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354900000032

第32章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借鉴(1)

会展被称为城市的面包,而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为“广交会”)之于中国的意义已经超越了“面包”,具有了符号的意义。无论从参展商和采购商的到会规模、商品种类之多、数量之巨、成交额之高,还是政府重视程度、涉及部门之众多、在国内外影响之广泛、内涵之丰富,国内任何一个展览会都无法与之比拟。广交会历经48年97届的发展,越做越大,越做越强,不断成长壮大,其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之处。

一、广交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始办于1957年春的广交会,每年举办两届,是目前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具有综合性、多功能的国际贸易盛会。48年来,截止到2005年春交会,广交会累计成交额达4749亿美元,其每年交易额约占全国当年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直接促进了我国出口持续稳定增长,在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中发挥了令人瞩目的积极作用。因此,人们将广交会誉为“中国第一展”、“中国外贸晴雨表”、“中国会展业名片”等均不为过。从1957年第一届广交会开始,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广交会一直是人们注目的焦点,它的光辉历程充满了无数振奋人心的亮点和骄人的成绩。

(一)历史概况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因对新中国的敌视而采取“封锁、禁运”政策。当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只有20多个,我国约四分之一外贸是与原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及朝鲜、越南、蒙古等国家进行记账式贸易。国家建设所需的大量物资因缺乏外汇而无法解决。为了寻找一种多创外汇的新途径,逐步发展我国同亚洲民族独立国家的贸易关系,发展祖国内地同港澳地区的贸易,努力开拓对西方国家的民间及政府贸易,凭借广东与港澳和华侨联系密切的优势,从1955年到1956年,在广州先后举办了一些物资展览交流会,成交取得了好成绩。广东外贸界人士在总结这类交流会经验的基础上,向外贸部提出了举办全国性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建议,得到外贸部和国务院的重视与支持。1956年冬,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名义,在广州原中苏友好大厦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这个展览会,为举办交易会提供了全面的经验。

经国务院批准,从1957年春起,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每年两届定期在广州举行。1957年4月15日,由中国各外贸总公司联合在广州举办了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它的诞生,体现了新中国愿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恢复和发展与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贸易关系,推动了当时国际上反对人为障碍、要求同中国发展贸易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进步潮流,是中国对外经济贸易领域中富有开拓精神的一个创举。可以说,广交会始于客观需要,但是它的“总设计”是在成为“中国第一展”后才完成的,历史是总设计师。

首届广交会在原中苏友好大厦举行,展馆面积18000平方米,参展交易团13个,参展商品12000余种,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共1223人次到会洽谈,成交1754万美元。这个数字,在当时来讲,已经在政治、经济、外交各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届广交会的成功给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带来了欣喜。

经过近50年的发展,广交会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第97届广交会有来自210个国家和地区的195464位采购商到会,成交总额292.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二)发展历程(1)

广交会虽然是在国内外特定的政治经济和地缘条件下产生的,但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它日益壮大。从最初的相对于今天而言的“微不足道”,到目前拥有的多项全国之最,广交会走过了一条成熟而又相对规范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冲破封锁,打开禁运。广交会在当时是我国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和桥梁。中国的对外开放严格地说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60年代——克服困难,继续发展。中苏关系恶化,三年自然灾害造成出口货源不足,“文革”严重干扰。在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广交会创造了从不间断的奇迹,使这条与世界经济交往的渠道,在特殊的年代保持通畅,得到了可贵的延续。

70年代——顺应形势,展现新机。中美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邓小平同志主持工作,治理整顿以及外交形势、国内形势出现好转等,使广交会展现新机。70年代初,国务院批准立项“广州外贸工程”,兴建了广交会新馆、东方宾馆新楼、流花宾馆和白云宾馆。10年间广交会成交增长4.6倍,年成交额突破50亿美元;外商到会人数增长2.4倍,平均一届达到2万多人,为迎接改革开放的大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广交会开始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80年代——春风拂面,迈向成熟。改革开放,国门打开,出口渠道多元化,人们对广交会的举办形式和规模产生疑问:有无必要再办?有无必要扩大规模?并在1982年的春交会尝试过缩小规模和缩短会期的改革。结果是:缩短会期是可行的,而缩小规模,却使当届的成交额仅为上届的18.4%,到会客商仅为上届的40%。经过这次实践,全国外贸系统和广东省、广州市达成了一致共识:广交会必须扩大规模才能越办越好。在这10年间,广交会乘改革开放的春风走向成熟,为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走向世界提供了最好的场所。

90年代——深化改革,迎来高峰。深化改革给历史悠久的广交会带来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广交会改革组展方式,由专业总公司组团改为各省、市、自治区组团;实行“五个优化”(优化参展企业结构、优化参展商品结构、优化服务体系、优化展馆条件和服务设施、优化交易秩序)。使广交会适应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在贯彻市场多元化、以质取胜、科技兴贸发展战略中发挥了的导向作用,成为洽谈成交效果最好的场所,亚洲金融危机也未能影响其成交额和到会客商人数的稳步增长。

21世纪以来——新的世纪,再铸辉煌。随着中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广交会有了更大的扩展空间。2004年第95届广交会启用琶洲展馆,广交会展位总数达27500个,比上届增加9100个,增长49.5%,根据德国展览委员会的统计,第95届广交会的规模已经位列汉诺威通信及技术博览会和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之后,居世界第三大展览。在新的世纪,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广交会迎来发展的鼎盛时期。

(三)发展中的收获

回顾近50年来广交会的发展历程,无论从展馆面积、参展企业及商品的数量、到会客商人数、成交额等方面,广交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无愧于“中国第一展”的美誉。

1.展馆面积不断扩大,展馆设施日趋先进

广交会创办以来,业务迅速发展,对展览、洽谈场地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广交会曾四次迁址。而广交会的每一次迁址,成交额都呈上升趋势,促进了业务发展。

1957年第1届广交会在原中苏友好大厦举办,当时展馆占地面积为97854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9万平方米,广交会租用的展出面积约1.4万平方米。

1958年春第3届广交会由原中苏友好大厦迁到侨光路新建的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该陈列馆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展馆使用面积1.3万平方米。由于1958年正值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第二个五年计划全面实施和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时期,刚刚乔迁新址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便显得场地不足,所以此馆从第3届至第5届仅举办了3届广交会。

1959年秋又开始启用海珠广场北面新建的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该馆占地面积1093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225平方米,展馆使用面积34475平方米,约为侨光路陈列馆的2.65倍。之后,广交会又增设了侨光路陈列馆和海珠广场西侧展馆作为分馆。从1968年第24届秋交会开始,广交会已拥有3处展览场地,总建筑面积为56725平方米,展览、洽谈场地使用面积为49473平方米。尽管展馆一再择地扩建,会址两次乔迁,增设分馆,但始终满足不了当时对外贸易日益发展和参展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到1970年秋交会,广交会场地不足的问题已经十分突出了。

1974年春第35届广交会再迁至流花湖畔广州外贸中心大楼。这是为解决广交会场地不足而新建的展馆,占地97917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10491平方米。此后,经数次加层、扩建、改造和整饰,展馆面积扩大到17万多平方米。

2004年春以广交会“国际化”发展规划为标准新建的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工程全面投入使用。从第95届起广交会同时在琶洲展馆和流花路展馆同时分期办展,两馆室内展厅面积总和达24.3万平方米,广交会的规模也一跃为世界展会第三位。新建成的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工程占地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5万平方米,已建好16个展厅,其中室内展厅面积16万平方米,室外展场面积2.2万平方米,是目前亚洲最大的会展中心。为适应广交会越来越大的参展规模需要,广州市将着手进行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工程的建设,预计在2006年完成。建成后的琶洲展馆占地9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预计在琶洲展馆及相关的配套工程全部完工后,广交会将全部搬迁至琶洲国际会展中心。

广交会的展馆设施不断更新完善,日趋先进。2004年春投入使用的琶洲国际会展中心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档次最高,能满足大型国际级商品交易会、大型贸易展览等需要的多功能、综合性、高标准的国际展览中心。整个展馆设计独特,环境优美,集会议、展览、商务洽谈等多功能于一体,是高科技、智能化、生态化完美结合的现代化建筑。它按照国家5A智能化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建设中大量应用国际高新科技,智能、通风、交通系统体现了世界先进水平;展馆层高、地面负荷、电力供应可满足大型机械展、帆船展等各种对展馆条件要求苛刻的展览要求。值得一提的是琶洲展馆布展限高8米,和流花展馆限高4米相比,琶洲展馆的布展空间骤升一倍,使广交会的参展商们挣脱了过去低矮空间的束缚而迸发了全新的创意。

2.参展商品数量逐届增加,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首届广交会参展商品为12000余种,以后逐届增加。目前交易会参展商品数量已超过10万种,代表着全国各地区、各行业的名优新特产品和先进技术。许多参展企业都在广交会推出自己的新产品、精品,以求凭借广交会的国际影响力将自己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参展商品结构日趋合理,不断优化。广交会创办初期,以出口中小商品、粮油土畜产品为主。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民族工业的发展,为广交会提供了更多、更广泛的货源,也使广交会上的商品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工业品出口比重已从1957年广交会创办时的20%上升到1995年的85.6%。

近年来,随着广交会影响的扩大,它担负起了展示名特新优、扶持民族品牌的任务。1997年春交会首次设立保证性摊位,以确保有发展前途的、高附加值的名特新优展品参展;通过设立品牌展区,集中展示中国名牌出口商品,以促进名牌商品出口成交,实现名牌商品与名牌展会的良性互动。2005年第97届广交会品牌展区展位达3365个,比第96届的2074个增加1291个,增幅达62%,出口成交额74.2亿美元。尽管品牌展位不到展位总数的1/8,但成交总额所占比例却高达1/4。广交会通过设立保证性摊位、扩展品牌展区、增设重点展区等方式,对优化商品结构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到会客商不断增加,客商构成明显改善

1957年第1届广交会到会客商为1223人,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随着广交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国门的打开,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客商进入广交会,尤其是近几届到会人数均达十万以上。2005年第97届广交会,到会客商达到195464人,来自210个国家和地区。

在到会客商人数不断增加的同时,客商构成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最初到会客商主要为港澳地区和新马泰等国家,所属国家和地区也相对集中,现在则发展为远洋客商和国际百货连锁企业客商不断增多。尤其是优质客源比例不断提升。欧盟、美国客商的赴会目的一般为直接采购,而且人均成交额较高,是广交会的优质客源。从第81届到第88届,全世界到会客户数以7.87%的速率递增,欧美客户以8.33%的速率递增,优质客源的增长速度高于平均增长率;欧美客户占广交会全部客户的八届平均比例为18.72%,第88届达10257户。从第85届到第88届,来自优质客源地区的新客户占全部新客户的比例的平均值为,欧盟占9.39%,美国占7.11%。据统计,从第85届到第88届,欧盟、美国地区近四届的平均成交额占广交会总成交平均额的43.42%。

4.出口成交稳定增长,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成效

广交会向多功能发展,但出口成交始终是其中心工作。广交会的历史显示,在不同历史时期,出口成交额均呈不断增长的总态势。即使在经济困难的三年中,1960年、1961年广交会出口额仍比上一年增长4.9%、17.5%。1970年秋交会、1972年秋交会分别创下5亿、10亿美元的成交记录。1994年第76届交易会成交额突破100亿美元大关。2005年第97届广交会出口商品成交额再创新高,达292.3亿美元,比上届增长7.5%。

同类推荐
  • 把房子彻底说清楚

    把房子彻底说清楚

    涉足地产十五年老总决定退出江湖,誓把房子这玩意彻底说清楚。一本让中国购房族欣喜若狂热切追捧的奇书。一本让地产商炒房团咬牙切齿恨不得跨省追捕的牛书。房老祖从方方面面揭示中国地产的重重黑幕。以简单通俗,诙谐有趣的文笔,一节节地掀开隐匿层层的神秘行业面纱。本书共分为五大部分:选房、买房、验房、贷款、投资。物业等。每一部分加入鲜为人知的黑幕与许多真实案例……
  • 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

    本书是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惠及世界30亿人口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战略构想后,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有关基本情况和已有地研究成果,进行了尽可能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并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一本集子。旨在紧紧抓住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着力破解甘肃省的“两大难题”,抓好“三个提升”,实现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新突破。
  • 人人都要懂点经济学

    人人都要懂点经济学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尽力还原经济学的本来面貌,剔除了经济学中那些枯燥、抽象的数学函数和定理法则,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揭示其中的经济学原理,让您在轻松的阅读中,真正掌握这门会使您的人生更加幸福的学问。全书共分12篇,以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为骨架,以古今中外的经济学现象为血肉,几乎涵盖了经济学的各个专业和领域,囊括了国内最新、最经典的经济学概念,生动而又严谨地阐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类经济学热门话题,可以说是一部经济学知识的百科全书。
  • 产业集群知识传播与企业竞争研究

    产业集群知识传播与企业竞争研究

    本书通过案例研究方法对集群知识传播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该研究围绕三个问题而展开:集群内部知识传播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异质性是否存在?集群知识分布对集群企业知识传播有何影响?集群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哪些因素?通过浙江大唐袜业集群的案例研究,作者有三点发现:第一,大唐袜业集群的知识分布在技术知识上呈现出一定的同质性,而在市场知识上则具备较高的异质性;第二,大唐袜业集群的知识分布特征,在认知共同体过滤效应和封闭效应的作用下,深刻影响集群内部知识传播,使集群内企业的技术知识传播表现出高度活跃和均匀的特征,而让市场知识传播呈现出较高的非均匀性。
  • 改变历史的经济学家

    改变历史的经济学家

    本书的突出特点是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俱佳,历史感和现实感兼备。作者以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笔法,描绘了5克思政治经济学伟大先驱者们栩栩如生的画像,这些人大都是历史上杰出的学者或卓越的社会活动家,他们的著作在5克思主义的形成上起过重要作用。作者以不少篇幅评介了经济学说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批庸俗经济学家,5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同对这些人其学说的批判是分不开的。作者还向读者评介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他们尽管在当时并不出名,但从经济学后来的发展来看却是值得重视的。
热门推荐
  • 赛尔号之友谊四叶草

    赛尔号之友谊四叶草

    一位人类女孩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在赛尔号上,她的四叶草项链居然可以发射技能,还可以变成精灵,并且有几只契约精灵来帮助她,接下来他的朋友一个一个的会穿越过来,来帮助他。好了,小優简介完毕
  • 那个男人明明很强却过分休闲

    那个男人明明很强却过分休闲

    穿越到艾泽拉斯,李察就想钓钓鱼、采采花,和训练假人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战斗,就此休闲一生。可……瓦里安·乌瑞恩:联盟需要你。萨尔:部落需要你。奈法利安:黑龙需要你。奥妮克希亚:我……需要你。好吧,休闲的同时顺便拯救一下世界吧。
  • 末世之无双大镖客

    末世之无双大镖客

    外星飞船来到天蓝星,散播文明催化因子,进化被加快,人类是否能在新一轮的淘汰中继续处于生物链的顶端…地震、洪水、飓风、雷暴….月星坠落…..万物进化,强者生存,弱者淘汰…..是人性?还是兽性?是基因的觉醒?还是玄之又玄的异能?当这一切来临,李良带着他的团队,如何在末世中挣扎变强…ps:灾难来了?建个基地好了!什么?你要外出闯荡?造个战车!你和我比枪械?我和你比大炮!你和我比人数?看我神奇女侠四连击!
  • 辅助系统

    辅助系统

    神陨大陆,从上古至如今,再无一人成神。神秘空间,远古秘辛,众神墓地,成神之谜,五行魂珠,佛座长生灯。以一世风霜,换一世无双。——新书上传:《重生修仙传说》(书号:2527280)下面有直通车,求推荐求收藏!
  • Essays and Tales

    Essays and Tal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捡个旅社来养成

    捡个旅社来养成

    崔宇意外继承了一间破旅社,以及旅社剩余的八年房贷。本想靠着经营这旅社养家糊口安静度日,却无意中撞见了镇中遭遇车祸油漆工的隐秘,这让他惹上了不得了的大麻烦。卷入家族争斗的崔宇,一次意外,发现了自己父亲的踪迹,而真相越近,父亲的身份就越发离奇。危机四伏的环境下,崔宇险象环生,却总能化险为夷,他靠的原来是……
  • 邪王追妻狂凤逆天

    邪王追妻狂凤逆天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佣兵皇后冰凌,一朝穿越,成了玄尘王朝的丞相府废材大小姐,别势力老爹抛弃,身份一落千丈,转变成乞丐。他,玄尘王朝天才王爷,不近女色,却偏偏被这个小丫头迷了心!
  • 我有一只能吐技能蛋的鸟

    我有一只能吐技能蛋的鸟

    一天早晨,苏剑救下一只通体雪白的鸟,不承想这只鸟黏上了自己。苏剑发现,当自己和小鸟进行互动时,亲密度就会增加,鸟的翎羽会变成蓝青色,这时它就会吐出一只蛋。苏剑惊讶发现,上面有字。当他吃了这颗蛋,他拥有了一个技能。
  • 《神秘档案记事录》

    《神秘档案记事录》

    五十年前年前,曾爷爷为了寻找传说中的真龙,导致整个家族被四人帮打击。五十年后,因为我的爱好和专业,我踏上了探究神秘事件的道路,这一走,就是十年。坠龙事件,UFO事件,罗布泊事件等等,越往前走,我的心越是忐忑不安。线索亦直曾爷爷当初发现那块真龙残骸,它究竟在哪?我为此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原来爷爷和大伯,竟然一早转移了残骸。他们,又究竟在害怕什么?难道……因为诅咒?不,我必须要在消失之前写完这部档案,否则,就真的没人再知道历史的真相了!
  • 绝品妖少

    绝品妖少

    少年马丁被情敌打伤后丢入了乱葬岗,遭遇了白狐吸血,却意外的开启了远古妖神传承的妖神天珠,掌握了制造妖怪的能力!狐狸精妲己、玉兔精、白蛇白素贞、青蛇小青、龙女、花仙子、田螺姑娘……绝色女妖,一个也逃不了。马丁口号:将人兽(咳咳,错了)……人妖(也不行)……人仙进行到底!至于男妖怪嘛……那就只有当打手、苦力的命!