在充满其身,则美在其中,而无待于外。美在其中者,如颜回,如曾子,一言一行皆可为外界取法,以至影响百世,可以说是“大”。“大而能化,使其大者泯然无复可见之迹”,如孔子,“不思不勉,从容中道”,可以说是“圣”了。圣人是至人,是人修养的极点。如果圣人做到人所不能知,就“神”了。

原文

孟子曰:“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归,斯受之而已矣。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从而招之。”

译文

孟子说:“逃离墨子一派的,一定归于杨朱这一派;逃离杨朱这一派的,一定回到儒家来。既回来,就接受他算了。今天与杨、墨两家相辩论的人,好像追赶逃走的猪一样,已经送回猪圈里了,还要把它的脚捆住。”

解读

战国时百家争鸣,这期间,各派人士由于认识的转变,难免有由这一派转入另一派的现象。据说,孔子的学生开始就有许多转入其他派然后又回来的。战国时代,这种现象也经常发生。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回到儒家的人呢?孟子主张“归,斯受之而已矣”,即不追究既往,欢迎他的归来。但当时有些儒者,与杨、墨经常辩论,对他们的信徒也成见很深,有人来归,则另眼相看,怕他们再“叛变”。在这里,孟子批评了这种狭隘不能容人的思想作风。儒家对杨、墨的理论,批判十分严格,寸步不让,但对那些能认识到杨、墨的错误回到儒家来的人是宽容的。结果,信仰杨、墨的人越来越少,而信仰儒家的人日渐增多。

原文

孟子曰:“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

译文

孟子说:“有征收布帛的赋税,有征收谷米的赋税,有征发人力的赋税。君子于三者之中,用其中一种,其余两种暂时不用。如果同时用其中两种,百姓就会有饿死的人。三种都用,父子就要离散了。”

解读

古时粟米之征是国家主要的财政来源,孟子主张在征收粟米的时候,不要再加其他的税收。在秋天“粟米之征”结束后,到了冬天可以有力役之征,这就是所谓的“使民以时”(《论语·学而》第五章)。“布缕之征”一般在夏季。总之,要“用其一,缓其二”。如果同时“用其三”,家庭将要破碎,父子将要离散,就会“国将不国”了。

在上者应该牢记“民为邦本”,取之无度,则其国危矣。

原文

孟子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译文

孟子说:“诸侯的宝贝有三样:土地、百姓和政事。以珍珠美玉为宝贝的,祸害一定会临到他头上。”

解读

国君以国家三宝为宝的,国家稳定;不以国家三宝为宝,而只想获取珍珠美玉,甚至为了珍珠美玉而出让国家三宝的,国家就危险了(请参看《离娄章句上》第九章说解)。

原文

盆成括仕于齐,孟子曰:“死矣盆成括!”

盆成括见杀,门人问曰:“夫子何以知其将见杀?”

曰:“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

译文

盆成括在齐国做官,孟子说:“盆成括会死的。”

盆成括被杀,弟子问道:“老师您怎么会知道他会被杀?”

孟子说:“他这个人有点小聪明,但不知道君子的大道,而那将足以招致杀身之祸罢了。”

解读

为什么小有才就足以招来杀身之祸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他生在乱世,他所在的齐国又是重法不重情。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他自身的原因。春秋末期,可以说是天下无道,孔子就教育弟子们说:“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意思是:国家有道,要说话正直,行为正直;国家无道,要行为正直,说话谦逊。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君子之大道”吧?盆成括生在战国时期,有点小聪明,但“恃才妄作”,行为不检点,说话又说别人所不敢说的,以显示自己的不凡,这就很容易招来杀身之祸。历史上有小聪明而吃亏的人很不少。

原文

孟子之滕,馆于上宫。有业屦于牖上,馆人求之弗得。或问之曰:“若是乎从者之廋也?”

曰:“子以是为窃屦来与?”

曰:“殆非也。”

“夫予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

译文

孟子到了滕国,住在上等馆舍里。有一双没有织成的草鞋在窗子上不见了。旅馆中的人寻找不着。有人就问孟子说:“我们找不着,是跟随您的人把它藏起来了吧?”

孟子说:“你以为他们是为着偷草鞋而来的吗?”

旅馆中人说:“大概不是的。”

孟子说:“我开设课程,是往者不追,来者不拒。只要他们怀着学习的心来了,就接受。我的弟子不会拿别人的东西。”

解读

本章最后一句,各书有出入。朱熹的《孟子集注》是:“殆非也。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这句话好像全是旅馆中人说的。这样一来,那双草鞋是否是孟子的弟子拿的,也不清楚了。而且,旅馆中人不可能说出:“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这样的话,只有孟子本人或亲近孟子的弟子才能说。

最后这句话是孟子坚决否定旅馆中人的怀疑,认为自己弟子是来学习的,不会拿别人的东西。

原文

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恬之也,是皆穿窬之类也。”

译文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不忍心干的事,把这种不忍心扩充到所忍心干的事上,就是仁。每个人都有不肯干的事,把这种不肯干扩充到肯干的事上,就是义。人能够把不想害人的心扩而充之,仁就用不尽了。人能够把不挖洞跳墙的心扩而充之,义就用不尽了。人能够把不受轻贱的实际言行扩而充之,那无论到哪里都合于义了。挖洞跳墙都指什么说的?一个士人,本不可以同他谈论却去同他谈论,这是用言语诱他以便自己取利。本可以同他谈论,却不去同他谈论,这是用沉默来诱他以便自己取利。这些,都是属于挖洞跳墙这一类型的。”

解读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人人皆有,这只是仁义之端,必须把它扩充,人才能成为仁义之人。怎样扩充?就是本章所说的“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所不为,迭之于其所为”。

在士人中,常犯所谓穿窬之类的毛病——如“未可以言而言”,“可以言而不言”。但这个毛病人们并不注意,常常认为是一个人的性格,其实都是有取于人的,和穿窬之类没有区别。因为它隐蔽,所以孟子在这里特别指出来,要人们扩充其无穿窬之心。

原文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译文

孟子说:“言语浅近,意义却深远的,是‘善言’。所操持的简单,效果却广大的,是‘善道’。君子的言语,讲的虽是常见的事情,可是‘道’就在其中。君子的操守,从修养自己开始,然后去影响别人,从而使天下太平。人的毛病就是放弃自己的田地而去种别人家的田地,要求别人的很重,而自己负担的却很轻。”

解读

孟子开始言“善言”、“善道”,是想说“道”就在我们常见的事情之中。君子的操守,不求深远,就从自己的修身开始,要严格要求自己,找自己的不足,不要专挑别人的毛病,要克服“舍其田而芸人之田”的毛病。

原文

同类推荐
  •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共分14章,内容包括人生就像一次旅行,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终点;主动规划自己的旅程,而不是被动接受你的人生;走自己的路,选定方向就不要犹豫等。《人生,就像一次旅行》内容简介:人生需要保持一份平和、一份清醒,可以身居闹市而自享宁静,固守自我而品尝喧嚣。在人生或长或短的旅程中,淡化时间的概念,享受悠闲,享受过程.欣赏岁月的沉淀和时间的幽深,不辜负我们不期而遇的各种光景。让我们在人生的路上迈着温和而稳重的步伐,在渐行中积累回忆和纪念,在没有追悔的期待中完成行程.这样才算不虚此生、不虚此行。
  • 智慧绝学(天书悟语)

    智慧绝学(天书悟语)

    人有智犹地有水,地无水为焦土,人无智为行尸。智用于人,犹水行于地,地势坳则水满之,人事坳则智满之。周览古今成败得失之林,蔑不由此。何以明之?昔者桀、纣愚而汤、武智;六国愚而秦智;楚愚而汉智;隋愚而唐智;宋愚而元智;元愚而圣祖智。举大则细可见。
  • 这样做事没压力

    这样做事没压力

    在我们身边,常常听到这样的感慨:唉,真累。确实,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无论年龄大小,也无论处于什么阶层,累,成了大多数人的生活常态。有人说:能不累吗?中小学生要应付学业,大学生愁于就业,工作的人谋求更高的工作岗位和更适合自己的职业,更别说复杂的人际关系带给我们的困扰。
  • 智慧做人的36张底牌

    智慧做人的36张底牌

    本书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揭示了做一个成功人士应该采用的技巧和方法。包括:如何把握最佳时机,找到自己的出头术如何找到自己的心路,一步比一步走得更高明等。
  • 狼者为王

    狼者为王

    本书从狼性、狼族生存竞争的自然法则中总结为人处世、商场投资、职场交际、竞争合作、团队管理等一套狼性智慧和狼道法则。
热门推荐
  • 变装卧底

    变装卧底

    他是个孤儿,四岁被华夏某教堂神父收养,却不想那是一处野狼雇佣兵的秘密分部,神父则是连军队高层都查不出的雇佣兵团长唐秋云,什么都不告诉他将收为义子取名唐傲天,并视如骨肉,早上像普通孩子一般接送上学,夜晚秘密接受特训,由于身体素质较差时常动不动就发烧感冒,这也让唐秋云操碎了心,在唐傲天二十岁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一天不知情的他却决定进入军队,在唐秋云紧蹙眉头的情况下,他终于去参加了征兵......
  • 人图问鼎

    人图问鼎

    昔帝室倾危,人图问鼎。今南离国将崩坏,郑氏骄子敢当问鼎之奸,取而代之,不求权倾一世,但求无愧与天。
  • 商业精英

    商业精英

    一个海外留学归来的富家少爷,在尔虞我诈的商界中占据一席之地,几个家族、几大集团争夺开始
  • 洪荒之九阳至尊

    洪荒之九阳至尊

    金乌闹洪荒,九阳败天地。豪情纵横三万里,九阳驰骋四大洲。每个都有自己的洪荒,我心目中的洪荒,求推荐,点击,收藏。欢迎大家阅读本书,如果有哪些不足,请指出来,我一定改正,你的建议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扣扣:129395579。欢迎大家的加入
  • 我来演绎何为神

    我来演绎何为神

    李磬本来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穿越者,而这一次的穿越好像有点不一样!他穿越到了一个唯我独法的世界!这都不算什么,重要的是他发现了自己居然只是一本网络小说里的人物……
  • 最强高手逆袭记

    最强高手逆袭记

    一场巨大的阴谋悄无声息地展开,一把火烧掉了李家几代人积攒下来的财富,也将失记忆的李明阳推向了逃亡之路。夫妻反目、父子成仇,步步紧逼的危险,逼得他不得不愤而反击。美人相帮,同样却是算计一场。落魄的他反戈一击,却不曾想,没曾想却得到了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身份和地位。欣喜的同时,他发现在他的身上同样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情缘终生

    情缘终生

    华逸轩最爱与书本为伍。聪明伶俐的他对于爱情则是敬谢不敏、他就是少了点性感、少了点人情味!什么事情低调到任谁都捉摸不透他的心。身为一个农村里的孩子能够成长到这样!我相信一定是有一些震撼故事的。敬请期待吧!
  • 本命年

    本命年

    李梦二十四岁了。两天前一个朋友发微博说,即将告别人生的第二十三个年头,并祝自己生日快乐。李梦留言说,来到二十四岁好几个月了,感觉一般,欢迎来到本命年。
  • 宇宙级大BOSS

    宇宙级大BOSS

    在别人想着如何名垂青史时,王皓却只能想着如何遗臭万年,因为他的金手指是大反派系统,需要坑人、做坏事、遭人唾弃……才能使用。王皓无辜:这能怪我吗?我本纯洁少年,都是系统和作者的错。系统鄙视:人贱不能怪系统,无耻不能怨作者。群号1:564490593,群号2:710848528新书《别惹小太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