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309100000014

第14章 内卷化视野中的农村社会发展(4)

宗族内涵的扩散加快莫过于改革开放以后。钱杭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宗族不是一个“实体性”的宗族。基于宗族变化,学者们往往将中国农村宗族视同于家族,“宗族与家族、宗族制与家族制、宗族社会与家族社会、宗族生活与家族生活,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别”;徐扬杰等人显然也持这一看法。徐在其所著的《宋明家族制度史论》中说:“家族,又称宗族,就是一个男性祖先的子孙,若干世代相聚在一起,按照一定的规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合而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已有学者面对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的实际,提出家族应包容姻亲的观点。例如,岳庆平就持这种看法。他认为:“家族既包括血缘的父族,也包括以姻缘为主的母族和妻族。”这一观点所体现的是中国农村长期社会变迁所积淀下来的新的社会事实。现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只要是对现今中国农村的宗族情况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目前农村中已经几乎找不到呈现严密的组织形式、受宗法制度的严格约束、有实质性的宗族活动及一定数量的宗族财产为其外显特征的宗族了。

总之,给宗族下定义,既要界定和表述传统社会中宗族的一般特征,坚持以男性血缘为界定家族成员的最基本标准,又要兼顾中国农村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宗族(家族),并依此来给其下定义的。基于这样一些考虑,笔者认为宗族这个定义也应该较为宽泛,其界定应如下:宗族基本上是按男性血缘世系或近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存在某种严密或松散的组织形式,具有修祠堂、修祖坟、修族谱等宗族色彩的活动,存在着一定的内部认同和外部边界的社会群体。

(二)宗族扩散后的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宗族的权威被打破,其活动逐渐衰落和停止。从1978年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重新确立了农民家庭的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单位,乡村的动员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宗族也有了成长的空间,民间社会重新被激活。但这种激活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宗族,而是一种内涵扩散的宗族。这种内涵扩散的宗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功利性、习俗性。相对于国家而言,传统农村社会实际上就是“自治社会”,宗族之内的事务皆由族长决断,实质就是这个“自治社会”的国王,处死族人的权力作为“家法”得以明晰化。新式宗族是建立在利益关系的基础上,利益关系将决定其聚合及分散,它的宗族界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家庭承包制的开始和以建立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农民取得了土地的实际经营权,农民家庭成为农村经济的一个主体,农民的经济意识逐渐增强。从经济利益出发,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农民在生产中建立了相互协作的社会关系。这种宗族结构松散,对其成员缺乏强制作用,人们只是依据习俗来行事。相对于传统宗族,家庭具有较大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平等性,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不存在严格的等级、从属关系。礼俗性作用主要体现在祭祀、婚丧嫁娶和民间收养等仪式上。在祭祀时,大体上是全族人参加,经费也由家庭按照男丁的多少分摊,全族公推一人主持祭祀仪式;在婚丧嫁娶时,基本上也是全族人参加,每家均给当事家庭送去一定的礼金,并无偿地出工帮忙;在分家产时,一般也会同时延请族中的德高望重者和地方组织领袖(如乡村干部)主持或见证;农户收养、抱养小孩,也由族中德高望重者和地方领袖人物出面交涉、主持。

第二,民间边缘性、非制度性参与。在中国,没有国家化(也就是说没有国家权力介入)的组织就常常趋向民间而导致边缘化。如20世纪50年代的农会、合作社、人民公社以及60年代以来的生产大队、生产队等,如果没有国家自上而下的系统支持和扶助,其发展方向只能是边缘性。在政策的形成和执行的政治参与活动中,宗族的参与属于非制度性政治参与。非制度性参与是指农民依据村落社会固有的传统规则和习俗来参与政治,它是自发的、传统的,带有特殊主义倾向。而政治制度性参与指的是政治参与主体依照国家颁行的正式制度参与村庄和国家政治活动,是一种“计划式”的参与制度,表现形式是成文法,体现的是现代民主技术和现代政治精神。这两种参与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当前和以后较长一段时间我国农村政治发展中的一大景观。不论是农民还是村干部都在寻找在农村社会中存在已久的宗族形式的非正式制度性的支持,作为自己制度权利的补充。

第三,社区封闭性。所谓社区,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民以利益为基础,以集体为形式而结成的社会实体。宗族活动存在的社区多是几百年来自然形成的村落,或是人民公社时期集体经济中形成的行政性村落。当然,无论是自然性村落还是行政性村落,都与数千年的宗族历史有关。宗族的边界主要限于村落社会,其生存、活动和发展空间都没有跨越村落的界限。长期实行的“一个国家,两种社会”制度,造成由农村到城市难以跨越的鸿沟。这种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这种社会政策强化了农民与宗族的依存关系,使宗族的发展限制在村落这一狭小的空间。尽管随着社会发展人口流动的速度开始加快,但作为宗族其区域并没有随之迁移。

(三)宗族与农村社会内卷化

国内学者对宗族在农村先起的评价褒贬不一,归纳而言,目前对宗族的评判大致上分三种类型。一是性恶论者,视宗族复兴为“封建势力的抬头”、“黑恶势力的汇流”、“现代化的反动”等等。二是性善论者,在他们看来宗族具有社会互助、发展公益、辅弼国家等无法否定的积极作用,而且宗族的社会韧性,使得它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认为宗族也可以现代化。另外,还有“双重效应”一说。尽管宗族法规不外乎希望家族兴盛,上合国法,下合人伦,那些族谱撰修者也大多受这种观念的鼓舞而不辞辛劳。但笔者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属于晚发外生型,农村现代化虽然需要借助于中国传统文化,但从总体上讲,宗族是与现代化相悖的,宗族的渐起和出现不符合现代化的发展规律。

(1)宗族文化中的“宗法”理念与现代化的法治理念相悖。现代化的本质,从法学角度来说就是法治化,不管是西方式的现代化,还是东方式的现代化,它的理念基础都是相同的,即强调“法治”。宗族的本质就是“人治”,它是以血缘关系和尊崇祖先为核心,建立在尊卑、长幼的等级秩序的基础之上,它不能体现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尽管渐起过程中的宗族,期望像明清时期的家族那样能够与国家拉上关系,得到国家正统意识形态的认可,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去适应国家的法律、政策,但是它毕竟是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的产物,它所能做到的充其量也只是“不抵触”而已,让它在本质上与现代化法治精神相吻合,是万万不能做到的。

(2)宗族的血缘性特征与现代化的业缘性特质相冲突。现代化的基础是工业化、商品化。在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等价交换和平等竞争的业缘关系。人们发生的最广泛的不是血缘关系,而是冲破血缘关系和地域的经济活动。血缘性是宗族重要的基础和核心内涵,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既具有极其强大和稳定的凝聚力,也具有极端的狭隘性;既具有形式上的脉脉温情,也具有不可逾越的家长制和等级制。这种源自生物本能的血缘特性,与现代化的业缘性特征是格格不入的。

(3)宗族的社区封闭性与现代化的开放性相矛盾。市场经济是人类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它以利益驱动和竞争压力为动力结构,生产要素不断流动,通过竞争,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宗族具有社区封闭性特征,聚族而居的村落边界明显,是一个血缘集团的自治社会,虽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和变迁,如今却依然是我国广大农村的主要居住模式。在一个宗族聚居的村落中,宗族成员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这种观念上的族亲联系是一种非常牢固的关系。这种观念促成并强化了中国农民安土重迁的乡土意识,既促成了宗族的向心性,也促成了宗族的排他性和封闭性。

宗族趋向消失是历史的必然,这是宗族的宿命。由于传统文化的沉淀和独立、农村国家行政权力的萎缩和嬗变、农村经济状况的恶劣和资源的稀缺以及市场风险,在一些农村地区宗族组织所需的资源复活。从20世纪80年代起,以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等地的宗族活动最为典型,在中部地区和东南沿海等地农村,一些有号召力的头面人物,以祭祖、排辈立传、振奋族威、维护本族利益的名义,四处频繁活动,拉赞助,花费巨资续族谱、建祠堂、修葺祖坟。但不管怎样,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宗族存在的条件逐渐失去必然会导致宗族的继续衰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急速转型,农村宗族组织作为一种弱势结构总体上走向没落,风光早已不再,已经大大地丧失了对农民的约束力,毕竟现代法治观念和民主意识在不断地得到普及,毕竟现代组织体系在日益完善。尽管如此,仍需注意克服其总体上走向没落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宗族是必然要消失的,但并不等于现在就消失,也不等于其没有负面影响。相反,在局部范围内,在其衰落和消失的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1)操纵村委会选举,控制村委会,形成宗族势力与基层政权的结合,造成村民自治的“宗族化”。所谓宗族化,是指宗族势力进入自治组织,变代表公共利益的村委会为维护宗族利益的私家机构。选举是村民行使自治权利的核心,公正与否直接关系到村民自治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为了获得更多的社会、经济、政治资源,享受更多的村庄“公共品”服务,给本家族带来更多的利益,往往以宗族的名义和力量进行游说、威吓甚至用贿赂的方式左右本族选民和动员其他选民,有些基层选举中候选人的人选也必须经过宗族头领首肯,否则就难以当选。农村的民主选举也往往蜕变为宗族间为本宗族寻找代理人的势力较量。

(2)宗族势力干扰基层政权开展正常工作,甚至走向对抗基层政权,造成自治的“空洞化”。有的宗族组织自立机构,强迫本族农民听从他们的安排,实际上架空了基层组织;有的则与原来的基层组织分庭抗礼,有效地阻止政府的政令在该地的执行。一些地方出现的违法犯罪问题及婚姻、家庭纠纷等,直接起因于由家族按族规行事,以族规阻拦执法的事情时有发生。一些地方的宗族违法占用乡村土地修建宗族祠堂,政府基层组织根本无力制止。近年来,由于少数地方宗族势力不断膨胀,个别农村中上级下达的政策通过村委会往往很难贯彻,通过宗族组织反而容易执行。

(3)宗族势力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党的方针政策被“弱化”。现在的族规,多是过去族规的继承,只是前后顺序和被强调的重点不同。其中最严重的处罚是不记入族谱的,或者注明:“由族人商定一种处罚方法。”族人违犯族规时,可能受到从规劝、罚款直到肉体惩罚的内容。一些地区的农村宗法组织依据族规对族人进行惩罚时,常常直接与国家的政策法令及社会公德的要求相抵触。在宗族强大的村落,农民对宗族的依赖超过对政府的依赖,个人利益冲突往往转化成宗族利害关系和宗族间的冲突。

(四)农村宗族的未来

要克服宗族的负面影响必须要:(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扩大对外联系,冲出宗族封闭的小圈子。(2)在农村政治中,下大气力抓好农民的政治和法律素质教育,树立公民责任感,引导他们选出威信较高、管理民主、能代表全体村民利益的好干部,逐步消除村庄宗族势力的消极影响。(3)开展多种形式的乡村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减少带有浓厚宗族意识的不良文化的影响和生存空间,逐步把广大农民培养成为遵纪守法的现代农民。

归根到底,只有城市化才能解决宗族问题。中国古代政府与家族斗争的千年历史证明,面对因农村社会现实而成长起来的宗族势力,单纯用行政权力去限制是不可能的。宗族代表的是一种比熟人社会更加原始的血缘社会,它只能生长于旧的社会结构比较完整的农村,这些农村大多社会经济、文化均比较落后。城市是一个陌生人之间进行交易的场所,血缘关系、宗族势力都被冲淡,宗族势力不可能在城市中有大的影响,也不可能生长。宗族势力的渐起说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缓慢,因此,只有加快和促进城市化进程,包括宗族势力在内的旧势力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落后力量就会被轻易根绝。唯有城市化才能解决这些由前现代社会所带来的种种问题。

五、发达地区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要落实好“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发展战略,必须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否则很容易造成有增长无发展、有增长无控制的内卷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到农民精神风貌和农村社会风气,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但由于一些农村基层领导只重视经济发展等硬件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造成了农村不良风俗习惯的蔓延。所以,要从根本上杜绝农村恶俗陋习泛滥的现象,必须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扎实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使农村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同步推进。

同类推荐
  • 小主持人技能训练

    小主持人技能训练

    本书详细讲解了小主持人所要掌握的各种技能的训练方法,包括语音基础、用气发声、语言表达、朗诵艺术、歌唱艺术、表演技巧、演讲要领、礼仪常识、采访写作、口头评述、主持艺术等,还提供了大量的训练素材。本书内容全面,论述精当,既可以作为小主持人高效实用的学习训练宝典,又可以作为小主持人专业教师的教学指导用书。
  • 只为你过得更好

    只为你过得更好

    本书由同心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编辑同心县广播电视台《人口与计生》栏目而成。该书主体部分分五大类:情系计生终不悔,国策到户本小康,咨政询法进万家,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科学生殖保健康。内容丰富,可读性、实用性、服务性、情节性较强。
  • 中国社会病

    中国社会病

    目睹中国之病现象,这是一部不遮家丑、真正关心百姓的书。没有人民幸福,就没有社会进步。社会不能抛弃人民独自进步,也无法撇下人民实现进步,如果选择“看不见”仇恨的情绪、不公正的现象、边缘群体的艰难存在、人民权益的被践踏,中国之社会病必将越来越深重。李松用他犀利的笔、忧虑的心、前瞻的思考、独立的“新闻眼”写下他“看见”“窥见”“洞见”的社会之丑、社会之病,供人们深思自省。过去的不能白白过去,死去的不能白白死去,眼前的必须不能苟且,活着的必须不能无视。这不是一本出气书,这是民生现状的写实与追问!
  • 办公室文秘写作一本通

    办公室文秘写作一本通

    本书立足于现实,从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礼仪文书、司法文书、财经文书、商务文书、宣传文书、科技文书等八个方面,对各种写作文体进行了新的梳理与阐释,并注意案例与理论的结合,为文秘工作者与公务人员量身打造了经典的办公室写作范本。
  • 温州话365句

    温州话365句

    本书是温州话系列读物之一,结合温州电视台方言节目《天天讲闲谈》,分12部分象征12个月;每部分28到31句,暗合每月天数,一共365句。每句内容里包括:基本句型,情景对话,小贴士等。本书是让来温务工人员和普通温州市民进一步掌握温州话的通俗性读物。
热门推荐
  • 一帘红楼泪

    一帘红楼泪

    21世纪的林嘉穿越到了莫名的时空,却发现在即变了众人熟知的林黛玉那《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又是谁?自己的命运难道已经被那本书确定了吗?难道自己无力回天了吗?在她苦苦挣扎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惊人的阴谋是谁,让她一生牵挂?
  • 爱到心已碎

    爱到心已碎

    她是个外表汉子,内心很脆弱的女生,一个人的时候很安静,不喜欢说话,男生是一个很阳光帅气的男孩,很多人都喜欢他,而女孩不喜欢,可缘分让他们在一起了,这是一个怎么样的爱情故事呢
  • 海上花列传

    海上花列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成大佬后我被团宠了

    穿成大佬后我被团宠了

    千年小狐妖穿越到大佬身上,成了痞子霸总金屋里的一只“娇”。传闻,拥有两家跨国集团的莫北晏人生名言:自己养的崽儿,得宠着。所以苏茵在外面各种风生水起,在某大佬面前乖巧可爱小萌妹。“北宴哥哥,我不会洗衣服。”“我洗。”“今天腰疼呢。”“给你按摩。”“哇,那个男星好帅。”某人挡住视线,“看我,我比他帅。”莫北晏在宠妻的路上一去不复返,可是某天,属下拿来金融高手、医界权威专家、黑客王者等等的详细资料时,莫北晏发现与家里的娇美人谜之相似。直到一次全球商界宴会上,主席和副主席同台握手问候。“不是去迪拜度假了吗?”莫北晏问面前的心尖宠。“嘿嘿,想你了,来看看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灵,香织

    灵,香织

    简介无法概括本书内容,还请各位客官从书中了解哦,(*^__^*)嘻嘻……,本人学生党,平时创作时间不是很充裕,平均日更也就两千吧,若是各位客官能多多支持的话,会提高鄙人的创作欲望的哦。一生只作这一书,望能锤炼成功。
  • 白马度春风

    白马度春风

    清末民初,一个生在大富之家,却养在贫苦教书先生家里的男孩。原本祖上钱多到花不完,在他出生时家族已经昌盛多年,到了他父亲这一代终于摊上事儿了!一夜之间,全族被屠杀!唯独留下他这个养在外面的儿子侥幸活下来了。多年来,他跟随先生在关中的书院读书,日子原本过的平淡而悠闲。可就在满清朝廷倒台后,先生给他一封多年前父亲留下的遗书,告诉他是时候回去了!回到原本属于他的地方,找找可能还在世的亲人们。回到京城,物是人非。他一个人无依无靠,有幸结识了几位好友。在几经辗转之下,他终于寻觅到当年家中变故的一些线索。拨开层层迷雾,才发现当年的秘密......
  • 顾医生别撞墙了

    顾医生别撞墙了

    男强女强,男女互宠,智商在线。林葑是s城首富的女儿,一心想着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伟大的医药卫生事业,绝不结婚。同时,她也是s城最好的医院里的最好的外科医生,直到来了一个叫顾匪的医生,林葑最好外科医生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了,她不结婚的想法也慢慢消失了。顾匪是s城豪门顾家的养子,背负着家族仇恨。同时,他也是拥有美国医师证的优秀外科医生。为了复仇,他选择了回到s城。在仇恨的指引下,他不断地撞向南墙。“林医生,林医生,顾医生又要撞南墙了。”“这好办,把南墙拆了。”
  • 神州图志

    神州图志

    在寿不过百年的凡人武者间,依旧流传着一个遥远的传说!——传说,人是可以修行得道,羽化成仙的。时光飞逝,几多春秋。上古不再,中古已往。尘世黯黯,日月苍苍。八河渐枯,现世已荒。修真不出,再无风光。行兮大道,修兮苦怆!打开修真的大门,寻找仙的足迹!我们的故事就从这样一个世界开始……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